何处入手,关键词怎么刷有排名

关键词 6
2016年9月5日星期
·改革探索 编辑:李薇薇设计:丁京红电话:010-82296642邮箱:gaojiao6@ 06 学者观点 不搞排名的学科评估走向会怎样 樊秀娣 第四轮学科评估开展至今,引起各方极大关注和响应。
然而随之出现的一些现象,如:一些高校内部学科间为争夺资源而“交战开火”,有的学校“大刀阔斧”关停并转那些无望进入前茅的学科,如此种种,着实令人担忧。
事实上,因学科评估而起的纷争大多源于对评估结果的非理性的“绝对化”解读。
即:参与评估的各方似乎都认为,评估结果将直接挂钩国家“双一流”建设,而且学科排名相差一
二,国家投入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如此情形下,学校会否因用力过猛而做出非理性抉择?学科团队会否因过度焦虑而无心苦练内功?如是,那么保证质量、以评促建岂不是句空话?弄不好,还可能会得不偿失。
为何不考虑不做过于定量化的评估结果,从而让那些把学科排名“绝对化”的看法以及把评估结果和财政拨款“绝对化”捆绑的做法无从下手,局面又会怎样?笔者认为,至少会有以下四方面的改观: 其
一,评估活动更彰显内涵价 值。
学科评估没有精确的量化结果和名次高低,随之的结果使用也会受限,看似把它从“神坛”上拉下,其实这正是学科评估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体现。
复杂的学科评估本身就不存在精确的量化评判,它更多只是对学科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监控和保障底线,把它作为学科水平、名次之争的工具,表面上抬高了学科评估的身价,实质上这是学科评估本身无法承载的。
更何况,本轮学科评估正处于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尚未明朗时期,离开“绝对化”表达形式,更能彰显评估活动自身的水准和价值。

二,学科评估回归以评促建本位。
学科评估和其他外部评估一样,都是在一定参评对象、评估标准下对学科状态的呈现和评判,它在于帮助参评学科在相互比较中知己知彼,从而能够更迅速、准确找到各自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树立标杆,有的放矢地建设与发展。
这样的评估目的和作用需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体现和实现,而现实是有些学科通过后期紧急筹 措资源和成果以图评估名次效应尽快显现,在这种唯结果论的“烽火硝烟”下,轻则导致高校学科建设精力分散,重则还会引发“假大空”现象及学科间矛盾升级。
为此,淡化评估结果或不推出量化结果,让硝烟散去,引导高教上下把兴奋点转移到学科建设本身上。

三,教育财政政策更趋明朗化。
国家教育财政政策自有其价值判断和执行规则。
现阶段,大家普遍寻思:若真如传闻所言,国家将大额资金只集中到学科排名顶尖的学科,其效率效益何在?会否导致好的大学越来越好、弱的大学越来越弱?这样的投资策略是否有助于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迈进?有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没有了学科评估定量结果的帮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管理水平的教育财政政策,同时也把高校和社会大众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政策制定的内在逻辑和实际效果上,这种良性互动将促进国家教育财政政策的明晰和完 善,同时也提高高校和社会大众对政府决策的评议和监督水平。

四,高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政府依法对高校实施宏观管理和监督指导、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正逐步形成。
理论上说,本轮学科评估,是国家依法治教形势下管办评分离实践的体现,它的宗旨也十分明确,那就是要服务于学校自我质量保障问责制度的开展,所以评估活动的重点更应体现在诊断上。
没有了学科评估结果和排名的导向,客观上切断了长官意志、行政权力来左右学科发展的抓手,从机制上保障了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需要来统筹规划学科的决策权,其中根据学科发展的构成要素、渊源脉络及学科间的相互关系等来形成学校内部和谐、有序的学科生态群,这是非常需要学校作为办学主体而深入调研、精心布局的。
(作者系同济大学办学质量评估院副研究员,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聚焦“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报道④ 一流本科教育“精细化”何处入手 ——以湖南大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为例 通讯员曾欢欢农海燕 “目前,我国的大学课堂普遍以大班为主,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一二百人。
大班课把学生全部扫一眼都难,更谈不上交流互动。
睡觉、聊天、玩手机,甚至逃课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在湖南大学教学督导团成员李玉平教授的描述中,大学课堂生态得以窥见。
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研讨式学习模式逐渐涌上课改浪尖。
从教的被动到学的主动之间,需要怎样的精细化磨合与探究?“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跃入湖南大学教改视阈。
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湖南大学前进楼503教室里,一段关于疯牛病的视频播放完,生物“李达班”的蒋同学上台作了20多分钟主题发言。
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李新梅在一旁适当解释过于深奥的知识点,并穿插讲解事先写在黑板上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
蒋同学发言完毕后,不少同学向其抛出自己的问题或质疑,蒋同学再一一回答。
其间,李新梅也不时参与讨论、引导。
这是李玉平印象深刻的一次小班研讨课。
从事教学督导与教学管理工作多年,李玉平非常关注“小班研讨课”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听课与探讨。
在他看来,小班研讨课上,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该校生物学院郭新红教授早在2005年就开始探索互动教学。
她尝试采用“辩论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正反双方,就课堂要点进行辩论。
“教学模式的创新极大改变了教学效果,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课后发邮件求教,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除了课堂辩论外,郭新红的小班教学还采用了专题汇报、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该校设计艺术学院更是实施了一种“从讲授式教学到群体参与型教学的转变——基于学生创造内容的教学模式”。
在这里,教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主体,都是学习的参与者,知识的创造者。
四次获红点设计大奖的“学霸”范石钟的很多创意就来自这种交互讨论课。
自2011年起,湖南大学以大学数学、英语等多门基础课程为试点开展“小班研讨课”。
2013年,在全校全面推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各专业的学门核心、学类核心和专业核心课程多数 开出了小班研讨课,每个小班不超过30人。
建立教学助理制度 挤掉酱油课 尽管优势不少,但在现有条件下,推广小班研讨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紧缺的师资、需要时间来培养的学生学习习惯以及按大班建设的教室资源都是在教改实施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探索过程中,湖南大学先后于2011年、2015年两度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与指导性教学计划,强化配套改革,以保障改革顺利实施。
在2014年教改专题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增加小班研讨课后,课程负担过重,老师同学都很疲劳。
“针对该情况,学校2015版培养方案适当压缩了一些必修课,尤其是挤掉了一些‘酱油课’,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该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陈收介绍。
按照新版培养方案,湖南大学明确周学时数不超过26学时,减少幅度达20%。
以前,湖南大学学生在校四年要上4000多节课;改革后,压缩到3000多节课。
“虽然减少了课时,但对于那些经过反复挑选留下来的课程,我们要求更优秀的教师来上,让每堂课都是精品。
”陈收说。
按照新版培养方案,湖南大学将逐步推行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模式。
“比如高等数学课,学校安排多位教师同时上,学生自由听课。
两周之后,学生可自主选择上哪位教师的课。
” “减少了课时,并不等于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研讨课程、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陈收说。
师资紧缺是国内各大高校推行小班研讨课面临的普遍问题。
在教学资源有限的现状下,对于肩负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教师来说,开设小班课无疑会使他们的工作量加倍。
针对这种情况,湖南大学2012年、2013年先后出台了《本科教学助理制度试行办法》《本科教学助理制度实施准则》,引入硕士生、博士生担任“小班研讨课”教学助理。
然而,小班研讨课将教学活动从单向的授课转变为师生间互动交流。
讨论不只要求教师熟知内容,而且要求其见解深刻、反应迅速。
“主持者的水平、功力不够,讨论很容易流于形式。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徐丹认为。
初出茅庐的研究生助教如何才能保证小班课的质量? “为了确保小班研讨课的教学质量,我们有三条重要措施:一是必须持证上岗;二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把教学助理专题培训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三是小班研讨课由大班课任课教师指导、监督、审查和评估。
”教务处处长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文格教授介绍道。
2014年秋季学期,湖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又对培训方式作出较大改进:从“单一学校培训”到“学校基础培训与学院专业培训相结合”,内容包括上课规范、上课互动技巧、应变能力等基础方面。
“几经选拔,成为了小班研讨课教师。
都说教学相长,我自己也找到了更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
”“广告学概论”课程助教、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研究生阳璨总结道。
2012年以来,该校共组织七期 【书记微评】 蒋昌忠湖南大学党委书记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导致教师过于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 思维训练,学生疲于应付课堂学习而忽视课后思考。
在大班课上,知识往往被视为不容置疑,学生被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而非具有思辨能力的主体。
大学教育不能像幼儿园、中小学那样,还是排排坐,规规矩矩,而是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因此,上课人数较少固然是小班课最明显的特征,然而,人数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从“教”为主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希望在小班课上,知识被视为可探讨的、可怀疑的,教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这才是推行小班研讨课的根本原因,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应该是现有条件下,有效兼顾规模化办学及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教学助理专题培训,参加培训有2600余人,其中2430人获得合格证书,每年聘请教学助理700余人。
不以考试论英雄 小班课改变“填鸭式”教学,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然而并不代表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会随之转变,怎么办?为此,2012年湖南大学出台《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及提交办法》,学期成绩不再因一张考卷一次考试确定,而包含日常考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等部分,每部分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不超过50%。
该校文学院的刘舸老师是“注重教学过程、淡化期末应试考 试”理念的践行者。
“我在学期一开始就根据课程内容选出多本文学著作,列出书单,由学生自由选择去阅读。
根据他们在小班课上对书籍的阅读汇报以及参与讨论发言的情况打分。
这部分成绩会占到总成绩的40%甚至更多。
” 有了“平时成绩”的杠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较大提高,大家积极参与平时课程的讨论、分组合作等多项互动内容。
工业设计专业大三的学生成松斌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忙碌起来,着手准备“无人驾驶汽车”主题相关的设计方案,他需要在《人机交互设计》这门课上进行主题汇报。
加大教学投入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对教室的结构布局要求较高,主要需要大型阶梯、小型活动桌椅两种类型的教室。
为此,该校集中对几所公共教学楼以及学院小型教室进行改造:改成活动桌椅,每个大教室增加3至5台投影设备、增加黑板数量和扩音设备,便于开展各类形式的“小班研讨课”。
与此同时,湖南大学重构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2012年至2015年间投入近两亿元,着力建设物理、化学、计算等九大校级基础实验中心和金工、电工、电子、语言四大校级实训中心,并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集课程建设、自主学习、服务与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平台——课程中心系统。
与2011年相比,2013年该校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历调查数据显示,对“整体学术经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比例增加5.25%,2015年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数据显示,与教师进行交流、寻求学术帮助、参加研讨等各维度师生互动频度均有显著提升。
名师论教⑧ 基础学科强则国力强 口述曹进德整理翟梦杰 名片 曹进德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东南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杂系统与网络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网络与系统控制专委会委员。
2016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受欢迎程度远不及一些应用型学科。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的逻辑推演过于严格、思维太过抽象,而且它需要长时间深入的思考才可能有所得。
若想要进一步发掘它可能潜在的价值,想知道所研究的数学理论究竟能发挥多大的效用,也许一等就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也意味着数学的直接经济效益很不明显,但数学基础与国家实力密切相关,数学强,则国力强。
东南大学数学系的基础学科发展基础虽然相对薄弱,但在应用数学、优化与控制、运筹以及与信息等众多工科交叉研究方面做得非常不错。
现在的中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题海战术后,认为要多做题,更偏向于一些技巧性训练。
他们往往忽略了对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这些概念和基础可以说是砖石,没有砖石就无法建立稳固的建筑。
重视课堂教学,为学生打牢基础。
学好数学是掌握其他学科(尤其是工科)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石。
许多学生本科选择了数学专业,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研究生可以转向工科、经济、管理 甚至新闻传播等专业。
因此,学生在本科学习的前两年一定要打牢基础,才能为之后的学习和研究做好准备。
有些重大发现的最基本原理其实都隐含在最基本的课程之中。
数学专业的课程包括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是由教师主讲;而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则借鉴和发展国外的教学方法,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带有研究色彩的教学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思想的掌握。
例如,老师可根据专业的特色和课程进度,布置一些小的研讨性课题,学生组队参与,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在学生的大
三、大四阶段,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型学习团体,与指导老师形成一一对应的教学互动关系。
在课题研究的时候,不要只停留在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研讨,而是要指导学生将课题与实践相结合,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更多可能去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想法就如同发现金矿,但是如何将其挖掘出来还是要依靠牢固的基础知识。
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接触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可以多接触一些人文社科类的知识。
学科与学科之间,学习的程度越深,越容易发现它们的相通之处。
在科研选题方面也可以融合各个学科,实现各学科广泛、深度地交融。
当然,在项目选题的时候,学生经常会出现摸不着头脑的窘况,这时就需要指导老师耐心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一方面从自己的专业学科去探索,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相近学科、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学科中去寻找思路。
教学相长,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不善于主动与老师沟通。
有的是因为害羞、不自信,怕自己的问题太肤浅。
所以,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国际化,大力推动国内、国际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提问。
当然,在提问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据理力争,此时,老师一定要耐心,学生说得对,老师就要虚心接受;说得不对,就要引导学生再多思考。
▲▼▼ 【对话】 东南大学本科生聂茹欣:我是个文科生,我们需要在大一的时候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我想知道对于文科生来说,数学学习是否有必要呢? 曹进德: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工具、方法。
人类将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提炼出来,赋予了它们数字、几何图形和各种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我们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将这些自然现象的本质表现出来。
某种意义上,数学可以说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我鼓励理科生多接触人文知识,同时也鼓励文科生多学习理科知识。
我有个理工科毕业的博士学生,现在正利用 理工特长研究新闻传播。
如果文科生学好了数学,那会有更宽广的思考空间和就业天地。
东南大学硕士生季杭为:您此前曾获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奖”,请问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论文被更多地引用? 曹进德:一篇优秀的论文,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选题的方向、热点以及国际化水准。
论文的选题很重要,如果希望自己的论文有更多的参考价值,那么一定要选择国内外热点,尽量跟国际接轨。
最重要的还是研究结果要具有相当深度和难度,并且能对其他人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大学有画 9月2日—4日中国物理学会2016年秋季学术会议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
会议旨在聚集工作于各个领域的物理学家,交流物理学前沿科学研究进展及学术成果。
期间,还举行了中国部分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女物理工作者圆桌讨论会等多个会议。
会议特别邀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教授做题为“高效蓝光LED的发明及未来固态发光展望”的主题报告。
来自全国5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2800多位物理学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
图为参会者认真做笔记。
张宇庆供图

标签: #域名 #怎么做 #关键词 #流量 #怎么做 #怎么弄 #绑定 #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