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那扇经典之窗,08校长周刊·茶坊主编:齐林泉

seo 2
编辑:江晨宇设计:张鹏电话:010-82296589邮箱:@ 2017年1月4日星期
叙事 我们所作的这小小尝试,也许就是一点燧石撞击的火星。
我想,我们的学校教育之道,正是通过这样轻柔的动作,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
打开那扇经典之窗 杨剑英 清晨,我早早来到学校,高兴地看着一个个学生活泼的身影进入教室,开始了晨诵。
我从教室的窗边缓步走过,发现四年级某班全体学生还在重复地诵读着本该在低年级段就熟识的诗歌。
尽管学生摇头晃脑,看似很投入,但我的心里却泛起了涟漪。
“晨诵、午读、暮省”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经典诵读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亲近经典,爱上经典,使经典融入童心。
这对于提升人文素养、丰富情怀,必定有很大好处。
学校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从80首古诗文的选择,到“校园吉尼斯”经典古诗文背诵比赛,从必选的篇章要求,到教师自选的拓展,无不浸润着诸多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良苦心思。
从我们代表区教体局举行经典诵读专场,到我们在全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都证明了我们的坚持付出,是能够得到令人欣慰的回报的。
但是,这个班级对经典诗文不分年级段不加选择的诵读,似乎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并没有从孩子成长需求角度进行设计。
而同一年级段有的班级却有序提 拓展孩子的经典阅读视野 何学锋供图 升阅读深度,而且不断扩大阅读记·槐西杂志四》中说:“祭祀之古代的经典,而要把时光延伸到 面,向更多名篇走去了。
这也许理,制于圣人,载于经典。
”就是近代、现当代,还要不拘泥于文 是因为班主任之间、语文教师之指典范的儒家载籍。
二是指宗教学,把领域拓展到艺术、科学、 间责任心的差异,也可能是能力典籍,如《圣经》《古兰经》《大哲学、美学等。
一句话,打开孩 差异。
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藏经》等。
三是指文献典籍,如子的经典阅读之窗。
如何带着教师们,帮助孩子拓宽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司马迁 比如,我们尝试在“一班
经典阅读的视野呢? 《史记》等。
国,一校一世界”统整式课程 我感到我们对“经典”的理 我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古里,“趁机”融入该国文学,把文 解其实是模糊的,于是我和教师今中外,各个领域中那些典范学作为了解世界各国的一个“入 们一起对“经典”一词查考解性、权威性的作品,就是经典。
口”。
很快,“智利班”就行动起 读,发现有三种含义:一是旧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来了,在继续古诗文经典诵读的 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
唐朝史论金”,它们的价值是在洗尽铅华后同时,“插播”一段智利诗人巴勃 家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经得住历史沉淀的。
因此,我们鲁·聂鲁达的诗歌《硝石颂》: 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在校园里倡导不拘泥于中国经“硝石呀,你是皓月的片屑……” 清朝文学家纪昀在《阅微草堂笔典,而要放眼到世界,不拘泥于我们引导孩子们在研究国家历 史、地理、风土人情、内政外交、文化艺术的同时,透过该国文化经典,更加深入、理性地认识这个国家。
帮助孩子们打开视野,不在于要求他们去掌握“体系”或“架构”,而是让他们在熟诵李白、杜甫、白居易诗篇的同时,还知道龚自珍、戴望舒、顾城,是让他们在了解中华诗文经典的同时,还知道雪莱、普希金、惠特曼,是让他们在信手拈来“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同时,还知道罗丹的《艺术论》、黑格尔的《美学》、毛泽东的《矛盾论》。
我们丝毫不小觑我们身边的孩子,在我们眼里,他们的头脑不只是可以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种,一点点燧石撞击的火星,就可以帮助他们燃起熊熊的求知之火。
这仅仅是打开孩子们经典阅读之窗的方法之
一,我们所作的这小小尝试,也许就是一点燧石撞击的火星。
我想,我们的学校教育之道,正是通过这样轻柔的动作,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指给他们看那多彩的外面,从而产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憧憬。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校长) 三味 读准“教学”方能走对教改路 张平原 我参加过几次校长培训,几乎每一次培训都少不了一个内容,那就是校长的使命、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等。
培训专家常常会说:“学校的工作中心就是教学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教学中心开展的。
”仔细想想,这里的“教学”工作,在多数人的理解里,就是指把课上好,把分数提起来,使学校更有“竞争力”。
我们的教育在承载越来越重的责任。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发展,家长、社会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予以更多的期待,对学校教育所能提供的成长支持也相应地在不断提升标准。
如果还是坚持把“教学”简单理解为教书、教考试、抓分数,也许教改就很难有更大的突破。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热词,其核心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全面发展又包含了“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显然,这单单依靠抓分数是不能完 成的。
然而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总是受人垢病,总是难以突出重围,原因就是我们往往主动或被迫地将“教育”矮化为“教学”,又将“教学”矮化为“抓分数”。
“教学”是学校育人最主要的实施方式,各方面的育人目标主要是落实在教学工作中,而教学要“教”学生“学”会成长。
多年来,我们在片面理解“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下,更多是用分数来评价教师和学生。
学校在这个评价体制下,往往容易过分强化“主要科目”,而忽视立德树人的工作,音乐、美术、体育等课就会被占。
班会课被占的情况也不鲜见,这里既有教师想把更多时间交给考试科目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教师并没有想过如何上好班会课,因为那似乎与评价没有关系。
很多教师不会设计教育活动,不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一些教师眼里,只有成绩好和成绩差这两类学生。
如果学生的个 性、特长得不到应有的关照,那么过重的学业负担将使学生的品行得不到完善、生活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
我常常担心,在这样的教育管理下,会不会有学生在唯分数论的氛围中走向了极端,而早早地凋零了本该灿烂绽放的青春呢? 这样看来,只有坚持育人为中心,才能让教育回归本位,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也只有坚持育人为中心,学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得到落实,才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面对现实,越来越多的办学者清晰地认识到,学校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统驭学校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办学思想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学校育人特色。
科学的办学思想,能够有效涵盖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在科学思想的引领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文明素养、科学精神、责任 担当等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校本化思想表述,能指导这所学校真正走向远方。
只有把服务于学生发展作为思想中心,针对学生的发展来设计学校工作,学生的身心健康、文明素养、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才能得到相应有效的发展。
但是,尽管我们在努力转变观念,尝试给学生提供更完善的校园育人环境,却又常常被评价机制的制约牵制在了原地。
我曾看到很多学校,建起了漂亮豪华的阅览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等,功能齐备,但使用率并不高,甚至很多学生一学期也不会进去一次,因为在分数上的“撕扯”致使师生都失去了多样性选择的自由。
因此,我们亟待设置更适合的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 的人群。
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调整,也需要学校作为先驱进行个体尝试,策略改进与实践探索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育人目标和学生的成长需要,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落实,并且开设更多有个性的校本课程。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教学”由“砍去枝桠”、反复操练改进为全学科、有参与、有合作、有共鸣的生态过程,由此将学生的学习引入良性循环之中,而学生也能在愉快、主动的学习情绪中,形成持久的积极向善、向美的生活热情。
我想,我们现在所走的教改之路是前人从未涉足的“无人区”,我们在未知中摸索。
在分数仍然是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的状态下,只有把“教学”的涵义读完整、读准确,我们的教改路才能走得正确、走得踏实,也才能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校长) 回音 制度是学校“垂拱而治”之基 康松 读了2016年12月21日《中国教育报》第7版校长周刊孟庆昕校长《借力案例分析,调整管理脚步》和李江校长的《尊重教师也是“技术活”》这两篇文章,我对学校制度化管理产生了一些思考。
孟庆昕校长提出撰写学校管理案例是一种促进校长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品位的重要手段。
李江校长则认为,如果校长能切实做到尊重教师,就好像掌握了一串密码,能够顺利打开教师管理之门。
两位校长都把学校管理的重心定位在了深入一线。
同时,李江校长在文中还提到了“学校也要建立起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制度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教师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管理。
”对这一点,我尤其深以为 然,并且觉得学校应该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不能只依靠校长的个人素质,更重要的应该是用科学的制度激励全员的参与。
在社会民主与法制意识普遍逐渐增强的今天,制度对一所学校的“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有着基石的作用。
商秧变法之后,王座虽数易其主,但是制度被很有效地保持了下去,为秦国的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这不能不说是秦国的叨天之幸。
学校不能总是指望靠“强人”来管理,一方面“强人”的管理力度往往是用牺牲学校里的一些甚至很多民主氛围来换取的,另一方面当“强人”离开这所学校,如果没有留下深植校园、化进人心的制度,那么原本在强势管理之下打造的所谓“教师团队”也许会很快瓦解,变成 一盘散沙,而学校很可能会陷入不堪的境地。
“依法而为”与“靠人来管”相比,可以大大降低人的水平素质变化对管理质量产生的影响。
比如,学校工作相对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每一学年、每一学期周而复始,共性颇多,多数都不是随意的、突然的或是不确定的。
对于需要做的工作,建立一份学校学年度各科室、各级部、各学科工作安排一览表,各种工作什么时候做、由谁来做,各种材料什么时候交、交到哪里、交给谁,都责任到人、各负其责,然后全校领导、教师按表施行,可以做到“不是老马也识途”。
又如,对还不太会上课的教师,一个易于操作的教学模式比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都实用;对管理经验不足的校长,一套便于执行的规章制度比多么高明的管 理艺术都管用。
制度化管理是补长短板最高效的手段。
制度化管理也有利于提升教职员工的个人素质、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战斗力、核心竞争力。
学校管理绝不只是校长一个人或学校领导班子一小部分人的事,需要学校教师乃至学生的全员参与。
领导不要埋怨下属无能,因为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让下属有能。
学校管理制度要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自己主动做。
麦当劳的总裁弗雷德·特纳说:“我们的成功表明,我们的竞争者的管理层对下层的介入未能坚持下去,他们缺乏对细节的深层关注。
”由此看来,学校管理也同其理,要不得一言堂,而要能够直抵基层教师内心,创设让基层教师直接参与学校管理的条 件,并且用制度来充分保障教师在这方面的权益。
因此,校长想要成为一名“好校长”,就必须为学校努力设 计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以制度立信,决不能朝令夕改、人大于法。
在同一件事情中,也许同时存在着正确因素和错误因素,这也没关系,在不违背规章制度、不违反公平原则的前提下,相信领导层的智慧能带领学校作出合理的决断。
当然,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绝不能固步自封。
如果校长能带领全校师生,将学校管理建立在制度之上,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推进学校发展,那么实现“垂拱而治”的学校管理状态,也许就不再是我们遥不可及的理想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探索 家长会设计变变招 黄兆全 家长会是由学校组织开展家长与学校、教师沟通的重要活动平台。
然而,在组织和召开家长会时,往往因其目标简单、内容缺乏内涵、形式单调,而难以有效发挥家长培训、教育方法交流、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问题研讨等功能。
学校可以从优化目标规划、优化内容策划、优化活动组织等方面入手,着力搭建强化家校沟通功能、形成教育合力的交流平台,努力提高家长会的实效,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着眼家校合力优化目标设定 家长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交流教育方法、商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和策略、优化教育实践措施,协调家校教育步调、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因此,学校应该依据各阶段教育和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及任务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作用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家长会本应是充满活力、承载家校融合教育潜能开发、家校教育措施优化的多边研讨活动。
虽然学校向家长介绍学校管理、教育和教学情况,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等方面的表现等,是家长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学校要避免把家长会定位为以教师单边活动为主的学生成绩和在学校表现情况通报会的现象。
不能把家长会变为说教式、训导式、批评通报式等难以激发家长参与热情和兴趣的、低效率的教师“独角戏”,更不可把家长会开成抱怨学生、抱怨家长甚至抱怨学校的无效会议,导致被家长排斥。
我们可以试着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介绍、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学校办学情况和各类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法交流及问题研讨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定位目标、确定任务和组织内容。
立足经验交流优化内容选择 学校教育和教学情况交流作为家长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主题的确定、目标的预设和效果达成的预期,载体和素材选择,组织形式和策略等,都需要精心谋划和设计。
要杜绝考试成绩情况通报,更不可把对学生表现的不满或是自己工作中的某些不愉快拿到会议上来发泄。
只有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成方向一致时,家校融合的教育功能才会得到最优化发挥。
研讨内容设计和问题的提出,应在广泛调研、认真思考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校和家庭教育实践现实,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精心设计能驱动家长认真思考,并引导其更新教育观念、升华教育认知的问题,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智慧,在问题的引导下和互相借鉴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吸纳、生成和优化。
在交流形式上,要着力避免决心式、口号式和表功式的浮夸现象。
应该科学选择多样化的形式,充分运用资料展示、视频和课件展示、活动 展示,以及鲜活、生动的实践案例来表述。
借助家长会进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是家长的迫切需求。
班主任应在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情况的基础上,精心收集一些内涵丰富、事例典型、方法科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引导力的素材作为交流内容。
同时,还可邀请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一定研究成果的专业人员作专题报告,或邀请部分家长与大家分享经验,力求使经验交流的内容既鲜活、生动、接地气,又高屋建瓴、突出理念的前瞻性和方法的启迪性。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作品展示,也可以成为家长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充分挖掘能反映学生知识学习与探究、实践与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发展等方面的成果。
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和准备需要展示的作品,使每个学生的成果、作品准备过程,既成为知识梳理、认知内化和成果优化过程,又成为再学习、再实践和再生成的自我发展过程。
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成果、作品内容的展示过程,既充分发挥其自我激励和鞭策作用,又达成加深家长对学生了解和认识层次的效能。
精心引导智慧优化过程组织 科学策划和有效的活动过程组织,是提升活动效率、融聚家校教育合力、实现多元性和多层次目标的重要保障。
提高家长会的过程实效,应从做好准备工作、做实过程组织和做精活动引领等方面动脑筋。
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既要科学谋划和精心设计会议内容,还需着力做好会场环境氛围营造、议程规划安排、成果汇报的多媒体资料及文本资料准备、接待安排和组织工作。
优化会议过程,既要依靠精心策划的紧扣主题、内涵丰富、凝聚力和融合力强劲的内容来引领,更要依靠生动智慧的主持来引导和组织。
而科学有效的组织引领,则需要主持人适时、灵活和恰当的启示性、引导性、概括性主持语的艺术导引。
对交流的典型事例和经验,主持人应以热情的态度和肯定的语言及时给予推介;对交流中反映出的问题、意见或建议,要以包容的心态倾听,并以探索、商讨和征询的方式引导研讨。
具有艺术导引功能的主持过程,更能带着家长群体在逐层深入的经验交流与问题研讨中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并生成教育新智慧。
我们这里所说的主持人,不仅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任课教师,或是学生,甚至是家长。
既然是“家校教育交流会”,那么在这范围内的每个人都是主角。
我们所尝试的“变变招”,是想努力把每一次家长会都变成家长期待的聚会,是要让家长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育人功能。
只有把家长会还原到我们的初衷,才能使家长会真正有效地作用于家庭教育,作用于家校合作。
(作者系陕西省汉中中学副校长) 家长受邀进校园与孩子共迎新年 CFP供图

标签: #去哪里 #seo #seo #分析师 #数据 #如何做 #自己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