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还巢闯出一片新天地,杭州的美食排名前十的是哪些

的是 0
第6版 长三角 2022年5月25日 星期
金凤还巢闯出一片新天地 据安徽日报5月12日,记者来到祁门县古溪乡谢家村际源组,看到一位身着“际源春”标识工作服的女孩,在指导一位阿姨包粽茶。
端午节将临,祁门乡村群众开始准备包粽茶,迎接传统节日的到来。
江雪霞今年35岁,是祁门县古溪乡谢家村际源组第一位大学生,她是2004年祁门县的文科状元。
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上海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录用。
她在上海成了家,买了房,生了孩子,过上了令同龄人羡慕的美好生活。
2014年,江雪霞做了一个令家人惊讶的决定: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大山中做起茶农。
于是她怀揣着对家乡祁门红茶的热爱,返乡创业报桑梓,创办祁门县际源春茶业有限公司,致力做出好红茶。
祁红对制作工艺要求极高,江雪霞虽在茶园长大,但缺乏制茶经验。
她积极自学,并四处拜师。
她将每天收回来的各地茶草分开制作,按不同时长、温度、火候分别试验。
在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制作手法基础上,终于摸索出了批量生产的干茶,一经面世即受到客户好评。
她利用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示和销售祁红,在互联网上开辟了祁红新市场,先后与阿里淘乡甜、德云社、逻辑思维、华为等优质平台合作,积极打造“红茶姐姐”IP。
2018年端午节前,为了待客方便,母亲许月红把粽子提前包好储存起来。
这一幕让江雪霞萌发了一个想法:“如果用包粽子的箬叶来包茶,喝上会有什么口感?
” 江雪霞没想到,经反复试验后的“际源春”新品——祁红粽茶一经推 出,即受到市场的认可。
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她还为粽茶申请了专利。
当年,祁红粽茶即爆红,月销售额超500万元。
在2019年6月的全国“双创”周上,际源春祁红粽茶获得消费 5月12日,江雪霞(中)指导一位阿姨包粽茶。
者好评。
江雪霞的公司出品的粽茶,是全 手工产品,为当地120名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在这里打工的妇女每人每天收入约160元。
2021年,“际源春”盈利的200多万元,被全部投入到茶园管理和提 高合作社茶农收入上,含困难社员在内的187户村民平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
“希望通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用商业力量来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江雪霞说,“这是我返乡创业的动力。
” ·记者潘成文/图· 应延尽延、能贷尽贷安徽打出金融助企纾困组合拳 记者19日从安徽省金融部门获悉,该省近日出台金融助企纾困发展22条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存量贷款应延尽延、新增贷款能贷尽贷,全年将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000亿元,通过一系列助企纾困组合拳,支持受困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围绕缓解企业续贷难题,该省提 出强化续贷政策落实,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模式,扩大中小微企业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覆盖面,2022年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2000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长50%;此外,扩大车辆、船舶、景区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规模,适当提高抵质押率。
为确保上述政策加快落地,安徽从财政和货币政策两端发力,鼓励各地统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2022年新增贷款给予贴息,对符合条件的法人银行机构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落实按余额增量的1%给予激励资金支持。
2022年安徽省新型政银担业务计划新增放款1000亿元,拓展“见贷即保”政银担批量业务,新增担保用于支持疫情期间特困行业企业贷款担保,努力帮助企业融资纾困。
·记者王菲·(新华社合肥5月19日电) 后备厢市集 “破圈”如何不“出圈”? 备厢市集,就是想让丝绸文化走出博物馆来到大众身边,在售卖文创产品的同时,借助市集的引流效应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 “出圈”隐忧: 监管缺失曾屡被取缔 敞开的私家车后备厢变身风格迥异的摊位,美食的香味、琳琅满目的商品 带来不一样的潮玩体验。
王璠孙中元/摄 “五一”过后,南京后备厢文化市集迅速走红、破圈。
城市夜色里,一个个霓虹闪耀、烟火氤氲的汽车后备厢,点亮了夜金陵城市“夜经济”。
“破圈”走红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产品同质化、占道经营、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缺失……作为全新的消费业态,后备厢市集如何告别“野蛮生长”,实现健康规范发展,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智慧。
“破圈”走红: 后备厢市集带火新消费 5月20日晚7点,长江之畔,幕燕滨江风貌区达摩古洞景区流光溢彩。
“开张了!”狭长步道上,上百辆汽车整齐排开,车主们打开后备厢亮起夜灯,五马渡后备厢文化市集正式开张迎客。
丝绸飘带、缂丝手机包、折扇、丝绸手提包,还有首发亮相的花青纯酿酒……在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的摊位上,汽车后备厢摇身一变成了“移动博物馆”。
与市集文化相契合 的各类丝绸文创产品,从博物馆“深闺”走进后备厢“夜市”,给烟火升腾的潮市集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文化风情。
一辆红色消防车前,消防员整装“入市”现身教学,为市集摊主和市民 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与后备厢市集演绎了一次“跨界合作”。
重庆钵钵鸡、武汉豆皮、南京盐水鸭、梅花糕等长江沿岸美食;主理人精心研发的各种原创咖啡、手打柠檬茶、汉堡等网红美味……在后备厢汽车文化市集,充满新奇与创意的消费场景、文化元素,与城市“烟火气”碰撞出全新火花。
“大家对丝绸文化很感兴趣,晚上开张一个多小时,已经开了好几单,销售额有1000多元了。
”市集现场,丝绸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耿奇告诉记者,后备厢文化市集既是新消费,也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新方式,“这次来参加后 光影交错中,市民热情高涨,但这一新消费形态的兴起也潜藏着不少问题。
今年3月,爆火的五马渡后备厢市集曾一度被取缔。
去年底,李健和一帮朋友在五马渡玩起了后备厢市集。
“一开始就是三五个朋友自己玩,后来大家觉得新鲜有趣,也觉得是个商机,加入的人就越来越多。
” “当时五马渡市集刚兴起,一切还在探索阶段,也没有规范化的管理。
”李健说,随着队伍不断壮大,车队全都在永济大道上摆摊,确实存在占道经营问题,造成交通堵塞和行车安全隐患。
由于现场缺少规范的组织,市集结束后,油污遍地、废纸满草坪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车队的一位摊主告诉记者,3月初,随着后备厢市集越来越火,引起了城管和交通部门的注意,监管执法越来越频繁。
“只能和他们打游击,监管部门一来,我们就立刻转移。
”该摊主坦言,“问题确实存在,我们也希望有更加规范合法的方式,既不影响交通,又能正常经营。
” 除了占道经营带来的交通隐患,消费者更担心的是,这种流动性摊位售卖的商品质量有没有保障? “我挺喜欢逛市集的,有烟火气,很温暖,但不怎么敢消费。
他们今天在这摆摊,明天可能就不来了,万一吃出问题,都不知道去找谁。
”市民张琪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不知道摊主经营是否正规,所以只凑热闹,不敢“敞开来”消费。
交通隐患、无证经营、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一系列问题,不仅给城市监管治理出了难题,也让越来越多的车主意识到:“打游击”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规范组织、合法化经营,才能走得长远。
规范发展: 车主持证经营、明确载体监管 4月下旬,李健创办的南京汽车后备厢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市商务局等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一个月后,公司带着100多个车主再度回归五马渡。
与被取缔前不同的是,这次市集从原来的交通主干道搬到了景区内;原来的“三无”经营者也不见了,食品摊主都是健康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三证齐全”,其他摊主也都持有健康证和营业执照。
李健的公司设有市场部和公关部,负责对接商圈、景区,争取与“场地方”合作,把“野生车队”变为“正规军”。
他的微信里,一搜“场地方”有几十个联系人,都是各大商业综合体或景区、公园的市集对接人。
“‘场地方’自带流量,在这里出摊能为市集提供稳定客流;新鲜市集的人气,也能为他们增加人气和热度。
”李健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共有4个车队,一共130多位车主,大部分都有实体店。
车队根据不同的品类,对接消费场景和业态相契合的场地方,出摊前按照正规流程报备。
“公司还在微信、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了账号,每次出摊前会通过平台预告,避免以往临时取消出摊让人空跑一趟的情况发生。
” 记者在五马渡市集上看到,现场摊位都整齐排列在景区营地的环形道路上,所有摊位都未使用明火。
一个麻辣小海鲜摊位前,有不少市民在排队等候。
“我很早就加入了后备厢市集车队,除了在五马渡出摊,平时南京各大商超有市集活动也会去。
”摊主沈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红山森林动物园有一家店面,但在后备厢市集的生意要比实体店好不少。
问及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李健表示,车队里的食品会留样品备份,同时要求车主每天在群里报备食品安全情况。
“比如沈先生家的生鲜,确保每天只卖当天的新鲜品,如果卖不完,处理过程也会发视频记录。
” “据初步统计,南京参与后备厢市集的车队有20多家,每家车队至少有几十位车主。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筹备成立一个汽车后备厢文化联盟,通过合理引导帮助车队合法合规经营。
此外,计划以景区、商圈、公园为市集载体,明确载体的监管责任,引导新消费规范发展。
·朱凯黄琳燕·(来源:南京日报) 聚焦长三角JUJIAOCHANGSANJIAO 长三角铁路单日卸车创新高 据安徽日报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5月21日,长三角铁路单日卸车19024车,再次刷新单日卸车量历史最高纪录,货运业务量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和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长三角铁路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以货补客”措施火力全开。
在安徽,合肥货运中心把煤炭、矿建材料卸车作为重点工作抓细抓实,精准调度指挥、强化分析协调,动态掌握各站装卸车进度,重点提升夜间卸车比例和作业效率。
淮北车务段抓住春耕物资、电煤等国计民生物资运输需 求旺盛的有利契机,加强运输和卸车组织,通过增加卸车力量、组织外站分卸等措施组织抢卸作业。
百善、青町等货运站密切与厂矿企业联系,加强现场取送车和卸车组织,确保按时兑现排空、装车计划。
今年3月9日,长三角铁路单日卸车18709车,一举打破2021年12月11日创下的18646车单日最高卸车纪录。
截至目前,已3次刷新单日卸车历史纪录。
今年以来,长三角铁路卸车总数达233.19万车,同比增加29.1万车,增长14.3%。
·记者范克龙· 浦东重点企业复工复产超1100家 记者22日从上海市浦东新区获悉,浦东新区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在生产重点企业已超1100家,在厂总人数约13.8万人。
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是上海五个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
一,复星凯特是园区首批复工复产的企业。
4月下旬以来,复星凯特工厂严格落实封闭管理要求,划定最小生活、工作单元,实施生产区、生活区、公共空间分类管理。
目前,企业产能已恢复到疫情前的50%左右。
据浦东新区科经委介绍,目前,浦东 新区已有204家生产类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产能达到疫情前的30%以上。
西门子医疗等企业产能恢复到疫情前的80%以上,巴斯夫、ABB等企业产能恢复至70%左右。
据悉,浦东新区还将密切关注外资龙头企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浦东新区数据显示,1至4月,浦东新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46.63亿元。
·记者杨有宗·(新华社上海5月22日电) 江苏发布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首批84种野生动植物入选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到来之际,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第一批)》,首批84种野生动植物入选。
据了解,红色名录是对物种灭绝或受威胁等级的测度,是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依据。
在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基础上,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首次编制了上述名录,其中I级20种,II级64种。
据介绍,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 工作的精准性,江苏还发布《江苏省生态 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第一批)》及《江 苏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
专 家指出,研究指示生物,有助于研判人为 导致的环境压力或干扰对生物系统的影 响;明确外来入侵物种,可严防其对本地 生态系统、物种以及栖息生境带来威胁 或危害。
·记者秦华江· (新华社南京5月21日电) 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运行 据浙江日报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
20日,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运行。
据了解,该中心由杭州高新区(滨江)联合华为公司建立,落地杭州海创基地南楼。
据介绍,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1+4+3+N”的模式建设,即依托“一中心 四平台”,面向科研、企业、政务3个重点领域,辐射构筑N个产业联盟。
目前,华为公司在全国参与建设了13个计算中心,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经过一个月试运行,已经成为科研项目申报、产业化协同销售等服务增加值最高的计算中心。
“浙江的算力需求旺盛,我们经过调研发现,有大量企业和科研单位迫切需要在算力部署、算法调优等方面得到支撑。
”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相关负责 人介绍,浙江已经形成人工智能完整产业链,应运而生的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打造成为关键性、综合性公共技术平台。
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平台载体,为区域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人工智能算力,推动数据、算法、算力资源有序开放,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繁荣生态。
目前,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汇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孵化落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当天,杭州品茗安控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一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以及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科研机构,作为首批代表签约入驻。
·记者张留共享联盟滨江站宋桔丽肖鳕桐· 5月23日,在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太阳米种植基地内,种植户操作插秧机插秧。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特色生态资源,通过推进特色种养殖、成立“浙”里稻香党建联盟、助农产销联谊站、打造浙西农夫市集等多种路径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发展,推动特色农业型美丽城镇创建,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本版责任编辑/汪嫒

标签: #十大 #十大 #大学 #十大 #十大 #培训学校 #前十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