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智库,中经智库2017年11月24日

快速 1
星期五15 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引发反响 “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举办后,在智库界引发反响。
围绕研讨会的主题,专家学者持续展开讨
论。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共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不仅对中国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意义,也对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蕴含人类文明价值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 十九大报告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断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成果。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是多处指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蕴含着宝贵的人类文明价值。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在新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并称这是“新社会的本质”。
对中国来说,有一个马克思主义原理如何与本国现实相结合的问题。
当今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
因此,在现阶段国情条件下,存在如何科学把握或者说界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命题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没有使用“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而是使用“不断促进” 和“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解决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此岸”,到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彼岸之间,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和实现机制问题。
通俗点说,就是解决了走向光辉彼岸的“桥”和“船”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断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成果。
从人类文明角度研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世界意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根基。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并鲜明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人类的“新四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正在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但是也要看到,当今世界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加剧,人类仍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得更加迫切。
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事业。
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需要“五线推进”: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安全上,要协商对话;经济上,要互利多赢;文化上,要包容互鉴;生态上,要环境友好。
其中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涉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的根基、共同的话语问题。
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三个“超越”,即“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 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如何真正做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三个“超越”,其根基是什么? 笔者认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成为共同的根基和共同的话语之
一。
当代世界,人类日益关注自身的发展问 题。
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1996)》指出,人类应避免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即:无工作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创造足够多的工作岗位,甚至恶化了就业形势;无声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带来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可能性;无情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导致了收入分配格局的恶化,财富的扩大带来了新的贫困阶级;无根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对文化多样性造成破坏;无未来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这里涉及“人的全面发展”五大方面:人民的“业”、人民的“声”、人民的“情”、人民的“根”、人民的“未来”。
近年来“幸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等新理念新方略应运而生,这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新趋势。
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这是与人类现代发展的基本趋势相吻合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了在人类文明问题上三个“超越”的根基问题以及相应的话语问题。
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我们应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开展文明交流,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加强文明互鉴,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促进文明共存。
这有助于消弭人类之间的“文明隔阂”,战胜人类之间的“文明冲突”,也能够克服某些人群的“文明优越”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倡议是共享中国经验的有效窗口 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刘勇 中国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为世界各国解决发展难题,分享中国方案和经验。
我们应坚持创新、开放、包容、共赢的对外政策,与世界人民一道,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世界邮报》创刊号上表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发表演讲:“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强调,要兼顾自身利益和他方利益,减少政策负面外溢效应。
一方面,中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对外交流窗口,使得中国进入飞跃式发展阶段。
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跃升,由1978年的3645亿元升至2016年的744127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化水平不断攀 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6年的57.4%,上升了39.4个百分点,年均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只有144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9位,2016年,进出口总额已达到41503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99.6倍,年均增长16.1%,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
二。
中国在与西方的广泛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发展。
比如,借鉴美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推动金融系统无现金时代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达158亿元(约合23.8亿美元),同期,Visa交易额为8.2万亿美元,Master交易额为4.8万亿美元,国际信贷支付规模仅是中国移动支付规模的一半。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共享中国经验的有效窗口。
党的十九大将推进“一带
路”倡议内容写入党章,这既说明“一带一路”的经济意义,更说明其政治、文化、外交意义,将对中国及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也要为世界各国解决发展难题分享中国方案和经验。
中国有效利用“一带一路”对外窗口,通过经验交流、项目合作等,分享中国先进经验,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民生领域条件,完善当地贸易市场及金融市场功能,助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今后,中国将继续秉持正确义利观,坚决维护“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合作关系,让“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红利广泛覆盖到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充分发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始终做世界的和平稳定之锚。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安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不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可资借鉴,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将对世界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之治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意味着全球1/5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国在任何一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世界性的成就。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减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为解决全球贫困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成果将改变世界的格局和运行机制,国际力量对比将更趋平衡。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中国的努力,有助于 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平和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过去几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向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其他国家和人民谋求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这些努力,使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取得的各种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发现,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些国家也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中存在着可资借鉴的东西,这无疑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
此外,中国体制的灵活性、决策的科学性和强大的执行力都是让许多国家羡慕的,而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建立于中国实践基础上的发展经验和现代化途径,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提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建设的当前,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应是智库积极承担的重要 升工作。
做好大众传播 智从本质上讲,思想理论类 智库成果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是由智库专家研 库究,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最 终作用于人民群众的思想与现实的成果,其主要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了解成果所包含的思 成想、理念、文化、原则等。
因 此,面向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类智库成果,是从人民群众的 果实践中提炼需求,再经过推敲邓 加工而形成的,应该是最容易凌被群众接受、使用的,对人民月 舆群众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换 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将人民群众看作是思想理论类智库成果的实践消费者,那么这类成果 论就是人民群众用以进行实践消 费的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说,源于实 引践的智库成果天然便具有较好 的大众传播的现实基础和现实需求。
因此,思想理论类智库 导成果应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一般 性实践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动成果在群众中传播,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比如,结合 力热点问题设置议题、引导群众 自由讨论、适时引领社会话题等,通过这些方式,实现思想理论类智库成果的大众化传播。
一方面,智库研究在对实践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同时,也对以往实践进行反思和分析,引导人民群众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绕开陷阱,少走弯路,找出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面对舆论场中的各类信息,特别是负面舆情时,智库也要引导人们自觉将思想理论类智库的成果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内容,增强对舆情的鉴别力,通过观察舆情、分析舆情,辨清良莠、明辨是非。
此外,此类智库成果还应通过长期不懈的大众传播,潜移默化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谣言的侵蚀。
加强信息互动 新媒体条件下,舆情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传播途径由传统的单向变为双向,甚至是多向。
这表现为,在任何一个信息终端,都有可能出现信息源,传统模式中的“你听我讲”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条件下舆情发展的需要,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思想理论类智库成果的研究和评论当中,互动性明显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为思想理论类智库成果实现与受众的顺畅互动创造了条件,它营造了一个开放、灵活、多元的网络传播环境,智库成果能够更快、更直接地传达至受众,受众也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就某些话题、观点进行回应,这就要求智库成果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舆论场的洗礼。
同时,智库成果还要在互动中,坚持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塑造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追求,规范公众的价值范式;对于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及时做出回应,特别是在重大时间节点、重大事件、重大理论问题上,思想理论类智库都应及时发声并有效表达观点。
还要看到,在新媒体环境下,智库研究也可以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
传统的单向“灌输”式传播,由于缺乏双向影响和及时反馈,很容易使理论研究者不知不觉产生凌驾于实践者之上的心态,表现为理论成果表达过于艰涩、“不接地气”、“自说自话”、与实践脱节等。
而通过双向互动产生的思想理论类智库成果,能够更好实现智库成果生产者和使用者平等参与,使公众参与智库成果讨论和评价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也使智库成果的生产者尽可能地使用人们看得懂的话语阐述其观点,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播效果,而且能更好体现理论的社会价值和实际意义。
发挥教育功能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思想理论类智库成果教育功能的体现,就是智库成果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作用或影响。
发挥智库成果的教育功能,不仅能够传递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受众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受众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
当前的新媒体环境,给了受众一个接受理论、追求真理的新平台,使理论与受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此,思想理论类智库成果更需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这对于弘扬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具有积极作用,帮助受众在多元化的舆论环境中,通过舆情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信息鉴别力,共同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本版编辑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魏倩玮58392143jjrbjjzk@

标签: #关键词 #如何用 #门户网站 #济南 #汽修 #广告公司 #基金 #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