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矿大办字„2020‟6号各有关单位:,中矿大办字„2020‟6

校友会 5
号 各有关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年鉴》是忠实记录我校办学情况的重要基 础资料,是对学校年度工作的系统总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正式启动2019年鉴编撰工作,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年鉴工作由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牵头,各二级单位协同配合。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年鉴组稿,明确专人负责组稿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

二、各单位要秉承“存史、资政、鉴往、育人”宗旨,深入总结2019年度工作,突出特色,总结经验,形成2019年鉴组稿材料。
为规范年鉴编写,提高稿件质量,请按照以下要求 执行。

1.认真填写“《中国矿业大学年鉴》材料征集反馈表”(详 见附件1)。

2.参照“《中国矿业大学年鉴(2019)》编辑大纲”(详见附 件2)组稿。
每个条目对应括号中标注的单位,原则上为是该条目的责任单位,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审核、上报。
为尊重历史,如有调整、合并或撤销的单位,请现有单位代为组稿。
材料编写要求,请参照“关于编辑年鉴条目的有关说明”(详见附件3);学院组稿材料要求及格式,请参照“学院组稿材料要求”(详见附件4)。
各单位收集材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删改或增补编辑大纲,更好地反映工作实际和年度亮点。
删改或增补的材料请在反馈表中分条目登记。

3.各单位撰写2019年鉴材料,内容体量可参考已出版的学校年鉴。
做到内容全面、文字精练、格式规范、数字准确,突出重点,兼顾特色。
坚决杜绝数字、名称等低级错误。

三、鉴于年鉴编撰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请各单位大力支持,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经组稿人核对无误、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相关文稿和附件1请于2020年6月5日前报送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地址南湖校区办公楼A535室,并将电子稿发至hycao@。
请各单位组稿人员加入工作QQ群929106535。
-2- 附件:
1.《中国矿业大学年鉴(2019)》材料征集反馈表
2.《中国矿业大学年鉴(2019)》编辑大纲
3.关于编辑年鉴条目的有关说明
4.学院组稿材料要求 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5月11日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2020年5月12日印发 -3- 附件1:单位撰稿人电子信箱 单位领导意见 对年鉴编写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备注 -4- 办公电话 签名: 日期: 附件2: 第一部分中国矿业大学概况(党政办) 一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党政办) 二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度工作要点(党政办)三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度工作总结(党政办)四机构设置与干部名单(组织部) (一)校级领导名单 (二)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名单 (三)中国矿业大学纪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四)校长助理 (五)党群机构设置及负责人名单 (六)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设置及书记、副书记名单 (七)行政机构设置及负责人名单 (八)学院机构设置及负责人名单 (九)直属业务单位、附属单位、实验室(中心)、产业等单位设置及负责人名单 (十)教职工在各级人大、政协任职情况
(统战部) 附录:中国矿业大学2019~2020学年初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数据摘要 第二部分专题(党政办) (党政办) 第三部分党群工作 一组织与干部工作(组织部) 附表:中国矿业大学党组织及党员基本情况 二思想建设工作(宣传部) 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委办) 四统一战线工作(统战部) 五工会、教代会工作(校工会) 六共青团工作(校团委) 七妇委会工作(校妇委会) 八机关党建与作风建设(校机关党委) 第四部分人才培养 一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研究生院) 附录 2019年我校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9年我校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9届博士毕业生名单 -5- 2019届硕士毕业生名单 二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教务部) 附录(一)本科专业设置(二)教学获奖情况(三)教学研究项目(四)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情况(五)我校获江苏省2019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名单(六)学校2019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名单 三实验室管理与实践教学(教务部)四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处)五旅游孔子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六教育培训工作(职教部) 第五部分科学研究与学术管理 一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技术研究院)二校学术委员会工作(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三科研工作(科学技术研究院) 附录一2019年度科技成果获奖和鉴定情况
1.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科技成果鉴定情况附录二2019年度科研项目情况
1.结题验收项目
2.新上国家级项目
3.新上省部级项目
4.新上厅级项目
5.新上横向项目附录三2019年度到校科研经费情况
1.科研经费统计表
2.科研经费汇总表附录四2019年度专利申请、授权及软件登记情况
1.专利申请、授权及软件登记统计表
2.专利授权统计表
3.软件登记统计表附录五2019年度学术论文与著作情况
1.全校论文SCI、EI、ISTP收录情况统计表
2.全校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统计表附录六省部级平台及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1.省部级科研平台名单
2.科研基地建设情况附录七2019年度学术交流情况 -6-
1.国际学术会议统计表
2.国内学术会议统计表
3.校内外专家学术讲座统计表
4.新加入国际性、全国性、行业性及地方学术组织任职情况 四国家级科教平台 (一)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 点实验室) (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四)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五)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八)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 实验教学中心) 五
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情况(科学技术研究院) 六物联网研究工作(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七中德中心和低碳能源研究工作(低碳能源研究院) 第六部分发展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 一发展规划工作(发展规划处) 二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处) 附录
1.国家重点学科
2.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3.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4.省部级重点学科
5.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6.校级重点学科
7.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
8.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0.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1.专业学位授权点 三师资队伍建设 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附录四附录
2019年度评审通过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名单(人力资源部)2019年受聘兼职教授名单(学科建设处)2019年度新批准的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研究生院)2019年度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研究生院)人物(工会、人力资源部、科学技术研究院等) -7- 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博士后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员名单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人员名单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煤炭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煤炭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江苏省师德模范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 -8- 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获得者江苏省优秀知识分子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入选名单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学校各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单第七部分财务资产审计与设备管理 一财务工作(财务处)二国有资产工作(国有资产与合同管理处)
三、设备管理工作(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三招投标工作(财务处)四审计工作(审计处)五资产经营工作(资产经营公司) 第八部分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外事与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交流处)二董事会、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对外合作与发展处) 第九部分学生工作 一日常教育管理(学生工作处)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工作处)三贫困生资助工作(学生工作处)四毕业生就业工作(学生工作处)五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处)六国防教育(学生工作处)七研究生管理工作(研究生院) 第十部分办学条件及保障 一基本设施建设(总务部)二后勤管理与服务(总务部)三安全保卫工作(保卫处)四离退休工作(离退休工作处)五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六图书工作(图书馆)七档案工作(档案馆)八信息化建设与网络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九出版工作(出版社)十高教研究工作(高教所)十一学报工作(学报编辑部)十二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工作(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十三公共教学服务中心工作(公共教学服务中心) -9- 十四附属中学(附属中学)十五附属小学(附属小学)十六校医院工作(校医院) 第十一部分学院(部)情况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2019.1-2019.11)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与物理学院(2019.11-2019.12)数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孙越崎学院国际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部徐海学院 第十二部分附录
一、学校2019年度大事记(党政办)
二、学校党委重要文件目录(党政办)
三、学校行政重要文件目录(党政办)
四、学校重要校外来文索引(党政办) 编后 -10- 附件3:
一、指导思想
1.坚持政治的严肃性;
2.坚持真实性、科学性;
3.坚持六项基本要求,即“全”、“新”、“精”、“特”、“鉴”、“便”(方便读者查阅);
4.坚持质量是生命的观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二、条目要素年鉴的条目是对年度内一个独立主题的信息资料或知识的记述,它是年鉴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表现形式。
年鉴条目质量的高低,是评价年鉴质量的主要标志。
条目分为综述条目与单项条目。
综述条目概括某个领域、部门或事物的全貌,内容具有相当的深度,文字也不能太长。
单项条目是记载特定的重要事件、活动和成果的单一具体条目,一般长的二三百字,短的几十字。
条目要对具有新意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进行立条,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凑”、“取新舍旧,特事特办”,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条目资料(文件、总结、报刊、网上、摘报等)。

三、条目写作原则年鉴资料要突出信息与本地区、本单位的特色。
年鉴条目是年鉴的主体部分,是年鉴的细胞。
编写条目要具备6个要素:①时间;②地点;③事情;④人物或单位;⑤原因;⑥结果。
条目文体以记叙文为主兼说明文,条目写法按时间先后,不用倒叙。
条目信息一目一事,开门见山,言之有物。
条目标题醒目、简洁,条目概况要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撰写,力争严谨、简练,不要面面俱到,不能写成工作总结,不用第一人称,不宜评论与描述,记述时间要写明年、月、日,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要规范。

四、条目写作范例(摘自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年鉴) 11
一、发展规划工作 【概况】12月,学校设立党委发展规划部,作为学校党委的职能部门,与发展规划处合署办公。
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紧紧围绕政策研究和发展规划两条主线,着眼于学校改革与事业发展全局,不断跟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动向,积极参与推动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策研究与咨询职责,落实规划的科学化管理,扎实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为学校在新形势下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撑和决策支持。
【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党代会召开,研究论证学校发展若干重要事项。
聚焦学校未来改革发展谋篇布局,开展一流矿业大学的内涵、定位、发展目标、文化建设、分项战略支撑计划等系列问题论证,形成相关支撑材料。
与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合作,启动学校主要办学指标的监测工作。
本科教学评估相关工作。
牵头部分项目组起草组织工作。
校内论证会十余次,汇总各评估项目组材料上百份,文稿修改十余稿。
完成《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教学评估报告》统稿工作。
专家进校期间,派员陪同专家考察,完成访谈、座谈等相关任务。
参与推动“双一流”建设。
完成《中国矿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论证和部分章节的起草工作。
完成校内落实计划和配套方案的论证和具体方案的研讨和制定工作。
【“十三五”规划科学管理】完成新一届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2017-2020)的编制和签订工作。
经过编制工作方案、主要职能部门分解核心办学指标任务、各二级单位编制目标责任书、论证及征求意见、学校讨论审定、举行签订仪式等环节,完成了全校59个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新一轮任期目标责任书的编制和签约工作,实现了任期目标与规划核心指标相衔接。
完成学校综合改革阶段性总结自评工作。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上半年,牵头组织我校综合改革阶段性总结自评工作。
制定了自评方案,组织21个职能部门开展对照“六个清”要求开展自评工作,完成《学校综合改革总结评估自评报告》和典型案例的起草、上报工作。
参与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评审工作。
做好资源配置与规划的衔接,参与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基金项目实施等资源配置工作。
参与我校2018-2020年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评审工作,完成2018-2020年入库项目梳理。
参与招生指标等主要办学资源的论证工作。

4.牵头完成学校年度工作要点的起草工作,参与了教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
【校内重点领域调研和制度调整】推进党委教师工作部等三个部门设置工作。
在前期调研、论证基础上,形成设置草案,并对机构、编制、职责等具体事项予以细化,经学校常委会审议,正式发文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发展规划部、党委保卫部,并向教育部报送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前期运行情况总结。
推动矿大-徐医健康工程研究院合作协议的签署。
为拓展新兴交叉学科,探索协同创新的校 12 际合作模式和医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矿大-徐医健康工程研究院合作共建相关事宜。
5
月18日,在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见证下,矿大-徐医健康工程研究院揭牌成立。
完成校内重要办学事项的调研工作。
上半年,就矿大南北两校区共同设立地球学部、市农科院合作方案与可行性论证、部分学科专业调整和更名等若干事项开展调研、论证,参与资料整理、校内外调研座谈、提出了若干思路。
【决策咨询工作】开展THE等世界大学排名数据采集工作。
为及时跟踪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关动态,和THE、QS、软科等大学排名机构建立了一定的沟通渠道。
完成THE大学排名数据填报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统筹徐州、北京两地,顺利完成数据采集、统计和填报工作。
根据QS中国区代表来函,填报了QS大学排行部分基础数据。
针对国内外有关大学排行榜进行跟踪研究。
结合我校在QS、ARWU、URAP、校友会网等国内外知名排行榜的实际表现,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邀请上交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来校做专题报告。
派员参加第七届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
落实学校“国际化”和“走出去”战略,密切关注、跟踪学校外部办学形势。
紧扣我校中心工作,实时跟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参与各类国内外、校内外相关会议,积极获取对学校发展有价值的外部资讯,分析研判国内外高等教育、能源行业、区域发展等最新动态,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为学校提供决策参考。
与第三方权威教育咨询机构对接,开展项目合作前期准备工作。
【部省市若干综合调研工作】报送我校“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文件汇编。
根据教育部“放管服”改革的文件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组织校内职能部门对应各自工作领域,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分别制定、修订和调整相关配套制度和文件,形成文件汇编,汇总改革经验和典型做法,报送教育部。
完成部省其他综合调研和意见征询工作。
根据教育部、教改办、国家安监总局、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先后牵头完成“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工作进展情况”、“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开展重大教育问题研究情况”、“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煤炭安全科技发展情况”、“综合改革问题专家推荐”、“企业名称禁限用清单”等若干调研和意见征询工作,形成专题报告、政策建议等相关材料十余份,为学校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完成徐州市相关调研工作。
牵头完成徐州市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文件落实、知识产权强市文件修改意见、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中心、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意见、市政府党组工作建议反馈等若干调研和意见征询工作,提供决策咨询信息。
参与徐州市政府参事有关提案的调研论证工作,1篇建议稿得到市领导肯定性批复。
做好校务参事日常联络和指导工作。
13 附件4: 学院组稿材料应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学院概况:主要指年度内的教学机构设臵,学科专业设臵,师资队伍情况,科学研究情况,学生培养情况,对外交流情况等等。

2.突出业绩:主要指学院当年在某个工作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举办的主要活动;
3.基本数据:是指进一步提炼出的反映学院办学实力的内容,请参照文后范例的附表样式填写。

4.获奖情况:按照获奖单位(个人)、奖项名称、颁奖单位、获奖时间等字段详细统计年度内集体和个人的获奖情况(主要指校级以上、非教学和科研项目的奖项)。

5、字数要求:学院年鉴材料字数不得超过1800字(含表格)。
学院组稿材料写作范例(摘自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年鉴),仅供参考。
矿业工程学院 【概况】学院现设采矿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工业工程系,露天开采研究所、智能精准采矿研究所、地下城市与交通运输研究所、矿业系统工程研究所,设立采矿工程、交通运输和工业工程3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矿山地震监测工程实验室、《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辑部、矿业工程协同数据云处理中心和中国煤矿支护网学科平台,以及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矿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矿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教学中心较为完善的国家级、省级和依托学院建设的教学实验平台。
学院设有专业资料室,拥有专业藏书、期刊和各类学位论文共计3万余册,可供本院师生借阅,并在学校图书馆可实现学院图书的网上查询和数据 14 共享。
学院拥有1个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采矿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学科位列A+档学科,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亚洲第2名,世界第27名。
在全国学科学位授权点自评估工作中,矿业工程、工业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三个学科学位授权点,评估结果全部为合格。
采矿工程专业2013年第三次通过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六年。
学院现已形成了具有涵盖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以及专业学位的完整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全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中共党员109人,院士3人(包括兼职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38人,副教授41人,讲师29人,博士生导师42人(其中2名兼职博导、2名校内、1名外聘),硕士生导师93人,师资博士后4人。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12人,占全院教职工总人数比例为84%,其中,采矿工程系和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研究所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9人,占本室总人数88%,工业工程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9人,占系总人数比例为90%。
交通运输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人,占系总人数比例为63%。
教师中在读博士学位3人。
2017年,招收本科新生报到285人,2人退学,1人病逝,9名留学生,分别来自于哈萨克斯坦、老挝、安哥拉、瓦努阿图、莫桑比克、喀麦隆、阿富汗和刚果8个国家。
毕业本科生307人,毕业研究生286人(硕士生264,博士生22)。
2017届毕业生中有64名学生保研,其中1人入选2017年研究生支教团,7人申请本硕博连读,36人选择继续留在本院深造学习。
81名学生报考我院研究生,报考人数较上年增长11.11%。
升学出国率25.24%,其中,本科生升学出国率为34.67%,研究生出国升学率为13.5%,博士出国升学率为4.35%。
【本科教学成果】2017年,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组织“地下城市工程”新工科专业论证和申报工作,同步申请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多学科交叉复合的‘地下城市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并获批资助;获得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1人(郑西贵)、二等奖1人(韩昌良);3人(张农、张吉雄、徐建坤)参与了江苏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4人(张农、李桂臣、徐建坤、吴锋锋)参与了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一期项目;9人(屠世浩,张东升,万志军,李桂臣,马文顶,张农,李学华,杜计平,尚涛)参与完成的“国际一流矿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人(杨真、万志军、李桂臣)参与完成的“矿业工程协同云服务平台”项目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人(杨真、韩昌良)分别获得国家级单项奖二等奖各1项,1人(李桂臣)获得江苏省单项奖二等奖1项;1人(张磊)获得2017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5 1项江苏省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结题;获校级教学改革立项3项,课程改革立项4项,教材立项和修订立项5项;2名教师(郑西贵、严红)的2门课程(计算机绘图、绿色开采技术)获批学校首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人(张农、李桂臣)成功申报1部省重点教材(爆破与井巷工程)修订项目,同时成功申报省教育厅“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3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8项,获得高水平科技竞赛奖励13项;“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和“采矿工程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团队”均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新建实习基地3个(山东曲阜、临沂、云南小龙潭);正式启动了本科生导师制,加快了本科生的一流人才建设工作。
【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2017年,矿业工程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学科位列A+档学科,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亚洲第2名,世界第27名,成功举办全国矿业工程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学科建设进入新时代,学科发展开辟新篇章。
全年科研总经费7019万元,学校占比16%,其中纵向经费1781万元,横向经费5238万元,新上横向项目200项,合同金额7167万元,纵横向科研经费均为近年来新高,连续三年恢复性增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为32.26%,高于学校的平均资助率24.95%;张吉雄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资助方向为充填开采与岩层控制,资助直接经费为350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其中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6项,其他项目1项;获得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立项;科研获奖52项,其中,2项获国家级科技奖,3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获批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51项。
教师发表SCI论文72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2件,出版专著8部;学院科技攻关实现了中心战略西移和主要面向大集团的新格局。
【国际化教育】2017年,学院新设国际事务办公室,专项推动国际交流和国际化办学工作,国际办学资源延伸到本科教学、一流人才培养和国际培训;学院教师出访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20人次,开展长、短期研修和国际会议交流;接待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美国西弗吉尼亚等大学的11名采矿专家教授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并签订了合作办学与互访协议;邀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avide.Elmo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课程一门;首次招收1个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班;成功举办“2017年印度SAIL公司采矿工程师高级培训班”;采矿工程专业15名优秀本科生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展了包括全英文课程学习、实景实验室训练、现代矿山综合实践、虚拟现实体验及跨文化交流等环节的海外学习和实习活动,国际合作进入了非常活跃时期。
【研究生教育】2017年,学院共计招收各类研究生240人,其中博士生37人,学术型硕士生83人,应用型硕士85人,单招硕士33人,留学生硕士2人;共计毕业研究生358人,均获得相应学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19人,工学硕士学位82人,工程硕士学位257人;张强博士的 16 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张艳伟、李冬伟的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术硕士论文,齐文跃的论文获得省级优秀专业硕士论文;获校优秀博士论文4篇、优秀硕士论文21篇;硕16常峰,李申等5人获得1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硕16李申等同学获得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一等奖1项;博16郭昌放等同学荣获2017年第三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博15李竹、高瑞2同学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硕16常峰、李申、孙利源和徐白杨同学获得二等奖各1项,博16秦冬冬同学获得三等奖1项;周伟教授创新性地开展了一次“workshop”新课堂;以“国际一流研究生”为目标,学院研究生培养全面实行“一课多师”和“中英文”授课方式;组建一支暑期博士实践团赴云南和重庆开展科技帮扶实践活动;成功举办了2017年第三届“矿业工程学科博士学术论坛”。
【本科人才培养】2017年,14级汤传金等同学荣获2017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5级巩志强同学荣获中国矿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16级张博文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6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获得国家级立项,7个项目获得省级立项;在“大有杯”江苏省第四届工业工程致善大赛中,李贤功老师指导的项目《M公司L型笔记本电脑装配线平衡研究》荣获特等奖,李迺梁老师指导的项目《QF汽车零件公司链轮车间生产系统设计规划》荣获一等奖。
【师资队伍建设】2017年,强化团队建设,建立人才引培资源后备库,新进教师11名,师资博士后2名(冯晓巍、李许伟);从台湾特聘1名(李开伟教授)高层次人才;国家公派5名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蔡武教师入选2017年度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张吉雄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张东升教授入选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黄炳香教授获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资助,黄艳利教授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高层次人才B类资助项目,马立强教授获陕西省百人计划;郑西贵教授荣获2017年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李桂臣、李乃梁、郑西贵3人获得年度校百佳本科教学教师奖;杨真、范钢伟和徐营3人获得卓越计划教材申请立项;李桂臣、曹安业、王襄禹、姚强岭、胡国忠5人获得校第九批青年学术带头人,范钢伟、王方田、严红、周楠、梁顺、谢建林、李楠7人获校第十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9名教师兼任国家和省部级平台正、副职负责人。
【实验室与平台建设】2017年,牵头成立了煤炭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联盟;江苏省矿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获批建设;完成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1个虚拟实验室等5项知识产权申报;相关教师8次参加全国或区域性实验室建设和专业方向学术交流会议;完成“煤岩变形破裂的微震/声发射一体化监测系统ESG-36”的研制工作和“掘进动力灾害突发机理实验系统”、“矿山超声透视层析成像实验台”等6个设备项目的一期建设工作。
【学术论坛与交流】2017年,成功举办了《煤矿岩层控制英文科技论文撰写范例及词汇》 17 书稿研讨会;我院牵头组织承办了中国矿业大学2017海外青年学者“越崎论坛”矿业与安全分论坛工作;顺利召开了由我院等单位协办的第十届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2017科学采矿论坛暨第十九届矿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共设置了8个单元51场报告,成为国内外绿色开采理念与技术的重要交流平台;成功协办了“2017冲击矿压监测预警及防治技术交流会”;由我院等国内外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冲击矿压国际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成功承办了矿业工程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国内多位院士以及行业专家教授参加会议,我校党委书记刘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成功协办了2017青年学术论坛暨开放课题评审会;共计11次接待国内多所高校专家学者来访、讲学、技术研讨交流以及双方合作洽谈。
【党建与群团】2017年,学院共确定党员积极分子188人,发展对象78人,发展预备党员61人,转正53人。
采矿工程系入选“江苏省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经学校校友会批准,创新成立了学校首家学院校友会,加强学院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助推学院“一流学科”发展;矿业学院新媒体作品《矿大版南山南》荣获校园传媒十佳原创作品称号;学院组办的“阳光矿院”获得校级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第一名;学院团委荣获“中国矿业大学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个班级团支部分别荣获“中国矿业大学十佳团支部”和“中国矿业大学团支部工作创新奖”称号,4个班级团支部均获得“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团支部”称号,院团委书记郭泓江老师荣获“优秀团务工作者”,并获得“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称号;多名同学荣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以及“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学院承办1次中国矿业大学第二十二期辅导员沙龙—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学院团委学生联合会获得“创新先进学生会”荣誉称号;学院妇委会荣获“先进基层妇委会”荣誉称号;姬长生教授荣获校2016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王晓琳、王华2人荣获“先进妇女工作者”称号,金晓红荣获“妇女工作积极分子”称号,赵俊芳荣获“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王华家庭荣获“美德家庭”称号,14级李真玉同学荣获“优秀女学生干部”称号。
季明荣获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王君荣获“模范班主任”称号,曹薇荣获“管理育人”先进个人称号;王华荣获“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马文顶、范钢伟获得“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称号;学院机关工会小组荣获“先进工会小组”称号;学院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共计捐出善款7000元。
18 2017年度矿业工程学院基本情况 项目 数量 教职工总人数(人) 103 教授数(人) 28 副教授数(人) 30 研究生导师数 67 两院院士(人)
3 其中:兼职博导1人,名誉院长1人 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数(人) 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人) 孙越崎青年科技奖(人)省、部级各类人才培养工程计划、 4荣誉称号获得者(人) 15校级各类人才培养工程计划(人)(说明:此栏指截止当年累计人数) 科研总经费(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万元) 7019785.128 获国家级科技奖项目数(个)
2 获国家级教育奖励项目数(个) - 获省部级科技和教育奖励项目数31 (个) 项目 SCI收录论文数(篇)EI收录论文数(篇)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出版学术专著(部)教师出国交流(人次)学生出国交流(人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数(次) 数量 7260166820150 在校本科生数(人) 1076 在校硕士研究生数(人) 934 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数(人)681 在读博士研究生数(人) 155 在校留学生数(人) 32 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6.18 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33 出国率(%) 1.67 研究生发表核心以上刊物论文104 数(篇) 19

标签: #公司 #关键词 #关键词 #网站建设 #网站推广 #叫什么 #龙虾 #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