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7

家政公司 6
年12月20

日·星期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北京:石景山区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

4河南:郑州市民政局多措并举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发展................................................4山东:枣庄市三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市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山西:老人有福了,老人可指定监护人养老................................................................6江苏:句容“多元化养老”描绘美丽夕阳红................................................................6四川:阿坝州老龄办深入高原牧区看望慰问高龄贫困老人........................................7四川:巴中市民政局老龄办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和系列宣讲活动....7江西:南昌市出台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方案................8福建:我省实施八大工程补齐养老事业短板................................................................9福建:力争到2020年养老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广东: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喜获2017年度广东省“银龄安康行动”四项大奖....11云南:首个省级PPP养老示范项目落地运营..............................................................12燕赵晚报:“抱团养老”还需公共管理跟进..............................................................12我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回升,应对老龄化须健全养老金融体系..............................13

“抱团养老”纵难复制,也可借鉴..............................................................................

14

“时间银行”让养老由压力变动力..............................................................................

15中国老龄协会成立专门机构借力信息技术开展老年人安全防护..............................15

“抱团养老”是一种有创意的尝试..............................................................................

16第三届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高端论坛在沈阳召开......................................................16爱银发:养老的核心是人文关怀,精神赡养..............................................................17社科院:“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

17 热点新闻....................................................................................................................24 广东:罗湖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如火如荼进行..........................................................

24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成立,让老年人老有所依..........................26卫计委: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优先覆盖重点人群..............................................26

莫让不作为给老龄补贴的善政减分..............................................................................

28 老龄数据....................................................................................................................29 江苏:南京居民人均预期寿命
82.34岁,老龄化率已超出生率...............................29解读安徽省老龄状况报告,老龄工作任重而道远......................................................

30 政策法规....................................................................................................................31 关于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投入的指导意见......................................................

31 养老研究....................................................................................................................33 风华正茂的你,有想过养老问题吗..............................................................................

33 养老类型....................................................................................................................33 如何提供医养结合?
区卫计委与民政部门“吵”了起来............................................

33 养老产业....................................................................................................................35 泰康将保险与医养整合
10年,养老社区投资规模232亿........................................35 穗深专家齐议新时期区域性养老服务与需求匹配新路径..........................................36

中国养老产业路在何方..................................................................................................

37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的密度、宽度和高度......................................................................38老龄健康将成我国第一大消费产业,西伯利亚冷杉精华抢占发展“风口”..........

39 养老培训....................................................................................................................40 破解"保姆荒":让老人安心过个好年...........................................................................

40

中医健康养老护理员培训在京举行..............................................................................

41 健康管理....................................................................................................................42 老年人:懒一点才好......................................................................................................

42一文看懂帕金森病:得了这个病,还能喝酒开车吗?..............................................

43 社会保障....................................................................................................................45 "长期照护、长期护理、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障",哪个才对?
........................

45带你认识“五险”: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单位个人共缴......................................47

税延养老险增添养老新选项..........................................................................................

48“以房养老”中山已有多人动心却苦于不符条件......................................................49北京:朝阳区完成140户特殊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完全免费..........................

50 政府购买服务...........................................................................................................

51 吉林:通化市东昌区民政局政府购买福彩居家养老及为老服务资金采购项目竞争 性磋商..............................................................................................................................

51青海:省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示范性养老机构维修改造项目更正公告......................54河北:保定市竞秀区民政局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采购更正公告..................................55山西:晋中市养老保险中心晋中市全民参保登记软件系统建设项目竞争性磋商..56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和收入户资格服务项 目招标公告......................................................................................................................

57江苏:新沂市草桥镇生态养老小城市建设PPP项目资格预审补充公告..................59 关于我们....................................................................................................................60
联系我们....................................................................................................................62 2017
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北京:石景山区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 石景山区是北京市比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区,早在2000年,全区60岁以上户籍人口就已突破户籍总人口的10%。
目前,与全市老年人口状况相比较,石景山区老年人口呈现出一高一低、一多一少、一不均五个特点,即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整体收入低、留守的空巢老人多、入住机构养老的老人少、老人地域分布不均衡。
石景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将养老服务定位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区委区政府立足区域实际,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会议研究决定,出台《石景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确定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同时明确了石景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七个字,“一五一十划养老”。
“一五”是石景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的工作目标。
即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五有”为目标。
“一十”是十三五期间石景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的十项重点任务。
一是深化一个理念:养老服务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二是抓住一个龙头:改革创新养老工作体制机制;三是打造一个品牌:打造居家养老“老街坊”品牌“9110”模式;四是实施一项工程:开展幸福养老身边、床边、周边“三边”工程;五是突破一个重点: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六是突出一个特色:推进中医药特色的医康养结合发展;七是推进一个试点:探索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八是扭住一个关键:建立养老服务社会化参与体系;九是培养一支队伍:加强养老护理职业队伍建设;十是搞好一个保障:强化居家养老工作的人员经费政策支持。
石景山区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坚持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加强养老服务改革顶层设计,创新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使全区老年人在石景山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新华网)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22 河南:郑州市民政局多措并举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发展 2017年以来,郑州市民政局坚持从政策扶持、硬件建设、机构管理、质量提升、人情关爱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不断优化老龄工作政策环境。
制定出台了《郑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郑州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完善了政策措施,规范了为老服务相关事项,为推动郑州市老龄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二是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郑州市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有关要求,积极协调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补贴检查、审核力度,为社会办养老机构申报补贴资金579.38万元,全市新设立许可养老机构3家、新增养老床位1600多张,新增城乡养老服务中心60家、新增床位800多张。
同时,建设
4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12349等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1个,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入网人数39万多人。
三是不断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指导郑州市134个养老院对照养老院服务质量检查内容进行自查,查找存在的问题。
并按要求将基本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入住对象信息、从业人员信息等8大类共146项内容,录入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
以省厅“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契机,联合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对全市养老机构逐一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市、县都分级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整改后对账销号。
四是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组织开展全市养老信息系统培训1期、养老护理员培训2期和养老机构院长培训1期,参训人员达350多名,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管理,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郑州市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大赛。
组织开展“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养老护理员公益慈善项目,选拔出100名贫困优秀大学生,经过培训后在养老机构开展为期40天的养老护理服务,有效缓解了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问题。
五是不断深化老年人关爱工作。
启动郑州市第三届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开展“关爱老年人,欢庆十九大”敬老月主题活动和慰问百岁老人“大走访”活动,为全市100岁及以上老人,发放节日慰问金。
通过“郑州市老龄网”、广播电台等传播媒介发布“一封信、一手册”,开展老年人防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及时发放老年人高龄津贴。
(来源:省民政厅)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35 山东:枣庄市三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市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 展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枣庄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
求,积极主动适应老龄工作新形势,不断强化为老服务意识,大力培育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新体系,扎实推进全市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培育老龄产业市场,抓好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志愿者、养老社会组织和养老护理专业人员三支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民办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工作,优先改善贫困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条件,确保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3张以上。
二是政府持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创新政府对养老机构扶持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全面提高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鼓励支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参加综合责任险,按核定的投保人数给予每人每年20元的财政补贴。
三是全面加快养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破解养老服务业发展难题,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
健全完善多功能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市扎实开展“老年人关爱工程”和“情暖特困老年人救助”等活动,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直接将救助金一次性发给救助对象,实现服务老年对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辖区全覆盖。
(来源:枣庄市峄城区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75
5 2017
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山西:老人有福了,老人可指定监护人养老 无儿无女的耄耋老人,为解决将来失去行为能力后的养老问题,便通过公证方式,为自己指定监护人。
12月初,91岁的张爷爷拿到了意定监护公证书。
这是我省办理的首例意定监护公证。
11月底,65岁的贺阿姨前往城南公证处,替91岁的张爷爷咨询。
原来,张爷爷和老伴洪奶奶无儿无女,他们与同事贺阿姨相处得如同一家人。
40多年来,贺阿姨及其孩子得到老两口的百般照顾;老人年迈后,贺阿姨也精心照料。
今年11月,洪奶奶去世,后事全权委托给贺阿姨。
老伴去世后,张爷爷不由想到,自己已是耄耋之年,如果有一天患病或因其它原因导致丧失行为能力,很多事情都需要人料理。
他便想到,能否由贺阿姨全权代理。
为自己指定监护人,这在我省公证行业还是首次。
但幸运的是,今年10月刚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33条,就提到了意定监护。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 此前,根据该法律规定,上海已有办理意定监护公证的先例,但我省尚无意定公证协议规范文本。
为规范办理流程和文本,城南公证处多次进行业务研究。
经过几次讨论,11月30日,张爷爷与贺阿姨签订了《意定监护协议》。
双方约定,张爷爷因病或其它原因造成昏迷、身体障碍、神志不清、无法表达等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形时,经人民法院认定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后,贺阿姨担任张爷爷的监护人。
她将负责张爷爷的生活起居、治疗康复,保管并使用张爷爷的资金,用于支付其生活、治疗、康复、债务和丧葬等费用。
对该协议,12月5日,公证员进行了公证。
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处长侯晓霞认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意定监护公证从法律层面,为老年人自主养老提供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这是我省首例意定监护公证,对全省公证行业具有借鉴价值,对更多老人而言,则可以保障其合法权利,有效预防社会纠纷,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38 江苏:句容“多元化养老”描绘美丽夕阳红 目前,句容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向养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句容市委、市政
府通过强化政策制度保障、持续加大资金倾斜,加快高品质养老设施建设,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及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社会资本等方式,正打造一套立体式多元化、重品质突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力争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深度融合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政策红包”持续加码,“财政蛋糕”不断升级 近年来,在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上,句容结合该市实际推出了一系列服务养老的“政策红包”。
出台了《句容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关于推进社区(村委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市五保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参保费由财政负担,实现病有所医,并逐步提高医疗保费及报销比例;五保老人分散供养标准提至9432元、集中供养提至9800元,“三无人员”提至1353元。
从2014年起,句容市政府每年为该市户籍60周岁以上的“五类”特殊老年群体和8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据统计,该市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老人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达85%。
据不
6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完全统计,近2年来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1亿多元向涉老群体倾斜。
医养融合品质养老借力打造“银发”产业 为满足市民对优质养老服务旺盛需求,句容市政府把建设社会福利中心确定为民生重点工程,建设“医养融合”模式的高标准福利中心。
中心占地50亩,设有床位502张,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
中心按照“公建民营”模式,由句容市逸仙颐养院有限公司负责中心运营管理,通过上海公司提供的专业化养老服务和科学化经营管理,实现养老护理水平提档升级。
入住其中,可享受生活居住、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服务,温馨且专业。
(来源:中国江苏网)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26 四川:阿坝州老龄办深入高原牧区看望慰问高龄贫困老人 2017
年12月18至20日,在2018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阿坝州老龄办冒严寒赴红原和阿坝两个高原牧区县,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看望慰问贫困高龄老人代表,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人手中。
慰问组行程1000多公里,深入红原县瓦切、安曲、邛溪、壤口,阿坝县麦尔玛、洛尔达、垮沙、茸安等乡镇,看望80岁以上高龄贫困老人并为他们送去新春慰问金。
每到一处,慰问组都与老人及老人家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老人身体生活现状,家庭收入和高龄津贴领取情况,叮嘱老人的家属要想老人所想,悉心照顾老人的生活;祝愿各位老人健康开心,长命百岁;希望村两委、社区居委会和乡党委政府及县民政局的同志,要切实履行职责,定期看望老人,特别关注贫困高龄失能空巢等特殊老人群体,全面了解老人们的所需所盼,认真及时落实好各项惠老政策和优待措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主动为老人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平安幸福安康。
此次送温暖活动,慰问组看望了4位百岁老人,18位平均年龄为85.5岁的高龄贫困老人,共发放慰问金1.32万元。
(来源:阿坝州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57 四川:巴中市民政局老龄办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和系列宣讲活 动 近日,巴中市民政局、老龄办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和系列宣讲活动,深刻领会精神
实质,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开展专题讲座。
一是特邀专家讲授。
市委党校教务科科长刘洪斌以《不忘实心牢记使命》为题为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授课,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变革、伟大实践、理论指导、基本方略、战略安排、行动纲领和坚强领导七方面,就如何把握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掌握其核心内容、抓住其关键要点作了详细的阐述。
二是开展周三“为民爱民”大讲堂专题学习十九大。
党员干部轮流走向讲台分享学习成果。
全体党员干部通过深入的学、反复的学、切实的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民政、
7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龄实际工作当中,把十九大精神学深、悟透、做细,在新时代,以新形象、新作为,开启新征程,为实现巴中民政、老龄事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开展系列宣讲。
深入县(区)、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走基层宣讲十九大”活动,先后前往南江县赶场镇白马村、白梁村等地,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结对帮扶”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老龄办主任王再生结合民政、老龄工作和脱贫攻坚实际,用通俗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案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如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宣讲,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宣传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基层群众数一数过去、谈一谈变化、讲一讲感恩、听一听诉求,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从而达到凝聚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助推脱贫攻坚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
(来源:巴中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56 江西:南昌市出台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方案 近日,南昌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方案》,
推进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扩大升级。

一、旅游消费,培育全域旅游核心产品根据《方案》,南昌市将深入开展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
南昌市将加强对万寿宫文化旅游街区、安义千年古村群、汉代海昏侯国生态文化旅游等项目的支持引导,打造一批体现南昌特色、竞争力强的精品路线,培育全域旅游核心产品。
同时,南昌市将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美丽休闲乡村、星级农家乐、十佳休闲农庄和十大精品线路等品牌创建与培育工作,积极引导、指导县(区)及休闲农业企业参与创建,对获得以上品牌项目的单位给予扶持与补助。

二、文化消费,建设一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方案》提出,支持文艺演出、展览和公益文化普及活动的开展,推进文化惠民项目实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南昌市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拓展居民文化消费空间,探索可操作、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文化消费新模式。
《方案》还提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海昏侯国遗址展示服务中心、南昌市博物馆、南昌市图书馆项目建设,统筹建设一批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我市还将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进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演艺娱乐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合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南昌市的数字出版阵地。

三、体育消费,建设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南昌市将建设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推进街镇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实现新建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基本达到全覆盖。
同时,打造休闲运动营地,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配建一批健身步道、骑行道、轮滑道,依托湾里山林修建登山、攀岩等健身设施。
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开展群众性足球、羽毛球、广场健身操(舞)等项目联赛,启动“科学健身进基层(机关、社区)”体育配送服务试点。
《方案》还提到,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率,在部分有条件的市直学校实行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体育场馆低费、免费向公众开放;安排部分经费用于鼓励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公众开放。

8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四、健康消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执行同级公立医疗机构报销政策南昌市将积极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规划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
推进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定点条件的,经评估后纳入定点范围。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执行与同级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政策。
老年社区内设立的医疗机构,可按照医保有关政策,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五、养老消费,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南昌市将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着力增加护理型床位,推动以公建民营为重点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办法、养老服务有关税费减免和投融资政策,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适应需求、价格合理的优质养老产品和服务。
《方案》提出,利用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模式将养老服务交由市场和社会组织运营管理。
鼓励支持政府和社会力量通过购置、置换、转型、收回和租赁等方式,将闲置的学校、医院、宾馆、厂房、社区用房、机关企事业单位腾出的办公用房、培训中心、疗养机构等,按法定程序和标准要求整合改造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等养老服务设施及养老机构。

六、教育培训消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南昌市将推进国有企业所办教育机构改革,依据属地原则完成国有企业办中小学社会化移交工作。
国有企业办幼教机构区分不同情况,移交属地政府或整合资源、引进社会资本自主经营。
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发展多元化、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
鼓励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鼓励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参与校企对接,鼓励开展订单定向培训,鼓励市、园区共建职业教育园区和开展创业培训项目等。
《方案》提出,增加新型优质教育产品有效供给,探索建立向社会专业机构购买决策咨询、学校管理、师资培训和办学绩效评价等服务机制。

七、绿色消费,大型公共建筑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方案》提出,促进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产业发展。
积极推广适宜装配式建筑技术,大力发展预制混凝土结构(PC)和钢结构建筑。
在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逐步提高南昌市预制装配式住宅建设项目面积,提升装配率。
另外,南昌市将创新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机制,鼓励和支持市场、商场、商贸综合体等进行绿色市场认证;支持社区绿色低碳便民示范门店建设,推动绿色低碳产品进入社区销售,打造绿色商贸消费、低碳环保消费。
(来源:广州办事处)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58 福建:我省实施八大工程补齐养老事业短板 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居家社区养老
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八大工程。
力争到2020年,我省养老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让老年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
我省重点推进八大工程包括: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程。
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培育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整合完善
9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服务功能。
到2020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全省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的建制村。
机构养老服务工程。
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机构,盘活用好乡镇敬老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强服务监管。
到2020年,民营养老床位占比超过50%。
兜底保障工程。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基本养老服务,落实老年人补贴制度。
逐步提高8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标准,对其中的低保老年人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增发高龄津贴。
从2017年起,对低保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以老年人服务券(卡)方式发放护理补贴。
医养结合工程。
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共建,加强居家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构建城乡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有能力向老人提供康复服务。
精神关爱工程。
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年人文化繁荣发展,加强老年健身设施建设,到2020年,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覆盖所有县(市、区)、90%乡镇(街道)、70%建制村(居委会)和70%机关、企事业单位。
智慧养老工程。
建设信息平台,推广使用12349养老服务专用号。
开展应用试点,开发运用智能产品。
到2020年,培育20家智慧养老示范企业,建设100个智慧养老示范社区,创建10个具有区域特色、产业联动的智慧养老示范基地。
养老产业培育工程。
做大做强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养老关联产业,培育养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把“清新福建·颐养福地”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养老品牌。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工程。
加强专业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到2020年,全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技校每年相关专业在校生不少于2.8万人。
《意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工作实绩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督促检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问责。
(来源:福建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18 福建:力争到2020年养老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八大工程。
力争到2020年,我省养老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让老年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
我省重点推进八大工程包括: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程。
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培育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整合完善服务功能。
到2020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全省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的建制村。
机构养老服务工程。
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机构,盘活用好乡镇敬老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强服务监管。
到2020年,民营养老床位占比超过50%。
兜底保障工程。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基本养老服务,落实老年人补贴制度。
逐步提高8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标准,对其中的低保老年人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增发高龄津贴。
从2017年起,对低保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以老年人服务券(卡)方式发放护理补贴。
医养结合工程。
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共建,加强居家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构建城乡老年 10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有能力向老人提供康复服务。
精神关爱工程。
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年人文化繁荣发展,加强老年健身设施建设,到2020年,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覆盖所有县(市、区)、90%乡镇(街道)、70%建制村(居委会)和70%机关、企事业单位。
智慧养老工程。
建设信息平台,推广使用12349养老服务专用号。
开展应用试点,开发运用智能产品。
到2020年,培育20家智慧养老示范企业,建设100个智慧养老示范社区,创建10个具有区域特色、产业联动的智慧养老示范基地。
养老产业培育工程。
做大做强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养老关联产业,培育养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把“清新福建·颐养福地”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养老品牌。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工程。
加强专业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到2020年,全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技校每年相关专业在校生不少于2.8万人。
《意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工作实绩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督促检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问责。
(来源:福建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46 广东: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喜获2017年度广东省“银龄安康行动”四项大 奖 12月8日,2017年度广东省“银龄安康行动”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巡视员王长胜出席会议并讲话。
广州、中山、清远、梅州、汕头龙湖、佛山南海等地级市、区代表作经验介绍。
广州市民政局易利华巡视员和市老龄办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各地级以上市2017年度“银龄安康行动”推进情况,广州市民政局获得“银龄安康行动”优秀组织奖、爱心捐赠奖,广州市老龄办获得“银龄安康行动”卓越领航奖、突出贡献奖。
“银龄安康行动”是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抗风险能力、减轻老年人家庭负担的一项重要工作。
广州市“银龄安康行动”自2014年10月启动,在各级民政、老龄工作部门以及中国人寿广州市分公司的共同推动下,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积极打造“政府显关爱、子女尽孝心、社会献爱心”三大平台,不断构筑和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
经过三年的努力,广州市“银龄安康行动”在2017年10月底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全市154.6万户籍老年人全覆盖,参保人数及参保率居全省之首,是全国率先实现政府统保全覆盖的省会城市之
一。
2018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大“银龄安康行动”宣传力度,强化驻点服务组织管理,继续巩固现有成果,提升为老服务品质,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提供有力支撑,不断筑牢织密我市老年人抵御风险的安全网。
(来源:广州民政)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52 11 2017
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云南:首个省级PPP养老示范项目落地运营 近日,云南省老年公寓竣工揭牌,项目总投资10647.00万元,设养老床位500床,总建筑面积21645.55平方米,绿化面积达7723.5平方米。
这是云南省首个省级PPP养老示范项目落地运营,该项目被列入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通过先行先试,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云南省与云南朋阳养老产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瑞福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成立了云南卓越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经营云南省老年公寓。
公寓引入了上海专业运营管理团队,配备专业护士及执证养老护理员,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持续性的健康管理照护。
该项目位于云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内,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优势明显,定位是以专业康复理疗为特色的养老机构,收住省内外自理、旅居、失能、半失能、医疗后需康复的老年人群。
项目的成功建成,为云南省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养老服务领域主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来源:云南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28 燕赵晚报:“抱团养老”还需公共管理跟进 今年2月22日,69岁独居城西的张阿姨打进热线,希望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组织新家庭,像兄弟姐妹一样抱团养老。
一石激起千层浪。
抱团养老的想法一下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关注。
目前,张阿姨的农家小别墅里一共住着7户人家,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
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
毋庸置疑,家庭是法定养老主体和老年人养老的基本保障。
然而,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城乡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全社会正面临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问题。
在如此语境下,杭州这位张阿姨利用200多平方米的小别墅,接纳6对夫妻共同生活,探索出中国首个农村“抱团养老”新模式,是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一种融合,将会成为公共养老的一种有益补充。
成本低,是“抱团养老”的首要优点。
对农村老人来说,要是进养老院,每月至少需要1000多元的费用,对自己和子女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而“抱团养老”,可以实现“低成本”互助。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抱团养老”模式所需的公共投入也相对较低,甚至可以“零投入”。
同时,机制灵活、操作方便,是另一大好处。
特别是参与“抱团养老”,提高了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应,还能在精神上互相慰藉,晚年生活因此变得充实和丰盈起来。
然而,对于抱团互助型养老模式的具体管理,至今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
当遇到涉及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意外伤害责任认定和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时,到底应该适用哪一套办法,至今仍不明确,这为“抱团养老”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埋下了隐患。
可见,从长远来看,虽然“抱团养老”是一种群众自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模式,但如何整合更多城乡资源为农村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如何为农村社区的“抱团养老”模式提供体系化、制度性支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抱团养老”模式,还需公共管理跟进。
必须将“抱团养老”纳入公共养老服务体系,进行统一规范。
首先,政府应实行政策扶持和精神帮扶双管齐下。
一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抱团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强化农村、社区公共医疗服务,落实老年人相关补贴制度,着重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问题。
另一方面,开展亲情牵手活动,鼓励大学生、部队官兵等青年群体与老人 12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结为国策亲戚,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亲情抚慰。
特别是推动“抱团养老”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进行日常的指导、检查、考核、评优、奖励等,不断完善和提升“抱团养老”模式,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燕赵晚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4020 我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回升,应对老龄化须健全养老金融体系 12月13日,同方全球人寿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17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
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6.31,较2016年的历史低位6.04分有了一定回升,重回2014年水平。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陈秉正表示,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今年回升的主因是居民在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得分小幅上升。
“居民对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大幅增长,表明人们对宏观经济的预期较为乐观。
”他认为,这一变化与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向好发展的趋势不无关系。
供给侧改革等发展战略都让居民对经济发展前景恢复了信心。
居民、政府、雇主和金融机构须共同发力 上述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机关及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员工的退休准备指数高于私营企业、合伙企业或其他组织。
陈秉正指出,居民、政府、雇主、金融机构应多方发力。
其中,居民应重视未来的养老责任,更理性地分析自身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及时为退休生活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政府应稳定经济增长,给予更多的政策引导,加强金融教育力度,完善相关行业法律制度建设;雇主应提高对雇员的责任意识,在参与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努力建立雇主与员工共同缴费的企业年金制度;而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人群灵活设计或匹配对应的金融产品,推出不同的增值保障服务,促进居民主动咨询购买金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退休准备指数回升的背后,是国内社会老龄化“高原”问题不断突出。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AFF50)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表示:“到2050年,全世界每5个人中有一位老人,而中国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数量达4.87亿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高速增长,预计将达9700万人。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在206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占总人口近33%左右,形成重度老龄化高原期。
”董克用表示,要破解供需不平衡的老龄化“高原”,离不开建立健全以“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为核心的养老金融体系。
要建立均衡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共担的中国特色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入手完善养老产业金融;并完善养老服务金融政策,优化养老服务金融发展路径,营造良好行业环境,促进养老服务金融健康发展。
商业养老保险迎来发展良机 值得注意的是,老龄化“高原”这枚硬币的反面,是商业养老保险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2017
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在2017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业内普遍认为,这将释放巨大的个人养老保险市场需求,个人补充养老保险将成为解决中高收入人群养老方案的首选。
目前国家陆续推出多项养老产业政策,驱动社会力量共同探索养老金融的更大边界。
保险机构无疑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子。
13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冯占军表示:“保险业与老龄事业具有天然协同关系,且拥有大量长期性、稳定性可运用保险资金,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具有扶危济困、关爱民生的行业情怀,因而在推动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 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助理兼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官王前进则在论坛上表示:“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促进了商业保险和医疗、健康以及养老机构的深度合作”。
(来源:上海金融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4017 “抱团养老”纵难复制,也可借鉴 和养老院相比,王阿姨的这种“抱团养老”似乎有更强的生命力,换一个大众化的词就是,他们
过得更“幸福”。
据都市快报报道,杭州余杭瓶窑的王阿姨,和老伴一起住在200平米以上的农家小别墅内,由于子女工作太忙,老两口感到很冷清,他们邀请了其余6对会打麻将的老人一起居住,目前已经在一起生活了5个月。
对陷入养老焦虑的城市居民来说,这是让人兴奋的乌托邦。
其实,这并不是典型的城市故事,“乡村小别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别墅,而是乡镇上像别墅一样的房子。
王阿姨和她的老朋友们过的也是一种田园生活,自己养鸡鸭鱼,吃饭聊天打麻将,七家人“抱团养老”的方式,很让人羡慕。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养老方案吗?首先你或者你的一个朋友得有一个够大的居所;其次,在经济上还要做好准备。
王阿姨生活在富裕的余杭,参与“抱团养老”的几家人看起来也比较有钱,大家都没那么在乎钱,其乐融融才能出现。
这样的老年生活对普通白领来说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但是,抛开住别墅、打麻将的具体生活细节,这种“抱团养老”的方式,在精神内核上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依靠子女,但是在奔向“现代”的过程中,大家庭的分裂不可避免。
年轻人被工业社会夺走了时间,即便能在同一个城市,也不太可能和年老的父母长时间生活在一起。
这不再是一个趋势,已经变成了现实。
我们必须考虑,自己会怎么应对老年局面。
目前主流的看法是,大家会住进养老院里,靠着自己的养老金还有大半生的积蓄,度过最后的时光。
在养老院里,你不得不和那些陌生老年人居住在一起,等待子女周末有空的时候前来探视。
这种情况,可能会解决基本的物质生活,但是也有可能会让人变得更为孤独,“晚景凄凉”会加倍呈现。
杭州的王阿姨,则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他们的养老方式,既不同于传统的乡村养老模式(和子女在一起),又不同于城市的养老院。
他们仍然居住在一个由熟人居住的共同体中。
他们有交流,有互助。
和养老院相比,这里似乎有着更强的生命力,换一个大众化的词就是,他们过得更“幸福”。
在老年社会中,如何形成真正的“老年社区”是一个重要课题。
让老年人和年轻人杂居在一起,或者让老年人单独住在一起,都不是太大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社会的原子化,形成那种让人感到温暖的共同体。
这方面,王阿姨确实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比如,有着相似价值观的朋友们,能否想办法居住在一个社区里?除了打麻将,还有哪些生活方式能够把老年人团结在一起? 老年社会即将到来,但我们却还没有太多适合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年轻人在嘲讽广场舞 14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的时候,也许需要考虑,当你老了,你该怎么办。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4027 (来源:新京报) “时间银行”让养老由压力变动力 养老服务面临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问题。
南京打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
志愿者可以
“存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
未来全市各个“时间银行”将实现通存通兑,避免“坏账”的出现,运行质量将更加优质完善。
中国现在已进入银发社会,老年人口目前已达2亿多人,老年人空巢化、独居化现象严重。
要让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需要政府部门能完善相关制度、加大财政投入予以解决,也要能在全社会弘扬孝文化,形成敬老孝亲的良好社会风气。
同时,也需要多一些路径与办法来共同解决养老难题。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好处不少。
比如通过招募志愿者,可以缓解护理员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节约养老服务成本,让互助志愿者加盟,可以大大节约人员经费,有利于降低政府养老成本,正如当地街道办工作人员所说,“目前的兑换方式相当于政府用30%的成本,实现了100%的服务。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与多地出现的“道德银行”一样,通过物质奖励引导与激励公众做好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让“好人好报”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当然,“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要能保持长期稳定运行,这样才能避免“时间”坏账。
另外,南京为了鼓励更多志愿者加入时间银行,对于参与养老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较好的市民,专项纳入“南京好市民”评选,领取南京市诚信市民卡的志愿者,可以享受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半价优惠。
而不久的将来,“时间银行”可以做到没有“存款”而提前“透支”的用户,可以由其子女或者亲戚通过志愿服务帮助“还贷”;“信用度”较高的储户,还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等。
南京打造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是解决养老难题的有益尝试,拓宽了社会尊老敬老的路径,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
在解决养老难题时,要能拓宽眼界,拓展养老途径,要能“化不利为有利”,这样才能不至于让养老成为单纯的社会负担与压力,反倒能够成为社会向善、向上的动力与力量。
(来源:金羊网)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4030 中国老龄协会成立专门机构借力信息技术开展老年人安全防护 记者18日从中国老龄协会获悉,该协会日前已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成立“关爱老年人安全研究中心”,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老年人安全防护。
该中心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相关科技企业共建,聚焦老年人安全研究,注重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表示,老年人的安全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核心问题是发生意外情况,包括室内跌倒、户外走失等,如何利用现有服务网络及时发现及时施救,是应对老年人发生意外的关键。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介绍,成立关爱老年人安全研究中心,就是希望通过完善的养老服务配套体系,逐步建立全国老年人康养大数据中心,为相关部门从各种维度提供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养老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策依据。
15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4034 (来源:新华网) “抱团养老”是一种有创意的尝试 家住余杭瓶窑的王阿姨,老两口住着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农家小别墅,有鱼塘、有菜地、有果树、有鸡鸭。
子女们工作比较忙,平时感觉有点冷清,也想找几对老人抱团养老。
目前,王阿姨的农家小别墅里一共住着7户人家(包括王阿姨夫妇),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
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
“抱团养老”是个有创意的尝试,但这样的尝试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例如,住在杭州城西的张阿姨,比王阿姨更早有过“抱团养老”的想法,可她的尝试却失败了。
王阿姨曾经向张阿姨“取过经”,王阿姨的成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张阿姨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也说明,“抱团养老”受到不少条件的限制,虽有成功的样本,但却不一定能够普遍复制。
从王阿姨成功的经验来看,至少有三个方面来之不易:一是“抱团养老”需要较大的集体居住空间来之不易,不是谁家都会有200多平方米的小别墅;二是凑齐情投意合、能够和谐相处的老人不易,王阿姨是面试了20多对夫妻,才选中了几对夫妻与自己合住;三是协调合住者不同的利益不易,王阿姨他们是以《结伴养老协议书》的形式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义务。
王阿姨的成功之处,有许多可以借鉴、可以复制的地方,但也有些条件是必须具备却又难以普及的。
除了较大的居住面积是几乎不可或缺的之外,《结伴养老协议书》如何真正反映合住者的真实意思并获得法律的保障,进而规避不必要和老人们难以负担的风险,也是有很多问题的。
再就是,被王阿姨筛选下来的那些老人如何实现自己“抱团养老”的梦想呢?实际上,在我们祝贺中国首个“抱团养老”案例成功的时候,再去反观这一案例成功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个案例最大的成功保障,是王阿姨与别人“共享”了自己农家小别墅,这既难以广泛复制,也潜在着风险。
其实,“抱团养老”是“互助养老”的一种形式,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表现。
从张阿姨的失败,王阿姨的成功以及响应者的积极,都可以看出,这种养老需求不小,并有潜力成为多元化养老格局下的一种新选择。
若想使王阿姨的成功具有更大的可复制性,特别是令住在城里的张阿姨们也能达成心愿,政府与社会在聚合扩展养老空间、提供法律帮助以及相关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方面,也可以有更多创意与创新,以更积极的公共产品供应跟上老人们的积极需求。
(来源:深圳特区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4044 第三届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高端论坛在沈阳召开 12
月16日,由辽宁大学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高端论坛”在沈阳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以“开放与创新:老龄化依法治理”为主题,与会专家就“老龄化治理问题”、“保障老年人权益问题”“老年法体系构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特别是针对如何将老龄政策与老龄法律的相互转化和契合、老龄理论研究的“供应”与老龄社会“需求”的对接提出了建议。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穆怀中教授还从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视角阐释了老年人权益问题,认为老龄问题在宏观层面应当与消费、财政与生产总值一起考虑,在微观层面应当把社会政 16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策、城乡问题特别是公平问题结合起来。
辽宁大学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任际教授提出了老龄化治理现代化的新思 路及应当将老龄化治理现代化提升到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之中,继而提出老龄化应当依法治理,其基本路径是市场、家庭、政府、社会多元依法共治。
本届论坛还认真学习了十九大报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敬老、孝老政策体系与社会环境”的精神,来自山东、江苏、辽宁、北京、吉林等地的专家结合老年人财产、老年人人身权利、特别是老年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老年人人身、财产的内容及保护、跨境养老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辽宁大学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本着以“研究老龄政策法规,贡献社会经济发展”的宗旨,连续举办了三届老龄政策与法律高端论坛,搭建了老龄事业开放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平台。
(来源:新华网)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4037 爱银发:养老的核心是人文关怀,精神赡养 近几年来养老话题不断升温,一度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养老的核心从爱老、助老、敬老
等细致关怀,到医疗、健身等现实问题,特别是财政部等四部门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连日来持续引发讨论。
1999年中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2亿人,到2021年,老龄化水平预计将超过17%。
要为如此巨大的老年群体做好服务,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难题。
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集中式养老模式存在诸多弊病。
比如一些养老院粗放式经营,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同处一室,环境比较差、氛围不太好,“敬老院”有时成了“困老院”。
其次,有些子女认为,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就一劳永逸,很少前去探望,这还谈何“老有所依?“ 建立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定位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借助整合社会力量提升老人福祉,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市场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整体社会保障水平。
可以说,这是当前破解我国养老难题的有效思路。
政府不直接提供服务,而是出钱购买社会服务,既照顾到特殊人群,又可壮大社会组织,这对于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意义重大。
养老不单纯是经济问题,也不能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呼唤文化的传承、感情的投入。
在东方文化传统下,家是避风港,是人的归宿,家庭在养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庭之中的孝道发展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传递着对长辈、对老者的关心。
弘扬社会孝心,重视人文关怀,建设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的老年人就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4051 社科院:“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 “医养结合”提了这么些年,文件级别越发越高,但到了地方,究竟做什么、怎么做,仍然模糊 17 2017
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不清。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政府的关注点往往是怎么建设“医养结合结合”机构、是“医疗机构办养老”还是“养老机构办医疗”。
但是,在收入水平和文化观念的共同作用下,绝大部分老人还是会选择居家或者依托社区养老。
如何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获得便捷的医疗服务,才是推进“医养结合”应该关注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医养结合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个中国特色的问题,国际上鲜有这种提法。
养老照护行业发展不足,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致。
但失能半失能老人,无论是入住养老机构,还是居家抑或依托社区照护,难以获得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根子却在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上。

一、问题所在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养老照护的主体,前者满足90%的老人养老照护需求、后者满足6%的老人养老照护需求,机构养老仅能服务于4%的老人。
因此,居家和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是这个工作的主体部分,但恰恰这个方面问题最大。
居家的老人,难以在社区获得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更遑论上门的医疗服务?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基本不指“住院”问题,否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看病难”问题了,没有必要专门提出“医养结合”这个概念。
况且老人尤其是退休职工住院并不难。
因此,“医养结合”难题的核心和实质来自于国内门诊机构的羸弱,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难以方便的获得门诊服务和上门服务。
所以说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不能也无法避开医疗服务体制问题谈医养结合,否则等于回避了医养结合问题。
简言之,不谈医疗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根本无从谈起。
说来问题很简单,居家照护和依托社区照护的老人,要方便有效地获得医疗服务,要求社区医疗机构有能力、有动力就近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包括上门服务。
但目前的困境是,垄断了社区医疗服务供给的公立社区医疗机构,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铁饭碗制度下,已无能力、也无动力提供有效的社区医疗服务,更不要说上门服务。
18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图1中的数据清晰地展现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萎缩:从医生数量看,基层执业医师占比已经由2009年的33.7%下降到了2015年的29.2%。
医生比重下降,严重依靠医生的社区医疗服务能力自然也就相对下降。
而图2和图3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不管是门急诊人次占比,还是出院人次占比,2015年都比2008年有明显下降,其中住院服务的下降幅度很大,下降了13个百分点,表明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照护能力明显萎缩。
19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出现这种结果,原因非常简单:公立社区医疗机构将过多的精力放到了形式主义严重的公共卫生业务上,有临床经验、也喜欢做临床医疗服务的医生担心陷身于形式主义的公卫服务会荒废了自己的临床业务,从而选择离开了社区医疗机构。
社区提供普通医疗服务的能力自然下降。
而留下来的医生既然已经无风险地拿到旱涝保收的工资,对与个人收入关系不大、有一定风险性的普通医疗服务明显缺乏兴趣,更为辛苦、风险更高的上门服务更是没有积极性,而是尽可能将患者向高等级医院推诿,最终结果就是社区门急诊量和住院量的萎缩。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财政补贴水平越高的地区这种现象越严重,而财政补贴偏低的地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普通医疗服务和医养照护服务的积极性就较高。
至于公立社区医疗机构公卫业务流于形式主义、属于“财政真掏钱(公卫补贴),社区假干活”的结论很容易证实:问问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谁见过自己的健康档案?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即便是卫生部门的会议,问到这个问题,大家反映的都是很少有人见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档案。
而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则是截止2015年底,全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6.4%。
大部分人没有见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档案,76.4%的建档率只能是闭门造表的结果。
目前正在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基本上是重现了此前推行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的局面,即“财政真掏钱,公立社区医疗机构走过场”的局面。
调研中我们多次听到卫生部门领导说“公卫补贴和家医补贴已经能让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年收入十来万了,如果不增加财政补贴,我们干嘛要干又累又苦的医养结合工作?”十来万的说法并不夸张,10月中旬我们到西部一个欠发达县调研,该县财政支出94%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而其社区服务中心编制内医生的平均收入在8万左右。
当然,必须指出,这是城市中的公立社区中心编制内医生的收入,乡镇卫生院医生的收入要明显低于这个水平,年均不到五万元吧,而没有编制的医生,尽管学历和工作量并不低于编内职工,年均也就三万多了。
实际上,这也是基层主管领导、财政、人社和民政部门普遍反映的问题。
也有部分卫生部门领导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坦承这一点。
社会力量有足够积极性提供老人所需的社区医疗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而且有很高的积极性提供上门服务,却被卫生部门以区域卫生规划为由拒绝准入。
这就形成了公立机构不提供或假装提供社区医疗服务,民营机构有积极性提供却无法进入的尴尬局面。
即便一些地区政策上已经放开收支两条线,但推行数年的社区医疗机构大比例财政补贴,已经将这些医疗机构做成了编内医卫人员工资旱涝保收的局面,这种财政补贴方式已经形成极强的制度惯性和既得利益格局,很难取消或转换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难以建立真正的“能进能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制度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因此这些公立社区医疗机构是没有积极性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而是倾向于将患者向医院推诿。
从国际经验看,社区医疗服务,包括居家服务,均是依托非公立社区医疗机构提供。
比如,完成了90%英国门急诊服务的全科医师诊所,八成以上是私立机构,是由自由执业的全科医师个人或者合伙经营的,再比如,法国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的社区诊所,也是以私立为主。
事实上,现代 20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市场经济国家中,门诊机构主要是由单个医生私人开办或多位医生合伙开办的私营诊所组成。
比如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门诊机构90%以上是私人诊所,日本这一比例是99.4%,中国的台湾地区是97.8%,香港私营诊所比重也超过90%。
国际上鲜有医养结合说法,表明居家照护和依托社区照护的老人并没有医疗服务可及性不足问题。

二、医保基金的困境 社区医疗机构医疗照护能力羸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各地调研中看到的一个普遍后果就是,由于公立社区医疗机构与日间照料中心没有积极性也没有能力提供老人所需的医疗服务,居家老人的医疗需求只能去高等级医院去获得。
而大量此类需求转向医院寻求满足,则导致了医保资金的严重浪费。
各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地方普遍存在老人在医疗机构“挂床”和“压床”现象。
城镇退休职工是主要的“挂床”人群,部分调研地区退休职工年度百人住院人次甚至超过50%。
病情稳定、医疗需求不高、主要是需要医疗照护的离退休失能半失能老人则是“压床”的主要人群。
“挂床”和“压床”高度重叠,我们这里不做明确区分。
医保基金面临的严峻困境是,明明知道通过“挂床”和“压床”方式、利用这些老人套取医保资金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的普遍做法,却根本没有能力遏制,更没有能力扭转,因为医疗服务供给体制绝非医保部门能够改变的。
具体说来如前所述,公立社区医疗机构没有积极性提供医疗服务,区域卫生规划导致的准入管制以及绝大部分医生拥有事业单位编制身份这一制度,又致使民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最终的必然结果就是大量有医疗护理需求的老人涌入医院特别是公立大医院,用住院来替代长期照护,导致严重的医院“压床”现象。
我们在某直辖市访谈得到的数据是,连续住院时间超过3个月的离退休老人占三甲医院住院人数的比重只有2%,但占三甲医院住院床日数的比重却高达21%。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这些“压床”的老人,三甲医院实际上“爱恨交织”,一方面,这些老人构成医院及相关科室稳定的收入来源,属于稳定的长期“客户”,而且,由于某些老人尤其是离休老人和达到一定级别的退休老人医药费补偿比率很高,致使其本人及其家属不在关注医疗费用,这就给主治大夫和主管护士们提供了很多便利;而另一个方面,这些老人每床日付费水平明显低于急症手术病人,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放任这些老人“压床”明显得不偿失。
当然,这是三甲医院的情况,对于床位利用不足的县区级医院来说,不存在后面这个问题。
病情稳定、仅仅是需要普通的医疗服务和长期照护的老人所需医疗费用并不高。
但是以住院“压床”来获得长期照护,不但浪费了医疗资源,还产生了高额费用。
原因在于医院利用“高精尖”设备检查、化验,并开具高价药品,形成高额了医疗费用和医保支付。
某地级市的数据表明,连续住院时间超过3个月的退休职工占医院住院人数的比重只有2.1%,花费的医保基金却高达医保基金支出的16.4%。
尽管各地医保部门普遍采取了总额控制方式控制基金支出增长,但公立大医院都是强势国有部门,医保部门缺乏制衡能力。
而且总额控制这一手段只能承认历史,也就是按照历史数据确定各个医疗机构的医保预算额度。
换言之,此前老人“压床”现象多的三甲医院得到的医保额度自然也就高,而此前老人“压床”现象少的县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历史上医保支付就少、自然得到的医保额度就低,因此总额控制方式无意间强化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
医保部门明知道这个悖论,却没有政策手段破解:首先是医保部门没有权力和能力调整医疗资源配置和布局;其次是现行法规规定医保基金要按照实际发生医疗费用进行支付,若没有发现“违规”,医保部门不能扣减三甲医院的医保支付;与此同时,没有实际提供服务,医保部门也无从通过放宽医保额度的办法扶持一二级医疗机构发展。
简言之,医养结合的关键障碍在“医”不在“养”,不能也无法避开医疗服务体制问题谈医养结合,否则就是回避了医养结合问题。

三、解决之道 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分析,初步看来,化解上述困境只需要三个改革: 21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其
一,取消非公立医疗机构区域卫生规划,放开包括诊所、门诊部在内的小型医疗机构的举办权,只要是有合格资质的医生举办医疗机构,取消前置审批,实施备案制和动态监管。
8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的《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明确提出: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的审批,实行备案制。
这个政策向前推进一小步就是上述政策建议,而这一小步却意义重大,彻底打开了医养结合的死结。
道理上讲,服务于体弱多病老人的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面临的医疗风险更大一些,如果它们的设置都不再需要卫生审批,服务于普通城乡居民的中小型医疗机构就更无需卫生审批。
实际上,所谓区域卫生规划是一个“似乎”存在却从不向社会公示的准入壁垒。
卫生部门常常以此为由否决社会力量和私人办医申请,但后者要求查看当地区域卫生规划以便知道可以在哪些位置办医时,卫生部门却拒绝提供。
换言之,卫生部门可以此为借口否决社会力量办医申请,后者却无从知晓何处可办何处不可办。
调研中,我们和各地官员讨论过这个问题,大部分市县领导认为根本没有这个准入管制必要。
有相当比例的卫生官员亦持这个看法,并且明确指出这个规划缺乏可操作性,“规划规划,墙上挂挂”,区域卫生规划连“墙上挂挂”都难以做到。
部分地区卫生部门已明确表明不再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或者不以此为由管制医疗机构设置。

二,取消对公立社区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包括公共卫生补贴和家庭医生补贴。
将这些财政补贴投入到基本医保和长期照护险中,同时将十二项公卫项目分类纳入医保支付和长照险支付,赋予社区居民自主选择权,医保补偿和长照支付随着患者走,患者选择那家医疗或照护机构,医保或长照就支付给那家机构。
上述改革并没有减少财政补贴和医保支付,差别只在于现行做法是公立社区医务人员旱涝保收铁饭碗,所以没有服务积极性。
进行上述改革后,医术和服务态度好、获得社区居民包括老人认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才能真正贯彻十九大再次明确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鼓励社会力量托管现有公立社区医疗机构,大力推行社区医疗机构公建民营,明确提出2018年公立社区医疗机构社会力量托管数量不低于50%。
这是国务院明确提出的养老照护机构发展和改革目标。
既然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照机构的改革和发展目标是以社会力量举办、经办为主。
社区医疗机构毫无理由不能以社会举办为主。
恰恰相反,如前所述,国际及港台地区经验表明,社区医疗机构只有以民营为主才有可能较好地实现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

四,医养结合的实现最终要体现为“医护分离”。
也就是医院专注于急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是短期住院业务。
超过一定时限的康复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带有医疗服务的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国际上以及我们港台地区的通行方式都是由专业的照护机构或者通过家庭病床来提供,而非由医院提供。
国际上医院的全称是急症医院(acutehosptial),主要是提供时间较短的住院治疗服务,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临终关怀业务不在医院服务范围内。
照护业务和急症医疗是两种不同的服务,放在同一个机构提供并没有协同效应,老人所需要的家庭医生服务也不需要医院来提供。
而且,我们目前医院同时提供长期照护床位和康复护理床位的做法暴露了“医护不分”的很大弊端,那就是医院会通过“假装”提供住院医疗服务来利用失能半失能老人套取医保资金。
由于医疗的专业性,同一个机构内部的这种“交叉补贴”做法,医保部门是防不胜防的。
而“医护分离”后,医院和护理院就会自然产生制衡机制,老人是否需要到医院治疗,决策权在护理院而不在医院,“交叉补贴”机制不复存在。
以上四项改革是尽快做实社区和居家医养结合所必需,但因为对既得利益触动较大,预期会受到卫生部门的较强烈反对,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
十九大推进“医养结合”,医护家接下来要做哪些事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
事业和产业发展。
”——摘自十九大报告 22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医养结合”是十九大提出的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医护资源不足的一剂良方,其中,“医”是医疗机构建设,解决的是治病救人的问题,它需要国家不断增加医疗机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医,并提升医疗科技水平,完善康复服务、医疗保险等大“硬件”设施;“养”包含了长期生活照护、精神陪护、心理安抚等诸多细节。
“医”与“养”,都关系国计民生,两手都不能有所偏颇。
但如今老龄社会,对医养都提出了新要求:很多老人患有慢性病,不是一时就能医疗全愈的,需要长期照护,指望长期住院,或养老机构单挑“大梁”,现状难以满足需求。
一方面,社会办医发展势头良好。
截止2017年5月底,民营医院同比增加1814家,总数上升至1.7万家,占医院总数的比重上升到57.5%。
其床位数占比也上升到全国总床位数585万张的22.9%,134万张。
另一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
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
这是个什么概念?
对比一下2015年日本的数据,当时日本每千人床位数是12.3张,已远超我国2020年规划量的1倍多。
再考虑到我的人口基数和时间上的不同,我国医院床位数明显不足。
在养老机构方面,养老院除了数量上不足外,还有其自身的难处。
现实情况下,养老院主要提供日常照护,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严重影响老人的幸福指数。
此外,人们对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理解还比较狭隘,主要表现在:重治疗,忽视预防、早期疹断、护理康复;重建立医院老年病科,忽视基层医疗服务、社区康复疗养及家庭照护等。
“医”与“养”各有难处,能真正做到医养结合,大力创办医养结合机构,是平衡医与养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全国共有医养结合机构5814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121.38万张。
相对需求端,供给空间依然巨大。
各地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也是建立健全我国医养结合的一个关键节点。
护理险将从宏观层面,资金层面,和医养大的“软”环境入手,让广大老年人在有地方治病,有地方养老的同时,能承担的起相关费用。
这要求国家要牵头,合理规划护理险的实施方案,侧重于为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及与之密切相关基础医疗护理提供资金和服务保障。
对于医养结合,作为护理行业的领军企业,医护家有着自己的考量。
为“医”端的医疗机构,“养”端的养老、护理机构及社区、家庭提供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做社会有温度的企业,正是医护 23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家的服务方向。
成立不到两年来,医护家已签约三甲医院15家、正式进驻10家医院、已建成培训基地5所、开 展护工培训15期、培训护工1000+。
此外,医护家还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将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高效的护理方法、创新的护理设备引进来,将有心赴海外深造、实践护理知识的护工送出去,做到护理服务双向交流。
“让生者悦之,疾者舒之,老者安之。
”这应该是国家提出“医养结合”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医护家成立的初衷。
医护家未来还将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侧重于为老年人提供贴心的护理服务。
在服务场所上,将护工从向医院输送为主,转变到为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渠道提供护理服务方案,以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来源:汇橙养老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4076 热点新闻 广东:罗湖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如火如荼进行 民生实事就是要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是近年来罗湖区大力推进的一项重点
民生实事。
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电梯安全,2012年,罗湖区出台了我市首个具备法律效力的《深圳市罗湖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管理办法(暂行)》,决定在2013至2018年期间,采用“用户主导、政府鼓励、分类改造”的原则,每年拨付不低于70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积极履责,真抓实干,经过五年的推进,辖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有效消除了一大批老旧电梯的安全隐患。
尤其是2017年,罗湖区完成42家申请单位的100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工程,其中更新78台、改造8台,大修14台,涉及工程总价2444.39万元,发放补助资金723.41万元,不仅顺利完成本年度更新改造100台的责任制目标,也收获了辖区居民的支持和好评。
探索“建章立制、优化资源整合、强化监督执法、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 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城区,罗湖区的旧电梯数量颇多。
据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介绍,罗湖现有使用超过15年的老旧电梯2571台,截至2017年12月15日,罗湖区现有在用的特种设备9972台,其中,电梯9030台。
主要分布在高层楼宇、商场及人员密集场所。
这部分老旧电梯使用年限较长,技术落后,故障率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安全使用风险。
通过积极探索“建章立制、优化资源整合、强化监督执法、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模式,几年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积极研究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不断强化电梯安全监管力度,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电梯定检率达到99.8%)。
首先做到三个“明确”:明确更新改造范围--主要针对使用年限超过15年或者属于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已明令停止生产或电梯制造商已退出市场的电梯;明确更新改造方式:分为全面更换、升级改造、停机大修的三种方式;明确更新改造补助标准:更新1台最高可补助20万元,但不超过工程款30%。
改造1台最高可补助10万,但不超过工程款40%。
大修1台最高可补助5万元,但不超过工程款49%。
罗湖区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以使用单位自愿申请为主,政府积极支持。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管理办公室设在了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负责受理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业务申请,对审核符合规定的,组织第三方专业电梯服务机构对老旧电梯进行勘验评估。
使用单位根据勘验评估结果及资金筹集情况,提出更新改造方案评审申请,最终确定更新改造具 24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体方式。
多项新举措深入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有了前几年的扎实基础,2017年,罗湖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深入推进。
据悉,目前剩下的老旧电梯,要么是状况良好不需更换,要么是业主复杂、难于达到法定同意意见或者筹集资金困难而无法更换。
针对以上突出的工作难点,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采取了多项新举措。
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该辖区老旧电梯使用管理大户,为了确保该公司管理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的推进,在2016年完成8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基础上,罗湖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该公司各个管理处现场工作指导,采取分批推进、示范宣传等措施。
经过多方努力,今年该公司的老旧电梯工作全面开花,目前又完成22台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涉及管理处多达11个。
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的工作人员针对故障率高、投诉多的热点住宅小区,加强电梯安全检查,倒逼电梯故障多、安全隐患明显的电梯管理单位牵头组织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比如,故障多、投诉多的大地花园、松泉阁的8台电梯完成了更新或改造,松泉山庄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也正在实施中。
民生实事的目的就是要将实事办实。
罗湖区是老城区,物业管理遗留的历史问题多,很多住宅小区成立不了业委会,管理单位难于取得业主信任,小区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无法组织开展,而很多业主又迫切希望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政府鼓励、用户为主、分类改造”的原则,开通了业主代表申请和主导实施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绿色通道,充分调动了热心公益业主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实施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
去年完成更新的银丰大厦2台电梯和今年正在更新的金贝苑4台电梯都是业主代表申请补助、完成更新的典范。
不断夯实电梯安全监管基础性工作 当下,罗湖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成效显著,收获满满。
一方面创新开展了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政府补助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夯实电梯安全监管基础性工作。
2013年至今,罗湖共受理了241家电梯使用单位827台老旧电梯进行更新改造申请。
2013年至2016年,罗湖区共完成144家申请单位421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或大修,其中234台更新、102台改造、85台大修,发放补助2796.86万。
2017年,罗湖区完成42家申请单位的100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工程,顺利完成本年度更新改造100台的责任制目标。
在电梯的日常监管中,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规范》及《电梯五类违法执法工作指引》,明确部门及岗位人员职责,规范工作行为;及时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预警的过期未检电梯、未按期报检电梯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实现动态监管。
在强化隐患排查和行政执法上,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口岸、火车站和东门商圈等公众聚集场所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检查,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组织开展本单位自查治理工作,对发现隐患制订隐患监控措施,落实整改责任,限期整改到位。
2017年,共发现特种设备各类安全隐患431个,已跟踪整改431个,立案17宗,罚款56万元。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还对辖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实行全覆盖安全监督检查,通过开展电梯维护保养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对有关违法行为立案7宗。
同时,严查电梯施工现场,重点检查施工现场情况是否与告知书一致、现场安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人员持证情况等。
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通过帮助和监督电梯使用单位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其配备持证安全管理人员,有效提高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宣传教育方面,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的良好氛围。
组织了“3·15”“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以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等新闻媒体为平台,通过制作宣传课件、印发《深圳市中小学生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画册》《电梯安全使用20问》等宣传资料,组织一群“南方小记者”参观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活动;组织中小企业代表130多人参加特种设备应急处理培训;组织 25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辖区使用单位1000人次参观安全培训教育基地……使更多市民享受到民生政策带来的福利。
(来源:深圳新闻网) /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4070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成立,让老年人老有所依 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
战,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2017年12月17日,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3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4亿。
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在60岁以后,60%-80%的时间是带病生存。
目前约有3.55亿慢病患者,其中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4亿,还有超过2亿的关节病患者,他们大部分为中老年人。
慢病导致的死亡数已占总死亡的85%以上,产生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
这给健康老龄化带来双重挑战。
而巨大的医养服务需求和消费市场,又催生了医养产业这个新的服务业态。
新成立的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致力于团结、组织热心医养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以服务老年人群、造福亿万家庭、促进健康老龄化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医养结合项目,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医养产业,培育积极老龄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健康老龄化战略、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养老服务业发展。
据悉,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未来将主要在六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医养结合和健康老龄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协助政府开展市场分析、监督评估与行业管理;
2.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工作,为基层提供医养服务,推进医联体建设;
3.组织实施医养服务项目,推动医养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医养结合和健康老龄化的社会倡导;
4.组织老年健康产品合实用技术的与推广;
5.开展家庭护理学科建设,进行家庭健康护理与老年志愿者专业培训;
6.组织实施扶老助老公益行动,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来源:搜狐健康) /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4077 卫计委: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优先覆盖重点人群 据国家卫计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答问。
该负责人
介绍,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
在此基础上,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
签约服务原则上以团队服务形式为主。
该负责人介绍,现阶段中国的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 26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
签约服务原则上以团队服务形式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二级以上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该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
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举措,通过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家庭医生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有哪些?该负责人介绍,目前,主要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
签约居民能获得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还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有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
居民如何签约自己的家庭医生?该负责人介绍,签约服务本着自愿的原则,有签约意愿和服务需求的居民,可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选择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涵盖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事项。
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对象是谁?该负责人指出,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
在此基础上,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签约服务数据是如何统计的?该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
目前,全国签约人数已完成任务目标,但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按照协议约定内容保质保量地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实事求是、有序推进,防止出现服务不到位现象。
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开展,落细落实。
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真正了解签约服务,建立合理预期。
目前签约服务的进展情况如何?该负责人表示,一年多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各地实施推进,各地加强制度设计,丰富服务内涵,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
目前,一般人群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完成了30%、60%的医改工作目标,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和“群众贴心人”的服务模式逐步深入人心。
该负责人指出,签约服务工作是2016年5月启动的,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
三是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居民的预期较高存在差距。
该负责人表示,2018年,要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提质增效,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
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
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
三是推广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来源:中国新闻网) 27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4071 莫让不作为给老龄补贴的善政减分 今年起,河北秦皇岛所有8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能享受老龄补贴了,眼下,各个社区正在陆续发放,一些社区还开通了网上通知,需要这些80多岁的老人上网,加QQ,这让一些老年人直呼“受不了”。
有老人表示不懂如何上网,社区工作人员回复:不懂你找你孙子!以后我们就不给你去电话了。
所有8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能享受老龄补贴,这当然是一项不折不扣的善政。
但善政只有得到有力落实,让善政释放出的善意从文件中抵达每一名高龄老人的身上,才可称之为真正的善。
眼下,一些社区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要求80岁以上的老人上网加入QQ群,接收领取补贴的通知。
虽说互联网早已进入千家万户,通过互联网开展工作也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任何事情都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出台这一规定时,可否考虑过有老人不会上网或者家里没电脑的现实,以及有些老人晚辈不在身边或者没有晚辈的无助呢? 一个社区,8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肯定不会太多,即便报道中提到的文明里社区,领取补贴的老人有177名一一电话通知也不算是很大的工作量,更何况社区的工作人员不止一名,采取分工每个人的工作量更加小。
另外,老龄补贴是按季度发放,也就是说每3个月才需电话通知一次,所以“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很耗费精力”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为何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社区工作人员就不能稍稍辛苦一些,给高龄的老人们带来更多便利呢? 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的角度来考虑,网上通知也未必是最佳的办法。
既然老龄补贴是按季度发放,为何不固定一个日期,让老人在这段时间前来领取即可呢?这样,完全可以省掉网上通知的工作量。
甚至还有更加方便的途径,让老人提供一个银行账号,每季度定时将补贴打入账号,既省去了一一通知的程序,也让老人免去了来回奔波的折腾,岂不是更好? 可以说,无论是从老人的实际处境考虑,还是从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来说,让老人上网加QQ群接收补贴领取通知的做法都是不合时宜的。
既然如此吃力不讨好,这样的规定为何还是出台了呢?看来,是不少社区工作人员将老龄补贴当成了对老人的恩惠,既然是恩惠,那怎样领取老人们是不应该有发言权与异议的。
殊不知,老人补贴是政府部门对高龄老人对社会贡献的一种反哺与认可,社区工作人员的傲慢是对补贴政策认知的偏差。
另外,这里面也有老龄补贴政策出台时,配套的细节不够完善的因素。
只是笼统出台了一项好的政策,却没有花心思去思考如何让好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对老龄补贴政策的配套细则加以修订与规范,以更加便捷的途径让老人们得享实惠,当可预防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为老人制造不便,让温暖人心的善政减分降温的现象。
(来源:京江晚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4067 28 老龄数据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江苏:南京居民人均预期寿命82.34岁,老龄化率已超出生率 2016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827万人,其中0-14岁人口为87.3万人,占比10.6%;65岁及以上人口90.8万人,占比11%。
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5岁以下少年儿童人口数,也就是老龄化率高于出生率。
统计数据还表明,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15岁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出现明显增长,2015年毕业留宁工作人数估计为18.2万人,是当年出生人数的3倍左右,未来南京人口增长以迁移为主,自然增长为次。
据统计,在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76.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7.3%;70-79岁以上中龄老人为37.1万人,占27.6%;而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为20.3万人,占15.1%。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呈“进入时间早、增长速度快、年轻老龄化”等特点。
另据南京市疾控中心资料分析表明,南京市户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82.34岁,男性为80.38岁,女性为84.44岁。
老年人口:鼓楼最多雨花台最少 从各区情况来看,2016年鼓楼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最多,达到21.4万人,其次是六合、江宁和秦淮区(19.2万、17.5万和16.5万)。
秦淮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最高,达到23.7%,其次是鼓楼区,为23.2%;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分布类似。
雨花台区60岁以上老人最少,仅有5.5万人,其次是建邺区,为5.7万人;浦口区老年比例最低,为15.8%,其次是江宁区,为17%。
据了解,2016年南京市秦淮、鼓楼、溧水和玄武等4个区65岁以上人口比例均超过了14%,按照国际标准,已然进入高龄化阶段。
此外,分析还表明,南京市高龄老人增长速度是主城区(玄武、鼓楼、栖霞)快于郊区,这主要与医院等公共设施、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等有关;60-69岁低龄老人增长速度是郊区(六合、溧水)快于主城区(秦淮、建邺),这主要是地铁等交通设施对老人居住、老人分布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南京企退人员:人均养老金2781元 尽管南京正快速接近高龄社会,不过全市老年人的保障水平也在加快提升。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了每人每月750元,企退人员人均月养老金达到了2781元,位列全省13个设区市第
一。
除了基本养老金外,南京市还为8旬老人、9旬老人、百岁老人分别发放了每月不低于50元、100元和300元的尊老金,2016年全年共发放尊老金11392万元。
此外,去年南京市还办理了老人优待证5.63万张,60周岁以上老人进入公园、景点等场所享受半价或免费政策,公共交通也对老人实行了优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南京市还启动了对南京籍“五类”人群开展助餐服务,按每人每次中餐、晚餐给予2元补贴,对南京户籍75岁老人开展助餐服务,按每人每餐给予1元补贴。
截至2016年底,全市80%以上街道至少设立一个中心厨房,全年助餐服务达到300万人次,全年共补贴经费238.8万元。
南京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的同时,也在加快养老机构的建设。
2016年南京市民政局评出了210家重点养老服务机构,其中包括73家医养型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型床位达到1.8万张,目前入住老人1.7万人,其中94%以上为南京户籍老人。
南京市民政局18日发布了南京首部《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简称“南京市老年人口白皮书”)。
据介绍,截至2016年末,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3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1%,高于全国老龄化水平(16.7%),其中,65岁以上老人约8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3.3%;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约20万人,占总人口的3%。
按国际标准,已十分接近高龄化社会。
(来源:南京晨报) 29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615/aid/44033 解读安徽省老龄状况报告,老龄工作任重而道远 近日,《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这是安徽省首次发布
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合肥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总共有1136577人(占比15.56%),老年人口数在全省排名第
二。
统计还显示,2016年,合肥市共有百岁老人333位,共有百岁夫妻两对,每人都是104岁。
该报告以数据说话,内容较为详实,并从不同角度基本反映了安徽省及合肥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城乡老年人比较在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口的比较中,城镇老年人人口合肥以总量34.5917万人位居全省第
一,其后为芜湖和淮南;城镇人口占比前三位则是铜陵、芜湖和马鞍山,合肥以占比10.23%名列全省第
九。
农村老年人口总量前三位为阜阳、宿州和六安,合肥以79.066万人位列全省第四;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前三位为芜湖、马鞍山和黄山,合肥位列全省第
七。
老年人年龄结构比较报告还将我省老年人年龄分成(以下皆为周岁)60岁至64岁、65岁至69岁、70岁至79岁、80岁至89岁、90岁至99岁和100周岁以上6个年龄段,对老年户籍人口进行了统计(见中图)。
而在合肥市老年户籍人口年龄段统计数据中,只分成60岁至79岁、80岁至99岁和100岁以上3个年龄段,合肥市相对应的各年龄段的数据分别为957452人(占比84.24%,位列全省第七)、178792人(占比15.73%,位列全省第十)和333人(占比0.0293%,位列全省第八)。
老年人各年龄段人数比较报告还将以上三个年龄段合肥市城镇总人口与农村总人数进行了比较。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合肥市城镇长寿人口数量只有农村的1/3左右。
老年人性别老龄化比较除了年龄上的比较,报告还对安徽省及合肥市老年人各年龄段分性别进行了统计。
从总的数据看,截至2016年12月,合肥市男性和女性人口总量分别为559579人(占比14.84%)和576998人(占比16.32%),都位居全省第二(男性第一和第三分别为阜阳和六安,女性第一和第三分别为阜阳和宿州)。
分年龄段看,60岁至79岁的合肥男性老年人为482546人,女性老年人为474906人,女性少于男性,但在80岁至99岁,女性老年人明显多于男性老年人,80岁至99岁年龄段,女性为101818人,男性为76974人,10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为274人,男性为59人。
这也证明了,女性比男性更长寿的论断。
全省百岁老人5000多人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有百岁老人5074人,其中男性933人(占比18.3%),女性4141人(占比81.61%)。
我省百岁老人数量居前四位的分别是阜阳(1145人)、亳州(849人)、宿州(799人)、蚌埠(372人)。
合肥市则以333位百岁老人,位居全省第
五。
在报告统计的安徽省百岁老人中,还单列了我省的八对百岁夫妻,其中合肥市长丰县的张良英和闰家芬夫妇、合肥市肥东县的王家朋和陈红英夫妇位列安徽省百岁夫妻第二和第三位,他们的年龄都是104岁。
30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我省老龄工作成绩斐然还是用数据说话,报告从老龄事业体制机制、法规政策体系,老年社会保障、社会优待、社会参与、宜居环境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综述了我省从2010年到2016年的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和所取得的成就。
例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908元增加到2171元,全省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月人均水平从203元增加到585元,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总数从260个增加到2340个,养老机构总数由1688所增加到2806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从239个增加到632个,老年大学(学校)在册学员总数从约27万人增加到约50万人……报告指出,随着国家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老龄事业的法规政策体系、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正日臻完善,老年群体的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密实,养老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老年宜居环境持续改善,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依法保障老年人权益举措有力,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敬老养老助老的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同时,该报告也指出了发展不够平衡、服务保障能力不够强等在老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老龄工作任重而道远报告预测,未来3年,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将从快速老龄化的第一阶段(1998年至2020年)进入加速老龄化的第二阶段(2021年至2045年),这是老龄化发展最快、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从2046年开始,我省将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5年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面对重度老龄化社会对劳动就业、消费结构、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产生的影响,报告以“任重而道远”予以总结。
(来源:合肥晚报) /Home/Article/index/id/615/aid/44039 政策法规 关于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投入的指导意见 财建〔2017〕7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运营和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但目前部分公共服务领域仍然存在供给不足问题。
以多种形式加大国有资本对公益性行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有利于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部署,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改善服务、保障民生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多种形式加大国有资本对公益性行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31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合理定位。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对于市场调节机制失灵的公益性行业,公共财政应当加大投入。
综合施策。
综合采取安排财政资金、划拨政府资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资本配置、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大对公益性行业投入。
绩效导向。
发挥好现有政策对于国有资本向公益性行业投入的激励约束作用,加强国有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考核。
完善监管。
加强行业监管,将相关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重要监管内容,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二、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投入的主要形式 (三)鼓励中央企业对节能环保、科研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文件明确规定的其他公益性行业加大投入。
各地可根据发展实际,鼓励地方国有企业对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等公益性行业加大投入。
(四)按照预算管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有关规定,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通过安排预算资金、划拨政府资产等,支持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主体更好地在公益性行业发挥作用。
(五)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资本配置功能,坚持市场化运作,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六)发挥税收等政策引导作用,国有企业发生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依法享受税前加计扣除优惠,从事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按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和引导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促进实现支持关键领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等政策目标。
(八)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财政、价格、土地、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通过资本市场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等多元融资渠道,吸引国有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管理与效率。
(九)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公益性行业。
在水电气热、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和领域,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运营。

三、保障措施 (十)建立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机制。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根据政府宏观政策和有关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进退机制,制定国有资本投资负面清单,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十一)实行有针对性的考核措施。
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对社会效益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价。
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在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同时,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的考核。
(十二)规范地方政府注资行为。
地方政府向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主体注资后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其替政府融资,不得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地方政府不得将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等注入国有企业等各类主体。
(十三)发挥社会参与和监督作用。
财政部门要继续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特别要做好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预算支出的公开和政策解读。
相关企业应完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信息披露机制。
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财政部 2017年11月16日(来源:财政部) 32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459/aid/44064 养老研究 风华正茂的你,有想过养老问题吗 不管我们现在的年龄有多大,总有老去的那一天,这其实是一个没有人愿意提但却无法回避的话
题。
生老病死是自然定律,生病让人痛苦,但老无所养之忧更能戳中大家的痛点。
每一天我们都离养老这个话题越来越近。
不管年轻还是年长,都应该要关心这个话题。
养老,靠子女、靠政府还是靠自己? 靠子女?养儿能防老,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农民根深蒂固的想法。
但是现实中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新闻比比皆是,甚至有啃老族,老了不但没被子女养,反过来还要养他们,养儿防老不再靠谱。
如果能靠子女养老,那自然是好事,也是你应得的福气。
可是将来就业压力等会比我们更大更严峻,尤其是独生子女,小两口不仅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和子女,这样一来,孩子的负担太重,靠儿女太残忍。
况且,我们总不能每次花钱都管子女要吧,人呐,还是花自己的钱舒服。
靠政府?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觉得年轻时交了那么多钱,现在老了不能工作了,该国家养我了吧。
但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实,单靠国家养老压力很大。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普遍以低工资无社保为代价,国家承诺由政府来为企业职工养老。
90年代社保制度开始实行,之前的工作者没有缴纳社保,在退休以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是目前正在工作并正常缴纳的工作者在承担。
即我们缴费,父辈们领钱。
可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这一代将来可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局面:养老金不够用了。
总结起来,养老还是得靠自己。
因此别再觉得养老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id/470/aid/44048 养老类型 如何提供医养结合?
区卫计委与民政部门“吵”了起来 国务院近几年大力推行的“医养结合”服务,旨在解决老年人群看病、照护服务衔接问题,特别
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以因此获得医疗和生活的双重照料。
众多可能的服务提供方中,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被认为在这方面有其优势,地理位置遍布城市社区,现成的场地、房屋,又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岂不是既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们7月底在X市走访时,就遇到这么一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让我们措手不及的是,围绕 33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如何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其所在区的卫计委主任,当着我们的面就跟民政部门“吵了起来”。
J中心的基本情况 我们走访的J中心,是当地1982年建院的一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职工共有121人(含下属社区服务站),其中护士42人、医生37人。
辖区内覆盖常住人口约87000多人。
2016年,该中心总收入约4000万,其中医疗收入2750万,其余收入则主要来自公共卫生补贴和财政补助。
医疗收入中,门诊收入占比大约97%,基本以卖药为主。
2015年,该市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选取了部分机构作为试点单位,J中心就是其中之
一。
按照医养护病房的建设标准,中心于2015年7月开始对三楼病房进行首期提升改造。
三楼医养护病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共计23间病室,设床位57张。
2016年夏季,J中心的医养结合病房开业,现有专职医护人员19人,护工及后勤保障人员28人。
据中心自己介绍,他们主要收治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晚期病人,以及一部分不同程度退变和功能障碍等患者。
截止我们访谈时,该中心共收治老人205人次,出院163人次,临终关怀41人,目前大约有42位老人在院。
主任的“愤怒” 试点定了,病人收了——一切看着都挺顺利,这位区卫计委主任为啥会跟民政部门吵起来?缘起是,目前民政部门的补助政策,是针对养老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运营补贴。
这位区卫计委主任认为,都是提供养老服务,凭什么民政部门的补贴只给民办机构、不给公立社区中心?民政部门的看法是,民办机构自行负担所有成本,包括房屋租赁、人员工资等等,而公立社区中心本身已有政府的财政常规投入(覆盖了大部分职工工资)、政府提供的场地、房屋,政府给的人员编制等,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是利用闲置的国有资源,没道理再让公立社区中心享受和民办机构一样的补贴政策,否则就是重复补贴。
但这种说法显然不被区卫计委主任接受。
主任认为,国家设置公立社区中心,是让社区提供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是额外的工作任务。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社区政策下,J中心只需要“意思意思”地提供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上家庭医生补贴等,人均工资就有每年10万元左右,这种情况下还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完全就是做好事,为人民服务”,凭什么不给钱?为了说明其言不虚,主任特地给我们列举了数据:其下辖社区中心(站)约有700来员工,公卫补贴3400多万元,家庭医生补贴2400多万元,总补贴超过6000多万元,人均接近10万了。
“活雷锋”背后的激励机制 尽管领导吵得热闹,但我们与J中心聊起来,发现民政部门没给额外补贴,也没影响J中心提供、甚至继续扩大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热情。
首先,老人住在社区中心,按医疗项目收费,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作为一个社区中心,J中心的入住老人每月费用最低6000元,最高超过1万元。
而周围护理条件很好的民办养老机构,平均收费水平则只有3200元左右,加上医疗费用,也不超过5000元。
但因为J中心是医保定点机构,且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补偿比例高,老人们自付部分实际低于民办养老机构,“冤大头”是医保。
其次,老人带来的经济收益不仅体现在社区中心的阳光收入层面,也体现在社区中心医务人员的灰色收入层面。
J中心地处医疗资源聚集区,所在区就有6家三甲医院、2家二级医院,周边病情略严重的患者都会去医院而不是社区就医。
这种情况下,J中心的均次住院费用竟然达到了12000元左右。
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入住老人药占比超过40%,可以看出其中“水分”所在。
这里特别补充说明的是,以我们此前在山东青岛的调研经验,病情稳定的失能老人所需药品并不多,且一般有廉价有效药品可用。
由于青岛医保局对养老院老人医疗费用按床日打包支付,养老院为 34 2017年12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 节约成本,尽可能使用廉价有效药品,如抗生素尽可能使用单只价格不到0.25元的青霉素,绝不使用临床无效的高价中药注射剂;但是我们在J中心看到的却相反,不提供廉价的青霉素(以皮试麻烦为由),大量使用高价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和青霉素一样的疗效、价格却达到青霉素的数十倍甚至百倍左右,并且大量使用临床无效的高价中药注射剂。
我们特地询问了这些中药注射剂的价格,在30-90元,的确是当地卫计委的“招标价”。
业内众所周知,这些中药注射剂“安全无效”,唯一功能就是给医疗机构和医生返利和回扣。
三明医改将这些中药注射剂全部剔出公立医院采购目录,而三明一位院长坦承,剔出这些中药注射剂对临床“毫无影响”。
是否使用这些中药注射剂,是业内人士判断某医疗机构及其医生是否收受药品回扣的“金标准”。
比较数据可以得出,J中心每位入住老人一天的药品费用,甚至超过青岛养老机构一位老人一年的药品费用。

三,尽管当地政府要求J中心作为试点机构,应主要收治失能、半失能老

标签: #网络推广 #专业 #小公司 #公司 #如何用 #数据 #家具 #网站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