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世界手表排名前50的有哪些品牌

手表 6
2022年5月6日星期
热点聚焦FOCUS A3 2021年度A股财报榜单透视 净利增长榜揭开A股藏宝图机构重仓逾九成TOP50股 本报记者赵子强见习记者任世碧 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A股市场整体保持了较高的业绩增长韧性。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在已披露2021年度财务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2943家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TOP50公司(以下简称“TOP50公司”)的增幅均超150%。
连续3年(2019年至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达1175家。
对此,东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邓利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2021年复工复产节奏加快,下游各行业迎来原材料需求高峰,带动中上游行业景气度上行,拉动龙头公司净利润迅速增加,TOP50公司的优异表现有迹可循。
” 亿元。
进一步梳理发现,TOP50公司 中有20家实现连续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
其中,九安医疗、中复神鹰、科达制造等3家公司连续3年同比增长均超100%。
TOP50公司今年一季度也创造了较好业绩。
数据显示,有40家公司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18家公司增长超过100%。
九安医疗以37527.35%的增幅排名第一;亚钾国际以1498.70%居第二位;天华超净、中矿资源、冀中能源等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5倍。
从市盈率来看,上述TOP50公司处于相对合理位置。
截至5月5日收盘,TOP50公司整体法动态市盈率(TTM)为10.97倍,算术平均动态市盈率(TTM)为25.85倍,相较目前A股整体法动态市盈率(TTM)的15.70倍和算术平均动态市盈率(TTM)的78.45倍,更为均衡。
20家公司连续3年净利增超30% TOP50公司扎堆五大行业 从增幅来看,上述TOP50公司中,亚钾国际、云天化、北京君正等3家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0倍;振东制药、中远海控、海南矿业等3家公司的同比增长也在5倍以上。
从额度来看,TOP50公司中有20家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
其中,中远海控、宁德时代、智飞生物等3家公司实现超百亿元,分别达892.96亿元、159.31亿元、102.09 从所属行业来看,TOP50公司主要聚集在高景气赛道。
其中,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等五大行业涉及数量相对较多,分别有9家、7家、7家、6家、6家,合计占比70%。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TOP50公司扎堆的行业在去年维持着非常高的景气度:一方面,是受出口的带动;另一方面,是受大宗商品价格支 撑。
整体来看,海外通胀进一步使得这些行业的利润较高、订单相对饱满。
” “TOP50公司主要集中的这五大类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去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周期性行业盈利大幅回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在电子行业方面,邓利军表示,“去年全球经济数字化进程加速、终端智能化趋势加速,助推电子行业高景气。
” “对于电子制造业来说,去年我国先于全球复产复工,成为全球电子消费品供应链的主要维护者, 又因居家学习、远程办公等要求,使得电子产品需求增加,叠加科技对芯片等需求旺盛,我国电子制造业呈现出欣欣向荣态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
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公司,其股价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今年以来,截至5月5日收盘,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5.72%,上述TOP50公司股票中有26只跑赢同期大盘,占比逾五成。
其中,九安医疗累计涨幅居首,达63.61%;亚钾国际、振东制药、冀中能源、云天化等4只 个股累计涨幅也均逾20%。
盈利能力稳定增长的公司往 往会受到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青睐。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TOP50公司中有48家公司被机构持有,占比达96%。
从流通股占比来看,机构持仓在30%以上的公司有29家。
其中,鄂尔多斯、冀中能源、宁德时代、亚钾国际、海南矿业、华电重工、中远海控、卫星化学等8家公司占比超过60%。
另外,TOP50公司股票中,有21只个股期间获得北向资金加仓。
2021年A股研发费用逾12000亿元医药生物公司“最投入” 本报记者徐一鸣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这一财务指标也成为投资者衡量企业发展质量的“试金石”。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在披露2021年度财务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4352家披露了研发费用,共计12009.3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20.42%。
包括亚虹医药、迪哲医药、迈威生物、首药控股、神州细胞等在内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排名前50的公司(下称“TOP50公司”),该比例均超30%,并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等创新赛道。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出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举措,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力加大,企业发展仍需要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 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在政策和市场驱动激励下,A股部分企业加大研发费用占比,使其成为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行动之
一。
医药生物部分公司研发超营收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方面,在上述T0P50公司中,医药生物成为重研发的行业代表。
在11家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超过100%的公司中,医药生物行业包揽9家,分别为亚虹医药、迪哲医药、迈威生物、首药控股、神州细胞、前沿生物、上海谊众、泽璟制药、百济神州。
此外,近五年(2017年至2021年)A股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居首的均为医药生物公司,分别为2017年康希诺、2018年君实生物、2019年百奥泰、2020年神州细胞、2021年亚虹医药。
刘向东表示,相较于其他行业,医药生物行业非常注重研发,没有长期的研发积累和临床试验,新药很难被批准进入市场。
因而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比例往往高于其他行业,2020年,医药百强企业研发强度达到6.8%,高出科技部公布的全国各子行业平均研发强度4个百分点。
从市场长期趋势看,医药行业往往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特别是创新药企对投资者具有较高的吸引力,通常是很多机构投资者重仓的标的。
从剩余的39家公司来看,赛诺医疗、诺思兰德、天智航、*ST蓝盾、百奥泰、*ST达志、舒泰神、左江科技、博睿数据、君实生物等10家公司研发费用均占营收五成以上。
研发费用金额看,TOP50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合计达309.72亿元。
其中,百济神州居首,达95.38亿元。
恒生电子、深信服、君实生物、四维图新、寒武纪、金山办公、翱捷科技等7只个股研发费用均在 10亿元以上。
TOP50公司中,除医药生物、 计算机行业占比均达36%,并列第一名以外,电子行业占比也达到12%,位居第二名。
刘向东表示,我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费用占比,利用好资本市场,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从而引导投资者市场预期,使其更加注重价值投资。
在此趋势下,研发费用占比高的上市企业意味着向市场释放出高成长的信号,即企业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本市场的护城河,从而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1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 进一步梳理数据发现,在TOP50公司中,有19家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占比38%。
其中,电子、计算机等科技股共有5只。
值得关注的是,TOP50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有1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100%,其中,电子、计算机等科技类公司占据4席,分别为左江科技、直真科技、博睿数据、安路科技。
部分公司即便在报告期内净利润出现亏损,但研发费用仍保持较高投入。
以百济神州为例,去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97.48亿元,但研发费用仍保持同比6.66%的增速。
国盛证券分析师郑震湘则认为,研发带来的新品迭代和品类扩张是科技企业之本,过去五年不少科技企业依靠科技红利实现扩张成长,已经涌现出一批市值接近千亿元的科技公司。
从机构投资者布局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舒泰神、百济神州、兆日科技等3只个股获得基金公司、QFII以及券商等机构重仓持有,合计持仓数量分别为513.33万股、480.65万股以及288.64万股。
净资产收益率TOP50门槛为45.53%18家公司连续3年超20% 本报记者张颖见习记者楚丽君 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判断一家公司经营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
一,也是投资者掘金的依据之
一。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披露2021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司中,有4042家公司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为正。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收益率的能力,该指标较高则代表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
” 8家公司ROE均超100% 梳理发现,A股市场中有515家公司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在20%及以上。
其中,有462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从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排名来看,入围前50名的公司(下称“TOP50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在45.53%及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有 8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超100%。
进一步梳理发现,2021年TOP50公司中有18家连续3年净资产收益率均超20%。
其中,东方生物、中远海控、重庆啤酒、博拓生物、智飞生物等5家净资产收益率均超78%。
TOP50公司中今年首季也创造了较好的业绩。
统计发现,有32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ST博信、安旭生物、创耀科技、大全能源、万泰生物、盐湖股份、明德生物、湖北宜化等8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2倍。
TOP50公司集中三大行业 从行业来看,2021年TOP50公司涉及15个申万一级行业类别,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电子三大行业家数居前,分别有13家、11家、5家,合计占比近六成。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金百临咨询分析师秦洪表示,高净资产收益率意味着高盈利能力。
其中,医药生物行业公司的高 净资产收益率主要来源于疫情反复所带来的利润高增长;基础化工行业公司则主要是受到行业周期景气复苏等因素的影响;电子行业公司主要源于智能汽车、半导体等产业需求的拉动。
东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邓利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基础化工行业总体业绩增长显著。
基础化工业供需双好背景下,产品价格得以大幅上行,利润空间持续向上。
总体来看,化工品涨价主要因素来自三个方面:成本托底、需求修复、供给受限。
成本端原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基础能源价格高企,海运增加了中间物流运输成本;需求端出口持续恢复,全球经济回暖,各主要国家PMI指标均实现触底回升;供给端,由于煤炭产量供给不足导致缺煤缺电,以及能耗双控政策的压力,多地对高耗能行业采取了一定的管控措施。
“医药生物行业方面,受疫情影响,2020年医药生物保持较强韧性,长期防控需求背景下,医疗器械及相关疫苗行业充分受益。
2021年医药生物整体业绩恢复良 好,细分来看,国家全方位支持药械创新,创新药持续放量;全球医药外包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外包渗透率提升,研发投入增加背景下国内公司承接优质产能。
”邓利军进一步补充。
12只个股年内获北向资金加仓 高净资产收益率对于股价也提供了一定支撑。
今年以来,截至5月5日收盘,上证指数期间累计下跌15.72%,上述TOP50公司个股中,有23只跑赢同期大盘,占比近五成。
此外,还有14只个股期间逆市上涨,*ST博信、明德生物、安旭生物、晋控煤业等4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26%。
估值方面,截至5月5日收盘,A股的最新动态市盈率为15.69倍(整体法),TOP50公司中有31家公司的最新动态市盈率均低于15.69倍,占比超六成。
包括中远海控、海航科技、安旭生物等在内的8家公司最新动态市盈率均低于5倍。
TOP50公司也获得机构投资 者的关注。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有1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社保基金、养老金、QFII、券商、保险等机构的身影,占比38%,合计持股数为5.63亿股,海航科技、华峰化学、晋控煤业等个股获上述机构合计持仓股数均超1000万股。
此外,部分绩优股也获得北向资金的青睐,今年以来,TOP50公司股票中有12只获得北向资金加仓,合计加仓股数为1.44亿股。
其中,中远海控、盐湖股份、东航物流、华昌化工等4只个股获北向资金加仓股数均超1900万股。
投资机会方面,杨德龙认为,TOP50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这些公司,但更应重点关注那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
此外,投资者也应该去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和市盈率等估值指标,看公司是否被低估。
秦洪表示,高净资产收益率个股可能会面临着一定的均值回归的牵引,因为行业景气高昂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供给端迅速扩张等诸多预期。
所以,对于此类个股来说,短线仍有冲高的可能性。
但中长线来说,则可能面临着一定压力。
贝壳拟以介绍方式回港上市 分析师称双重上市对其他中概股 有启发意义 本报记者王丽新 5月5日,贝壳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壳”)宣布,拟将其A类普通股以介绍形式于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同时继续在纽交所保持主要上市地位并交易。
此次贝壳回港主板上市,不发售新股及募集资金,待港交所最终批准后,预计将于5月11日开始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2423”。
据悉,贝壳此次回港采用的“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方式,不涉及新股融资,无发售环节。
介绍形式上市是指公司在上市前不需要实质上拿出股票向社会公众销售,而直接申请上市,仅获得挂牌买卖的资格,并不涉及即时资金的筹集。
2020年8月13日,贝壳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彼时,贝壳受到了资本市场追捧,发行价每股20美元,开盘5分钟暴涨81.6%;2021年1月份,其股价近80美元/股;但此后一路下跌,2022年3月份为每股7美元,5月4日以14.49美元/股收盘。
美国东部时间4月2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贝壳列入“预摘牌名单”。
“即使被列入预摘牌名单也不会影响港股上市。
”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港二次上市,满足港交所审核条件即可。
“根据港股市场的上市规则,介绍上市的方式上市主体不再发行新股融资,但对公司的要求和新上市是一样的,比如财务、业务、管理层稳定性等。
”肖云祥表示,对于上市主体而言,介绍方式上市弊端在于并不能再融资,但所需时间较短,为上市主体节省时间。
在当前中概股普遍“艰难”的背景下,通过双重上市的方式,可解除退市风险,也可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可引入更多的投资者,提高流动性。
“对于贝壳来说,此次上市,也有助于加强国际投资者对于贝壳的进一步认识,对于挖掘企业投资潜力、提升企业形象、扩大融资机会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在近期房地产政策持续宽松、对于房地产行业给予积极支持的过程中,此类上市势必会受到投资者的积极关注。
”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事实上,近两年中国香港市场比较看好持有型和存量经营性的企业,尤其是轻资产运营模式的企业。
严跃进还表示,贝壳以介绍形式上市和双平台上市的模式,对于其他中概股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有助于相关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资本市场中保持定力,谋划发展。
年内486家A股公司 斥资305亿元回购 (上接A1版)值得注意的是,Wind资讯数据显示,年内迈瑞医 疗累计回购金额达10亿元,约占同期创业板公司回购总规模的五分之
一。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相继试点注册制,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更为广泛,投资专业程度逐步提高,投资更加理性,投资策略更加贴近科技创新国家战略。
”孙昉对记者表示,部分主板成熟型上市公司未受到二级市场投资者追捧,股价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但公司大股东、经营者看好公司长期价值,由此主板上市公司成为回购主力。
从历年情况来看,主板公司一直是回购主力。
以沪市为例,上交所数据显示,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股份回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有150余家次公司实施回购,完成回购金额合计约440亿元。
其中,约九成公司回购用途为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对长期内在价值的坚定信心。
“站在长远角度看,一家优秀上市公司的发展,除主营业务外,良好的股权结构和稳定的管理团队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核心团队成员及优秀员工。
目前来看,市场上绝大多数回购股份的用途都用于配合股权激励方案。
”北京阳光天泓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维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警惕股份回购背后“猫腻”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表态鼓励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4月11日,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
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进行回购。
依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实施股份回购。
受利好政策影响,4月份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回购大军。
《证券日报》记者据交易所公告信息不完全梳理,按公告日计算,4月份以来截至5月5日,有63家公司发布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相关公告。
“需要注意的是,回购虽然可以彰显上市公司发展信心,但也可能存在利用信息不对称性来干扰市场判断的情况。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世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并非所有的回购项目都可以获得预期回报。
此外,“忽悠式回购”和“左手回购、右手减持”现象的存在,也会使回购的市场效应打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对于股份回购,投资者要有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关键要看公司有无可持续的竞争力或研发能力。
本版主编沈明责编田鹏制作张玉萍E-mail:zmzx@电话010-83251785

标签: #防晒霜 #装修公司 #比较好 #十大 #内裤 #郑州 #糕点 #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