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里寻找生命意义,淘宝长尾词什么意思

淘宝 2
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版面编辑:张继合视觉编辑:喻萍电子邮箱:zhang_jihe@ 10 在灾难里寻找生命意义□郗会锁 ●李国文专栏● 上一次在校园里见到你们,还是去年冬天。
由于新冠病毒的原因,那个冬天很冷,冷到每个人都不敢迈出家门;那个冬天也很暖,暖到全国人民的心都汇聚到了一起。
那个冬天很长,长到每个人都猝不及防;那个冬天也很短,几个月时间就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地成长。
如今,我们再次相逢,走进熟悉的校园,看到绽放的花蕾。
春风十里,不如校园有你。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惊恐、无助、害怕、彷徨,担心自己会是下一个感染者,担心疫情的失控和感染人数的激增,担心我们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
其实,对于整个国家、整个人类而言,这场疫情是一场灾难、一场危机,更是大自然给人类上的一堂课,给人类的一次提醒、一次警告、一场考验,这就要求我们从这次疫情的背后探寻生命的意义,并做好反思和总结,将这次灾难化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进步的阶梯。
电影《流浪地球》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现在来看,这段话也像是对2020年的预言。
截至目前(5月1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400万例,这场席卷世界的病毒大战,已经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成为了悬挂在各国头上的利剑,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人类从来就是在灾难的夹缝中生存的,人类的历史也本来就是一部不断遭遇灾难又不断重建的历史。
火山、地震、海啸、 飓风,大自然的每次震怒,都会将人类的文明成果顷刻掀翻,但它也始终给了人类重建家园的机会,让人类在一次次重建中,开始敬畏自然,开始感受天地的奥秘,开始思考自身的不足,开始探索自然的规律。
渐渐地,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钻木取火、使用工具、种植畜牧、语言交流、文明规范,也从而有了日益繁荣的人类文明。
然而,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的私欲也不断膨胀,无度索取有限的自然资源,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从而也导致了各种灾难的爆发愈加频繁。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任何一场灾后重建,都是从人们愿意转过身来,面对真相这一刻开始的,然而并不是每次灾难都给人类保留重建的机会。
对于灾难本身来说,最恐怖的永远不是它的破坏力,而是灾后忘记反思与视而不见。
在一场灾难过后,我们需要恢复的绝不仅限于正常的社会秩序、坚定的信心、繁荣的经济,更重要的是重建认知,恢复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心。
也许,这场疫情中,我们真正要消灭的并不只有新冠病毒,还有整个人类不知敬畏的任性妄为。
2020年春节,整个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与病毒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国人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迸发出最闪亮的品质和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做到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这是中国人的本能,却被全世界所羡慕。
未经黑暗,便看不到光明的可贵;未经磨难,便不知民族复兴的意 义。
经此一役,中国人不仅展现了自身的强大,用最短时间走出困境,为世界抗疫赢得了时间,还以博大的胸怀,彰显了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担当。
中国不只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 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之新,从来就不仅限于国号之新、山河之新,更在于面对艰难困苦时团结进取、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之新;中国之大,从来就不在于体量之大、拳头之大,而在于格局之大、担当之大。
一个国家,至情至真,如何能不温暖?一个国家,万众一心,如何能不强大?民族复兴的道路要靠奋斗来走完,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我们常说“家国情怀”,爱家、爱国是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时代、民族、国家绑在一起,这才是更大的家国情怀。
当一个人有了家国情怀,就有了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毛泽东在17岁时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周恩来在19岁时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两位伟人写这两首诗时与大家年龄相仿,他们之所以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得益于他们在青年时代就有着浓烈的家国情怀,将自己的理想抱负融入到了时代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当中,并为之不断奋斗。
将来一天,你们会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踏入理想的大学,拥有美好的生活,并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用青春之热血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 地方激情绽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 有一代人的担当。
你们其中多数人出生于非典前后,在经历了近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之后,在即将高考的关键时刻,又赶上了突如其来的疫情。
生活就是如此,从来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就像我们的人生道路,始终布满挫折与磨难,关键是要学会辩证地来看待,要看到危中有机,要善于化危为机,从而成就自己。
毕淑敏曾说,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因为痛苦和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
2003年SARS来袭,几乎快要坚持不下去的马云,看到了中小企业的窘境与机会,才有了后来的淘宝;被迫停业的刘强东无奈做起了电商,才有了后来的京东;各地防疫站被赋予新的研究和防控流行性疾病的职能,这才有了现如今的疾控中心。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可能是一座山,但是,也可能是助你爬出深坑垫脚的土,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能力把这座压在头顶的山变成成功路上的垫脚土。
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丘吉尔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他就是你的屈辱。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左鹏飞一毕业就收到华为、腾讯、阿里等企业抛来的橄榄枝,最终选择以201万元年薪入职华为。
为何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如此受青睐?他说非常感谢当初拼命的自己,他每天在实验室13个小时,每周7天,坚持了5年,他的成功就是因为自律,因为自律所以优秀。
磨难与挫折我们无法选择,无法逃避,但我们 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可以选择在它们到来之前做好充足准备。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就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依然百折不挠,充满希望,寻找转机,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
花在盛开之时,艳丽夺目,留香扑鼻。
当花朵被雨打风吹去,仅剩下枯枝败叶的时候,它也不会显得毫无生机,而是收敛锋芒,积蓄力量,等待冰雪消融后的阳春还暖。
行在低谷或面临深渊时,选择半途而返永远是最容易做的决定,而选择去经历和克服,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无论现在正面临什么,这都将是成功路上的必经考验,你们只需要一直向前,一直努力,一直不放弃,就一定能变得足够优秀,足够强大,一定能走到心之所向,成就心中理想。
当下所遭受的苦难,终会成就你的不凡。
人生那么长,执着努力的人,早晚会被时光温柔以待。
鲁迅先生曾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脊梁。
”我想,你们就要做中国未来的脊梁。
2003年非典时,我作为年级主任正带着高三学子备战高考,那一年,也成为了我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让我们用热血的青春、滚烫的生命去追逐心中那还未竟的梦想,全力以赴,让生命从此与众不同。
(本文系河北衡水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郗会锁给衡水中学高三学子复学后所讲第一课。
题目为编者所加,有删节。
) 艾香不老 □吴相艳 如果说,每个季节、每个月份都有自己的专属味道,那么,五月一定散发着迷人的艾香。
有首古诗写道:“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
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
”显然,这是对艾蒿最贴切的评价。
艾蒿,虽有芳名,实则野草。
一出场,它就注定了与乡野、庶民为伍。
端午,漫山遍野的艾蒿青春正好,山坳、路边、田间与地头……不择地点,伸枝展叶地撒欢生长,把气质独特的艾香抛洒在五月的阳光下。
男人们趁太阳未升,踩两脚晨露,一早进山,割下艾蒿,一把把捆好,挂在屋檐下。
这些艾蒿就低眉顺眼地在屋檐下,悬挂一年,或者更久。
若是被放进开水翻滚的大锅,煮出深黄色的汤水,那必定是哪家的孩子起了风疙瘩,或者得了湿疹、恶疮等疾病。
散发着香气的药汤,足以让身上的疾病悄然隐退。
足见,坊间艾草的特殊力量。
除了艾蒿,还有哪种草药与百姓如此亲近呢?艾蒿性阳,古人根据阴阳相克相生的理论,用艾蒿对抗阴湿邪气,沉淀下了古老的艾文化。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楚辞》也认为:“浴兰汤兮沐芳。
”遥想不同服 饰、不同乡语的先民们,在热气腾腾的艾汤中,怡然沐浴着,来自远古的浪漫,被悄然还原了。
古人认为,五月乃天地阴阳交合之时,万物苏醒,湿邪渐起。
无论天南海北、窄院门庭,一把艾蒿,的确有本事祛毒避邪,大自然的馈赠,迎合了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祈愿。
年代各异,民风趋同。
每当瘟疫渐起,乡野与城镇的人们,早已让漫山艾蒿,升格为看家宝了。
艾浴、艾灸等一系列民俗,饱蘸了思路大开的生存智慧。
北宋,满身书卷气的赵匡胤开国,想不到,他的胞弟赵光义竟身染重病,赵匡胤非常担心,亲自为弟弟灼艾治病。
也许,这位皇帝的医技并不纯熟,赵光义痛叫起来。
赵匡胤居然将热艾放到自己身上灼烧,试图分担弟弟的痛苦。
这番兄弟情深的场景,见于《宋史·太祖本纪》,堂堂正史,叫人不得不信。
这则典故,还创造了一个“灼艾分痛”的成语,兄弟挚情,堪称一种巧合与机缘吧。
艾蒿亲民,也绝不乏浪漫气质。
早在先秦,青年男女借采艾蒿,表达刻骨的相思,在乡野间飘荡着“采彼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浓情蜜意。
既然名“艾”,岂能无爱?燕子归来,五谷入地,屋檐下,挂上几把蓬松的艾蒿,呼 儿唤女,荷锄翻耕,宁静的日子就有了烟火味道。
千年前那个明丽的五月,苏轼巡视归来,走在春日迟迟的乡野,看桑麻向暖,嗅艾香如薰,不由产生归隐之情、田园之意,他对人生的归宿,又多了几分坦然与达观。
其实,无论每个人的生命多么坎坷,来自乡野的那一缕气息,都足以触动内心的敏感与悸动。
先民的歌谣,父辈的镰刀,今人的吟咏,“采彼艾兮”终成为永不过时的端午时尚。
友人山中归来,采得艾蒿赠人,却被告知,所采并非艾蒿,而是青蒿。
采蒿者并不以为意,坦言无论“艾”“青”,能寄情达意即可。
就像先民赋予艾草以蓍草的身份,虔诚问卦,占卜平安。
如若偏用科学的语调来质疑,显然大煞风景。
那个名字中散发着青草芳香的女子,从青蒿中有效提取了青蒿素,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成为最美丽的预言。
“艾”也好,“青”也好,只要真情在,人间总会郁郁葱葱。
那些散发着清苦香气的艾蒿,还有多少人愿意把它们悬挂在家门口,迎送五月的轻风呢?大概,唯有深入了解“艾中之爱”以及五月的情愫,才能感受到远古飘来的阵阵清香吧。
塑造窗口服务品牌 玉田税务:访企问需排忧解难 程,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全市 近期,玉田县税务局加大税收辅企业发展增加助力。
(王磊) 导和宣传力度,聚焦企业发展中难点 玉田税务:廉政教育不缺席 痛点,推出一系列办税缴费服务举 玉田县税务局在廉政教育基地 措。
该局主动宣传服务,倾力企业排开设廉政教育微课堂,用好正反面教 忧解难,获得纳税人好评。
(苏春光)材,引导广大税务干部在疫情防控和 容城税务:助力企业复产扩能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中履职尽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容城县筑牢抗疫思想防火墙。
(朱葵) 税务局积极服务县域内疫情防控重承德供电:百姓热线架起沟通桥梁 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
该局通过送政 4月30日,承德供电公司专业人 策、问需求、解难题,发挥税收职能作员与承德广播电视台《百姓热线》栏 用,助力企业复产扩能。
(赵慧雪)目电话连线,向广大用电客户传递供 沧州新华区税务:开展走访交流活动电服务心声,架起与人民群众之间的 日前,沧州市新华区税务局开连心桥。
(刘丽娜、孙婷婷) 展两会代表委员和重点纳税人走 秦皇岛供电:打造系列扶贫特产 访交流活动。
该局还聘请22名代表 5月7日,秦皇岛供电公司扶 委员和重点纳税企业法人为执法贫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与市扶贫 服务廉政监督员,颁发聘书和监督办、秦皇岛秦旅智慧旅游有限公司 员证。
(李琳)联合注册“出头石”品牌商标,共 廊坊开发区税务:助企上门送政策同打造系列扶贫特产,助力全市整 近日,廊坊开发区税务局开展体脱贫。
(郗泽) “一对一”送政策上门活动,面对面宣承德供电:错峰换表网课不断电 讲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解读关 近日,承德供电公司对承德市 于合法有效捐赠税前扣除凭证问题,区内开展电能表计集中轮换工作。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赵舰航)为保障学生上课期间不断电,该公 任丘税务: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司提前行动,利用早、晚时间错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任丘市更换电表。
(王爽、盖巧琳) 税务局通过开展税收政策宣传、进一秦皇岛供电:开展带电作业实操培训 步优化纳税服务、大力优化工作流 为强化新员工带电作业技能水 平,5月6日,秦皇岛供电公司组织全 体带电作业新员工开展为期一个月 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
(徐东辉) 霸州供电:排查夜市用电安全隐患 5月以来,国网霸州市供电公 司组织人员对城区夜市大排档摊 点用电情况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 理,消除违章用电、私拉乱接等安 全隐患,营造安全规范的夜市用电 环境。
(赵亚彬) 阜平供电:电力扶贫温暖百姓心坎儿 国网阜平县供电公司充分利用 行业优势,从提供可靠电力保障入 手,帮助村民产业发展,助力脱贫 攻坚。
土鸡养殖专业户郭长明在当 地政府和阜平县供电公司的大力扶 持下建起了养殖棚,经过近两年的 发展,棚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 益日渐增长。
线路改造前,养殖场 使用孵化机常常电压不足,该公司 得知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 勘查,仅两个工作日内为养殖场专 门架设了一条动力电源,彻底解决 了棚舍的用电需求。
“我的棚舍增加 了
动力电源后产蛋量增加了20%, 明年我准备将养殖规模从3000只提 高到5000只。
”郭长明感激地说。
该公司还定期组织党员服务队和青 年志愿者深入敬老院、各村开展志 愿服务活动,为他们代购日常生活 用品,做一些简单家务,把温暖送 到百姓的心坎儿上。
(杨丽静) 春满牤牛河 □王英 霸州城东有一条牤牛河。
这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它的嘴巴伸进城南的中亭河,两只眼睛盯着南边的大清河,河尾连接着永定河,好像一头大牛卧在大地之上,由此得名牤牛河。
牤牛河的春天,是由潺潺的河水和两岸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组成的,是由飞翔的水鸟和燕子的身影组成的,是由水中嬉戏的鱼儿和岸边的垂柳组成的,是由游人的笑声和浩荡的春风组成的…… 暮春时节,走进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游人并不少,有老人、青年,还有父母骑着自行车带着小孩来的。
有的坐在长椅上静心读书,有的在垂柳下拍摄美景,有的在河堤上奔跑着放风筝,有的在岸边挥舞佩剑、起舞翩跹……不过有一点,大家都戴着口罩。
看来人们的防护意识都很强,作为一名抗击过疫情的医生,我感到很欣慰。
站在长堤上向远处眺望,只见水面上波光潋滟,两岸绿色的植被,把生机勃勃、绵延不断的“绿”伸向远方。
而近处,樱花烂漫,桃花嫣然,姹紫嫣红;绿柳依依,迎风摇曳,空气里弥漫的花香,沁人心脾。
不远处有一条小船,船上一人驾船,另一人在清理河面。
看他们悠然从容的样子,不禁想起遥远的童年。
家乡岔河集村南有条大河,名叫中亭河。
幼时,中亭河水清如镜,夏天和小伙伴们跃入水中,游至岸边钻出,再匍匐着去瓜地偷几个甜瓜,在河水里洗一洗,一拳下去,等到瓜开裂后掰开,就欣欣然大嚼起来。
然后,又在水中嬉戏一番,上岸折些柳枝编成柳帽,快乐地回家。
当 然,我们是有经验的,都会在阳光下暴晒许久让下水的痕迹隐去。
站在岸边遥想童年趣事,不禁莞尔。
牤牛河就像霸州这座古城的眼睛。
记得十多年前,这对眼睛也曾失去生机。
那些年的春天,牤牛河的河槽总是干涸着,长满了各种杂草。
不算宽阔的河床到处是垃圾。
即便是偶尔有水,常在河边散步的人们也会发现,河面上总会飘着一些死鱼,难闻的气味令人作呕。
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以牤牛河做主题文章,以霸州千年的文化底蕴为基石,2012年,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开始修建。
公园由古益津八景之北楼山色、霸台朝阳、老堤晚渡等景观和宋朝古战道、景观桥、亲水平台等组成,再现了霸州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2019年,又将南水北调的优质水源注入河道,让城市的这双眼睛再一次变得晶莹剔透,含情脉脉。
牤牛河的春天无疑是迷人的,它的美是集河水的清澈之美、河滩的绿色之美、鸟儿的歌声之美以及益津八景的文化之美于一体。
而今的牤牛河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感,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勃勃生机。
沐浴在春光里的这条牤牛河,虽然没有名山的险峻,没有湖海的浩荡,没有峡谷的幽深,但它藏着一份平实、一份平和、一份平安,让霸州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霸州人热爱牤牛河,欣赏牤牛河,努力建设更美的牤牛河。
一条林木浓茂、水澄天蓝的牤牛河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成为每一位霸州人心中承载幸福的河流。
瓜熟果香(国画) 许同印/作 美食,美文 □李国文 中国所谓的“口福”,有两个重点:一是有得吃,二是吃得下。
明神宗时,权相张居正从北京南下,经冀、鲁、苏、皖,到湖北江陵老家,给父亲办丧事,途经各地大小衙门,无不竭尽全力,为他准备吃喝。
山珍海味,水陆毕陈,可谓煞费苦心,以讨得这位首辅欢心。
谁知,张居正对着眼前数十道菜肴,紧锁眉头,毫无食欲,对陪同吃饭的地方官员埋怨道,可惜呀,竟没有我想下筷子一尝的佳味。
没得吃,自然没有口福,有吃食而吃不下,也算不得有口福。
天底下,大概只有苏东坡,除了“有得吃”和“吃得下”之外,还要加上两条:一是即使没得吃,也要想法满足自己的胃口;二是把吃当作其乐无穷的事。
套用天津话,等于吃嘛嘛香。
苏东坡一生,放浪形骸之外的潇洒豁达,能吃会吃,想吃就吃,吃得快活,吃得痛快,或许,也是他能写出千古不朽文章的基本要素吧。
我想,若不能领会美食之美的作家诗人,怕也难写出诗文之美。
至少,如苏东坡般写出惊天骇地的美文、千古传唱的诗词、淋漓尽致的文章以及风流妩媚的书法,是不大可能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此公好吃喝,善啖肉,能下厨,会烧菜,胃口奇佳,口福极好,绝对是懂吃、善吃而写出好文章的一位代表人物。
老实说,中国老百姓熟知《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寒食帖》等作品的,远不如知道“东坡肉”“东坡肘子”的多。
在苏轼的老家——四川眉山,我曾品尝过“东坡肘子”这道名菜,要论解馋过瘾、便宜实惠,而且肚子里还比较空淡乏油的话,则非此物不可。
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东坡肉”堪称猪肉菜肴的上品了。
因此,许多靠出力气赚钱、消化能力较强,且经济实力稍差的人,一听到“东坡肉”这三个字,马上精神一振,想起那碗色泽红亮、形整不散、鲜香不腻的佳肴,立刻食欲大动。
当时,大权在握的张居正地位尊贵,他手不动、膀不摇,消化能力低下,绝不会生出这种贪吃的胃口。
苏东坡这位文人,沉沦没落,颠沛流离,可贵的恰在于他的平民精神、亲民情怀。
他并不在乎“肉食者鄙”的调笑,能够与民同甘苦、共欢乐,居然于无意中创出了这道美食。
苏东坡的诗、词、文、赋,都称得上汪洋恣肆,这也许与他爱吃猪肉,从中获取了某些营养元素,从而使脑细胞更发达有五花八门的联系吧。
当然,他挥洒自如的书法,酷似“东坡肉”那种肥腴饱满的韵味。
可以想象,东坡先生曾怎样酒足饭饱,意兴酣畅,从而创作出了龙飞凤舞的文墨书法。
相信,他创制的种种佳肴,一定为自己的文思提供了不少动力。
当年杭州,无一家不食“东坡肉”,到过西湖的人,无一人不吃此美食。
然而,许多人并不了解酒与肉同煮而成“东坡肉”的诀窍,其中还隐藏着一段故事: 北宋元祐年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
时年多雨,西湖被淹,水灾频仍,苏轼率民筑堤,防治水患,得益的老百姓便送来猪肉与酒表示感激。
苏轼十分高兴,遂将酒肉转送给筑堤民工。
谁知下笔时,“同食”二字,误为“同煮”。
工地烧饭师傅也就如法炮制,谁想,无意中肉随酒香,却成就了这一道美味佳肴。
四川眉山是苏轼的家乡,当地也推出了“东坡肘子”,也许,这属于“东坡肉”的延伸吧。
许多人未必背得出苏东坡的诗词,不过,没领教过“东坡肉”和“东坡肘子”的恐怕为数甚少。
在中国洋洋大观的菜系食谱中,能以一位文学家的名字冠之为名的珍馐,恐怕并不多见吧。
那些难登大雅的文人墨客们,足可引以为乐、扬眉吐气了。

标签: #数据 #什么用 #工具 #大学排名 #专业 #有什么 #快速 #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