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升级,报道·商界2015年1月8日~14日

有什么 2
责编张翼鹏美编唐鼎电话0371-65795622E-mail:yipeng188@ A08 智慧市场≠传统市场+WIFI,它试图为传统行业构建一个完善、聪明的生态圈 郑州批发业借网“智慧化”升级 郑州市政府与河南电信签署“智慧市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核心提示
| 智慧市场,是郑州为传统批发业升级换代设计的最新脚本。
12月30日,郑州市政府与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下称河南电信)正式签署“智慧市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欲全面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为传统批发业链条催化交易方式及管理效率变革。
岂料,河南尚未砸出味道,武汉却几乎同时叫响“打造汉口北智慧市场‘战略”,欲重构全国内需市场新的制高点。
一场“豫鄂”批发业信息化升级军备竞赛或由此发端。
□本报记者杨霄通讯员娄海燕文图 “郑州批发哪家强”今后先搜手机APP “智慧市场≠传统批发市场+WIFI,它是为这一行业构建一个‘聪明’的生态圈。
”在当日签约现场,河南电信总经理姚东杰对“智慧市场”项目的内涵进行这样的概括。
他称,针对传统批发业量身定做的互联网“智慧化”服务平台,郑州在全国属于首创。
什么是“智慧市场”?这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智慧化”。
举例来说,一个人正打算回家做晚饭,却记不得家里剩有什么食材,于是,他打开手机的APP,通过与冰箱传感器连接,获悉库存内容。
与此同时,手机中的其他应用软件,要么“依材视量”制出几份烹饪菜单备选,要么通知近距离的便利店送菜上门。
“这种‘智慧家庭’的概念,中国电信已建成了体验馆。
”河南电信一人士介绍,全球信息化发展三个阶段,从数字化、网络化之后,即将进入更高层次的智慧化。
它是基于物联网的出现,使物体与物体在网络中互联互通,根据需求将感知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建立智慧系统。
事实上,2010年后,发展“智慧化”渐成全国信息化建设的新高地。
由此,也触发了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两大阵营的充分竞争。
比如,三大移动运营商借“智慧城市”概念在全国跑马圈地。
比如,阿里巴巴的“智慧医院”、“智慧停车”,腾讯的“智慧社区”、“智慧商圈”,则是通过打造具体行业或服务类目的应用场景,欲实现在横切面市场通吃。
相较于传统批发市场,“智慧市场”能做什么? 举例来说,一外地客商计划到郑州批发窗帘,可先打开手机APP,搜索“窗帘批发哪家强”,即会得到“智慧市场”的推送信息:A市场的某商户有新款,B市场的某商户在做促销。
然后,通过网络地图定位,就能有针对性选择目的地、导航。
还可在手机支付环节,直接添加商家折扣。
足见,“智慧市场”的核心功能是打破传统市场的地理界限,重构买卖双方信息交互方式,也是建造云端综合化服务平台。
因此,相较于传统批发市场单一的现货交易,“智慧市场”就像一方地基,可嵌入多样化移动互联网应用,比如,手机看店、手机发货、手机车间以及基本成熟的手机停车。
而卖货,只是它的基础功能之
一。
另据了解,“智慧市场”项目将以郑州金源百荣世贸商城为试点。
由5月起,河南电信开始为其经营场馆铺设智能Wifi,实现对消费者行为大数据的抓取。
“客从何处来,他逛了哪些店、看什么、买什么,订单有多大、货要发哪里,对什么商品退货或对服务链条怎么不满,都可形成数据反馈给市场。
”金源百荣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程勇称,通过参与“智慧市场”,希望对整座百万平方米市场实现数据化、动态化管理。
比如分析市场趋势、引导市场经营内容与推广方向、调整商户结构等。
升级传统批发业郑州意在商贸业“突围” 为什么郑州市要下“智慧市场”这盘大棋? 作为该项目政府代表方,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副局长房广明反抛了另一问:“为何近些年郑州商贸流通业遭遇的外省竞争压力越来越强?” 其称,从城市内部,郑州旧城改造升级、交通拥堵加剧、旧市场经营硬软件触顶。
从宏观而言,外部竞争强度加剧,周边的武汉、石家庄、西安乃至河南的诸多省辖市,正在加速分食郑州的“剩余机会”。
从行业更迭升级角度,随着 B2B网络贸易模式日渐兴盛,依托于地理优势与交通资源的郑州传统商贸业,发展式微。
以“深夜赶路、凌晨批货”的传统批发模式和“快销式”物业销售的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走向山穷水尽。
尽管目前部分批发行业或传统市场并未面临生存困境,但房广明认为,“现在的生意,不等于未来的生意”。
市场规模下滑与交易成本上升“双向压力”,正在逐渐削减传统市场的生命力,并进一步使得郑州商贸业在全国的地位、交易量、话语权下降。
从何选择突破?“重新集聚、借网升级”。
房广明进一步解读,“智慧市场”项目,是郑州市“批发市场外迁工程”(下称市场外迁)的重要一环。
当前,以新资本、新模式、新业态组合为特征,正成为郑州批发市场“大换代”的风向。
10多家承接地市场的共同特征,是集贸易、展示、物流、金融、综合化服务以及生活化的生态系统。
而以“智慧化”平台服务的O2O模式,颠覆传统市场单一的“房东模式”,将商贸服务体系完成整体重构,更是这场大变局的核心诉求。
在未来,当郑州的批发市场都集聚在“智慧市场”,也就形成了一只网上的“硬拳头”,打出全物流体系与信息化服务体系这张王牌,构建行业全新的竞争门槛。
这意味着,外 省批发市场今后再靠“贴房租、做促销”,到郑州挖商户、拦客商就不灵了。
另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国务院曾发布《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推进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在现阶段,中国大规模的生产要求大规模的流通,批发市场还有相当的空间和潜力。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面对电商的冲击,批发市场应充分发挥规模化、展示性和体验性的核心优势。
如能将传统批发业既有优势与电商优势实现互补,坚持服务创新,将仓储、物流、交易等环节服务成本降至最低,就能发挥将卖商品变成卖服务、卖整体优势。
抢占批发市场话语权豫鄂展开信息化“军备竞赛” 郑州为传统批发业升级换代设计的“智慧市场”脚本,既有足够的可想象空间,又是“盲人摸象”式的挑战。
据了解,该项建设共分为三大步骤:第
一,是为企业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和监管方式;第
二,设立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对全行业数据化管控;第
三,更深层次的数据化挖掘,重构批发业上下游的合作方式。
一语概括,即是希冀于让郑州批发业的交易数据,成为国内外制造业的生产资料。
“未来很遥远,每个大的步骤都需要足够细致的执行方案,这需要时间。
”河南电信一内部人士坦言。
但是,就在郑州的“智慧市场”刚刚画出框架,武汉即在同时叫响了“打造‘汉口北智慧市场’战略”,欲重构全国内需市场新的制高点。
汉口北,是指“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
这个名字或让非业内人士陌生,但如果说,武汉是将最知名的批发商圈汉正街整体搬迁至汉口北,其含义就不难理解了。
据了解,汉口北总规划面积为800万平方米。
2009年12月开业,迄今已拥有鞋业皮具、品牌服装等20个大型专业市场集群,总运营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拥有1.8万名商户,2014年实现交易总额420亿元。
客观来看,武汉对批发市场行业的腾笼换鸟、升级换代,要早于郑州的“市场外迁”。
不仅如此,汉口北的总体规划面积,相当于郑州实施“市场外迁”之前,全市177家批发市场经营面积的总和。
“武汉与郑州一直在争夺 对中西部批发市场的话语权。
因此,两地批发业商品经营结构也存在高度同质化竞争。
”元通纺织城一窗帘商户杨某,凑巧就是武汉人。
他称,他选择将生意安置在郑州,是因早些年郑州批发业的硬件条件、物流成本要优于武汉。
但如今,武汉在加紧追赶郑州优势。
这让他对未来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有了更多的焦虑。
事实上,仅从开拓“智慧市场”节奏的时间巧合性,就能反映出两地较量的热度。
去年12月,武汉举行了一场“2014中国批发市场年会暨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搬迁·转型·升级高峰论坛”。
会上透露出,湖北省政府要求,将汉口北“打造成中部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并纳入“十三五”规划。
与此同时,汉口北“已联手阿里巴巴,支持做大做强武汉产业带”,计划为入驻产业带企业提供培训、运营、推广等免费的基础服务,计划3年内,该平台将实现200亿元网上销售额。
“升级传统批发业,既是为了提升区域大流通业的整体经营规模与质量,更在于支撑本省制造业的后续发展。
”河南丰汇商业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春强认为,武汉与郑州两地竞相发展“智慧市场”战略目的高度近似,但却均处于互联网技术与人才基础的洼地。
因此,这场批发业信息化军备竞赛的关键,既考验双方对时间、人才、技术的解决效率,更考验政府的主导能力与插手尺度,以及未来新平台的实用性与持续创新能力。
一个稳定、高效、持续创新的生态圈,无疑是竞争的最终指向。

标签: #百家姓 #姓氏 #百家姓 #中国 #最值钱 #牌子 #聪明 #什么酒贵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