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
迪whbhb@ 冷——— 香百?
前 铁的一程首毅 骨爱中国反 并帝纪事 千秋诗 一百年前,1920年4(一作
9,疑误)月4日,苏州虎丘冷香阁发生了一件惨案,一个新入伍士兵胡宗汉在这里无缘无故被一个日本人用猎枪打死,引起了外交纠纷。
由于日本方面的强势压制,最后只以赔款、道歉了事,凶手没有得到惩办。
这件事引起了江苏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应。
近年已有人对此惨案作了论述,如黄恽《冷香阁惨案》(《苏州》杂志2004?
6期)、吉铠东《庚申中日“胡宗汉案”交涉探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35卷4期)等文,这里不再赘述。
当天有一位诗人卢文炳先生也来冷香阁游赏,目睹了胡宗汉楼头横尸的惨状,及时写了一首七古长诗《游虎丘冷香阁吊胡宗汉军士》: 山中一夜东风恶,梅枝吹折梅花落。
中有沉沉壮士魂,血花飞溅冷香阁。
壮士宗汉系出胡,投笔从戎志不弱。
偶登虎阜吊雄风,狡被倭奴恣为虐。
弹丸脱手洞脰来,宛转楼头难救药。
男儿立志死沙场,大好头颅凭谁斫!死不得所壮志悲,中华受侮将奚若?呜呼!
?
义不先蔺与廉,威名世无卫与霍。
壮士虽死目不瞑,国耻未雪肤先灼。
徒令弱肉为强吞,偌大神州难立脚。
国中处处是危机,辽沈齐鲁肆侵略。
我来高阁正横尸,惨闻遗骸卧血泊。
无端花事任摧残,令我巡檐笑难索。
春风似虎何太狂,爪牙到处纷拏攫。
深池不波剑气沉,欲刃仇雠无干镆。
嗟我壮士勿复悲,单于虽狡终就缚。
蕞尔三岛起扶桑,掀风作浪犹鲸鳄。
歼兹丑类会有时,东海腥氛击清廓。
君不闻,壮士可杀不可辱,后死健儿拚肉薄。
英灵不没此山依,忠义九京应可作。
冷香热血并千秋,铁骨红梅逢春著。
卢文炳先生(1876-1970)字彬士,号俦庐,是苏州的前辈名人,县学入庠后曾毕业于江苏二级师范学堂,又为前清末代的拔贡生,不乐仕进,回乡执教,入民后教学多年,最后任职于江苏省苏州图书馆,解放后仍不断著述。
1954年应聘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著作甚富,但未及刊印。
他与先师张蛰公先生为诗友,唱和甚多,其遗稿由他外孙王守方先生珍藏保护,正拟整理待刊,出于盛情把存稿第一卷寄我先读为快。
我读到这首诗深为感动,不禁要追问此案的本末,查考了历史背景,觉得这是近代爱国反帝文学的先声,可以作为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纪念的珍贵史料。
今天重读此诗,正好为卢先生诗中“嗟我壮士勿复悲,单于虽狡终就缚”的预言做了肯定的回答。
因而急不可待地抄出此诗,优先推荐给读者,愿与大家共享百年来斗争胜利的快乐。
卢先生遗稿中有不少爱国忧时之作,如1932年写的《沪上商务印书馆暨东方图书馆毁于兵燹感而赋此》,也是一首爱国反帝的纪事诗。
我热切期望着王守方先生能早日整理成书,供学者开发近代历史文献和文学的资源,我们将拭目以待。
笔会 www.whb.cn2020年9?
16日星期
三 一 我的花平时都是养在楼顶的露台上,到开花时搬到楼下的小阳台去欣赏的。
梅雨天里去露台上巡视(养花人,最好能每天巡视一遍自己养的植物),发现我放在紫藤树荫下的一棵日本杂交风兰,长出花梗来了! 这棵风兰本来比较迷你,只有十四五公分高的样子,在叶腋间长出一根细细的花梗,上面有五六个绿豆芽似的小小的花苞,还是白色的。
这风兰开花是紫色的,开花前花苞会变色。
我立时在脑子里记了一笔:过几天要把这盆花拿下楼去,最好还要给它杀次虫。
为害兰花的虫子和小动物真是很多,有一夜之间会把花苞吸到干瘪的蓟马,还有一夜之间就能把全部花苞啃食掉的蛞蝓(鼻涕虫)和蜗牛。
去年秋天这棵风兰的花苞连同花梗,就是在一夜之间被啃食掉的。
我在风兰的植料里翻找了一会,找出一条躲在树皮下的胖胖的蛞蝓! 今年的梅雨季,常常连着几天大雨滂沱。
等我再一次上露台,已经好几天过去了。
跑去那棵风兰那里一看,花苞已经变成了紫色,这是要开花了!但等到我把花盆端起来细看,却懊恼地发现,不知是什么虫子,在两个花苞上钻了两个小洞! 我知道有些灰蝶的幼虫,会在扁豆之类的豆科植物的花或豆荚上钻个小洞,然后爬进去把里面的所有东西吃个精光,但从未听说它们会对兰花也这么干。
这时,我看到在风兰花梗的尖端,有一些亮晶晶的痕迹。
蜗牛和蛞蝓爬行时会分泌黏液,这黏液干 闲情偶植 夜间出没于花园的偷食者 谈瀛洲 了以后,就会留下这种亮晶晶的薄膜状痕迹。
看来有可能还是蜗牛或蛞蝓干的。
我在风兰的植料里翻找了一会,这回没有找到蜗牛和蛞蝓。
我把风兰拿下楼,找出一小罐呋虫胺和一小罐吡虫啉,在盆土表面撒了一些,然后又浇上水,让它们渗入盆土。
这两种药,只对蓟马和蚧壳虫等小昆虫有用。
不管怎样,以防万
一,先用上再说。
二 夜间,我又拿了个手电筒,到这个风兰的盆土上去照,因为我知道蜗牛和蛞蝓有昼伏夜出的特性。
果然,在风兰花盆里的一块树皮上,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圆片状物在微动!赶紧逮住它放在地上一看,原来是一只极小的蜗牛!大约只有一片麦片这么大。
它的壳的形状也比较特别,是扁圆形的,而不是多数蜗牛的壳那样陀螺形的。
看到它,我想起在春天给春兰和蕙兰翻盆时,在这些兰花的根系的缝隙里,也发现过这种小蜗牛,还有马陆(上海人叫“百脚”)。
这种小蜗牛 在白天可以钻到相当深的地方隐藏起来,怪不得我那天找不到它! 看来,风兰花苞上那两个小洞,就是这小蜗牛啃出来的。
还好它不是那种大蜗牛,不然,整个花苞都会被它吃掉! 我用鞋跟轻轻一踩,就把这小蜗牛碾碎了。
有朋友怪我太残忍,我说,对于残害我的花儿的坏东西,我是没有怜悯之心的。
三 逮住小蜗牛的第二天,风兰就开了。
花呈美丽的深蓝紫色。
也许是因为这次开花在七月初,温度较高,花的颜色偏蓝,还有像茉莉花香的香味;上次在二月底初春开,那时气温低,花的颜色偏红,也闻不到香味。
温度常常会影响到花的发色与放香。
最后,蜗牛的啃食只是在两朵花的花瓣上留下了两个小洞,没有严重破坏它们的外观。
下面来说说这棵风兰的来历吧。
在养了一种白色的中国风兰之后,我为风兰小巧的株型、精致奇特的花朵构造和芬芳的香味所打动,就 风兰谈瀛洲摄 “文汇笔会”微信二维码 想栽培下其他颜色的品种,最后选了一种日本的杂交风兰“露·司聂丽”(NeostylisLouSneary)。
它是日本风兰和蓝色立梗狐尾兰的杂交种,外观完全像风兰,但花朵是少有的蓝紫色,也是我所喜欢的颜色。
这风兰店家寄来时,就养在一个四面透风的塑料小方筐里,里面没有任何植料,但也长了一大丛根须,有的还粘附在塑料筐上。
筐上还有四根细铁丝,和一个钩子。
看来,这风兰原来就是悬挂在兰室中,吸风饮露,真是名副其实的风兰了。
风兰原来生长在林中,就是吸附在树干上生长的。
我觉得把风兰种在盆里要美观一些。
传统上,风兰也多是盆栽的。
于是,就把它从塑料筐上拆了下来。
这时,发现它的根在塑料筐上粘附得还是很牢的。
没有办法,只能扯断了。
取下来后,还把老根修剪了不少。
没关系的,风兰很强健,会长新根的。
修剪完后,我就用树皮、火山石和陶粒,外加一些骨炭、木炭和鸟粪肥,把风兰种了起来。
这样的植料既疏松透气,又富含养分。
时间已经是深秋,我怕它被冬天的低温冻坏,就把它放在室内朝南的窗台上。
第二年早春的二月底,这棵风兰就开花了。
春暖之后,我就把它放到了顶楼露台上,放在了一棵比它高大许多的紫藤盆景的树荫下面。
我发现,如果放在光线过强的地方,这棵风兰的叶片会变成紫黑色;但如果移到光线合适的地方,它的叶子又会恢复绿色。
秋天时,风兰又一次长出了花梗。
由此知道,这种杂交风兰花期不定,一年可以开多次花。
但如前所述,这次长出的花梗被蛞蝓吃了,所以没看成花。
四 去年夏天和秋天,我就曾数次在夜间手持手电上露台,逮到过许多条肥大的蛞蝓,还有大大小小的蜗牛。
蜗牛和蛞蝓是近亲,吃的东西也差不多,植物的嫩芽、嫩叶、花苞,反正是肥嫩容易下口的,它们都要吃。
它们在蔬果园里比在花园里为害更大,因为蔬果园里可吃的东西更多,它们繁殖得也更快。
有些较好的塑料花盆,在底部有个抬高设计,是为了便于排水,结果蛞蝓和蜗牛白天就躲在那里,既阴凉潮湿,又可以避开人的视线。
所以我在秋天整理花园时,把这些塑料花盆一个个举起,又在它们的底部逮住了许多蜗牛和蛞蝓。
但它们会在盆土里产卵,过冬后又会孵出来,所以很难根除。
这些小动物拓展自己生存领地的本事,还是挺大的。
我刚在露台上养花的时候,还没有蜗牛和蛞蝓。
我当时想,露台在八楼,楼底下的那些蛞蝓和蜗牛,应该不会爬上来吧。
可是过了一两年,这些就都有了。
可能是我买的植物的盆土里带过来的;也有 可能它们是真的沿着墙壁从楼下爬上来的。
五 古籍里,《庄子》就曾提到蜗牛。
《则阳篇》里有这么个寓言:“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的意思是,蜗牛就已经够小了,它的角更小。
可是它角上的居民,还会为了争夺地盘,打个你死我活,牺牲数万名战士,战胜的一方追击战败的一方,还要花去十五天才肯收兵。
这在人看来,就非常不值得了。
后来,“蜗角蚊睫”就被用来形容地方之小。
蜗牛其实有四个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长的一对顶端各有一只眼睛。
蜗牛有小的,也有相当大的。
非洲大蜗牛,据说最大可以长到二十多公分长。
小女豆奶养过几只白玉蜗牛做宠物。
它据说是非洲大蜗牛的一个亚种,肉真是白色的。
白玉蜗牛一般也可以长到十公分左右长。
蜗牛只能靠腹足蠕蠕而行,所以人们常用“蜗牛般的速度”来形容慢。
莎士比亚的剧本《皆大欢喜》里面,就有一个人物叫杰奎斯,他讲了一段著名的关于人生的七个阶段的话,其中一个阶段就是“早晨脸儿洗得干干净净的学童,/背着书包,哭哭啼啼,像蜗牛般/拖着慢腾腾的脚步不情愿地去上学。
”(“Andthenthewhiningschool-boy,withhissatchel/Andshiningmorningface,creepinglikesnail/Unwillinglytoschool.”) 丹麦作家安徒生也写过一篇关于蜗牛的童话,叫做《蜗牛与玫瑰树》。
在这篇童话里,蜗牛看不起玫瑰,说它“没有内在发展”,老是在做同样的事,那就是给世界奉献出芬芳美丽的花。
玫瑰的答复是,“我在欢乐中开花,因为我只能这样。
阳光照耀,使我温暖;清风吹拂,让我振作。
我喝下清澈的露珠,和让我健壮的雨水。
我呼吸,我生活!从泥土我获得一股力量,从上天我又获得一股力量。
我感到一种不断在更新、不断在增加的幸福,所以我不断开花。
那是我的生活,我做不了别的!”玫瑰只是在尽自己的天性而已。
中国人说“天命之谓性”(《中庸》),也就是说老天给的才能或气质,那就是天性。
又说“率性之谓道”(《中庸》),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说卦》),那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天性来行事,尽量发展、运用自己的才能,那就是道了。
安徒生的故事里的蜗牛对别人的要求奇高,而它自己呢?除了对这个世界吐口水以外,什么也不做。
当然,蜗牛也因为它的天性,而在不断地啃食着花苞。
对这样的蜗牛,应该怎么办呢?我也只能给予它我的鞋跟了。
幼时记忆中,数伏天,奶奶独自在灶间忙活,脖子上搭条毛巾,纳下头叨咕一声:“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夏天的饭食不宜大荤大油,清淡一夏,秋后再进补。
饺子既饭且菜,吃饱来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
吃喝都有。
头伏饺子,我以为芹菜猪肉馅的为好———此时吃韭菜已经过季,恰逢新蒜上市———晋北人家吃饺子,蘸蒜泥醋汁,防暑杀菌。
二伏天吃过水面。
记得刚从平房搬入楼房,水龙头里边的自来水放老半天才能有凉意缓缓流出。
想吃过水凉面,奶奶先将家里的大盆小盆洗衣服盆,通通接了,放老半天的水简直是种浪费。
不吃也罢。
三伏天吃烙饼摊鸡蛋。
其实烙饼是极家常的食物,然而烙饼摊鸡蛋的烫面饼需烙得十分软乎,鸡蛋亦要摊得极薄,卷在饼里吃。
苦夏没食欲,来碗小米粥,就一口芥辣丝,生津开胃。
上海苦夏濡闷潮湿,出门桑拿浴,在家水煮鱼。
只要不开空调,身上永远黏乎乎的。
北方数伏天大热,亦离不了冲凉,然而这样的酷热天气,在晋北地区,其实并没有多少天。
整个夏天也就个把月。
即便如此,小暑大暑,立秋处暑,晋北人家吃面时都要过凉水,以黄瓜丝跟芝麻酱拌了吃。
有点像上海人喜欢的酱油拌面。
晚饭口味清淡。
上海人喜欢喝白粥,晋北人常喝小米粥。
清粥就小菜。
北京六必居或者河北保定的酱菜都很好,一小篓一小篓的那种,味道醇厚。
我奶奶喜欢吃高邮咸鸭蛋,蛋壳以颜色发青为佳。
在桌角磕它一磕,把空头敲开,筷子头扎下去,吱———红油冒出来了。
偶尔敲开是个双黄蛋,她滋溜抿一口竹叶青,笑吟 从晋北到沪上 ———夏日饭食 王瑢 吟道:“好事成双哩。
”在晋北地区,入伏天有人家吃小 米捞饭。
这种饭,亦可以先用凉水过它一过再吃。
白米饭可以过凉水吃吗?似乎从未曾听说。
小米捞饭做酸汤饭,三伏天吃,据说可祛湿除暑。
这饭好不好吃?见仁见智。
因其酸味极冲,故而常佐以重辣咸菜丝下饭,似乎吃饭也自带一丝悍然之风。
夏天的饭食,不可不提荷叶粥。
取整张的荷叶洗净,粥即将熬好之时铺于粥面上。
开盖煮。
待荷叶开始变色,将其揭开,粥呈微微的绿色,十分养眼。
荷叶粥多以大米熬制,小米想必也不是不可。
吃荷叶粥佐以天津冬菜,一碗未尽,已经在想第二碗。
佐以一小碟油爆虾皮,味道殊绝。
与荷叶粥齐头并进者当属瓠子汤。
瓠子的颜色很好看,嫩净鲜焕。
以知堂老人的手法跟着做就好。
酱油不必多,只取其鲜,点到即止。
但瓠子切片需入油略炸一下,去腥,且增香。
入锅不可煮太烂,这是夏天的味道。
瓠子有别种吃法,是与一球球的面筋猛火快炒。
瓠子改刀切小块,三两分钟便得。
这道菜配白粥吃,利口爽目。
我奶奶习惯把瓠子叫做瓠瓜,嫩时多用来烧汤,或切丝加面粉做瓠丝饼,软烂可口。
老了的瓠瓜掏空,用 来做舀水的器物,十分趁手。
太上老君装仙丹,江湖郎中卖药,瓠瓜是标配。
在晋北乡下,有的人家生女孩生太多了,于是给那小女孩的腰间挂两只嫩瓠瓜,寓意“招子”———因其形态大小,酷似小男孩的关键部位,具象且通俗易懂。
曾看见有人喝粥,来不来把那红彤彤的酸辣泡菜一股脑兑入粥里,就着碗沿,唏哩呼噜一碗落肚。
味道想必不恶? 火锅无处不有。
在中国,即使是高寒地区想吃一顿火锅,绝非难事。
火锅之所以大受热拥,首先因其可以一直吃下去,始终是热气腾腾。
不必像吃别的什么菜,吃到半场凉了,得让人拿回去再加热。
这对于喝酒之人,尤其扫兴。
中国人吃饭归吃饭,喝酒归喝酒。
一口饭,一口菜,没汤亦无妨,往菜汤里兑点开水就算一道汤。
幼时跟奶奶住在乡下,桌上永远摆着个热水瓶,吃完饭把菜汤冲半碗,就点老咸菜,这顿饭就结束了。
北方高寒,有个火锅摆在那里,一边吃,一边伸手取暖,或者点锅旱烟抽亦无不可。
然而四川的火锅怎么说?四川人在数伏天里吃火锅,大汗淋漓,照样顿顿不落。
天热,火锅更热,热热叠加,吃顿饭捎带着洗一把桑拿。
我奶奶 家早前有一只砂火锅,山西阳泉专出这种砂火锅,十分著名。
奶奶家的砂火锅总被左邻右舍借去,用来用去,吃涮羊肉想让火更旺,常在上边加一个下粗上细的铁皮筒。
砂火锅的味道要比铜火锅好,但易碎,终于用破了。
阳泉的砂火锅现如今不知还做不做? 我家早前有一只黄铜火锅,难得拿来一用。
年关下,父亲书房里的腊梅正开,闻着梅花的香气,他站在书案前习毛笔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我望着给搁在厨橱最上边的那个铜火锅,觉得它真是寂寞。
晋北地区的铜火锅,个头都硕大,除了吃涮羊肉,要在过年时阖家坐一处吃一顿“什锦火锅”。
全国各地好像都有这样的习俗?家家户户,火锅端上桌,团团圆圆,红红火火。
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
大夏天吃火锅,涮羊肉必不可少。
以热制热,排汗排毒。
我吃涮羊肉很简单,小料从来都是韭菜花加油辣子加红油腐乳,撩一点虾油。
这三样,味道都冲,但吃起来过瘾。
我不喜欢麻酱蘸料,无论荤素,在里面蘸一下,乌糟糟卖相难看。
吃什锦火锅,不要小料亦可,只是火锅里的内容相对的丰富。
物资极大丰沛的年代,无须等到过年才能专 门置备。
想吃什么都现成。
超市里能够买到的,一股脑放进锅子里煮着去,不必忍受灶台的炙烤,便可开怀畅嚼。
有人来做客,如果是好喝酒的,最好来一个什锦火锅。
锅子里照例是萝卜丸子、烧肉、土豆宽粉、冻豆腐,既然是“什锦”,那就有什么大可通通都搁里头。
一层一层又一层,时令蔬菜垫底,豆角葫芦萝卜,黑木耳黄花菜金针菇,伏天里地道的酸菜不能少,更离不开的是大白菜,层层码好。
最后兑一碗清汤进去,别管了,任它咕嘟咕嘟煮着去。
苦夏时吃什锦火锅,越煮越入味。
根本不必再上别的什么菜。
单就一个什锦火锅,随意弄几样小菜。
暮色四合时分,窗外下起雨来了,雨声潺潺,像坐在溪边吃喝。
烟火人家的幸福,不过如此。
瓦屋纸窗之下,三二知己,推杯换盏,不能喝酒的来杯清泉绿茶,得半日之闲,简直可抵十年尘梦。
沈从文先生论文章之好坏,常以“家常不家常”为标准。
鄙人以为,有朋自远方来,留客或不留客,自家吃饭,也要“家常”才好。
热腾腾来一个木炭火锅,电火锅功力不足,给人的感觉完全异样,温吞吞半死不活似的。
无论过不过年,但凡吃火锅,我以为一定得是炭火的。
滚热的什锦火锅,从上边一层一层,由荤到素,慢慢地吃将下去。
喜欢吃什么,尽可多来点。
我的太原朋友来沪,请他吃火锅。
吃到最后把年糕片放里头煮。
他没见过,稀罕之余,觉得有种殷实的美好。
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连主食都一并省了。
我偶尔在想,每逢苦夏,食肆若能把白粥跟洗澡跟泡菜一并提供———想想都觉得祛暑。
迪whbhb@ 冷——— 香百?
前 铁的一程首毅 骨爱中国反 并帝纪事 千秋诗 一百年前,1920年4(一作
9,疑误)月4日,苏州虎丘冷香阁发生了一件惨案,一个新入伍士兵胡宗汉在这里无缘无故被一个日本人用猎枪打死,引起了外交纠纷。
由于日本方面的强势压制,最后只以赔款、道歉了事,凶手没有得到惩办。
这件事引起了江苏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应。
近年已有人对此惨案作了论述,如黄恽《冷香阁惨案》(《苏州》杂志2004?
6期)、吉铠东《庚申中日“胡宗汉案”交涉探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35卷4期)等文,这里不再赘述。
当天有一位诗人卢文炳先生也来冷香阁游赏,目睹了胡宗汉楼头横尸的惨状,及时写了一首七古长诗《游虎丘冷香阁吊胡宗汉军士》: 山中一夜东风恶,梅枝吹折梅花落。
中有沉沉壮士魂,血花飞溅冷香阁。
壮士宗汉系出胡,投笔从戎志不弱。
偶登虎阜吊雄风,狡被倭奴恣为虐。
弹丸脱手洞脰来,宛转楼头难救药。
男儿立志死沙场,大好头颅凭谁斫!死不得所壮志悲,中华受侮将奚若?呜呼!
?
义不先蔺与廉,威名世无卫与霍。
壮士虽死目不瞑,国耻未雪肤先灼。
徒令弱肉为强吞,偌大神州难立脚。
国中处处是危机,辽沈齐鲁肆侵略。
我来高阁正横尸,惨闻遗骸卧血泊。
无端花事任摧残,令我巡檐笑难索。
春风似虎何太狂,爪牙到处纷拏攫。
深池不波剑气沉,欲刃仇雠无干镆。
嗟我壮士勿复悲,单于虽狡终就缚。
蕞尔三岛起扶桑,掀风作浪犹鲸鳄。
歼兹丑类会有时,东海腥氛击清廓。
君不闻,壮士可杀不可辱,后死健儿拚肉薄。
英灵不没此山依,忠义九京应可作。
冷香热血并千秋,铁骨红梅逢春著。
卢文炳先生(1876-1970)字彬士,号俦庐,是苏州的前辈名人,县学入庠后曾毕业于江苏二级师范学堂,又为前清末代的拔贡生,不乐仕进,回乡执教,入民后教学多年,最后任职于江苏省苏州图书馆,解放后仍不断著述。
1954年应聘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著作甚富,但未及刊印。
他与先师张蛰公先生为诗友,唱和甚多,其遗稿由他外孙王守方先生珍藏保护,正拟整理待刊,出于盛情把存稿第一卷寄我先读为快。
我读到这首诗深为感动,不禁要追问此案的本末,查考了历史背景,觉得这是近代爱国反帝文学的先声,可以作为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纪念的珍贵史料。
今天重读此诗,正好为卢先生诗中“嗟我壮士勿复悲,单于虽狡终就缚”的预言做了肯定的回答。
因而急不可待地抄出此诗,优先推荐给读者,愿与大家共享百年来斗争胜利的快乐。
卢先生遗稿中有不少爱国忧时之作,如1932年写的《沪上商务印书馆暨东方图书馆毁于兵燹感而赋此》,也是一首爱国反帝的纪事诗。
我热切期望着王守方先生能早日整理成书,供学者开发近代历史文献和文学的资源,我们将拭目以待。
笔会 www.whb.cn2020年9?
16日星期
三 一 我的花平时都是养在楼顶的露台上,到开花时搬到楼下的小阳台去欣赏的。
梅雨天里去露台上巡视(养花人,最好能每天巡视一遍自己养的植物),发现我放在紫藤树荫下的一棵日本杂交风兰,长出花梗来了! 这棵风兰本来比较迷你,只有十四五公分高的样子,在叶腋间长出一根细细的花梗,上面有五六个绿豆芽似的小小的花苞,还是白色的。
这风兰开花是紫色的,开花前花苞会变色。
我立时在脑子里记了一笔:过几天要把这盆花拿下楼去,最好还要给它杀次虫。
为害兰花的虫子和小动物真是很多,有一夜之间会把花苞吸到干瘪的蓟马,还有一夜之间就能把全部花苞啃食掉的蛞蝓(鼻涕虫)和蜗牛。
去年秋天这棵风兰的花苞连同花梗,就是在一夜之间被啃食掉的。
我在风兰的植料里翻找了一会,找出一条躲在树皮下的胖胖的蛞蝓! 今年的梅雨季,常常连着几天大雨滂沱。
等我再一次上露台,已经好几天过去了。
跑去那棵风兰那里一看,花苞已经变成了紫色,这是要开花了!但等到我把花盆端起来细看,却懊恼地发现,不知是什么虫子,在两个花苞上钻了两个小洞! 我知道有些灰蝶的幼虫,会在扁豆之类的豆科植物的花或豆荚上钻个小洞,然后爬进去把里面的所有东西吃个精光,但从未听说它们会对兰花也这么干。
这时,我看到在风兰花梗的尖端,有一些亮晶晶的痕迹。
蜗牛和蛞蝓爬行时会分泌黏液,这黏液干 闲情偶植 夜间出没于花园的偷食者 谈瀛洲 了以后,就会留下这种亮晶晶的薄膜状痕迹。
看来有可能还是蜗牛或蛞蝓干的。
我在风兰的植料里翻找了一会,这回没有找到蜗牛和蛞蝓。
我把风兰拿下楼,找出一小罐呋虫胺和一小罐吡虫啉,在盆土表面撒了一些,然后又浇上水,让它们渗入盆土。
这两种药,只对蓟马和蚧壳虫等小昆虫有用。
不管怎样,以防万
一,先用上再说。
二 夜间,我又拿了个手电筒,到这个风兰的盆土上去照,因为我知道蜗牛和蛞蝓有昼伏夜出的特性。
果然,在风兰花盆里的一块树皮上,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圆片状物在微动!赶紧逮住它放在地上一看,原来是一只极小的蜗牛!大约只有一片麦片这么大。
它的壳的形状也比较特别,是扁圆形的,而不是多数蜗牛的壳那样陀螺形的。
看到它,我想起在春天给春兰和蕙兰翻盆时,在这些兰花的根系的缝隙里,也发现过这种小蜗牛,还有马陆(上海人叫“百脚”)。
这种小蜗牛 在白天可以钻到相当深的地方隐藏起来,怪不得我那天找不到它! 看来,风兰花苞上那两个小洞,就是这小蜗牛啃出来的。
还好它不是那种大蜗牛,不然,整个花苞都会被它吃掉! 我用鞋跟轻轻一踩,就把这小蜗牛碾碎了。
有朋友怪我太残忍,我说,对于残害我的花儿的坏东西,我是没有怜悯之心的。
三 逮住小蜗牛的第二天,风兰就开了。
花呈美丽的深蓝紫色。
也许是因为这次开花在七月初,温度较高,花的颜色偏蓝,还有像茉莉花香的香味;上次在二月底初春开,那时气温低,花的颜色偏红,也闻不到香味。
温度常常会影响到花的发色与放香。
最后,蜗牛的啃食只是在两朵花的花瓣上留下了两个小洞,没有严重破坏它们的外观。
下面来说说这棵风兰的来历吧。
在养了一种白色的中国风兰之后,我为风兰小巧的株型、精致奇特的花朵构造和芬芳的香味所打动,就 风兰谈瀛洲摄 “文汇笔会”微信二维码 想栽培下其他颜色的品种,最后选了一种日本的杂交风兰“露·司聂丽”(NeostylisLouSneary)。
它是日本风兰和蓝色立梗狐尾兰的杂交种,外观完全像风兰,但花朵是少有的蓝紫色,也是我所喜欢的颜色。
这风兰店家寄来时,就养在一个四面透风的塑料小方筐里,里面没有任何植料,但也长了一大丛根须,有的还粘附在塑料筐上。
筐上还有四根细铁丝,和一个钩子。
看来,这风兰原来就是悬挂在兰室中,吸风饮露,真是名副其实的风兰了。
风兰原来生长在林中,就是吸附在树干上生长的。
我觉得把风兰种在盆里要美观一些。
传统上,风兰也多是盆栽的。
于是,就把它从塑料筐上拆了下来。
这时,发现它的根在塑料筐上粘附得还是很牢的。
没有办法,只能扯断了。
取下来后,还把老根修剪了不少。
没关系的,风兰很强健,会长新根的。
修剪完后,我就用树皮、火山石和陶粒,外加一些骨炭、木炭和鸟粪肥,把风兰种了起来。
这样的植料既疏松透气,又富含养分。
时间已经是深秋,我怕它被冬天的低温冻坏,就把它放在室内朝南的窗台上。
第二年早春的二月底,这棵风兰就开花了。
春暖之后,我就把它放到了顶楼露台上,放在了一棵比它高大许多的紫藤盆景的树荫下面。
我发现,如果放在光线过强的地方,这棵风兰的叶片会变成紫黑色;但如果移到光线合适的地方,它的叶子又会恢复绿色。
秋天时,风兰又一次长出了花梗。
由此知道,这种杂交风兰花期不定,一年可以开多次花。
但如前所述,这次长出的花梗被蛞蝓吃了,所以没看成花。
四 去年夏天和秋天,我就曾数次在夜间手持手电上露台,逮到过许多条肥大的蛞蝓,还有大大小小的蜗牛。
蜗牛和蛞蝓是近亲,吃的东西也差不多,植物的嫩芽、嫩叶、花苞,反正是肥嫩容易下口的,它们都要吃。
它们在蔬果园里比在花园里为害更大,因为蔬果园里可吃的东西更多,它们繁殖得也更快。
有些较好的塑料花盆,在底部有个抬高设计,是为了便于排水,结果蛞蝓和蜗牛白天就躲在那里,既阴凉潮湿,又可以避开人的视线。
所以我在秋天整理花园时,把这些塑料花盆一个个举起,又在它们的底部逮住了许多蜗牛和蛞蝓。
但它们会在盆土里产卵,过冬后又会孵出来,所以很难根除。
这些小动物拓展自己生存领地的本事,还是挺大的。
我刚在露台上养花的时候,还没有蜗牛和蛞蝓。
我当时想,露台在八楼,楼底下的那些蛞蝓和蜗牛,应该不会爬上来吧。
可是过了一两年,这些就都有了。
可能是我买的植物的盆土里带过来的;也有 可能它们是真的沿着墙壁从楼下爬上来的。
五 古籍里,《庄子》就曾提到蜗牛。
《则阳篇》里有这么个寓言:“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的意思是,蜗牛就已经够小了,它的角更小。
可是它角上的居民,还会为了争夺地盘,打个你死我活,牺牲数万名战士,战胜的一方追击战败的一方,还要花去十五天才肯收兵。
这在人看来,就非常不值得了。
后来,“蜗角蚊睫”就被用来形容地方之小。
蜗牛其实有四个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长的一对顶端各有一只眼睛。
蜗牛有小的,也有相当大的。
非洲大蜗牛,据说最大可以长到二十多公分长。
小女豆奶养过几只白玉蜗牛做宠物。
它据说是非洲大蜗牛的一个亚种,肉真是白色的。
白玉蜗牛一般也可以长到十公分左右长。
蜗牛只能靠腹足蠕蠕而行,所以人们常用“蜗牛般的速度”来形容慢。
莎士比亚的剧本《皆大欢喜》里面,就有一个人物叫杰奎斯,他讲了一段著名的关于人生的七个阶段的话,其中一个阶段就是“早晨脸儿洗得干干净净的学童,/背着书包,哭哭啼啼,像蜗牛般/拖着慢腾腾的脚步不情愿地去上学。
”(“Andthenthewhiningschool-boy,withhissatchel/Andshiningmorningface,creepinglikesnail/Unwillinglytoschool.”) 丹麦作家安徒生也写过一篇关于蜗牛的童话,叫做《蜗牛与玫瑰树》。
在这篇童话里,蜗牛看不起玫瑰,说它“没有内在发展”,老是在做同样的事,那就是给世界奉献出芬芳美丽的花。
玫瑰的答复是,“我在欢乐中开花,因为我只能这样。
阳光照耀,使我温暖;清风吹拂,让我振作。
我喝下清澈的露珠,和让我健壮的雨水。
我呼吸,我生活!从泥土我获得一股力量,从上天我又获得一股力量。
我感到一种不断在更新、不断在增加的幸福,所以我不断开花。
那是我的生活,我做不了别的!”玫瑰只是在尽自己的天性而已。
中国人说“天命之谓性”(《中庸》),也就是说老天给的才能或气质,那就是天性。
又说“率性之谓道”(《中庸》),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说卦》),那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天性来行事,尽量发展、运用自己的才能,那就是道了。
安徒生的故事里的蜗牛对别人的要求奇高,而它自己呢?除了对这个世界吐口水以外,什么也不做。
当然,蜗牛也因为它的天性,而在不断地啃食着花苞。
对这样的蜗牛,应该怎么办呢?我也只能给予它我的鞋跟了。
幼时记忆中,数伏天,奶奶独自在灶间忙活,脖子上搭条毛巾,纳下头叨咕一声:“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夏天的饭食不宜大荤大油,清淡一夏,秋后再进补。
饺子既饭且菜,吃饱来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
吃喝都有。
头伏饺子,我以为芹菜猪肉馅的为好———此时吃韭菜已经过季,恰逢新蒜上市———晋北人家吃饺子,蘸蒜泥醋汁,防暑杀菌。
二伏天吃过水面。
记得刚从平房搬入楼房,水龙头里边的自来水放老半天才能有凉意缓缓流出。
想吃过水凉面,奶奶先将家里的大盆小盆洗衣服盆,通通接了,放老半天的水简直是种浪费。
不吃也罢。
三伏天吃烙饼摊鸡蛋。
其实烙饼是极家常的食物,然而烙饼摊鸡蛋的烫面饼需烙得十分软乎,鸡蛋亦要摊得极薄,卷在饼里吃。
苦夏没食欲,来碗小米粥,就一口芥辣丝,生津开胃。
上海苦夏濡闷潮湿,出门桑拿浴,在家水煮鱼。
只要不开空调,身上永远黏乎乎的。
北方数伏天大热,亦离不了冲凉,然而这样的酷热天气,在晋北地区,其实并没有多少天。
整个夏天也就个把月。
即便如此,小暑大暑,立秋处暑,晋北人家吃面时都要过凉水,以黄瓜丝跟芝麻酱拌了吃。
有点像上海人喜欢的酱油拌面。
晚饭口味清淡。
上海人喜欢喝白粥,晋北人常喝小米粥。
清粥就小菜。
北京六必居或者河北保定的酱菜都很好,一小篓一小篓的那种,味道醇厚。
我奶奶喜欢吃高邮咸鸭蛋,蛋壳以颜色发青为佳。
在桌角磕它一磕,把空头敲开,筷子头扎下去,吱———红油冒出来了。
偶尔敲开是个双黄蛋,她滋溜抿一口竹叶青,笑吟 从晋北到沪上 ———夏日饭食 王瑢 吟道:“好事成双哩。
”在晋北地区,入伏天有人家吃小 米捞饭。
这种饭,亦可以先用凉水过它一过再吃。
白米饭可以过凉水吃吗?似乎从未曾听说。
小米捞饭做酸汤饭,三伏天吃,据说可祛湿除暑。
这饭好不好吃?见仁见智。
因其酸味极冲,故而常佐以重辣咸菜丝下饭,似乎吃饭也自带一丝悍然之风。
夏天的饭食,不可不提荷叶粥。
取整张的荷叶洗净,粥即将熬好之时铺于粥面上。
开盖煮。
待荷叶开始变色,将其揭开,粥呈微微的绿色,十分养眼。
荷叶粥多以大米熬制,小米想必也不是不可。
吃荷叶粥佐以天津冬菜,一碗未尽,已经在想第二碗。
佐以一小碟油爆虾皮,味道殊绝。
与荷叶粥齐头并进者当属瓠子汤。
瓠子的颜色很好看,嫩净鲜焕。
以知堂老人的手法跟着做就好。
酱油不必多,只取其鲜,点到即止。
但瓠子切片需入油略炸一下,去腥,且增香。
入锅不可煮太烂,这是夏天的味道。
瓠子有别种吃法,是与一球球的面筋猛火快炒。
瓠子改刀切小块,三两分钟便得。
这道菜配白粥吃,利口爽目。
我奶奶习惯把瓠子叫做瓠瓜,嫩时多用来烧汤,或切丝加面粉做瓠丝饼,软烂可口。
老了的瓠瓜掏空,用 来做舀水的器物,十分趁手。
太上老君装仙丹,江湖郎中卖药,瓠瓜是标配。
在晋北乡下,有的人家生女孩生太多了,于是给那小女孩的腰间挂两只嫩瓠瓜,寓意“招子”———因其形态大小,酷似小男孩的关键部位,具象且通俗易懂。
曾看见有人喝粥,来不来把那红彤彤的酸辣泡菜一股脑兑入粥里,就着碗沿,唏哩呼噜一碗落肚。
味道想必不恶? 火锅无处不有。
在中国,即使是高寒地区想吃一顿火锅,绝非难事。
火锅之所以大受热拥,首先因其可以一直吃下去,始终是热气腾腾。
不必像吃别的什么菜,吃到半场凉了,得让人拿回去再加热。
这对于喝酒之人,尤其扫兴。
中国人吃饭归吃饭,喝酒归喝酒。
一口饭,一口菜,没汤亦无妨,往菜汤里兑点开水就算一道汤。
幼时跟奶奶住在乡下,桌上永远摆着个热水瓶,吃完饭把菜汤冲半碗,就点老咸菜,这顿饭就结束了。
北方高寒,有个火锅摆在那里,一边吃,一边伸手取暖,或者点锅旱烟抽亦无不可。
然而四川的火锅怎么说?四川人在数伏天里吃火锅,大汗淋漓,照样顿顿不落。
天热,火锅更热,热热叠加,吃顿饭捎带着洗一把桑拿。
我奶奶 家早前有一只砂火锅,山西阳泉专出这种砂火锅,十分著名。
奶奶家的砂火锅总被左邻右舍借去,用来用去,吃涮羊肉想让火更旺,常在上边加一个下粗上细的铁皮筒。
砂火锅的味道要比铜火锅好,但易碎,终于用破了。
阳泉的砂火锅现如今不知还做不做? 我家早前有一只黄铜火锅,难得拿来一用。
年关下,父亲书房里的腊梅正开,闻着梅花的香气,他站在书案前习毛笔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我望着给搁在厨橱最上边的那个铜火锅,觉得它真是寂寞。
晋北地区的铜火锅,个头都硕大,除了吃涮羊肉,要在过年时阖家坐一处吃一顿“什锦火锅”。
全国各地好像都有这样的习俗?家家户户,火锅端上桌,团团圆圆,红红火火。
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
大夏天吃火锅,涮羊肉必不可少。
以热制热,排汗排毒。
我吃涮羊肉很简单,小料从来都是韭菜花加油辣子加红油腐乳,撩一点虾油。
这三样,味道都冲,但吃起来过瘾。
我不喜欢麻酱蘸料,无论荤素,在里面蘸一下,乌糟糟卖相难看。
吃什锦火锅,不要小料亦可,只是火锅里的内容相对的丰富。
物资极大丰沛的年代,无须等到过年才能专 门置备。
想吃什么都现成。
超市里能够买到的,一股脑放进锅子里煮着去,不必忍受灶台的炙烤,便可开怀畅嚼。
有人来做客,如果是好喝酒的,最好来一个什锦火锅。
锅子里照例是萝卜丸子、烧肉、土豆宽粉、冻豆腐,既然是“什锦”,那就有什么大可通通都搁里头。
一层一层又一层,时令蔬菜垫底,豆角葫芦萝卜,黑木耳黄花菜金针菇,伏天里地道的酸菜不能少,更离不开的是大白菜,层层码好。
最后兑一碗清汤进去,别管了,任它咕嘟咕嘟煮着去。
苦夏时吃什锦火锅,越煮越入味。
根本不必再上别的什么菜。
单就一个什锦火锅,随意弄几样小菜。
暮色四合时分,窗外下起雨来了,雨声潺潺,像坐在溪边吃喝。
烟火人家的幸福,不过如此。
瓦屋纸窗之下,三二知己,推杯换盏,不能喝酒的来杯清泉绿茶,得半日之闲,简直可抵十年尘梦。
沈从文先生论文章之好坏,常以“家常不家常”为标准。
鄙人以为,有朋自远方来,留客或不留客,自家吃饭,也要“家常”才好。
热腾腾来一个木炭火锅,电火锅功力不足,给人的感觉完全异样,温吞吞半死不活似的。
无论过不过年,但凡吃火锅,我以为一定得是炭火的。
滚热的什锦火锅,从上边一层一层,由荤到素,慢慢地吃将下去。
喜欢吃什么,尽可多来点。
我的太原朋友来沪,请他吃火锅。
吃到最后把年糕片放里头煮。
他没见过,稀罕之余,觉得有种殷实的美好。
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连主食都一并省了。
我偶尔在想,每逢苦夏,食肆若能把白粥跟洗澡跟泡菜一并提供———想想都觉得祛暑。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