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答答”的新生,扬州大学全国排名多少

扬州大学 0
62015年4月23日星期四Tel(押010)62580616 动态 主编:计红梅编辑:温才妃校对:王心怡E-mail押daxue@ “羞答答”的新生“爽约”率 姻本报记者温才妃 每一所高校都有一份漂亮的新生录取率“成绩单”,让考生顿时对该校信心大增。
但是,有一份数据却是高校不愿轻易公开的,那就是新生未报到率。
对于高校而言,就像出操、选举时汇报“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一样,后者应是关注的重点。
空有较高的录取率,但前来报到的人数寥寥,不仅办学难以持续,对考生也是不负责任的。
然而,这一情况最近有所改变。
江苏省高校在新近推出的本科生教学质量报告中,首次公布了2013年新生未报到人数。
据统计,9所公办本科高校共有320名准大学生没有前来报到。
遭遇“爽约”的不只是民办高校、高职高专,就连“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也难以幸免。
那么,大学遭遇“实到多少人”之痛,背后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不只是2% 选择公开新生未报到率,在很多人看来只是履行行政部门的要求,但扬州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顾松明则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记者留意到,在江苏省公布的新生未报到人数统计中,2013年南京大学招生人数为3285人,有36名新生没来报到;河海大学当年5012名新生,67人没来报到;扬州大学招生人数6178人,63人放弃入学机会……即部分办学优质的高校存在1%~2%的新生未报到率。
但是,它并不能概括全部。
在民办本科院校从事招生工作的教师小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如果将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民办院校算在内,这一比例还会更高。
他所在的学校去年 的新生报到率只有87%,即未报到率达13%。
事实上,早在10年前,这一问题就已经存 在。
2005年大约有10万新生没有到被录取的高校报到,新生未报到率约在10%左右。
“一个学生只能被一所学校录取,不满意被录取的学校又不能转学,因此,想要继续深造,要么硬着头皮就读,要么选择复读或出国留学。
随着近年来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加,新生录取未报到的比率只可能增加而不会减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同样的问题,在高中复读班内也可以找到佐证。
近年来,中学复读班成倍增长,甚至一些地方设有专门的复读学校。
最典型的事件莫过于去年媒体爆出的,吴善柳10次高考被名校录取,8次弃读圆清华梦。
尽管被不少人批评为浪费录取资源,但是在现有的高考机制下,追逐自己心仪的国内大学,这似乎是唯一途径。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众多国内高校对新生未报到率“遮遮掩掩”之时,美国名校将每年的新生报到率落落大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有数据显示,2014年哈佛大学的新生报到率为82%,斯坦福大学为78.9%,耶鲁大学为71.1%……这些世界顶级名校的新生报到率甚至还不如国内高校,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它们的正常运转。
被“绑架”的诚信 不可否认,学生录取后不来报到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行为。
顾松明指出,浪费一个指标,对于学生的影响,就相当于占用了其他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对于高校的影响,由于教育部不允许补录,高校就 相当于失去了一笔生均拨款。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某一专业不来报到的学生较多,还会影响一个专业的开设。
” 尽管最后一种情况,由于调剂政策的存在,在公办院校几乎不存在,但对于民办院校、部分高职高专却是不小的打击。
小王告诉记者,生源不足是民办院校倒闭的最直接原因之
一,其中,录取后不来报到更是他们每年最忧心的事。
然而,高校却对这部分学生无能为力。
顾松明解释说,高校录取一名考生之后,只能获得一张电子档案,上面登记了学生的高考成绩、体检表、中学教师鉴定等信息。
只有学生来高校报到之后,中学才会将纸质档案寄给高校;如果学生没来报到,高校在统一报到之后还要将电子档案退回。
因此,很多高校人士盼望教育部,至少是省教育厅出来治理这一乱象。
早年间,河南、陕西等省份尝试采用诚信档案的方式约束录取未报到的学生,规定当年录取不报到者,次年或不得报考,或报考了不予录取,或录取时降20分。
但是很快,这一约束机制宣告“流产”。
理由并不复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现有的招生是单方向的,学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权利,没有确认的环节,而且后续的惩罚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无益,其恶果尤其会在三四年后,即同龄人大学毕业的时候明显表现出来。
“将制度的缺失归咎于诚信问题,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熊丙奇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社会舆论为了维护公平,让学生必须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这一计划性很强的做法导致学生的选择权有限,学校缺乏提高办学质量的意识,其结果是高校、学生都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呼唤双向选择,增加确认环节 学生与高校,两方都是彼此眼中的“资源”,如果能得以较好地匹配,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双赢。
那么,该如何实现呢? 熊丙奇认为,既要让学生进入自己想去的学校,又要让学校招到自己想要的学生,这必然需要为学生创造双向选择、多次录取的机会。
“真正的做法是允许一名学生同时被北大、清华、复旦等多所学校录取,然后学生选择其中一所高校就读。
” 在他看来,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高校根据报到率自主确定招生规模,比如,一所学校的报到率为70%,计划招满1000名学生,学校可发出1400张录取通知书;二是打破一次集中录取模式,允许高校根据考生报到情况进行多次录取。
对于增加录取环节中的双向选择,储朝晖也表示支持。
同时,他强调了志愿确认的重要性。
参照台湾地区高校的做法,学生在录取之前要做最后的确认,学生不确认高校不予录取,可一经学生确认就读高校,就不能无故不来高校报名就读,否则要追究法律责任。
“大陆高校录取也可以在这方面作更多的尝试。
” 储朝晖补充,从长远来看,还应该把录取前后的沟通变成常规动作,因为沟通环节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流失率。
顾松明对此表示赞成,事实上,扬州大学学籍管理科每年都要向录取未报到的学生打电话了解原因。
但在他看来,学籍科人数少、打电话也未必一次能接通,最适合做沟通工作的是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之后,解答学生的疑惑,改变学生不太成熟的选择,也是有可能的事”。
复旦打造梦想医科图书馆 本报讯(记者黄辛)4月16日,“与经典同行———图书馆文化之旅”暨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捐赠签约仪式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举行。
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豪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复旦大学捐赠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亚洲顶级水平的综合性“未来梦想医科图书馆”。
据介绍,建成后的医科图书馆所在大楼将占地8237平方米,建筑面积41256平方米,地处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苑轴线的视觉中心点上。
总高度达80米的大楼将成为未来落成的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制高点,其中图书馆面积位于地下一层至七层,约17000平方米。
据悉,集图书馆、档案馆、自修阅览室、研究馆、展览厅、网络中心、学术活动中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旦医科图书馆将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基地。
馆内将设置近40间为不同形态的医学教研活动定制的独立研究室,并专设恒温恒湿、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特藏室,展示自中国现代医学教育诞生以来的珍贵中西历史资料。
此外,新馆将为师生提供“无所不 在的数据”及信息化科研体验。
在新馆 规划中,超过2000平方米的、整层建制的医学 大数据中心,将首批联通十家复旦大学附属医 院,汇集相关诊断病例大数据,各附属医院也能 在此平台上获取前沿医学研究数据;超过200 平方米的超大远程转诊室,可用于实施卫星转 播会诊及同步转播手术实况。
同时,RFID智能 化图书馆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配合使医科图 书馆成为医学信息整合的综合体,以适应未来 图书馆发展之需求。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表示,“建设一个 好的医科图书馆,是全体师生的需求,也是学校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
”他相信,“新的 医科图书馆将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也会 对
医学院乃至全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发 挥更大的作用。
” 4月17日,由天津工业大学学生会主办的“种子变绿植,梦想在发芽”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在该校东西苑食堂门口举行。
学生们纷纷驻足领取种子包,并发布微博传递环保理念。
最为有趣的活动是“画叶子换花盆”,即参与者在宣传墙的大树枝上画一片叶子,即可领取一个精美的花盆。
活动开始不久,宣传墙的大树枝上就被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各色叶子,充满了灵动的生命气息。
图为学生们参加“画叶子换花盆”活动。
本报通讯员黄莹莹、曹琪玉摄影报道 第三届“魏寿昆科技教育奖”在北科大颁奖 本报讯(记者陈彬)4月18日,由北京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魏寿昆科技教育基金”出资设立的第三届“魏寿昆科技教育奖”在北京科技大学颁奖。
我国著名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获得本届唯一的“魏寿昆冶金奖”。
在颁奖典礼上,徐匡迪深情回忆了魏寿昆对自己学术生涯的影响和帮助,并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就是把一切交给祖国,交给 党。
可能会有很多年轻人觉得我是在说官话、说套话,但是我们真是这么想的”。
据悉,魏寿昆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家一级教授、著名冶金学家和工程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学建校元老。
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以魏寿昆百岁生日为契机,设立了“魏寿昆科技教育基金”,由魏寿昆个人捐资10万元,北京科技大学出资20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
“魏寿昆科技教育奖”设立于2009年,主要面 向全国冶金工程和教育领域,用于奖励在该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专家和学者,以促进我国冶金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魏寿昆科技教育奖”每两年评奖一次,设立“魏寿昆冶金奖”和“魏寿昆青年冶金奖”两个奖项。
其中“,魏寿昆冶金奖”奖金金额为20万元人民币“,魏寿昆青年冶金奖”奖金金额为每人10万元人民币。
本届“魏寿昆青年冶金奖”分别由武汉钢铁集团高级工程师毛新平、中南大学教授王万林获得。
“洋院士”的“军令状” 姻史俊庭 “我要用五年的时间,把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医学科学院。
”近日,刚刚受聘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的尼克·莱蒙如是说。
尼克·莱蒙是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当天,他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手里接过聘书,正式成为郑州大学的一员。
尽管此次只有五年聘期,每年在中国只工作两个月,但这位“洋院士”还是信心十足地想在郑州大学做一件大事。
这个老外不简单 尼克·莱蒙是世界著名的分子肿瘤学、基因治疗和医学转化研究专家,现任Nature集团著名期刊《基因治疗》杂志主编、玛丽女王伦敦大学癌症研究所所长、英国国家卫生部及癌症研究会示范癌症中心主任,管理40多个临床研究团队进行120多项临床试验项目。
据悉,尼克·莱蒙曾主持世界上第一个酶前体药物基因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带领团队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胰腺表达数据库,为胰腺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团队发现和鉴定了若干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向,研制了高 效的肿瘤治疗新制剂和新方法,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先后获得20多项国际学术奖项。
2005年10月,尼克·莱蒙被聘为郑州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促成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与郑州大学联合建立中英分子肿瘤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黄河友谊奖”。
在他的带领下,该中心近年来共获得科研经费1600多万元,建成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的决心也不小 据刘炯天介绍,把郑州大学打造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性大学,走在全国“211工程”高校的前列是其发展目标。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其中医学学科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为此,郑州大学成立了医学科学研究院,凝练优势学科方向,汇聚高水平学科队伍,构筑高起点医学科学技术平台和实验基地,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据介绍,癌症是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尼克·莱蒙任院长后,将在任期内针对癌症开发出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让更多患者远离癌症折磨。
根据尼克·莱蒙的建议,郑州大学将在医科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同时,郑州大学将在政策、资金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配合和支持,并为尼克·莱蒙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建国际一流条件苛刻 据悉,尼克·莱蒙受聘后,将全面统筹和领导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结合中国国情和郑州大学校情,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打造肿瘤防治优势学科,建立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建设一支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或研究中心。
在受聘仪式上,尼克·莱蒙作了题为《如何建设一个独具特色的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的报告。
尼克·莱蒙 在报告中,尼克·莱蒙指出,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院所,需要三个条件:院长要有魄力和远见;招收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从事所设定的研究方向;建设一流的研究平台,营造一流的研究氛围。
为此,尼克·莱蒙对郑州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一到五年规划,同时对引进人才进行了硬性规定:层次最高的一流科学家———要求世界排名在200以内,发表的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200,影响因子超过10的论文至少两篇;层次最低的副教授———要求发表的论文总影响因子也要超过30,至少有一篇影响因子超过10的论文。
对于引进来的人才,尼克·莱蒙也进行了规划。
他表示,要给这些人才提供一流的学术环境和研究平台,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同时最重要的是提供最高的薪资收入。
简讯 国防科大建量子信息学科交叉“特区” 本报讯近日,国防科技大学量子信息学科交叉中心揭牌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行。
这意味着继清华大学之后,我国高校在量子信息学前沿领域又拥有了一个研究重镇。
据介绍,量子信息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不可替代的关键领域。
该中心以我国重要军事战略需求为牵引,围绕量子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与材料两个学科领域,共开辟出量子计算与量子算法、量子通信、量子成像等十个研究方向。
据中心主任、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王雪松介绍,目前中心已延揽到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等在内的14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80余名高层次学术人才加盟这一“人才特区”。
(成舸周依帆) 清华举行MBA大赛创业项目对接会 本报讯4月19日,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 清华x-lab(x-空间)联合主办的清华经管学院 MBA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对接会在清华大学 举行。
清华MBA学员带领着他们所创建的近80 个创业项目来到对接会,寻找合作伙伴,谋求更 大的发展。
据悉,本次大赛旨在通过实践学习的方式培养 MBA学员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清华MBA 学员创业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持。
今年,此项对接会 在2015级新生正式注册入学前举办,其目的就是 使新生在未入学前,便能感受到清华MBA的创业 文化,同时亲身投入到创业实践中。
(陈彬) 西交大成立“贾春林科学家工作室” 本报讯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以“千人 计划”学者贾春林命名的“科学家工作室”成立 仪式。
据悉,贾春林为德国于利希国家研究中心微 结构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材料电子显微学领域国 际著名学者;201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促成 了西安交大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实质性合 作,开展了建立高端实验室平台、联合培养研究 生、研究人员互访等合作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这是学校突 破学科间的管理界限,鼓励自主管理、自由探索、 自我约束,最大限度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以 及在制度上为交叉研究提供更广阔空间的科研 体制创新之举。
(谢霞宇
张行勇) 青年恒好公益创业教育与实践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本报讯4月15日,由青年恒好理事会主办,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青年恒好公益创业教育与实践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
在此次研讨会上,青年恒好理事会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成立“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高校研究中心”授牌,还将为每所研究中心提供1万元公益创业研究基金用于课题研究。
据悉“,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高校研究中心”作为公益调查科研机构,将通过持续研究,推动完善公益创业的生态,进一步丰富充实调研数据,给国家政策部门提供政策参考和建议。
(温才妃) 北交大启动2015年“诺基亚杯”创新大赛 本报讯近日,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2015 年“诺基亚杯”创新大赛启动会在该校举行。
据 悉,此次大赛的参赛作品全部来自国家大学生创 新创业计划。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星臣表示,面对经济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追求卓 越的青年学生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
而校企之 间的合作也将在未来对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过 程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北交大将携手企业营造更 加开放创新的学术科研氛围。
在启动会上,还举行了
2014~2015年度“诺 基亚杯”创新大赛的颁奖典礼,评委从大赛的127 个作品中精选出了四组优胜奖及一组最高奖项 “诺基亚杯”作品。
(陈彬) 苏州大学携手微软共建学生俱乐部 本报讯日前,微软亚洲研究院与苏州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学生社 团—苏州大学微软学生俱乐部正式成立。
这是 该校大学生的学术性团体,致力于推进高校中 的技术传播、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技开 发能力的提高。
据了解,双方具体合作形式为微软亚洲研究 院派专家来校担任兼职老师,为大学生授课。
俱 乐部还通过大型比赛、学术讲座、技术沙龙、兴趣 小组、参观访问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在计算机 领域科技创新及创业提供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苏大学生还可以申报由微软 亚洲研究院和国内外高校共同执行的“明日之 星”实习生项目。
(姚臻
刘金光) 华东交大成立首支“青网先锋队” 本报讯近日,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成立 “青网先锋队”。
活动现场,“青网”志愿者签字“按 手印”,郑重宣誓为成为“合格网民”不断努力。
“青网”志愿者代表胡刘盼表示,网络上信息 量多而杂,难以辨别信息真伪,自己之所以加入 “青网”团队,是为了用理性的思维,为营造有序 的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青网先锋队”是由该学院党员、团员 自发组织成立。

2014年起,志愿者通过微博、 微信等新网络平台,开展“三个行动”———在互联 网上主动弘扬正能量、在互联网上自觉抵制负能 量、自觉增强网络文明素养,以实际行动贡献“青 网”力量。
(徐立明)

标签: #多少钱 #价格 #一本 #做一个 #手表 #武汉 #肇庆 #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