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7,红茶有哪些品种排名

红茶 5
2017年10月18日星期三Tel:(010)62580690 主编:李晨编辑:王方校对:王心怡E-mail押nkcm@ INDUSTRIES产经
7 产业透视 当前,茶企业生产出现疲软姿态,茶叶生产的价格出现下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茶叶出口基本徘徊不前,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茶产业亟待突破困局,不断衍生茶的新业态、新市场。
陈宗懋:茶产业转型待破局 姻本报记者王方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
在当代社会,中国茶产业日渐发展,面积大、产量高,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和重要的出口国。
茶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部分,也面临着产能平衡、质量安全、消费与加工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表示,变革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出路,应增速发展、升级结构、延长产业链,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业大国产销不平衡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
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茶产业年产值1300多亿元。
数据显示,1949年以来,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增加很快,从最开始的不到17万公顷发展到目前将近300万公顷,占世界茶园面积的65%左右。
与此同时,产量也大幅度增长,2016年产量达到243.3万吨,居世界第
一,占世界总产量的46.06%。
此外,我国茶叶出口量大,2016年出口茶叶34.2万吨,排名世界第
三。
陈宗懋表示,我国茶树种植区域广泛,在贵州、云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种植面积而言,目前贵州和云南属于第一梯队,均在600万亩以上;就产量而言,福建、云南名列前茅,2015年产量均在36万吨以上。
在每年生产的200多万吨茶叶中,绿茶占总量的65%,其次为乌龙茶,占12%,再次为红茶,占10%。
在出口的茶叶中,绿茶也是最多的,2015年,占出口总量的84%;出口量最多的省份为浙江;出口面向的多为第三世界国家。
2016年,中国茶叶总消费量估计为150万~155万吨,占总产量的61.2%~63.7%,人均年消费量1.4千克;出口34.2万吨,占产量的14.2%,均价4.25美元/千克;深加工消耗的茶叶量估计为15万~20万吨,占总产量的6.1%~8.2%。
“这样粗略地计算,国内消费、出口、深加工的茶叶约为199万~209万吨,占2016年总产量的81%~85%。
”陈宗懋算了一笔账,也就是说,目前产销已出现15%~19%的结余。
这也是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产能过剩。
另一组数据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陈宗懋说,2015年,我国增加204万亩的茶园面积,目前我国未开采茶园有950万亩。
三年后如按平均亩产48.8千克计,将增加近50万吨的产量。
这样我国茶叶产量将达到277万~285万吨, 将对茶叶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质量安全待提高 在陈宗懋看来,除了产能过剩外,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有茶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出口优势减退、劳动力短缺、成本高、消费过低、深加工滞后等。
农药残留问题、稀土元素问题、新污染物问题……茶叶的质量安全使得我国出口优势减退。
“我国茶叶产量大、种类丰富,出口却很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就是茶的质量安全还需要提高。
”陈宗懋说。
科学越发展,对食品MRL标准要求越严格。
每二十年农产品中的MRL标准下降一个数量级,其中对茶叶中的MRL标准数量多、要求严。
此外,对于茶叶,人们并不是吃下去的,而是喝下去的,这就涉及了水溶性农药的残留问题。
“根据我们实验室进行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在泡茶时的浸出率与农药在水中溶解度密切相关。
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浸出率也愈高。
因此,在茶叶生产中应停止使用水溶性高的农药,如吡虫啉、啶虫脒、乐果。
”陈宗懋表示。
出口通报显示,2014年位居我国出口茶叶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污染物首位的是蒽醌,其在茶叶及其他茶产品中总超标率为30%左右。
陈宗懋分析,这一现状主要是由几个污染源造成的:茶叶加工时候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和柴火,因为外国人喜欢吃烟熏的茶,烟熏之后指标就升高了;包装问题;产茶的环境,与当地空气、水等有关系。
此外,我国茶产业每年短缺劳动力80万~100万人,人力成本也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应对劳动力短缺、成本高的问题予以重视。
陈宗懋认为,“我国人口多,但人均年消费茶叶1.4千克,和世界上一些国家比,只是中等,最高的国家是3~4千克,所以消费还要增加。
”另外,深加工滞后,目前仅对6%的原料进行了加工,茶叶深加工还有很大的空间。
依靠科技和管理创新 如何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陈宗懋给出的途径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陈宗懋表示,首先,在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要进行茶产业的肥药“双减”;农药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水溶性农药应退出茶产业;绿色防控达到有害生物种群调控是方向;质量安全的关键点是找到污染源。
其次,产品多样性方面,要打破“六大茶类”的束缚,利用工艺创新生产有花香、果香 的红绿茶,蒸炒型绿茶、有奶香的红茶,菊普茶、果味茶、珍珠花茶、飘香绿茶、桂花乌龙、清香型乌龙茶、清香铁观音、荔枝红茶等多种多样的茶,以及各种功能茶,如低咖啡碱茶、减肥茶、降压茶、高茶黄素红茶、高儿茶素绿茶等。
“比如古树茶是云南特色,但不是什么产区都要谈古树茶、老茶。
野生茶既不是生产主体也不是消费主流,生态、有机、标准化栽培才是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陈宗懋表示。
再次,饮茶与健康是促进茶叶消费的有效切入点。
茶树叶片中的组成成分有不溶性化合物(多糖类、蛋白质、色素等)、茶多酚、矿物质化合物、氨基酸类等。
饮茶对健康的功效很多,如抗氧化、抗过敏,杀菌抗病毒,降血脂、血压,防龋齿,预防心血管疾病、胃溃疡、神经退化性疾病,增强肠道免疫,增加白血球数量等。
最后,改革谋茶,“六茶”共舞。
陈宗懋认为,变革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出路,应增速发展、升级结构、延长产业链。
“六茶”是指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
喝茶,即喝茶方法的改变,提倡简便化、多元化。
比如黑茶的变化: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四川叙府的“优红优黑”、四川的藏茶、广西的六堡茶等。
多元化喝茶时代如四川对花茶的变革。
饮茶,即茶饮料的变革,主要适应年轻一代的需求,如无糖茶饮料、水果的加入等。
柚子绿茶、蜜桃乌龙茶是继冰红茶后深受青年人喜爱的饮料新品种。
世界上茶多酚含量最高的茶饮料已在日本问世,其含量达1620毫克/升。
在日本,低咖啡因茶饮料也受欢迎。
吃茶,主要是抹茶。
抹茶发展前景良好,可直接冲泡,也可做抹茶冰淇淋、抹茶食品等各种茶叶食品。
抹茶每千克售价400元左右,品质好的价格更高。
2015年,浙江绍兴“御茶村”开出一家“BREAKER”,里面全是抹茶产品。
用茶,主要针对茶的多用途。
日本每年对茶叶开发利用产业及其产品达120亿美元,如铃木一款汽车内置茶多酚过滤层,可吸附不好的味道。
中国这方面不足1亿美元,多用途开发有很大潜力。
玩茶,包括文化娱乐,茶旅结合,种茶与游览、赏景相融合,饮茶与科普,茶叶保健等。
可建设茶叶小镇、茶庄、茶博馆、茶文化园,如西湖龙坞小镇、松阳茶香小镇、抹茶小镇等。
茶叶与音乐玩跨界,如NASING主题花草茶有12款。
事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茶产业变革的重要内容。
当前,茶企业生产出现疲软姿态,茶叶生产的价格出现下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茶叶出口基本徘徊不前,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茶产业亟待突破困局,不断衍生茶的新业态、新市场。
中荷手拉手,用好畜禽废弃物 ■本报记者李晨张晴丹 2017年,荷兰一家生物质制备系统主要制造商与我国景丰公司合作,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成立了河南Dusan生物质技术公司。
这家公司特别擅长干燥家禽粪便、沼渣、木片或污泥。
“我们的最新开发成果是垃圾热解厂,将干燥过的(颗粒状的)肥料转化为50%的油/气和50%的生物炭。
油和气通过燃烧为创造绿色能源提供了燃料。
生物炭可以作为浓缩的有机肥料出售。
”10月12日,在中国农科院举行的中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创新研讨会上,该公司项目经理RubenOtten介绍。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研讨会上看到,参会的11家荷兰企业带来了各自的先进的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希望找到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与会的30多家中国企业也积极展示畜禽废弃物的利用经验,并期待与荷兰企业的交流。
荷兰驻华大使高文博在会上指出,畜禽粪便在农业中的可持续利用是双方合作的具体体现。
期待加强现有伙伴关系,并启动中国—荷兰合作的新倡议,特别是在畜禽粪便在农业中的可持续利用方面。
对此,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李金祥回应,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我国畜牧业也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此背景下,中国亟须与国际伙伴共同合作,共同推进畜牧科技与产业水平。
为什么是荷兰? 荷兰是个国土面积为4万平方千米的小国家,约有1700万人口,与荷兰养殖的牛和猪的总数相当。
上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对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荷兰的畜禽生产快速增长。
许多养殖场的粪肥产生速度远远超过了农作物的需求。
动物制品不断过剩,大部分出口他国,这使得荷兰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 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然而,畜禽粪便却留在了荷兰。
畜禽粪便过剩导致的污染问题长期困扰着这个国家。
尽管荷兰90%以上的畜禽粪便被还田用作肥料,但日积月累,粪肥的使用逐渐给土壤、地下水、空气等造成污染。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减少农业用地因过度施用畜禽粪便而造成的农田污染,荷兰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畜禽粪便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治理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畜禽粪便处理企业,这些企业各显神通,对于粪污处理有着成功的理念和技术。
“荷兰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在维持高养殖密度的同时仍然满足欧洲严格的环境标准,在畜禽粪污的储存、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李金祥指出。
作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办公室负责人,十余年来,闫杰一直在推进中荷两国技术交流与合作。
闫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的畜禽粪便污染过程,正是荷兰过去经历的,所以他们有丰富的经验来供中国借鉴。
” 该如何借鉴荷兰经验? 据悉,近年来,荷兰的农业部门正在转型,旨在提高可持续性和质量,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在未来仍然以全球农业重要参与者的姿态出现。
与此同时,进一步减少排放和提升资源效率也是重要的挑战,因为荷兰计划在2050年之前全面实现循环经济。
那么先进的经验到底该如何借鉴呢?这也是摆在中国政府、科学家和企业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所幸,在荷兰经济事务部的委托和资助下,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三位专家闫杰、
R.W.Melse和
F.E.deBuisonje在“种子基金”项目 的框架下,撰写了题为《荷兰经验对中国畜禽粪便治理的启发》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2016年,该项目走访了中荷两国的多家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调研报告。

F.E.deBuisonje介绍,荷兰90%的畜禽粪便被作为肥料还田,这是一种非常返璞归真的做法。
而闫杰告诉记者,荷兰大多数奶牛场有自有土地,可以将粪便还田自有土地,只有多余出来的牛粪必须要运往其他农田或农场。
但是养猪场和养鸡场都没有土地,因此鸡和猪的粪荷兰便要被强制出口或运输到粪便不过量的国家或地区。
衡量粪便是否过剩的标准是2014年颁布的以磷为衡量标准的强制加工、出口的条例。
为了便于监管,每一辆运输车都有车载取样系统,粪便成分、质量、目的地等数据会直接传输到农业部的管理平台上,从而杜绝私排乱放的可能。
“通过这样的手段,能够保证还田养分在土地承载力之内,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闫杰说。
白皮书给出了可供中国考虑的三个粪肥管理方案,包括:将粪肥施用于草地和耕地,替代一部分化学氮肥和磷肥;当农田面积有限时,采用生物废水处理系统将粪便中主要氮肥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或依靠先进的膜技术从粪便中分离出固体粪便、浓缩液和可以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清洁水。
互相学习平等合作 实际上,中荷两国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合作已经持续多年。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董红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长期合作基础上,2016年6月,该所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成立了“中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中心”。
该中心将搭建交流与 公司的畜禽废弃物处理装置 合作平台,会聚国内外同行专家,围绕中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帮助识别双方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和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差距,促进技术和信息的广泛交流和共享,帮助切实解决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污染问题。
董红敏今年还成为全球农业温室气体联盟下设的畜禽废弃物协作网负责人。
该协作网主要宗旨是促进粪便管理中温室气体的减排。
记者了解到,我国许多企业正努力减少污水,进行环境足迹监测评估等,他们对荷兰多年来积累的农业知识和经验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绿色和创新的生产来提高高质量产品的产量。
更多的荷兰企业在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而中国有关大型沼气项目的经验也备受荷兰企业的关注。
不过,董红敏也坦言,在两国合作交流中,尚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例如目前我国还缺乏专项经费来支持畜禽粪污可持续利用的合作研究。
尽管政府高度重视畜禽粪污处理问题,但尚未将其列入国家双边和多边合作的优先领域。
此外,国内关于畜禽粪污处理的研究力量较为分散,不成体系,缺少重点研发专项的支持。
农情指数 10月12日,农业部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7年10月)》。
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对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等5个产品的供需形势结合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农产品供需形势10月分析报告发布 玉米 本月估计,2016/17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将达到230万吨,比上月估计数增加30万吨,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增值税下降后,进口重获成本优势。
年度结余变化量增加30万吨,其他估计数保持不变。
本月预测,2017/18年度,中国玉米播种面积35100千公顷,比上月预测数减少396千公顷,主要原因是玉米供给侧结构调整超预期;玉米单产每公顷5986公斤,与上月预测数持平;玉米产量将达到2.10亿吨,比上月调减237万吨;玉米工业消费6130万吨,比上月调增105万吨,主要原因是《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印发,未来燃料乙醇生产有望提振玉米工业消费。
年度结余变化减少至431万吨,产需缺口有所扩大。
大豆 2016/17中国大豆市场年度结束,国产大豆销区批发均价每吨4635元,同比上涨7.8%,进口大豆到岸税后均价每吨3315元,同比上涨3.2%,价格均在预测范围之内。
本月对2016/17年度中国大豆供需数据预估不作调整。
截至10月上旬全国大豆收获进度59.2%。
根据农业部大豆全产业链预警分析团队对产区大豆收获情况的调度,本月预测,2017/18年度,全国大豆播种面积8194千公顷,比上月预测数调增86千公顷;全国大部分产区今年气候条件总体利于大豆生长发育,大豆单产增加明显,预计全国大豆单产每公顷1823公斤,比上月预测数调增13公斤,且大豆品质明显好于上年度,大豆蛋白含量较高;受面积、单产调增影响,全国大豆总产量1494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26万吨。
棉花 本月估计,2016/17年度,中国棉花进口量调增1万吨,其他估计与上月一致。
本月预测,2017/18年度,中国棉花播种面积为3293千公顷,较上年度增加6.2%;单产为每公顷1625公斤,较上月预测调增1.4%。
9月中上旬新疆、黄河流域光温条件较好,总体利于棉花吐絮。
后期黄河、长江流域普遍迎来低温降雨,对棉花品质和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
棉花总产量为535万吨,较上月预测调增1.4%。
棉花进口量预测为100万吨,消费量预测为822万吨,期末棉花库存降至706万吨。
受全球棉花增产影响,本年度国内棉花市场有可能呈现窄幅震荡格局,国内棉花市场宏观调控难度较大。
预计3128B级棉花均价预测保持在每吨14500~16500元区间。
国际棉花供需格局宽松,预测2017/18年度CotlookA指数均价在每磅70~85美分区间运行。
食用植物油 本月估计,2016/2017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728万吨,比上月估计数调增1万吨,主要是因为葵花籽国内外价格倒挂,近月进口量大幅增加,带动葵花籽油产量提高,超过此前预期。
食用植物油进口量580万吨,比上月估计数调增4万元,主要是因为其他食用植物油需求增加,拉动进口量增加。
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3168万吨,出口量17万吨,均与上月估计数持平。
本月预测,2017/18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753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4万吨,主要是因为大豆面积、单产和棉花单产调增,葵花籽进口量调增。
生产方面,花生进入收获期,气象条件良好利于花生成熟和晾晒,但近期需密切关注低温降水对收获的影响;秋冬种油菜主产区陆续进入播种高峰,播种意愿和进度趋稳向好。
食用植物油进口量624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4万元,主要是因为预期其他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继续延续增长态势。
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量3186万吨,与上月预测数持平。
食糖 2016/17年度中国食糖产销已经结束,中国食糖价 格连续三个年度上涨,本年度食糖均价为每吨6570元, 符合预期,比上年度每吨上涨了1113元,涨幅为20.4%, 高于上年度11.9%的涨幅;国际原糖价格连续两个年度 上涨,本年度均价为每磅17.39美分,比上年度每磅上涨 了0.87美分,涨幅为5.3%,低于上年度22.9%的涨幅。
由于国际食糖价格大幅波动和中国对进口食糖产 品采取保障措施,本月将2016/17年度的中国食糖进 口量下调25万吨至235万吨。
同时,上调食糖出口量 2万吨至12万吨。
2017/18年度中国食糖产销已经开始。
内蒙古和 新疆等甜菜糖产区已经开机生产,生产顺利。
甘蔗生长 进入糖分累积的关键时期,预计甘蔗糖产区的食糖生 产将于11月上旬有序展开。
由于本年度食糖生产刚刚 开始,未来天气存在变数,因此本月对2017/18年度的 指标暂不作调整。
(王方整理)

标签: #十大 #前十 #净水器 #十大 #十大 #台灯 #净水器 #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