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细则,如何建立数据分析模型

模型 2
ICS23.040.80CCSL70 团 体 标 准 T/NXJXXXXXX—202X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细则 Evaluationrulesofintelligentmanufacturingcapabilitymaturityforelectronicinformationmanufacturingenterprises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征求意见稿 2021/6/2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宁夏机械工程学会 发布 T/NXJX

XXXXX—XXXX 目  次 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

术语和定义...............................................................................................................................................

13.2

缩略语.......................................................................................................................................................

14

评估范围...........................................................................................................................................................

24.1

评估内容...................................................................................................................................................

24.2

等级划分...................................................................................................................................................

25

成熟度要求.......................................................................................................................................................

36

成熟度等级判定...............................................................................................................................................

36.1

评估方法...................................................................................................................................................

36.2

评分规则...................................................................................................................................................

36.3

评估域权重...............................................................................................................................................

36.4

计算方法...................................................................................................................................................

46.5成熟度等级判定方法...............................................................................................................................4
附录A(规范性)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各能力域成熟度要求.......................................................................5A.1

人员...............................................................................................................................................................

5A.2

技术...............................................................................................................................................................

6A.3

资源...............................................................................................................................................................

7A.4

设计...............................................................................................................................................................

7A.5

生产...............................................................................................................................................................

8A.6

物流.............................................................................................................................................................

12A.7

销售.............................................................................................................................................................

13A.8

服务.............................................................................................................................................................

14 图1

信息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2图2

成熟度等级..................................................................................................................................................

3表1成熟度要求满足程度与得分对应..............................................................................................................3
表2信息制造企业主要评估域及权重表..........................................................................................................4
表A.1

人员的成熟度要求..................................................................................................................................

5表A.2

技术的成熟度要求..................................................................................................................................


6 I T/NXJXXXXXX—XXXX表A.3

资源的成熟度要求..................................................................................................................................

7表A.4

设计的成熟度要求..................................................................................................................................

8表A.5

生产的成熟度要求..................................................................................................................................

9表A.6物流的成熟度要求................................................................................................................................12
表A.7销售的成熟度要求................................................................................................................................13
表A.8服务的成熟度要求................................................................................................................................14 II T/NXJX
XXXXX—XX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
本文件由宁夏机械工程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杉杉能源(宁夏)有限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军、薛蕊莉、赵炜、胡阳、贾廷庆、郭生尧、曾春严、黄维斌、常慧、石天虎。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I T/NXJXXXXXX—XXXX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细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工作的评估范围、成熟度要求和成熟度等级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应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116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39117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GB/T39116和GB/T391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智能制造能力intelligentmanufacturingcapability为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企业对人员、技术、资源、制造等进行管理提升和综合应用的程度。
[来源:GB/T39116-2020,3.1.1] 3.1.2评估域assessmentdomain用于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的核心条款集合。
[来源:GB/T39117-2020,3.1] 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GV:自动引导运输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APS:高级计划系统(AdvancedPlanningSystem)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SB: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ServiceBus)
1 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MES: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ODS:操作数据存储(OperationalDataStore)PDM: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PLC: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RFID: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SCM: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RM:供应商关系管理(SupplierRelationshipsmanagement)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 T/NXJXXXXXX—XXXX 4评估范围 4.1评估内容 本文件中规定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由GB/T39116-2020中第4章规定的模型修改得出。
本模型由成熟度等级、能力要素和成熟度要求构成,其中,能力要素由能力域构成,能力域由评估域构成,如图1所示。
图1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4.2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在智能制造不同阶段所达到的水平,成熟度等级分为五个等级,自低向高分别为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五级(引领级),如图2所示。
较高的成熟度等级要求涵盖了较低成熟度等级的要求。

2 T/NXJXXXXXX—XXXX 图2成熟度等级 5成熟度要求 成熟度要求规定了各能力要素在不同成熟度等级下应满足的具体条件,附录A中给出的是根据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特点进行设定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通用的人员、技术、资源、制造要素各个评估域的不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评价要求。
6成熟度等级判定 6.1评估方法 6.1.1成熟度等级评估过程,可按照GB/T39117-2020中第5章的规定执行。
6.1.2评估过程中使用的评估域和权重应按本文件的规定执行。
6.2评分规则 根据本文件第5章规定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要求,评估专家组应对照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能力,按照满足程度对评估域的每一条要求进行逐条打分。
成熟度要求满足程度与得分对应如表1所示。
表1成熟度要求满足程度与得分对应表 成熟度要求满足程度 得分 全部满足
1 大部分满足 0.8 部分满足 0.5 不满足
0 6.3评估域权重
3 T/NXJXXXXXX—XXXX 根据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特点,给出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主要评估域及权重如表2所示。
表2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主要评估域及权重表 能力要素人员技术资源 制造 能力要素权重范围6%11%28% 55% 能力域组织战略人员技能数据应用 集成信息安全 装备网络设计 生产 物流销售服务 能力域权重39%61%18%22%60%63%37%11% 21% 11%24%33% 评估域组织战略人员技能数据应用 集成信息安全 装备网络产品设计工艺设计采购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理仓储配送安全环保能源管理物流销售产品服务客户服务 评估域权重范围 100%100%100%100%100%100%100%66%34%6%11%12%13%11%25%22%100%100%44%56% 6.4计算方法评估域、能力域、能力要素及成熟度等级得分的计算方法,应按照GB/T39117中的规定执行。
6.5成熟度等级判定方法成熟度等级判定方法,应按照GB/T39117中的规定执行。
结合企业实际得分,可以直接判断出企业 当前所处的成熟度等级。

4 T/NXJXXXXXX—XXXX 附录A(规范性)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各能力域成熟度要求 A.1人员 人员能力要素包括组织战略、人员技能2个评估域。
人员能力要素按成熟度等级可分为不同等级要求,见表A.1表A.1人员的成熟度要求 评估域组织战略 人员技能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a)应制定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划;b)应对发展智能制造所需的资源进行投资a)应充分意识到智能制造的重要性b)应培养或引进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人员 a)应制定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对智能制造的组织结构、技术架构、资源投入、人员配备等进行规划,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b)应明确智能制造责任部门和各关键岗位的责任人,并且明确各闵位的闵位职责a)应具有智能制造统筹规划能力的个人或团队;b)应具有掌握IT基础、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系统运维、设备维护编程调试等技术的人员;c)应制定适宜的智能制造人才培训体系、绩效考核机制等,及时有效地使员工获取新的技能和资格,以适应企业智能制造发展需要 a)应对智能制造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评测,并持续优化战略;b)应建立优化岗位结构的机制,并定期对岗位结构和岗位职责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实施岗位结构优化和岗位调整 a)应具有创新管理机制,持续开展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b)应建立知识管理体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人员贡献的知识和经验,并结合智能制造需求,开展分析和应用 a)应建立知识管理平台,实现人员知识、技能、经验的沉淀与传播;b)应将人员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数字化与软件化 A.2技术
5 T/NXJXXXXXX—XXXX 技术能力要素包括数据、集成、信息安全3个能力域。
技术能力要素按成熟度等级可划分为不同等级要求,见表A.2表A.2技术的成熟度要求 评估域数据 集成 信息安全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a)应采集业务活动所需的数据;b)应基于经验开展数据分析 a)应具有系统集成的意识 a)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并有效执行;b)应成立信息安全协调小组 a)应基于二维码、条形码、RFID、PLC等,实现数据采集;b)应基于信息系统数据和人工经验开展数据分析,满足特定范围的数据使用需求;c)应实现数据及分析结果在部门内在线共享a)应开展系统集成规划,包括网络、硬件、软件等内容;b)应实现关键业务活动设备系统间的集成 a)应定期对关键工业控制系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b)应在工业主机上安装正规的工业防病毒软件;c)应在工业主机上进行安全配置和补丁管理 a)应采用传感技术,实现制造关键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b)应建立统一的数据编码、数据交换格式和规则等,整合数据资源,支持跨部门的业务协调;c)应实现数据及分析结果的跨部门在线共享 a)应形成完整的系统集成架构;b)应具有设备、控制系统与软件系统间集成的技术规范包括异构协议的集成规范、工业软件的接口规范等;c)应通过中间件工具、数据接口、集成平台等方式,实现跨业务活动设备、系统间的集成a)工业控制网络边界应具有边界防护能力b)工业控制设备的远程访问应进行安全管理和加固 a)应建立企业级的统一数据中心;b)应建立常用数据分析模型库,支持业务人员快速进行数据分析;c)应采用大数据技术,应用各类型算法模型,预测制造环节状态,为制造活动提供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 a)应对数据分析模型实时优化,实现基于模型的精准执行 a)应通过ESB和ODS等方式,实现全业务活动的集成 a)工业网络应部署具有深度包解析功能的安全设备;b)应自建离线测试环境,对工业现场使用的设备进行安全性测试;c)在工业企业管理网中,应采用具备自学习、自优化功能的安全防护措施。
A.3资源
6 T/NXJXXXXXX—XXXX 资源能力要素包括装备、网络2个能力域。
资源能力要素按成熟度等级可划分为不同等级要求,见表A.3。
表A.3资源的成熟度要求 评估域装备 网络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a)应在关键工序应用自动化设备;b)应对关键工序设备形成技改方案 a)应实现办公网络覆盖 a)应在关键工序应用数字化设备;b)关键工序设备应具有标准通信接口,包括RJ45、RS232、RS485等,并支持主流通信协议,包括OPCOPCUA、MODBUS、PROFIBUS等 a)应实现工业控制网络和生产网络覆盖 a)关键工序设备应具有数据管理、模拟加工、图形化编程等人机交互功能;b)应建立关键工序设备的三维模型库 a)应建立工业控制网络、生产网络和办公网络的防护措施,包括不限于网络安全隔离、授权访问等手段;b)网络应具有远程配置功能,应具备带宽、规模、关键节点的扩展和升级功能;c)网络应能够保障关键业务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a)关键工序设备应具有a)关键工序设备三维模型应集成设备实时 预测性维护功能; 运行参数,实现设备与模型间的信息实时 b)关键工序设备应具有互联; 远程监测和远程诊断功b)关键工序设备、单元、产线等应实现基 能,可实现故障预警 于工业数据分析的自适应、自优化、自控 制等,并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分享。
a)应建立分布式工业控制网络,基于SDN的敏捷网络,实现网络资源优 化配置 A.4
设计 设计能力域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2个评估域。
设计能力域按成熟度等级可划分为不同等级要求,见表A.4
7 T/NXJXXXXXX—XXXX 表A.4设计的成熟度要求 评估域 产品设计 一级a)应基于计算机辅助开展二维产品设计;b)应根据用户需求,按照设计经验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策划;c)应制定产品设计过程相关规范,并有效执行 二级a)应基于计算机辅助开展三维产品设计;b)应通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产品设计数据或文档的结构化管理及数据共享,实现产品设计的流程、结构的统一管理,以及版本管理、权限控制、电子审批等;c)应实现产品不同专业或者组件之间的并行设计 三级a)应建立典型产品组件的标准库及典型产品设计知识库,在产品设计时进行匹配和引用;b)三维模型应集成产品设计信息,确保产品研发过程中数据源的唯一性;示例:如尺寸、公差、工程说明、材料需求等;c)应基于三维模型实现对外观、结构、性能等关键要素的设计仿真及选代优化;d)应实现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间的信息交互、并行协同 四级 五级 a)应基于产品组件的标准库、产品设计知识库的a)应基于参数化、模块化设计,建立产品 集成和应用,实现产品参数化、模块化设计; 个性化定制平台,具备个性化定制的接口 b)应将产品的设计信息、生产信息、检验信息、与能力; 运维信息等集成于产品的数字化模型中,实现基b)应基于统一的三维模型,实现产品全生 于模型的产品数据归档和管理; 命周期动态管理,满足设计、生产、物流、 c)应构建完整的产品设计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销售、服务等应用需求; 平台,并对产品外观、结构、性能、工艺等进行c)应基于产品标准库和设计知识库的集 仿真分析、试验验证与迭代优化; 成和应用,实现产品高效设计; d)应通过产品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或服务等d)应建立产品设计云平台,实现用户、供 系统的集成,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跨业务之间的应商等多方信息交互、协同设计和产品创 协同 新 工艺设计 a)应基于产品设计数据a)应基于计算机辅助开 开展工艺设计(原材料处展工艺设计和优化; 理工艺、半成品加工工艺b)应基于典型产品或特 及成品生产工艺、包装、征建立工艺模板,实现关 物流要求等工艺)和优键工艺设计信息的重用; 化; c)应实现工艺不同专业 b)应制定工艺设计过程之间的并行设计 相关规范,并有效执行; c)应建立工艺文档或数 据的管理机制,能够对工 艺信息进行记录、查阅和 执行 a)应通过工艺设计管理系统(PDM、PLM、CAPP等),实现工艺设计文档或数据的结构化管理、数据共享、版本管理、权限控制和电子审批b)应建立典型制造工艺流程、参数、资源等关键要素的知识库,并能以结构化的形式展现、查询与更新;c)应基于数字化模型实现制造工艺关键环节的仿真分析及迭代优化;d)应实现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之间的信息交互、并行协同 a)应实现基于模型的三维工艺设计和优化,并将完整的工艺信息集成于三维工艺模型中;示例:如工装、工具、设备等。
b)应基于工艺知识库的集成应用,实现工艺流程、工序内容、工艺资源等知识的实时调用,为工艺规划与设计提供决策支持;c)应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制造工艺全要素的仿真分析及迭代优化;d)应基于工艺设计、生产、检验等系统的集成,通过工艺信息下发、执行、反馈、监控的闭环管控,实现工艺设计与制造协同 a)应基于工艺知识库的集成应用,辅助工艺优化;b)应基于设计、工艺、生产、检验、运维等数据分析,构建实时优化模型,实现工艺设计动态优化c)应建立工艺设计云平台,实现产业链跨区域、跨平台的协同工艺设计
8 A.5生产 T/NXJXXXXXX—XXXX 生产能力域包括采购、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理、仓储配送、安全环保和能源管理7个评估域。
生产能力域按成熟度等级可划分为不同等级要求,见表A.5 表A.5生产的成熟度要求 评估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域 a)应根据产品、物料需a)应通过信息系统制定物料需a)应将采购、生产和仓储等信息系a)通过与供应商的销售系统集成,实a)应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在设计、生产、质量、 求和库存等信息制定采求计划,生成采购计划,并管理统集成,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并实现协同供应链; 库存、物流的协同,并实时监控采购变化及风 购计划; 和追踪采购执行全过程; 现出入库、库存和单据的同步;b)应基于采购执行、生产消耗和库存险,自动做出反馈和调整; 采购 b)应实现对采购订单、b)应通过信息技术系统(SRM、b)应通过信息系统(SRM、ERP、1688、等数据,建立采购模型,实时监控采采购合同和供应商等信ERP、1688、SCM等),实现供应SCM等)开展供应商管理,对供应购风险并及时预警,自动提供优化方 b)应实现采购模型和供应商评价模型的自优化; 息的管理; 商的寻源、评价和确认; 商的供货质量、技术、响应、交付、案; c)应建立合格供应商机 成本等要素进行量化评价; c)应基于信息系统的数据,优化供应 制,并有效执行; 商评价模型; a)应基于销售订单和销a)应通过信息系统(例如ERP、a)应基于安全库存、采购提前期、a)应基于先进排产调度的算法模型,a)应建立基于智能算法并融合人工智能动态 售预测等信息,编制主MES),依据生产数量、交期等生产提前期、生产过程数据等要素系统自动给出满足多种约束条件的优调整的新一代高级计划与高级排产系统,提前 生产计划; 约束条件自动生成主生产计划;开展生产能力运算,自动生成有限化排产方案,形成优化的详细生产作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波动和风险,实现动态实时 b)应基于主生产计划进b)应基于企业的安全库存、采能力主生产计划(MRP、ARP);业计划; 的生产排产和调度; 计划行排产,形成详细生产购提前期、生产提前期等制约要b)应基于约束理论的有限产能算法b)应实时监控各生产要素,系统实现b)应通过统一平台,基于产能模型、供应商评 与调作业计划并开展生产调素实现物料需求计划的运算;开展排产,自动生成详细生产作业对异常情况的自动决策和优化调度价模型等,自动生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 度度; c)应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编制详计划(高级排产APS); 作业计划,并支持企业间生产作业计划异常情 细生产作业计划,基于人工经验c)应实时监控各生产环节的投入和 况的统一调度; 开展生产调度; 产出进度,系统实现异常情况(如: 生产延时、产能不足)的自动预警, 并支持人工对异常的调整;
9 表A.5
(第2页/共4页) T/NXJXXXXXX—XXXX 评估域 生产作业 设备管理 一级 a)应制定生产作业 相关规范,并有效执行;b)应记录关键工序的生产过程信息; a)应通过人工或手 持仪器开展设备点巡检,并依据人工经验实现检修维护过程管理和故障处理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a)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工艺 文件下发到生产单元; a)应根据生产作业计划,自动将工艺文件下发 到各生产单元电子看板; a)应根据生产作业计划,自动将生产 程序、运行参数或生产指令下发到数 a)宜实现生产资源自组织、自优 化,满足柔性化、个性化生产的需 b)应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生产
b)应实现对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资源、质量信字化设备; 求; 过程关键物料、设备、人员等的数息等关键数据的动态监测; b)应构建模型实现生产作业数据的在b)应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 据采集,并上传到信息系统; c)应通过数字化检验设备及系统的集成,实现线分析,优化生产工艺参数、设备参术,实现生产过程非预见性异常的 c)应在关键工序采用数字化质量检关键工序质量(半成品或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数、生产资源配置等; 自动调整; 测设备,实现产品质量检测和分析;和在线分析,自动对检验结果判断和报警,实c)应基于在线监测的质量数据,建立c)应基于模型实现质量知识库自 d)应通过信息系统记录生产过程产现检测数据共享,并建立产品质量问题知识库;质量数据算法模型预测生产过程异优化 品信息,每个批次实现生产过程追d)应实现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常,并实时预警; 溯 等质量信息可追溯 d)应实时采集产品原料、生产过程、 客户使用的质量信息,实现产品质量 的精准追溯,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知识 库的运用,进行产品的缺陷分析,提 出改善方案 a)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制定设备 维护计划,实现对设备设施维护保 a)应实现设备关键运行参数(温度、电压、电
a)应基于设备运行模型和设备故障知 流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故障分析和远程诊断;识库,实现包含自动预警的预测性维 a)应采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 实现设备运行模型的自学习、自优 养的预警; b)应依据设备关键运行参数等,实现设备综合护解决方案; 化 b)应通过设备状态检测结果,合理效率(OEE)平均故障维修时间MTTR、平均故障b)应基于设备综合效率的分析,自动 调整设备维护计划 间隔时间MTBF、设备完好率统计; 驱动工艺优化和生产作业计划优化; c)应采用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点c)应建立设备故障知识库(故障代码化),并c)应建立设备底层数据共享平台,实 巡检、维护保养等状态和过程管理与设备管理系统集成; 现设备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 d)应依据设备运行状态,自动生成检修工单,互 实现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的检修维护闭环管理 10 表A.5(第3页/共4页) T/NXJXXXXXX—XXXX 评估域 仓储配送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a)应制定仓储管理a)应基于条码、二维码、RFID等a)应基于仓储管理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集成,a)应通过数字化仓储设备、配送设备 规范,实现出入库、标识技术,实现出入库管理; 依据实际生产作业计划实现半自动或自动出入与信息系统集成,依据实际生产状态 盘点和安全库存等b)应建立仓储管理系统,实现货物库管理; 实时拉动物料配送; 管理; 库位分配、出入库和移库等管理;b)应采用射频遥控数据终端、声控或按灯拣货b)应建立仓储模型和配送模型,实现 b)应基于管理分类c)应基于生产单元物料消耗情况发等手段进行入库和拣货; 最小库存和最优路径; 和规范要求,实现仓起配送请求,并提示及时配送;c)应通过配送设备(AGV、桁车、手持终端等)c)适用时,应根据储罐状态实时数据 储合规管理; d)适用时,应建立罐区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集成,实现关键件及时配送; 进行趋势预测,结合知识库自动给出 c)应基于生产计划实现储罐中介质相关数据的实时采d)适用时,应基于工业无线网,通过无线传感纠正和预防措施 制定配送计划,实现集和分析 器,将罐区相关信息自动采集至罐区管理系统, 原材料、半成品等定 对储罐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储罐状态异常时可 时定量配送 自动报警,避免冒罐事故发生 五级 a)应基于分拣和配送模型,满足 个性化、柔性化生产实时配送需
求;b)应通过企业与上游供应链的集成优化,实现最优库存或即时供货;c)适用时,应通过智能仪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罐区阀门自动控制,实现无人罐区 安全环保 a)应制定企业安全 管理机制和环保管理机制,具备安全和环保操作规程 a)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员工 职业健康和安全作业管理;b)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环保管理,环保数据可采集并记录 a)应建立安全培训、风险管理等知识库;在现 场作业端应用定位跟踪等方法,强化现场安全管控;b)应实现从清洁生产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环保数据的采集,实时监控及报警,并开展可视化分析;c)应建立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基于应急预案库自动给出管理建议,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间 a)应基于安全作业、风险管控等数据 的分析,实现危险源的动态识别、评审和治理;b)应实现环保监测数据和生产作业数据的集成应用,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开展排放分析及预测预警 a)应综合应用知识库及大数据分 析技术,实现生产安全一体化管理;b)应实现环保、生产、设备等数据的全面实时监控,应用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生产排放并自动提供生产优化方案并执行 11 表A.5(第4页/共4页) T/NXJXXXXXX—XXXX 评估域 能源管理 一级 a)应建立企业能源 管理制度,开展主要能源的数据采集和计量; 二级 三级 四级 a)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主要能a)应对高能耗设备能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a)应建立节能模型,实现能流的精细 源的产生、消耗点开展数据采集和制定合理的能耗评价指标(电单耗、水单耗等);化和可视化管理; 计量; b)应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对能源输送、存b)应根据能效评估结果及时对空压 b)应建立水电气等重点能源消耗的储、转化、使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监控,进行机、锅炉、工业窑炉等高耗能设备及 动态监控和计量; 能源使用和生产活动匹配,并实现能源调度;工厂配电系统的功率因素、有功/无功 c)应实现重点高能耗设备(功率超c)应实现能源数据与其他系统数据共享,为业补偿、谐波(5次、7次等)进行技术 过50kw)、系统等的动态运行监控;务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能源数据 改造和更新 d)应对有节能优化需求的设备开展 实时计量,并基于计量结果进行节 能改造 五级 a)应实现能源的动态预测和平 衡,并指导生产 A.6
物流 物流域包括物流1个评估域。
物流能力域按成熟度等级可划分为不同等级要求,见表A.6 表A.6物流的成熟度要求 评估域物流 一级a)应根据运输订单和经验,制定运输计划并配置调度;b)应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统一管理或交由第三方管理;c)应对物流信息进行简单跟踪 二级a)应通过运输管理系统实现订单、运输计划、运力资源、调度等的管理;b)应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反馈运输配送关键节点信息给管理人员 三级a)应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的集成,整合出库和运输过程;b)应实现运输配送关键节点信息跟踪,并通过信息系统将信息反馈给客户;c)应通过运输管理系统,实现拼单、拆单等功能 四级a)应实现生产、仓储配送、运输管理多系统的集成优化;b)应基于模型,实现装载能力优化以及运输配送线路优化;c)应实现运输配送全过程信息跟踪,对轨迹异常进行报警; 五级a)应通过物联网和数据模型分析,实现物、车、路、用户的最佳方案自主匹配 12 A.7销售 T/NXJXXXXXX—XXXX 销售域包括销售1个评估域。
销售能力域按成熟度等级可划分为不同等级要求,见表A.7 表A.7销售的成熟度要求 评估域销售 一级 二级 三级 a)应基于市场信息和销售历史数据a)应通过信息系统编制销a)应根据数据模型进行市场 (区域、型号、产品定位、数量等),售计划,实现销售计划、订预测,生成销售计划; 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市场预测,制定销单、销售历史数据的管理;b)应与采购、生产、物流等 售计划; b)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业务集成,实现客户实际需 b)应对销售订单、销售合同、分销商、现分销商、客户静态信息和求拉动采购、生产和物流计 客户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管理 动态信息的管理 划 四级a)应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挖掘、分析,优化客户需求预测模型,制定精准的销售计划;b)应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协同,统一管理所有销售方式;c)应根据客户需求变化情况,动态调整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方案 五级a)应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建模分析,全方位分析客户特征,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精准营销,并挖掘客户新的需求,促进产品创新;b)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满足销售过程中客户对产品使用场景及使用方式的虚拟体验;c)应实现产品从接单、答复交期、生产、发货、回款全过程的自动管理 A.8服务 服务域包括客户服务和产品服务2个评估域。
服务能力域按成熟度等级可划分为不同等级要求,见表A.8 13 T/NXJXXXXXX—XXXX 表A.8服务的成熟度要求 评估域客户服 务 产品服务 一级a)应制定客户服务规范,并有效执行;b)应对客户服务信息进行统计,并反馈给设计、生产、销售部门a)应制定产品服务规范,并有效开展现场运维及远程运维指导服务;b)应对产品故障信息进行统计,并反馈给设计、生产、销售部门 二级a)应建立包含客户反馈渠道和服务满意度评价制度的规范化服务体系,实现客户服务闭环管理;b)应通过信息系统(CRM等)实现客户服务管理,对客户服务信息进行统计并反馈给相关部门a)应具有产品故障知识库和维护方法知识库,为服务人员提供现场运维和远程运维操作指导;b)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产品使用信息进行统计,并反馈给相关部门 三级a)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在线客服服务;b)应具备客户服务信息数据库及客户服务知识库,实现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集成 四级a)应实现面向客户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主动式客户服务;b)应建立客户服务数据模型,实现精准客服 a)产品应具有数据采集、存储、a)产品应具有数据传输、故障预警、预测性维护 网络通信等功能; 等功能; b)产品服务系统应具有产品运行b)应建立远程运维服务平台,提供远程监测、故 信息管理、维修计划和执行管理、障预警、预测性维护等服务; 维修物料及寿命管理等功能,并c)远程运维平台应对装备/产品上传的运行参 实现与设计、生产、销售等系统数、维保、用户使用等数据进行挖据分析,并与 的集成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产品研发管理系统集 成,实现产品性能优化与创新 五级a)应通过智能客服机器人实现自然语言交互、智能客户管理,并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挖掘,进行自学习、自优化,实现智能客服 a)产品应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等功能;b)应通过云平台,整合跨区域、跨界服务资源,构建服务生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标签: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软件 #考生 #网店 #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