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9

沙发 6
年4月23日 香山颐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特别鸣谢:幸福颐康养老产业投资公司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河南:应对人口老龄化,郑州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4湖北:武汉普惠养老获中央2420万投资...................................................................4广东: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专业人才成长基金成立......................................5广西:桂林市成立首个“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点..................................................5

养老服务:住得上,更要住得好.................................................................................

6

“养老院+幼儿园”需要兴利除弊...................................................................................

7国家卫健康老龄健康司副司长蔡菲:医疗+养老,政策更给力!............................8什么是医养居养老模式

..............................................................................................

10老人对养老机构真实心态:高端去不了,低端不愿去,买房就完事.....................12

社会化养老不能缺位..................................................................................................

13王深远:健康保障是长寿时代养老服务的压舱石....................................................14刘远立:应对老龄化我们怎么办?...........................................................................14中国老龄化加剧“孝道”面临现代养老困境................................................................15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扩大,养老地产的产业布局....................................16

国办公布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

17 政策法规

..............................................................................................................18 上海:关于在养老服务中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

18 养老研究..............................................................................................................20 加快地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 养老产业..............................................................................................................23 养老服务新政出炉,13
万亿养老产业市场或提前催化...........................................23老龄产业亟待挖掘新蓝海..........................................................................................24中日康复辅具应用和养老服务技术研讨会在秦皇岛举行........................................25第11届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京举行........................................................25欧培德全国首个老年康复项目落户泊头...................................................................26中国老龄人口19年净增1.18亿,健康产业需求旺盛.............................................27 智慧养老..............................................................................................................28 做好智慧养老产业,破题新时代下的银发经济
.......................................................28探索智慧养老新路径研讨会在常州召开...................................................................28 健康管理..............................................................................................................29 保健品未必靠谱,老年人如何保养看过来
...............................................................29 养老地产..............................................................................................................30 国务院发文!养老地产或迎来黄金发展期
...............................................................30 养老金融..............................................................................................................32 养老服务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的
思考与建议

.................................................................................................................

32 李辉:养老目标基金销售困难应从两方面去突破....................................................35陈文宇:布局养老基金公募不能光等政策也要苦修内功........................................35 社会保障..............................................................................................................36 北京:2019
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启动..............................................................36北京:120万国企退休人员养老金将社会化发放.....................................................36河南:5月1日起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将从19%降至16%.................................37人社部: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37郑秉文:养老目标基金税收优惠设计难度大意义更大............................................38人社部: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39专家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优惠不大,税率至少降到3%以下..............................39 国际交流..............................................................................................................40 少子老龄化:冲击与焦虑
..........................................................................................40日本独居和退休再就业渐成常态,老龄化挑战加剧日本该向何处去?.................41老龄化加重德国社会保障面临挑战,“老有所依”到底有多难?.............................42 热问快答..............................................................................................................43 农村养老保险能否转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官方回复
............................................43 老年说法

..............................................................................................................43 “以房养老”为何骗局多?...........................................................................................

43“老年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44 政府购买服务.......................................................................................................

45 广东:东沙街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项目(重招)(CLF0119GZ00ZC97A)公开招标公告

.....................................................................................................................

45北京:门头沟区民政局2019年东辛房街道石门营新区养老照料中心装修改造公开招标公告

.....................................................................................................................

47

广东: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市桥街道办事处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智慧健康养老 试点示范街道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49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民政局居家养老服务承接主体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二次.....51广东:东莞市民政局东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统一指挥调度服务公开招标公告..52广东:东莞市民政局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53 关于我们..............................................................................................................54
联系我们..............................................................................................................56 2019
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河南:应对人口老龄化,郑州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4月17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暨《郑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课题研讨会”在郑州龙子湖利丰国际大厦举行。
《郑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是中国社科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立项课题,委托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
据郑州市发改委主任、郑州研究院副院长杨东方介绍,目前,郑州人口已过千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也已近120万。
为了使老年人有幸福晚年,使失能者有尊严生活,郑州亟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来源:东方今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577 湖北:武汉普惠养老获中央2420万投资 4月23日至24日,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题调研暨经验交流会将在汉召开。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武汉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6个项目总投资5380万元,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2420万元。
市发改委介绍,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今年春节后推出的一项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实施方案。
普惠养老是在政府的基本养老服务之外,由政策引导、市场供给的一种服务。
普惠养老的供给方不是公办机构,而是市场主体。
企业本着自愿参加、竞争择优的原则参与行动。
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每张床2万元建设补贴,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养老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按约定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
据介绍,目前,已有两家企业加入武汉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储备库,分别是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和湖北侨亚养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在武汉的子公司,计划于2019年-2021年陆续建设一批机构和社区养老项目14个,其中,医养结合项目3个。
项目总投资4.8亿元,可新增养老床位2743个。
项目实施后,该企业将按照承诺向社会提供普惠养老床位。
按照武汉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康养集团所签协议,15年合作期内,企业提供养老床位数增加到1万张,其中,普惠养老床位8000张。
湖北侨亚养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于2019年-2020年期间在江夏区建设康养项目,总投资2.9亿元,预计新增养老医疗总床位5900张,其中养老床位4200张。
(来源:武汉晚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548
4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广东: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专业人才成长基金成立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之际,4月20日-21日,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从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代表、60多家养老企业代表聚集深圳,共同商讨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有专业能力、有价值情怀的养老服务人才。
本次活动由深圳健康养老学院、深圳市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联合主办。
目前,深圳正在加快推进1336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政策创制步伐,推动构建一支结构合理、能力过硬的养老人才队伍。
从养老实践的角度来看,解决行业“缺人”的痛点,需要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零距离培养养老服务人才。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院长杨根来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教育部、人社部将养老照护纳入“1+X”证书改革,为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对未来在养老领域提高人才培养的企业评价畅通了渠道,对未来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沙民政职业学院老龄产业系主任潘国庆介绍该校通过“学徒制”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先进经验,通过订单班、学徒制,根据企业需求个性化定制课程计划的经验获得参会企业赞誉。
在圆桌对话环节,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秘书长董克义围绕“如何推动校企合作”,邀请了深圳市养老护理院院长陶凤军、广州越秀银幸养老总经理何洪涛、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院长倪赤丹、罗湖老年病医院院长邱传旭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专家对话,提出了众多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为养老服务人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研讨会上,深圳健康养老学院与深圳市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合作培养养老服务人才、共建高水平师资团队、设计人才培训课程,探索构建“医养—校企”融合的老龄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爱心企业合作,成立了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专业人才成长基金。
未来基金将以公益力量,支持产教界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与技能赛事。
(来源:南方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560 广西:桂林市成立首个“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点 近日,桂林市雁山区良丰街道办与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团委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结对共建签约暨
良丰农场社区“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活动。
120余名志愿者整齐列队,庄严宣誓。
活动现场,双方代表签订结对共建备忘录,来自社区的9支志愿服务队被授予队旗。
至此,桂林市首个“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正式运行。
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为老服务队伍的扩充和稳定成为制约居家养老发展的重要因素。
桂林市积极探索和创新为老服务模式。
这次开展“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就是探索“低龄时自愿提供服务,高龄时优先享受服务”的社区居民互助养老新模式。
鼓励志愿者尤其是健康低龄老人自愿为高龄老人服务以“存储时间”(将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储起来),在自己年迈需要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时,再用这些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以实现互助养老。
为了不断创新养老志愿服务管理、运营模式,桂林市将以开展“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活动为先导,不断推动为老志愿服务工作,打造更多“爱心社区”服务品牌,搭建“奉献社区、服务居民、创先争优”活动平台,为推进桂林市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桂林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594
5 2019
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服务:住得上,更要住得好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一老一小”的民生问题,是老百姓心之所系,也是我国推动消费的稳定增长点之
一。
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养老服务的诸多“痛点”与“堵点”愈发凸显,百姓的养老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共提出28条具体举措,以期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求解供需不均现状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
相较而言,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共16.38万个,床位总数仅有746.3万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后3到5年,国家将通过城企联动等方式,使普惠性养老床位增加100万张以上。
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探索解决养老服务机构的三大难题,成为此次《意见》的重点所在。
对此,《意见》从提供基本服务、满足多元需求、提升支付能力、支持社会参与、保护合法权益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举措。
如何解决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在供给侧,针对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要充分发挥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作用;对普通工薪阶层的养老需求,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
在需求侧,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推动形成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等方式。
针对住不好的问题,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确保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质量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行养老服务等级评价与认证制度,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标准。
扩大社会资本进入2018年,我国提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后,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养老服务业成为相关政策要点。

6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专家指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了养老服务机构开办便利性,带动更多外资、民资机构进入养老服务业,促进了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但与此同时,在体制机制上仍存在准入审批、融资贷款、监督监管等问题。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表示,针对养老服务举办主体普遍反映的问题,《意见》从扩大社会资本投资的角度进行了回应。
在准入方面,放宽行业准入门槛,明确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在融资渠道方面,扩大行业投融资渠道,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到2022年要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扩大养老专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
对于养老服务行业统筹不够、质量不高、监管薄弱等问题,《意见》提出,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等级评定与认证制度等举措。
加速医养结合步伐 在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医养结合正在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相继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转型为养老机构。
对此,《意见》同样明确,要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
针对部分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缺乏提供养老服务能力与动力的问题,《意见》提出,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励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家庭医生出诊为老年人服务,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对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浦劬教授认为,推进医养结合要避免多方博弈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应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责任共担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跨部门协同机制,促进多方面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的共享、整合。
破解人才短缺问题 数据显示,按国际上1∶3的照护比例,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实际需求接近上千万人。
但截至2017年底,我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者仅30万人。
尽管民政部门已取消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以开放相关培训市场、扩大人员规模,但养老护理队伍的人数和专业技能都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
即便如此,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养老护理员大多在专业的养老机构工作,并没有进入社区。
养老服务人才的稀缺,已严重影响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
为解决养老服务人才问题,《意见》针对性地列出了3项举措,包括建立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教育培训制度、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吸纳就业、建立养老服务褒扬机制。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将采取系列措施破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包括把养老服务、养老护理相关的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内容;加大养老服务方面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促进提高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33 “养老院+幼儿园”需要兴利除弊 日前,在武汉武昌区紫阳公园,三十多位老人、二十几个孩子做游戏:比赛传篮球。
这是一场老
7 2019
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幼同乐活动,孩子和老人来自武汉的老幼同养机构——童心苑。
童心苑由武昌路幼儿园和武昌区复兴路社区的童心苑老年公寓共同组成。
在这里,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老人和幼儿结合供养。
目前这种模式在国外有近500家,但在中国只有三家。
除武汉这一家,另外两家位于南京和贵阳。
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实行“老幼同养”,是值得探索的创新。
从老人角度看,这种模式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好处,甚至能延长他们的寿命。
老年人是普遍喜欢孩子的,有的老人还像孩童般爱玩爱闹,无拘无束,而单一养老院里的老年人是基本接触不到孩子的。
“老幼同养”则可让孩子给老人们带去陪伴、笑声与欢乐。
心理决定身体,老人们的心情变好了,身体也会更加健康。
从孩子角度看,这种模式有助于减轻幼儿园乃至家长照顾孩子的负担。
一些身体健康、心理良好的老人完全可代替园方或家长陪伴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尤其是,“老幼同养”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
从童心苑的实践看,在“老幼同养”过程中,一些娇惯成性的孩子慢慢学会尊敬老年人,见到老年人更有礼貌也更大方,孩子们在老幼互动中,感受到了关心别人和得到别人关爱的温暖。
“老幼同养”虽充满温情,其存在的问题必须正视。
一方面,老年人与孩子的生活、卫生等习惯不同,一些老人的不良积习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以及抽烟等,会不会影响到白纸一张的孩子?个别老人的疾病也可能威胁孩子健康,这都考验家长的接受程度。
为此童心苑实行厨房、餐厅、生活区域分开制,无管理人员带着,老幼双方都不能到对方区域活动。
这是兴利除弊的必要举措。
另一方面,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家长们还有一个心理忌讳:在死亡教育缺失之下,一旦有老人逝世,可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冲击甚至心理恐慌,影响幼儿园的欢乐氛围。
为此童心苑要求老人们的家属:一旦遇到老人离世,家属一定要服从安排,等到天黑孩子放学后才能接遗体,且家属不能哭,更不能举行出殡仪式。
幼儿园担心,家长介意、孩子害怕老人离世,以后不来幼儿园。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国外孩子从小就有生命教育课程,会带孩子到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体会生命,从生命诞生开始,一步步感受成长,最后过渡到体会死亡,有了一定基础后,孩子再面对死亡,就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我们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
“老幼同养”正好可以给我们的孩子补上生命教育、死亡教育这一课,让孩子们回避老人离世,不可取。
总之,“老幼同养”模式需要兴利除弊,以走得更远。
这只靠社会机构、爱心人士远远不够,需要多部门多机构配合。
比如相关部门应帮助社会机构树立品牌、建立信任,给予财政支持。
生命教育机构、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的联动也很重要,比如在老人离世前,为避免老人过世影响孩子,在家属不便接老人回家时,最好有临终关怀机构或医院将其接走,或由生命教育机构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与心理疏导。
(来源:东方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38 国家卫健康老龄健康司副司长蔡菲:医疗+养老,政策更给力!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
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往往都需要配套医疗服务,如何让医养结合的服务到达“最后一公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副司长蔡菲接受了老年之声专访。
一完善医养结合,幸福的晚年和可期的未来
1.好政策,干到底。
今年将进一步简化开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审批、登记手续,优化服务流程,实行
一个窗口办理。
还及时让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程序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2.为社区和农村的老人解决医养“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
8 2019
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保障老年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
整合农村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医养结合服务。
研究制定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

3.服务质量必须抓。
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规范化管理,养老机构取消设立许可及内设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后,继续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
同时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搭建医养结合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老年人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享受财税和电水气热等优惠政策,支持开发性金融重点支持医养结合领域,拓宽融资渠道。

5.解决好“人才”问题。
配合教育部加强老年医学、老年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加相关专业的布点。
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中交流和执业,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二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我们一直在努力
1.近年出台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比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等,都将医养结合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门阐述。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慢性病防控、癌症防治等专项规划中也突出强调医养结合。
全国31个省份都已经出台了实施意见或具体方案,20个省份建立了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2.机构审批更加便捷。
国家卫健委联合民政部印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打造无障碍审批环境;印发《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对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的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
这些制度突破对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筹建审批效率,特别是对引导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养结合领域提供了支持,有力扶持了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

3.医养结合试点蓬勃发展。
2016年,国家卫健委联合民政部确定了全国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区),通过先行先试,在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拓宽医养结合资金渠道、创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全国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各地也设立了300多个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很多非试点城市也积极开展医养结合相关工作,努力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三推动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医养结合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保障基本,统筹发展。
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对有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机构为依托,做好康复护理服务。
对大多数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的老年人,通过医养资源和服务的有机结合,依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健康养老服务。

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将老年人作为签约的重点人群,家庭医生团队根据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诊疗等服务。

2.健康管理。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而且要对其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体检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如果发现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要纳入相应的慢病管理。

3.提供上门服务。
重点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存在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
四三部门联手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 智慧健康养老就是利用智能化的手段助力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健康养老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到2020年智慧健康养老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并将智慧健康养老工作纳入“健康中国”等一系列国家重点战略规划。
目前,国家卫健委在杭州、青岛等6个城市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可穿戴设备等移动信息采集终端,实现
9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年健康状态信息的动态监测,实现在线即时管理和预警。
国家卫健委将继续联合工信部、民政部组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和支持更 多的企业和单位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
五多层次、多元化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是怎样的场景?

1.以健康为主线,从生命全过程的角度对所有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倡导老
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促进身心健康。
建立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医疗机构普遍完成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友善服务。

2.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最大限度避免功能受损转变为失能。

3.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服务。
(来源: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41 什么是医养居养老模式 4月13日,经过两年筹备之后,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医养居分会正式成立。
分会集结了来自医疗、保健、中医药、建筑、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的院士、专家、教授,所组成的“超豪华阵容”将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现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那么,到底什么是“医养居”?将来又将如何发挥作用?记者采访了医养居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玉峰教授。
【现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今年1月,首部《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发布。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主编刘远立教授对蓝皮书进行主旨解读时指出,迅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挑战:2000年到201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到17.3%。
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
中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压力日益凸显,老年健康服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都普遍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一个是健康问题。
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印证了这些问题。
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寿命质量并不乐观,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
其中,城镇、男性、低龄、文化程度较高、有配偶、非独居的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更好。
在患病状况方面,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逾三成老年人听力状况有问题、超过一半老年人牙齿状况不好、约六成老年人疼痛感较为严重;在日常保健行为方面,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参加了体检且从不吸烟、喝酒和服用保健品,但是几乎一半的老年人也从不锻炼、睡眠质量不高。
而关于健康问题,不少老年人虽然重视,但存在很大误解。
对此,李玉峰深有体会。
【案例】医养不分被保健品耽误病情 10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李玉峰是老年医学工作者。
随着从业时间的增长、与老年病人打交道越来越多,他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前来就诊的老年人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医养不分”。
有一部分老年人完全忽视了“养”,将一切问题都诉诸于“医”。
“在我的门诊病人中,有约三分之一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很大一部分属于更年期或用目前的专业名词叫:焦虑抑郁状态。
”李玉峰介绍,有的病人做过三次造影显示都没有问题,但依然不停地就诊。
“疾病与症状有时候并不完全对应。
”他表示,对于这些人来说,“医”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心理的疏导、平时的养护反而显得更为关键。
与之相对的是,也有很多人让“养”替代了“医”——鱼龙混杂的养生知识让很多人钻了空子。
“许许多多的中老年人,听了社区免费查体的劝说,或者看了电视台的一档养生节目,或者听了一起跳广场舞的邻居的话,就开始使用一些保健品或者养生方法,往往花了很多钱还耽误了病情,对此却浑然不知。
” 职业生涯中遇到过的一些两难问题也给李玉峰带来了很多思考。
比如,一位90岁的老人发病,送到急诊室抢救后,情况一切稳定。
这时,应该将老人送到监护室持续观察,还是直接送回家?最完美的方案或许是既可以在家观察,又能在必要的时候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
“应该有一个可以实现医院与家进行过渡的地方。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提供这样条件的养老社区还不多见。
此外,在李玉峰看来,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也是被忽略的一个要素。
其实,疾病与居住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数据显示,高血压病人在冬天时明显增多,湿润环境能有效缓解鼻炎等。
如何将医、养、居更好地进行融合,为人生最后归宿提供一个适宜的解决方案,成为分会成立的一大宗旨。
【愿景】医养居结合提供品质养老 在李玉峰的定义里,所谓医养居融合,是指在社会经济、医疗、保健、养老、居住观念和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将传统养老理念、模式与先进的医疗技术及康养居住条件进行科学融合,以提升中老年及整体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目标的新兴综合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
医、养、居各自承担着丰富的内涵,包含多方面含义。
一个完美的“医养居综合体”以社区为基地,“医”首先承担着预防、保健、康复职能,同时还包括时时可得的全科治疗,以及适应老年人的、以心脑血管为主的急诊急救系统。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能顺畅与综合大医院对接,拥有高端医疗资源保驾护航。
李玉峰形象地描述了老年人的急诊急救系统:这支医疗队伍既有“尖兵”、“特种兵”,又有“消防队”。
“尖兵”为专科医生,速度快、精准,可适应老年人心脑血管急性病发作的特点;“特种兵”为全科大夫,全能又综合;“消防队”则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备用血库”作用。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情况,需要从业人员拥有非常高尚的情怀。
”李玉峰解释道。
“养”也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分为养生、养老与宁养。
通过传递科学的保健知识、弘扬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老年人健康快乐越过百岁。
李玉峰透露,分会未来将推动建立互联网智能“医养居”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借助专家优势与相关机构合作,推广中医理疗、中药调理为主的服务在居家养老、慢病康复上的应用,推广减龄抗衰相关服务和老年康复产品,贯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
“居”的三方面含义为: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和居家养老。
目前,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不同的地理环境来改变居住环境。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居家环境模拟系统”已经在使用。
李玉峰透露,他们正在指导的北京平谷森林医养居项目中,“居家环境模拟系统”就是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系统中,一个按钮,就能使居住环境模拟出最能缓解疾病、适应身体机能的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
此外,从微观上看,综合体的生活环境要进行一定的“适老改造”:楼梯台阶的高度、地面的光滑度、氧气的接入、紧急呼叫系统的配置等都要最大化地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落地】医养居综合体即将试点 “医养居分会”成立不久,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探索者前来求助。
“这说明,医养居的模 11 2019
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式在我们国家有着巨大的需求,很多人想做但是不会做。
”李玉峰更加坚定了分会成立的必要性。
未来,分会将以强大的医学资源,指导康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立以防治心脏骤停、急性脑卒 中等为主要内容的养生、养老急诊急救系统,包括设备的配置、急救的培训等。
据李玉峰透露,北京地区的试点将在位于南四环的“中国德贤-中柬文化康养商旅综合体”项目中展 开。
来自医养居分会的专家组们将对该项目进行具体评估,根据需求匹配二级医院建设方案,建立体检中心,对已完工的建筑进行适老改造,对未开工建设的建筑制定更加详细的建设标准等。
此外,华录-风华海淀区紫成嘉园医养居照料中心、山东华泰孙武湖医养居基地等也将陆续推进。
李玉峰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医养居具体运作形式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分类,“有的是以旅游为特色的旅居式养老,有的是以长期生活为特点的康养式养老。
”然而,这两类的建设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将是分会未来肩负的重要使命之
一。
“我们将参与制定、修订、推广和监督医养居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促进康养基地规范及标准化建设,推动旅居养生、养老项目落地和实施。
” 同时,分会还将开展与医养居有关的调查研究,设立科研课题,促进医养居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资源整合,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除了标准的缺失,人才的短缺也是这一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
一。
李玉峰介绍,曾有某护理学院招收过“医养结合专业”的学生,“宣传时喊得很响亮,但是最后没招到生源,只能取消。
”究其原因,在于这个专业确实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既是保姆又是护士,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此,医养居分会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会优势资源,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联合设立医养居研究院,建立医养结合医生、护理护工、康养居住、康养基地规划等医养居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谈及医养居模式的推广前景,李玉峰很乐观。
他做了个比喻:多年前,汽车只是有钱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
如今,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价位和需求的汽车。
医养居也会如此,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价位高等局限,但是随着未来发展模式的不断丰富,也将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来源:北京晚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44 老人对养老机构真实心态:高端去不了,低端不愿去,买房就完事 养老问题不仅是现在老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普通年轻人最为担忧的问题,现在还年轻力壮,就
算是一个人居住也没问题,但如果是年老体衰,该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前几日,侄女照顾无儿无女的老人却只能分得一小部分老人名下房产的产权问题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不少网友认为,无主房产收归国有,其实是对真正继承人的伤害,有可能带来赡养环境的恶化。
但是关于这一点问题,不少官媒指出,非子女外亲人养老的现象相对还比较少见,而解决养老问题,重点并不在于赡养,而是在于养老机构的增加。
对于这观点,老人却不这么看。
目前的中国在养老机构的数量上以及养老福利的提供上,均还存在较大的缺陷,之前有人指出,为什么多老人并不是选择进入养老院,是因为养老院太过拥挤,简直“一床难求”,只好选择在家里养老。
然而通过对北京的老人进行调查后发现,大概仅有不到一成的老人愿意留在养老机构养老,而九成以上的老人选择了在家养老,真实的原因并不是一房难求,而是低端的养老院不愿去,高端养老院进不去。
对于中国的老人来说,养老主要还是依靠子女,再次也是依靠亲戚,住进养老院的人的话,不少人最难克服的,还是心理问题,在不少老人眼中看来,如果自己住进了养老院,这简直意味着被子女亲戚所抛弃,因此在中国,多数人其实更加看重赡养义务。
但是,关心养老的问题却并不是只是现在的老人,还有目前仍然年轻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对于养老机构并不抗拒,同样也操心养老问题,他们并不过分在意由子女赡养,毕竟对于子女的未来无法 12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把握,更加在意哪怕没有子女的情况下,自己能不能解决眼高问题,因此,年轻人对于“以房养老”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尽管“以房养老”这一诈骗案高发,但是不少年轻人对于以房养老这一思路依然相当欣赏,自己辛辛苦苦用了大半辈子买的房,如果在晚年仍然能够起到养老的作用,确实对于年轻人来说相当诱人。
以房子作为养老金的抵押,等到自己过世之后,房子自动收归该抵押机构,比起无主房产的争论,这一养老方式反而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尤其是被教育、医疗压力所惧,更加倾向于单身的年轻人。
这一方式其实也是对真实赡养的权的变相承认,或许在未来,以房养老更加符合普通的需求,也越来越普遍。
现在就开始规划养老?买房就完事了。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50 社会化养老不能缺位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明确提
出了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
从趋势看,一方面,城乡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在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当前的养老服务供给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养老服务、人员、标准、硬件等,都与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例如,目前,我国至少需要1000多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但是实际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在硬件上,一些城市养老院往往一床难求。
作为一个14亿人的大国,要解决养老服务短缺的问题,无疑需要充分发挥家庭、企业、社会等多主体的积极性,需要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
但构建合力的关键和前提是要对养老服务体系做出有效的分层,明确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对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也有所不同。
高收入的老年人,能够支付高端的养老服务。
这部分养老服务可以由市场化提供。
但是,相对于大多数普通老人,需要的主要还是基本的养老服务,这部分养老服务更多地是通过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来提供。
明确这个主次关系后,在制度与体制建设上,就需要更有针对性: 第
一,强化政府在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上的职责。
所谓的公益性,不是政府直接生产,而是在公共产品中个人付费比重要逐步降低,政府购买形式付费的比重要逐步提高,以此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供给。

二,关键是加大社区建设力度。
解决养老服务供给短缺,离不开社区的特殊作用:一方面,相比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成本相对低廉,有利于降低各方负担;另一方面,相比于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很容易与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对接,形成规模效应。
比如,为了解决老年人中午吃饭难的问题,有的社区探索“长者食堂”,就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三,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支持体系。
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有相关制度作支撑。
比如,从国际成熟经验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离不开长期护理保险的支撑。
这就需要加快长期护理保险的全覆盖。
再比如,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离不开中医等传统养老的支持,这就需要尽快把某些传统养生养老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以及医保目录,由此发挥这类服务在“治未病”“促保健”中的独特作用。
这需要发挥各方合力,更需要抓住主要矛盾。
该放开的市场需要尽快放开,该保障的服务也需要全力保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推进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来源:新浪财经) 13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57 王深远:健康保障是长寿时代养老服务的压舱石 4月21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江苏东方惠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健康中国:探索智慧养老新路径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深远就《健康保障是长寿时代养老服务的压舱石》发表了主题演讲。
王深远说,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年轻社会后,随着工业社会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物质基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克服了流行病的侵害,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迈入老年并进入长寿,人类社会也进入了长寿时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由于长寿也带来了老年疾病谱的变化,严重影响着人的老年期健康。
因此,实现每个老年人老年期的快乐幸福,健康保障是基本、是前提,更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王深远表示,树立全民健康意识,搞好健康养老,在国家的宏观政策层面要从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初步探索。
2011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0号)提出要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设施建设。
医养结合政策显现雏形。
2013年(国办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5年国家层面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出台。
此后,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医养结合已纳入健康中国、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老龄化等国家战略和重要规划。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发〔2016〕340号),将医养结合纳人了各自督査工作的重点。
2017年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这是基于对老年人健康保障、如何开展健康养老的初步探索。
二是机制建立。
为全面推广从2011年以来在医养结合方面取得的经验,推进全民健康,促进健康养老,2017年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明确了卫健委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的职责。
此后在提升养老院专项工作中,进一步把医养结合作为重点进行了监督、调研和促进,探索形成了医养结合机制。
三是深入推进。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16次提到养老。
从二月份以来,各部门提出了多项举措推进养老和医养结合发展,主要有国办发〔201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9〕8号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第37条、第38条,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城企联动发展养老,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健康产业目录等。
这其中的关于对养老机构内设的诊所、卫生室、护理站取消设置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等,都是破解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瓶颈问题的有效推动。
(来源:海外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58 刘远立:应对老龄化我们怎么办?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也专门成立了老龄健康司。
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人口老龄化这一贯穿整个21世纪的基本国情的高度重视。
任何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都普遍面临两大问题:经济问题和健康问题。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中提出,老年人群属于典型的“医学易感人 14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群”。
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问题复杂、挑战巨大。
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个世界性难题,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迎难而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的老年健康事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解决近期迫切问题和长期战略问题的角度看,有两个重点工程需要同时抓,即针对失能长者的长期照护工程和针对健康长者的预防保健工程。
长期照护服务旨在为不同程度失能的人群提供维持身心技能的照护服务。
随着我国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大多数老年人都有了能够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和基本就医需要的收入保障和医疗保障,亟待弥补的明显短板在于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失能老人所需要的长期照护服务,不仅服务靠家庭或家族,筹资也要靠个人或家庭家族。
很多家庭支付能力有限,这不仅阻碍了长照服务的可及性以及市场供应,加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带来一些家庭“因老致贫”的问题,而且还使得大量本可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创造价值的劳动生产者为了照护老人而不得不滞留在家。
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亟待健全完善基于政府、社会、家庭三方成本分摊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同时,为已经进入病残状态的长者提供长期照护保障固然重要,关口前移、让更多的老年人不病不残同样重要。
我国正处于应对老龄化的窗口机遇期,六成以上的老年人口年龄在60岁~69岁之间,属于年轻老龄化;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与社会环境加快形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对跌倒等重点问题的指导和干预,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强化家庭和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引导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自我保健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从而让健康老人占老年群体的比例不断提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大龄人力资源。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61 中国老龄化加剧“孝道”面临现代养老困境 中国一直是一个重视“孝”的国家,有句话叫“百善孝为先”,把赡养老人看作人生的一件大
事。
然而随着城市化、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中国人发现他们难以平衡工作和照顾父母的要求,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护理人员承担对老人的照料,“孝”的中国开始面临现代养老困境。
每天早上不到6点,54岁的退休教师金爱国就会起床,先去看一下已经卧床2年的78岁父亲的状况,然后为刚满3岁的孙女做早饭。
前几年金爱国的父亲因脑溢血瘫痪在床。
她的家里虽然兄弟姐妹较多,但都有工作。
全家人都希望能够找一位专业的护理人员在家照顾老人,可是多方寻找后才发现家政服务市场上照顾婴幼儿的护理人员多,照顾老人的却很少。
“一些护理和中介一听说要照顾卧床老人,都不愿意干。
”金爱国说。
最后她只好提前退休在家照料父亲。
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也同样面临着家政护理服务和人员不足的问题。
山东省临沭县83岁的李纪芬有5个孩子,子女们都很孝顺,但她还是选择自己在老房子里生活。
两个月前,身体还不错的她多了一项新“任务”--晚上到81岁的景兰芝家里“搭伴”。
景兰芝的7个子女都在城里上班,虽然儿女们多次让她去城里生活,但她觉得生活在农村习惯了,不愿意去。
由于前些年老伴去世,儿女们开始担心她一个人在家生活不方便,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人照顾,只好请同村身体较好的李纪芬晚上一起做伴。
中国国务院日前讨论通过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十二五”时期,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
15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张晓青说,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的养老功能将逐渐弱化。
一对夫妇在抚养一个孩子的同时照顾四位以上老人的情况将日益增多,赡养老人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社会。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已开始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寻求“制度养老”对“养儿防老”的替代。
中国国务院提出,到2012年底前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届时中国即可进入全民“制度养老”时代。
保证每位老人60岁以上可以领到养老金只是解决日渐严重的养老问题第一步,如何设计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还是难题。
居家养老被许多专家认为是适宜中国老人的养老方式。
在中国老年人口大省山东,当地老龄办、统计局等部门在2008年至2009年组织开展的“山东省2008-2020年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对策”战略研究显示,89.15%的受调查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
但居家养老不是简单的家庭养老。
专家解释,居家养老是指家庭依托社区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各方面力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
显然这样的联动服务体系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建立起来。
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与服务机构的不足,是这种联动机制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
一。
在山东,据当地老龄部门调查测算,“十二五”时期,山东需要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约70万人,机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约11万人。
然而,目前山东专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仅有5万多人,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招工难、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
养老机构的不足,也体现在养老基础设施的欠缺上。
据统计,目前中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远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对于提供养老服务人员和机构的不足,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对于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限制较多,市场化环境有限,一些机构感觉“养老不赚钱”。
“不仅如此,由于参与养老事业的民办非营利企业按规定无法向银行贷款,它们往往面临资金来源不足的困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山东老龄工作者说。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提出具体改进目标。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将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家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所有的城市街道、社区和80%以上的乡镇、50%以上的农村社区。
山东省老龄办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国的快速发展确实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孝道”理念和养老方式,但是更应该让老年人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利,让老年人能够度过有保障有尊严的幸福晚年。
(来源:舜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65 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扩大,养老地产的产业布局 《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是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9年4月16日发布的意见,提出28条具体举措,直指为养老服务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第二十八条,内容: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
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可凭登记机关发给的社会服务机构登记证书和其他法定材料申请划拨供地,自然资源、民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落实划拨用地政策。
鼓励各地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存量商业服务用地等其他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允许按照适老化设计要求调整户均面积、租赁期限、车位配比及消防审验等土地和规划要求。
(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16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地产迎重大利好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意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政策措施。
其中,和房地产最密切相关的是第二十八条。
“鼓励各地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存量商业服务用地等其他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允许按照适老化设计要求调整户均面积、租赁期限、车位配比及消防审验等土地和规划要求。
”“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对落实养老服务政策积极主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的,在安排财政补助及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遴选相关试点项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进行激励表彰。
各地要充实、加强基层养老工作力量,强化区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管理。
”目前,很多城市的存量商办类产品,因为难于销售被开发商被动地自己持有,没有发挥实际的供给作用。
还有一些像城中村的集体用地,地理位置比较好,大多数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也是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
这条措施出台后,开发商可以用这些存量商业服务用地和其它集体用地来发展养老地产,对于开发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10年内,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将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来源:中研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78 国办公布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 融资 4
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意见要求,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
聚焦减税降费,养老服务机构符合现行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小微企业等财税优惠政策。
研究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所得税支持政策。
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扶持政策。
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支持在养老服务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商标品牌,对养老服务商标品牌依法加强保护。
意见还要求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
推动解决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问题,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向产权明晰的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倾斜力度,到2022年要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2019年6月底前,各省级人民政府公布本行政区域现行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养老服务供需信息或投资指南。
全面落实外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国民待遇。
在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方面,意见要求建立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教育培训制度,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吸纳就业。
对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养老服务机构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适当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
扩大养老服务消费方面,意见要求发展养老普惠金融。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在地级以上城市开展老 17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鼓励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发展满足长期养老需求的养老保障管理业务。
支持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发养老型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养老金融产品,依法适当放宽对符合信贷条件的老年人申请贷款的年龄限制,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养老目标基金。
在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
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改善服务体验。
加快建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
加强老年人身份、生物识别等信息安全保护。
(来源:财富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90 政策法规 上海:关于在养老服务中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 沪民养老发〔2019〕4
号各区民政局: 随着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成为本市养老服务中亟待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回应社会关切,满足群众需求,现就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关于发展养老服务的指示要求,聚焦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发展,着力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社区干预、机构照护、社会宣教等工作,营造关注、关心、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会环境,提升本市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水平,推动本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推进力度,指导督促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新建、改建具有专业功能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或专区,下大力气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到2022年,全市达到8000张。
鼓励发展专门收住、照护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机构。
(二)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
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街镇,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开展健康咨询、康复训练等社区干预服务。
充分发挥家庭在认知障碍照护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展家庭自查评估培训、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精神慰藉等服务。
推动建立社区认知障碍家庭互助组织,形成社区长效支持机制。
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设施,建立“社区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作为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社区平台,动员各方力量发挥协同作用。
(三)培育专业服务组织。
加快培育专业从事认知障碍知识宣教、预防、干预、照护等工作的社区服务组织以及能够运营各类认知障碍照护机构的专业组织。
探索建立认知障碍照护行业督导机构。
18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四)培养专业护理员队伍。
根据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特点,研发培训教材和课程,在养老护理员队伍中重点培养认知障碍照护员,提升服务能级。
建立由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充实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力量。
(五)加强社会普及宣传。
在全社会开展认知障碍知识普及宣传,提升公众认知。
编制认知障碍知识宣传手册和预防手册,开展经常性社区宣传活动和主题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是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回应社会关切、解决民生难题的重要举措,各区民政部门要积极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和街镇,创造条件,争取资源,扎实推进。
(二)加强试点推进。
按照项目化推进的方式,每年选取20家左右的街镇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试点方案见附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为全市面上推开做好准备。
(三)加强政策支持。
继续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对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专业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
对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各区、各试点街镇采取相关扶持措施。
通过公益招投标、市级配送项目等方式,为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动员社会资源,设立和壮大“关爱认知症”专项基金,用于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专业组织培育、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等。
引导社会资本举办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专业机构。
(四)加强资源整合。
各区民政局、各街镇要结合区域实际,研究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扶持政策。
充分对接医疗服务资源,形成照护服务与医疗资源协作协同的长效机制。
附件: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方案2019年3月18日 附件: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方案 近年来,本市针对老年认知障碍在社区筛查、早期干预、家庭支持、宣教普及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适应本市老龄化、高龄化形势需要,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本市拟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推动全社会进一步提升对老年认知障碍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关注、关怀、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试点原则
1.注重预防。
以社区为重心,着眼于广普及、早发现、早干预,加强预防和非药物干预。

2.注重人文关怀。
以老年人需求为本,注重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消除病耻感和恐惧感。

3.注重氛围营造。
发挥社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载体作用和专业社会组织优势,广泛动员居村委会、驻区单位等社会力量,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帮助,营造友好的社区环境。

4.注重项目化推进。
以项目化的方式,推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各项工作,鼓励基层方法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三)试点安排试点以街镇为单位,每个单位试点周期为3年。
2019年推出第一批试点单位20个。
3年试点期后进入常态工作阶段,由区、街镇继续深化推进。

二、基本条件 19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一是有工作基础。
申报街镇在老年认知障碍社区宣传、筛查、干预等方面,开展过实践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有合作机构。
申报街镇有专业从事社区老年认知障碍服务的机构或组织作为合作方,能够开展社区干预实践探索。
三是有照护资源。
申报街镇有开展认知障碍社区干预的专业资源,如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
同时,街镇范围内有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资源链接和支持。
四是有资金支持。
区、街镇需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予以支持。

三、组织实施
1.申报与确认有意向参与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的街镇,向区民政局提出申请,内容包括本街镇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已开展的实践情况、拟合作机构基本情况、社区照护资源情况、拟开展的试点内容、试点周期内配套资金情况等。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3590各区民政局对街镇申请进行初审后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根据全市申报情况,结合年度试点工作安排,确定试点街镇名单,予以公布。

2.督导与评估市局组织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有关专家、实务人员,成立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督导小组,对试点进行全程跟踪督导。
督导小组结合督导情况,对试点单位给予成效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3.扶持措施对纳入试点的单位,给予市级资金支持,在3年试点周期内,各区、街镇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予以配套资金支持。
鼓励各区、街镇动员社会资源对试点工作给予资金支持。
各区、街镇要充分利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为试点提供工作场所、活动场所、资源协调等支持。

4.工作要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区要指导街镇做好试点工作。
对纳入市级试点单位的街镇,开展年度评估,评估合格的单位纳入下一年度试点。
对未纳入当年度市级试点单位的街镇,鼓励自行开展探索实践,市民政局将结合实践情况,择优纳入下年度试点单位。
(来源:上海民政) /Home/Article/index/pid/458/id/462/aid/63535 养老研究 加快地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多远发展,拓展服务领域 随着老年人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根据老年人的收入
水平和不同情况,积极建立以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网络,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各种途径推进养老服务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一是以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重点,加强保障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设一批布局相对合理、设施比较完善的县区中心敬老院、区域敬老院、乡镇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光荣院等老 20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年福利服务设施,为城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老年人和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养老服务。
二是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
积极应对社会养老的旺盛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一批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康复的老年公寓、托老所和养老院,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代养服务设施,提供有偿代养服务,为那些难尽供养之责的子女们代行养老。
三是利用地方资源,加强休闲疗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建设批档次较高、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休闲疗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吸引异地老年人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疗养康复和“候鸟”式养老。
(二)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据有关资料分析,老年人口数量在今后60年间会一直呈上升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独居老人数量将越来越多,老年人长期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各地县委、政府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目前,养老事业发展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
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也成为代表和委员们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各地也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问题,结合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相继建成了一批养老服务机构。
作为一些欠发达地区,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抓住国家加快民生事业投入的有利机遇,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探索出条符合地方实际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以造福广大老年群体。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因此,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
作用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任务。
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党政主导、老龄工作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典型引导和重点示范与全力推进相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体制。
各级发改、财政、组织人事、老干部门,尤其是老龄委和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职能,做好规划部署,落实相关法规政策,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形成举地方之力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健全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 由于养老服务业是一项带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微利性的产业。
因此,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显得尤为必要。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政策引导、信贷支持、税收优惠和市场监管等。
要建立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常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加大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
各级发改、国土、财政、民政市政、工商、税务、卫生等职能部门要在土地划拨、信贷政策税收减免、争取捐赠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和支持帮助。
市、县、区发行的福利彩票公益金要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
养老服务机构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根据当地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确定适当的收费标准使广大老年人能够住得起、留得下养得好。
(五)完善发展规划,健全服务体系 要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地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准入制度。
围绕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居 21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敬老院为重点的农村保障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以代养型老年公寓为重点的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以康复院疗养院为重点的休闲疗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六)突出发展重点,推进居家养老 据调查,目前居家养老是最符合大部分地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为广大城乡老年人所
接受的养老方式。
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今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依托城乡社区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老年人个人信息和居家养老需求信息库,设立阅览室、健身房、日托室、聊天室、电教室、棋牌室、餐厅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洗衣、做饭、保清、购物、聊天、护理及心理咨询等服务。
要充分发挥社区老年人协会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把社区老年人协会中那些低龄健康的老年人组织起来,与社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上门理发、生活照料、精神陪护、纠纷调处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服务能力。
(七)转变养老观念,繁荣老龄产业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
要根据老年人的消费水平,适时出台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老龄产业发展。
要引导老年用品生产企业认真搞好市场调研,揽清老年人口规模、结构收人水平、特殊消费需求及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研制开发适合老年人需要的食品、药品、保健品、辅助设备以及服饰护肤品等生活日用品,满足广大老年人的营养膳食、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需求。
要引导老年人树立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观念,增强老年人的消费防范意识,促进老龄产业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要摒弃“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善于开展包装宣传和推介活动,增强养老服务机构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广大老年人幸福安度晚年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八)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要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机构评估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设施环境、服务质量、
管理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检查和指导,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及管理规范化。
要把养老服务教育培训融入社会大教育之中通过院校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对居家养老和护理院服务人员开展家政服务、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专业技能培训。
要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逐步推行专业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合理的薪资增长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地位,使养老服务行业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来源:百家号) /Home/Article/index/pid/468/id/469/aid/63547 22 养老产业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服务新政出炉,13万亿养老产业市场或提前催化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28条具体举措,直指为养老服务打通“堵点”消除“痛点”,养老服务的一系列“堵点”“痛点”问题即将迎来一轮集中破解,这将极大地助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政推进养老机构规模化发展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长,老年人口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
近年来,政府多个部门表态将在养老领域加紧研究制定见实效的重大政策。
去年11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已有提出,鼓励地方多渠道解决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简化和放宽准入,支持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从多方面将养老服务新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方面。
其中,《意见》指出:“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等。
在养老服务新政下,政府致力于孵化“示范性”企业,政府购买将加码,并推进养老机构朝“规模化”发展,未来养老机构的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
养老机构规模化带来产业链增量发展动力 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策略是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服务,3%机构养老。
按照每年新增老年人口1000万的速度,到2023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应该突破3亿。
3亿老年人如果仍然按照3%入住机构的需求,那时的总床位数应该达到900万张左右,大概还有230万张左右的增量,这也将带动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发展。
在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中将涉及众多相关产品设备的配备,如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空气、水、睡眠、理疗、按摩等方方面面的产品设备,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将受益。
奥佳华,全国最大的养老按摩器材生产制造服务商。
奥佳华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的产能目前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为了扩充产能,迎接按摩器具市场的爆发,公司目前已开始筹备100万台智能化按摩椅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扩充产能。
中源家居主营业务则是手动功能沙发、电动功能沙发、扶手推背沙发、老人椅、固定沙发等,其中,老人椅通过手控板控制,坐位能升高,可以帮助老年人站立,同时通过手控板控制可实现不同的坐姿和不同的躺卧角度,达到休闲放松的功能。
公开资料显示,中源家居是业内少数主打功能性沙发的自主研发生产厂商,市占率排名前
三。
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产品品质、研发设计能力等均处于行业内较为领先的水平。
未来,公司将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产能、延伸公司的产品线,布局多品类产品,而在养老产业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老人椅将成为公司未来一个重要产品线。
在老年人当中,有相当多的人因行走不便不得不依靠轮椅才能够正常生活,康复器材也是养老机构必须配备的产品。
信隆健康主营业务涵盖自行车配件、运动健身器材和养老康复器材等,其旗下康复事业部主要为生产各式方便使用的康复器材产品,如轮椅、助行器及协助行动不便者洗澡的移动器材,目前事业部的年生产能力为80万台。
当今世界各大城市都面临老龄化问题,根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 23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
广发证券认为,此次《意见》标志着“新时代”养老服务产业定位已经由“民生工程”抬升至“扩内需新动能”。
投资方向上,建议持续关注未来养老服务相关“硬举措”催化剂。
(来源:财经网) /Home/Article/index/id/522/aid/63536 老龄产业亟待挖掘新蓝海 老人是社会与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国家给出了权威答案。
4
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针对老龄产业的“堵点”“痛点”提出28条重要意见。
人口老龄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的民生保障和幸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在4月19日举办以“康养未来·跨界共赢”为主题的第11届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人口老龄化在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老龄产业的发展,将带来“康养未来”的新蓝海。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口并不是所谓的经济负担,而是基本的劳动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和养老产业各界力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联合打造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资源矩阵,共同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
”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在会上表示:“从全国数据普查来看,最严重的老龄化地区恰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人口年龄结构中后备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的地区。
这种综合性的矛盾,导致中国老龄化问题远比其他国家面对的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要更大。
而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问题、康养问题的解决也出现了跨城市的区域性解决路径。
这种区域协同高潮的到来,会为老龄产业的落地、老龄设施的落地,提供全新的路径和新的解决方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在《聚焦老龄健康,做好老龄工作》主旨报告中透露,当前,从老龄健康的状况来看,不容乐观,2.5亿老年人中,60%患有各种慢性病,失能、半失能人数达到4000多万,完全失能人数是1200万。
从这个意义上讲,养老问题面临的健康需求是最突出的。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在《构建以照护为核心内容的养老服务体系》主旨报告中表示,未来的高龄化趋势会越来越显著,各个年龄段的老龄照护需求都会上升。
与此同时,养老服务面临挑战,而目前的养老服务对象绝大部分还是以活力老年人为主。
因此,未来要构建以照护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要真正聚焦刚需,将资源、设施、人才向照护聚焦,全面提升能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养老的家事与国事:“十四五”规划建议》主旨报告中强调,今天的中国对老龄化的忽略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对老龄化后的社会悲观却越来越强。
事实上,即使进入深度超级老龄社会,国民平均寿命每延长5年,一个新的需求就会特别明显地显示出来。
如果经济学家能够多研究一点社会问题,就不会对老龄化过度悲观了。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Home/Article/index/id/522/aid/63543 24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日康复辅具应用和养老服务技术研讨会在秦皇岛举行 4月20日,中日康复辅具应用和养老服务技术研讨会暨康养辅具配置应用培训班在秦皇岛市举行。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郑远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副司长邱明月、省民政厅副厅长吴进军、副市长廉茹艳出席开班仪式。
本次活动以“康复辅具应用和养老服务技术”为主题,采取“研讨会+培训班”的形式,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课程内容涵盖康复辅具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应用和专业养老护理技术、老年人生活照料及辅具应用等多方面内容。
廉茹艳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秦皇岛市情。
她同时指出,秦皇岛市自古以来就与康养产业有着不解之缘,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秦皇岛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等优势,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新型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秦皇岛“秦皇山海、康养胜地”的靓丽国际名片;依托国家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高端技术人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构建“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格局,不断加快国家康复辅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促进全市康养相关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培训活动邀请到了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国家康复辅具质检中心、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政产学研用机构的近50位行业内顶级专家学者与会授课。
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地区和全市各县区的民政系统、养老机构的2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来源:秦皇岛日报) /Home/Article/index/pid/521/id/522/aid/63546 第11届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4月19日,第11届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800多位老龄产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40余家媒体代表聚首清华大礼堂,共话老龄产业发展大计。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由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教育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大数据分会协办,由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营销研究所承办。
此外,论坛还得到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单位的学术支持。
阿姆斯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为特别协办单位,保利和品为特别支持单位,支持单位包括深圳市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五感纳德(上海)建筑设计有限功公司、北京弘石嘉乐养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任丘市医疗器械厂。
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介绍,在前十届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论坛以“康养未来·跨界共赢”为主题,并更名为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
尽管只是一词之变,但表明了主办方对老龄事业的深度思考和崭新认识。
“今年,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养老论坛的主题,从比较多地关注实操层面向学术和政策层面侧重,进行重新定位。
之所以将养老改为老龄,是因为‘养’更具被动色彩,缺少积极主动作为的方式。
真正的老龄事业不仅仅是一个养的问题,还应包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等。
因此,老龄产业的范畴会更宽,将是更准确的描述。
”袁昕认为。
另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燕珉介绍,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分为趋势论坛和主题论坛两大部分。
其中,第一天为趋势论坛+行业交流和专家圆桌会。
第二天为四场平行主题论坛,分别涉及老龄产业的投融资、建筑、运营和教育4大领域,包括投融资主题论坛:康养产业的投资逻辑与中国实践;建筑主题论坛:高龄社会背景下的规划与设计;运营主题论坛:老龄产业启蒙期的多维度运营实践; 25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教育主题论坛:“老年教育+”商业模式创新。
在随后进行的开幕式嘉宾致辞环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先生表示,“我们致力于成 为老龄产业的观察者、思考者和实践者。
本届论坛在继续保持原有学术高地和产业平台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同时研究成果也会更加务实,更加针对老龄产业实务进行深入探讨。
站在新的历史时代,新的政治起点,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紧随国家发展战略方向,积极构建养老产业的供需资源对接平台,邀请政府、学界、企业等各方面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解读产业政策,讨论养老产业的落地生根之路,我们希望和养老产业各界力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联合打造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资源矩阵,共同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教授在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时表示,“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老龄产业领域发挥了充分的号召力,把政、商、学各界人士都集聚起来了,对整个中国的老龄事业来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谢矝女士认为,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已从最初只关注养老地产领域的适老设计,扩展到养老产业的全产业链,不仅讨论适老的建筑设施、生产运营、养老服务,也关注公众认知、政策过程。
经过十年积累,论坛已经成为政府、学界、企业等领域专业人士智慧火花碰撞的平台,在解读国家养老政策,探索养老产业发展、趋势,构建养老服务、金融服务、医养结合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养老设计规划等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先生强调,今年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的内容安排,紧紧抓住新时代的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展开讨论,融合了“政、学、研、产”各方力量,共同探讨老龄产业的发展未来,创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也将与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方力量,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奋发作为,为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做出积极贡献。
在4月19日下午进行的跨界共赢环节,周燕珉教授特别发布了2019年(第二届)中国乐龄创意设计大赛预告,希望有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这项“有笑陪伴”公益活动。
作为历届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的特设环节,芳华女士和全体专家委员、致辞和演讲嘉宾在论坛第一篇章《献礼银发事业》中曾发出这样的共同倡议,“愿借清华老龄产业论坛召开之际,向行业发出自己的愿望:倡导积极老龄观;加强老龄产业基础研究;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动老龄产业链全面形成;助力老龄产业创新创业。
” “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推动,包容、合作、创新,推动中国老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让我们共同携手,成为我国新时期老龄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开创全新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而努力奋斗!
”这些头戴华发的专家如此共同呼吁。
(来源:人民网) /Home/Article/index/pid/521/id/522/aid/63562 欧培德全国首个老年康复项目落户泊头 记者昨天从泊头市委宣传部获悉,日前,世界康复医疗领域先行者
Soreha欧培德公司,正式与泊头市福星园老年护理院签署“活力再现”老年康复培训项目。
这是Soreha欧培德公司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康养产业合作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的重要合作之
一。
此次合作,是Soreha欧培德在中国老年康复市场的首个落地项目,这也标志着泊头福星园搭上世界医疗康复领域先行者的快车。
今后,Soreha欧培德将以德国专家团队为核心组成“活力再现”培训团队,对福星园医生及治疗师进行“活力再现”MTT模块化的培训,让老年人能够在福星园接受全新模式的养老和康复训练。
深耕康复医疗领域十几年的Soreha欧培德公司,在欧洲沉淀了大量优质资源及针对不同客户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活力再现”健康康复方案,在借鉴日本“帕维尔”老年康复项目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康复MTT医学训练疗法理念,集成了全面提高身体机能的国际最前沿康复治疗技术。
这种技术区别于 26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传统医疗康复和老年病康复,是以延缓衰老和失能预防为目的前瞻性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脑缺血、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作为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领导下的民间慈善组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全国老年人服务工作。
此次合作,是其下属的康养产业合作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积极践行“大健康”方针的重要创举。
历经多年市场调研及考察,委员会认为“活力再现”健康康复方案适用于中国养老机构,能够为老年人养老和康复训练带来全新体验,为此,先期将养老模式较为成熟的福星园作为全国首个试点推进。
今后,这里的老年人将依托“活力再现”健康康复方案,接受多学科合作、多手段的康复养老和治疗训练。
(来源:沧州日报) /Home/Article/index/pid/521/id/522/aid/63564 中国老龄人口19年净增1.18亿,健康产业需求旺盛 中国老龄协会16日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称,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的19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净增1.18亿,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
2018年9月12日,社区志愿者在给高龄老人过生日。
当日,安徽合肥沁心湖社区老龄办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带着蛋糕和祝福,上门为94岁的徐素珍老人过生日。
四年来,每逢生日,社区志愿者都来给徐奶奶过生日,让老人及家人感受到社区的关爱。
(中新社) 中新社16日报道,《研究报告》沿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指出,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17.9%,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不断提升,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显示出极大的市场潜力和上升空间。
中国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的老龄消费出现结构性变化,消费市场规模可期。
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断增加,为未来产业确立了重点发展方向。
而且老年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旺盛,高龄老年人是生活用品及服务的主要消费者。
老年网络消费还成新增长点。
腾讯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老年网民已超过4000万,相比2013年净增2827万。
此外,老龄消费具有日常支出占比高、健康养老需求高、对品牌忠诚度高、网络消费发展快、享受型消费持续增长等特点,其消费行为也受到求实心理、焦虑心理、趋利心理等影响。
但《研究报告》认为,在现阶段,中国老年消费和老龄产业的发展还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老年人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供需失衡、市场发展不充分、行业社会化发展环境滞后、宣传推介不足,老年人的消费意识不强等等。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指出,中国老龄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涉老企业要根据老龄产业的特征,引导其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新理念,推动老年消费转型升级,将服务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521/id/522/aid/63568 27 智慧养老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做好智慧养老产业,破题新时代下的银发经济 “做好智慧养老产业,高效解决养老问题”——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健康中国:探索智慧养老新路径研讨会”4月21日上午在江苏常州举办。
研讨会围绕“健康中国”时代命题,分享交流智慧养老新路径,在对话环节,嘉宾们就如何“破题新时代下的银发经济”展开讨论。
对话:破题新时代下的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新时代下,有哪些新的特征和不一样的地方?南京大学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教授史有
春分享说,新时代下的银发经济的特征,实际上要分析经济、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人口及自然环境等等。
首先需要分析中国的老龄人口的数量、比例,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购买量;政治法律环境方面,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
新时代特征还涉及到各种各样技术环境的变化,包括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各种手段。
在整个新时代特征下,我们首先要明白有哪些特征,然后再考虑到我们未来消费趋势将是怎么样,我们应该给企业、消费者和政府提供哪些建议。
关于对银发经济发展的预测,史有春认为老人在旅游方面的意愿就很大,55岁以上的老人消费意愿远远高于其他各个年龄,可以说刚性,而且还可以弥补旅游淡季方面的问题。
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会长张建平表示:银发经济确实潜力很大,因为老年人有特别大的的需求。
我想银发经济除了依靠政府、市场的推进,还有消费的引导。
目前来看,我们国家、江苏省,甚至是常州市,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
下一步更重要的是,除了政府支持推进以外,市场该怎么发挥作用?经济一定要依靠市场才能良性发展,不能仅仅靠财政支持。
市场的关键点是让有些老人的钱消费出来。
江苏省委研究室原副巡视员、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张伟新强调:新时代下老年人的消费,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过程强起来。
但是现在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还存在一头雾水的现象。
消费难、消费贵、消费中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还没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老年人怎样来消费?有三点很重要:第
一,要对老年人的消费进行培育,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消费理念及提高消费的自觉性;第
二,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和智慧消费很重要;第
三,消费以后应重视总结和评估。
在新时代下银发经济,嘉宾们对消费者有哪些建议? 东方惠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金海认为,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首先从对他们的生命姿
态、精神姿态改变起,我们首先要挖掘客户的痛点、需求。
除了大家都已经熟知的常规化的优化服务,企业还要做很多探索性的、引导性的工作。
对做企业的人来说,在掌握以客户为生存的命脉基础前提下,一定能够找出更多方法,跳出传统思维,把公共服务做好的同时,把老年人的消费动能挖掘出来,真正构建共享新经济体。
(来源:海外网) /Home/Article/index/pid/527/id/528/aid/63534 探索智慧养老新路径研讨会在常州召开 4月21日,“健康中国:探索智慧养老新路径研讨会”在常州举办,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老龄科 28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学研究中心、中国投资协会等百余位嘉宾出席,共同探讨智慧养老新路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养老产业应坚持政策、系统和科技创新,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
养老设施和养老产品仍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适合老年人的老年用品还很缺乏、愿意为老年人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少……针对一系列养老“难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深远表示:“养老要靠社会化,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未来的两个趋势。
”他说,“医”和“养”作为两套服务保障体系,要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有机整合。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养老金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和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
政府对养老机构、专业性服务机构可以采取一定的政策支持。
会上,嘉宾们围绕“破题新时代下的银发经济”各抒己见。
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会长张建平表示,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如何把老人们的消费潜力挖掘出来,这是银发经济带来的挑战;江苏省委原参事、江苏省委研究室原副巡视员、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张伟新坦言,推进银发经济,首先应该规范老年人消费的理念,其次是要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和智慧消费,最后消费完成后要有总结和评估;南京大学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教授史有春强调,银发经济新时代的特征,除了要关注中国的老龄人口的数量、比例,也要看到老年人的购买量和消费意愿;江苏东方惠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金海说,企业除了提供大家都已经熟知常规化的优化服务,也要做更多的探索,调动老年人的消费积极性,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
“智慧养老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已来。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孟凡莉表示,作为“朝阳产业”的养老服务,将会与时俱进,未来会有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的养老照护方案出现,实现居家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的梦想。
欧晓理在致辞中表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清醒认识人口老龄化的以上现状形势和风险挑战的同时,还需要有冷静思考和信心定力。
(来源:新华网) /Home/Article/index/pid/527/id/528/aid/63551 健康管理 保健品未必靠谱,老年人如何保养看过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
据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为55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73%,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数将达65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3%。
医生建议,要使老年人在余寿中减少生活不能自理的年限,推迟、延缓衰老器官受损和功能失常,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保健品未必靠谱,老年人如何保养看过来
一、保心情愉悦 离退休后,卸下繁重的工作,要能很好的转变角色,适应角色,可以把业余爱好施展开来,做到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如书法、绘画、诗词等,也有的空巢老人,身边无人陪伴,情绪低落,就要适当的转移注意力,比如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去旅游,使自己身心愉悦,要心胸宽广,始终 29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二、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 由于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每天的饮食摄入中不缺油腻、重口味的食物,但是老年人又存在很多慢性疾病,所以就提倡老年人应该摄取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少食多餐。
比如红酒,红酒中含有两种抗氧化剂,可以保护血管壁;核桃含有Ω-3不饱和脂肪酸和纤维素,每天吃一小把(约42克)可以降低胆固醇和心脏动脉的炎症反应;红薯不仅不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且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A和番茄红素,增强了心脏的保护功能。
同时对于有吸烟、酗酒习惯的要戒烟、酒。

三、可进行适当的中医养生 可进行穴位按摩,如胸前的膻中穴,背部的肺腧、心腧、脾腧、膈腧、肾腧等,都可达到温经通
络,调节疏通腠理的功效,还可进行耳穴贴压,如神门、内分泌、皮质下,降压沟等穴,都可起到改善睡眠,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保健品未必靠谱,老年人如何保养看过来
四、进行适当的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为了增强体质,可适当进行劳动锻炼,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太极拳,若是跑步,应在跑步前进行热身,穿合适的鞋袜,衣裤,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选择安全的区域休息。
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进行中医养生,才能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从而更好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来源:云南省中医医院) /Home/Article/index/pid/0/id/547/aid/63556 养老地产 国务院发文!养老地产或迎来黄金发展期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其中有一条措施是地产人一定要看的! 养老地产新利好 《意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政策措施。
其中,和房地产最密切相关的是第二十八条。
"鼓励各地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存量商业服务用地等其他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允许按照适老化设计要求调整户均面积、租赁期限、车位配比及消防审验等土地和规划 30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要求。
”“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对落实养老服务政策积极主动、养老服 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的,在安排财政补助及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遴选相关试点项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进行激励表彰。
各地要充实、加强基层养老工作力量,强化区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管理。
” 目前,很多城市的存量商办类产品,因为难于销售被开发商被动地自己持有,没有发挥实际的供给作用。
还有一些像城中村的集体用地,地理位置比较好,大多数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也是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
这条措施出台后,开发商可以用这些存量商业服务用地和其它集体用地来发展养老地产,对于开发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10年内,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将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扩大 目前我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到2018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
在电视剧里,苏明玉放弃了年薪几百万的工作回家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年迈父亲。
但在现实里,很少人敢这样放弃工作来回家照顾老人家,因为放弃工作就等于放弃收入来源。
除了上有老,还有下有小,现在养孩子就等于养台碎炒机,哪敢轻易地放弃工作?除非老人家身体健健康康没有什么大毛病,或者子女像苏明玉那样家底够厚,即便不打工也可以保障家庭支出,不然居家养老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老人家生病是很难避免的事情,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不打工就能保障家庭支出。
所以,养老服务的需求才会如此高涨。
养老地产从营销噱头到产业布局 提到养老地产,很多人都以为只是个噱头,其实我国利好政策最近都在不断地向养老行业倾斜,促使了养老地产快速发展。
2000年—2010年:成为促销噱头的养老地产。
养老概念初步呈现,地产商们强调的是“销售”而非“服务”,“养老地产”成为传统地产项目中的一个营销噱头。
在地产产品设计中,出现了部分针对老人的服务。
但后期运营管理缺失,养老服务较差,模式不成熟。
2011年—2015年:政策推动养老地产发展。
养老地产模式逐渐成熟,地产商的产品形态逐步多元化。
出现了医疗养老结合(典型如上实东滩瑞慈花园在社区中设置瑞金医院)、候鸟式旅游养老(典型如保利三亚(楼盘)海棠湾和太平保险集团的梧桐人家)、学院式养老(典型如绿城乌镇雅园)等多元化养老地产模式。
但养老服务机构依旧存在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养老服务人员缺乏,设施设备有待完善。
2016年起:行业变革内生动力,企业抢占竞争制高点。
近期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利好养老服务产业,未来养老地产或将迎来更进一步的发展。
《意见》结合当前中国老龄化严重及养老服务设施缺失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将会大量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后续有助于相应的养老资金、养老机构、养老资源导入这个领域,有助于培育更有活力,规模更大及更为体系化的养老服务。
(来源:房天下资讯) /Home/Article/index/pid/555/id/556/aid/63552 31 养老金融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服务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发 展的思考与建议 养老服务金融是为全体国民提供投资、理财等金融支持以满足其养老需求的创新金融活动,包括
养老财富管理和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实现金融服务养老的有效载体。
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金融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各地区、各行业均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养老服务金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新的金融业态,一方面,国民财富积累有限,制约养老服务金融需求实现;另一方面,产品设计针对性不强,限制养老服务金融有效供给;同时,养老金融教育滞后,制约养老投资素养提升;此外,养老服务金融监管不足,养老理财乱象丛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民的养老金融需求的满足。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老年需求,我们必须积极创新养老金融服务产品,逐步转变单纯依靠储蓄管理财富的观念,推动养老金融市场发展:一是拓展收入来源渠道,夯实养老服务金融财富基础;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和扩大养老服务金融市场;三是挖掘国民养老需求,优化养老服务金融供给;四是强化基础金融教育,提高国民养老金融素养;五是转变传统理财观念,强化养老服务金融监管。
本课题包含四部分内容:养老服务金融概述;我国养老服务金融的政策基础与实践探索;我国养老服务金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老年人的收入也不断增加,对于资产和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总体来看,目前由于我国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不足以及国民传统观念的限制,储蓄依旧是大多数国民财富管理的主要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财富的安全性,却难以实现其保值增值的目标。
从国际经验来看,不断创新的养老金融服务是增加老年人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老年需求,我们必须积极创新养老金融服务产品,逐步转变单纯依靠储蓄管理财富的观念,推动养老金融市场发展。
(一)拓展收入来源渠道,夯实养老服务金融财富基础
1.调整初次分配政策,提高广大国民收入水平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呈现出金字塔形,低收入群体占主体,而中高收入群体规模相对较小,成为我国养老服务金融需求实现的重要瓶颈。
因此,必须重视我国初次分配过程中公平,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
有研究表明,一个稳定的社会必须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数据,中国当前的中产阶级规模大约为1.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11%,与欧美国家75%的中产阶级结构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对收入分配公平性越来越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这就要求多渠道发力,一方面,要保护广大国民的合法收入,也要坚决遏制非法收入蔓延;另一方面,多方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要健全工资的决定和增长机制。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初次分配的政策环境,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从而有效地提高广大国民的收入水平。

2.完善养老金体系,扩大老年群体养老保障待遇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广大公众的养老金需求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不断强化养老金需求;而同时在人口老龄化速度急剧加快以及经济增速下降的新的转型期的影响下,养老金供给又遇到挑战。
从国际经验来看,仅通过参量改革难以实现养老金的综合目标,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加强补充养老金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分担,通过强调公平的基本养老金制度保障国民的 32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基本养老金需求,通过强调效率的补充养老金制度提高国民的养老金待遇水平,避免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压力完全落在基本养老金制度建设上,从而通过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建设实现责任分担,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养老需求,并保障养老金体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就我国而言,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第二三支柱补充养老金制度。
就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制度而言,我国应逐步降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制度的费率为第二支柱缴费提供更多的空间,且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探索自动加入机制并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提高制度的覆盖面;同时通过完善针对单位和个人税收优惠进一步加强政策激励,以提高制度的吸引力;此外,还要系统完善职业养老金资金的投资运作和监管体制。
就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而言,首先要明确制度设计的核心思路,包括账户制的引进等等,其次,要通过完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机制提高制度的吸引力,同时还应通过明确制度的运作框架和完善一系列配套机制,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和实施。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和扩大养老服务金融市场
1.完善养老服务金融政策,优化养老服务金融发展路径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金融相关政策集中于宏观规划,对于具体的政策导向与配套细则尚不明确,导致养老服务金融市场发展目标不够清晰,监管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金融政策,系统推动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健康发展。
首先,在明确养老服务金融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出台配套政策,通过财政贴息、专项补助资金、成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为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养老金资产管理、养老产业投融资、“以房养老”等养老金融业务提供法律支持和保证,确保养老金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确保养老金融市场的长期和平稳运行。

三,要明确监管框架,养老服务金融则具有典型的混业经营特征,所以针对养老金融的监管职能,分散于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多个市场机构监管主体,还涉及人社部、民政部等部委,应不断探索适应养老金融发展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监管,有针对性制定养老服务金融的行业标准、服务流程、风险监控等,以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营造良好行业环境,促进养老服务金融健康发展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市场空间并未有效打开,供需双方供需能力和意愿均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环境,有效拓展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的市场空间。
就养老服务金融供给方而言,应通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金融审批制度,提高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能力,推动养老服务金融形成良好的发展业态,从而优化养老服务金融的供给。
就养老服务金融需求方而言,首先必须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养老金融,提高国民对养老服务金融的需求能力,同时,通过对养老服务金融供需双方良好环境的营造,来推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挖掘国民养老需求,优化养老服务金融供给
1.丰富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从养老金融服务对象来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养老金融服务市场,有总数超过6亿的中老年服务群体[吴成居.加快老龄金融创新应对老龄社会浪潮[J].福建金融,2015,07:66-67.],其养老金融市场体量巨大,这些实有或潜在的客户群毫无疑问会对金融机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在现有的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充分挖掘不同群体的养老金融潜在需求,不断加强养老金融理论研究和产品创新,将产品目标导向明确指向通过增加老年收入进而提高其老年生活品质上来。
其核心是要提高养老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产品类别要丰富,老年人的金融需求广泛,除了传统的储蓄、保险、贷款等业务外,还包括针对养老的理财业务、遗嘱信托等新业务;另一方面,产品需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可以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性,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创建不同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等。

2.开发中长期养老金融产品,明确养老投资属性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储备是贯穿于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具有长期性的特征。
从金融市场的发展 33 2019年4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规律来看,中长期投资的收益也更加稳健更有效率,因此养老金融产品更适合中长期的属性。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融市场上中长期产品普遍缺乏,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更好地满足国民长期养老投资的需求。
因此,应进一步深入挖掘投资者的养老需求,开发个性化、多元化的、生命周期式的养老金融产品,比如目标日期型等,积极引导投资者合理优化养老资金,促使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
根据个人实际经济、年龄、性别、婚姻、工作、健康和教育等情况细分客户群体,对不同类型客户设计不同的期限、资产配置及风险偏好产品,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投资,也保证产品的养老投资属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国民的养老需求。
(四)强化基础金融教育,提高国民养老金融素养
1.整合政府和市场力量,提高国民养老金融储备意识从目前来看,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广大国民退休养老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受到传统思想的约束,我国国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子女的依赖性还相对较高。
然而,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只能提供基本水平的保障,在国民养老需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难以实现充分保障,与此同时,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子女的赡养压力也相对较大,难以实现持续性的、高水平的养老供给。
从国外经验来看,根据一生的收入预期来安排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和储蓄是实现体面养老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体现个人养老责任的重要方式。
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养老规划的引导,提高居民的养老准备意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整合并发挥行业力量,加强养老服务金融知识的普及,以此增强养老服务需求方的需求意愿。

2.强化投资者教育,提高国民养老金融投资能力作为老年人养老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国民金融投资的基础知识不足。
受此影响,国民在选择养老金融产品时往往处于弱势一方,对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缺乏深入的了解、养老金融活动参与低,在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情况下,传统的储蓄是国民的首选,而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逐步完善,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应从多渠道入手

标签: #无锡 #加拿大 #十大 #前十名 #前十名 #专科学校 #羊奶 #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