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自己最好的资源”,青海大学排名如何

青海 0
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扫二维码看科学报扫二维码看科学网扫二维码医问医答 CHINASCIENCEDAILY 总第 期 2016年3月16日星期
今日8版 新浪:/kexuebao腾讯:/kexueshibao-2008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84邮发代号:1-82 东北不缺创新的源泉,但东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中,有70%~80%都没有在本地转化 东北“:用好自己最好的资源” ■本报记者陆琦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吉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能为吉林省提供的新增产值达到一千亿元左右。
”近日谈到这个目标的时候,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坚定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使命感。
而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2016年重点工作之
一。
东北不缺创新源泉 “要实现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最根本的是创新。
”在李元元看来,目前东北的大部分企业欠缺创新能力,东北必须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来实现经济发展中创新的引领作用。
事实上,东北不缺创新的源泉。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曾在代表团开放日 向媒体透露,吉林省每一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在校大学生占比排在全国前列,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近60个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落户在吉林省。
在辽宁,有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沈阳自动化所、大连化物所、沈阳应用生态所等四家顶级的科研院所。
“过去几年,这些机构有600多项成果转化共产生5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但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百分之十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坦言。
缘何“墙内开花墙外香”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在东三省并不少见。
据统计,东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中有70%~80%没有在本地转化。
原因何在?包信和认为,成果转化受诸多因素影响。
“就东北来说,国有企业的机制障碍、民营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低等,是限制成果转化的主因。
” 这是包信和的切身体会:向企业推介科技成果时,企业首先关心能否立即盈利。
同时,国企与科研机构合作时,复杂的审批程序常常导致企业错失良机。
对此,李元元也颇有感触:“在华南理工大学做校长时,企业老总都在办公室外面排队等着,吉林大学这样一所资源丰富的大学,怎么会没有人来找呢?” 一个是企业找成果,一个是成果找企业,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南方民营经济活跃。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家骐表示,民营企业对创新科技成果有很大的需求,而且还容易形成产业链。
科技成果作为一个商品,具有特殊性,很多时候看不见摸不着。
也正因如此,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科技部门和科学家们极力攻克的一个难题。
“科技成果是这样的,哪里适合转化,它就会到哪里去。
”王家骐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还要看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是否契合。
东北科技成果如何更好转化 为此,李元元建议,可以根据东北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即将布局和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筛选和组织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到产业化等创新环节,通过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的产业化,培植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企业乃至新的行业。
“要用好自己最好的资源。
”李元元表示,东北地区应尽快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和环境,加快建设各类孵化器,加快发展相关的中介机构,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完整的链条,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走向企业。
“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完全由企业来承担风险还是比较困难的。
”对此,包信和建议,各级政府应搭建一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设置一定额度的转化基金,分担一部分企业科技创新风险,让科技创新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动力。
“整个分院的‘千人’加起来也就一个巴掌,到北京一看,我们一个分院还赶不上人家一个所。
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跟《中国科学报》记者聊起西部人才短缺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长张雨东无奈地伸出一个手掌。
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近30%,但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总量的20.4%,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13.6%;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中,科研人员仅占8.8%。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被列入2016年重点工作。
但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所说:高层次人才队伍缺乏,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西部大开发姻 本 亟报 记者陆 待人琦 ○主持:张林彭科峰○邮箱:lzhang@ 中 国 制 造﹃ 走 出姻 去 王超 ﹄需 更 强 品 牌 两会已近尾声,但有关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话题却热度不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把塑造、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出国门奠定了新起点。
强调“金字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利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良所认为的,推动更多中国制造“走出去”,仍需重视中国制造的“金字品牌”建设。
而当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在两会工商联小组讨论会上晒出自己“犯傻”购买的昂贵国外品牌手表时所透出的无奈一样,都是对于本国制造的“爱之深,责之切”。
中国制造遭遇的现实尴尬也确是如此。
一方面,国内消费者扎堆去买日本的马桶盖、医疗用品,去买韩国的化妆品,代购澳大利亚的奶粉,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也在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毋庸置疑,我国品牌多而全、高端产品散而不精、基础产品质低价廉、国内企业各自为战的刻板印象,一直是制约中国制造“走出 3月15日,李世石(前右)与“阿尔法围棋”(AlphaGo)进行对弈。
最终,AlphaGo执白获胜,将比分定格在4
1。
新华社发 陈凯先委员加强居民营养膳食标准研究 本报讯(记者黄辛)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陈凯先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呼吁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居民实际的营养膳食标准。
同时,他建议,国家要加大相关科研投入,设立开展营养膳食标准研究的项目和科研计划。
目前,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代谢疾病快速流行。
而中西部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婴幼儿和儿童中仍旧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营养缺 乏症,成年居民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均衡。
我国居民的营养膳食数据与标准研究方面 缺少投入,研究规模小、水平低,难以推广。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对京沪3000多中 老年人群研究发现,按照沿用的美国《营养指南》所设定的维生素D标准,中国受测人员70%属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24%属于维生素D不足,即94%的受测人员维生素D水平低于美国设定的营养标准。
但受试人员均未出现大规模维生素D缺乏所致疾病。
结果提示,中国居民体内维生素D不需要达到美国标准。
陈凯先认为,如果照搬国外标准,可能会带来维生素D过量的健康风险。
陈凯先指出,这方面研究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研究数据通常不能直接转化为科研论文或专利,因此常得不到重视。
应该在国家层面上重视营养数据标准研究。
郑永飞代表科技和教育管理应更科学化 西部优秀人才流失之殇 “7年前博士入所能拿10万元,现在才12万元,所里的博士毕业去华为,起薪27万元,怎么竞争?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张雨东明显感到,这几年进所的年轻人里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毕业的比例急剧下降。
必须承认,西部仍属欠发达地区,存在着诸多困难。
在偏远地区 才﹃补血﹄ 或艰苦环境中生活和 工作,却得到相对较低 的收入待遇,这更增加了西部地区稳定和吸 引优秀人才的难度。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 大学校长王光谦也有同感。
2013
年7月, 王光谦受清华大学委派对口支持,到青海 大学担任校长。
近三年的时间,他深深感 到,人才不足是制约西部地区高校发展和 人才培养的瓶颈。
王光谦举例说,青海大学作为一所省 属的“211”高校,目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仅
167名,而河南省某省属“211”高校却拥 有博士学位教师1700名,甚至某单一的师 范院校也有300名教师是博士。
其实,西部不光科研院所和高校缺人 才,企业也缺。
有代表在调研中发现,西部 地区超过50%的企业在引进人才后,往往 半年、一年就流失了。
孤掌难鸣的“西部之光” “这还是一个环境的问题,相比东部,西部地区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有一点儿问题。
”从兰州到重庆,在西部耕耘多年的周绪红深有体会。
也正因此,周绪红连续多年在两会上 去”的绊脚石,同时让“走出去”之后的中国制造 提出西部人才短缺的问题。
“由于西部自然 陷入尴尬境地。
本报讯(记者王佳雯)“科技和教育管理应该更
大学的发展,这也引起了郑永飞的关注。
他指出,实际行动,落实师资力量,配套建设符合要求的教 环境的影响和西部地区财政能力薄弱,导 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2015年发布的 科学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郑永飞日前在“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教育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实验室,同时对学生的考核有严格要求。
致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和人力资源开发长期 “2015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显 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增加动手能力的实践,而 在科技管理和教育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 处于落后水平。
” 示,中国只有华为和联想两家企业上榜。
前不久 “科技经费管理近几年有些因噎废食,给科技
这恰恰是我们高等教育所缺乏的。
” 很多成熟经验。
郑永飞建议,我们应当吸收这些经 以“千人计划”为例,张雨东说,假设有 新华社开展的一项只针对外国人的“全球调 人员经费使用上设置了很多障碍。
”郑永飞说“,许 “过去的高等教育把关不严、投入不足,导致许
验,但也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这是需要动点脑 100个到北京,能到成都的也就那么两
研”,在被问及“你知道什么中国的品牌”时,很 多项目经费迟迟不能到位,有的到款时已接近年多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不能满足工作岗位需求。
筋、讲点创新的事情,不能照搬西方经验,否则就会 个。
“尽管待遇是一样的,但是北上广的配 多受访者对中国品牌知之甚少。
底,造成科技人员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
” 以往我们总是在追究学校的责任,却没有思考政府
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
”郑永飞强调,这里的创新不 套好,有很好的科研聚集、产业聚集等。
” 打造中国制造的“金字品牌”,已成为破解 鉴于此,郑永飞建议在科技经费管理上,从到该做些什么。
”郑永飞说。
是概念,而是在具体做法和措施上,将先进经验与 张雨东坦言,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怎么 中国制造“走出去”困局的必由途径。
款月开始计算年度,用更合理的方式来管理。
郑永飞表示,职业教育和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不
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真正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科教管 破这个局,暂时还没有太好的办法。
塑造中国制造的“金字品牌”,首先需要强 在教育领域,国家十分鼓励职业教育和应用型能只喊口号。
对这些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要采取理的路子。
渊下转第2版冤 化这种“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其核心在于为中 国制造“走出去”苦练外功。
中国制造作为一个 整体出现在海外市场,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成中国制造的价值合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是实现由产品输出到产品、技术、资本、服务输出转变的先决条件。
其次,要倡导“工匠精神”,铸就中国制造 九问:农业供给侧,“补贴”价几何? “金字品牌”的品质和内涵。
制造业的发展历 史告诉我们,对细节的把握往往决定了最终 ■本报记者
秦志伟 “总产量高、库存量高、进口量高”的背景下,粮而进口量越来越大,国内外粮价全面倒挂引发者,机器不敢动,一动赔得更多。
成败,“工匠精神”是制造业走出国门的重要 食加工企业似乎走入前所未有的漫漫“寒冬”。
了社会对粮食的担忧。
很明显,狼真的来了。
其 就兰兴的观察,近几年,随着国内种粮成本 驱动力。
“不好意思,今年粮食又丰收了,给中央添“停产赔钱,机器动起来更赔钱。
”作为黑龙江省中,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粮食加工企业,可谓一上涨,粮价越来越偏离市场。
在收储政策保护下, 最后,中国制造业仍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麻烦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铁力市九河泉米业片哀鸿。
水稻国内外价差不断拉大,导致粮食加工企业成 参与国际标准、规则的输出,重视人才培养与引 晓在地方调研时,当地官员的话让他哭笑不得。
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九河泉米业)董事长兰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和调研中了解本倒挂,生产下滑,“当地有90%左右的粮食加工 进,进行高端合作以取长补短。
同时,用好外方 2015年11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兴道出了目前国内粮食加工企业的心声。
到,从粮食加工经营企业来看,粮食市场运行呈企业处于亏损甚至停产的状态”。
团队、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与各国发展战略无缝对接、完美融合。
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的《农业法》实施情况报告显示,政策性粮食库存积压比较严重,有10%左 经营惨淡成常态 现出“稻强米弱”“麦强面弱”态势,特别是普通粮食加工企业与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主体之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说,从盈利角度看,价格下降无法提振粮食 创新驱动发展,必将赋予中国制造更多的内涵与命题,也将为中国制造“金字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能更多地“走出去”,同时走得更加矫健多姿。
右的库存达到或超过正常储存年限。
而过高的粮食库存,不仅加大国家财政压力,也将导致粮食产业链的“政策失灵”和“市场失灵”,其中就包括粮食加工企业成本高企。
一头连着收储、一头连着市场,在我国粮食 “狼来了!”自从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这样的声音便时不时出现在农业领域,但前几年对农业的影响并不明显。
近三年来,粮食连年增产,库存越积越多, 间的博弈及粮食消费市场的激烈竞争,让很多粮食加工企业利润微薄,生存困难。
兰兴所在的九河泉米业就存在这样的状况。
“我们企业年加工能力30万吨,而2015年年加工量不足2万吨。
”兰兴告诉《中国科学报》记 加工企业。
从表面上看,粮价下跌,对粮食加工企业只有利好,可以借机囤货,降低生产成本。
但实际上,粮食降价,水落船低,以粮食为加工原料的下游产品降幅更大,导致加工企业直接受损。
渊下转第2版冤

标签: #英雄 #网站 #公司 #制作网站 #网站建设 #企业 #网站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