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责编:崔煜晨

怎么做 8
电话:(010)67116884传真:(010)67102492E-mail:chanjing9999@ 特别关注 垃未来 圾十年 分新增 类市场机 ,会哪
千 些亿元 领以上 域,对厨 能余板块 受构成 益重大 ?利好 ◆本报记者张蕊 前不久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多支环保股涨停,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固废产业迎来利好。
垃圾分类推动了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市场需求。
住建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5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1000辆,并将继续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环联2019(第五届)固废论坛上,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宋如亚表示,作为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江苏一直非常注重包括生活垃圾在内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江苏省将垃圾集中收集率等指标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
“这一指标由4部分组成,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占40%,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占20%,餐厨废弃物处理率占2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占20%。
这对推进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 江苏发挥省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带动作用,支持相关城市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
目前全省已有1.2万个分类小区。
南京、苏州两市入选全国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全省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填埋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可回收物处理厂等。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张益认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将带来整个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全过程、全链条和全生命周期的重大变革,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并将对相关产业板块构成实质性利好。
“未来10年,垃圾分类将新增市场机会4000亿元以上,如垃圾分类对厨余板块构成重大利好。
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均量大面广,均 为城市管理的关注重点,从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
但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目前厨余垃圾处理仅在上海等少数城市刚刚起步,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将带动厨余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具备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张益说。
他还告诉记者,“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国家分别计划对餐饮垃圾处理投资110亿元和184亿元,2014、2015、2016年3年间,国家发改委分5批共公布了开展餐饮垃圾处理的100个试点项目,但在最近3年多时间内没有公布新的试点项目。
“已建成和在推进的餐饮垃圾处理项目(包括试点项目和非试点项目)超过360个,合计处理能力超过6.4万吨/日,约占城市餐饮垃圾产生总量的40%,其中已投入运行或试运行的餐饮垃圾处理项目超过150个,处理能力超过2.8万吨/日,占比约为44%。
” 据不完全统计,在已知项目的工艺路线中,约有86%的项目采用了厌氧消化工艺,约有9%的项目采用了好氧制肥工艺,约有5%的项目采用了饲料化工艺。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厌氧消化为主、好氧制肥为辅、饲料化和昆虫法等为补充的餐饮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
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张益分析,“十三五”后,垃圾焚烧项目将继续维持每年35座以上的增量,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运营收入每年500亿元以上,新项目投资规模每年200亿元以上。
此外,环卫车辆(含厨余部分)每年约有60亿元增量。
垃圾分类对再生回收领域构成长期利好。
咨询、设计、督导、监测、代收垃圾等业务呈现增量。
环卫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业务增量明显。
“垃圾分类对环卫作业和垃圾处理系统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目前判断垃圾分类对清扫保洁(约1200亿元/年)、垃圾焚烧(约200亿元/年)、垃圾填埋(约100亿元/年)等业务的影响不明显。
”张益说。
预计未来10年垃圾分类推动固废行业新增的市场 类别投放站点增量厨余处理器厨余运输车辆厨余运输业务厨余厂投资厨余厂营收厨余业务增量餐饮业务增量有害垃圾增量大件垃圾增量处理业务增量其他环卫车辆增量再生回收增量市场服务增量环卫作业增量其他业务增量 合计 2019年40亿元30亿元30亿元10亿元30亿元 090亿元20亿元3亿元10亿元33亿元20亿元30亿元30亿元30亿元110亿元273亿元 2020年60亿元40亿元40亿元20亿元40亿元25亿元165亿元30亿元5亿元20亿元55亿元25亿元50亿元40亿元40亿元155亿元435亿元 2021年60亿元50亿元50亿元30亿元50亿元50亿元230亿元40亿元10亿元30亿元80亿元30亿元70亿元50亿元50亿元200亿元570亿元 备注垃圾分类对投放环节构成长期利好 厨余垃圾量按5年后达到上海目前水平估计,厨余垃圾处理费按每吨300元计算,垃圾分类对厨余板块构成重大利好。
垃圾分类对环卫作业和垃圾处理系统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目前判断其对清扫保洁(约1200亿元/年)、垃圾焚烧(约200亿元/年)、垃圾填埋(约100亿元/年)等业务的影响不明显。
垃圾分类对再生回收领域构成长期利好咨询、设计、督导、监测、代收垃圾等业务呈现增量环卫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业务增量明显 未来10年垃圾分类将新增市场机会4000亿元以上 中国环联供图 产业经济07 2019.07.05星期
垃圾分类,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各城市需进一步提升分类能力,走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本报记者张蕊 这些天,上海居民的生活重点是垃圾分类。
7月1日《上海市 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由此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将在国内起到引领和示范效应。
垃圾分类如何推进?近日 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环联2019(第五届)固废论坛上,环保产业界的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垃圾分类七大难如何解决? 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能力尚不充分,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打通垃圾处理全链条 本次论坛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张益在演讲中直奔主题,将垃圾分类概括为7个问题:投放习惯养成难、前分后混改变难、废品回收利用难、有害垃圾出路难、厨余垃圾处理难、分类责任认定难、管理合力形成难。
说到垃圾分类目前的难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则认为,各城市分类处理设施的能力尚不充分,结构也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和优化结构。
比如,有的地方湿垃圾有效处理能力不足,处理链条没有打通。
比如,湿垃圾堆肥市场没有打开,全链条没有打通,最终并没彻底解决废物处理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垃圾分4类是参照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印发的《生活垃圾分类 制度实施方案》的思路实施,这样分类的目的是把垃圾中有害部分、湿垃圾、可回收部分以及其他部分分离开。
其中湿垃圾做厌氧消化后,沼气可以燃烧,但沼渣、沼液还需要再进行处理,沼渣仍然需要进入焚烧厂或者填埋场,处理效率有些低下。
垃圾焚烧处置能力不足问题急需引起重视。
刘建国认为,无论是垃圾分类,还是与之相关的无废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目标都是要降低废弃物填埋量、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
但目前很多城市焚烧能力不足,需要提升设施能力。
此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没有纳入统一规范监管也是垃圾分类难的问题之
一。
“再生资源回收的全过程都要纳入监管体系,包括共有哪些再生资源设施、设施的技术水平怎么样等, 但目前这方面却没有得到有效监管。
”刘建国说。
多年前因垃圾与环保结下不解之缘的黄小山认为,在我国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让人们意识到垃圾分类是一种义务,建立垃圾产生者付费机制还较为困难。
他解释道,由于此前强调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是资源,要卖钱;塑料瓶、废纸板是资源,要卖钱;分出的厨余垃圾是资源,要称重,要卖钱……这就导致垃圾产生者不但不付费,反而要收费。
而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居民要交昂贵的垃圾费。
刘建国则认为,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针对再生资源回收还没有发展到发达国家的阶段,要进入处理垃圾付费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
垃圾分类如何行稳致远?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分类和专业分类结合、系统落实,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算“经济账”,要走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垃圾分类如何才能行稳致远?张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抓9个重点和4个坚持。
9个重点是指从领导抓起,从娃娃抓起,从社区抓起,从宣传抓起,从督促抓起,从法制抓起,从管理抓起,从机制抓起,从分类设施建设抓起。
4个坚持是指按照“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和“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的指示精神,一要坚持政府推动。
相关部门要做好分类规划、实施方案、宣传教育、基层发动、法规建设等顶层 设计。
二要坚持两个导向,目标导向是培养投放习惯、引导全民参与,问题导向是解决先分后混、落实分类出路。
三要坚持3个结合,源头4分类和系统4分类结合,大分流和小分类结合,社会分类和专业分类结合。
四要坚持系统落实,前端要落实分类投放,末端要落实分类设施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落实。
由于长期从事技术研究,刘建国对垃圾本身、处理技术的来龙去脉、发展趋势有很深的认识 和体会。
他认真总结了过去两年多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明确新形势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攻坚方向,才能保证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朝着科学、正确的目标行稳致远。
刘建国分析说,垃圾分类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算“经济账”。
“垃圾分类现在渐渐从过去的‘大包大揽’的政府管理走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要让垃圾产生者也都参与到垃圾处理中来,每个人尽到自己的责任。
” 清洁生产助力企业节能降耗 陕西在火电、化工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本报记者李涛通讯员胡静 近年来,陕西省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工作。
记者从陕西省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中心办公室获悉,“十三五”以来,陕西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为79家,关中、陕北居多,这两地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9%、44%,涉及行业包括火电、化工、冶炼、机械电子、轻工、采矿等。
目前,陕西清洁生产审核体系初步建立,清洁生产意识普遍提高“,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作用发挥明显,有效降低了企业环境风险。
记者近日走进两家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看到了企业的变化。
发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达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目标 位于西岳华山脚下的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从2016年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清洁生产以来,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目标。
火力发电企业是耗煤大户,也是重污染高耗能行业。
作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在2016年进行超低排放改造,首次在国内60万千瓦等级机组采用“四塔合一”技术,在脱硫塔上增设湿式 静电除尘器,工程实现了间冷塔、吸收塔、湿式电除尘、烟囱的有机协调。
“我们总共投资1.5亿元,对两台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3项污染物年排放量能减少2/3,烟尘排放每立方米不到两毫克。
”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主任高海潮介绍说:“我从事这份工作20多年了,发电厂从滚滚黑烟到现在,环境改变特别大。
” 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胜利认为,实施清洁生产,挖掘企业内生动力,通过节能降耗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目标,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双赢。
“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发电厂今年的供电煤耗比去年同比下降10克/千瓦时,以此计算,一年的经济效益约为3000万元左右,非常可观。
”他说。
高海潮补充道,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后,通过国家政策,公司可以享受到每千瓦时电一分钱的超低电价补贴,又多收入了6500万元。
煤化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污染物指标达到超低排放要求,运行成本显著降低 杨立是陕西咸阳化学工业 有限公司生产运行中心的一名工程师。
他所在的公司属于现代煤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是甲醇及其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每年生产甲醇高达60万吨。
同为陕西省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2018年年底,陕西咸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顺利完成20项清洁生产方案,优化多项工艺,调整水封介质,实施了VOCs有组织治理排放及锅炉烟气改造项目, 其中臭氧脱硝和水洗塔顺利投运,各项污染物指标全部达到超低排放要求。
杨立介绍说,水洗塔的超低排放主要围绕降低除尘和氮氧化物进行。
在超低排放改造前,粉尘排放国家标准是2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是100毫克/立方米,改造后粉尘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氮氧化物控制在50毫克/立方米以下。
图为陕西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进展。
刘伟龙制图 通过清洁生产改造,陕西咸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通过汽轮机改造,把25公斤蒸汽合理利用,可推动汽轮机运转带动循环水泵运转,代替原来的电机,明显降低了电耗。
汽轮机按每年8000小时运转计算,一年能节约900多万元费用。
”陕西咸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工程师吴亚萍说。
海南打造省域智能电网 提高电力配置和使用效率,实现能源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孙秀英海口报道日前召开的海南智能电网建设方案新闻发布会透露,未来3年海南省电力行业将累计投资530亿元,用于省域智能电网建设。
这意味着海南全方位推动能源转型,力争实现能源绿色发展。
“建设智能电网是推动海南省能源发展转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有力支撑,是服务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举措。
”海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说。
据介绍,作为独立的地理单元和典型的岛屿经济体,海南的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和脆弱性。
目前,海南智能电网架构体系包括5个环节,分别为清洁友好的发电、安全高效的输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多样互动的用电、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
将覆盖全省范围内发、输、变、配、用各环节,将现代控制、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与电力技术相 融合,能够极大地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提高电力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实现能源绿色发展。
据介绍,受益于省域智能电网的建设,预计到2021年,海南全省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将从2018年的25小时降至8小时以内,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到2021年,可使全省清洁能源的装机比重从61%提高到65%,发电量比重从45%提高到55%,高于全国目前34%的平均水平,有力支撑海南能源发展转型。
同时,海南电网还将大力推广“远程服务+移动终端作业”服务模式,简化用户办电流程,减少用户办电时间;探索临时用电设施租用服务,降低用户办电成本。
建设智能电网也将有效推动海南省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改革,增强电网接入和消纳大型核电、气电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能力。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绿色发展项目启动 企业成为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践行者 本报讯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研讨会日前在武汉召开,30多家第一批企业绿色发展践行者共同启动了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绿色发展项目,4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
据基金会理事侯进介绍,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绿色发展项目将汇聚政府、科研、高等院校的绿色智力,提供环境产品认证和绿色标准规范等,梳理完善绿色发展行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等绿色发展综合服务,加快绿色转型进程。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代表以“绿色转 型、创新发展”为主题,分别就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政策、战略、绿色转型、绿色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绿色供应链趋势与实践、企业公益课堂及企业绿色行动等内容作了主题演讲。
此外,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和双绿联盟共同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筹备建立“湖北省长江生态环境发展创新中心”。
中心将联合政府、企业、科研高校、NGO等组织和机构,共同打造环境管理服务平台,借力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开展绿色服务,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余桃晶

标签: #质量 #数据 #方案 #分析师 #初试 #表格 #百家姓 #在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