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知否?,数据分析是什么意思

数据 3
A4事件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编辑/孟庆伟制作/关键校对/宛玲mengqingwei@ 2022.5.2 知网知否? 本报记者郑丹北京报道 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 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
经过友好协 近日,中科院因为无法接受知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 网上千万的年订阅价格,故双方自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由各院所选择 2022年4月20日停止合作一事引起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 热议,众多知网用户对此颇有共鸣,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
导致该话题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就是说,原来中科院集中采 4月19日,知网官方就此事回购,所有研究所都用,量比较大,但现 应,发文《关于中国知网与中国科学在有些所选择续订知网,有些所不再 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服务的说明》续订,所以有需求的所组团采购。
”知 称,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识产权领域资深人士刘斌(化名)向 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称。
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 4月21日,一名中科院研究生告诉记者,自己在中科院的账号已经不能再下载知网论文,两天前,中科院已经开始在线上开展万方系统的资源使用技巧培训。
记者就涨价一事联系知网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知网资源库优势明显,因此被认为具有强势的议价权,订购费高且连年上涨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曾因知网每年 超过10%甚至高达20%的价格涨幅而暂停或取消续订。
此外,知网也曾因侵犯知识产权问题而输官司,其现行的资源获取模式在法律界也存争议,其中就涉及是否侵犯论文生产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问题。
不仅如此,据了解,知网在部分合作中与高校签署具有排他性的合约,受访人士称,或存在不正当竞争问题。
关于知网是否处于垄断地位,法律人士称,还需对相关市场进行界定。
订购费每年增幅超10% 刘斌告诉记者,已经有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向自己反映知网价格太贵,每年呈10%~20%的增幅上涨。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在4月8日的通告中称:多年来,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凭借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库市场上极具影响力的市场地位,对续订价格始终维持着较高涨幅。
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费用达到千万级别,该数据库高昂的订购费用已经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该通报还称,2022年,中科院与CNKI数据库双方就费用、订购模式进行多轮谈判后,CNKI数据库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价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
所以中科院考虑用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替代CNKI数据库。
“它可以用万方,但万方只有一部分期刊,不如知网,知网是涵盖了全部品类,全国只有这么一家。
”一位从事图书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几年前就把中文的纸质期刊订购给停掉了,全部采用电子期刊,导致中科院更依赖知网。
” 知网价格高,在学术圈内早已不是新闻。
刘斌告诉记者,已经有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向自己反映知网价格太贵,每年呈10%~20%的增幅上涨。
“知网不是今年一年涨价,而是年年都在涨价。
但科研院 具有强势议价权的知网,订购费高且连年上涨一直备受争议。
所和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拨款不会元,涨幅约30%;中南大学则从 每年增长10%~20%,财政拨款跟知135.5万元涨到150万元,涨幅约 网的价格涨幅是完全不匹配的。
”10.7%;武汉理工大学从115万元涨 记者查询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到127万元,涨幅约10.4%。
现,不同的院校对知网的产品采购 2012年12月31日,南京师范大 价也不同。
以2021年的招标公示学就发布公告称,CNKI中国知网 为例,价格较高的有超过或接近200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次年1月将 万元/年,例如北京理工大学采购价暂停使用。
2016年1月5日,武汉理 格为294万元,北京师范大学为工大学图书馆一纸声明直言知网 198.35万元,清华大学为188万元。
“涨价离谱”,并称自2000年以来, 价格较低的一年不到百万,例如中同方知网对该校报价每年涨幅超过 国语言大学约64.46万元,复旦大学10%,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 82.5万元,兰州大学87.5万元。
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记者还注意到,知网的价格在 2016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图 部分学校逐年增长,以部分高校签书馆公开发布的《“中国知网”可能 署的最近三年采购合同为例,2020中断服务通知》也称,知网数据库 年至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的知网商涨价过高,可能无法续订。
2021 采购价从50.5万元提高至65.45万年1月,集美大学图书馆也发布公 视觉中国/图 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图书馆对订购方案进行调整。
虽然过高的价格涨幅频繁激起高校抗议,但后期大部分学校还是会因为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不可替代性选择继续合作。
“有些师生也离不开知网,需要发表论文,会倒逼学校续订。
我们从业十几年也都用的是知网,它时间久、种类全,收入的期刊和媒体资源是其他几家的几十倍。
”刘斌说。
前述图书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国内来说,现在知网已经具有垄断地位了,大家都依赖它,最主要的是文章的发表、查询基本上都是通过知网,离不开它,就在这个过程中它逐渐垄断,拥有绝对的议价权。
” 打不起的官司 一般教师很难做到维权,因为在职期间还要凭借发表论文评职称,一打官司知网就删掉作者全部文章,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
中国知网所属公司为同方知
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明亮,注册资本100万美元,隶属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股份”,600100.SH)知识产业网络本部,同方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则是清华控股。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知网由清华大学与清华同方共同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根据中国知网官网数据,知网目前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7万家机构用户,年下载文献总量达到20亿篇次,用户涵盖高校科研、党政企及其智库、公检法军、医药卫生、中小学与农村,其中高校用户覆盖76%的世界前500强大学。
在刘斌看来,知网在过去的确抓住了商机,满足市场需要,逐步发展到市场内一家独大的地位,才有了现在绝对的议价权。
“尤其东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当时确实需要这种产品,知网适应市场需求,还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 同方股份于2008年上市,其第一份财报数据显示,同方知网2006年营收2.74亿元,毛利率为48.5%,并自2007年一直稳定在50%以上,最高时候毛利率达到72.1%。
营收也从2006年的2.74亿元一路高涨到2020年的11.68亿元。
刘斌认为,知网的目光是敏锐的,但后期知网收费太过高昂,并不合理,且其获取资源的合法性问题存争议。
知网的主要客户就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师生,不可忽略的是,这个群体同时也是其主要的产品来源。
“知网并不具备原创能力,而是将市场需要的产品经过排列组合,再打包卖给客户。
”刘斌解释,如果将科研院所和高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就相当于知网用了作者的作品,再卖给作者。
但就知识产权来说,作者的产品再以销售的方式卖给作者,使用权还是作者的。
“不得不承认,作者通过知网得到了更广的需求面,这是平台的贡献,但平台本身没有核心生产能 力,还是要依赖购买者即作者的作知网,其中有一条下载量高达3000 品,应该保持一个大家能接受的合多次,但至今没有收到任何稿费。
理利润。
目前知网利用它在市场“我去找当初刊发文章的杂志问 的垄断地位,形成了一个强势的销过,他们说并没有授权,是知网自 售行为,不仅超出学校和科研院所己抓取的。
” 的承受能力范围,很多个人也是买 2021年12月10日,知网发文 不起的。
”刘斌说。
《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 越来越多的问题随之暴露。
获赔”相关问题说明》向赵德馨道 此前,在2021年12月,中南财经政歉,并称自2019年起,中国知网已 法大学退休的老教授赵德馨起诉开通作者服务平台,所有作者一经 知网一事成为热点新闻,知网擅自实名注册,即可无限期免费使用自 转载其160多篇文章,没有一分钱己的作品,管理自己的学术成果, 稿酬,赵德馨下载自己的论文还要并随时跟踪其研究成果产生的学 付费。
术影响。
“我个人维权是次要的,希望 “赵教授退休之后才有精力打 能保护知识产权和知识分子创新官司。
一般教师很难做到维权,因 的积极性。
”赵德馨接受媒体采访为在职期间还要凭借发表论文评 称,自己从2013年开始上诉维权。
职称,一打官司知网就删掉作者全 最终,法院判决赵德馨胜诉,获赔部文章,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
”北 70多万元。
京中闻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赵 该事件立刻引起议论热潮,但虎律师告诉记者,“很多老师跟我 在其背后,还有相当数量的作者面抱怨过知网,在知网下载自己的论 临同样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只能吃文要付费,这也是不公平的,单纯 哑巴亏。
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自从法律上来讲,我建议大家拿起法 己有两篇论文未经同意就被传到律的武器去维权。
” 将产品卖给生产者 知网在部分合作中与高校签署具有排他性的合约。
知网的论文一般都来自哪里?刘斌告诉记者,除了全网抓取内容二次加工,知网主要获取渠道是与一些学术期刊达成协议,杂志社将文章廉价卖给知网,几万元钱一年,或附赠知网浏览卡、阅读卡。
刘斌举例称,省级期刊一年两三万元,对发行量大的期刊来说,一篇文章最低至几分钱,上传到知网摇身一变,就售价几元甚至几十元。
刘斌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对期刊来说,看重的并不是这两三万块钱,而是知网平台的影响力“。
一方面,对学者或作者来说是好事,作品能够得 到更广范围的传播;另一方面,媒体也想在知网上有他们的声音。
” “但这种合作实际上有严重的不对等,报纸期刊没有议价能力,知网有很强势的议价能力。
”刘斌说,“这里还牵扯到权力链条的完整性,杂志社未经作者书面同意或保留字据同意,将其作品上传到互联网,这种转授权行为就是侵犯了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 赵虎补充道“: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是,这些期刊有没有权利将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知网?期刊用的方式是通过告示,说明投稿就视为 同意知网收录,这个告示是否能起到这个作用?这也是实践当中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不能用格式条款去排除一方主要权利,等于排除了作者获得报酬的权利,所以现在有法院认定,这些告示是无效的。
” 刘斌还向记者透露,知网在部分合作中与高校签署具有排他性的合约“。
有些高校签的条款规定在使用知网期间不许使用其他类似平台,这种不正当竞争是很明显的,即便签约价格会适当便宜,但不会很明显。
” 记者就此事咨询赵虎,其认为, 如果知网禁止交易相对人与其他人进行交易,就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违反《反垄断法》的。
关于知网是否处于垄断地位,赵虎表示,首先要界定相关市场是个什么市场,再确定垄断地位是什么。
“据我了解,和传统的垄断企业相比,知网的盈利还没达到那么大,只能算小企业。
但在相对较窄的领域内,知网的市场份额占比非常高,所以如何界定相关市场,对于确定在市场之内有没有垄断地位特别重要,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分析,不好轻易下判断。
” 中央谋划统一数据市场 所有权使用权分离受关注 本报记者裴昱北京报道 在被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看作是“21世纪的石油”之后,已经作为生产要素存在的数据所面临的就不只是权利保护问题。
如何实现数据的合规合理流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创新求解的问题。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明确提出了“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的要求,这是数据问题又一次出现在中央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文件当中。
《中国经营报》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中央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准备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数据权属等问题待界定 近年来,中国开始完善与数据有关的法律体系,《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基础性法律陆续出台。
按照《数据安全法》给出的定义,所谓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对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被视为数据处理行为。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数据解决方案服务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副总裁张广志告诉记者,统一数据市场写入《意见》,表明了中央对数据领域已有较为系统的顶层设计,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流通与应用指出了“统一”这个路径,是纲领性文件。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数据领域从业人士和法律界人士都提出了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加快培育统一数据市场的总目标下,如何处理数据权属,数据相关的所有者权利和使用权关系问题,做到“既合法保护,又合规应用”。
目前,数据相关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不过,这三部法律都没有对数据的所有权归属作出明确的规定,而是围绕数据处理行为及其安全进行制度设计和约束,对于数据 的资产属性也没有具体规定。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 合伙人彭凯告诉记者,数据资产有财产权益属性,但数据的所有权目前很难界定。
“如果说数据里面有个人信息,那么还会有人格权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资产具有双重属性。
”他说。
彭凯认为,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对数据的所有权较难作出明确的界定。
一方面是因为现行法律框架下未建构数据所有权的权利体系,而数据所有权与现行法律框架中的部分权利的权利体系等因素如何协调、如何共存甚至如何避免构成冲突,理论界对此存在较大争议,难以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在暂时搁置数据所有权争议等待理论界等各界继续探索和不纠结于必须界定数据所有权的情况下,在数据使用权层面进行创新性的有益探索,有助于实现数据使用权的资产化和数据的流通利用。
另有数据领域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即便在明确所有权的情况下,也可以创新性地建立“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制度,以利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能够顺利参与生产流通。
“上一个实现了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它所释放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他说。
数据要素重要性凸显 张广志表示,对数据的认会实行更加严格的保护制度。
识,可以分为资源、资产、资本
业界人士之所以如此关注 个层次。
从参与经济活动循环数据权属的相关问题,在于“统 的角度而言,还主要集中在“资一数据市场”背后所蕴含的巨大 源”层面。
在资产层面,各地仍商业机会。
张广志认为,接下来 处在探索阶段。
“资本还处在早会有一大波新基建的机会,新基 期的空白领域。
”他说。
建就是围绕着数据要素的一个 他所言的“在资产层面的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是 探索”,是指各地依法设立的数现在欠缺的。
”他说。
据交易所。
2021年11月,上海 “统一不是一模一样,而是 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至此,全大家有个统一的规范,在大的规 国已经有三家数据交易所,分范框架内再灵活处理。
”谈及对 别位于贵阳、北京以及上海。
统一的理解,张广志说。
上海数据交易所业务模式是合 除去“统一框架下的灵活”, 规数据场内交易,完成后获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定价问题 数据交易凭证,从而实现数据也十分重要,而目前尚未有较为 交易的合法化。
明确的定价规范和标准。
电信 在张广志看来,数据领域的运营商数据在当前大数据的应 建章立制工作十分必要,而他本用中是较为重要的数据来源,接 人作为北京大数据协会的理事,近电信运营商的人士告诉记者, 也参与了数据领域行业标准制定在实践应用中,这部分数据既有 的有关工作。
根据基站天线收费的方式,也有 2020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按照用户量收费的方式,还有以 息化部陆续批准了新一批通信时间尺度收费的方式。
行业标准,其中包括中国信息通 “你涉及的范围需要用到 讯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我多少个基站,按照基站上的 牵头编制的8项大数据行业标天线定价。
”他说,“1000万用户 准。
此外,其时,信通院在与大量的价格和100万用户量的价 数据有关的领域还有40余项在格标准也是不相同的,在按时 研标准,涵盖了数据处理平台、间尺度收费的方式中,时间越 数据库、数据分析工具、应用解久收费越贵。
” 决方案、可信数据服务、能力成 而这些收费方式都是依据 熟度模型等大数据全流程品类。
经验得来,并没有成熟的标准。
记者了解到,按照中央谋 定价标准事关数据统一市 划,在“统一数据市场”的大框架场在商业层能否“跑通”,这对于 中,需要建立健全基础制度和标数据的流通有重要意义,这也是 准规范的领域包括数据安全、权“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位列 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需要建立健全基础制度和标准 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
规范的领域”的直接原因所在。
“安全”始终在数据监管领 “我们国家有非常大的数据 域占有特殊的地位。
目前,中国和技术要素的优势,这个优势的 对数据安全实际执行的是分级发挥肯定是要跨境才能体现出 管理和保护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来的,之前信息化阶段我们是被 会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并据此动的,标准都是别人制定的,但 采用对应的安全监管措施。
除是数据层面我们可能会弯道超 重要数据外,还有“国家核心数车,制定很多规则,现在我们叫 据”的划分,主要是指关系国家全国统一大市场,未来全球统
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大市场的标准不就定了?”张广 重大公共利益等数据,这些数据志说。

标签: #有什么 #做什么 #数据 #要学 #十大 #大数 #网站建设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