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标准…1,目录《Excel

数据 3
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标准……………………………1《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教学标准……………………………………12《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标准………………………………………24《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标准…………………………………………34《统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47《统计业务知识》课程教学标准………………………………………58《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标准……………………………………68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101102 课程名称: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 总学时:56学时 理论学时:28学时 学分:3.5学分 适用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 预修课程:统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 开课部门:会计学院 实践学时:28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是针对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基于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工作任务中EXCEL应用的基本要求实施课程开发。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统计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统计核算岗位工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既要懂得统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统计信息化岗位的技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企业行业专家对统计与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根据统计员岗位涉及的信息搜集与整理及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单元,以实际案例入手,采用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
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和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统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通用统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计算机来整理和分析数据,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统计电算能力,培养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湘商人才。
1
1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计算机基础》,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排版等基本技能,已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同时,先修课程《统计基础》介绍了统计学中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通过结合统计工作中的案例,把EXCEL技能知识融入到案例解决方法中,为统计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专业工作岗位熟练地运用EXCEL这个工具完成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充分体现ECCEL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前导课程有《统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市场调查与分析》等。
后续课程:《统计电算化》、《统计预测与决策》等。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总体目标与要求《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Excel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统计工作中运用统计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习惯,同时为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教学过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主要教学场所为机房;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应用Excel软件实现统计分析的实践经验。
(二)具体目标根据高职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有保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意识;
(2)具有严格执行统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初步具有统计信息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4)具有严谨、细致、认真、耐心的统计工作基本素质。

(5)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2.知识目标
(1)了解统计软件的发展趋势,熟悉统计软件的操作方法; 2
2
(2)熟悉我国财政部门对单位使用的统计软件、统计档案保管等统计信息化工作做出的具体规范;
(3)掌握Excel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的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了解统计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中的统计相关函数;掌握参数估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假设检验的基础知识;掌握方差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统计指数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回归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上机操作演示各数据分析模块的操作方法;
3.能力目标
(1)能利用Excel中的函数、数据处理等功能对数据进行整理;
(2)能利用Excel中的对给定数据进行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计算;
(3)能利用Excel中统计描述的方法,对给定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4)能使用Excel完成参数估计,能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计算必要抽样容量;
(5)能使用Excel进行假设检验,进行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方差检验;
(6)能利用Excel方差分析工具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及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
(7)能使用Excel相关分析工具进行相关分析;
(8)能使用Excel相关分析工具进行回归分析。
3
3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建议使用EXCEL2010及以上版本进行教学,本课程与企业对统计实务专业学生EXCEL应用的基本能力要求紧密结合,从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提炼出一个个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EXCEL应用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统计数据描述、概率分布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型湘商人才所必需的统计信息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和从业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序号12 工作任务模块 EXCEL数据与数据整理基本操作 常用统计指数 课程内容 ①数据和数据的类型;②用Excel收集、整理数据;③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
①综合指数;②平均指数。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汇总;案例教学;情景互动;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分析实训。
选择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作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所取得的“数据成就”。
案例教学;情景互动;分类汇总与指数编制实训。
通过案例了解我国CPI数据。

4 知识:①理解总体和样本,数据集数据类型的内容;②掌握Excel中数据录入的方法;③掌握统计数据的排序;④掌握统计数据的筛选。
⑤掌握统计数据的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分析技能:①熟练掌握在Excel中录入调查数据,会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最基本的整理操作。
②掌握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汇总等基本操作,能根据调查的目的整理数据。
③会利用数据透视表或数据透视图对数据进行透视分析。
知识:①掌握综合指数各加权指数的计算公式;②掌握平均指数各指数的计算公式。
技能:①根据数据表,能利用EXCEL进行各类综合指数的计算操作;②根据数据表,能利用EXCEL进行数据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的计算。

4 序号345 工作任务模块 描述统计 参数估计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①数据描述;②用Excel进行数据初步分析;③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描述。
案例教学;情景互动;分类汇总与描述性统计分析实训。
①常见的概率分布;②参数估计;③用Excel进行参数估计。
案例教学;情景互动;分类汇总与参数估计实训。
思政元素 要求 选择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作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所取得的“数据成就”。
选择反映我国民生改善的案例。
知识:①掌握数据描述的图表方法;②掌握数据描述的数字方法。
技能:①会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
②能用Excel计算数据的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③能用Excel计算数据的标准差、四分位数、四份位距等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指标。
④能用Excel进行初步数据分析,用Excel绘制直方图、箱形图和茎叶图。
知识:①理解总体分布与样本分布以及样本统计量的分布②掌握参数估计中的一般方法;③掌握不同条件下的参数估计方法。
技能:①会用Excel进行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参数估计。
②能用Excel进行必要抽样容量的计算。
假设检验 ①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②一个正态总体的统计假设检验;③两个正态总体的统计假设检验;④用Excel做假设检验。
案例教学;情景互动;分类汇总与假设检验实训。
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案例。
知识:①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②掌握用Excel函数进行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技能:①会根据需要正确建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②会用Excel正确进行假设检验,并做出判断③会利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假设检验,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5
5 序号678 工作任务模块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①方差分析基础知识;②用Excel做方差分析。
①相关分析基础;②用Excel对普通相关分析的处理;③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
①回归分析基础;②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处理。
案例教学;情景互动;分类汇总与方差分析实训。
案例教学;情景互动;分类汇总与相关分析实训。
案例教学;情景互动;分类汇总与回归分析实训。
强调数据分析过程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选择我国相关经济数据,并播放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经济发展的讲话。
选择反映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案例,着眼经济变化领会十九大精神,激励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知识:①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操作步骤;②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③掌握无重复试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④掌握可重复试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
技能:①能用Excel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②会利用Excel方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知识:①了解数据相关的基本概念;②理解数据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③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相关系数异于零的显著性检验。
技能:①会用Excel函数求线性相关系数。
②能用Excel相关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知识:①了解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不同点;②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①能用Excel相关函数求回归方程。
②会用Excel回归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③能根据回归分析工具的输出结果正确写出回归方程。
6
6 四、实施与保障(一)教师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应该熟悉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流程,具有较高的Excel软件操作能力,懂得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在统计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具有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

2.主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功底,有统计学教学经验经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锐意进取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统计学专业知识;有丰富的统计学相关工作经验;具备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素质合格。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不仅能承担本课程教学,而且还能承担本课程建设与改革。
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在统计信息管理方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条件
1.实训室应配有安装好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的计算机60台以上、示教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专业教学场地应配备多媒体教室,有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三)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本课程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题库等数字资源,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设《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网络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并不断进行数字资源更新。
7
7 同时,适当选用共享型、教学互动、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质网络教学资 源,如下表。
表2网络资源选用表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中国教育网智慧职教ExcelHomeOffice精英俱乐部 //portal_new/courseinfo/courseinfo.html?
courseid=bfrsatsowzlmkyej9rj52w (四)教材要求尽可能选用优质的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任务项目引领、职业能力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结合专业岗位职业需求,创新内容,科学设计,方便学生课后线上学习。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2.教学手段现代化。
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组织团队化。
将全班同学分成工作小组,每小组4人左右,小组工作按企业化规律,实行组长负责制。
并在班级内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一)成绩构成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期末操作技能测试组成。
(二)考核内容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表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
(三)考核方案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和考核方 8
8 法,如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
课程考试包括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技能考试 两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操作技能测试(占总成绩70%)。

1.平时成绩占30分平时成绩考核主要从学生上课纪律及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及参加讨论、回答问题、作 业、平时测验、训练活动等方面进行。

2.期末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占70分。
表3课程考核方案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1.迟到、早退一次扣分0.5分,旷课考勤 一次扣1分 课堂点名答问
1 平时成绩
2.课堂与课外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酌课堂情况实施记录 情加分
1、Excel数据整理、常用统计指数、描述 期末操作技能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单因素方
2 闭卷上机考试 测试 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分值比例%30% 70%
六、进程与安排 表4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工作任务模块EXCEL数据与数据整理 2常用统计指数3描述统计 4参数估计 5假设检验6方差分析 7相关分析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4 4
2 2
4 4
4 4
4 4
4 4
2 2 合计8488884 9
9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8回归分析 9机动 合计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2 4
2 28 28 合计6256
七、教学建议(一)教学评价建议
1.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学校有计划地派统计学课程教师,到相关学校企业进行以实践技能培训;强力推进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鉴定;建立和完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优先参加教材编审、教学指导等活动,优先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进一步完善竞聘上岗、职称评定方面的政策,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2.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在重点、扼要、基本完整讲授“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坚持仿真式教学,在计算机上实现仿真训练,训练内容、操作界面与实际应用保持一致,实现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零距离对接,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时不会有陌生感。
应选用典型案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与氛围。
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以工作岗位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积极探索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小组活动、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建议
1.教材《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陈斌,高彦梅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10 10
2.参考书《应用统计与Excel运用》方向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Excel为决策工具的商务与经济统计》肯.布莱克(Black,K)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商熠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基于EXCEL的统计应用》薛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八、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合作开发。

2.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与修订。

3.执笔(课程负责人):张秦
4.审核(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杨小燕
5.审定(二级学院院长):柳志 日期:2020年7月18日 11 11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101005课程名称: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总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50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预修课程: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开课部门:会计学院 实践学时:14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是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必不可缺少的技能性操作环节,为使学生增强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提高成本会计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掌握成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使其毕业后也能从事成本会计工作。
本课程内容包括成本会计的基础理论(知晓成本会计的含义、熟悉成本核算程序等)和生产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及辅助方法。
本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制造企业为业务背景,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熟悉各成本会计岗位日常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认知企业成本核算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认知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在业务逻辑关系。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
一,成本核算岗位在会计岗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以岗位(项目)、任务为主线的课程教学内容,选用适合本课程项目及任务驱动教学的教材,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及仿真业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 1 12 手段,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辅以完备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达到让学生扎实掌握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掌握成本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并拥有更好地履行其岗位职责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本课程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课程模式,根据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结合会计技能比赛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项目、完成任务中学习并掌握成本核算知识、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的基本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理论考核两部分;主要教学场所为多媒体教室;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理论知识。
(二)具体目标根据高职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1)保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意识;
(2)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创新意识;具备刻苦学习的精神,具有严谨、细致、认真、耐心的职业素质;
(3)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4)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5)具备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局观念;
(6)遵守行业道德规范和法规,保守秘密,敬岗爱业;
(7)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规范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2.知识目标
(1)掌握要素费用和成本项目的确定,掌握各项费用的日常核算工作;
(2)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各种方法;
(3)掌握成本费用相关的各项定额的制定及调整;
(4)掌握各种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3.能力目标
(1)具有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进行成本核算程序的设计; 2 13
(2)能够进行要素费用与综合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编制各种分配表,并正确核算产品成本;
(3)能够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正确核算产品成本;
(4)能够制定成本费用的各项定额,配合管理部门进行生产绩效考核;
(5)能够编制主要成本报表,并进行相关分析,参与管理部门的成本决策。
3 14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 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通过本课程使学 生具备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型湘商人才所必需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和从业后的发展 奠定基础。
序号 工作任务
模块 课程内容 1总论
(1)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2)成本的分类
(3)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4)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要素费用
(2)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 的核算
(3)薪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4)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认知成本会计,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因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警惕和抵制错误的人生观。
案例分析、讨论:树立正确的成本价值各种要素费用的观,发扬中华民族勤归集与分配。
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知识:
1.了解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2.理解成本会计的核算原则和要求;
3.掌握费用的分类及其内容;
4.了解产品成本核算的组织及相关会计制度;
5.熟悉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技能:
1.能协调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部门有关成本核算的凭证填制、传递及交接工作;
2.能确定成本核算相关账户的设置;
3.能根据企业生产情况设计成本核算程序。
知识:
1.了解各种要素费用的特点;
2.掌握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和费用方法;
3.掌握产品成本项目的确定; 4 15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4.了解各项要素费用相关的政策制度。
技能:
1.能根据企业生产情况设置产品成本项目;
2.能完成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能确定各种要素费用归属的成本项目;
4.在要素费用核算过程中能遵守相关成本
制度。
知识:
1.掌握辅助生产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案例分析、讨论:
2.清楚辅助生产成本归集和分配方法的特点和适 辅助生产费用、 用范围,并能合理选择方法; 制造费用、废品融入马克思在《资本
3.掌握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具体方法,并合理选 损失、停工损失论》中关于折旧的精
(1)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择分配方法; 的归集与分配。
彩论述,弘扬马克思 综合费用
(2)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4.明确废品损失的含义,掌握废品损失核算的具
3 主义的精髓,运用马 的核算
(3)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体方法。
克思主义的科学立
(4)停工损失的确认、归集与分配 技能: 场、方法解决各类理
1.能分清辅助生产成本各分配方法的特点和
适用 论及实践问题。
范围;
2.能正确运用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
3.能合理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进行分配;
4.能进行废品损失的核算。
5 16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课程内容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
(1)在产品的数量核算4品与在产
(2)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品之间的
(3)完工产品的成本结转分配
(1)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成本计算
(2)成本计算的品种法5的基本方
(3)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法
(4)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阐述职业社会责任,会计人员只能在会计案例分析、讨论: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完工产品与在产择成本计算方法,培品成本计算。
养坚持准则、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塑造会计精神,弘扬案例分析、讨论: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品种法、分批法、核心价值观;职业谨分步法的应用。
慎,培养诚实守信职 业道德。
知识:
1.了解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含义;
2.理解生产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掌握生产费用各种分配方法;
4.培养解决生产费用分配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
1.能正确计算在产品的数量;
2.能区分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能根据产品生产特点选择费用分配方法,并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
4.能正确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知识:
1.了解产品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2.理解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4.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5.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6.掌握综合成本还原计算的原理及方法。
技能:
1.能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确定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2.能按品种法完成成本核算程序的全过程; 6 17 序号67 工作任务模块 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 课程内容
(1)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2)联产品、副产品、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
(3)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1)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方法
(2)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
(4)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和分析
(5)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和分析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通过定额计算控制成本来宣传党的廉洁自案例分析、讨论:律准则,反对享乐主分类法、定额法义、奢靡之风,促成的应用、联产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副产品、等级产色。
还可引入会计的品的成本计算。
监督职能,以及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
案例分析、讨论:结合财务造假案例, 成本报表的编制培养诚信理念。
与分析。
要求
3.能采用一般分批法和简化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4.能根据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
5.能编制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进行成本还原。
知识:
1.了解各种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理解各种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基本原理;
3.掌握各种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应用。
技能:
1.能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2.能运用分类法分配计算产品成本;
3.能运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
4.能计算联产品、主副产品、等级产品的成本。
知识:
1.明确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
2.掌握基本成本报表的结构好编制;
3.掌握基本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
4.能参与管理部门的成本决策。
技能:
1.能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表;
2.能编制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3.能对基本成本报表进行分析和说明。
7 18
四、实施与保障(一)教师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应该熟悉成本会计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能力,懂得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在成本会计核算等领域有一定影响,具有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

2.主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功底,有成本会计教学经验经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锐意进取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专业知识;有丰富的成本会计工作经验;具备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素质合格。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不仅能承担本课程教学,而且还能承担本课程建设与改革。
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在成本会计核算方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条件
1.实训室应配有手工模拟操作台100座、示教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文件柜,手工操作用的凭证、账簿、报表、会计科目、标准工作用品、凭证装订机、会计作业流程动态显示图等手工模拟实验使用的必备用具。

2.专业教学场地应配备多媒体教室,有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三)专业教学资源 8 19 开发本课程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数字教材、题库等 数字资源,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成本核算与管理》网络在线精 品开放课程,并不断进行数字资源更新。
同时,适当选用共享型、教学互动、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质网 络教学资源,如下表。

2网络资源选用表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中国教育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智慧职教中华会计网校 /portal_new/courseinfo/courseinfo.html?
courseid=bfrsatsowzlmkyej9rj52w / 东奥会计在线 / 中国大会MOOC /course/JXVC-1206991803 中华会计网 / (四)教材要求 尽可能选用优质的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任务项目引领、职业 能力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结合专业岗位职业需求,创新内容,科学设计,方便 学生课后线上学习。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2.教学手段现代化。
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组织团队化。
将全班同学分成工作小组,每小组
4人左右,小组工 作按企业化规律,实行组长负责制。
并在班级内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 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成绩构成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期末闭卷和实践操作三部分组成。
9 20 (二)考核内容 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表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 (三)考核方案 课程的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理论部分实行相对灵活 的课堂考试制度,实践部分实行“操作验收”制度,期末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各部 分分值比重为: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10%, 出勤率+学习态度+作业成绩+课堂表现+精神面貌
2.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
3.实践操作40% 7个项目:项目一:总论;项目二:要素费用的核算;项目
三、综合费用的核 算;项目四: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项目五:成本计算的基本 方法;项目六: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项目七: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实践操作 设计了内容细化的项目考核评价表,包括:基本操作技能(65%)、学习态度 (20%)、实训报告撰写(15%),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老师评价方式,注重过 程考核,具体方案见下表。

3课程考核方案 序号123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学习态度实践操作期末考核
1.迟到、早退一次扣分0.5分,旷课一次扣1分
2.课堂与课外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酌情加分
1.要素费用的核算
2.综合费用的核算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 的分配
4.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 法的运用
5.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6.职业素养的能力
1、单选题
2、多选题
3、判断题
4、计算分析题 考勤课堂点名答问课堂情况实施记录 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闭卷考试 分值比例%10% 40% 50% 10 21
六、进程与安排 表4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1总论 工作任务模块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4 合计
4 2要素费用的核算
4 2
6 3综合费用的核算 10
2 12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
8 2 10 的分配 5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6
8 24 6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4 4 7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4 4 合计 50 14 64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评价建议
1.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学校有计划地派往成本会计课程教师,到相关学校企业进行以实践技能培训;强力推进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鉴定;建立和完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优先参加教材编审、教学指导等活动,优先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进一步完善竞聘上岗、职称评定方面的政策,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2.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多样化,增加实践教学建议采用融合了图像、声音、动画等的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建议教师可以采用选择最新最热点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建议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的采用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额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应增加学生发言机会,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建议在学期期末考评方面,成本会计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应以理论考试结合实践成绩折合一定比率来计算最终该学生的考试成绩;建议强调学生课外实习环节,让学生 11 22 亲身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具体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程序,既能够增强学 生的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衡量成本会计学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 量提供参考依据。

3.教学内容应不断变化 当前,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已经不 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企业制造环境的不断发生变化,会计方法和 手段也在更新,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来适应时代发 展的需要。
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该从整体性与全局性发展出发,联系实际 合理的构建成本会计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明 确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实践。
加强对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 能力和积极地创新精神。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建议
1.教材 《成本会计》(第七版)
刘爱荣、杨萍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成本会计》贾莉莉 冶金工业出版社 《成本会计》成荣晖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新编成本会计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
八、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团队合作开发。

2.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与修订。

3.执笔(课程负责人):张亚清
4.审核(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李添瑜
5.审定(二级学院负责人):柳志 日期:2020
年7月20日 12 23 《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101007课程名称:企业财务管理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总学时:56学时理论学时:46学时实践学时:10学时学分:3.5学分适用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预修课程:《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与管理》、《纳税实务》等课程开课部门:会计学院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通过筹资、投资、收益分配以及财务分析等一系列专项管理,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总体目标与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决策方法与财务分析方法,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习的内容。
本课程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财务管理比赛内容,以企业的理财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倡导实际案例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 24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财会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5)具备严谨、细致、认真、耐心的会计工作基本素质。

2.知识目标
(1)熟悉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2)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各类计算方法;
(3)熟悉筹资管理基本概念,掌握筹资管理中的计算方法;
(4)掌握投资管理基本概念,掌握投资管理中的计算方法;
(5)掌握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以及相关计算;
(6)掌握全面预算体系的构成及编制原理与方法;
(7)掌握股利政策有关理论和相关计算方法;
(8)掌握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各种指标计算以及综合财务分析运用。

3.能力目标
(1)熟练运用财务软件;
(2)能独立完成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工作;
(3)能独立完成既定项目的筹资、投资、日常资金、利润管理工作;
(4)能制定中小企业与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2 25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是以满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如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负责人等)所需的财务管理知识和财 务管理技能为目标,以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教学案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开展项目教学活 动。
教学内容包括财务管理认知工作项目、筹资管理工作项目、投资管理工作项目、日常资金管理工作项目、分配管理工作项目、财 务预算与控制管理工作项目和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项目。
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和从业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课程结构与内容一览表 序号工作模块具体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和要求 思政元素
(1)选择财务管理解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能够结合企业目标正确选择财务目 理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特点及各自的区别。
标。

(1)通过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
(2)处理财务关系、协调财务矛盾 理解企业的财务关系;理解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与协调。
能够协调各利益主体矛盾。
三种代表性观点来分析,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培 1的认知工 明确财务工作必须遵循的各项制度养大局意识;
(3)分析财务管了解经济、法律与金融等方面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产 作项目 规定和市场规律,正确组织财务活
(2)从实际利率角度揭 理的环境 生的影响。
动。
示不良校园贷。

(4)资金时间价理解单利和复利的含义;熟悉单利终值与现值的计能够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原理,为公值的计算及运用算、复利终值与现值的计算、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
司进行决策。
3 26 序号工作模块具体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和要求 思政元素
(1)选择筹资方理解资金成本的计算;熟悉企业筹资方式和筹资渠能够预测企业资金需求量;能够正 式 道;了解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确选择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
筹资管理
(2)最佳资本结理解最佳资本结构的含义;熟悉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
2 能够确定企业最佳资本结构。
工作项目构决策 方法;了解资本结构决策的基本理论知识。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3)企业风险防范 理解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原理;熟悉DOL、能够衡量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DFL、DCL的计算。

(1)证券投资决策 了解证券投资基础知识;理解股票与债券投资决策的原理;熟悉股票与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股票与能够进行股票与债券投资决策。
债券估值的计算方法。
结合“互联网+大学生创 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的各种策略;理解证券投资组合的能够进行证券投资组合可行性分新创业大赛”教育学生要
(2)证券投资组 投资管理 含义;熟悉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的计算和证券投资组析;能够撰写证券投资可行性分析有理想、有信念、有创新
3 合决策 工作项目 合投资价值的计算。
报告。
创业精神,有团队合作意
(3)项目投资决策 了解项目投资基础知识;熟悉项目现金流量的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理解项目投资决策的各种方法、所得税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
能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项目投资决策;能够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能撰写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识,要不断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4 27 序号工作模块具体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和要求 思政元素 了解流动资产管理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理解现金 能够结合本企业实际确定最佳现金
(1)现金管理的功能和管理目标;熟悉现金持有成本的计算方法、 持有量、制定本企业现金管理方法。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现金的日常管理方法。
日常资金
(2)应收账款管了解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理解应收账款的功能和管能根据企业制定信用条件、制定收无论是个人还是经营企 4管理工作 理 理目标;熟悉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
账政策和方案。
业,诚信都是立足之本。
项目 了解存货的日常管理;理解存货的功能和管理目标;能够结合本企业实际确定存货的经
(3)存货管理熟悉存货的持有成本计算方法、存货经济批量确定各济批量;能够制定本企业存货管理 种方法。
方法。

(1)收益分配政了解收益分配的原则、程序;理解收益分配应考虑因能够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收益分配 策 素;熟悉收益分配的各种政策、收益分配的形式。
的政策、选择收益分配的形式。
分配管理
5 了解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的作用;理解股票分割和股 工作项目
(2)股票分割和 票回购含义及其异同、股票分割后及股票回购后各指 股票回购 标变化。
具备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价值观。
财务预算
(1)财务预算管了解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知识;理解财务预算编制方能编制日常业务预算表、专门预算 6与控制管理 法。
表及预计财务报表。
创业思维和团队意识教 理项目
(2)财务控制管了解财务控制的意义和种类,责任预算、责任报告和能够进行企业财务控制制度分析育。
5 28 序号工作模块具体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和要求 思政元素 理 业绩考核的相关概念;理解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 资中心的含义、特点和考核指标,内部转移价格的含 义和类型。

(1)偿债能力分
析 了解财务分析的各种方法和内容;理解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含义;熟悉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的相关指标的计算。
能够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能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企业应收账
(2)资产管理能理解资产管理能力的含义;熟悉应收账款、存货、流 财务分析 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
力分析 动资产、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和周转天数的计算。
7与评价工 管理能力分析。
作项目
(3)获利能力分理解获利能力的含义;熟悉获利能力相关指标的计能够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企业的获利 析 算。
能力。

(4)财务状况综合分析 理解杜邦分析体系、沃尔评分法的分析原理;熟悉杜邦分析体系、沃尔评分法相关指标的计算。
能够根据企业相关资料进行财务状况综合分析;能够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6 29
四、实施与保障(一)教师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应该熟悉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懂得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等领域有一定影响,具有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

2.主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功底,有财务管理教学经验经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锐意进取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具有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具备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素质合格。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不仅能承担本课程教学,而且还能承担本课程建设与改革。
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在财务管理方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条件应配备多媒体教室,有操作台100座以上,电脑装有办公软件和财务分析软件,有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三)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本课程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数字教材、题库等数字资源,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并不断进行数字资源更新。
同时,适当选用共享型、教学互动、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如下表。
7 30 表2网络资源选用表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中国教育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智慧职教 /portal_new/courseinf 中华会计网校 / 东奥会计在线 / 中国大会MOOC /course/SWPU-1449594163 (四)教材要求尽可能采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教材要求体例新颖,各章设案例导入,章后有案例实训,复习思考题与练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从循序渐进的教与学的环节中把握各章的重点与难点。
文字表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2.教学手段现代化。
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组织团队化。
将全班同学分成工作小组,每小组4人左右,小组工作按企业化规律,实行组长负责制。
并在班级内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理论考核两部分。
具体考核成绩评定办法如下:课程考核成绩组成:学习过程成绩占50%;期末考核成绩占50%。

1、平时过程成绩30%
(1)课堂表现(15%)其中:课堂出勤30%,课堂纪律占30%,课堂发言占40%。

(2)实践操作(15%)其中:课内实训(50%),作业完成情况(50%)。
8 31
2、期末考试成绩70%采用理论考核方法,考试时间90分钟,对本课程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
表3课程考核方案 序号1
2 考核内容学习态度 实践操作 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1.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旷课扣1分课堂点名答问
2.课堂与课外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酌情加分课堂实施记录
1.能用资金时间价值原理,为公司进行决策。

2.能够正确选择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
3.能够进行股票与债券投资决策
4.能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5.能制定收账政策和方案

6.能确定存货的经济批量;能够制定本企业 存货管理方法 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7.能编制业务预算表及预计财务报表
8.能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9.能够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10.职业素养的能力 分值比例%15% 15%
1、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分
3 期末考核 闭卷考试 70% 析题
六、进程与安排 本课程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学时,实训学时:10学时,教学学 时分配建议如下表4所示。
表4教学学时分配建议表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理论学时 实训学时 合计
1 财务管理的认知工作项目
8 0
8 2 筹资管理工作项目
8 2 10
3 投资管理工作项目 10
4 14
4 日常资金管理工作项目
6 2
8 9 32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5 分配管理工作项目
6 财务预算与控制管理工作项目
7 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项目 学时总计
七、教学建议 理论学时
44646 实训学时00210 合计44856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1.立足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实践工作环境以及理财具体操作。

3.加强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通过平台进行师生交流与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建议《财务管理》财政部会计资格考试中心《财务成本管理》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心
八、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企业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合作开发。

2.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与修订。

3.执笔(课程负责人):李国伟
4.审核(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危英
5.审定(二级学院负责人):柳志 2020年7月21日 10 33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4144 课程名称:市场调查与分析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 总学时:48学时 理论学时:40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 开课部门:会计学院 实践学时:8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市场调查与分析》是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基于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工作任务中市场调查的基本要求实施课程开发。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进行市场调查的实践操作能力。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结合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内容,根据客户需要确定调查课题,自主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开展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完成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并提出建议。
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培养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湘商人才。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排版等基本技能,已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本课程通过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市场调查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问卷设计能力、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方法综合运用能力、信息整理分析能力、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能力。
本课程后续课程有:《统计业务知识》、《统计预测与决策》等。
1 34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市场调查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问卷设计能力、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方法综合运用能力、信息整理分析能力、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课程教学突出实践教学为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使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具体实践。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理论考核两部分;主要教学场所为多媒体教室;任课教师应熟练掌握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中各个步骤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具体目标根据高职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备严谨、敬业的职业态度,养成刻苦钻研、认真工作的良好作风;
(2)具备严格执行统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职业道德;
(3)具备保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意识;
(4)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2.知识目标
(1)掌握市场调查分类、基本要素、基本原则,熟悉市场调查步骤的具体内容;
(2)熟悉市场调查流程的四个阶段,掌握市场调查方案的结构和内容;
(3)了解市场调查方式,掌握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方法;
(4)掌握市场调查的方法:间接调查法、座谈会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网络调查法;
(5)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类型、结构和内容;
(6)了解市场调查实施的过程,掌握市场调查的访谈方法和技巧;
(7)掌握市场调查资料的审核要求;
(8)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

3.能力目标 2 35
(1)能使用几种常用的统计表、统计图(直方图、条形图、饼状图、散点图、高低区域图)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2)能使用数据软件(譬如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分析;
(3)具备书写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的能力。
3 36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确定市场调查问题及调查设计、设计市场调查、组织和实施市场调查、处理市场调查数
据、撰写和展示市场调查报告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型湘商人才所必需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和从业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序工作任号务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1导论
一、市场调查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二、市场调查的定义
三、市场调查部门的角色
四、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过程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了解市场调查的含义。
强调市场调查过程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知识:
1.掌握市场调查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市场调查观念。
技能:能确定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流程。
任务一明确市场调查问题 知识:
一、营销决策问题和市场调查问题的概念
1.了解营销决策问题和市场调查问题的概念 项目
以我国大学生
二、明确市场调查问题的步骤 案例分析、讨
2.掌握了解市场调查的步骤; 确定市 就业情况的调
三、市场调查选题的范围 论:通过案例
3.了解市场调查的类型。
场调查 查为例,引导
2 四、市场调查选题的评价 分析与讨论掌 问题及 学生了解就业 任务二
设计市场调查 握市场调查的 技能: 调查设 情况,督促学
一、调查设计的类型与选择 步骤。

1.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市场调查的题目; 计 生认真学习。

二、探索性调查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市场调查方式。

三、描述性调查 4 37 序
工作任号务模块 课程内容
四、因果性调查
五、调查设计的评价 任务一设计市场调查方案
一、市场调查方案的内容
二、市场调查方案的格式
三、市场调查方案的总体评价 任务二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一、测量的概念及分类
二、量表的概念项目
三、问卷的概念及功能3设计市
四、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场调查
五、问卷的结构
六、问卷设计的结构
七、问卷的总体评价 任务三设计抽样方案
一、抽样的概念
二、抽样组织方式
三、抽样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案例分析、讨论: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设计市场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
以民生问题为主题设计调查问卷。
知识:
1.了解测量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抽样的概念;
3.掌握市场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技能:
1.能对具体情况撰写市场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
2.能对问卷进行评价;
3.能根据具体情况计算样本容量。
5 38 序工作任号务模块 课程内容
四、样本容量
五、抽样方案的总体评价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任务一准备市场调查
一、市场调查的团队组织
二、调查员及其培训项目三
三、市场调查前的准备组织和
四、市场调查准备的总体评价4实施市任务二实施正式市场调查场调查
一、现场执行
二、复核
三、总结与评价
四、正式市场调查的总体评价 项目四任务一审核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5处理市
一、审核方式 场调查
二、审核的一般方法 课内实践:课堂内模拟市场调查的过程。
强调市场调查过程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知识:
1.了解市场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调查员的培训内容。
技能:
1.具备开展市场调查的能力;
2.能对正式市场调查进行总体评价。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处理调查得到 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案例。
知识:
1.了解原始数据的概念;
2.了解原始数据的审核方式。
6 39 序工作任号务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数据
三、数据审核工作的总体评价 的数据。

四、市场调查准备的总体评价 任务二利用SPSS软件编码和录入数据 技能:
一、变量的分类
1.能进行数据编码和录入;
二、数据编码和录入
2.能对数据库进行总体评价。

三、数据录入结果检查
四、数据库的总体评价 任务一
定性分析调查得到的文字资料 知识:
一、文字资料及其特征
1.了解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二、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2.了解定性分析过程;
三、定性分析过程
3.了解如何进行定性分析工作的总体评价。

四、定性分析工作的总体评价 以我国经济发 项目
案例分析:通 任务二
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得到的问卷数 展变化相关数技能: 分析市 过案例分析来
6 据 据为主题,开
1.能绘制统计图; 场调查 分析市场调查
一、频数分布表和统计图法 展定性和定量
2.能绘制频数分布表; 数据 得到的数据。

二、单变量描述统计 分析。

3.能进行单变量描述统计;
三、多变量描述统计
4.能进行多变量描述统计;
四、描述统计分析工作的总体评价
5.能对问卷中的变量进行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任务三
推断统计分析调查得到的问卷数据 方差分析。

一、参数估计 7 40 序工作任号务模块 课程内容
二、假设检验
三、方差分析
四、推断统计分析工作的总体评价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任务一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知识: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分类
1.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的分类;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
2.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
三、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原则项目
四、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形式撰写和
五、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7展示市
六、市场调查报告的总体评价场调查 任务二口头展示市场调查报告报告
一、口头展示市场调查报告的作用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来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以民生问题为主题撰写一份市场调查报告。

3.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原则、撰写形式、撰写步骤。
技能:
1.能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二、口头展示市场调查报告的步骤
2.能口头展示市场调查报告。

三、口头展示市场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四、描述统计分析工作的总体评价 8 41
四、实施与保障 (一)教师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应该熟悉市场调查与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软件操作能力,懂得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在市场调查领域有一定影响,具有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

2.主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功底,有相关教学经验经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锐意进取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丰富的市场调查相关工作经验;具备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素质合格。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不仅能承担本课程教学,而且还能承担本课程建设与改革。
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在市场调查与分析方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条件
1.实训室应配有安装好SPSS17.0、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的计算机60台、示教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专业教学场地应配备多媒体教室,有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三)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本课程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题库等数字资源,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市场调查与分析》网络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并不断进行数字资源更新。
9 42 同时,适当选用共享型、教学互动、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质网 络教学资源,如下表。
表2网络资源选用表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中国教育网国家统计局 问卷星 ///register/register.aspx?
type=
1 (四)教材要求尽可能选用优质的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任务项目引领、职业能力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结合专业岗位职业需求,创新内容,科学设计,方便学生课后线上学习。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2.教学手段现代化。
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组织团队化。
将全班同学分成工作小组,每小组4人左右,小组工作按企业化规律,实行组长负责制。
并在班级内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成绩构成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期末闭卷和实践操作三部分组成。
(二)考核内容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表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三)考核方案课程的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理论部分实行相对灵活的课堂考试制度,实践部分实行“操作验收”制度,期末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各部分分值比重为: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10 43 出勤率+学习态度+作业成绩+课堂表现+精神面貌
2.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
3.实践操作40%3个项目:项目一:设计调查问卷;项目二:设计调查报告;项目三:调查结果分析;实践操作设计了内容细化的项目考核评价表,包括:基本操作技能(80%)、学习态度(20%),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老师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具体方案见下表。
表3课程考核方案 序号123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1.迟到、早退一次扣分0.5分,旷课 学习态度 一次扣1分;
2.课堂与课外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酌 情加分。

1.设计调查问卷; 实践操作
2.设计调查报告;
3.调查结果分析。

1、单选题
2、多选题期末考核
3、判断题
4、计算分析题 考勤课堂点名答问课堂情况实施记录 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闭卷考试 分值比例%10% 40% 50%
六、进程与安排 表4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123 工作任务模块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介绍课程标准及总论
2 项目一确定市场调查问题及调查
4 设计 项目二设计市场调查
6 2 合计248 4项目三组织和实施市场调查
6 2
8 5项目四处理市场调查数据
6 2
8 6项目五分析市场调查数据
8 2 10 11 44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7项目六撰写和展示市场调查报告
6 8机动合计
2 40
8 合计6248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评价建议
1.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学校有计划地派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师,到相关学校企业进行以实践技能培训;强力推进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鉴定;建立和完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优先参加教材编审、教学指导等活动,优先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进一步完善竞聘上岗、职称评定方面的政策,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2.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在重点、扼要、基本完整讲授“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坚持仿真式教学,在计算机上实现仿真训练,训练内容、操作界面与实际应用保持一致,实现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零距离对接,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时不会有陌生感。
应选用典型案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与氛围。
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以工作岗位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积极探索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小组活动、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建议 12 45
1.教材《市场调查与分析—项目、任务与案例》主编:郑聪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市场调查—理论、分析方法与实践案例》主编:冯利英,额尔敦陶克涛,巩红禹经济管理出版社《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主编:李国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八、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合作开发。

2.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与修订。

3.执笔(课程负责人):张秦
4.审核(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杨小燕
5.审定(二级学院负责人):柳志 日期:2020年7月18日 13 46 《统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101101课程名称:统计电算化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总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32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预修课程:统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开课部门:会计学院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统计电算化》是针对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统计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统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统计核算岗位工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既要懂得统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统计信息化岗位的技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企业行业专家对统计与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根据统计员岗位涉及的信息搜集与整理及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单元,以实际案例入手,采用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
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和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统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通用统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计算机来整理和分析数据,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统计电算能力,培养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湘商人才。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计算机基础》、《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排版等基本技能,已掌握Excel的基本操 1 47 作;同时,先修课程《统计基础》介绍了统计学中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通过结合统计工作中的案例,把SPSS软件的使用融入到案例解决方法中,为统计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专业工作岗位熟练地运用SPSS软件这个工具完成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充分体现SPSS软件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后续课程有:《统计预测与决策》、《应用统计模拟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总体目标与要求《统计电算化》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系统了解和掌握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开设在统计学基础、统计业务知识等课程后,为后续课程统计预测与决策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主要教学场所为机房;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应用SPSS软件实现统计分析的实践经验。
(二)具体目标根据高职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备严格执行统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职业道德;
(2)初步具备统计信息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4)具备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5)具备保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意识。

2.知识目标
(1)了解统计软件的发展趋势,熟悉统计软件的操作方法;
(2)熟悉我国财政部门对单位使用的统计软件、统计档案保管等统计信息化工作做出的具体规范;
(3)掌握SPSS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的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2 48 掌握统计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参数估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假设检验的基础知识;掌握方差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统计指数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回归分析的基础知识;
3.能力目标
(1)能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
(2)能利用SPSS软件中统计描述的方法,对给定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3)能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频数分析;
(4)能使用SPSS软件进行假设检验;
(5)能利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6)能使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7)能使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8)能使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3 49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统计电算化》课程建议使用SPSS17.0及以上版本进行教学,本课程与企业对统计实务专业学生SPSS软件应用的基本能力要求紧密结合,从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提炼出一个个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SPSS软件的应用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SPSS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统计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型湘商人才所必需的统计信息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和从业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序工作任务 号 模块 课程内容 ①了解SPSS软件发展历 程; 统计软件SPSS②掌握SPSS数据编辑界
1 概述 面; ③掌握SPSS结果输出界 面。
数据的基本操①掌握建立与编辑数据文
2 件方法; 作 ②掌握数据加工方法。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数据的录入与输出;案例教学;情景互动。
案例教学;情景互动;分类汇总与排序实训。
以反映我国贫困问题的案例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SPSS软件、我国的扶贫政策和精准扶贫效果。
通过案例了解我国CPI数据。
知识:①了解SPSS软件的发展历史;②掌握SPSS中数据录入的方法;③掌握SPSS中数据输出的方法。
技能:①掌握SPSS数据编辑界面;②掌握SPSS结果输出界面。
知识:掌握SPSS中统计数据的基本操作。
技能:①掌握SPSS中统计数据的排序;②掌握SPSS中统计数据的分类汇总;③掌握SPSS中统计数据的筛选。
4 50 序工作任务 号 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知识: ①理解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原理; ①理解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案例教学; 选择反映中国经济②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数原理; 情景互动; 发展的数据作为案③掌握频数分析方法。
3基本统计分析②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方 例,引导学生了解我 法; 频数分析与描述性国所取得的“数据成技能: ③掌握频数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实训。
就”。
①会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②会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
知识: ①理解参数检验的基本思案例教学; ①理解参数检验的基本思想与原理; 想与原理; 情景互动; ②掌握参数检验的实验步骤;选择反映我国经济
4 参数检验②掌握单样本T检验方法; ③掌握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③掌握独立样本T检验方单样本T检验与独发展变化的案例。
技能: 法。
立样本T检验实训。
①会用SPSS进行单样本T检验; ②会用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知识: ①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原理; ①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
案例教学; ②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实验步骤; 想与原理;
5 方差分析 情景互动; 选择反映我国经济③掌握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②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单因素方差分析实发展变化的案例。
法。
训。
技能: 会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5 51 序工作任务 号 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知识: ①理解相关分析的基本思 ①理解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原理; 想与原理; 案例教学;
6 相关分析 ②掌握相关分析方法; 情景互动; 以反映我国民生问
题的案例为主题。
②掌握相关分析的实验步骤;③掌握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③掌握偏相关分析方法。
相关分析实训。
技能: 会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
选择我国相关经济知识: ①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案例教学; 数据,并播放习近平①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原理; 想与原理; 情景互动;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②掌握简单回归分析的实验步骤;
7 回归分析②掌握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分类汇总与回归分九次全国代表大会③掌握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方法。
析实训。
上关于经济发展的技能: 讲话。
会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
知识: ①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案例教学; 选择反映中国经济①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原理; 发展变化的案例,着②掌握快速聚类分析的实验步骤;
8 聚类分析想与原理; 情景互动; 眼经济变化领会十③掌握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②掌握快速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实训。
九大精神。
技能: 会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
6 52
四、实施与保障(一)教师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应该熟悉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流程,具有较高的SPSS软件操作能力,懂得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在统计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具有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

2.主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功底,有统计学教学经验经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锐意进取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统计学专业知识;有丰富的统计学相关工作经验;具备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素质合格。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不仅能承担本课程教学,而且还能承担本课程建设与改革。
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在统计信息管理方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条件
1.实训室应配有安装好SPSS17.0、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的计算机60台、示教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专业教学场地应配备多媒体教室,有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三)专业教学资源 7 53 开发本课程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题库等数字资源, 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统计电算化》网络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并 不断进行数字资源更新。
同时,适当选用共享型、教学互动、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质网 络教学资源,如下表。

2网络资源选用表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中国教育网 / 智慧职教 /portal_new/portal/homepage.html Raynald'sSPSSTools/en/ 虎克网 (四)教材要求 ?
sem=baidu&kw=111028&renqun_youhua=1872178&bd_vid=03058 尽可能选用优质的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任务项目引领、职业 能力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结合专业岗位职业需求,创新内容,科学设计,方便 学生课后线上学习。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2.教学手段现代化。
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组织团队化。
将全班同学分成工作小组,每小组
4人左右,小组工 作按企业化规律,实行组长负责制。
并在班级内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 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成绩构成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期末操作技能测试组成。

(二)考核内容 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表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
(三)考核方案
8 54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
和考核方法,如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
课程考试包括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技能考试两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操作技能测试(占总成绩70%)。

1.平时成绩占30分平时成绩考核主要从学生上课纪律及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及参加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平时测验、训练活动等方面进行。

2.期末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占70分。
表3课程考核方案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1.迟到、早退一次扣分0.5分,旷课考勤 一次扣1分 课堂点名答问
1 平时成绩
2.课堂与课外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酌课堂情况实施记录 情加分
1、SPSS数据整理、描述统计、参数估计、 期末操作技能假设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 闭卷上机考试 测试 回归分析 分值比例%30% 70%
六、进程与安排 表4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工作任务模块统计软件SPSS概述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2 2 合计
4 2数据的基本操作
4 6 10 3基本统计分析
4 4
8 4参数检验
6 6 12 5方差分析
4 6 10 6相关分析
4 2
6 7回归分析
4 4
8 9 55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8聚类分析 9机动 合计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2 2
2 32 32 合计4264
七、教学建议(一)教学评价建议
1.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学校有计划地派统计学课程教师,到相关学校企业进行以实践技能培训;强力推进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鉴定;建立和完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优先参加教材编审、教学指导等活动,优先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进一步完善竞聘上岗、职称评定方面的政策,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2.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在重点、扼要、基本完整讲授“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坚持仿真式教学,在计算机上实现仿真训练,训练内容、操作界面与实际应用保持一致,实现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零距离对接,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时不会有陌生感。
应选用典型案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与氛围。
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以工作岗位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积极探索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小组活动、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建议 10 56
1.教材《SPSS统计学实验教程》,李合龙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SPSS统计分析案例教程》,熊慧素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SPSS统计分析大全》武松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八、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统计电算化》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合作开发。

2.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与修订。

3.执笔(课程负责人):张秦
4.审核(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杨小燕
5.审定(二级学院负责人):柳志 日期:2020年7月25日 11 57 《统计业务知识》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305060课程名称:统计业务知识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总学时:56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学分:3.5学分适用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预修课程:经济数学、统计学基础开课部门:会计学院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实践学时:8学时 《统计业务知识》是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具备统计学的背景知识,从而更有效率的从事统计岗位的工作。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适用于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模块教学,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
课程设置是从统计法规入手,以统计实务与统计方法为主,目标是通过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课程包括统计法规、统计实务、统计方法三大模块。
对于统计法规模块,需要掌握统计法基本知识、熟悉统计基本法律规范、掌握统计法基本原则等;对于统计实务模块,具体包括国民经济行业统计、社会经济生活中某些特定领域的统计活动、价格统计,运用价格指数进行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等;对于统计方法模块,具体包括统计基本含义、统计数据类型与统计调查方法、如何用图和表来表示数据、参数估计、利用时间序列来分析问题、指数的含义和如何编制指数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统计法规、统计实务、统计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统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通过实训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统计工作的过程。
让学生首先掌握统计法规、熟悉统计实务操作, 58 最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得到一个全真认识,使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方法,提高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考证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考证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主要教学场所为多媒体教室;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统计法规以及统计实务的理论知识。
(二)具体目标 根据高职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备细致、认真、耐心的统计工作基本素质;
(2)具备严谨朴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具备较强的统计思维能力和敏锐的眼光;
(4)具有勤学好问、诚实、严谨、细心的治学态度;
(3)逐步树立运用统计参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2.知识目标
(1)理解统计法律的相关思维方式;
(2)掌握统计法律框架的基本知识;
(3)掌握运用统计法律法规处理统计违法行为的方法;
(4)掌握运用统计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设计的方法;
(5)掌握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统计方法与统计指标;
(6)掌握各专业领域的专业统计方法与统计指标。

3.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方法,了解全国和各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价格及其他状况,编制统计表;
(2)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调查;
(3)能够运用统计图与统计表来表示数据;
(4)能够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5)能够运用时间序列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能够编制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59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适用于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模块教学,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
课程具体包括:统计法规、统计实务、统计方法三大模块。
课程设置是从统计法规入手,以统计实务与统计方法为主,目标是通过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
课程根据上述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考证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考证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序工作任务号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知识: ①掌握统计基本含 ①了解统计的基本含义; 义、统计数据类型 ②了解统计数据类型与统计调查方法; 与统计调查方法; ③掌握如何用图和表来表示数据; ②掌握如何用图和 认同数据的重要性,培 ④理解如何进行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表来表示数据;
I统计方法的电子教案养学生统计分析的职 1统计方法 ⑤理解时间序列分析问题; ③掌握参数估计;II案例分析结论 业素养,贯彻实事求是 ○6理解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概念。
④掌握如何用时间 的精神。
序列来分析问题; 技能: ⑤掌握指数的含义 ①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调查; 和如何编制指数。
②能够运用统计图与统计表来表示数据; ③能够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60 ④能够运用时间序列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 ⑤能够编制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知识: ①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与统计调查制度; ②熟悉农业、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行 ①掌握统计的基本 业统计方法; 任务与方法,统计 ③掌握能源、财务、劳动、人口、社会等专 调查管理制度; 业领域内的统计方法; ②熟悉国民经济行 I
各行业与专业统计的引用“数字的腐败”案④掌握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的基本方法。
业统计; 电子教案 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技能: ③熟悉社会经济生 2统计实务 II相关案例分析 的严谨求真的务实态①能够运用统计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设 活中某些特定领域 III各行业的统计方法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计; 的统计活动; 的实施教学 义核心价值观。
②能够正确掌握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统计方法 ④学会价格统计, 与统计指标; 运用价格指数进行 ③能够正确掌握各专业领域的专业统计方法 分析现实经济现 与统计指标; 象。
④能够运用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方法,了解 全国和各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价格及 其他状况。
①了解统计法基本 知识: I
统计业务知识电子教引用统计违法行为案 知识; ①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调查; 案 例,培养学生在日常统 统计法规②熟悉统计基本法 ②能够运用统计图与统计表来表示数据;
3 II生活中违法统计法计工作中,要严格遵章 律规范; ③能够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律案例展示 守纪,树立从统计的角 ③掌握统计法基本 ④能够运用时间序列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III统计法规案例教学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原则; 题; 61 ④熟悉统计管理体制;⑤掌握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6掌握统计调查管理;○7掌握统计法律责任。
⑤能够编制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技能:①能理解统计法律的相关思维方式;②能对统计法律框架的有一个基本认识;③能运用统计法律法规处理违法统计法的违法行为。
62
四、实施与保障(一)教师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统计法规以及统计实务的理论知识,懂得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在统计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2.主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功底,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锐意进取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统计法规以及统计实务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运用Excel、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的操作和解释输出结果的能力;具备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素质合格。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统计师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不仅能承担本课程教学,而且还能承担本课程建设与改革。
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在统计学、统计法规以及统计实务方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操作一种以上统计分析软件。
(二)实践教学条件
1.实训室建立实训基地,应有效利用校内或校外的合作企业资源来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实习的需要。

2.专业教学场地应配备多媒体教室,有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三)专业教学资源 63 开发本课程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数字教材、题库等 数字资源,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统计业务知识》网络在线精品 开放课程,并不断进行数字资源更新。
同时,适当选用共享型、教学互动、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质网 络教学资源,如下表。

2网络资源选用表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中国教育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 中国统计信息网 / 中国教育统计网 / 中国大学MOOC / 中国统计网 / (四)教材要求 尽可能选用优质的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任务项目引领、职业 能力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结合专业岗位职业需求,创新内容,科学设计,方便 学生课后线上学习。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2.教学手段现代化。
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组织团队化。
将全班同学分成工作小组,每小组
5人左右,小组工 作按企业化规律,实行组长负责制。
并在班级内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 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检查学生能力、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我们主要考核学生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64 通过项目执行过程评价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等职业素养;通过教学项目成果的考核,按照教学模块进行考核,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考核模块知识能力,从而通过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其中知识能力40%、职业技能40%、职业素养20%,这改变了原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一)成绩构成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践操作三部分组成。
(二)考核内容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表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
(三)考核方案课程的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理论部分实行相对灵活的课堂考试制度,实践部分实行“操作验收”制度,期末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各部分分值比重为: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出勤率+学习态度+作业成绩+课堂表现+精神面貌
2、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选择题+判断题+综合计算题
3、实践操作20%实践操作设计了内容细化的项目考核评价表,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老师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具体方案见下表: 表3课程考核方案 序号
1 考核内容学习态度 考核标准①迟到、早退一次扣分0.5分,旷课一次扣1分;②课堂与课外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酌情加分。
考核方式 考勤课堂点名答问课堂情况实施记录 分值比例%10% 65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①基本任务完成情况; ②小组协作情况;
2 实践操作 ③职业素养的能力; ④每次课堂实训总结。

1、选择题
3 期末考核

3、判断题
4、综合计算题 考核方式 分值比例% 依据老师评价方式 20% 考试 70%
六、进程与安排 表4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
1 统计方法 18
4 22
2 统计实务 18
2 20
3 统计法规 12
2 14
4 学时总计 48
8 5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评价建议

1.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学校有计划地派往统计类课程教师,到相关学校企业进行以实践技能培训;强力推进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鉴定;建立和完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优先参加教材编审、教学指导等活动,优先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进一步完善竞聘上岗、职称评定方面的政策,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2.统计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多样化,增加实践教学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课程网站资源,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一方面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能使教学过程更加充满吸引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建议教师可以采用选择最新最热点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建议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的采用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样不 66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应增加学生发言机会,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建议在学期期末考评方面,统计业务知识课程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需要注重过程教学,应以理论考试结合过程成绩折合一定比率来计算最终该学生的考试成绩。

3.教学内容应不断变化教学内容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统计的要求和现行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重点讲述统计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
同时,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考证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考证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在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基础上,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建议
1.教材《统计业务知识》(第七版)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参考书《<统计业务知识>学习指导与习题》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八、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统计业务知识专业教学团队、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兼职教师参与)等合作开发。

2、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与修订。

3、执笔(课程负责人):刘蓉娜
4、审核(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杨小燕
5、审定(二级学院负责人):柳志 时间:2020年7月20日 67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303021 课程名称:统计预测与决策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总学时:40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 预修课程:经济数学、统计学基础 开课部门:会计学院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实践学时:8学时 《统计预测与决策》是高职院校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和判断市场经济中各种不确定现象未来数值的一门重要的方法论学科。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
课程具体包括:统计预测与决策概述、定性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马尔科夫预测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多目标决策法等内容。
本课程按照“浅化理论,突出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来设计课程结构。
在课程的内容上,根据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的两大模块即预测理论与决策方法,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项目,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不但能系统地掌握预测与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更能够熟练运用所学预测和决策的知识,完成对不完全观察资料的基础上,对所关心的指标做出可靠的估计和推测,使学生能够将具体的预测和决策方法应用到市场经济实践中去,同时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分析经济问题、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预测与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更能够熟练运用所学预测和决策的知识,在不完全观察资料的基础上,对所关心的指标做出可靠的估计和推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课程根据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的两大模块即预测理论与决策方法,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项目,以教师讲授、案例分析、 68 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在面对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对不肯定事物做出科学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理论考核两部分;主要教学场所为多媒体教室;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预测与决策分析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具体目标根据高职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备诚实守信的统计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具备较强的统计思维能力和敏锐的眼光;
(3)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知识目标
(1)掌握运用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等定性预测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
(2)掌握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
(3)掌握运用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
(4)了解运用马尔科夫链的基本原理进行经济预测的方法;
(5)掌握运用乐观决策准则、悲观决策准则、乐观系数决策准则及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准则作出决策的方法;
(6)掌握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以等概率为标准的决策方法和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
(7)理解决策树的制作步骤及其应用;
(8)掌握运用特征向量法确定目标权重的方法。

3.能力目标
(1)能够对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2)能够对市场及相关事物的未来作出准确的估计和推测;
(3)能够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各种经济现象的数值进行预测;
(4)能够综合运用预测与决策方法与技术,对不肯定事物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的课程设计。
69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本课程包括两大模块,即预测理论与决策方法,应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项目,以教师讲授、案 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预测与决策概述、定性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 马尔科夫预测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多目标决策法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预测与决策 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更能够熟练运用所学预测和决策的知识,在不完全观察资料的基础上,对所关心的指标做出可靠的估 计和推测。

1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序工作任务 号 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知识: ①统计预测的概念、 ①掌握统计预测的分类与基本原则; 分类和作用; I统计预测方法培养良好的爱②掌握统计预测的重要步骤; ②统计预测的原则和 统计预测 的分类及其选国情怀,树立诚③掌握决策的分类与基本原则; 步骤; 1与决策概 择 实守信的统计④掌握决策的重要步骤。
③决策的概念、分类 述 II统计决策的分职业道德和爱技能: 与作用; 类及公理 岗敬业精神。
①能够区分定性预测法与定量预测法; ④决策的基本原则与 ②能够区分回归预测法与时间序列法; 步骤。
③能够区分连贯原则与类推原则。
①主观概率法; 定性预测
2 ②头脑风暴法; 法 ③德尔菲法。
I
德尔菲法的应用案例II主观概率法的应用案例 树立分析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定性预测的技能,发扬工匠 知识:①掌握主观概率法的预测步骤;②掌握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③理解德尔菲法的基本原理; 70 序工作任务 号 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精神。
技能: ①能够区分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 ②能够运用主观概率法进行预测; ③能够运用德尔菲法进行统计预测。
知识: ①掌握标准误差、可决系数、相关系数、回归系数显著性检 ①一元线性回归预测 I
一元线性回归 验、F检验、DW检验等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法(建立模型、估计 模型的应用案 ②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参数、进行检验、进 例 ③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行预测); 学会收集数据, II
多元线性回归 ④掌握计算机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应用。
回归分析②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增加量化意识,
3 模型的应用案 技能: 预测法法(建立模型、估计 一切从实际出 例 ①能够运用相关系数、回归模型分析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参数、拟合优度、进 发,爱岗敬业。
III计算机在多 ②能够运用标准误差、可决系数等统计量对回归模型进行检 行预测); 元回归分析中 验; ③计算机在多元回归 的应用 ③能够区分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分析中的应用。
④能够运用excel、spss的回归分析功能对经济现象做回归预 测。
知识: I
移动平均法的 ①掌握一次移动平均法与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 应用案例 ②掌握一次指数平滑法与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 学会收集体现 ①时间序列概述; II指数平滑法的 ③理解温特线性与季节指数平滑法。
时间序列 祖国发展的各 ②移动平均法; 应用案例 技能: 4分析预测 种统计指标,通 ③指数平滑法; III计算机在移 ①能够区分移动平均法与指数平滑法; 法 过时间序列看 ④季节变动预测法。
动平均法和指 ②能够运用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对含有长期趋势性变动 祖国进步。
数平滑法中的 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应用 ③能够运用温特线性与季节指数平滑法对含有季节性变动 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71 序
工作任务 号 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知识: ①理解马尔科夫链的含义与特点; I状态预测的应 ②掌握各状态出现的初始频数、状态转移概率的计算方法; ①马尔科夫链的概 分析预测市场 用案例 ③掌握初始市场占有率、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方法; 述; 占有率数据,培 II
市场占有率预 ④掌握期望利润的计算方法。
马尔科夫①状态预测; 养学生超前思
5 测的应用案例 技能: 预测法②市场占有率预测; 考、提前预测, III期望利润预 ①能够运用状态预测的基本步骤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③期望利润预测。
开拓进取的精 测的应用案例 ②能够运用市场占有率预测的基本步骤对具体数据进行分 神。
析预测; ③能够运用期望利润预测的基本步骤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 预测。

理分析企业知识: 生产经营数据,①掌握悲观决策准则的概念及其决策步骤; I好中求好、坏敢做奋斗者,勇②掌握乐观决策准则的概念及其决策步骤; ①悲观决策准则; 中求好决策方做争先者,敢于③掌握乐观系数决策准则的概念及其决策步骤; ②乐观决策准则; 法的应用案例追梦、勤于圆④掌握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准则的概念及其决策步骤。
6不确定型③乐观系数决策准II乐观系数、最梦。
决策方法则; 小的最大后悔 技能: ④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准则。
值决策方法的应用案例 ①能够区分悲观决策准则与乐观决策准则;②能够区分乐观决策准则与乐观系数决策准则;③能够建立损益值矩阵; ④能够运用悲观、乐观、乐观系数及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准则 决策方法对具体数据进行决策。
①风险型决策的概I不同标准的决统计决策的不知识: 述; 策方法的应用确定性和风险①了解风险型决策的概念与条件; 风险型决
7 ②最大可能性准则、案例 性,培养学生的②掌握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 策方法 期望值准则、等概率II决策树的应用风险意识,解释③掌握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 准则; 案例 数据要谨慎探④掌握以等概率为标准的决策方法; 72 序工作任务 号 模块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思政元素 要求 ③决策点、方案枝、机会点、概率枝。
索,做到减少风⑤掌握利用决策树进行决策分析的步骤。
险、控制风险。
技能: ①能够运用最大可能性准则、期望值准则以及等概率为标准 的决策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决策; ②能够区分决策点与机会点; ③能够区分方案枝与概率枝; ④能够运用决策树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决策。
知识: ①多目标决策的概念、特点以及处理多目标决策问题时应遵 构
建高职院校循的原则; ①多目标决策概述; I权重确定方法学生党员考核②最大特征根、特征向量、一致性指标和检验系数的计算; ②判断矩阵、最大特 多目标决 的应用案例
8 征根、归一化的特征 评价体系,促进③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 策法 II层次分析法的学生践行社会骤。
向量、一致性检验; ③层次分析法。
应用案例 主义核心价值技能: 观。
①能够运用特征向量法求各目标的权重; ②能够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73
四、实施与保障(一)教师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具有扎实的预测与决策分析的理论知识,具备运用Excel、SPSS统计软件进行预测的操作和分析输出结果的能力,懂得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在统计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2.主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功底,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锐意进取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扎实的预测与决策分析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运用Excel、SPSS统计软件进行预测的操作和分析输出结果的能力;具备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素质合格。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统计师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不仅能承担本课程教学,而且还能承担本课程建设与改革。
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在统计预测和决策方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操作一种以上统计分析软件。
(二)实践教学条件
1.实训室建立实训基地,应有效利用校内或校外的合作企业资源来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实习的需要。

2.专业教学场地应配备多媒体教室,有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三)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本课程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数字教材、题库等数字资源,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统计预测与决策》网络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并不断进行数字资源更新。
74 同时,适当选用共享型、教学互动、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质网络教学资 源,如下表。
表2网络资源选用表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中国教育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 中国统计信息网 / 中国教育统计网 / 中国大学MOOC / 中国统计网 / (四)教材要求 尽可能选用优质的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任务项目引领、职业能力导向 课程的设计思想,结合专业岗位职业需求,创新内容,科学设计,方便学生课后线上学习。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 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2.教学手段现代化。
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

3.教学组织团队化。
将全班同学分成工作小组,每小组
5人左右,小组工作按企业 化规律,实行组长负责制。
并在班级内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 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成绩构成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
(二)考核内容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表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
(三)考核方案 75 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结构分数制,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其中:
1、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学生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以量化为准,具体衡量指标为平时出勤率、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次数和质量、上课听讲、发言以及给老师提教学意见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
二是考核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布置的统计预测与决策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为准,比如回归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以及风险型决策方法等,视项目完成的质量好坏,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

2、期末成绩考核办法:闭卷考试。
以卷面成绩为准,所考内容以课程为中心,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
具体方案见下表。
表3课程考核方案 序号考核方式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分值比例% ①迟到、早退一次扣分0.5分,旷课一次扣考勤
1 学习态度1分; 课堂点名答问 10% ②课堂与课外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酌情加课堂情况实施记录 分。
①运用相关系数、回归模型分析经济现象之 间的联系; ②运用标准误差、可决系数等统计量对回归 过程评价 模型进行检验; ③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④运用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对含有长期
2 实践操作 依据老师评价方式 20% 趋势性变动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⑤运用悲观、乐观、乐观系数及最小的最大 后悔值准则决策方法对具体数据进行决策; ○6
运用最大可能性准则、期望值准则以及等 概率准则对实际问题进行决策; ○7运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确定权重。

1、单选题
2、多选题 期末总结
3 期末考核
3、填空题 性评价 简答题
4、计算分析题 闭卷考试 70% 76
六、进程与安排 教学单元
统计预测与决策概述 定性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马尔科夫预测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 多目标决策法合计 表4教学学时分配表 讲课
4 习题课 实践

标签: #融资 #软件公司 #如何做 #荣耀 #分析报告 #数据 #如何做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