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
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0年11月 目录
一、本科教育概况

.....................................................................................................

1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12.本科专业设置....................................................................13.在校生规模与生源质量.........................................................


2 二、教师与教学条件.................................................................................................

2
1.师资队伍..........................................................................22.本科教学经费投入..............................................................33.教学条件..........................................................................


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6
1.课程建设..........................................................................62.教材建设和管理.................................................................63.教学班规模.......................................................................74.实践教学环节....................................................................75.教学改革..........................................................................8
四、专业培养能力

.....................................................................................................

9
1.培养方案修订....................................................................92.探索专业特色培养..............................................................9
五、教学质量保障...................................................................................................11
1.实施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
....................................................112.教学规章制度更新完善.......................................................133.建立健全教学约束激励机制.................................................13
六、学生学习与效果

...............................................................................................

15
1.转专业和辅修制度............................................................152.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153.班导师制或学业导师制.......................................................164.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165.本科生境外学习交流..........................................................176.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187.毕业及就业状况...............................................................18
七、特色发展.............................................................................................................20
1.立德树人,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202.师德牵引,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213.分类指导,课程在线教学平稳运行.........................................224.对标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4
八、问题与对策........................................................................................................25
1.持续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252.进一步落实课程的过程性评价...............................................253.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6附表12019年度各专业一志愿录取情况表..................................27附表22019-2020学年新开本科课程总门数及门次数统计表.............29附表32019-2020学年校外实习基地情况表.................................30附表42019-2020学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学分和总学时统计表..........30附表52019-2020学年应届本科毕业生选修课学分和实践学分占比表....31附表62019-2020学年各学院主讲本科课程的正教授比例表.............31附表72019-2020学年各学院正教授授本科课程门次及比例表..........32附表82019-2020学年各学院正教授授本科课程学分及比例表..........33附表92019-2020学年各学院学生学习成绩情况统计表...................33 附表102019-2020学年各学院学生补考人数和重修人次统计表.........36附表112019-2020学年各学院本科学生赴国(境)外游学人数统计表.37附表122019年度应届本科生分专业毕业就业情况统计表................38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2019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情系教育的理念,在“厚德、博学、求是、笃行”校训的引领下,传承弘扬“师道永恒”的师大精神,涌现了一大批名师大家。
同时,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基础教育的一线,其中有上海市教育功臣、中小学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和卓然的成绩,不断拓展深化着师大教师教育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脉。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
学校现设88个本科专业,其中招生专业8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8个;9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5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
在2018年公布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我校有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2019年,我校有11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广泛。
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以及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
学校与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个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法国等六个国家的7所高校合作举办1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在日本广岛福山大学、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建有三所孔子学院。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贯彻“特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持“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素养,重点实施卓越教师与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提升、一流学科引领、国际化驱动等四大发展战略,力争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一、本科教育概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行高尚、学识扎实、身心健康,具备现代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的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

2.本科专业设置 2019-2020学年,学校的本科专业总数为88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其中,师范类专业19个。
除了保持传统师范专业办学特色外,学校还设立并发展建设了旅游会展、影视传媒、语言文学、生物技术、金融贸易等一大批应用型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上海城市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较宽国际视野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本学年本科招生专业81个。
其中教育学专业是隔年招生,2019年停招。
本科招生专业分学科大类占比见图1.1。
各专业招生一志愿率见附表
1。
图1.12019-2020学年本科招生专业分学科大类占比图
1 2019年,学校申报的“人工智能”(专业代码:080717T)被列入新增备案专业,该专业将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

3.在校生规模与生源质量 2019-2020学年,我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2880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081人,全日制硕士生7398人,全日制博士生795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9.72%。
具体见表1.1。
表1.1学生类别普通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生全日制博士生留学生中本科生留学生中硕士研究生留学生中博士生 预科生合计 2019-2020学年在校生情况人数200817398795252873415628803 占比69.72%25.68%2.76%0.87%0.30%0.54%0.12%100.00% 2019年,上海市下达我校的招生本科计划是5070人,我校实际录取5060人,其中上海生源2160人,所占比例为42.70%;其中师范生总数为1307人(含艺术、体育),所占比例为25.83%;其中女生3529人,所占比例为69.74%。
2019年,我校在外省市所有专业列入一本招生,保证了外省市生源质量的统一性。
我校在上海的提前批和普通批二个批次4个投档单位的招生投档最低分比2018年都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提前批师范类二个专业组的最低分投档线和专业平均分都显著提高,最低投档线分别为514和512,比自主招生线高11分和9分;平均分分别达到525和523,平均分的位次在10000名左右;我校的上海生源中来自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学生比例超过61%。

二、教师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实现各项目标的人力资源保障。
六十多年以来,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教师为主体,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师资队伍
2 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养成道路。
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以高端人才为核心、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校总体人员的结构比例和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国际化结构方面都呈良好发展态势。
截止2019年9月底,全校共有专任教师1727人,外聘教师565人。
专任教师在职称结构上,具有正高级职称346人,占比20.03%,副高级职称685人,占比39.66%。
在学历结构上,获得博士学位1191人,占比68.96%,获得硕士学位412人,占比23.86%,即获得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92.82%。
在年龄结构上,35岁及以下教师占比19.63%,36-45岁教师占比40.65%,46-55岁教师占比30.69%,56岁及以上教师占比9.03%。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计算方法,我校生师比为17.7。
教师队伍的总量及结构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求。
近三年来,为加强教学保障,学校教职工队伍规模逐步扩大,专任教学科研人员的数量逐步增长,专任教学科研人员占全校教职工人数的比例逐年提高,具体见图2.1。
图2.12017-2019年专任教学科研人员数量及占比情况
2.本科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积极从各种渠道筹措经费,投入人才培养。
2019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17019.81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总额2173.34万元,人才培养经费呈现持续增长。

3 学校近三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与专项经费分配情况见表2.1。
从2018年开始,部分实验和实习经费划拔到各学院的教学业务经费,导致统计方式不同。
2019年生均实验经费274元,生均实习经费111元,生均实验和实习经费数量偏低。
表2.12017-2019年教学日常运行与专项经费分配统计(单位:万元) 项目/年度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27627.26 13618.41*
1 17019.8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 教学改革支出专业建设支出实验经费支出实习经费支出其他教学专项思政政治理论课专项支出 251.10151.50507.85275.00232.00387.00 294.14210.70467.77186.53948.56197.20 159.90786.65550.00222.90365.3588.54 学生活动经费支出 1365.55 1326.00 1307.00 教师培训进修专项 1183.61 1061.55 995.47 获得教改专项拨款 3016.80 246*
2 159.90 注
1:2017年及以前的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的统计,包括了教学项目支出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从2018年开始的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注2:从2018年开始,学校获得教改专项拨款的统计,不包括中央财政拨款。

3.教学条件
(1)教室和实验室设施 学校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3万多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65万多平方米。
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29.49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0.24平方米,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3.44平方米。
具体见表2.2。
表2.22019年主要教学基础设施面积统计表 序号12345678 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其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专用科研用房体育馆会堂 行政用房 面积(平方米)247846.8268696.3436445.5698986.6019013.1520401.174304.0047035.00
4 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这些科研、教学实验设施,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9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7669.6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2.18万元。
当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净增值4756.77万元,净增比例6.12%。
学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等符合国家标准,能基本满足本科教学需求和学生的体育运动需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兴起,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学校多方筹措经费,建设了一批适应不同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的功能教室,包括多屏互动教室,可以满足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究性讨论、互动学习。

(2)图书馆和图书资料 学校有两个中心图书馆,总面积36445平方米,阅览室座位4199个,藏书300多万册,有100多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和8个具有馆藏特色的自建数据库。
馆藏古籍近12万册,善本古籍1350多种,于2009年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文理科专业图书种类齐全,上海地方史资料较为完备,上海地区历史人物的诗文集收藏亦较齐全,我国现代作家著译作品收藏比较丰富。
馆藏中小学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较为丰富,形成一定特色,基本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
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设施都向本科生开放。
2013年起,图书馆配合教务处把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的讲座录制成视频资源,汇集成综合素质讲座网上学习平台,内容包括科技发展、社会科学研究动态、文化艺术等。
2017-2019年,我校图书馆藏书和图书使用情况见表2.3。
近三年来,纸质图书总量基本稳定,电子图书总量逐年增加;图书流通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电子资源下载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表2.32017-2019年学校图书馆藏书和流通情况 类别/年度纸制图书总量(册)电子图书总量(册)当年图书流通量(本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次) 2017年311141422336771481673615987 2018年317940023695351397533867572 2019年326042841850201309414609404
(3)信息化环境学校以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助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目标,为学校本科教育提供信息化支撑。
学校通过自有光纤和租用运营商光纤两种方式,在徐汇与
5 奉贤两校区之间铺设互备、直连的网络通道,使高速安全的万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IPv4/IPv6双栈网络,覆盖两校区教学、办公、宿舍等区域。
学校拥有教育网、电信、校校通等网络出口链路,网络出口带宽3700MB,实现了与互联网的高速互连。
截止到2020年8月底,部署核心交换设备12台,汇聚层交换设备200余台,接入层交换设备1500余台,光缆总长度约227公里,校园网信息点44946个。
无线校园网实现了教学楼、实验室、办公楼宇、食堂和室外热点区域的全覆盖,两校区无线AP总数达2071个。
学校立足校园网,提供稳定的校园主页、信息门户、DNS、Email、统一身份认证、VPN专用通道、办公自动化系统、智慧校园微信APP、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基础应用服务。
建成校级公共应用系统183个,部门业务应用系统355个。
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等20个子系统的服务功能。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 学校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2019年,我校入选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35项。
有19门课程在2019年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结项课程验收结果中被评为“优秀”。
申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项目5门。
新增校级课程建设项目76门,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立项52门,数字课程建设项目立项29门。
2019-2020学年,全校开设本科课程4012门,其中新开课程225门,各学院新开课程情况见附表
2。
学校还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优质课程资源,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将线上优质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开设26门网络课程,修读学生5197人次,修读学生人数与2018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接近于2018年网络课程修读学生人数的3倍。

2.教材建设和管理 学校稳步推进教材建设。
学校支持教师编写出版教材,2019年,我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或第一作者编写教材52册,其中包括陈恒教授作为第一首席主编出版的马工程重点教材《外国史学史》。
近2年,我校共有6位教师主编出版了马工程教材。
学校加强教材使用管理,出台了《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教材管理办法》,提出所
6 有教材的选用原则:
(1)选用教材必须经过审核。

(2)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
关于教材选用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指定的教材;人文社科类相关学院有关专业课程统一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及民族、宗教等内容的课程,统一选用由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的教材。
”2019-2020学年,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闻学概论》、《政治学概论》、《文学概论》等课程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
学校每年开展教材选用的规范性检查。

3.教学班规模 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推动小班化教学,促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的持续改革。
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班额情况如表3.1所示,其中,学生人数30以下的教学班数是3103,所占比例为35.44%。
小班化教学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3.1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班额情况 教学班人数30人以下30-59人60-89人90人及以上 合计 基础课教学班级数76210443622842452 专业课教学班级数234130906821906303 合计3103413410444748755
4.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构建了以“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三个基本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以“学科竞赛”、“学生科研项目”两个实践拓展环节为辅助,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三种能力为导向的“三基二辅三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教学。
学校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实验室资源共享。
目前,学校所有文科实验室均向本科生开放。
理工科高端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通过项目支持、预约登记的方式向本科生开放。
近年来,学校加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探索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2019年10月,学校获批3个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目前学校共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个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019-2020学年,全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参与学生数为10637人次。

7
(2)实习实训。
学校着力将社会力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努力建设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
专业实习方面,已经建立了378个产学合作教育基地。
教育实习方面,学校已建立教育实习基地189个,包括41所幼儿园、51所小学和97所中学。
我校各学院校外实习基地数量见附表
3。

(3)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根据《上海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从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与安排、选题、指导及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定、归档等各方面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
继续使用中国知网的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进行学术论文查重,因重复率未达到专业规定要求,不予以参加首次答辩,经修改后进入补答辩。
2020年,我校应届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比例是48.75%,共评选202篇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占本科生毕业论文总数的比例是4%。

5.教学改革 学校鼓励教师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2019年,学校组织重点课程和重点教改项目的立项评选工作,共向市教委推荐申报本年度重点课程37门、重点教改项目5项,最终35门课程和3项教改项目通过市级评选。
有4个项目入选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
建设一批校级的教学研究项目,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立项52门、教学改革项目42个、专业建设项目14个、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24门。
对标金课标准,建设一流课程。
对标国家“金课”建设标准,学校不断加大课程建设投入,通过课程开发和混合教学模式的推动,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转型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推进我校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近三年学校建设了55门次的数字化课程,包括慕课课程(部分课程分阶段建设)和混合教学在线课程。
截止2020年5月,已有21门慕课陆续上线全国公共课程平台,累计选课量超过40万人次。
建设完成的数字化课程取得较好的校内校外应用效果,在2019年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我校教师获得2个“设计之星”奖,2个“优秀作品”奖,学校获得1个特别组织奖。
2019年年底,学校推荐5门课程参加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包括2门线下课程、有2门线上课程和1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
研发教师教育项目学习资源,大力开展项目学习。
为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学校研发项目学习资源,利用教学实践周,开展师范生项目学习。
目前,已有教师领导力训练营、
8 “编程猫”、“STEAM”项目学习、海外教育见实习、“1+2+4”项目研究、爱心学校等10余个学习项目。
搭建校、市两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平台。
学校搭建校、市两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平台,“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
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基础、教学设计、信息素养和教师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学校以承办市级师范生技能竞赛为平台,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建设高端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与上海各区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合作,构建“UGS”联合培养机制。
通过联合培养,不断加大从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向与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的现代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转变的力度,构建UGS协同培养的渠道。
目前,学校已建设卓越教师联合培养基地23所。

四、专业培养能力
1.培养方案修订 2019级培养方案修订,学校要求各专业围绕社会发展和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基础教育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专业认证标准”中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规定,具体细化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由此设计满足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
要求所有专业制定“课程——毕业要求关系表”,针对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分析和确定课程对各毕业要求达成的贡献度,形成包含所有课程和毕业要求的二维关系表,在关系表中,需在课程与毕业要求交叉格中填写课程对实现毕业要求的贡献度(用符号表示:“H”表示贡献度大;“M”表示贡献度一般;“L”表示贡献度小;不填表示没有贡献)。
同时,学校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要求全校所有的19个师范专业按照认证要求修订培养方案,并按照认证要求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019-2020学年,我校本科应届毕业生平均学分为159.8,平均学时为2251.4,应届本科毕业生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19.65%,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8.53%。
各学科门类具体情况见附表4和附表
5。
其中文学、农学、历史学、哲学的实践学时、学分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的情况,教务处要求相应专业在2020级及以后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进行整改。

2.探索专业特色培养 学校依托入选的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建设项目,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深化专业建设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9
9 年,小学教育专业和物理学(师范)专业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卓越发展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以跨学科、跨界、跨文化培养为路径,以“世承学子”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引领,探索专业特色培养。
学校在多年免费师范生培养实践的基础上,于2011年开始实施“世承学子”培养计划,进一步实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辐射改革成果,整体提升师范生培养水平。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校不断优化“世承学子”的选拔和培养方式,“世承学子”已经成为我校师范生培养的品牌项目。
从2018年开始,学校契合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开展师范生“本硕贯通”培养。
2019年秋季学期,学校开始实施《上海师范大学“世承学子”计划3.0培养实施方案》,制定“世承学子”荣誉称号管理办法和激励举措,扩大师范生“本硕贯通”培养规模,建立师范生“本硕贯通”推免名额动态调整机制。
2016年,学校开始在非师范本科生中实施“光启学子”计划,制定了《“光启学子”选拔与培养实施方案》,“光启学子”选拔工作按照学年度实施,以学院主持、学校审核的方式。
“光启学子”的培养采取重点支持和开放流动管理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020年,学校试点建设了4个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并制订实施了独立的培养方案。
分别为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卓越创新班、数理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光启班、商学院的金融学拔尖人才实验班以及由数理、商、信机学院联合培养的数学金融人工智能班,同时制订《上海师范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以规范管理。
为适应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根据兴趣修读微专业、辅修专业课程,制订了《上海师范大学微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位管理办法》,并支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面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微专业,同时制订了独立的微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体育教育观与健康理念先进、体育教育实践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突出、能胜任体育教育教学的小学教师。
目前,学校实施建设了1个微专业、4个辅修专业,另有10个微专业正在培育中。
2019年,我校有3个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入选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2020年,我校有11个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入选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
10
五、教学质量保障
1.实施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
(1)开展教学检查为了解学校每学期的教学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管理、运行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推动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每学期,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三次教学检查工作,包括开学检查、期中检查和期末巡查。
开学第一周的教学检查,检查人员包括校领导、教务处人员和各学院领导,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到岗情况、学生出勤情况、课堂秩序情况、多媒体设备、教室使用情况等。
期中教学检查,2019年秋季学期,教务处组织20多名教学视导员对两校区的教学学风和教师的坐班答疑、自习辅导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对各学院上学期的教学文档,包括试卷、毕业论文和实习报告进行抽查。
教务管理部门统计汇总检查情况,通过微信、简报等手段向有关学院通报,责成有问题的教师进行整改,并纳入学院绩效年度考核记录。
期末检查,主要是通过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教学院长和教务处人员的巡考形式来检查期末考试工作。

(2)严格考试监管学校建立了校级和院级巡考制度,加强对考试教务工作各环节规范化、严格化的管理,强调开展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做好违纪问题的预先防范、过程监控和事后处理。
2019年,学校处理学生考试违纪作弊20人,要求学院对每一起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和跟踪关怀。

(3)落实领导听课和教学巡视制度学校坚持各级领导听课和教学巡视制度。
通过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听取各类课程,给授课教师提出意见建议,并通过教学巡视,了解课堂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风等,进一步加强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同时也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监控体系。
2019-2020学年,学校和学院领导听课311门次。
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全体校领导分别到奉贤和徐汇校区进行教学巡视,详细了解新学期教学安排,慰问教学一线老师。
各学院党政领导在开学第一周到教学楼现场巡视,检查开学第一周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设备使用情况。
在考试周,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巡视考场,了解考场安排和考试秩序。
学校领导班子还通过走上讲台、参与研讨会等形式与师生进行充分交流。
例如,2019年月11日,党委书记林在勇给2019级本科新生上“入学第一课”, 11 以“选择师大,就选择了光荣”为主题,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教育心得和人生感悟,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出发,为大家厘清了优质大学的本质、职责,以及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2020年3月13日,党委书记林在勇和校长朱自强参加2020年春季学期的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与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各学院教学副院长、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在线教学模式的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促进线上线下教育高度融合、优势互补。

(4)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学视导工作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视导和教学督导工作。
学校成立了教学视导和教学督导二支队伍。
教学视导队伍由20多位退休的资深教授和副教授组成,他们深入本科教学第一线,通过随堂听课、教学文档检查、教学专项检查、教学项目评审等工作,了解教风、学风和文档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
教学督导队伍由40多位在职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对所在学院的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监督、检查、评价和反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9-2020学年,教学督导和教学视导共听课487门次,其中的教学视导队伍在2020年春季学期因疫情原因没有听课。

(5)学生评教和学生座谈会自2003年起,学校启动全校范围的学生评教活动,并把学生评教纳入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学生评教的结果成为教师职称晋升、教学奖项评审等工作的重要考量之
一。
学生评教每学期进行1次。
2019-2020学年,开展2次全校规模的学生评教活动,共有8101个教学班参与学生评教,根据评教学生人数10人及以上和学生参评率70%及以上评教有效的要求,获得有效数据7556条,有效率为93.3%。
经统计,2个学期的学生评教的全校均值分别是4.76和4.74(满分5分)。
具体见表5.1。
表5.12019-2020学年学生评教结果 评教分数课程门次数所占比例 [5.0—4.75]4526 59.90% (4.75—4.5]253633.56% (4.5—3.75]4876.45% <3.757 0.09% 教务处每学期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学院,要求学院领导约谈评教得分低于4.0的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形成定期常态化质量改进循环。
学生座谈会包括新生座谈会和专题学生座谈会。
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抽取2%的本科新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安排、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意见,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与学工、资产、后勤等部门联动,为学生学习生活提高保障和便利。
12
2.教学规章制度更新完善 学校规章制度的更新完善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以持续优化的重要保障。
2018年3月,教务处印制了《上海师范大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对部分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修订,在学生管理方面,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学校修订了《上海师范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和《上海师范大学本科课程修读管理规定》。
教学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从制度层面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能够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
学校每年在秋季学期集中开展新教工培训,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为新入职教工进行了政策解读和情况介绍,强调教师岗位职责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学工部每年在秋季学期开学之前修订和印制《学生手册》,包括大学生行为准则、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四个部分内容,并将《学生手册》分发到本科新生手中,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规定,承诺遵照执行。
2020年春季学期,因新冠疫情的原因,我校全面启动在线教学工作,并根据市教委要求各高校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审核制度的指示精神,启动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审核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校在线教学工作,经讨论制定了《上海师范大学数字化课程建设规范(试行)》、《上海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实施管理细则(试行)》、《上海师范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本科课程在线教学纪律要求(试行)》等三个文件。

3.建立健全教学约束激励机制 学校通过实施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开展新教师集中培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活动、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建立教师教学荣誉体系等方式,加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实施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我校2014年获得上海市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的培育资格,2015年获得正式试点资格。
在获得激励计划培育资格后,我校制定并实施了《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激励项目实施细则,并逐渐把激励计划转化为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部分。
2019-2020学年,各学院的正教授为本科生开课人数及比例、正教授授课门次及比例、正教授授课学分及比例分别见附表6、7、
8。
近年来,学校围绕激励计划启动了人事制度的系统改革,除了在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设计更为科学全面的教学业绩的评价指标,在岗位设置与聘任的过程中加大教学业绩的评价权重外,积极探索实施学院绩效考核、专业(含校级通识教育必修课)负责人绩效考核,实施“教学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 13 法,将激励计划核心指标贯穿学校综合改革全过程,确保激励计划持续推进。
同时,教务处对教师的坐班答疑和自习辅导工作实施课程化管理,并统一纳入教务管理系统,形成常态化管理,从制度上促进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为确保新进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学校坚持执行新任教师助教制管理,并为33岁以下青年教师提供教研基金。
学校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通过拓展训练、集中授课、项目学习、微格教学实践等多个环节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的高校教师风范、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014年起,学校开始举办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级“青教赛”完全采用上海高校“青教赛”的赛制和评分标准。
2019年11月,学校举办第六届青教赛,在政策制定、赛事举办、培训培育、教学团队建设、种子选手备赛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和思政理论课建设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推进和改革,共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
全部获奖选手名单已在校园网信息公告栏进行公示。
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已经成为助推我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展现技能、风采和梦想的重要平台。
在2020年上海市第四届“青教赛”中,我校获得了2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和1个优秀奖的历史最好成绩,有3位老师进入国赛选拔赛,最终傅毅老师成为代表上海参加国赛的五名选手之
一,为我校实现了国赛参赛“零”的突破。

(3)注重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立足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围绕学校培养目标,通过选派教师进修、举办报告会、讲座、教学发展沙龙、工作坊等形式,为我校教师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研讨教学经验提供了多种平台和机会。
2019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举行教学成果奖宣讲11场、开展教学发展沙龙2场、举办混合式教学展示与分享活动、数字课程项目建设启动会和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培训会等。
从2016年秋期学期开始,学校每学期选派青年教师赴上海纽约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随堂听课,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课堂教学经验,至今已派出8批,总计23人次。

(4)建立教师教学激励体系为鼓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投身教书育人工作,奖励在课堂教学、学生指导、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等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职员工,学校建立了教师教学奖励体系,包括“世承”教学突出贡献奖、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励和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类奖励。
具体见表5.2。
14 教学奖类型“世承”教学突出贡献奖 教学成果奖 教学优秀奖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类奖 表5.2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奖励类型列表 奖励对象 实施办法 从教30年以上,在人才培养、每两年评选一次。
不重复奖励。
限 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卓著成 绩的教师。
额申报,择优评选。
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中取得每两年评审一次。
与“世承”教学优秀成果的教职员工。
突出贡献奖交替评选。
校外专家评审制。
每两年评选一次。
符合标准可重复在本科教学、学生指导、教学 奖励。
与“世承”教学突出贡献奖改革中成绩突出的一线教师。
同步评选。
限额申报,择优评选。
课堂教学技能精湛的一线教 师。
其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面每年举行。
竞赛评审制。
向40岁以下教师。

六、学生学习与效果
1.转专业和辅修制度 为了更好地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专业平台,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上海师范大学转专业实施办法》,转专业工作继续按照教育部精神,除了在对象和范围做限定外,申请条件基本由学院根据专业要求进行设定;学生网上可填报2个志愿,当被2个志愿同时录取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专业选择。
原计划在2019-2020学年第2学期实施的转专业工作因新冠疫情的原因延迟到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实施主辅修制度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我校本科学生主修专业成绩优良,学有余力,可以修读辅修学士学位。
已经取得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学籍的在读本科生,也可以报名参加我校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学习。
根据学生的修读情况不同,辅修专业发放2个层次的证书: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辅修专业证书。
2019-2020学年,我校有478名本科学生辅修本校的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经济学、英语、日语共5个专业。

2.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 学校建立学校、学院两级联动的学业发展指导中心。
学工部、教务处联合开展校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编印《学生手册》,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学院组织开展学业规划、培养方案解读、学习方法指导等新生辅导周系列活动。
15 从2018年开始,学校在原有的学生接待服务窗口的基础上,建成了两校区的学生教学事务中心,便于学生就近办理各项教学事务。
目前教学事务中心主要承担学生来电来访关于教学事务的咨询,各类学籍证明、成绩证明、学历学位证明的开具,各类特殊证明的开具,受理学生提出的教学事务申请并协调相关科办予以解释或办理等,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及学院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学生教学事务一站式办理。
2019-2020学年,学生学业成绩表现良好,各学院各年级本科生考试成绩平均绩点分布情况见附表
9。
补考总人次数10834,重修总人次数12092,具体情况见附表10。

3.班导师制或学业导师制 为了帮助本科学生了解学科及专业知识,帮助本科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等学习指导,学校制定了《上海师范大学本专科班导师工作条例》。
各学院按年级或班级从大一开始为本科生配备班导师,班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学生会议,组织开展各种学习、学术活动。
目前全校18个学院中绝大多数学院实施班导师制。
有部分学院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实施的是学业导师制,学院为2-3名学生安排1位学业导师,学业导师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指导和帮助,如对外汉语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共4个学院。
另外,商学院、数理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共3个学院在创新培养试点班实施学业导师,哲学与法政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2个学院在低年级实施班导师制,在高年级或部分专业实施学业导师制。

4.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
(1)大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文化育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校园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校社团包含思想政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体育竞赛、志愿公益和自律互助七大类共111个。
每学年开始,学校举办社团文化季开幕式暨百团招新活动。
泊乐合唱团、弦乐团、早安舞蹈社、DT街舞社提供了多场视听盛宴,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每一个音符和舞步都在诠释最精彩的律动;楼兰剧社、兰亭剧社、墨染广播剧社用生动的语言和默契的配合为现场同学带来一出出好戏;计算机协会、游戏开发社、国球社等社团也通过社团宣讲和演说等形式,向新生们全面介绍了社团的建设发展与文化内涵。
各类社团不断创新载体、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层次品味,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为新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 16 广大学生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已经出台《上海师范大学实 践训练项目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此办法所指的“实践训练项目”是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专业组织实施的,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学分体系以外的各种实践训练学习项目,可冲抵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综合素质类讲座、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性环节模块的学分。
2019年,我校共计开展爱心学校(含爱心暑托班、爱心课堂宣讲)292所,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武术世锦赛等16项志愿活动以及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66个场馆共计输送20000余人次志愿者,荣获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等各类国家级、市级社会实践类奖项26项,各类媒体跟踪报道54次。
2019年11月“进博会”期间,我校的262名志愿者,分别为177名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会展岗位志愿者、55名城市文明志愿者和30名进博会地铁志愿者,共同保障盛会的召开,校团委荣获“凝心聚力进博会、巾帼建功创一流”立功竞赛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团委党支部荣获上海市“进博先锋行动”先进基层党组织。
同时,我校继续获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3)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先后成立我校大学生创业扶持专项基金,创建上海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园,以奉贤校区为基础,通过开展“创业季”、“24小时创客极限挑战赛”、“我学我创”等品牌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以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创业导师,创业基地等抓手共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工作。
2019年11月,我校团队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中再次斩获特等奖1项,同时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首次捧起优胜杯,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2020年8月24日,第十二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落下帷幕,我校15个晋级项目分别荣获金奖2项(晋级国赛),银奖5项,铜奖8项的优异成绩。
我校的大学生创业指导站紧密围绕学校“文创+教育”的创新创业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2019年,我校再度荣获上海市A级高校创业指导站称号。

5.本科生境外学习交流 学校历来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
17 通过以学院为基础、以项目为纽带、以实质性合作为重点,多渠道拓展学生成才
的国际化通道,截止2019年12月底,学校与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个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学校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扩大“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大学交流版图。
2019-2020学年,学校有一年期以上的留学生772人,其中本科生252人,硕士研究生87人,博士研究生34人。
另有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学生96人。
学校每年派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或短期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理解、交往、合作和竞争能力。
2020年春季学期,受疫情影响,我校学生赴海外交流暂停。
2019-2020学年,学校共派出180名学生赴16个国家和地区近50多所学校和机构进行获得学分或学位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另有205人次赴海外参加各类短期项目,包括研修见习、社会实践、学术交流、赛事会议、志愿服务等。
具体见附表11。

6.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 我校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推动学风建设。
2019-2020学年,我校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数模竞赛、英语竞赛、教学技能竞赛等全国竞赛和上海市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2019年,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数位列上海市高校前
五,其中市赛4项获银奖、9项获铜奖、3项获优胜奖;国赛获得铜奖1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2019年12月,在首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1名学生荣获一等奖、6名学生荣获二等奖、10名学生荣获三等奖。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学生将专业学习转化为实践动手成果的平台,一直是学校上下高度重视的抓手之
一。
2019年9月,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第六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我校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但宇豪团队的“一种基于Python爬虫的养生节目推送系统设计”项目获得最佳创新项目报告奖,人文学院杨述敏团队的“了音studio:高校有声文化平台”项目获得最佳创业项目报告奖。
2020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情况,国家级项目74项,上海市级项目144项。

7.毕业及就业状况
(1)毕业简况2020年,我校应届本科毕业学生5046人,毕业率为96.42%,学位授予率为95.50%。
各专业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见附表12。
近三年来,应届本科生的毕 18 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基本保持平稳。
2018-2020年应届本科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见表6.1。
表6.12018-2020年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统计表 项目/年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2018年95.89%95.80% 2019年94.72%96.92% 2020年96.42%95.50%
(2)就业状况学校坚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采取有力举措,提升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扎实推进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毕业生就业方式以签约就业协议书为主,合同及灵活就业登记表为次,升学、出国等其他就业方式为辅。
近几年来,我校应届本科毕业中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达到了40%以上。

(3)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截止2020年8月31日,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
应届本科毕业生的38.10%进入了企事业单位,21.02%升学,25.01%灵活就业,13.20%合同就业,进入党政机关、部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比例合计是1.87%。
受疫情影响,202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4%左右。
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1%,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12%,同时,应届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比例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6%。
202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参见图6.1。
图6.1202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 19
(4)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分析2020年,本科毕业生中有1060人赴教育单位就业,占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人数的42.35%,与2019年基本持平,其中师范生813人,占师范生直接就业人数的91.35%。
从就业学校性质分布看,师范类本科毕业就业学校性质以公办学校为主,占比95.82%;从就业学校地域分布看,上海市各区招录师范毕业生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浦东新区、松江区和金山区,分别占比14.39%、11.56%和7.50%;从任教学段类别分布看,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任教学段前三名的是小学、初中和幼儿园,分别占比43.05%、41.70%和10.33%。
2020届师范生中有“世承学子”189人,就业率97.88%,其中基础教育单位就业120人(其中国家地方项目4人),国内外升学39人,灵活就业14人。
在基础教育单位就业中,小学教育“世承学子”中有37人全部在小学就业;学前教育“世承学子”中有15人在幼儿园就业,2人在小学就业;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和化学专业“世承学子”中有80.30%的毕业生在中学就业,其中6人在高中就业,47人在初中就业,其余13人在小学就业。

七、特色发展 2019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全面落实党委从严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以建校65周年为契机,凝练办学优势,加快服务重大战略。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较好地推进了各项事业发展。
2019-2020学年,学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重点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立德树人,构建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2)师德牵引,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
(3)分类指导,全校课程在线教学平稳运行;
(4)对标一流,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
具体如下:
1.立德树人,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2017年,学校发布《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成功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试点校”。
学校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进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开展挖掘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形成协同效应,切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2019年, 20 学校的“五位一体”教育之“盐”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汤”——上海师范大学构建浸润式思政育人新模式案例成功入选上海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
2019年12月,学校发布《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指南》,详细论述了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总体要求,介绍了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考核与评价、组织保障等。
《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指南》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提出了我校课程思政的“123”模式:“1”是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纳入学校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可测量、可考核的毕业标准,将立德树人的要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思政完全融合;“2”是将课程思政的两项功能(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互为目标,互相统
一,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场域;“3”是建立课程思政科学、有效、可持续实施的“3”种机制(即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与艺术学科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盐”溶于“艺术教育的汤”,加强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形成宣传、组织与教务各司其责、总体有效的领导协同机制;加强基层党支部、教研室、课题组的课程思政内涵融合创新机制,夯实课程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
2019年,学校培育2项思政课程、8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成果,打造5个思政课、2个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
同时,启动立德树人德艺特色课程“金课”建设,体育学院的“公共体育跆拳道”“太极拳”和音乐学院的“《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等4门课程获批学校教师教育“德艺双修”的重点课程。
2020年春季学期,在开展网上教学的特殊时期,我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应突显育人功能,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内容、强调价值引领,真正实现以课程育人的效果,充分发挥“云课堂”作用,把战“疫”过程中的经验、案例和故事变成教育教学中一部爱党、爱国教育实践的“活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因素,并将之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有机融合,传递云端战“疫”正能量。

2.师德牵引,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 2019-2020学年,学校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以师德做牵引,实施一系列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2019年秋季学期,学校完成教师教育学科基础培养调研和中小学德育状况 21 调研,形成《新时代现代化师范生师德养成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决定对师范生的师德培养实施三个“一”教育——排演一部经典教育戏剧(提升未来教师人际共情和移情能力)、研发一门教育伦理课程(直面教育实际案例,锤炼思维意志品质,提升认知能力水平)、获得一张师德践行成绩单(开拓非正式学习场域,知行合一),蕴育从教“爱”心。
2019年10月,学校举办“新时代、新师范、新探索”——长三角一体化教师教育学术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新时代、新师范、新探索”,围绕“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高品质教师”开展主论坛交流,同时分别以“构建现代化、科学化、实践性师范生师德养成体系”、“应对学习范式转变的师范生元素养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为主题设三个分论坛,广邀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重点中小学的校长、特级教师、基础教育界的杰出校友共百余人齐聚一起,共商新时代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教师教育”创新发展大业,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进我校教师教育改革、促进长三角地区教师教育的学术交流和共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19年12月,我校举办师德养成戏剧课程发布会暨“上海教育现代化中的戏剧育人”学术研讨会。
在师德养成戏剧课程发布会上,我校2019级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成功汇演了师德养成戏剧课程系列剧之《严与爱变奏曲》,在课程教学中,由我校教育学院心理系专家等组成评估小组跟班观察,从师德认知和戏剧表现两个方面对《严与爱变奏曲》进行了科学评价:随着戏剧排练的逐渐深入,师范生的师德认知水平得到较好发展,学生的戏剧表现力与师德认知发展之间明显关联,即教育戏剧有助于学生师德养成。
副校长李晔指出教师教育的关键是师德,沉浸体验创意学习模式是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戏剧中先共情育己、未来再育人,学校正在改革探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孕育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有本领的未来教师,通过一部经典教育戏剧、一门教育伦理课程、一张践行成绩单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
2020年春季学期,教务处作为牵头单位,组织我校教师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基础教育在线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申报的《上海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基地》成功入选2020年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分类指导,课程在线教学平稳运行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而来。
出于防控疫情需要,学校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经过近1个月的前期准备,于2020年3月2日全面启动课程在线教学工作。
经过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我校2020年春季学期90%以上的课程实现在线教学。
22 前期精心筹划。
学校及各学院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精心筹划课程资源、教学方案、教学技术支持、预备方案和学生指导等各方面准备工作。
教务处先后制订《上海师范大学在线教学教师工作指南》和《上海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学生学习指南》,并开展教学平台试运行,进行压力测试,同时,各学院同步制定有效教学方案,要求教师完善课程资源,为在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课程分类指导。
针对全校不同类型课程,进行分类指导:
(1)关于通识课程中的通识教育必修课,一课一案,分别建立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思政课程等研发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开展教学准备和实施。
关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引用24门优质的慕课(学校自建11门,外校引进13门)。

(2)关于专业课程,其中的理论课程,全部实施线上教学,教师上传课程资源、指导学生、组织讨论、线上检测;其中的艺体类技能课程,实行线上一对一指导,教师通过文字、视频形式对学生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反馈学习效果;部分合作协同技能课,前期的单人技能部分参考“一对一技能课”模式指导,协同部分做教学计划调整,返校后实施;其中的实验课程,首先推荐学习、引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课的理论部分完成线上教学,对于设备受限无法开展的实验教学环节,科学调整教学计划。

(3)关于实践类课程,暂停各种校内外实践、实训、实习活动。
经过分类指导,精准施策,90%以上的2020年春季学期的课程实现在线教学。
在线教学平稳。
我校本科课程在线教学整体情况良好,平稳有序。
经统计,在线教学日均开课数433门(782个教学班),日均教师数351人,日均学生34572人次。
虽然会出现高峰拥堵现象,课程平台的登陆、签到、测验等功能出现短暂的卡顿问题;部分学生没有及时加入班群、个别学生看不到课程等问题,但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及时通过QQ、微信和钉钉等形式与学生沟通,迅速解决问题,保证在线教学工作顺利。
为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课程在线教学工作,教务处起草发布了我校在线教学工作相关的管理规定,如《上海师范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本科课程在线教学纪律要求(试行)》、《上海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实施管理细则(试行)》,并发布《关于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审核工作的通知》,启动在线教学审核工作,开展教师自查和校院抽查,加强对教师在线课程的内容把关,确保在线教学的教学过程跟踪可控,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同质同效。
教学评价跟进。
为了解教师在线教学运行情况,学校设计本科在线教学情况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并根据调查反馈,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在线教学质量报告》。
各学院开展教师在线教学情况调研,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或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在线教学效果。
随着在线教学的深入推进,其他教学相关工作也逐步实现网络化。
在教务处和学院的部署下,各学院集中开展线上毕业论文答辩,并根据教学计划如期进行 23 “空中考场”,学生居家按时参加考试、监考教师实行云监考;也有部分教师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将传统的纸笔考试改为小论文、调查报告以及作品等形式;教师居家批阅并按照时间节点录入成绩。
师生能较好地适应各项在线教学工作,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在线教学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经过此次探索实践,在线教学以其时空拓展、开放共享、灵活多样的显著优势获得了师生的认可和好评,但对于面对面交流、学习氛围、情感支持等方面,在线教学无法胜任,这也是线下教学无可取代之处。
线上教学期间各学院涌现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可能。
经过此次疫情,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将进一步融入到教育各个环节,促进教育教学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组织变革、打造未来教育,从而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战略。

4.对标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为引领,以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建设项目为契机,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一流专业人才为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2020年,学校试点建设4个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并制订实施了独立的培养方案。
分别为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卓越创新班、数理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光启班、商学院的金融学拔尖人才实验班以及由数理、商、信机学院联合培养的数学金融人工智能班。
其中的“数学金融人工智能实验班”是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数学金融人工智能实验班”(Mathematics,Finance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ExperimentalClass,简称MFAI),实验班将采用“三合一”和“2+2”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的“三合一”是指MFAI实验班将融合数学、金融和人工智能三大学科于一体,通过三大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致力于培养适应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实验班利用我校数理学院、商学院和信机学院优势互补的办学条件,并依托数学、金融和计算机三大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MFAI实验班培养创新性复合型拔尖人才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保障。
其中的“2+2”是指MFAI实验班人才培养过程将分为两个两年进行。
为突出数学对人工智能和金融学的基础性支撑作用,MFAI实验班所有学生第一个两年将依托数理学院进行统一管理 24 和课程学习,集中学习数学类基础性课程、同时兼备金融学和人工智能的基础性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科思维能力。
第二个两年,MFAI实验班将进行分流,根据学生的特质和志趣,将学生分流到数学、金融和人工智能三个专业,因材施教,培养三个专业领域的卓越人才,形成复合型与专业相结合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为构建起有利于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氛围、新机制、新体系,最终实现“知识结构一流、实践能力一流、综合素养一流、创新素质一流”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制订《上海师范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以规范拔尖人才创新培养的管理。
学校将在下一步总结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试点的成功经验,经实践检验后将在优势专业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辐射更多优秀学子。

八、问题与对策
1.持续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最基本的核心要素。
2019-2020学年全校开设本科课程4012门,本科生数量保持在20000人左右,生均课程数为0.20,低于0.25的目标(《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设定目标),同时,在现有学生数量、专业规模和结构下,优质和特色课程资源尚嫌不足。
学校将继续加强课程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建设,特别是要重点加强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以及线下一流课程的建设,力争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中取得优异成绩。

2.进一步落实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自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启动以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倡导考核评价方式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
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实施过程评价的做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全校教师修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过程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案中,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平时作业的布置和批阅次数。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广大教师积累了实施课程教学过程评价的经验,丰富了过程评价的科学内涵。
在2019年春季学期和季秋学期的2次教学文档抽查工作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将过程评价工作落在实处,有的教师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只有简单的成绩构成比例,没有制定明确具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方案,有的教师没有认真批阅和及时反馈学生提交的平时作业,为此,学校将继续加强教学文档检查,根据课程 25 标准检验课程教学大纲,重点检查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的落实情况,并对相关教师和课程进行整改情况的跟踪调研,进一步落实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3.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近几年来,学校在质量监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修改了指标,完善了制度,加强了听课,坚持撰写质量年报等等。
但是,在质量保障的闭环运行体系、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从以质量监控为主转向以质量改进和保障为主的转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质量工作的零星化还没有向系统化、集成化转变。
学校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据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要求各专业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评价和修订机制,基于产出导向做好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的顶层设计,把毕业要求贯穿到培养过程各环节,把毕业要求作为培养目标和课程达成评价的出发点,建立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实质性的对应关系,持续推进所有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综合数据平台,形成覆盖全过程的常态化监测机制,进一步发挥学院和专业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中的主体作用。
26
九、附表 附表12019年度各专业一志愿录取情况表 序号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录取人数 一志愿录取数 1010101 哲学 哲学 31 11 2020101 经济学 经济学72 43 3020101H经济学(中法合作)经济学60 19 4020101H经济学(中美合作)经济学70 52
5 0203 金融学类 经济学177 117 6030101 法学 法学 81 50 7030302 社会工作 法学 30
2 8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41 18 9040102 科学教育 教育学40 20 10040104 教育技术学(师范) 教育学 36 12 11040106 学前教育 教育学143 88 12040106学前教育(崇明区定向)教育学10
1 13040107小学教育(崇明区定向)教育学71(理科) 小学教育(崇明区定向) 14040107 教育学13
4 (文科) 15040107 小学教育(理科) 教育学53 27 16040107 小学教育(文科) 教育学108 66 17040201 体育教育 教育学96 96 18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学 44 19 19050101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文学 30 28 20050101 汉语言文学(师范) 文学 135 104 21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77 43 22050105 古典文献学 文学 30 15 23050201 英语 文学 78 65 24050201 英语(师范) 文学 65 62 25050201英语(师范()崇明区定向)文学 10 10 26050204 法语 文学 20
8 27050207 日语 文学 52 21 28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文学 157 116 29050303H广告学(中法合作) 文学 40 21 30060101 历史学(师范) 历史学62 26 31060102 世界史 历史学25 12 32 0701 数学类 理学 100 91 33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理学 99 96 34070201 物理学 理学 51 28 35070201 物理学(师范) 理学 49 28 27 一志愿录取率35.48%59.72%31.67%74.29%66.10%61.73%6.67%43.90%50.00%33.33%61.54%10.00% 14.29% 30.77% 50.94%61.11%100.00%43.18%93.33%77.04%55.84%50.00%83.33%95.38%100.00%40.00%40.38%73.89%52.50%41.94%48.00%91.00%96.97%54.90%57.14% 序号 3637383940414243 44 45 4647 专业代码070307030107050705010710071001071102080901 080901H 080202H 080208H0807 专业名称 化学类化学(师范)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师范)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法 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中美合作)汽车服务工程(中德合作) 电子信息类 学科门类理学理学理学理学理学理学理学理学 理学 工学 工学工学 录取人数130609949101426450 50 一志愿录取数 6439362254225821 37 50 20 80 28 343 189 48080701H电子信息工程(中美合作)工学 50 30 49081001土木工程(道桥工程)工学 55
7 50081001H土木工程(中英合作)工学 100 33 51082502 环境工程 工学 50 14 52082709 食品安全与检测 工学 40 10 53090102H 园艺(中荷合作) 农学 88 31 54120103 工程管理 管理学107 19 55 1202 工商管理类 管理学153 60 56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92 25 57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管理学30
4 58 1204 公共管理类 管理学112 25 59120401公共事业管理(师范)管理学31
6 60120502 档案学 管理学30
3 61 1209 旅游管理类 管理学223 52 62130201 音乐表演 艺术学32 16 63130201H音乐表演(中俄合作)艺术学40 20 64130202 音乐学(师范) 艺术学71 71 65130205 舞蹈学 艺术学25 25 66130301 表演 艺术学26 26 67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学30 19 68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学75 75 69130308 录音艺术 艺术学17
8 70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学30 27 71130310 动画 艺术学59 39 72130401 美术学(师范) 艺术学37 37 一志愿录取率49.23%65.00%36.36%44.90%53.47%52.38%90.63%42.00% 74.00% 40.00% 35.00%55.10%60.00%12.73%33.00%28.00% 25.00%35.23% 17.76% 39.22%27.17%13.33%22.32%19.35%10.00%23.32%50.00%50.00%100.00%100.00%100.00%63.33%100.00%47.06%90.00%66.10%100.00% 28 序号专业代码 73130402 74130403 75130404 76130406 77 1305 专业名称 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设计学类 学科门类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 录取人数1812241875 一志愿录取数 967755 一志愿录取率50.00%50.00%29.17%38.89%73.33% 附表22019-2020学年新开本科课程总门数及门次数统计表 开课单位名称 教育学院数理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音乐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旅游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哲学与法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 合计 新开课程门数 15142262633619618793251610314225 新开课程门次数 2221271139566219199113321610619292 29 附表32019-2020学年校外实习基地情况表 学院名称人文学院对外汉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法政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体育学院影视传媒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全校 专业实习基地数(非师范)96014421025114713191212225496220378 教育实习基地数 189(幼儿园41,小学51, 中学97) 附表42019-2020学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学分和总学时统计表 学科门类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艺术学哲学 平均总学分157.5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 平均总学时2168.002188.672231.382297.142264.002276.802320.002288.002304.002219.202192.00 平均理论学时1574.002066.671907.731736.461974.002035.402232.002208.002204.271930.402160.00 平均实践学时544.00493.33487.08823.54586.00524.60328.00352.00355.73629.60400.00 30 附表52019-2020学年应届本科毕业生选修课学分和实践学分占比表 学科门类 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艺术学哲学 各专业平均总学分157.5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160.00 各专业选修课平均学分44.2533.8846.4467.0451.2546.0949.5030.0037.9049.0046.00 选修课所占比例28.10%21.17%29.03%41.90%32.03%28.80%30.94%18.75%23.69%30.63%28.75% 各专业平均实践学分34.0030.8330.4451.4736.6332.7920.5022.0022.2339.3525.00 实践所占比例21.59%19.27%19.03%32.17%22.89%20.49%12.81%13.75%13.90%24.59%15.63% 附表62019-2020学年各学院主讲本科课程的正教授比例表 学院名称 对外汉语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教育学院旅游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数理学院体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哲学与法政学院 其他总计 正教授数 617852741012611521427101211153211326 主讲正教授数 4177523481240151838710111115228275 主讲本科课程正教授占正教授总数比例 66.67%100.00%87.50%100.00%85.19%100.00%80.00%100.00%65.57%100.00%85.71%90.48%100.00%100.00%91.67%100.00%100.00%68.75%72.73%84.36% 31 附表72019-2020学年各学院正教授授本科课程门次及比例表 学院名称 对外汉语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教育学院旅游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数理学院体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哲学与法政学院 其他总计 学院开课总门次 96169180249573234337370346731302462108411067976094874212028755 正教授授课门次数10432513556315666604515951443565451033915 正教授授课门次占比10.42%25.44%13.89%5.22%9.60%2.56%9.20%15.14%19.08%8.21%14.90%34.42%4.70%3.98%4.39%10.67%9.24%24.47%1.49%10.45% 32 附表82019-2020学年各学院正教授授本科课程学分及比例表 学院名称 对外汉语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教育学院旅游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数理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音乐学院 影视传媒学院哲学与法政学院 其他总计 学院开课总学分224392443.54881256576809.4976.59221955779149214352800185010471511.5111125520322.9 正教授授课总学分2010769241271699.8157181158127.5523.5941099111615232962506.8 正教授授课学分占比8.93%27.30%15.56%4.92%10.11%2.78%12.33%16.08%19.63%8.08%16.37%35.09%6.55%3.89%4.92%11.08%10.06%29.61%2.35%12.33% 附表92019-2020学年各学院学生学习成绩情况统计表 学院名称 年[3.5,4.0]级 学生数占比 [3.0,3.4]学生数占比 成绩绩点分布[2.5,2.9][2.0,2.4] 学生数占比学生数占比 [0,1.9]学生数占比 一11.35%2736.49%2939.19%1317.57%45.41% 对外汉二45.13%2025.64%4152.56%1316.67%00.00% 语学院三22.86%2941.43%1521.43%2028.57%45.71% 四79.59%2432.88%2635.62%1520.55%11.37% 一化学与二材料科学学院
四 179.39%3016.57%4524.86%5731.49%3217.68%1910.00%3518.42%5629.47%5629.47%2412.63%126.45%4624.73%5227.96%5831.18%189.68%168.51%4121.81%6333.51%5127.13%179.04% 环境与一2412.63%4523.68%6132.11%3920.53%2111.05% 地理科二169.64%4124.70%5935.54%3219.28%1810.84% 33 学院名称 年[3.5,4.0]级 学生数占比 [3.0,3.4]学生数占比 成绩绩点分布[2.5,2.9][2.0,2.4] 学生数占比学生数占比 [0,1.9]学生数占比 学学院三106.06%4627.88%5332.12%4527.27%116.67% 四148.81%3823.90%4830.19%5433.96%53.14% 一6227.07%7532.75%4620.09%2310.04%2310.04% 建筑工二166.99%4820.96%7633.19%5724.89%3213.97% 程学院三229.21%5422.59%5121.34%6828.45%4418.41% 四187.69%5121.79%6628.21%6728.63%3213.68% 一5812.86%13830.60%15935.25%7817.29%183.99% 教育二428.59%22145.19%15431.49%6112.47%112.25% 学院三489.88%19540.12%17034.98%5310.91%204.12% 四5310.77%20241.06%16032.52%7014.23%71.42% 一123.92%10133.01%13042.48%5116.67%123.92% 旅游二123.76%8326.02%13742.95%7222.57%154.70% 学院三113.54%7724.76%12640.51%8126.05%165.14% 四154.73%8326.18%12037.85%8827.76%113.47% 一37.69%717.95%1743.59%923.08%37.69%马克思二12.33%1227.91%1739.53%1023.26%36.98%主义学 院三25.00%1332.50%1537.50%820.00%25.00%四25.13%820.51%2256.41%512.82%25.13% 一2415.19%8050.63%4427.85%85.06%21.27% 美术二148.05%7341.95%6235.63%2112.07%42.30% 学院三2010.93%6937.70%5932.24%3016.39%52.73% 四2312.30%6233.16%7841.71%2111.23%31.60% 一319.81%12037.97%11235.44%4012.66%134.11% 人文二299.06%13341.56%10633.13%3510.94%175.31% 学院三3913.31%10937.20%10636.18%3311.26%62.05% 四268.72%10735.91%9632.21%6220.81%72.35% 一6310.34%16927.75%16827.59%13121.51%7812.81% 商二437.25%21035.41%18831.70%10016.86%528.77% 学院三548.59%15424.48%20332.27%15925.28%599.38% 四284.15%14821.93%20930.96%22533.33%659.63% 一4414.57%9230.46%7625.17%5417.88%3611.92% 生命科二195.92%9228.66%11134.58%6520.25%3410.59% 学学院三144.71%7023.57%9230.98%8628.96%3511.78% 四216.93%7424.42%9832.34%9531.35%154.95% 一5916.91%7320.92%9226.36%4914.04%7621.78% 数理二299.01%6720.81%10131.37%6219.25%6319.57% 学院三247.62%6921.90%9329.52%9028.57%3912.38% 四279.18%5117.35%8027.21%10836.73%289.52% 34 学院名称 体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影视传媒学院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 哲学与法政学 院 年[3.5,4.0]级 学生数占比 [3.0,3.4]学生数占比 成绩绩点分布[2.5,2.9][2.0,2.4] 学生数占比学生数占比 [0,1.9]学生数占比 一74.58%4328.10%6441.83%3019.61%95.88% 二10.67%1711.33%6744.67%5234.67%138.67% 三00.00%3122.79%4029.41%4936.03%1611.76% 四00.00%1612.03%3526.32%6750.38%1511.28% 一3714.62%8834.78%3313.04%2610.28%6927.27% 二2510.42%10644.17%6828.33%2510.42%166.67% 三2711.74%8737.83%7432.17%3013.04%125.22% 四2611.06%7933.62%8034.04%3314.04%177.23% 一7813.59%11219.51%12121.08%9616.72%16729.09% 二498.72%14425.62%17831.67%10919.40%8214.59% 三5710.40%12823.36%15227.74%13424.45%7714.05% 四5810.55%11621.09%13825.09%18834.18%509.09% 一2513.37%8143.32%5931.55%1910.16%31.60% 二137.07%5932.07%7038.04%2815.22%147.61% 三63.14%5227.23%8946.60%2915.18%157.85% 四83.74%7836.45%9042.06%2712.62%115.14% 一4710.80%13029.89%16938.85%7417.01%153.45% 二327.24%16336.88%20045.25%378.37%102.26% 三459.87%16836.84%19342.32%429.21%81.75% 四336.98%16334.46%20242.71%6313.32%122.54% 一236.91%8826.43%12437.24%7622.82%226.61% 二246.94%11132.08%12435.84%5616.18%318.96% 三246.72%11732.77%12535.01%6618.49%257.00% 四318.88%11633.24%9426.93%9326.65%154.30% 注:我校初考成绩与绩点对应如下: 等级AB+BC+CD+DF 百分制分数100-9089-8584-8079-7574-7069-6564-6060以下 绩点4 3.53 2.52 1.510 35 附表102019-2020学年各学院学生补考人数和重修人次统计表 学院名称 对外汉语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教育学院旅游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数理学院体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哲学与法政学院 总计 补考人次 4445317179526330818123162173533174540920215675345683048732 补考人数 302071003121201421075846711733261861125992032541443748 重修人次 1306393189124134932413028955831144386297244553055862713012768 重修人数 632201893101571751266866262428128113688152282293634533 36 附表112019-2020学年各学院本科学生赴国(境)外游学人数统计表 学院名称 本科生出境游学人数 长期项目 短期项目 合计 人文学院
4 54 58 对外汉语学院
0 4
4 马克思主义学院
0 0
0 哲学与法政学院
5 6 11 商学院 58 10 68 外国语学院 25 36 61 教育学院
3 10 13 音乐学院 21
9 30 美术学院
0 4
4 数理学院
4 6 10 生科学学院
1 14 15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0 2
2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5 4
9 旅游学院
5 2
7 体育学院
3 0
3 影视传媒艺术学院 10 40 50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11
3 14 建筑工程学院 25
1 26 全校 180 205 385 注:
(1)受疫情影响,2020
年春季学期学生海外交流暂停。

(2)长期项目的交流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短期项目的交流时间在3个月以下。
37 附表122019年度应届本科生分专业毕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校内专业代码 050103070301SF070302081301070501SF070503070504082502081001081001H120103040101SF040104040104SF040106SF040107SF071102120401SF120901K120902120903030503SF130401SF130402130403130406T130502130503130504050101050101SF050101WJ050105060101SF120502020101 校内专业名称 汉语国际教育化学(师范)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地理科学(师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中英合作)工程管理 教育学(师范)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师范)应用心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师范)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美术学(师范)绘画雕塑 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文基班)古典文献学历史学(师范)档案学经济学 应届毕业生数 73656060402941475462109264237119180572914495783944341316252525361352928412865 应届生中未按时毕业数 133411004951222110261001000200200020 授予学位数72625755392741464652103254034117179562914188773844331316252325361332928412663 应届就业人数 72575248382641464953104243634117177502913473773744301116242325351312821412156 38 校内专业代码 020101HA020101HB020301K020302020303020304020306T050303H 080901H 120204120208120801040102SF071001071001SF071002082701090102H070101 070101SF 070102070201070201SF071201040201SF040203050201050201SF050204050207 080202 080202H 080208H 校内专业名称 经济学(中美合作)经济学(中法合作) 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信用管理广告学(中法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法合作)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电子商务科学教育(师范)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中荷合作)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物理学(师范)统计学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英语英语(师范) 法语日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汽车服务工程(中德合作) 应届毕业生数 6250494223383235 43 108323042444247556535 108 23475325934070892251 44 38 66 应届生中未按时毕业数 67104027 5 1102301031 2 2170240115 6 3
3 授予学位数5339464219383028 35 107313040404245556234 106 21464625913670872143 38 34 63 应届就业人数 4836423816312524 33 94272440403944555334 106 20444624913670882146 36 30 60 39 校内专业代码 080601080701 080701H 080703080901 080901SF 130201130201H130202SF130205130308050302050303050305120210130301130304130305130309130310130404010101030101K030302120206120402120403 校内专业名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中美合作)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师范)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俄合作)音乐学(师范)舞蹈学录音艺术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 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动画摄影哲学法学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应届毕业生数 7839 45 7473 47 514081241643962329332994335724316630987841 应届生中未按时毕业数 106 2 05 2 353001000206000110030 授予学位数6632 43 7468 45 483578241642962329302988335724306430987441 应届就业人数 5633 42 7068 40 483578241631732125282973285522265826936435 40

标签: #工具 #十大 #十大 #奶粉 #十大 #新疆 #的是 #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