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下面这几个问题:,前言想一想下面这几个问题:

怎么做 0
在生活当中,需要我们说话的时刻多不多?这些话说得好不好,对我们会不会造成相应的影响?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练就一副好口才,是不是能更主动地应对各种情况?我相信你的答案肯定都是“yes”。
事实上,说话对于我们一个人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
问题是,很多人却没有针对性地去锻炼自己的口才。
一旦他们觉得自己的口才不好,就幻想自己可以轻易地从各种口才书里获得有效的指导。
不会撩妹,就去看爱情类的学说;不会人际沟通,就去找教导沟通的读本;不会表达,就去阅读各种“好好说话”的书籍。
然而看完之后呢?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好。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口才的核心组成要素,那些书籍并没有教你。
它们只是授人以鱼,没有授人以渔。
好比你要跟异性聊天,那些爱情类的说话书籍只是教导你要懂得哄女生开心,适时说一些玩笑话来缓和一下气氛。
然后你就背了几个材 料,希望跟心仪的女生相处时抛出来,引对方发笑。
结果呢?尴尬了。
不是说出来让人感到生搬硬套,就是连把笑话说出来都觉得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最正确的方式,就是由内而外培养自己成为那种充 满幽默感的人,知道怎么随时随地、因人因事就能脱口而出一些玩笑,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营造谈话气氛。
市面上很多有关口才的书籍,往往只告诉你怎么做,却没有告诉你这样做的原因。
这种讲述方式不是不好,你想要看完它们就能出效果,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有运用这些说话技巧的能力。
缺少这种能力,就算你看再多的口才书,你的说话能力也很难获得质的提升;如果你具备这种能力,那么掌握任何的说话技巧,也只是弹指之间。
学会这种能力,才能够彻底地解决你不会说话这个问题。
那么,运用这些说话技巧的能力是怎么来的呢?这需要你从口才的开始练习基本功。
而这本书,就是为此而生的。
这本书的知识,全都经过实践和验证。
结合了外部理论,也提供了个人经验。
但跟其他口才书不同的地方在于,本书提供的理论和经验方法,可以解决基本功的问题,从核心口才因素这个点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就是说,看完这本书,如果你以后遇到某些说话上的问题,你也可以针对性地运用书中的方法去学习提高。
如同你掌握驾驶的基本技能之 后,无论让你开什么车都能够轻易上手。
因为阻碍你提高的核心因素已经被解决了,剩下的事情,只是需要你投入时间去练习而已。
这本书一共有七个章节,但总体来说,它们围绕四个部分讲述。
第一部分,口才的总体论述。
这个部分的文章,会让你知道好的口才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而且让你知道它的局限或者缺点在哪里。
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够针对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非像盲人摸象那样,看不到整体,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
看一看目前的你在口才方面有哪些欠缺,或许你会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提高了。
第二部分,口才的基本功锻炼。
有些人能够说话,却不能“说好话”,不是说得磕磕绊绊,不顺溜,就是连一些基本的说话能力都无法展现出来。
这样的口才,自然会影响表达效果。
所以基本功的练习,对于提升口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怎样才可以克服紧张,让自己讲话更顺畅,怎样才可以提升语言组织的能力,表达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或者怎样才能发挥幽默等,都是这部分要讲述的内容。
拥有好的基本功,才能让你的口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非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这部分的文章,也是全书最重要的内容。
第三部分,提升与人聊天的能力。
学习口才方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与人交流上面。
但怎么交流,才能让彼此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一门技术活儿了。
尽管很多人非常愿意跟别人交流,然而却从来不知道怎么打破冷场,建立进一步的关系。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种人,学习怎么跟别人好好聊天,或许能够帮到你更好地表达自己。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好好聊天,有时候一些人会无缘无故地怼我们,出言不逊地伤害我们,我们可不能任由这样的人主宰情绪,所以学会怎么反击,也是聊天能力的一部分。
所以,这个部分讲述的内容,就是让你学习如何与人更好地聊天交流。
你不懂开启话题与人聊天,我告诉你答案;你不懂跟异性聊天,无法发挥幽默,我也告诉你;别人针对你,你怎么反驳,我也可以教到你;甚至你害怕冷场,或者害怕找不到话题,在这里也能找到相应的建议。
第四部分,掌握高情商的说话技巧。
情商对于与人沟通来说,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怎么才算高情商说话,怎么学会高情商说话,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高情商,并不是虚与委蛇地跟人称兄道弟、把酒言欢,说一些与自己内心背道而驰的话,而是一种说话方式的调整。
当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辞表达,你就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果。
学会高 情商说话,你的口才才能够如虎添翼。
所以,从整本书的章节安排来看,学习口才的流程就是先了解什么 是好的口才,然后学会怎么训练口才的基本功。
有了这个基本功,再围绕聊天的技巧做论述,怎么让自己有话可说,有话可聊。
当前面一系列的能力都掌握之后,最后就来到高级的情商沟通技能,说明情商如何影响我们的说话,又如何提高情商,从而最终提高我们的说话能力。
如果你受够了无话可说的郁闷感,厌倦了自己沉默寡言的痛苦,甚至错失跟心仪的对象聊天的机会,那么这本书,对你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希望你看完这本书,从此掌握说话的力量,让自己拥有自如表达的资本。
第一章不知道什么是好口才,你 就无法说好话
1.会说话的人具有的共同点——四种核心特质 定义一个人“会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在某些场合,你可能会滔滔不绝,犹如黄河泛滥一般不可收拾地高谈阔论;然而到了另外一些场合,你也许就变得呆若木鸡,哑口无言,想发表什么观点,脑海却一片空白。
难道我可以说你“不会说话”吗?当然不行!但是,会说话的人,尽管不一定在所有场合都能够说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长篇大论,可就算让他身处一个不熟悉的场合,面对一些不熟悉的人,他也能够在有必要的时候,敢于用最恰当、最得体的话语来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取得某些沟通效果。
以下这些特质,会说话的人大概都会拥有。
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掌握这些特质没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改善。
说话口齿清晰、流利这个是说话的基本功。
一个会说话的人,他说的话肯定能够让人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如果你说话含含糊糊、中气不足,听的人一头雾水,那么你还是要继续练习好这个基本功。
有这么一个故事:古希腊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他天生口吃,说话含糊不清,年轻的时候想参加当地议会的辩论,但被人嘲笑。
他为了改掉自己这个缺点,便含着小石子大声朗读演讲稿、辩论稿,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雄辩家。
有一位口才了得的主持人,一次他在大学里演讲,台下有学生问他怎么锻炼口才,他回答说,想要锻炼自己的口才,一些基本功肯定要练好,每时每刻都要让自己有一种说话的欲望。
他举例以前看到一些广告牌、商店的名字,甚至是衣服上的标签,他都会念上面的文字,看到就念,念到流利为止。
这样持续锻炼一段时间,你的口腔肌肉就会发生变化,正如你坚持健身,身体就会产生变化一样。
所以,如果现在你说话还不是很流利,容易卡壳,声音细小,那么就从大声朗读开始练起吧,纠正自己这个说话的弱点。
丰富的表达能力什么叫作表达能力呢?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把你自己的思想恰如其分地传递给受众的一种 说话能力,这就是表达能力。
你想的跟你说的不太一样,那你的表达能力就还有欠缺。
而会说话 的人,通常能够把自己想说的,用正确的言辞通过嘴巴输送出来,而且还不单
一。
怎么说呢?同一个意思,你能够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出来吗?好比赞美一个女生长得漂亮,单纯说你长得漂亮,这是很普通的表达,也没什么问题。
但表达能力强的人,通常能够换个法子去表达这个意思。
如:你简直比一百个范冰冰还要好看啊!如果这个世界有仙女,那么站在我眼前的你,就是其中一个。
长久以来,我都认为身边的女生都长得普普通通,直到我遇上你。
你肯定知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成语是形容什么的,但拿它们去形容你,还远远不够。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表达有点做作,会让人听起来有点夸张。
但这就说明了,会说话的人,绝对不会局限于一种表达方式。
这种说法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或者这么说会让别人觉得听起来不舒服,那他就用其他说法去表达同一个意思,直到对方能够明白、接受。
好比你忘记了egg这个单词,你怎么跟外国服务员表达想吃这个东西呢?It’sroundandhen’skid.(它是圆的,母鸡的孩子。
)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说不出什么有意思的话,就是因为自己无法换个法子说出其他的话,来来去去都说这些句子,大家听起来都没什么意思了。
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会说话。
怎么做呢?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一书的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学习方法。
林肯背诵莎士比亚名剧中的对话,经常熟读拜伦的诗;英国诗人腾尼逊每天朗读《圣经》……这些都是给自己的文辞滋润的方法,多从文学作品里学习,积累自己的表达词汇;看到好的词句,多念几遍,复述出来;也多留意别人怎么说话,然后思考他们是如何表达意思的,从而丰富丰富自己的表达。
当然,你也可以系统学习一下修辞学,或者幽默的表达技巧。
你会知道,夸张的说话手法怎么运用,暗示的方式又是怎么传递意思的。
稳定的心理素质对于说话而言,如果你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那么你就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影响到自己的说话。
你有没有试过,你跟朋友聊天,说着说着,你的朋友突然不看你,玩起手机,甚至扭头跟其他人说话,你瞬间被冷在一旁,仿佛自己的阵脚被打乱似的,这时你是不是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呢?因为你大脑预定的情况里面,没有想过会发生这种事情。
当这种事真的发生了,你大脑反应不过来,于是你就发愣,陷入尴尬。
这时你想 继续跟朋友说下去,你也无从入手。
这就是心理素质不够稳定的表现。
而稳定的心理素质,是不会把这些情况当作问题去看待的。
要是你 的朋友在你说着说着的时候,突然低头玩起手机,不看你,那你就暂时不要跟他说,等到对方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你继续若无其事地说下去就行了。
除非你留意到对方对你说的话感到不耐烦,这是情商的表现。
心理素质稳定甚至强大的人,是不容易被外界影响到自己的行事节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说出来的话,会有它的价值。
而我们平常跟别人聊天,说的那些话好像没那么重要,一旦被中断,我们心里就觉得,继续说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干脆就不说。
这就是被外界影响到我们的表达欲望。
要是我们的父母被别人无故责难,我们找人说理,我们会因为那个人不让我们说,或者会因为那个人不理睬我们,我们就闭嘴吗?肯定不会!稳定心理素质的前提,就是你要对自己说出来的话充满信心,很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话,对于自己表达的观点和中心思想非常明晰。
说了一半,上完厕所回来,还能接着继续说,否则随便别人一打岔,回过头来,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所以,要是你连自己说出来的话都觉得没中心、没力量,那你就很容易被外界影响到自己的表达。
想一想,要是你站在台上演讲,稍微说 一句就听到观众的笑声,然后你就泄气,说不下去,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对于自己说话的内容,一定要抱有强烈的信心,你说出来肯定有说出来的理由。
稳定的心理素质,就是拥有强大的自我肯定的信心。
这一点我会在书中详细说到。
有了这种心理素质,即便你处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场合,可遇到别人找你聊天,你也可以很镇定地回答:“不好意思,我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情况应该是这样……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呢?”而不是:“啊……呃……这个……”惊愕得说不出话,然后灰溜溜地跑了。
口才的基本功如健身,你的心理素质,也是要做健身的。
前者还能待在家里锻炼,后者就需要你走出去锻炼了。
灵活的思维能力思维,是说话的内核。
你的思维不顺畅,说话自然就不顺畅;你连怎么说都不知道,那就更遑论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所以清晰的思维,对于语言的表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什么样的思维才是好的思维能力呢?很多现实生活中口才了得的人,他们的思维肯定比不上汪涵、何炅这些专业的主持人,毕竟这些专业的主持人能够经常待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里面,历练了十几年,而其他人则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可是,难 道我们这些人就说不好话了吗?不一定。
所以,你的思维能力不一定要锻炼得最好最厉害,要比所有人都 强,只要你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满足某些条件就可以了。
这些条件就是,你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变处理,你对于幽默笑话的掌 握,你对于尴尬冷场的解决,等等。
想要满足这些条件,首先你必须拥有我上面讲述的那几项特质,当 那些特质你掌握了,那么你再由此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也会事半功倍。
例如你话都说得不流利,脑子比嘴巴快,你的思维能力再强也说不出想要说的话;又如你说了上一句,却紧张到不知道说下一句,心理素质不好,那你也很难在这种状态下开动你的脑筋应对冷场。
所以,首先用一段时间锻炼好自己的基本功,打好基础之后,再根据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况,针对性去思考应对办法。
今天你跟女生聊天,她跟你开了句玩笑,你不知道怎么回应,那回到家里,你就该反复思考,当时应该怎么回应才会更好。
一定要强迫自己想出完美的答案,因为在私底下,你有足够的时间想出这么完美的回应。
经常去做这样的反省,会让你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状况。
以前冷场不懂应对,这次意识到冷场气氛尴尬,你就不要等着气氛继续尴尬下去了,赶快说点什么填补这个冷场的空隙吧,随便说点什么也总比沉默好。
平时运用一些方法去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思维的敏捷度,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诸如词语联想练习、音频日记训练、从笑话中学习等。
其他特质
1.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能够成为你说话的资本。
无论任何时候,保持阅读的习惯和主动经历不同的事情,你会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谈资。

2.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一定要懂得配合你的表达。
例如你说:“他每天都来这里,但今天却没有来,为什么呢?”说“为什么”的时候,你要做出不解和惊讶的表情,皱起眉头,双手摊开。

3.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气有种活泼的调子,千万不要说得死气沉沉、毫无情绪。
观察一下那些主持人,谁说话不是抑扬顿挫呢?灌注热情的态度,是很好的方法。

4.情商对于说话而言当然很重要,但你必须先会说话,然后才能去发挥你的情商。
你情商再高,却不会说话,也只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好朋友而已。

5.演讲、辩论、谈判等口才技巧,是另一种高级形式的说话能力,涵盖了我们说话时用到的所有技能。
如果你有条件,最好学习一点这方面的知识。

6.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让你虚与委蛇地待人,而是你懂得根据当下的人物和场合,调整自己的说话频率,说出符合那种要求的 话语,以期取得沟通效果。
否则,你对一个小孩子或者老人家“掉书袋”说些之乎者也的话,他们才不会理你。

2.两种必不可少的口才技术——讲述和 回应 会说话的人,通常有两种能力特别突出,就是他的讲述能力和回应能力。
这两种能力交叉运用,贯穿了我们说话时遇到的所有情况。
你的讲述能力不好,那么你表达观点的时候,也许就会词不达意、拖泥带水,别人就会听得索然无味、昏昏入睡;而你的回应能力不好,那么你聊天的时候可能就会处于被动,让自己陷入尴尬,从而错失了某些展示自己的机会。
所以口才厉害的人一般都可以自如地运用这两种能力。
他们在讲述的时候,也是一种针对环境的回应;他们在回应的时候,也是对于话题的一种讲述。
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平常跟朋友交谈没问题,就是在一些陌生场合的时候,不知道跟别人说话了。
其实除了心理因素,也跟你对于周围环境或人群的把握程度,缺少了相应的认识有关。
而这种把握程度,就是你的讲述和回应能力的基础所在。
换言之,你对事物的认识越深刻,你就越容易有话可说。
为什么呢?首先来说说讲述能力。
讲述能力讲述能力的核心要素,就是你对周围环境,乃至是话题,做出怎样的解读。
例如你身处一个陌生场合,如果你了解到这个场合的人,大概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性格特质等,那么面对他们的时候,就可以调整自己的谈话方式,用符合当下的话语来应对这个环境和人群,这样就能够做到得体、大方、礼貌。
词语联想,锻炼口才的方法,就可以训练到这种能力。
任何三个不相关的词语,如“礼物、玫瑰花、宇宙”,只要你对这些词语有过自己的解读,那么在你脑海中形成话题,也不是一件难事。
例如我对这三个词语,瞬间组成的话题就是:亲爱的,尽管我无法送给你一些贵重的礼物,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你买来一束玫瑰花作为补偿。
但请你相信我,我永远都会爱着你,因为你就是我的整个宇宙。
这就是对这三个词语进行自己的一番解读,然后得出这样一个故事。
每个人都可以得出自己的解读。
很多人无话可说,或者对别人不知道说什么,就是缺少这种深入解读事物的能力。
这个解读,包含了你的思维、个性、价值观、生活经验或知识见解等。
我们跟别人聊天,都要调动这一系列的东西来帮助自己表达观点。
只要我们对这件事有过自己的解读,那么我们向别人讲述自己的观点,也就不算难事了。
多开动脑筋,多对身边的事情做出自己的解读,当你这种能力越来 越熟练的时候,那么你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当下的情况、当下的人员、当下的环境,来进行一番合适的讲述。
这是即兴说话常用的做法。
回应能力至于回应能力的核心要素,就是你对话题做出何种程度的扩展。
例如别人向你抱怨:每次参加别人婚礼,都不会吃得饱。
对于这个话题,你首先有自己的解读,然后就要因应这个解读,来进行话题上的扩展,说出自己的经验或者看法,那么一直聊下去,也不会是什么难事了。
看到差别了吗?如果说,讲述是你主动去解读周围的人和事来构建话题,那么回应,就是你根据别人给出的材料来进行解读,以此来扩展话题。
换言之,你对话题的扩展能力,一部分要基于你的解读能力上,另一部分是基于你如何扩展自己的这种解读。
而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无论你的解读能力还是扩展能力,不一定全都是真实的,可以虚构,可以幻想,当然也可以捏造。
会聊天的人,除了经验、阅历、知识丰富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可以对话题进行自己的想象。
而想象,也是对话题的一种扩展。
众所周知,黄渤的情商、智商都很高,口才很好。
记得有次我看到黄渤回应曾志伟开玩笑说他长得丑的视频。
在一个晚会上,曾志伟跟黄渤开玩笑说,他之所以做主持不唱歌,是因为顶着一张丑脸在屏幕上唱 歌,是很难过的,是黄渤启发了他这样。
而黄渤怎么回应呢?他说:“也是,我们是互相鼓励。
我小时候也 没想干这行,后来一想,曾志伟这样都能拿影帝,我凭什么不行呢?”这个回应,显示出黄渤的机智。
但他对曾志伟这番话得出自己的解 读后,他的回应是不是真的一如他说的那样,小时候没想过干这一行,是看到曾志伟拿了影帝才打算去干的呢? 未必。
也许黄渤是其他原因才去干这一行,但现在针对曾志伟的玩笑,于是黄渤就对这个话题利用想象加以扩展,想象出自己小时候是看了曾志伟拿影帝才打算去做的,然后以此反过来嘲笑曾志伟。
也就是说,这一回应,是基于黄渤自己的想象而展开的。
平时我们说话也是如此。
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要说出真实的话,否则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岂不是说不出来吗?这时你的想象力,就很重要了。
如果我们懂得利用想象力来扩展这个话题,即便我们没有真正经历过一些事情,我们也会知道怎么回应别人。
那么交谈聊天,就很少会出现冷场的情况了。
正如上面我举的例子,参加别人婚礼吃不饱,如果你有过经历,当然可以直接回应别人。
如果你没有这个经验,这时你就加以想象,对“吃不饱”进行自己的解读,如人多不好意思夹菜,要忙着祝酒道贺没时间好好吃饭等,对这个话题有自己想象的扩展,那么聊下去,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而学会如何讲故事,就是一个可以培养自己扩展能力的 方法。
会说话的人,都懂得适当运用讲述和回应这两种能力。
掌握这两种 能力,你在生活当中,自然跟别人有话可说了。

3.影响口才提高的因素——不可或缺的 四种能力 提高口才,不仅仅是在口齿上下功夫,其他看不到的地方,也需要
付出很大的努力。
而正是这些看不到的地方,有可能会影响到你口才的展现。
你可以看很多书学习知识,经常锻炼自己的口齿,但如果缺少这些能力的加持,也许你还是说不好话。
这些能力包括什么呢?积极的内在态度什么是内在态度?就是你自身对外界所持有的态度。
这个态度,百分之百会影响到你说话所展现出来的效果。
《从0到1》这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将那些不管经受多少打击,依然能够坚持自己想法朝着自己目标进发的人,称为“明确的乐观者”。
意思就是说,这样的人,会认为未来比现在更好,并且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他们不会想着那些障碍、那些不好的地方。
这样一种内在的态度,就会帮助这些人排除万难,坚持自己的信念,从而让他们最终达到目标。
同样,说话也需要这样一种积极的内在态度。
如果你觉得聊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么你的这种信念形成的 内在态度,就会导致你与人聊天的时候,表现得战战兢兢,每一句话的范围只会局限在舒适区里面,例如只会简单说一些“你好”“去哪里”这种寒暄的话语,不敢进一步交流,怕说错话。
而那种抱着聊天是一件愉快事情这种心态的人,跟别人聊天,从来都不会害怕尴尬,他会表现得很大方、很热情。
记得有次我从外面回来,碰到住在附近的一个认识的阿姨,我们就站在街上聊了一会儿。
其中聊到她的儿子买了新房子,现在搬到城市的新区那边居住。
我就问阿姨,旧的房子怎么办?阿姨就说,卖掉了。
然后我居然很无知地问了一句,有的赚吗? 我说完才觉得这个问题很白痴,毕竟现今这个年代,哪有房子卖出去还会亏钱的?所以阿姨愣了一下,惊奇地回答,有的赚啊,当然有的赚! 这个时候你说怎么办?你要是觉得很尴尬,那接下来你就会继续尴尬下去,什么话都聊不成,然后灰溜溜地跑了。
但我只是觉得问题问得不好而已,尴尬是有,但不会觉得是个什么大问题。
在阿姨说完之后,我就立刻补上:“是啊,肯定有的赚的,现在的房价涨得这么厉害,有的赚是很正常的。
那赚得多吗?”我就顺着阿姨的回答来答话,我们又回到正常聊天的轨道上。
很多人聊天遇到尴尬,然后就觉得很不爽,于是索性不聊天。
问题是假如你能够不当回事地去修补这个尴尬,那谁还能当回事呢? 换言之,只要你没有表现出尴尬的样子,别人也就不会感受到尴尬的情绪。
这是我们人的大脑的一种特性。
当然,如果说错话而真的感到尴尬,那怎么修补说错话的问题,就是你内在态度展现的时候。
如果你以一种开放、大方的态度去对待它们,那么你就会积极去解决,而不是逃避。
好比你跟朋友批评去参加某某活动的人智商没救了,而刚好你的朋友就是去参加了那个活动。
内在态度不好的人,就会想:糟糕了,说错话,怎么办啊?尴尬死了。
而内在态度好的人,就会立刻大方反应:“不好意思,我不应该这么说。
看来不参加那个活动的人,例如我,智商也高不到哪里去!” 大家相视一笑就完事了。
这就是积极去解决尴尬,而不是担心尴尬,害怕尴尬而去逃避它,什么话都不说。
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冲破自己内心的障碍,让自己敢于表达的,除非你主动经历这些场合,挑战自己,否则对不起,这种内在态度,说不定会影响到你开口说话。
懂得视情况说什么话我在书中第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会说话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质。
其中我写到表达能力,说赞美一个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一个意思,我列举了一些例子,如“你比一百个范冰冰都漂亮”,“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无法形容你啊”,等等。
也许有读者会觉得,我怎么觉得这样去称赞别人会很尴尬呢?别人 听到我这样赞美,肯定会觉得我说话很假。
这里就涉及另一种影响口才的特质,就是根据当下情况来决定你要 说出什么样的话。
我举的那些例子,是面对恋人或者好朋友之间的说话方式,而不是 一般化的表达用语。
我们知道这些话无法跟长辈说,但两口子之间,再肉麻的话说出来也会觉得正常。
这就是根据情况、根据对象来调整自己的话语。
同一句玩笑话,你跟小明说与跟小张说,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我们为什么说话会小心谨慎?就是因为我们还不清楚说话对象的性格品行,为了避免说出不好的话,我们只能说出一些非常保险的话。
但这个“保险”,并不代表你什么话都不能说,而是你能够根据当下情况来选取适合的表达句式。
在我们尊重对方身份和地位的前提下,当你得知小明和小张的不同品性后,再有的放矢去选取适合的表达扩大我们说话的范围,这就是调整。
例如你跟一个陌生人聊天,表示出该有的礼貌和尊重后,突然间,你发现对方很喜欢自嘲,开自己玩笑。
这时你就知道对方是一个心胸比较豁达的人,聊天不会存在冲突,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就没必要过分拘谨,适当把礼貌和客套的程度降低,也说一说自己的糗事,让气氛变得融洽一些。
而会说话的人,就是善于抓住这一空隙,调整彼此的交流,尽量打破彼此的隔阂。
如果你没有这种意识,就很难建立起亲密关系。
有些男生跟女孩子出去几次了,相处起来还是比较呆滞、僵硬、尴尬的样子,说话的句式还是偏向那种拘谨、呆板的表达,很明显,就是缺乏了这种能力。
所以,刚开始认识的时候,你赞美别人,简单一句真诚的“你好聪明”就足够了;熟悉之后,你去赞美别人,再说“你好聪明”就很单调了。
这时你改变一下表达方式,就算赞美他“爱因斯坦都没有你这么聪明啊”,对方也不会觉得你说得假。
因为在那种情况、那种关系下说出来,这些赞美话不但能满足对方虚荣心,还能让气氛好起来。
这还怎么会尴尬呢?除非对方本身就不喜欢赞美,不喜欢开玩笑。
这又是另一种调整。
千万不要一刀切用同一种说话方式去应对生活的所有情况,你要懂得根据当下的场合和对象的变化来调整固有的表达句式。
主动营造聊天气氛聊天的气氛,我相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感受过。
有死板的,有尴尬的,有难受的,有愉悦的,有开心的。
这个聊天气氛,在我们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会通过我们自身或者别人的反应互动产生出来。
遇到有趣的人,我们感受的聊天气氛就会很愉快;遇到严肃的人,聊天气氛自然就会难受不适。
我们面对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时,根据上面那条“视情况而说话”的特质,我们没办法即时营造出适合的聊天范围。
但当我们面对的是跟自己差不多层次的人时,我们可以做到吗?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去营造聊天气氛,很多时候往往是希望对方去打破冷场,就是抱着“我什么都不做,你都要跟我好好聊天”的心态待人。
当你遇到那些表现不符合你预期的人时,你是不是首先会感到很失望呢?为什么他就是不过来跟我打招呼?为什么我就是错过了跟她聊天的机会? 这就是你没有主动营造聊天气氛的遗憾了。
我曾经因为工作关系,去一个房地产的公司拜访,商量在新楼盘举办摄影活动的事。
当我到了那里,接待我的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生,应该刚毕业不久。
她带我去新楼盘的样板房途中,全程很酷,一点聊天的欲望都没有。
换了其他人,我相信不是不愿意跟她继续聊下去,就是对她的服务态度很生气。
不过在我看来,她并没有得罪我,也许是某些原因,才导致她展现出这种面貌而已。
为了打破这种情况,营造适合的聊天气氛,我就借故问她:“我可以问你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吗?你可以放心回答我,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之所以这样问,就是为了制造悬念,吊起对方胃口,就算对方不想说话,但有了这个悬念的铺垫,一般人都期待你接下来想要问什么。
所以这位女接待员顺理成章地奇怪地看着我,问:“是什么问题呢?” 我用轻快的语气说:“从我跟你接触开始,你就一直闷闷不乐,板着脸。
说!是不是因为这里的工资太少,让你郁闷得不想活了?” 然后她笑了,说不是,平时都习惯这样子而已。
我就顺势回应,开玩笑说:“幸好我脸皮厚,你没有吓跑我,否则你们老板就失去一桩生意了!其实你笑起来很好看啊,经常笑笑肯定很好!” 后来这位女接待员,就很愉快地跟我介绍楼盘的格局,我们也聊了很多。
那么,换了其他人这样做,他们会不会觉得很尴尬呢?或者觉得这样开玩笑是幼稚呢?也许会,我不敢否认。
如果你无法结合上面那些特质去说话,你想摆脱这种尴尬就很难了。
合适的说话姿态怎么开玩笑才可以不像个小丑?首先你表现出来的姿态,不能是个小丑。
遇到聊天突发状况怎么才不会表现出尴尬?首先你表现出来的姿态,不能是尴尬。
怎么赞美别人,才不会给人虚假的感觉?首先你表现出来的姿态,不能是虚假。
一个虚伪的人,就算赞美你一句“你好漂亮”,而不是“你简直比十个范冰冰还要漂亮”,你一样会觉得对方虚假。
但一个平时给人感觉很真诚的人,偶尔夸张地称赞你“在我眼中, 迪丽热巴都比不上你这么漂亮啊”,别人也不会认为他假得油嘴滑舌。
同样,你开玩笑的时候是那种温文尔雅的姿态,而不是那种挤眉弄 眼、嬉皮笑脸的姿态,你开的玩笑就不会给人像个小丑。
为什么黄渤开玩笑,没有人觉得他像个小丑呢?因为他表现出来的 姿态,根本不是小丑模样,而是大方、得体、斯文。
所以,如果你经常觉得说这些话那些话很容易尴尬,你就要想想, 是不是你就是一个很容易表现出尴尬姿态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经常开玩笑,给人感觉是一个小丑,你就要想想, 你的行为举止是不是给人不庄重、不成熟的姿态?就算你想做一个小丑的样子逗人笑,也是建立在别人知道你是在“演”的基础上,而不是你平时就是这个样子。
如果你平时说话很容易给人虚假的感觉,你就要想一想,你是不是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真诚姿态呢? 这些姿态,你可以伪装,也可以发自内心地表现出来。
我可以启发你怎么做,但真的,我无法一手一脚地教会你。
这些东西的掌握,你只能靠自己,谁都帮不了。
所以,想要提高口才,除了技能的锻炼,自身思维上、反应上和心态上的锻炼,也应该同等对待。
如果你不解决这些问题,就算再努力锻炼口才,也会影响到你发挥口才的能力。
至于如何锻炼并获得这些能力,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会一一详细讲解。

4.掌握好口才的指标——清楚表达的
个标准 俗话说:说不清,道自然不明。
清楚表达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素质的体现。
这就要求你做到好像工程师造汽车那样,在熟悉汽车图纸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毕竟工程师(我们),需要把制造汽车用到的材料(语言词汇)思考周全,才能够把一辆汽车(思想)造出来。
也就是说,当众说话中的词汇和句子,就是摆在讲话面前的材料,他在用这些之前,就已经知道它们应该出现在哪里,出现的数量又是多少。
如果在你说话的时候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从而闹出种种误会,这些都是我们对语言把握不准确造成的后果。
例如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被陌生人问路的经历。
尽管现在这个时代有导航的帮助,但有时最终地点都免不了会出现偏差。
某团的外卖员送外卖到我家时,就因为经常找不到我家的具体位置,需要打电话来询问我。
我之前就事无巨细地指导对方,从哪里走,从哪里拐弯,走出来,又怎么左转右转。
但这样说只会让对方听得更加晕头转向。
后来我就换了一个说法,就跟对方说一栋大的较为醒目的大厦,对方很容易知道。
这时再说这栋大厦对着的某座小的大楼,而那座大楼旁边那条街道,就是我家的街道。
只要对方找到那里,通常能够找到我家,不用我下楼。
良好的表达,能够提高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流畅性,不但节省时间,还能让事情或工作更容易获得想要的结果。
所以为了加强我们的语言表达效果,我们就要像工程师制造汽车那样,掌握一定的规则。
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一辆汽车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工程师一看图纸就会知道。
我们当众说话前也需要给自己这样的一张“图纸”,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所需的词句。
只有准确地用词,才能在你说话的时候,清楚地把心里的意思传达给听众。
所以平时练习说话,应该注意词语的积累,明白每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它们的准确意思,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暴发户到学校做演讲,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他讲话的时候总是故意使用一些毫无逻辑的词语。
他说:“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讲话的天气。
听课的都来齐了吧?看样子‘五分之十’都到齐了。
没来的举一下手,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旺盛’,鄙人对此非常‘感冒’……”本来想用一些特别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可是这样说既不能表 达自己的意思,也让人听得一头雾水。
如果他换另一种方式表达,效果就会好得多。
如: “今天天气不错,很适合演讲!看到台下的同学们坐得密密麻麻,想必要来的都到了。
大家这么热情来听我演讲,我十分感谢……” 这样表达,传递出来的意思就能够清晰而准确。
然后接下去再说正题,听众自然就能够接受了。
口才小建议*思路清晰的讲话很重要,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表达内容的顺序和目的。
*说话最好避免大话、空话、假话、套话和废话的出现,能不说就不说。
*表达一些形象性的东西,就要选用恰当的语句,最好用比喻等修辞方式,用对方熟悉的东西来辅助表达。
*说话前首先要弄清楚词语的准确含义,不能“望词生义”。
注意说话的通顺性制造汽车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从车架开始建起,再到其他部件的组合、安装、喷漆等,一步一步。
同样,我们说话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首先说话一定要做到语句通顺,这样表达的意思才能够流畅地传递给听众。
在练习表达通顺性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律和语言逻辑性是非常重要的。
有顺序的表达,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
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村干部在卫生教育动员大会上这样说:“只有大家动手搞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才能够有保障!” 这位村干部的本意,是想告诉大家搞好卫生,健康才能够得到保障,疾病才能够远离。
可是他说的时候,并没有注意意思表达上的通顺性,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放在一起,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形成了病句。
所以说话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前言不搭后语,说了这句话,忘了那句,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而且词语之间的搭配也要注意,例如“阳光”这个词语,用来说“你的性格很阳光”就很好,但如果用来说“你做事很阳光”就不恰当了,换成“积极”就会更好。
平时多留心各个词语间的搭配,你的表达就会更加严密清晰。
尽量简洁地表达意思制造汽车的技术熟练了,速度自然也会加快。
人们说话最忌讳的就是拖拖拉拉、词不达意,明明两分钟可以说完的事,偏偏拉到十分钟。
这样说话,只会让听众觉得累。
所以任何时候,在表达上一定要注意简明扼要。
正如欧阳修的那个故事,有次他和学生们在酒楼喝酒,忽然看到窗外一匹飞奔的骏马把路边的一条黄狗给踩死了。
其中一个学生就摇头晃脑地说:“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
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途。
”另一个学生见此,于是想了一下接着说道:“有马过通途。
逸马踏而过之。
”这时,欧阳修只是淡淡说一句:“逸马毙犬于途。
” 虽然三个人说的是同一件事,却只有欧阳修说得最简洁,也最容易听懂。
可见用简洁的语句表达意思,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下一次,当你听不懂对方说的话时,应该打断对方,训斥一句:说人话! 我相信对方会表达得更精简。
口才小建议*加强语言准确性的训练,多做描述练习。
例如看到一样东西,经常想象怎么描述出来才能让听众更易明白。
*说话的时候要抓住重点、突出中心,无关痛痒或者不是重要的事情,简略或者一笔带过就行。
*长话短说,重点先行,避免啰唆。
明确说话的目的汽车开始制造的时候,就要告诉别人造出来的样子。
我们说话之前,同样也要知道自己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围绕明确而清晰的目的去说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说出来的话,清楚地传递出想表达的意思。
例如,一个书商知道某著名作家要到他的书店,于是事先告诉售货员把畅销书架上的其他的书都拿走,架子上只放这位作家的书。
当作家来到书店,看到架子上都是自己的书,就问售货员:“别人的书都到哪里去了?”售货员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说:“别人的都卖完了。
”作家顿时觉得自己的书成了唯一的滞销品,很无奈地离开了。
书商本来想巴结这位作家,才自作主张把其他书拿走,然后把他的 书放在畅销书的架子上。
没想到店员的一句话,让整个意思都变了个样。
这就是说的话跟自己的想法没有形成统
一,无法明确说话目的而造成的后果。
所以讲话之前,必须先明确谈话的目的,再确定谈话的主题。
要不然就好像车辆那样失去方向,不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优秀的工程师对汽车的制造都是了如指掌,因为他已经设计过无数的车辆。
想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你就要在每次讲话之前告诉自己,你说这句话到底是为什么,怎么做才能达到目的,然后坚持练习。
这样子练习,你才能够成为说话上的工程师。
口才小建议*知道自己说出的话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说服别人、安慰别人,还是开启话题?*准备和讲话目的相符合的言辞。
跟老人家讲话,就不要用过于文艺或者网络性语言;跟长辈聊天,就不要嘻嘻哈哈,用词不能轻浮随意。
*在讲话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将这种目的融入其中,一旦偏离,即时纠正。

5.口才并不是万能的——坦然面对口才 的各种困境 前面说了这么多,似乎我都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提高你的口才能力,你就能够拥抱全世界。
那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如果我说这是真的,请相信我,我肯定是那些传销组织的人,希望借此让大家报名交费跟我学习,每个课程只需199元,学了保证你人生得意、事业高升。
但我没有。
这么多年来读过这么多书,看过这么多电影,遇到这么多事,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拥有好的口才,人生就能够扶摇直上,然后从此达到巅峰,迎娶白富美?我想说,其实口才这种能力,有时真的一点用都没有。
看过一部电影,就是《复仇者联盟》里面那个黑人局长的扮演者塞缪尔·杰克逊,以及《纸牌屋》里面的国会议员的扮演者凯文·史派西主演的悬疑动作片《王牌保镖》。
这部电影说的就是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谈判专家,被人诬陷入狱,迫不得已,他只好挟持人质,然后通过凯文·史派西扮演的另一个 陌生的谈判专家的帮忙,相互解救从而沉冤得雪的故事。
其中有一幕,在凯文·史派西出场那个片段,他的女儿和老婆因为 穿衣打扮的问题互闹矛盾,隔门相骂。
作为中间人,男主角无论如何协调商量,母女二人依然不依不饶,各不相让。
然后凯文·史派西就很无奈地感慨:“我可以说服歹徒把枪从人质的头上移开,解救几十个身陷险境的同僚,现在却居然不能说服老婆走出这个房门,让女儿放下电话。
” 是的,就如谈判专家这么厉害的角色,不是一样对于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或许有人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爱另一半,经常“谈”情“说”爱,却总是矛盾不断呢?不是已经跟对方“讲爱”了吗? 口才就是这么没用。
之前网上有一个很火的事件,在某个求职节目里,一个销售冠军在众多老板面前,讲述自己最辉煌的一件事,就是把一个价值5500多元的情商培训课程,卖给了一位月薪仅有2000多元的环卫工。
全场老板听到他这么说后,都纷纷灭了灯。
为什么一个销售能力这么强,口才这么厉害的人,却依然没办法说服老板们接受他的行为呢?按理说,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说话能力,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啊!但结果没有。
当他用一个看似辉煌却欠妥当的例子来表现自己的时候,这些老板就觉得这个人不堪重用了。
这时,你口才再厉害又怎样,还不是被刷下来? 这样的口才真的没什么用。
它不能让世界和平,不能让心仪的人爱上自己,不能说服老板立刻给你升职加薪,甚至情侣之间闹矛盾,口才也不能让他们的关系变得“人生若只如初见”。
口才对于人生里面很多事情,能够起到的作用真的太少太少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口才呢?学来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没办法,因为说话能力,是我们通往解决问题终点的第一步。
没有这一步,终极问题就很难完美解决。
好比你可以埋头闭门造车,但如果你想让这个产品获得更多人的青睐,你就必须通过说话来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
可惜,这仅仅是第一步。
有了这一步,不一定就会完美解决问题。
曾经有一个读者私信找我。
他说,自从半年前看了我的文章后,他几乎每天都坚持锻炼自己的口才,所有能用来锻炼的方法也都用了。
原本以为经过半年的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肯定大幅提高。
可没想到就在不久前,他辛苦了一个星期的方案策划被主管否定。
他觉得原因肯定是之前彼此之间的过节儿,才导致这样。
于是他就越级直接跟老板汇报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以期获得老板的认同。
这 样就算主管不同意,也能够顺利推行自己这个方案。
可惜结果是,老板非但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却反过来批评他。
最后 主管知道这件事后,责骂了他一顿,让他很受委屈。
这位读者疑惑,明明自己这份方案做得很用心,也符合客户的要 求,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呢?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口才还不够好,他们才不愿意听自己的话呢? 我说,每家公司都有每家公司的规矩,每个老板的处事方式也不尽相同。
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都会根据公司自身的文化而决定了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你以为通过自己的口才就能够改变这个局面,这才是非常不明智的想法。
无论你的方案做得多么好,主管不认可你,这是很正常的事;老板不听你说,也是很正常的事。
你自身的价值,决定了你说出来的话会有多少分量。
因为,人微言轻。
尽管这位读者已经踏出了第一步跟老板商量,但也仅仅是踏出第一步,剩下的问题,口才帮不了他。
一个人口才再厉害,如果自身没有价值,那他说出来的话,也如同丢到地上的纸巾一样,很难让别人觉得有用处。
那怎么办?这就是学习口才带来的结果吗?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其实,我们学习口才的目的主要是与他人好好沟通,获得双赢。
而 双赢,就是双方都对结果感到很满意。
当然,这个世界很难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如果一方觉得满意,肯定是另一方有所迁就和谦让。
沟通中的双赢,只是双方对所有满意结果折中的举措。
如果可以,谁不想要求更多呢?也就是说,你口才再厉害,假如不懂得折中,不懂得退让一步,结果也是没用。
双赢,不仅仅是一方懂得折中,也要对方懂得折中。
两个人都倔强,谁也说服不了谁,两个人都会失望。
一个人退让,那么这个人终有一天会心累的。
摊牌之后,谁都不会有好处。
但人与人之间哪有这么多计较呢?所以到了最后,懂得沟通的人,不是因为他能够把事情完美解决,而是他懂得从源头就将矛盾的火苗熄灭。
看到你生气,二话不说就低头认错;看到你不满意,就立刻送一份大礼补偿;看到你担心,就立刻给予拥抱安慰你。
这就是所谓沟通中,双赢的折中办法。
不是你主动迁就,就是我主动退让。
这也许不是最满意的结果,顶多算是最合适的结果。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沟通,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退让,而人性却是贪得无厌,你退让一次,别人就希望你退让第二次。
美国从不向恐怖主义屈服,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威胁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而我们的口才,却又很难改变别人。
这就是口才的困境。
对于这类事情,我们的口才往往就是这样无能为力。
只不过有时候 我们主动调整了一下说话方式,才让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好像看上去解决了。
其实核心问题,依旧没解决。
口才如果仅仅拿来做单纯的沟通交流,一切都很好;倘若拿来解决问题,有时就会陷入各种困境当中。
可没办法,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游戏模式。
我们学习口才,就是学习怎么按照这种游戏模式顺利前行。
我们对现实,总会有失望的时候;在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我们只能牺牲自己。
为了大局,我们不得不这样接受现实,因为我们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但是,我依然希望大家都积极学习口才,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毕竟它始终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第一步,而且它确实能够解决某些事情,不尝试一下,我们都不会知道结果。
正如《王牌保镖》这部电影里面,两个谈判专家的口才,就推动了剧情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
他们很多时候交谈,都是话中有话,充满技巧。
他们从陌生敌对的关系,直到在电影最后打倒反派,变成惺惺相惜的友情,口才在当中起到的作用,不能说没有用处。
这个结果,当然是我们学习口才后最期盼的结果。
只是,我们也不应该对口才抱有太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拥有了好口才就万事大吉。
同时也要知道,支撑我们运用口才这些所谓的说话技巧的,不是你把嘴皮子锻炼得多么厉害,而是你的为人品性;看你有没有一颗懂得双赢,也就是懂得折中的心。
有的话,既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够满足对方的心理,你的人生就会更顺利;如果没有,只顾自己爽,既不主动投入交谈,又不顾及他人感受,好像那个被灭灯的销售员一样,那么你的生活说不定就会陷入焦头烂额的状态。
口才就是这么奇怪。
你学得好,对于某些事情还是无能为力;可如果我们运用得不好,我们很可能会惹祸上身,祸从口出。
但如我所说的那样,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游戏模式。
玩不玩,玩得好不好,怎么玩,统统由你自己决定。
如果你决定好了,那么接下来的章节,正式投入学习口才的世界里吧! 第二章提升心理素质,说话才能 胸有成竹
1.缺乏开口的信心——克服自卑才至关重要 很多人不敢开口说话,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缺乏自信,有自卑心理。
尽管自信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自信却是万万不能的。
如果我们大凡做什么事,都朝着坏的方向去想,请相信我,就算是一件好事,也会被你弄得好像做成坏事一样。
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一般都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生活。
从买衣服到谈情说爱,他们都会懂得掌握分寸、知道取舍,不会受不相关的因素困扰,用最恰当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
而这,就是良好心态的根基。
那么为什么自卑的人,很难与人建立进一步的关系呢?其原因就是缺乏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即便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会怕羞得故意躲避;一旦在大庭广众讲话,他们就会脸红僵硬、不知 所措。
造成他们这个样子的原因,就是孩提时期,家庭的教育,如父母没 有给予他们恰当的奖励,反而经常打击他们做事,慢慢摧毁了他们应有的自信心,最终导致他们的心理越来越趋向自卑。
正是这种自卑心理,让他们过多地约束和拘谨自己,从而难以跟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种性格特质,很容易阻碍工作、学习和正常的人际交往。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自卑的心理会逐渐减轻,但如果我们不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时间的因素,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够改变这一状况。
所以从现在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这种性格特质之后,要主动去锻炼改变,你自身的能力才能够发挥出来。
要做到这样,自然就要主动去实践,锻炼自己。
怎么锻炼呢?以下是我的建议。

(1)不要害怕别人的议论。
自卑的人,最怕别人议论自己。
生怕自己做错一样,稍微一点评价就承受不起。
他们最怕别人否定自己。
于是与人相处的时候,永远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
然而越是害怕,越是蜷缩自己,别人就会越容易给予负面评价,然后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被人评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真的不必看重。
有时一些否定的评价,说不定还能成为激励我们干大事的动力。
化悲愤为力量,学会自己鼓励自己,把外界的因素不要看得太重,轻松上路,我们就会很容易展示自己的能力了。

(2)经常练习。
开始可以先在熟人的范围里多多发言,然后就在熟人比生人多的场合里练习,再慢慢发展到生人多而熟人少的场合里讲话,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对外界的抗压力。
每到一个新场合,事先做好准备,主动了解将会交谈的对象和设想一下可能遇到的情况,给自己想出各种开场白和聊天话题。
心里有底自然就会增强信心,你也因此充满勇气了。

(3)学会大胆的行动方式。
自卑的同义词,就是胆怯。
你越胆怯,就越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绪当中,无法抽离。
所以,每到一个陌生的场合时,你都要大胆行动起来,把对方看作一个熟人,甚至是“不如自己”的人,你的自卑心理就会减轻不少了。
当你敢于开口说出第一句话后,接下来你就可以说第二句、第三句话了。
只要不要过分担心别人的反应,勇于表现自己,你肯定能够流利地说出想说的话。
勇敢地对胆怯说“不”,并且在实践中克服它,你就会走出自卑的困扰,成为落落大方的人。
长此以往,你就不再担心身处陌生的场合里了。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甚至私底下,你还要刻意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我这里可以提供几个法则:
(1)跳出与人比较的模式,去与自己比较。
做到这一点的确需要一点时间,毕竟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跟别人比较中长大,比成绩,比家境,比玩具,比衣着。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跟自己比较的。
今天做成一件事,你就比昨天的你进步一些;明天达到一个目标,你就比今天的自己强大了一点。
每天都在进步,你就会发现,自己会越来越好了。

(2)写下你身上的优点。
自卑内向的人,一般会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反而会忽略自己身上的优点,以致这么多年来,都习惯性想不起自己的优点了。
所以从现在起,找时间写一写自己的优点,操作电脑比设计更得心应手,那么玩电脑就是你的优点。
如果你不满意这个优点,那么你可以去培养其他的兴趣。
总之,有优点,就记下;没有优点的,就培养一个。
找出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它们做成你的优点。

(3)把每天自己完成的事情记下来。
例如今天写完了一篇文章,你就记下来,给自己一个勤奋的评价;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发现自己说话还不到位,又给自己一个评价,然后 在需要改进和欠缺的方面,写下提高的任务。
好比你今天不满意自己跟别人说不到三句话,那么你就要写下,明 天碰到谁,也要说出三句话,慢慢让自己改进和成长。
千万不能心急,抱着一蹴而就的想法。
因为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 呢?
(4)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卑不亢。
不要说不利于自己能力发挥的话,有些事情,不是你做不来,而是 你没有兴趣、没有去学才不会做而已,并不是你能力的问题。
只要你有投入,自然就会有产出,或多或少的区别而已。
所以当你在一件事上,没办法做到的时候,先问一问自己,到底是 什么原因造成的?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千万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自己。
正如有时候你很热情地跟别人打招呼,别人不理你,那不是你的问题,是对方而已。

(5)穿一些让你感到信心满满的服装。
人靠衣装。
一个人的外表,对人的自信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觉得这件衣服的剪裁让你穿上去很俗气,那么就买一件让你穿上去很高雅的衣服。
适当打扮自己,把自己的精神面貌弄得好看些,当你感到舒心了,你自然自信了。

(6)从肢体语言上表现出自信的姿态。
你的心理状况会反映在你的行为上,但反过来,你的行为也可以影响你的心理状况。
例如用热情大方的声音跟别人聊天,不要畏畏缩缩地说话,你越是这样做,你的自信心就越会集聚起来。
平常与人交谈,一定要做出信心满满的感觉,不论是行为举止,还是言谈说话,千万不要从中透露出一丁点不自信的信息。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无意中说出那些负面的话,就要立刻修正。
总之,你走出来的样子,一定要昂首挺胸,用行动来改变心态。
当你能够做到这些,培养出自己的自信心,那么你与人聊天的时候,肯定也会做到侃侃而谈,举手投足都散发出淡定舒适的气质。
不管对于自己或者聊天对象,都会因此而获得一次美妙的交谈时光。

2.害羞让你不敢开口——八条小建议让 你轻松克服 你是不是一个很害羞的人呢?如果是,这种害羞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日常社交呢?有些人很容易害羞,不管是跟别人聊天,还是去见朋友,很简单的场合都让自己觉得不好意思,然后渴望逃避现场。
这样的害羞,已经影响到你与他人进一步建立深层情感了。
根据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的一次调查,在随机抽样的一万多名成年人当中,大约有4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害羞心理,男女数量基本持平。
换言之,不管你年纪多大,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着某种程度的羞怯心理,只不过有些人表现得更为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时才需要特别注意。
害羞心理的产生,一般有三个方面:第
一,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从而引起自身感应性的反应。
人在青春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发育得最旺盛,激素分泌开始增多,外界的刺激会打破体内的平衡,导致我们很容易就变得紧张和胆怯。
脸红、冒汗、心慌等症状,都属于这种感应性的反应。

二,自卑心理造成。
容易害羞的人,往往都属于不怎么自信的 人,特别害怕把自己暴露在人群之中,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能力,害怕说错话、做错事,于是就慢慢形成了胆小羞怯的心理。

三,被成长的环境所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诸如童年时期或者少年时期,曾经受到过他人的责骂、嘲笑、批评甚至戏弄,心里就会形成阴影,以后进入类似的环境或者陌生的环境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用一种较为低调隐蔽的姿态,从环境当中“隐身”起来,免得被别人发现,而受到伤害。
所以,克服害羞的心理,你才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让自己更加勇敢地去把握值得把握的人和事。
那到底应该怎么彻底克服呢?这里有八条小建议,可以帮助你摆脱害羞。

(1)不要忽略潜意识的影响。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一句话: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绝对是正确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一直想着自己是什么,你自己就以想着的那样子去行动。
一个运动员,上场之前不断跟自己说“我一定比不过其他人”,“我一定不会拿到奖牌”,“我这么差一定会做不好”,那么其结果,大脑就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能力,就无法赢得比赛。
为什么很多人容易脸红?就是已经习惯在心里给自己暗示“我没有足够自信”,“我肯定演砸”,“做不好肯定会被取笑”等,于是当不好的 情况一旦出现,手足无措之下,自然就脸红起来了。
长期积累下来的心理暗示,让潜意识已经默认你的害羞表现,不管 外界是什么情况,你都没有采取正确的姿态去应对,最终身处任何场合,你都表现出害羞的症状。
你就是你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子。
所以,克服害羞,你就要用一个新的姿态去面对生活。
除了每天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你还需要想象自己,能够以一种自信大胆的样子去与他人社交。
在脑海中给自己塑造出一个不害羞的样子,然后用自信、正确的行动去表现出来。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慢慢摆脱害羞。

(2)选择跟积极的人待在一起。
你经常待在一个充满负面语言的环境当中,你想克服害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你还没开始,别人的语言就已经打败了你。
相反,假如你跟一些积极向上的人待在一起,那么在他们正面的态度感染之下,你也会因此放开自己。
而且,一些心态积极的人,会带领你走出固有的生活范围,让你感受更广阔的世界,接触不同的人和事。
当你的心胸因此慢慢开阔起来,不再自我封闭,你害羞的思想也就会慢慢消失。
选择一个好的生活范围,交往一些好的朋友,会让你更快地摆脱害羞。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去认识新的朋友。
所以,学会扩大你的生活范围,就是让你成长的最好选择。

(3)扩大你的生活范围。
重复留在固有范围里面,你很难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相反,假如你能够做一些陌生的事情,一些你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前提是好事),挑战一下自己,你就有了面对不同环境的底气,你也就不会容易感到害羞了。
例如你不会开车,然后去驾校学习驾驶,当你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就积累了很多不同的新鲜经历。
这些经历,在某些时候说不定就给你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面生活,你的世界就只有井底看到的天空这么大。
当生活被限制在一个小范围里,到头来你就什么事都不敢去做了,反而会加重你的害羞。
所以,如果你待在一个新的地方,做一些陌生的事,感觉不太舒服,没关系,尽量去感受这种感觉,体会它带给你的“酸甜苦辣”。
这种让你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的感觉,就是你成长的助燃剂。
这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克服它,你就获得成长。

(4)比之前的做法多做一步。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适应一个新的环境,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并不会一下子就让你摆脱害羞,你需要一步一步去改变。
现在让你走进一个新的环境里,或者一下子让你在100个人面前侃侃而谈,相信对你来说肯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这并不代表你不能 去做。
你可以从身边那些接触到的环境和人入手锻炼。
这个锻炼,你只需要多做一步就好。
例如你以前吃饭,只点了自己喜欢吃的菜,从来没有问过服务员有什么好吃的。
那么现在,你就多做一步,详细问一问餐厅的服务员,比较好吃的有哪些,以此来开始锻炼自己的胆量。
或者之前你拿快递,拿完就算了。
而现在,你就多做一步,刻意询问对方,寄快件方面的操作和流程,或者关心一下对方工作的辛苦程度等,都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方式。
也就是说,把你以前不曾做过的事情,先迈开一步去做。
你不用做得太多,只需要比你曾经固定的做法多做一步、多走一步就行了。
有了这一步,你就随之得到相应的感受。
当你知道这个感受并不会带给你什么不好的结果,你就可以继续多做两步、三步,甚至很多步了。

(5)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
害羞的人,通常都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
无论跟谁说话,或者去做些什么事,总会把事情想象得很严重。
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跟别人聊天,一旦聊得不好,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别人会杀了你吗?还是会广而告之地取笑你?并没有。
除非你说了一些不尊重他人的话语,做了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情,那么别人才有可能拿起手机把你的囧样拍下来。
否则,别人压根不会记 住你不好的表现。
这也说明,只要你对别人保持一个尊重的态度,行为举止符合常 理,那么无论你怎么说,怎么开玩笑,都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说不定,你这种放开怀抱的做法,会更容易跟别人打成一片。

(6)清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害羞的人,某种程度上心里都是非常自傲的,因为他们会过分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应该怎么跟外界保持良好的关系。
自信的人,会更关注自己和外界如何形成良好的互动,而害羞或者自卑的人,却更关注自己会怎么表现,到底是以一个完美的形象示人,还是应该保持沉默,少说话,免得露馅呢?这是他们想得最多的事情。
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容易害羞的人,是不是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呢?时时刻刻都在心里问自己:万一别人不喜欢我怎么办?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呢?我这么好,怎么就被别人忽略了?你以为坐在角落,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就会像明星那样获得别人的关注吗?然后别人没有理你,你就抱怨自己被别人忽略了。
你是谁呢?有这么大牌吗?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了。
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最好的做法,就是主动打招呼,主动跟别人聊天,主动表现自己。
只有这样,你才会忘记自己的害羞,建立正确的心态。

(7)学会一个人面对生活。
害羞的人,很容易有人群恐惧症。
人稍微一多,就浑身不对劲了,恨不得立刻逃离现场。
所以他们宁愿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什么事也不去做。
问题是,这样的自己,压根不会有机会克服害羞。
试着一个人外出。
一个人去饭馆吃饭,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购物。
自信的人,大多都敢于独来独往地做事。
不要担心你一个人外出会被别人怎么看,放心,你不是名人,没有人会关注你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该怎样就怎样,一切顺其自然就行了。

(8)保持阅读的习惯。
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认知,提高我们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克服害羞的好途径。
从书籍当中汲取养分,弥补生活上无法接触的部分,你就能够增强自己的信心。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书,找到感兴趣的范畴,然后认真学习,你的思想、看法、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尤其阅读一些关于如何提高自信心的书籍,或者读一些能够让你深入了解自己心理和思想的著作,你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克服害羞心理。
尽管克服害羞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你依然可以做到,也能够做好。
它需要你的社交技巧,正确的态度,良好的精神状态。
变得自信与豁达会使你的生活比现在好得很多,现在就去行动吧,不要拖延!
3.说话怯场怎么办——教你如何克服焦 虑感 很多口才不好的人,在开口之前,往往会有一种不敢说话的压抑感。
这种心理,会影响到说话者与受众交流时的流畅性、自然性和参与性;严重的话,甚至还会让他们有种想立刻逃避现场的冲动。
这就是怯场了。
怯场的心理,说得好听,就是他们的性格比较害羞;说得不好听,这样的人多数具有社交恐惧症。
而社交恐惧症的源头,往往就来自我们人类天性的焦虑心理。
我们为什么会有社交焦虑?我们人类,是由两种进化方式形成的产物。
生物进化,让我们拥有现在的直立行走的身体和强于其他物种的大脑;而文化进化,则让我们人类学会如何感知、思考并与他人进行互动。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演变过程当中,对陌生的事物感到焦虑,是我们保护自身和族群的一种警戒信号。
早期的人类,社交圈十分狭窄,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熟悉的狩猎 环境或共同协作的族群团体。
一旦外界有什么风吹草动,好比是遇到猛兽,或者被其他陌生的族群入侵占据领地,这种警惕心理,就会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尽管发展到现今时代,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安全的文明社会,但这种烙印在我们基因里面的特质,依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
一些隐性情况,依然跟远古时候的人类生存方式非常相似。
例如: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群体,会担心这个群体会不会接纳我们?我们所属的群体里,加入了新的成员,会不会威胁到我们拥有的资源?我们遭遇陌生人,会本能地警觉,这个人会不会对我们资源和安全造成伤害?这些担忧,跟早期人类的担忧,并无二致。
于是,当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天性中的焦虑心理就会出现。
所以,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在陌生的群体里彰显自己的价值,被对方接纳,或者有过被排斥的经验,那你这种焦虑感就会更强;于是开启自我保护的心理模式,免受伤害。
当你觉得自己目前的能力无法足够应对当前挑战,或者陌生人的出现让你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你同样也会感到焦虑。
但事实上,这些感受不一定是真的。
很多有能力或资源丰富的人,他们产生的焦虑感不一定比我们普通 人少。
究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利用我们文化进化的能力,去调整我们生物进化的天性。
换言之,想要缓解我们身上这种焦虑感,需要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着手改变。
当你不被焦虑所困扰,你才有机会去冒更多的险,成功的概率也就更大。
内在思想改造我曾经遇到过两个参加搭讪训练的男生。
我问他们同一个问题:“如果你去搭讪,被女生拒绝了,你会有什么感觉?”A说:“没觉得什么啊,搭讪女生被拒绝,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个不行,就去搭讪下一个了。
只要态度真诚、姿态友善,总有一个会愿意跟我认识的。
”B说:“每次看到心仪的女生,我总是希望能够上前跟她聊天。
可是心里想着怎么开场,怎么用自然的方式去聊天,怎么才不会让对方抗拒,想着想着,对方还没有机会拒绝我,她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了。
搭讪女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觉得,自己之所以感到焦虑,是外界那件事给予自己的反应,如果那件事不存在,这种焦虑感也就消失了。
但这是正确的吗?并不完全。
正如A和
B,他们两个面对的是同一件事,可是却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事实上,有些人觉得跟陌生人聊天很难受,另一些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其原因并不在于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事情本身并不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变化,我们对它持有什么样的看法才会。
六祖慧能的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如果你对这件事没有思绪,它又怎么会让你心神纷扰呢? 同样,你对一件中立事件,是持有正面看法还是持有负面想法,它们留给你的感觉也是大不相同的。
而很多时候,我们这些不好的想法,往往并不理性。
行为主义学家埃利斯博士和贝克博士做过几十次研究,发现如果人们能够改变非理性的看法,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态度,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焦虑。
而我们不理性的地方,体现在四个方面:
(1)消极逃避。
消极逃避的思想,会让你不断从心里说服自己放弃接触陌生场合。
很多人怯场的焦虑,往往就是属于这种负面思维。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对自己理性发问:为什么这件事会让我感到紧张?你把原因描述得越是具体,你就越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例如你给喜欢的人打电话,你很紧张,迟迟不行动,那让你紧张的是什么原因?担心被对方拒绝?担心你的电话对对方造成滋扰?那为什么对方会拒绝你呢?理由是什么?是时间不对、说话不得体,还是不知 道说什么呢?这些问题,有时候并不是客观情况的反映,它们只是你自己的设 想,说不定对方并不是这样想的。
即便你说错话,对方可能也不会太在意。
当然,如果这些问题真的让你感到紧张,不要逃避,积极去解决它们。
你过往的经验让你有过类似的感受,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改变它们,提高你的能力,直到能够适应当前的挑战,而不是默默地在心里祈祷别人突然对你大发慈悲,接受你的不好!
(2)小题大做。
有些事情,不一定是你自己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当事情没有按照你预定的发展轨道行进,你就会认为事情朝着糟糕的结果演变。
而这种心理,就是小题大做。
对于事情做出不合常理的设想,认为一件事做不好,接下来就会引发出一连串更不好的结果,其实这种自己想象出来的结论,是属于逻辑学上的谬误,称之为“滑坡谬误”,好像沿着一个滑坡一直向下滑下去,根本停不下来。
例如,你不好好读书,你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就没有钱;没有钱你就无法好好生活;无法好好生活,你就只能偷拐抢骗;当你偷拐抢骗,你就会被送进牢房;被送进牢房,你这辈子就完了。
你说,这是不是小题大做?你在焦虑心理下,对可能情况发生的设想,也是这样。
然而,事实往往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当你有了这种心理,问一问自己:我想象中的那些可怕后果,有多大的概率会发生?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
千万不要用笼统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情绪,诸如太可怕了、太糟糕了、太不堪了、太丢脸了这些,最好把它们放在一边。
实验证明,减少使用情绪化的词汇,能够显著减少焦虑。
所以下一次,不要一来就用这些负面词语去描述自己的情绪,也不要把事情想象得很糟糕。
应该告诉自己:反正最差的结果也只不过是尴尬而已,但如果我能够及时道歉或者纠正,没什么好怕的。

(3)以偏概全。
一次不好的经历,就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不好的结果。
这种偏颇的想法,只会影响到你发挥自我。
而给自己贴上不好的标签,就是常见的做法。
例如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你就认为自己这么内向,应该无论怎样都说不好话了;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安静的人,你就认为还是不要开口了,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就行。
有些人会认为,过去的行为会决定自己将来的行为;过去的失败,也决定了自己将来的失败。
这些说法都是给自己贴标签的负面想法。
没有人是一个完完全全内向的人,否则就是重度孤僻;也没有人是一个完完全全安静的人,否则就是严重忧郁。
你在某些情况下,肯定表现出跟标签那个特质不同的样子。
如果你接受这些标签,你就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恶性循环里。
你觉得你很失败,因为你之前做的事没有成功,于是证明了你做事很失败;正因为你觉得自己做事很失败,所以你什么都不敢去尝试;因为你什么都不敢去尝试,于是你就做什么都不成功,最后又循环到你做事很失败这个开头,周而复始。
所以改变这种以偏概全的想法,就要跳出窠臼,反驳自己的标签。
你要找出相反的例子,去证明自己并不是一直这样。
克服焦虑感,不是要找出一些相应的例子去证明,而是要找出一些相反的例子去推翻。

(4)追求完美。
苛求自己一定表现得完美无瑕,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那这种思想就是吹毛求疵了。
很多有社交焦虑的人,往往容不得自己有一点表现不好的地方,自己做错了一点,就觉得很难过、很尴尬、很丢脸。
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完美的表现,就宁愿待在舒适区里,迟迟不敢行动。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随机找了三组人去临时发表一场主题演讲。
但每一组人,都被隔离起来,分别被告知演讲的要求。
对于第一组人,他们被要求整个演讲过程一定完美无瑕,不能犯错;对于第二组人,他们被要求可以稍微犯错,但不应该超过一定次 数;而对于第三组人,他们就被允许可以犯错,没有次数限制。
而实验结果,表现得最自然,演讲效果最好的就是第三组人,因为 他们没有任何压力,可以随心所欲地讲述自己想说的。
而第一组,由于被要求要完美无瑕,所以整个演讲过程都给人很死板、僵硬、毫无创造力的感觉。
这个实验证明了,我们与人交往时,如果过分要求表现完美,焦虑感就会非常明显;但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不那么吹毛求疵,你反而能表现得更加自然。
所以,不要害怕犯错,只要你没有伤害他人,一些错误可能会让你更加可爱。
外在行动改变把上述四种不好的负面想法调整好,必须通过行动去运作。
当你的行动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改变,这样才会让你真正减缓焦虑。
美国学者温德尔·约翰逊创造出一个叫IFD的理论,这个理论说明,在追寻理想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详细的规划,你就会不断遭受挫折,直到后来变得意志消沉,最终放弃。
为了更好地克服社交焦虑,你必须给自己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周详计划,以此来提高你的心理素质。
而这个计划,我建议分为五个步骤实行。

1.制定具体目标。

2.制订具体的行动方案。

3.私底下演练准备。

4.褒奖自己。

5.重复行动。
克服焦虑感,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千万不要想着一蹴而就,幻想用几天时间就能够完成蝶变,最低限度,也要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去行动。
例如,你想克服焦虑,可以设定目标到底是克服当众演讲的焦虑,还是与人接触的焦虑,抑或是跟心仪对象约会的焦虑。
如果你想克服与人接触的焦虑,你希望自己在面对任何陌生人时,都能够流利交谈、自然应对,这是你的具体目标。
那有了这个目标,接下来,你就要制订行动方案。
你要从易到难入手锻炼,刚开始,你给自己制定每天跟一个陌生人聊天的要求。
这些陌生人,可以是服务员、销售员、快递小哥、图书管理员等等。
而每次聊天,要求自己说出三句话就行。
当你坚持了一个星期后,觉得这样没什么难度,就开始加大行动,每天跟三个陌生人聊天,每次聊天时间大概五分钟,等等。
这个过程,你一定会出现前文那种非理性思想,那么你就要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克服人类的这些天性反应,而私底下模拟这些做法,会让你真正行动起来时,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你先设想好,你怎么跟快递小哥开始聊天,到底是说完谢谢 后,询问对方下雨天对送快递有没有影响,还是向对方了解,以后要送快递,要怎么联系他(尽管你未必真的需要,但这个话题可以引发聊天)。
这些情况,你在开始行动之前,最好在私底下演练几遍,先准备好几个问题,想一想怎么发问才得体、才自然、才不会惹人反感;设想一下对方这样反应,如何应对,那样说话,又如何回答。
有了这些准备,你真正行动的时候,就会更容易落实。
这种排练,既可以提高对技巧的熟悉程度,也可以提高你的心理素质,因为你行动之前的模拟情况,肯定会让你心惊胆战。
只要你能够从易到难一层层去克服这些心理障碍,行动起来,你就会慢慢习惯这种焦虑感,直到减缓为止。
最后,当你在第一天完成跟一个陌生人聊了三句话这个要求后,你就要褒奖自己,喝杯奶茶、跟朋友逛逛街、看看电影等,都可以。
每一次奖赏自己,千万不要夹杂自我批评的言语,如“这次聊天很拘束,做得不够好”或者“我还是太紧张了,说等于没说”。
记住,没有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时常责备自己,也没有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常常表扬自己。
一旦你达成目标,一定要打从心底赞美自己。
有了鼓励,有了信心,接下来就是重复行动,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大难度,增加应用场合去锻炼,积累不同情况下的经验,直到自己可以轻松表现。
只要你能够坚持这样做,自然懂得怎么控制你的焦虑感,它也不会 对你造成影响了。

4.当众说话感到恐惧——突破心理障碍 你轻松做到 在某些情况下,担心自己说得不好,从而感到紧张,是我们口才行
为当中最常见的毛病。
其实,很多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主持人,也不可避免出现这样的心理情况。
即使富有实践经验的语言高手,也要和紧张的情绪作战。
我曾经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请来了曾志伟、陈百祥等香港著名的艺人,问他们一些关于主持工作的事。
其中问到,他们上台主持的时候紧不紧张。
曾志伟就说:“无论什么时候上台主持,我都会感到紧张。
因为当你第一部分开口说错了,那么接下来的部分,肯定说得不会流畅。
但如果第一部分说得好,接下来就好了。
所以常常担心,上台说话一开始就出错。
” 然后曾志伟还说道,虽然台上看起来他们主持的时候是侃侃而谈,但一旦回到后台,他们并不是休息,而是赶紧拉上其他人一起对稿,因为担心紧张会影响到主持。
连这么有经验的主持人都感到紧张,我们普通人说话有一点恐惧感,又有什么关系呢? 记住,就算上台讲话已经有9999次的人,在第一万次上台之前,他 们依然会紧张。
跟我们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能够带着紧张说话,能够克制紧张,然后自如表现,而我们一般人却连克制紧张都做不到,还会反过来被紧张影响到自己。
所以,如果你对说话的恐惧感已经影响到你的正常表现,那么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努力克服恐惧,就非常有必要了。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调节我们这种说话的恐惧感呢?保持内心的积极力量很多时候我们对说话感到恐惧,就是因为我们内心持有一个不好的信念。
这个信念,就好像我们身上的恶魔,不断在我们耳边说:“你讲不好的,你肯定表现很糟糕的,你做不了的。
”一旦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负面的言语,久而久之,心里对于说话这个行为,就会产生抗拒的恐惧感。
无可否认,面对一群人当众发言,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非常艰难的挑战。
这样的挑战,让你感到紧张或者不适,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你无须把这个紧张当成一件大事那样看待。
反而,你可以把这种紧张当成一种鼓励。
如果你因此而表现出一个非常自信的姿态,那你就会慢慢由此感受到你对自己的信心。
你越是刻意隐藏自己的紧张,紧张就会越发影响到你的行为。
也就是说,你的内心至少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力量,暗示自己不要屈 服于这种紧张,不要被紧张吞噬你的思想。
你要懂得用一种非常坚硬的姿态,站直身体去对抗这种紧张,而不是蜷缩在一角,任由紧张蚕食你的表现。
人的大脑,既有负责情绪的部分,也有负责理智的部分。
当我们负责情绪的部分过于强大的时候,例如你感到很紧张,那我们理智的部分,例如我们可以让自己不紧张的行为,就会反应失常。
可是反过来,当我们理智的部分十分强大,我们情绪的部分就会因此被抑制。
所以,下一次你脑海中的恶魔向你灌输一些负面的语言,影响你的情绪,这时你就放出天使,运用理智的头脑告诉自己,你一定可以,你肯定做得来,你没有问题。
给自己加加油,鼓励一下自己,用一个积极的信念去压制不好的情绪。
这时,你就会缓解恐惧的感觉了。
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对紧张认输,它是你的挑战之
一,你得努力去战胜它。
预设可能发生的情景对说话感到恐惧的人,想象力都非常丰富。
他们总是能想象出,自己开口说话后的糟糕后果。
然后就把这些后果,当成是真的那样去看待,恐吓到自己步步退缩。
例如跟喜欢的异性聊天,事情都还没有发生,他们就能够想象出各种后果。
设想总会以某种方式实现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如果你认为眼前的聊天对象对你充满敌意,你可能就会采取防卫性的姿态,这样肯定会扰乱谈话的流畅性。
但如果你觉得对方对你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 或许你就能够以正常的姿态去面对对方。
所以,你希望能够以一种不紧张的姿态去面对听众,你不妨设想
下情景,想象一下自己不紧张的情况下,你应该怎么表现。
熟悉和感受一下不紧张的情况,这对于很多社交恐惧症的人都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例如闭上眼睛,设想一下那些你曾经跟别人说话时所得到的积极回应,到底是什么样子,并且试想听众向你释放出善意的态度,然后把这种感觉保留在脑海里。
我相信,这种积极想象,会给予你鼓舞的力量。
情景预设,十分适用于那些你不敢开口的场合或者面对的对象。
想一想对方要是积极回应你,你是不是有种成功一半的感觉呢?然后以此来开启自己的对话,你就能够控制自己的心理,把虚拟的感觉,应用在现实的生活当中。
这个方法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情景预设恰恰在于控制你头脑中对于自己的印象,切记不要自以为是地设想一些不好的听众正在思考着什么内容,从而影响到你对自己的看法。
我以前曾经进过话剧社做过表演,我会设想自己正在扮演一个角色,好戏正在上演,我就会不断训练这个角色,直到自己熟悉扮演这个角色的感觉。
所以当你紧张的时候,设想一个不紧张的自己,面对一个善意的场景,熟悉一下这种感觉,然后你就心里有数了。
你无须担心自己看上去会显得装模作样,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面体。
你希望表现出自信的一面,那么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信心
足。
经过练习之后,自信会在你身上自然地显现,而情景预设,正是让 你获得自信心的最佳武器。
通过表现去抵抗紧张我们面对他人说话,自己内心的紧张程度一般分为三种。

(1)低等程度的紧张。
说话者会感到轻微的紧张,但心里会认为听众基本上是中性的,不 会带有任何偏见,聊天反应非常正常。
正如我们面对不太熟悉的朋友、工作伙伴,或者其他陌生又没有交集的人。

(2)中等程度的紧张。
说话者会假设听众对其持有负面态度,认为自己一开口,对方会扭头就走,不予理会,结果就会导致封闭自己,并因此和听众产生距离。
他们宁愿躲在一旁,也不敢走出来跟说话对象有任何眼神的接触。

(3)高等程度的紧张。
说话者在逃避这个问题上就更加严重了,认为所有人对他都有敌意,还没开口说话就会嘲笑他、鄙视他、看不起他,觉得自己失败了很难堪,被人唾弃,心里总是觉得对方在等待着自己犯错。
这三种程度的紧张,会慢慢增加我们跟聊天对象的距离。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用自己“不紧张”的表现来盖过自己的紧张心理。
我在前文说过,心理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你紧张,你会表现出一系列紧张的行为。
其实反过来,只要你的行为表现出镇定的样子,你的大脑就会误以为你面对的场景没有什么大不了,最后会慢慢变得不那么紧张的。
所以,当你紧张的时候,首先要调整呼吸。
注意是深呼吸,用腹腔的方式呼吸,气沉丹田。
然后试着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下来,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绷紧,你就尽量把身体的绷劲舒缓下来,直到你的身体很自然地行动。
这时,你可以做一些舒展的动作,动一动颈部,松一松肩膀,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放松喉咙和声带。
你以此来说话,就不会给人紧张的感觉了。
除此之外,为了减轻自己的恐惧感,可以给你的言谈注入亲切和热情。
因为态度亲切,所以你的谈话没有攻击性;因为情绪热情,所以可以以此感染听众。
当你能够做到这两点,你就会很快打破隔阂,让听众专注于你要传达的信息,而不会把目光放在你紧张的表现上。
其次,你一定要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讲演的内容上,而不是你自己的情绪上。
你跟服务员要一杯开水,你要表达的就是这个主要的内容,而不是你的紧张。
当你把想法更多地放在内容上而不是你自己,你就能够克制焦虑感和恐惧感。
毕竟,你想要别人不对你产生负面的思想,你就要做到你给予他们一些正面的思想。
不要担心自己会遭遇尴尬 许多人害怕站起来开口讲话,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做着一件心里没底的事情。
他们不是觉得自己会被一些词语弄得自己说话磕绊,就是觉得自己表达不完全不充分,或者忘记最关键的要点。
其实,不要把犯错看作一件严重的事情,因为听众能够理解,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他们更想知道的是,当你犯错的时候,是怎么应付和处理的。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认错。
如果你想表现一些小聪明,有时候反而很容易弄巧成拙,倒不如大大方方说一声“不好意思”,更能更好地化解尴尬。
如果你真的担心听众的反应,就应该建立起自信心,学会藐视恐惧。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开始鼓励自己,让自己每天都充满正能量。
当你做到这个样子,有了这种心理,再去学习一些应对尴尬、刁难的技巧,你运用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积累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所有困难,战胜所有困难,你说话的恐惧自然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困扰了。
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打没准备的仗,对于说话来说,做好准备,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如果你说话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然后硬是要自己去说,紧张和恐惧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例如你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你自然对交往感到恐惧;如果你不知道跟合作伙伴怎么谈生意,你自然对这些谈判心里没底。
没有准备,就 贸然站出来说话,的确很容易让自己感到紧张。
那怎么才算准备好呢?就是懂得根据客观情况,针对性地做好应对措施。
好比你明天要上 台演讲,那么今晚你就要准备好演讲的内容,熟练地说出它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排练,才能够打好这一场仗。
当然,日常生活聊天的准备,不是在前一天,而是在每一天。
如果你平时一点积累都没有,开口说话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平时多积累一些沟通的经验,多感受一下与人说话的感觉,不管是朋友、家人、陌生人,还是其他问路或者买东西的人员,适当聊几句,会提高我们对于说话时的心理适应性。
好比你经过讲台的时候,适当待久一点,感受一下被人注视的感觉,以后你上台说话,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时时刻刻都做好说话的准备,多投入一点时间专注在这方面练习。
有了充分的准备、大量的练习,你才能够镇定自如地在任何场合说话。

5.如何从内到外改善自己的心理——角 色演绎法 很多朋友锻炼的过程当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就是他们锻炼了很长时间,私底下可以侃侃而谈,可是一旦走到人前,这种高谈阔论的口才就忽然间消失了,不是担忧得哑口无言,就是说得吞吞吐吐。
换言之,无论他们怎么去学习,却依然无法让自己变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到底,就是你固有的性格特质限制了你。
其中的特质——心理素质,对于我们在人群当中做到自如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问题就在于,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且在我看来,一些日常的表达,并不需要你具备多强大的心理素质,却依然有人无法自如地在人前流利地说好一段话。
要是这样,那不管你多么努力锻炼口才,也很难改变这种情况,让自己获得进步。
这时,想解决内在特质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特定的方法。
而这,就是调整你的自我角色。
自我角色效应我试过两次打滴滴前往工作的目的地,而且都是在非常赶时间的情 况下坐的车。
第一次赶时间坐车,我发现司机开车开得很慢,我就提醒一下他, 说可不可以开快一点,两点之前到不了我就会迟到。
这位年轻小哥,轻轻地回应我:“你赶时间吗?那我现在开快
点。
我平时开得很快,但怕客人投诉,所以有人的时候都开得比较小心。
”说完,他就踩油门狂飙。
说实话,车技还挺不错的。
而第二次赶时间坐车,同样地,司机开得很慢,我又提醒了一下他。
这次,这位司机小哥的回应就特别很多了,他说:“你赶时间?早说嘛!我就是开快车的人啊,人称极速120,听名字就知道我多厉害了。
坐稳啦,免得我的车技把你给吓着!”说完后,他就深踩油门,狂奔目的地。
这两件事给我什么启发呢?两个司机,对于我同样的言语,给出了不同的回应。
尽管他们都按照我的要求,提高了车辆的行驶速度,然而,他们对于我这个要求所做出的回应,却带有两种不同角色的影子:一个是文静内敛,一个是热情开朗。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用一个热情开朗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呢?原因就是,他们用自身角色应该有的方式,说出了他们这个角色应该有的话语。
正如你如果是一个将军,你肯定会用将军的口吻跟士兵发号施令;你是一个皇帝,你也肯定以皇帝的姿态跟群臣传达旨意,否则,用一个太监的姿态去说话,成何体统呢? 这就是自我角色效应。
一个人的自我角色,会使这个人的言谈举止产生相应的变化。
很多双胞胎,外表和岁数完全一样,可是其中一个做了哥哥或姐姐的角色,另一个却做了弟弟或妹妹的角色,于是彼此的言谈举止,就以那个角色的定位展现出来。
可以说,一个人对于自我角色如何定位,那这个定位就会以相应的角色影响他做出相应的言谈举止。
自我角色对你的限制如果你对现在的自我并不是太满意,或自卑,或内向,或胆小,这样的心理素质也许正是你的自我角色对你造成了限制,让你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举止。
那自我角色是怎么建立的呢?人与社会活动的互动过程当中,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反馈,这些反馈被我们的大脑接收、整理、解读、输出,从而变成我们思想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三种社会互动方式能够让我们建立起自我角色。

(1)通过外部条件获得而进行自我定位。
例如一个穷人,突然中了五百万,那么他对自我角色的定位,就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然后他就以这个“有钱人”的角色,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举止:买豪车,买别墅,买金链,出手阔绰。
但这个角色只是短时间的改变,属于外在自我的改变,而内在的自我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思想水平,说不定自身水平不够好,他的有些行为 举止就会表现出低素质、没教养的样子,比如在机场大呼小叫,对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颐指气使等。
某种程度上,暴发户就是这样自我角色转换而产生错位行为的称呼。

(2)在成长过程当中,根据社会认可度而获得的自我定位。
例如马云,通过自己一系列的跃升,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现在的巨富,这个自我定位就是从社会活动的互动当中,长期积累下来的。
基本上知道马云是谁的人,对于他是富人这个角色,并没有太大的异议。
有些人在工作上的角色是一个主管,而回到家的角色,就变成了一个父亲。
这是不同的社会活动赋予他的不同角色。
但除此之外,在你的成长过程当中,因为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不同的社会互动方式,你的自我角色,可能会因此而慢慢变成一个自信勇敢的人,或者变成一个自卑内向的人。
这种自我角色定位,就是从这种互动过程当中,被潜移默化影响而获得的。
对于这个角色,认识你的人,都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多多少少都会听过别人对我们的角色评价:他这人好勇敢啊;原来是那个说话不自信的男生;他做什么都很笨。
这种类型的自我角色定位,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纯粹是外界对于我们整体归类“贴标签”做法。
即便是父母,也很难完完全全了解到我们的潜在能力。
就如爱因斯坦这么聪敏的人,小时候也曾经被老师评价为一个笨人。
然而,很多人的行为举止,说不定就会囿于这个角色的限制,而表现出相应的样子。
既然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反正做什么都没有价值,那么索性就自暴自弃,继续尽心尽责地扮演这个角色。
想一想,目前你的自我角色,是不是表现出相应的言谈举止呢?如果你觉得不满意,是不是说明这个自我角色对你造成了很多限制呢?你明明希望自己能够自信地站在人前侃侃而谈,可是你的自我角色却让你一直表现得内敛胆小,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你明明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可是你的自我角色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让身边的人越来越讨厌。
当你无法意识到这一点,你固有的自我角色,就会一直对你造成限制,导致你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获得进步。
想要改变这一点,你就要利用第三种社会活动方式,来获取新的自我角色,重新给自己做一个恰当的定位。

(3)主动调整和获取的新的自我角色。
人的个性千千万万,但个性并没有好坏之分,只看你的个性是否能够应付各种社会活动的要求而已。
当你的个性所塑造出来的角色,没有符合社会活动的要求,那么你就很容易被排斥,或者无法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
好比追求女生,需要你有一个幽默开朗、积极热情的自我角色,可是你却一直用着那个内向害羞、胆小木讷的自我角色,那这样就无法应 付这种社会活动了。
又如你在公司是一个很厉害的主管角色,然而回到家,你需要做父 亲、丈夫这样的角色,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
如果你这些角色做不来,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你用了主管的角色回到家去跟妻子儿女相处,那么肯定会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你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自我角色。
建立新的自我角色,并不是让你用人格分裂的方式,获得一个全新的自我,而是用一种符合社会活动的新自我角色,做出相应的行为举止去表现出来。
这个做法跟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步骤的运用会更深入一些。
这个步骤,可以分为四步。
a.找出适合的自我角色定位。
你本来是一个斯文内敛的人,一下子让你变得狂野,不是不行,而是实在太困难了,也没什么必要。
但如果你本来是一个斯文的人,经过自我角色调整之后,变成一个斯文的幽默者,这样就容易多了。
也就是说,你平时开起玩笑来,尽管斯文,却会有种不好意思的感觉。
而转变后,你依然是一个斯文人,可开起玩笑来,只会微微一笑,表现出云淡风轻的自在感,那么这种新的自我角色,就比较适合你了。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想要变成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各有各的追求。
适合别人的角色,不一定适合你。
如果现在的你,不满意当前的自 我角色,你就要想一想,什么样的新角色,才是你自己想要的。
如果你连自己想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都毫无头绪,那么无论你 怎么努力奋斗,你都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行动方案,让自己获得进步。
所以,在改变之前,你首先思考一下,现在的你,拥有的是一个怎 样的自我角色。
而在接下来,你又想拥有什么样的新的自我角色。
注意,这个新的自我角色,你一定要非常清楚是什么样子的,不能 模模糊糊,一点都不清晰,最好现实当中存在固定的参考对象。
你只有清楚地知道新的角色是什么样子,才有可能朝着那个方向改 变。
b.把旧角色和新角色的言谈举止区分开来。
如果你的旧角色说话是没有自信的样子,那么新的角色,就是要有 自信的样子。
这些新旧的区别,你一定要了解清楚。
例如你旧有的自我角色,跟大家自我介绍的时候,是声音细小,畏 畏缩缩地说:“呃……大家好!我是……我是陈小明,很高兴来到这里……呃,跟大家见面,我觉得我的经验可以帮到大家的,应该可以,所以……谢谢!” 那么新的角色,你应该知道怎么说才算好,就是要做到大方自信、声音洪亮。
如: “各位电视机前以及现场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陈小明,很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见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奋斗的历程,希望这些经验能够给予大家启发。
谢谢!” 只有清楚新旧角色的区别,你才能够用新的好的行为举止,取代那些旧的不好的行为举止。
如果你连自信的姿态都不知道,那你就很难改掉自己那种不自信的样子。
所以,当你做好新的自我角色定位之后,第二步,就要区分好新旧角色的不同之处。
旧有的角色是这样做,你知道这种做法不好,那么相应地,新的角色你也一定要知道,怎么做才是好的。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你才可以进行第三步。
c.私底下用新的自我角色开始行动。
尽管心理学对于到底是言行影响心理还是心理影响言行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但至少目前可以证明的理论,就是两者对于彼此都能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
换言之,你想要获得一个全新的自我,你就要用新的自我角色那种姿态去行动,用行动来影响你的心理,从而改变你整个人的状态。
好比你跟别人说话的时候,通常都是表现出底气不足、没有自信的样子,那么现在,你就要在私底下练习,用一种自信满满、中气十足的姿态去发出你的言论;你以前走路垂头丧气,那现在你就抬头挺胸、目光锐利地走路,慢慢习惯这种不一样的新感觉。
如果你有了第二步的分析,你就会知道自信满满、中气十足、抬头挺胸的姿态,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个样子,就算从那些学习的参考对象那里,也能够获得了解。
正如我文章中说的那两个滴滴司机,对于我的要求,第一个是内敛 的回应方式,第二个则是活泼的回应方式。
当你用新的角色开始行动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用新的行为举止,去表现出相对应角色的样子。
有一句话,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以那种人的方式去行动。
这就说明,你不能继续用旧有的行事方式去回应外界,否则就很难改变自己。
例如别人跟你开玩笑说“你这个人,也没什么特别嘛”,你旧有的自我角色做出的回应,也许是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想反驳又不敢反驳。
现在,你的新角色可不是这么回应的,你就要用新的回应方式去应对这句话,说:“近墨者黑嘛,跟你这样的人待久了,再聪明也会变蠢。
” 再如,平时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听歌都只是静静听着,一言不发。
现在通过新的角色,听歌的时候就热情地唱起来,嗨起来,不要压抑自己。
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用新的角色去行动,先从私底下习惯这种不同的行为举止。
d.大量的练习巩固新的角色。
很多人做一些事情,发现自己这么努力做了几十遍,都尽力了却依然没有任何收获,于是就选择放弃,继续感慨自己没有那些拿第一的人这么厉害。
其实这些所谓的“尽力”,“做了几十遍”,在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眼中,几乎微不足道。
你以为你做几十遍已经了不起了? 但你知不知道,这个“几十遍”,只不过是占那些厉害的人所行动次数的三分之
一,甚至五分之一而已。
他们可是做了几百遍,甚至几千遍都有。
我记得微信小游戏《跳一跳》,在之前还流行的时候,我身边的某个朋友几乎每个星期都是拿第
一,每次都是两千多分,第二名最多也就一千多分而已,差距太大。
我觉得第二名已经很厉害了,就问他玩了多久,他说临睡前才玩一下,一玩就玩一个多小时,加起来玩了几百次都有吧!我已经觉得了不起了。
可是第一名那个呢?我问他玩多久,没想到他居然天天都在玩,有空就玩,忙完就玩。
虽然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痴迷玩这个小游戏,但他能够拿到第一名,正是因为他每个星期已经累计跳了上万次。
上万次啊!这种大量的投入,让他有了如此的成绩。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想放弃的时候,想一想,你才重复了多少遍?没有这样大量而持续的投入,你想一下子就获得跃升,基本上很难很难。
如果你真的觉得旧有的自我角色限制你很多,而你又想改变,让自己更好的话,从现在开始,就建立一个新的自我角色,然后投入大量的练习去巩固这个角色吧!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只要你每天都用新的角色去行动,不用多久,你肯定会感受到自己 内在特质的变化。
想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拥有强大的口才,你必须这样要求自 己。
第三章想获得好口才,不要忽视 基本功的锻炼
1.不懂如何开始锻炼口才——从这四个部分逐步学习 口才对于我们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说好话,并不能让我们达到最终目的,但通往每个最终目的的路上(如找对象、找工作),说好话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
所以锻炼口才,就是为了提高我们获得这些帮助的概率,让我们更接近自己人生中的各种最终目标。
但是很多人尽管知道自己需要恶补口才,却苦于不知道怎么着手开始锻炼。
如果你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计划,东一头练一下,西一头又练一下,这样就很难出效果。
锻炼口才,必须有针对性,更不能操之过急。
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流程去练习。
而这个流程一般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功锻炼,旨在提升我们口齿伶俐的程度。
第二部分,表达能力锻炼,旨在提升我们组织言语表达自我思想的纯熟度。
第三部分,沟通能力锻炼,旨在提升我们与人交往过程中双向交流的互动度。
第四部分,高级说话能力锻炼,旨在让我们掌握不同情况下各种说话形式的语言运用。
这四个部分,在锻炼时最好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否则,前面的部分还没有掌握好就急于进入下一个部分练习,那一旦有个部分练习得不好,就会拉低我们口才的整体水平。
那每一个部分,应该怎么锻炼呢?第一部分 基本功锻炼我们把话说出来,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这个话要说得流利、清晰、悦耳。
如果你说话磕磕绊绊、含糊不清、尖声刺耳,那么你的口才最好从基本功开始练起。
基本功不好,很容易影响到我们传递出来的信息。
千万不要以为你平时私底下说话没问题,就认为在所有情况下说话都没有问题。
很简单地给自己做一次测试,现在让你用一种非常生气的情绪随便说一段话,你能够以一种爆发的状态把话流利地说出来吗?恐怕不能!因为在生气状态下说话,人的心里肯定很焦急,一焦急思维就会混乱,一混乱你就无法很顺畅地把话说出来了。
尝试练习这段话:你这个卑鄙无耻的贱人,抢了我的爱人,抢了我的家庭,抢了我的生活,现在还敢出现在我面前?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请你立刻给我滚出去!这段话如果你磕磕绊绊地说出来,你能够表现出那种愤怒吗?相反,要是你能够非常流畅完整地把它们说出来,别人就很容易感受到你那种愤怒的情绪。
当你基本功不好的时候,想骂人都骂不出来啊,可憋屈了!而让自己口齿流利起来的基本功锻炼,不外乎这个方法,就是重复地快速大声朗读。
至于用来朗读的材料,一般是绕口令或者任何一段文 字。
为什么重复的快速大声朗读,对于我们的流利有帮助呢?举个例子。
外国人的名字,一般都很长又很难念。
例如我们熟知的足球巨星C罗,正常的叫法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
你念得磕磕绊绊,而那些足球评论员却很顺口地念出来,就是因为他们经常反复去念这些外国足球运动员的名字,不熟悉就念到熟悉,久而久之,熟能生巧,流利说出来自然就不在话下。
锻炼口才也是如此。
一开始首先锻炼自己的舌头,不断地通过大声朗读材料锻炼自己的口齿流利程度,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说话就会减少“口吃”的现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字材料对于我们说话的锻炼,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你念一些非常口语化的鸡汤文会很流利,可是念报纸上的新闻文章,也许就不会那么流畅了。
因为前者的语言表达我们经常用到,后者那种报道性质的文体表达,我们平常生活很少会这么说,多说自然流利,少说自然卡壳。
所以,多念绕口令或者多朗读不同的文章,会提高你口齿的伶俐程度。
那怎么才算出师呢?我觉得,至少你能把十个绕口令和十篇短文朗读到不用看稿子都能脱口而出,这才算完成任务。
如果你能够把这些材料都流利说出来,那就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继续深造的条件,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锻炼。
当然,这个阶段的练习,任何时候都可以做。
以后你要演讲,拿起写好的演讲稿,大声朗读它直到脱口而出,你就比其他人更能流利地表达。
第二部分 表达能力你能够流利说话,接下来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什么是表达能力? 就是你能够通过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别人也能够理解你所说的意思。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口头表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对话方式和独白方式。
只要把这两种方式的表达能力提高,我们就可以应付生活上各种交流的需求。
表达能力差的人,很难快速把看到、听到的客观事物,或者自己想到的意思,准确地给听众传递出来。
例如你看完一部电影,你怎么告诉朋友这部电影是好看或者不好看呢?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逻辑表达方案,就是先观点,后理由;而上一级的理由,也是下一级的观点。
简化之后的表达流程,就是观点、理由、例子(例子和理由调换次序也可以)。
但这个表达流程,看上去很容易,运用起来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得心 应手。
究其原因,有四点没有做好。

一,你没有确立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观点。

二,当外界的客观事物和你自己想到的事情,刺激你产生一种表 达欲望后,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形成一个针对这次表达的中心思想。
例如你看了一部电影,整个观影过程给予你非常愉快的观感(外界 客观事物刺激),接着你就产生一种表达欲望,最后你就会因此形成一个表达的中心思想(这部电影很好看)。
于是,你跟朋友聊天,你就会向朋友表达你这部电影好看的观点。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说什么,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确立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这样子,你就很难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三,没有从已有的资料库里面,提取出可以印证你观点的材料,也就是理由。

四,你看完一部电影,而这部电影就是一个“资料库”。
你要懂得从这个资料库里面,提取一些材料来印证你表达的观点。
例如,这部电影是谁谁谁主演的,在电影里面的表演很厉害(材料一);这部电影的剧情迂回曲折,你不看到后面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发展,整个过程很有悬念(材料二);这部电影的特效也很厉害,非常自然地融入剧情里面,没有为了炫技而炫技(材料三);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你会感到非常震撼,很容易被里面的角色打动(材料四)。
当你能够把这些从外界获得的已有材料组合起来,就会形成一连串 印证你观点的理由。
这种表达,就是以中心思想为圆心,再围绕圆心附上相关材料的句 群,从而形成一次思想的交流传递。
如果你不懂得从这个资料库里面提取相关的材料,你就很难继续表达下去。
那为什么你无法提取材料呢?原因有三:
(1)你对现有的资料库没有用心留意积累(解决方法:专心用心 去学习)。

(2)你对谈论的事情没有相关积累的资料库(解决方法:多读多 看多经历)。

(3)你还没有对已有的资料库获得自己的理解(解决方法:多思 考,学而不思则罔)。
当然,组合这些材料,在日常对话当中并没有特定的顺序,闲聊的 时候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行。
但一些特殊情况,最好是先说重要的地方,再说次要的地方。
就是 先把重点说出来,其他细节再慢慢去补充。
例如你遇到交通意外,受了点皮外伤,你跟父母说起这件事,你应 该先表明你没事这个重点,而不是一来就描述你被小车撞倒在地,还受伤流血这样。
尽管只是皮外伤,但你妈听到你这么说,肯定会吓死。
那怎么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呢?就是背诵相关表达的文章,然后经常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文章复述出来。
背诵是积累表达的框架,复述是按照这个框架说出自己的话。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描述一件事,就多读一读描述性的文章;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说明一件物品,就多读一读相关的说明文;如果你抒情的话说不出来,就多读一读抒情类的文章,培养自己的语感;不会讲故事,就多读一读讲故事的文章。
有了这些文章的框架,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长此以往,你的表达语感就会形成。
这时你的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了。
第三部分 沟通能力有了表达能力的加持,你的沟通能力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培养了。
沟通的目的,就是通过语言交流,最终让彼此的思想都能够达成共识,取得某些效果。
例如你跟家人沟通,就是希望对方能够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或者你希望通过沟通,能够解决对方不开心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沟通不像闲聊,可以天南地北地任意胡侃,而是需要通过你的语言,跟交流对象一起寻求最适合彼此的解决方案。
看到朋友失恋,你跟她沟通,就是希望对方可以振作起来;看到孩子不听话,你跟他沟通,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安分守己一点;看到老板这么苛刻,你跟他沟通,就是希望员工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
一篇文章讲述沟通,基本上很困难。
但一个好的沟通,应该做到五个方面: 例如你想让老板提高待遇,这是你的沟通目的,也是第一步。
那怎么去沟通呢? 你当然不能在对方刚失去一桩生意的情况下,贸然开口跟他说,结果只会失败;同样,如果你刚入职不久,就要求老板加工资,谁都不会 理睬你,因为你没有这个资本。
当你做出很多成绩,而薪金跟你的能力无法匹配的时候,这个时候 你跟老板沟通,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这就是要求你能识别出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沟通时机。
正如你看到朋友不开心,你安慰都不去安慰人家,就要求对方帮你做事,谁会答应呢? 第三步就是制定沟通策略。
你看到朋友不开心,这个时候你是拍拍对方的肩膀,简单说几句“你不要这样子”,“你不要哭”,还是坐下来了解对方不开心的原因,然后再针对性地为对方排忧解难呢?没有一种沟通策略是万全的,只能根据当下的情况、当下的对象来调整。
对于别人来说最优的沟通策略,对于你也许就是最糟糕的。
一旦你意识到自己按照当前这种沟通策略没有任何效果,就应该变换沟通方式,换另一种策略跟对方沟通。
在商界,这种类型的沟通案例有很多。
这一次大家无法达成共识,下一次调整一下谈判的沟通策略,于是就成事了。
所以反馈的结果,就是对自身策略的调整。
看看对方的底线在哪里,也看看自己的接受程度在哪里。
如果你跟女朋友说:“喂,给我倒杯水过来。
”这个沟通策略很糟糕,超出对方接受的底线,这时你就要调整策略,换成这样说:“亲爱的,可以帮我倒杯水吗?给你亲一口!”只要这样说,依然是你接受的 程度范围内,牺牲一点脸皮,做出让步,未尝不是好策略。
当双方都能够出于某个目的做出让步,例如不再伤心、不再要高 价、不再这么顽固,这时候沟通就算完成任务了。
沟通并不是万能的,不要奢求任何事情都能够通过沟通解决。
但沟 通,却是我们与外界构建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有效手段。
那怎么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呢?提高你的情商,你的沟通能力也会 随之提高的。
这个部分,我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就会说到。
第四部分 高级说话能力简单的沟通,只需要你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就行,而高级的 沟通,这还远远不够。
有时候,你的沟通需要运用到很多说话技巧,例如演讲的技巧、说 服的技巧、谈判的技巧等等。
每一种说话能力,都可以根据你自身的需求进一步学习。
不过想要掌握这些能力,必须做好前三部分的锻炼。
有了前三部分的锻炼做基础,学习这些高级的说话能力也就不在话下了。
明白自己到底需要提高哪个部分的口才能力,然后再结合自己生活所需针对性去锻炼,口才就会更好地帮助你达到最终目的。

2.怎么掌握说话的力量——用一个流程 告诉你获得的方法 想要从说话当中,展现出语言的力量,你必须拥有一副好的口才。
而好的口才,一定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1)良好的心态。

(2)熟练的技巧。

(3)储备的知识。
也就是说,拥有好的心态,懂得运用技巧,加上知识的支撑,才能组成有效口才。
这三个要素,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着我们的说话能力。
有些人私底下口若悬河,面对人群的时候却哑口无言,就是因为缺乏胆量,不够自信。
有些人心态平时挺好的,说起话来却总是词不达意,就是缺乏某种表达能力;而有些人胆量有了,也敢于开口了,说出来的话却没有什么内容,给人感觉印象不深,就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肚子里没墨水,或者缺乏阅历,没事可说。
所以提高自己的口才,一定要从这三方面着手锻炼。
先说说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我在前面的章节,已经具体讲述了如何克服影响自己说话的各种心理障碍,这里稍微补充一些。
不敢在人前自如说话,说穿了就是缺乏胆量、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为什么缺乏勇气呢?不外乎就是认为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的外表、学识、能力等方面上不了台面,担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会惹起别人的嘲笑,于是只好蜷缩在一角不敢轻易发言了。
当然,还有些人天生内向,长年累月很少接触他人,又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养成了不敢开口的习惯,觉得“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为了避免损害个人形象,所以时时刻刻都提醒自己能少说话就尽量少说话,以致造成自己适应不了说话的情况和感觉,从而缺乏表达的勇气。
然而有些事情,越是去逃避,则越是缺乏实践的机会;没有实践的机会,就得不到相应的锻炼,生活永远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自己又怎能进步呢?这可不是单单是说话的问题,也会由此造成其他问题,例如人际关系、工作上的拓展、恋人间的相处等,都会受到牵连和影响。
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自信和勇气是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获取自信的第一步,就是正确地评价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肯定自己已有的东西。
你不妨将自己的兴趣、嗜好、才能、专长等方面全部列在纸上,看看自己目前会的事情是哪些,不会的事情是哪些;做得好的是哪些,做 得很吃力的又是哪些。
记住,千万不要跟别人对比,一定要跟自己比较。
例如你写文章比起做手工更得心应手的话,说明你写文章比做手工更有潜力。
相比看一些经济方面的新闻,你更喜欢科技方面的东西,说明你的兴趣集中在这些事物上面。
列出一张表,看看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从擅长的方面培养信心,再一步一步慢慢提高自己,长此以往,你的自信心就会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所谓熟练的技巧,就是你的说话技巧和应变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话,基本上可以涵盖以下八个方面:讲述、论述、描述、反驳、指示、解释、汇报、应对。
其实这些都可以归纳为:“你怎么说”。
也许你一定听过这句话:你怎么说比你说什么更重要。
是的,你说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方式说出来。
这八大类别,在不同的情况和场合下,都各有作用,相互穿插,交织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单独运用。
你的讲述中,肯定有解释的时候;你在回应别人的时候,肯定有论述的成分。
你当然可以针对性地提高这些说话能力,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
但我相信,只要你说话的基本功锻炼到一定程度,那么提高这些能力也只需要“举一反三”而已。
那怎么锻炼这个基本功呢?用什么方式去锻炼自己的口才 逐一提供训练这些能力的方法未免太烦琐,我通过一个具体的流程运作来说明,如何通过以下这个方法来锻炼口才。
首先,准备一段材料,我建议是一篇演讲稿,几百字就可以,然后去朗读它。
记住,朗读一定要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缺一不可。
开始朗读材料的时候,你肯定会读得磕磕绊绊,没关系,一直朗读下去,而且一次要比一次读得快,直至自己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可以流利顺畅说出来为止。
这时你的口腔肌肉得到锻炼,声音也敢于由内而外发出来,这跟大声歌唱无异。
只要你能够用最快速度把文章读出来,你的思维也会连贯起来,这是速读法的运用。
当然,如果你在朗读的过程当中,遇到不会念的字词,或者觉得自己的发音不是那么标准,你最好查字典找出准确的读音;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念,现在手机上有很多帮助发音的App,按照App上面的发音跟着去读,你就能够纠正自己错误的发音。
但大声朗读一定要坚持,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改正说话声音细小、中气不足的毛病,做到字正腔圆。
好了,当你拿起这篇演讲稿就能用最快的速度读下来后,是时候背诵它了。
我相信你读了这么多遍后,你多多少少都会记得这篇演讲稿的内容。
但我不会刻意背诵,因为当你读得多了,你的大脑自然就会背起来。
我十年前背的古文,到现在都可以流利、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就是因为当时我读了几十遍,每一遍都是用大声的速读法来读。
但为什么要背诵呢?想一想主持人每个节目的开场,是不是都有开场白?“各位观众,欢迎收看×××,感谢×××对我们的大力赞助,接下来 我们为你们奉上最精彩的表演!”这个开场白,一旦你熟悉了,有了这个框架,就算主持其他节目,只要把这句话的词汇换一换,再加上适当的话,就可以拿来用。
没错,背诵的作用就是积累说话的框架。
只要这些框架多了,你的语库自然丰富,面对任何场合,说话自然“手到拿来”。
适当积累一些不同场合说话的架构,如祝酒词、自我介绍等,很有用处的! 但我们不可能死记硬背这么多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你就要复述它了。
在学习领域中,有一个方法叫作费曼学习技巧。
这个技巧有四个简单的步骤:
(1)选择一个学习的材料。

(2)把它教给另一个完全不懂的人。

(3)讲述期间如果卡壳,回到原始材料获得理解。

(4)尽量调整自己讲述的语言,使之更有条理和清晰。
而复述,就是通过这技巧来增进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梳理自己的理解。
当你把一篇演讲稿背熟了之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把它复述出来。
这时候的语言完全不用按照原文一词一句都相同,尽量使用个性化的语言。
例如原文写着“此类方法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你复述的时候就可以口语化,说成“这种方法,简直让人很难相信”之类的。
有时候你还可以从中添加自己的看法,如“这种方法啊,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简直很 难让人相信”,等等。
刚开始你可能复述得不是那么好,不是遗漏这个地方,就是漏掉那 个段落,没关系,随着你不断重复的复述,你对这篇文章越来越熟悉,你的复述就会越来越有感觉。
同一个意思,你可以用其他句式表述出来,这就是复述的力量。
复述,就是用你自己的话,表达其他人的意思。
以后当你这个能力提高了,就不需要以背诵来建立说话架构打基础了。
看了一篇新闻,你就能够很容易给人复述出来。
但如果你不经过背诵—复述这样的对比训练,你是很难掌握那种复述的好坏感觉的。
有了复述的语言练习,那么进行描述锻炼,也只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而已。
如果说复述还有材料让你参考,那么描述,你就是发表第一手资料的那个传播者。
你看到一件交通意外事故,去过某个漂亮的地方旅游,别人都不知道,这时你的描述就派上用场了。
描述跟写作文很像,把重点的部分着重说出来,次要的部分就轻描淡写一些。
这跟你的观察力有关。
例如你看到一栋宏伟的建筑物,你要怎么通过说话去让听众感受到那种宏伟,这就需要你的话建立在很好的观察上,连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个东西是什么样子,怎么讲给别人听呢? 但值得注意的是,想象力也很重要。
把你不太了解的部分,通过想象力来弥补其缺失,对于说话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至于你能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很好地说出来,也跟描述能力有关。
怎么提高呢?多做看图说话的练习,就可以了。
这个“看图”,在生活中俯拾皆是。
以后你面试, HR让你说一说你以前的工作是怎样的,就会用得着你的描述能力了。
至于模仿,顾名思义,模仿说话厉害的人的说话方式,但我有更好 玩的锻炼方法,怎么做呢?回到上面的方法来,把你读的那篇演讲稿,模仿各种喜怒哀乐的语气说出来。
这种事,脸皮薄一点都不愿意做。
明明文章这么严肃,却读得好像遇到喜事那样,你就会觉得很别扭。
这种别扭,就是阻碍你跟人说话的因素。
当你把一篇原本很严肃的文章,可以读出高兴、伤感、愤怒的感觉时,无形中会锻炼你的脸皮的!一旦你能够做到这样,适应了,就不怕丢脸了。
最后讲故事,就是综合前面五种方法去练习讲述。
当你看完一个故事后,运用前面的技巧练习,直到自己能够脱口而出去讲述。
在这个基础上,你就可以用复述的方式去“表演出”这个故事的情节内容。
毕竟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能给你提供复述的材料,你还能够以此复述出来给别人听,甚至学会故事中如何描述一件事和一个人,然后通过模仿,学会故事中的角色用什么语气说话。
坚持下去,你的口才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这种训练,按照这个流程我建议一星期拿一篇文章出来练习就足够了。
经过一个月的坚持练习,你说话的技能就可以提高不少。
应对能力的训练应对能力很重要。
一旦我们在说话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例如说错话、发生口 误、被对方刁难等,应对能力就可以挽救我们,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应对能力跟你思维的敏捷度有很大的关系。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锻炼 自己思维的敏捷度呢?大概有三种方法:
(1)自问自答。
随便给自己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然后五秒钟之内立刻回答。
不管 回答得怎么样,都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述。
如:问:你觉得积极的态度对人际关系有什么帮助?答:其实没什么特别大的帮助。
只是有时候积极的态度,跟别人相 处起来会更舒服而已。
因为人家会被你的正能量感染,所以聊起来也会更热情、更主动。

(2)词语接龙。
用词语最后的一个字作为开头,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说下去,其间可以用同音字,但最后一定要接上第一个词语的第一个字。
每次看到一些词语,有意识地进行联想,会调动我们的思维。
如:明天——天空——空间——间隔——隔天——天明。
人生——生活——活着——哲人。
这个方法进阶的玩法就是句子接龙。
随便拿一句话,然后接着说下去,如我觉得人生是一个负责的游戏。
然后接着说下去,尽量在十句以内完成一个观点的讲述。
不过这个游戏最好多人一起训练,这样效果更佳。

(3)故意反驳自己。
想要让自己的思维敏捷,就是你说的观点,各个方面最好考虑到。
所以当你说出一个观点,然后你能够从相反的角度去反驳,那么你就可以锻炼出思维的发散性。
如:正面:我觉得阅读网上的文章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因为现在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最新的资讯,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目的,可以在网上学到本书学不到的知识。
反面:我不认为这样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我们每天都用手机上网看信息,但我们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呢?我们看书可以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主题阅读上,而看网上的文章,正因为信息太多,杂乱又不统
一,为了完成阅读,我们很快就能够把文章看完,甚至连思考都没有。
这样的方式根本很难学到东西。
从易到难,每天给自己设置一些挑战,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我们的口才反应能力肯定会大有增进。
当然,良好的思维反应能力,背后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
而口才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我们说出来的话到底具备了多少有价值的内容。
这些内容就来源于我们的知识储备。
你肚子里的墨水多的话,你说起话来自然言之有物。
平时多读书,多看报,多留意新闻,甚至增加阅历,多经历世界,多体验生活,也是积累的一种。
至于怎么积累知识,才能转化为我们口才的谈资,我会在后面的章 节详细论述。
但刚开始锻炼口才,如果不经过上面的基本功练习,就算你脑子里有货,也未必能够把话说得尽如人意,不是表达不清楚,就是遗漏了一些地方没有说。
只有经过锻炼之后,就算让你即兴说一些事情,你也可以把脑子里的知识说得得心应手。
也就是说,无论以后你去面试、谈判、聊天、社交、演讲,只要有了上面这些练习打基础,就算你想学会这些不同层面的说话,也无须花费太多工夫就能够掌握,发挥出语言的力量。
否则,现在你拿起一本演讲的书,你看得再认真,也很难短时间提高演讲的技巧。
所以,就像学习开车或学习游泳那样,坚持锻炼自己的口才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多说多讲,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口才。
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行动起来!
3.说话气息不足怎么办——运用唱RAP 的方式去练习吧 上一节我说过,锻炼口才最好从大声朗读文章做起。

但无论是朗读文章,还是锻炼说话,你必须有足够的气息,才能够让自己说出来的话饱满悦耳、铿锵有力。
否则,气息不够,你就很容易把话说得不连贯,断断续续,让人听起来沉闷乏味。
而想要提高自己的气息,唱rap的歌曲,可以说是寓教于乐的锻炼伶俐口齿的不错方法。
你一来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曲,二来还能够给你的口腔肌肉做“健身”。
当你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你说话自然就会改善发音不清晰、声音细小、不流利等毛病。
这个方法,具体怎么做呢?不要刻意背诵我第一首rap的启蒙歌曲,是潘玮柏和苏芮合唱的《我想更懂你》。
这首歌是一首偏向抒情旋律的说唱歌,而潘帅在其中那两段说唱,我觉得快慢适中,于是当时萌生了这个念头,可以跟着rap来,看看自己能不能rap得流利。
这首歌我已经听了不下二百遍吧。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连歌曲的 节奏、停顿的位置,还有轻重读等不同的细节都无法掌握,只能一句一句地边听边试着rap。
重复多次后,大脑终于有了感觉,也渐渐可以看着歌词来说。
当然,有时候念得太快,还是会有错字漏字等情况发生。
当我不断从错误中修正练习,最后就能够完整地念出来。
不过,如果不看歌词,我还是会忘掉。
想要背诵某些内容,千万不要刻意背诵,一定要不断重复大声朗读十几遍,让其印在脑海中,这种背诵才能够提升我们的说话能力。
所以,当我用了几天时间,不断重复rap这段歌词后,突然有一天,当节奏响起来,我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跟着潘玮柏的声音一起rap了,而我依然没有刻意背诵过。
搞定这首歌后,我突然有种自信提升的感觉,好像攻破了一个难关似的。
然后,我就开始接着寻找其他rap的歌曲,来锻炼自己。
我以前说话的声音很没自信,非常小声低沉,病恹恹似的。
用这种声音来唱rap,就算唱得再熟悉,还是唱不出rap的感觉,反而像和尚念经那样。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开始有意识增强自己说话的气息。
科学发声的呼吸方法大部分演艺人员入行时都需要经过正音的训练,让自己说出来的话饱满、清晰、悦耳,所以我们听他们访问说话,很少会出现那种中气不足的情况。
想要做到这样,就要不断锻炼自己的气息,调整你的呼吸模式,让说话的感觉充满力量,而唱rap的歌曲,对气息的要求就更高。
你可以做做看,你以一副泄气的姿态说一句“我要努力”,跟你深呼吸一口气不呼出来这个姿态来说,是不是感觉不一样?前者很泄气,没什么力量,而后者就能够有种把自信吸在身上的感觉。
这里我要说一下两种呼吸方法,就是胸腔呼吸和腹腔呼吸。
我们平时说话,大多数都是用胸腔呼吸来换气,就是你吸气,你的胸腔会涨起来;呼气,你的胸腔就会瘪下来。
这种呼吸方法,会让我们说出来的话不够力量,就好像没有支撑点一样,无法让我们的话“喷口而出”。
而腹腔呼吸,就能够弥补这个缺点。
当你吸气,你就感觉到你的腹部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当你呼气,你的腹部就陷下去。
从胸腔呼吸转换成腹腔呼吸,就需要你呼吸的时候,用肚子来吸气呼气,而不是用胸口。
你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胸腔和腹腔对照呼吸,看看能不能感受到这两个部位的变化。
当你的呼吸方式调整好后,接下来就要锻炼你的口腔肌肉,这个步骤,就是让我们说出来的话拥有饱满感。
锻炼你的口腔肌肉现在试一下,说一句英文“Ilikeyou”。
我要求你的嘴巴尽量不要动,用这种姿态来说这话,你听一听是什 么感觉。
然后,再尽量张大嘴巴来说这句话,你又听一听是什么感觉。
是不是张大嘴巴说出来的这句话会圆润、饱满一点呢?因为I和like 的英文读音里都含有元音,而想要元音说出地道的感觉,就需要你张大嘴巴来发音。
也就是说,缩着嘴巴来说话和张大嘴巴来说话,就好像是说“That’smybed”和“That’smybad”的感觉。
因为bed和bad的发音,听起来很像,其实是两种发音,前者是在口腔没张那么大的情况下说,后者就是张大口腔来说。
所以,如果你想要让你说出来的话充满力量,给人圆润饱满的感觉,你在调整呼吸方式的前提下,尽量张大你的嘴巴来朗读或者唱rap。
当你经

标签: #网站 #自己的 #建设网站 #怎么弄 #怎么做 #怎么做 #服务器 #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