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97.140,家具排名全国前十名有哪些

前十名 5
ICS97.140Y80 团 体 标 准 T/SZFA1008—2020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办公椅 AssessmentrequirementsforforerunnerstandardOfficechair 2020-10-10发布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 2020-10-10实施发布 T/SZFA1008-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深圳市赛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山市思尚家具有限公司、海太欧林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合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东莞美时家具有限公司、深圳长江家具有限公司、珠海励致洋行办公家私有限公司、深圳市玛祖铭立家具有限公司、诺梵(上海)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青、顾浩飞、张慧、杨丽娜、王振柱、陈敏、李先龙、潘策、黄洪松、林东文、许平华、李兰芬、刘宗正、管金鑫、杨朔、杨艳梅、金晨红、刘艳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T/SZFA1008-2020 1范围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办公椅 本文件规定了办公椅“领跑者”标准评价的术语与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室内办公椅产品企业标准水平评价。
其他场合的类似用途办公椅产品可参照执行。
相关机构在制定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方案时可参照使用本文件,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948聚氯乙烯人造革GB/T16799家具用皮革GB/T29525座椅升降气弹簧技术条件GB/T35607绿色产品评价家具FZ/T62011.3布艺类产品第3部分家具用纺织品HJ2547-201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家具QB/T2280办公家具办公椅T/CAQP015T/ESF0001“领跑者”标准编制通则ANSI/BIFMAX5.1通用办公椅-试验(General-PurposeOfficeChairs-Tests)BSEN13759-2012沙发和沙发床的机械性能测试(Furniture-Operatingmechanismsforseatingandsofa-beds-Testmethods) 3术语和定义 GB/T29525、QB/T2280和T/CAQP015T/ESF00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评价指标体系 4.1基本要求 4.1.14.1.24.1.3 近三年,企业无较大环境、安全、质量事故。
企业无不良信用记录。
企业应建立并运行符合产品或服务的管理体系。

1 T/SZFA1008-2020 4.1.4产品应为量产产品,服务应为规模化提供的服务。
4.2评价指标分类 4.2.1办公椅“领跑者”标准的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4.2.2基础指标满足QB/T2280的相关要求。
4.2.3核心指标包括材料的理化性能:纺织面料的耐干摩擦、耐湿摩擦;皮革的气味、耐湿摩擦;人造革的表面颜色牢度。
有害物质:甲醛释放量、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
力学性能:座面、椅背静载荷、扶手垂直向下静载荷、底座静载荷。
4.2.4核心指标分为先进水平、平均水平和基准水平共三个等级,先进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3星级水平。
4.2.5创新性指标包括邻苯二甲酸酯、前向椅腿强度测试、侧向椅腿强度测试、智能使用体验要求、多功能功能转换耐久性等性能指标,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
4.3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办公椅“领跑者”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
1。
表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序指标类型 号 评价指标 QB/T2280中除了核心指标1基础指标 以外的其他指标
2 纺织 耐干摩擦
3 面料 耐湿摩擦
4 气味 皮革
5 耐湿摩擦
6 人造 表面颜色牢度
7
8 甲醛释放量,mg/m3 核心指标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9 成品 释放量,mg/m3 有害 10 苯,mg/m3 物质 11 甲苯,mg/m3 12 二甲苯,mg/m3 力学 13 座面、椅背静载荷 性能 指标来源
(判定依据/方法) QB/T2280QB/T2280FZ/T62011.3GB/T16799GB/T8948 GB/T35607 GB/T35607 QB/T2280 先进水平 指标水平分级平均水平 基准水平 符合标准要求 5级 4-5级 4级 4-5级 3-4级 3级 1级 2级 3级 5级 4-5级 4级 5级 4-5级 4级 ≤0.04 ≤0.05 ≤0.124 ≤0.25 ≤0.3 - ≤0.04
≤0.08≤0.08座面:1800N;椅背:680N,10次 ≤0.05≤0.1≤0.1座面:1550N;椅背:560N,10次 - 座面:1300N;椅背:450N, 10次
2 序指标类型 号 评价指标 14 扶手垂直向下静载荷 力学 核心指标 15 性能 底座静载荷 表1(续) 指标来源(判定依据/方法) QB/T2280 QB/T2280 邻苯二甲酸酯a(DBP、BBP、 16 DEHP、DNOP、DINP和DIDP 的总量) 17创新性指 18标 19 前向椅腿强度测试侧向椅腿强度测试 椅背强度 20 智能使用体验要求 21 多功能功能转换耐久性 22 其他 a仅适用于办公椅产品中的塑料部件。
HJ2547-2016 ANSI/BIFMAX5.1ANSI/BIFMAX5.1ANSI/BIFMAX5.1 附录A附录B / T/SZFA1008-2020 先进水平900N,1min8500N,1min, 2次 指标水平分级平均水平 850N,1min8000N,1min, 2次 基准水平750N,1min7560N,1min, 2次 ≤0.1% 334N,1min334N,1min667N,1min不低于3级符合相应等级要求 / 5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 评价结果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等级所对应的划分依据见表
2。
达到三级要求及以上的企业标准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均可进入办公椅企业标准排行榜。
达到一级要求的企业标准,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其标准和符合标准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直接进入办公椅企业标准“领跑者”候选名单。
评价等级一级应同时满足二级应同时满足三级应同时满足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表2指标评价要求等级划分 基础指标要求基础指标要求基础指标要求 满足条件核心指标先进水平要求核心指标平均水平要求核心指标基准水平要求 创新性指标任意一项要求-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使用体验要求及评价方法 T/SZFA1008-2020 A.1使用体验要求 智能家具作为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家具相互融合的产物,在使用起来应具备良好的舒适性、便捷性、功能性、互动性和可兼容性。
A.1.1舒适性 产品设计应基于人体工程学要求,充分考虑人体与家具的尺寸关系合理性,充分考虑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力的使用、动作协调性等感知与反应,保障使用人群的舒适和健康。
舒适性可分为5个等级:1-不舒适;2-一般舒适;3-舒适;4-比较舒适;5-非常舒适。
A.1.2便捷性 智能家具的使用操作应简单易懂,操作方式和界面友好,便于使用。
便捷性可分为5个等级:1-不便捷;2-一般便捷;3-便捷;4-比较便捷;5-非常便捷。
A.1.3功能性 智能家具的功能应更加多样化,其功能应是从用户需求、用户健康和使用体验出发的真正科技创新,切实方便用户的健康生活;产品或系统的可扩展性良好,能够进行功能的拓展。
功能性可分为5个等级:1-功能性差;2-功能性一般;3-功能性好;4-功能性强;5-功能性非常强。
A.1.4互动性 人与智能家具的交互应该具有无障碍的便利性,智能家具应具有触觉感官上的支持性和学习性能。
互动性可分为5个等级:1-互动性差;2-互动性一般;3-互动性好;4互动性强;5-互动性非常强。
A.1.5可兼容性 智能家具不应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应能够通过云或其他终端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成为智能家居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兼容性可分为5个等级:1-可兼容性差;2-可兼容性一般;3-可兼容性好;4-可兼容性强;5-可兼容性非常强。
A.2使用体验试验方法 在安静的环境下,在充分了解智能家具使用方法的条件下,由不少于3名检验员分别对智能家具进行实际体验,检验员分别就舒适性、便捷性、功能性、互动性、可兼容性进行分级判定,取多数判断结果或每一项的平均等级作为检测的最终级别;3名检验员判断结果差别较大时,更换其他3名检验员进行体验判断。

1 T/SZFA1008-2020 注:检验员在试验前应经过基本的培训,对产品应有一定的了解,在熟悉智能家具的操作和功能后方可进行试验。

2 附录B(规范性附录)多功能功能转换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T/SZFA1008-2020 B.1多功能家具功能转换耐久性能要求 多功能家具功能转换耐久性能要求应符合:完成耐久性试验后,产品应仍能保持正常工作,无出现卡顿或异响等现象发生。
B.2多功能家具功能转换耐久性试验方法 多功能家具功能转换耐久性试验方法如表B.1所示。
表B.1多功能家具功能转换耐久性试验方法 耐久性级别 功能转换频次 负载(kg) 负载方式 试验次数(次) 偶尔使用,每月约使用两 Ⅰ 240 次以内,约<24次/年 较少使用,每周约使用1依据产品说明书中给出 Ⅱ 550 次左右,约<55次/年 的最大负荷进行负载。
若依据产品特点、通常 较多使用,每周约使用2是人体负载,负载载荷与使用场所和目的确 Ⅲ 1100 次左右,约<110次/年负载位置按照BSEN 定负载的位置,方向 经常使用,每天约使用113759-2012中4.1要求进和其他条件。
Ⅳ次左右,约<360次/年行 3600 频繁使用,每天超过两次Ⅴ 使用,>360次/年 18000 注:检测结果应同时注明耐久性级别、功能转换频次、负载、负载方式、试验次数等试验条件。

1

标签: #十大 #十大 #十大 #前十 #前十名 #水管 #中国十大 #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