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时代,映照未来,2要闻2021年7月15日

小学生 5
星期四责任编辑刘春德周艳总编室传真:(0531)85193500Email:dbbjzx@126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 调研组来我省调研 □记者魏然报道本报济南7月14日讯7月11日至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率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调研组来我省,围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召开座谈会,听取省及有关部门、企业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并在济南、青岛实地调研。
其间,调研组到济南战役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郑建邦指出,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这次调研主要是了解山东外贸工作的经验做法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希望山东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对外贸易新定位新使命,高度重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发展环境,为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作出山东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刘洪才、王民参加调研。
副省长汲斌昌介绍我省外贸有关情况,省政协副主席程林陪同调研,济南市政协主席雷杰、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参加有关活动。
山东计划用两年时间逐步 推行政府采购合同电子化 □记者代玲玲通讯员张沫报道本报济南讯山东省财政厅于近日下发《关于推进政府采购合同电子化的通知》,在全省政府采购监管与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合同电子化,降低政府采购活动的制度成本和组织成本。
通知确定了“省级先行”的推进步骤。
根据相关制度要求,充分考虑政府采购标的复杂性及信息化应用的差异性,确定了分步推进的方案,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政府采购领域逐步推行政府采购合同电子化。
省级首先试行,有条件的市可根据工作需要,自行选择部分适宜的范围进行试点。
通知要求各级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做好开标评审信息化系统对接,各市拟应用的开标评审信息化系统,要按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要求和山东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标准化接口要求,实现与相关系统的数据交互共享。
做好供应商电子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相关工作,各开标评审信息化系统,要在山东省政府采购供应商库的基础上,规范实现供应商电子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等功能,确保一地申领全省通行。
同时,做好采购人电子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相关工作,根据山东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部署,采购人电子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依托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统一明确具体业务流程和签章模式,确定标准接口,做好相关功能模块的开发和测试,并统一采集各级采购人的相关电子印章信息。
各级财政部门做好指导预算单位强化内部控制,梳理工作流程,完善合同管理和电子签章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
我省11案例入选物流业制造 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案例 □记者王建通讯员刘晓晔报道本报济南讯记者近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近期发布了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案例名单,包括典型案例50个、入围案例60个。
我省有5个案例入选典型案例名单,6个案例入选入围案例名单。
我省入选典型案例名单的5个案例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码头自主创新与智慧物流协同发展案例,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物流引擎升级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案例,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的双星工业4.0全流程智能物流生产创新案例,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依托物流技术创新优化船板供应管理创新案例,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滨州市骏马物流有限公司、山东滨粮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推动企业主体深度融合构建小麦全产业链现代物流体系创新案例。
中国外运华中有限公司助力数据通讯行业头部企业实现服务器全球交付创新案例、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的佳怡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践案例等6个案例入选入围案例名单。
这些案例涉及先进制造、多式联运、供应链服务、信息平台等多个领域,相关企业行业代表性突出,技术模式先进,服务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示范推广价值。
《山东省地图集》(2020版) 出版上线 □记者王亚楠报道本报济南讯近日,省自然资源厅举行《山东省地图集》(2020版)出版上线发布会,据悉,这是《山东省地图集》自2008年第一版编制出版后,根据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的第二次修编。
《山东省地图集》(2020版)以地图为信息载体,全面反映了山东省自然资源环境、人文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信息,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一部融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地图集。
地图集的基础数据采用了我省最新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包括全省数字地形、地理国情监测、地名地址、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专题资料包含全省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领域的权威统计数据。
为丰富地图成果的使用方式,更好实现地图集的实用价值,省自然资源厅还开发了电子版地图集软件,用户可通过电脑或平板进行数字化浏览。
后续还将开发移动版小程序,不断提高公众获取和使用地图集的便利性。
上半年山东电网 建设投运规模超额完成计划 □记者张文婷通讯员程剑崔浩杰报道本报济南7月14日讯记者今天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获悉,上半年国网山东电力建成投运35千伏—500千伏工程172项,线路长度3517.42公里、变电容量1557.1万千伏安,分别超额完成计划757.4公里、468.1万千伏安。
6月份,随着闻韶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益都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聊城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工程的集中投运,国网山东电力超额完成上半年电网建设计划,为电网顺利迎峰度夏夯实了基础。
上半年一批重点工程的建成投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500千伏沂蒙抽蓄送出工程4月份送电,为山东电网度夏期间削峰填谷提供了保障;聊城南输变电工程作为山东电网“十四五”首个新建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后极大缓解了山东西部地区度夏供电压力;220千伏裕丰站主变等全省15项重过载治理工程的竣工投运,大大提升了电网供电可靠性;93项乡村振兴电网工程的建成投运,显著增强了农村地区供电能力。
纪录时代,映照未来 圆梦小康奋进山东———“纪录小康工程”山东主题展开展 □本报记者刘兵赵洪杰李子路 纪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留下新时代中国小康深刻“印记”———7月14日上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圆梦小康奋进山东———‘纪录小康工程’山东主题展”在山东博物馆二楼开展,并将于近期向社会公众开放。
整个主题展包括“关怀”“历程”“变迁”“攻坚”“憧憬”五大板块,运用多媒体互动知识扩充屏、环幕VR等新技术手段,多角度展示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
走进展览,330余幅图片图表、100余件实物、数十条音视频资料,勾勒出山东高质量决胜全面小康的史诗画卷,共同诉说着历史、纪录着时代、映照着未来。
齐鲁卫星星座中的“齐鲁一号”和“齐鲁四号”两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烟台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被誉为民族歌剧新时代“现象级”作品的《沂蒙山》……12张竖图和一幅30米的长卷,共同绘就了全面小康的美丽山东画卷,生动展示了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崭新面貌。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这是不负使命的历史担当——— 1950年3月22日,新中国成立后山东首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山东氧化铝厂经批准恢复建设;1986年4月,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规模最大的水利建设和市政建设工程———引黄济青工程破土动工;2017年8月,《山东省黄河滩区 7月14日,“圆梦小康图为主题展一角。
□记者刘兵报道奋进山东———‘纪录小康工程’山东主题展”开展。
居民迁建规划》印发,3年多时间基本解决了60万滩区群众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2021年3月8日,山东省新闻办发布会公布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步入“历程”主题展厅,一块块纪录历史的时间展板在光影中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齐鲁儿女自力更生、不懈奋斗的追梦步伐。
着眼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这是覆盖全面的总体推进——— 在“变迁”板块,锚定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增进民生福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略海洋、狠抓 干部队伍建设的“山东之变”,以一幅幅照片、一帧帧画面、一个个实物呈现在观众面前,集中展示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廊道尽头,“山东相册”墙面上,一组新旧照片对比,打通历史和现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初建时一片荒芜,如今厂房高楼林立;曾经的济南十二马路周边破旧不堪,如今已是繁华的购物休闲广场;成武县的刘楼水沟曾经垃圾遍布,如今水清岸绿,成了富有江南特色的水街……“震撼又感动,真切感受到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山东的沧桑巨变。
”一位参观者表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让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攻坚克难的伟大实践——— “黄河滩”“沂蒙山”“老病残”是我省脱贫攻坚的重点领域、坚中之坚。
“攻坚”板块展示了全省上下攻坚克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其中,“行走黄河滩·我的迁建故事”环幕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用迁建一线鲜活的场景、故事,抒写了黄河滩区迁建的宏大史实。
王乐义、李学海、孟祥民、刘建光、刘昌法、朱彦夫、冷晓燕……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就是一面面引领的旗帜。
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战场上,我省涌现出了一批批甘于奉献、担当作为、实干苦干的先进典型。
在展览“榜样墙”上,62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改革先锋”“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齐鲁时代楷模”等荣誉获得者的代表影像,遍布山东地图,共同铺就了山东全面小康的幸福道路。
小康路上最美的风景就是群众的笑脸。
展览设置的笑脸墙,展现了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共奔小康的美丽瞬间。
观众可以点击笑脸,察看笑脸背后的故事,也可以拍照上传自己的笑脸。
为增强展览的吸引力、感染力、趣味性,主办方在多个板块设置了互动场景。
除了笑脸墙,在“历程”板块,观众还可以在象征蒸蒸日上的大幅旭日东升画前,合影“打卡”,获取免费照片。
脱贫摘帽、圆梦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憧憬”板块展示了山东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奋力实现“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新部署新愿景。
圆梦小康,幸福再出发。
五位基层代表参观“圆梦小康奋进山东———‘纪录小康工程’山东主题展” 奋斗圆梦,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赵琳宋亚鲁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今天,在山东博物馆二楼“圆梦小康奋进山东———‘纪录小康工程’山东主题展”上,一群特殊的参观者,格外引人注意。
他们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从全省各地赶来,他们既是观众,又是“义务讲解员”,在一块块展板前驻足,向观众们讲述自己“奔小康”的故事。
“这桃现在吃脆甜可口,放两天再吃软甜多汁,而且还没有毛,不会让人过敏。
”在“攻坚”板块前,一手拿着油蟠桃,一边热情地给参观者讲解的,是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庆花。
牛庆花对自家桃子赞不绝口,引来很多人围观,还有人想现场买桃。
甜蜜的味道来之不易。
沂蒙山区,曾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骨头”之
一。
由于家庭困难,牛庆花也曾经外出打工,尽管能吃苦,可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
转机出现在2015年底。
村里组织了 一次电商培训,参加过后,牛庆花的创业灵感和热情被点燃了———原来,山沟沟里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去啊!她连夜找人帮忙,注册了淘宝店铺,没多久就成交了第一单,卖出了10斤山楂。
这一单虽然只有65元,却极大鼓舞了牛庆花。
第二年,她就注册成立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在创业的道路上大踏步迈进。
2020年,疫情肆虐时,牛庆花瞄准时机,果断由原来的传统电商向直播电商转型,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都开通了账号,叫卖蒙阴特产,再次“华丽转身”。
“一枝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别看俺是农村人,俺明白这道理。
”牛庆花从2016年开始,就按照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与同村16户贫困户签了水果收购协议,16户贫困户当年就实现了人均增收3000元至8000元,全部实现了脱贫。
通过线下包装和物流发货,她又为50多名农家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看到他们开心,我就觉得奋斗特别有意义。
”牛庆花说。
作为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之
一,牛庆花的故事,是沂蒙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
在鲁西,还有一个人,也在为村里的人、棚里的菜忙碌着,他就是聊城市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
在村委的带领下,耿店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棚菜产业,流转周边6个村1100亩土地,建立“棚二代”创业园,建起了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十年间,已经有106名“棚二代”返乡创业,占全村人口的八分之
一。
年轻人的回归,让乡村振兴更具生命力、更有创新性。
“我专门带了六幅画,来济南,就是想让大伙儿看看,我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的滩区变化。
”在展览现场,来自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的72岁农民画家毛吉志一边拿起手边的画,一边说着。
在省委的关怀下,2017年,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正式启动,千百年来,困扰滩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迎刃而解。
大伙儿的“安居梦”“致富梦” 一一圆了。
三十多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家 家电企业,成长为全国领军的物联网生态品牌。
在展览现场,海尔智家济南中心营销总监刘旺春带领观众浏览一块块高清大屏。
他说:“海尔自创立以来就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
海尔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人奔向小康生活的一个缩影。
”衣食住娱全场景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让中国人的生活更智慧、更健康、更美好。
“钢三代”李宏伟的故事,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大片”的一个精彩“镜头”。
2009年,李宏伟“接棒”父亲,进入济钢炼铁厂工作,成为一名高炉皮带工。
后来,济钢集团钢铁主业关停转移,李宏伟割舍不掉济钢情,和20名同事来到济钢创智谷科技服务分公司,从事创业项目孵化。
“创智谷大楼对面有一块钢板,上面有十个大字———续燃一团火,再造新济钢。
”李宏伟告诉记者,“这也是我的目标,我将为之继续奋斗。
” 氤氲书香润齐鲁 ———山东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山东”综述 □本报记者赵琳宋亚鲁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一座城市、一方水土来说,书香氤氲,自然也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将于7月15日至19日在济南举办,在烟台、泰安设立分会场,参展机构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届之最。
时隔十二年,书博会再次“花落”齐鲁。
举办这样的全国性文化盛会,山东缘何有这样的底气和自信?原因就在于,通过多年来的“书香山东”建设、全民阅读推广,如今,阅读引领着这里的文化风尚,书香洒满齐鲁大地,沉淀着这里的文脉底蕴,滋养着每个山东人的精神底气。
提升公共服务档次,城乡 阅读空间不断拓宽 今年暑假,胜利大街小学学生杨景皓一有时间,就会到山东书城看书,中午到地下餐厅解决午餐,“我能在这儿待一整天。
”在这座2.4万平方米的建筑里,图书零售、咖啡、轻食、文创、亲子互动、汉服体验等文化服务种类齐全,很多家庭选择在这里度过周末,很多爱书人也养成了在这里消磨时间的习惯。
推广全民阅读,离不开阅读阵地的有力支撑。
烟台书城、梁山书城等实体书店给 人的共同感受是:格调高雅、艺术气息浓郁。
目前,全省500余家新华书店门店全部完成转型升级,由单一的图书售书场所升级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文化场所。
想方设法让读者走进来、坐得住、离不开。
我省连续多年评选“山东最美书店”,至今已评出60余家,其中不乏特色鲜明的独立书店。
我省建立起完善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阅读服务网络。
淄博开通“淄博市民学习中心”数字平台,囊括270万种电子图书。
烟台投资近5000万元购置数字阅读机、自助查询一体机等设备,改善公共图书馆阅读环境。
威海建成50个24小时“城市书房”和24小时共享书柜,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
遍布齐鲁乡村的8万多家农家书屋,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夯实了基层阵地。
今年,我省组织开展了“百姓自主选书”活动,让农民成为农家书屋出版物配备的主角。
“基层阅读阵地呈现出数量多、设施全的特点,为全民阅读筑牢了硬件基础。
”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求知 “悦读”蔚然成风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耕读传 家、诗书继世”的优良传统。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加快建设“书香山东”。
省级层面,连续多年开展齐鲁书香节暨山东书展,开展图书优惠展销,组织近万场阅读活动。
仅2020年,全省上下共投入全民阅读活动经费9000余万元,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2万余场次,捐赠图书200万余册、码洋4000余万元,参与人数1100万人次。
全省各地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东营、烟台、济宁、日照、德州等市成立了全民阅读工作领导小组,烟台市制定实施了《烟台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潍坊市成立了全民阅读工程组委会,聊城市成立了全民阅读促进会,全省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供了强大动力。
书香城市、书香机关、书香学校、书香家庭……全省各地各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和评比活动。
截至目前,16市都建立了“国学大讲堂”“尼山书院”,建成1万余个乡村儒学讲堂。
主题出版“叫得响”“走 出去”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周啸阳正在阅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他说,这套书背后权威的专家团队吸引了他。
《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担纲主编,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的多位党史专家组成创作团队。
这套书用60个问题作引,以问答形式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概貌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今年3月首发以来,全国发行超过百万册。
“红色基因如何薪火相传,时代精神如何接续弘扬,这是我们每一个山东出版人关心的命题。
”青岛出版社副总编辑谢蔚介绍,《写给青少年的党史》不仅为青少年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优质教材,版权还输出到美国、尼泊尔等国。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我省策划推出了100部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策划推出了“百年百部”红色经典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并已列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
山东出版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书博会他们的展示重点是建党百年主题出版物,近年来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出版物,反映、记录脱贫攻坚和建成小康社会的出版物及其他类主题出版物。

标签: #程序 #看电影 #好用 #公众 #高中数学 #程序 #程序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