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暗夜里的精灵,怀柔哪里好玩的景点排名

景点 1
萤火虫适合生存在水源干净、湿润阴凉的地方,是一种世界公认的环境指示生物—— 留住暗夜里的精灵 本报记者袁勇实习生续梦婷 编者按萤火虫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极高,有它们出现的地方,都是难得的生态极佳、远离污染的处所。
所以,小小萤火虫一直是一种世界公认的环境指示生物,就像泰戈尔的诗所言,“你微小,可你并不渺小。
” 近年来,我国萤火虫的数量正在锐减。
除了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取商业利益的捕获也加速了萤火虫的陨灭。
数据显示,萤火虫在运输途中的死亡率为20%—40%,而离开原生地后,其死亡率将达100%。
希望《绿周刊》的这篇文章能引起读者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并拒绝买卖萤火虫,让虫儿们赖以生存的好环境更多些。
上图水生萤火虫黄缘萤。
右图今年5月26日在武汉郊区拍摄到的萤火虫。
付新华供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在我国古代诗人笔下,萤火虫常常点亮了漆黑长夜,与满月、星空结伴出现。
但在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了,萤火虫正从我们身边大规模地消失,其背后的原因,正是环境污染的加剧与扭曲的赏萤利益链的发展。
城市儿童不识“萤光”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付新华被誉为中国萤火虫研究和保护第一人,自2000年起,他就致力于萤火虫的考察与研究。
近年来,因痛感萤火虫数量的锐减,他开始通过讲座、著述、摄影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科学赏萤、保护萤火虫栖息地的理念。
8月28日,在北京蒲蒲兰绘本馆,付新华举行了他的新书《水中的光亮》读者见面会,分享了他10年来的寻萤、护萤之路。
在活动现场,主持人问前来参加见面会的孩子,有谁见过活的萤火虫?结果是无一人见过。
这也印证了付新华之前的调查:付新华创办的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萤火虫活体买卖调查报告》称,萤火虫在城市中几乎消失了,95%的城市小孩没有见过“萤光”。
世界上的昆虫有上百万种,见不到萤火虫值得大惊小怪吗?付新华不这么认为。
“萤火虫适合生存在水源干净、湿润阴凉的地方,是一种世界公认的环境指示生物。
萤火虫的消失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过度砍伐森林或者过度的景观开发导致萤火虫栖息地被破坏,二是光污染影响了萤火虫的繁殖,三是农药、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四是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
”在付新华看来,这也反映出保护萤火虫的重要意义,因为小虫子的变化能反映出大环境 的变化,而通过宣传保护萤火虫也可以呼吁大家爱护环境,“就像泰戈尔那首诗一样,‘你微小,可你并不渺小’”。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萤火虫研究专家,付新华常年在全国各地寻找萤火虫进行研究,也感受到了近些年环境的急剧恶化。
2007年,付新华去四川峨眉山寻萤,见到了让他十分震撼的一幕。
“我拐过一个弯道时,眼前突然一亮,这里出现了一条约500米的光带,我当时特别震撼,后来我把在那里看到的萤火虫命名为穹宇萤,就是像苍穹宇宙一样美丽的萤火虫。
”但是2008年付新华在同一个时段再去寻萤的时候,居然一只也没有看到。
“我做了研究以后发现,一方面是因为那年的干旱天气,同时,我看到路边有很多运煤的大货车闪着灯,它每次经过,都会让萤火虫受到刺激,让他们失去了正常的光感应,无法完成繁殖。
” 建立在陨灭上的狂欢 随着萤火虫的减少,人们要看到萤火虫越来越难了,在城市地区,萤火虫则几近绝迹。
近些年,很多城市建起了萤火虫主题公园,通过放飞萤火虫吸引游客,这种行为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一些动物保护学者指出,城市里没有适合萤火虫生存的环境,所谓浪漫的放飞造成的却是萤火虫的死亡。
如果长期大量捕捉野生萤火虫,可能导致采集地萤火虫种群的毁灭性灾害,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面对此起彼伏的反对声音,很多组办方则声称,放飞的萤火虫是人工养殖的。
放飞的萤火虫从哪里来?付新华开始带领研究团队做相关调查。
他们首先在网店进行最小批量的购买,然后对购买的标本进行种类鉴定,“卖家都声称萤火虫是他们自己饲养的,但经过我们鉴定后发现,所有的萤火虫都是海南屯昌、云南西双版纳和江西赣州这3个地 方的,而卖家所在地则分布在全国,店铺所在地与发货地不同,饲养的情况基本不存在,都是捉的活虫”。
后来,付新华的团队去了江西赣州卧底调查,他们发现虫贩子在当地组织农民捉萤火虫,然后以不到一元钱1只的价格收购,转手在网店上卖就是五元钱1只。
“还有很多景区和策划公司来买,在全国很多城市举办萤火虫主题公园活动,去年全国就有26个城市,今年依然有23个城市。
这种活动每个星期就要购买至少几万只萤火虫放飞,以此吸引游客,这些萤火虫全是捉的野生萤火虫,不是饲养的。
” 付新华对这种商业模式非常不满,“这只会加快萤火虫的灭亡,因为萤火 虫离开栖息地,生存时间很短,几天之内,这些萤火虫就会全部死掉。
可以说,这是一种建立在萤火虫死亡之上的狂欢。
我们希望通过报告,告诉公众不要参与到这种活动中,让这种商业模式失去群众基础。
这种掠夺自然的商业链条,是残忍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让人、虫、环境共赢 观赏萤火虫有其他的商业模式吗?事实上,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地,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模式,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引导游客前来观赏。
在付新华看来,游客喜爱观赏萤火虫反映出了人们对原生态环境的向往,“因为大家去赏萤的时候,其实不光是看萤火虫,更是欣赏它所在的很纯美的自然生态。
如果说我们带着保护萤火虫、保护环境的意识来做这个事情的话,萤火虫就会越来越多。
再吸引游客来赏萤,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情”。
付新华开始进行类似的探索。
2014年,他带领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与咸宁通山县厦铺镇政府、桥口村一起打造了中国首个萤火虫保护地——大耒山生态保育园。
“我们希望可以打造
个以保护萤火虫、保护环境以及社区共赢的模式,进而在全国进行复制。
”大耒山生态保育园内保存着较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有17种萤火虫栖息。
在桥口村,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流转了有珍稀水生萤火虫生长的水田,以保护萤火虫为前提,雇佣和指导农户进行耕种,牛耕刀割,不打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种出来的大米叫做“亮火虫大米”。
付新华对这种模式十分满意:“稻米产量确实下降了一半,可是保护了水田中无数珍稀的水生萤火虫,米质和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让农户受益。
这种生态补偿的方式,让环境得到了保护,萤火虫越来越多了,漫天的萤火虫自然吸引了爱好赏萤的游客。
” 除了对大耒山本地萤火虫的保护,付新华还进行了萤火虫复育技术的研究。
他在大耒山建立了萤火虫复育基地,每年野外投放5万只本地萤火虫,通过复育技术,大耒山的萤火虫数量得到了快速提升。
付新华估算,建立保育园前,大约有30多万只萤火虫,经过两年的保护培育,现在萤火虫数量已经达到了50多万只。
“目前我们已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中泾村达成合作协议,为当地复育本地萤火虫,将大耒山模式进行复制。
”在付新华看来,大耒山的模式不但可以保护生态,同样可以带来可持续式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可以复制很多大耒山模式,把萤火虫保护和乡村旅游模式相结合。
只有把萤火虫保护做好了,原生态环境保护做好了,才能吸引游客。
当前,旅游的夜晚市场还是空白,萤火虫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当然,这样的旅游模式必须建立在适度开发的基础之上,不能急功近利。
“去年大耒山只接纳了有限的1500多人赏萤,今年我们进行了封闭式管理,明年准备初步再开放一些地方,预约赏萤。
如果无度开发,那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付新华说。
四川天台山景区在改造中为萤火虫让路: 守护那片斑斓“星光” 本报记者刘畅 天台山景区内的林荫道。
每当夜幕降临,成群的萤火虫就会出现在树林中。
(资料图片) “许我一年,明年再见,不负流年。
”这是四川天台山景区对外发布的一则充满诗意的公告,公告显示,天台山景区于2016年5月开始,实施为期一年的封闭改造,期间不对外营业。
天台山景区位于四川邛崃市,是蜀 中名山,亦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之地。
景区内,金龙河自玉霄峰蜿蜒而下,沿途瀑布、长滩、深潭等诸多景观让人应接不暇。
白天,人们在景区内尽情游览,夜间,一切都安静下来,漆黑的树丛中开始闪烁点点“星光”,成群的萤火虫结队而 出,美不胜收。
“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他们的主要食物是蚯蚓和蜗牛,在萤火虫的繁殖期,我们会买一些蜗牛放在树枝上。
”天台山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建元告诉记者。
陈建元说,当前天台山景区已经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考虑到对萤火虫和景区内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必须把每一个点位都走到,为此,他已经第51次登上天台山。
“哪些台阶需要修补、替换,我们分别用圆形、三角形进行了标注,游步道应该如何作好排水处理,避免潮湿,这些都需要到现场去看。
”陈建元说,天台山封闭改造,全程不会让景区生态受到一点破坏。
每年的4月至8月是萤火虫的繁殖高峰期,恰逢天台山景区封闭改造。
为了保护好萤火虫的生存环境,景区要求夏季施工时间不得晚于晚上7点,冬季施工时间不得晚于下午5点。
“我们有一位和萤火虫打了9年交道的专业人员,每天夜里就是他和萤火虫亲密接触的时间,他会通过近距离观察,分析萤火虫最近的生存状态。
”陈建元告诉记者。
据了解,邛崃平乐古镇·天台山正在争创国家5A级景区,这也是景区封闭改 造的一个原因。
封闭改造,如何“改”?首先,景区进入封闭施工以来,几千 万元的门票收入、景区内农家乐及酒店收入全都打了水漂。
“我们召集了多次群众会议,给大家讲解景区今后的发展,为每户农家乐免费进行设计。
”陈建元说,将景区内现有的形态杂乱、业态低端的农家乐、旅饭店全面升级,目的就是实现“景观相宜、环境友好”。
其次,为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景区排出的大量生活污水,邛崃市政府出资1200万元,规划新建9个微型污水处理站及配套设施。
建设完成后,景区排水能力将有效提高,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源可就近变为绿化用水。
陈建元介绍,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天台山景区管委会每月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并制定相关制度。
在硬件建设方面,天台山启动了景区公路、游步道、十八里香草沟、雷音寺广场等24个改造建设项目。
目前,天台山景区停车场改造工程、公路沿线风貌改造项目、公路游赏系统提升项目等5个项目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农家乐改造也在进行中。
“2017年4月20日,景区将在完成改造后试运营,欢迎大伙儿来玩。
”陈建元说。
南水 8月25日,距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已过 用好每 去623天,南水北调输水总 量达到了历史性的50亿立 方米。
清澈的南来之水惠及 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 州等沿线10余个大中城 市,受益居民达到4000多 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沿线受水省市供水量有效提 升,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 善,地下水环境和城市河湖 生态显著优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凸显。
一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严重缺水状态。
以北京为例,南水进京前,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标准1000立方米。
为保障北京市每年约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只得不断超采地下水,据了解,北京每年超采 ﹃本报记者 常理 南来水 ,综合 的地下水约有20多亿吨。
南水进京后,首先是缓 解了北京市地下水开采的压 力。
据监测,2016年7月 底全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 埋深25.93米,较去年同期回升62厘米。
其次,缓解了北京地区水库的供水压力。
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一位工作人 ﹄—— 员介绍,以前怀柔水库基 本处于无水状态,密云水 库44亿立方米的库容量最 少的时候只剩下约6亿立方 米。
南水进京一年多来,北 京主力水厂已逐步使用南水 置换密云水库水,密云水库 2015年出库水量仅为1.2亿立方米,比以往约减少5.2 亿立方米。
此外,北京市还将南水“回填”水库,累计向十
陵、怀柔、密云等水库蓄水约2亿立方米,其中入密云 水库超1.35亿立方米,水库蓄水量已突破14亿立方 米,创造了15年来的最高值。
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负责人介绍,利用南水北调 来水向城市河湖补充清水,可以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 调度,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
目 前,北京市城市河湖水生态环境改善已初现成效:
是增加了水面面积。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宁调蓄水 库、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实现蓄水,增加水面 面积约
550公顷。
二是内城河湖水质有所提升。
累计 向城市河湖补水1.74亿立方米,城市河湖水质接近地 表水Ⅲ类。
北京团城湖是中线工程的终点。
团城湖明渠及周边 185公顷土地已经列入水源保护区,并规划为生态恢复 工程,与“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 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生态景观融为一体。
天津市也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受水区。
今年中线 工程向天津供水将达到
8.56亿立方米,在原计划向天 津供水4.5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增加4.06亿立方米。
这 次调整,意味着天津河东、河北以及东丽等地区部分居 民也全部喝上南水。
至此,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 区、环城四区、静海区和武清区等城镇居民全部用上 南水。
2014
年8月,天津市政府批复了《天津市地下水 压采方案》,到2015年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控 制在2.1亿立方米以内;到2020年底,全市深层地下 水年开采量控制在0.9亿立方米以内。
天津市政府办公 厅也印发通知,重新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区域范 围,要求引江通水后更加严格管理地下水。
一年多来, 天津市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 作,共有
80余户用水单位完成水源转换,吊销许可证 73套,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回填机井 110余眼。
河南省许昌市通过孟坡分水口门向许昌市区的北 海、石梁河、清潩河生态补水615万立方米。
郑州市通 过退水闸向西流湖生态补水2000多万立方米,利用置 换出来的黄河水,用于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 湖泊、水系重现生机。
鹤壁市通过退水闸向淇河生态补 水700多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淇河水资源不足问题。
为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效益,河南省在南水北调 供水范围内,严格压采地下水,多用南水北调的水。
截 至目前,河南有15座水厂水源,已由开采地下水置换 为南水北调水,14座城市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地下 水位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累计有29个口 门及3个退水闸开闸分水,向引丹灌区、35个水厂、禹 州市颍河、3个水库充水,供水范围涵盖了南阳、漯 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 安阳等10个省辖市及省直管县邓州市,共计36个县, 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15.4万亩,供水效益逐步扩大。
清澈的南来之水惠及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 沿线10余个大中城市,受益居民达4000多万。
图为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终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玉泉村 的团城湖调节池。
本报记者常理摄

标签: #网络推广 #去哪里 #海宁 #景点 #荣耀 #网站制作 #妇科病 #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