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栖息的地方,投稿邮箱:asrbfkb@文

文字 7
史 2016年9月23日8星期
留住历史的记忆 □成义 副刊 ANSHUNDAILY责任编辑:黄成义/校对:唐云霞/组版:张开云 向往延安 □西风 这是儒林路历史街区最好的结局,三庙三街(文庙、武庙、县学宫、儒林路、平等路、东街)将得到重建恢复。
儒林路的改造终于尘埃落地,以修旧如旧的方式,确保核心区内的建筑全面保护,确保老街小巷格局、街道、院落肌理和房屋布局恢复原来的历史风貌。
儒林路是如今安顺人怀旧的地方,修建于明代,明代庚子科举人杨文澜写了一篇文章叫《安顺城中外景情赋》,文章对安顺城进行了描述,使我们能够有历史的记忆,他的文章里,我们仿佛回到那个城中寺庙林立、牌坊峥嵘、街巷纵横、集市繁盛的市容风貌。
以儒林路片区为中心辐射,周围35万平方米区域,除了安顺文庙外,谷氏旧宅及贵州文化名人戴明贤先生的老宅,有湖南、福建、四川、江西的老会馆等。
儒林路老街这种坊巷制的城市结构已不多见,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清末民居建筑旅游之地,老街保留了很多老安顺原汁原味的生活风貌。
戴明贤先生家的老宅是安顺民居的典型,走进考究的雕花的屋瓦下,院子里那棵硕大的紫薇树,周围杂花生树,一棵紫柏高耸入云,端的是看遍尘寰,历尽沧桑。
这是一个三进四合院院落,院深而阔,仔细观察,雕花窗棂门窗,屋檐滴水的瓦当,虽然历经年月的风尘,仍还看得出中国民居建筑的精致之处,一扇扇的雕花门窗,整个建筑显得格调古朴和高雅,地上的石板铺得阔大而平坦。
不远处的谷氏旧宅是一座有着精美砖雕的完整四合院,文物部门在门外立了一块牌子“谷氏旧居”。
一进门,二米多高的门楼已显出过去这个官府之家的肃穆与严整,三米高的柱梁坚实挺拔地支撑着这座高大的门楼,倒塌的墙,还可看出老屋的大家庭融曳之乐,墙高而直,门窗呈圆拱型,是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具有西方哥特式建筑的影子。
民国是中国历史转瞬即逝的一段时期,它留下的文化不多,在谷氏旧宅中,留下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的四合院融合了西方哥特式的圆形石柱、门窗的特色之外,安顺旧时大明商场的老建筑也体现了这一特色。
时代的流逝,白而发亮的石墙还显出厚重之气,可以想见,民国短暂的开放带来的欧洲文化之风也吹进这个封闭的小城。
安顺老街小巷的文化记忆,在小巷,在青石板的曲折道路中,在花木掩映的老宅院落中。
消失的小巷、庙宇,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
在过去,小巷首先意味着一种生活形态,街巷纵横的安顺,形成了特殊的人伦关系。
毗邻的四合院之间,夹着10米宽的街头或者巷道,决定了不同家族之间的人们必然在这里相遇,聚集了人气以及人们的和谐关系。
保护儒林路就是保护这些活生生的文化气息。
对现在的安顺人来说,他们已经不知道原来老安顺的模样,就是一些老地名,大概都没有听说过,比如南关厢、城隍庙、关帝庙、东岳庙;比如小井巷、大箭道、落魂台等等,老人们 都知道它们的名字,但是这些地方已经不存在了。
当我带上安顺的熟悉街道的老人去找这些名字相对应的地方时,很多已经不见了,有的已是一条条熙熙攘攘的大街,街边各种店铺罗列,毗邻的服装店、食品店生意红火,只是已经没有了历史的记忆。
安顺,许多老巷、庙宇、古井消失之后,只有名词幸存下来,现代与古代已经找不到连接的方式。
比如老百姓营生的地方小井巷、杨家湾、同知巷、铜匠街、花街,这些老百姓营生的场所,曾经是市民卖小百货、打铁、修锁配钥匙的地方,是用街巷的名字命名;安顺城多水井,很多是以井命名,如大龙井、双眼井、牟家井、马槽龙井、兴隆井等等;有的是以大户人家姓氏取名,比如宋家巷、保家巷、温家巷、樊家巷、顾府街等等;有的以畜禽命名,比如杀猪巷、杀羊巷、赶牛场、赶马场等等;有的以庙命名,比如玄坛庙、鞑子庙、二郎庙、五显庙等等,这些 地名有几个人还能知道。
如果我们打开《续修安顺府志》,清道光年 间,没有这个杨文澜,我们再也找不回安顺的历史记忆。
消失的小巷、庙宇,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
在过去,小巷首先意味着一种生活形态,街巷纵横的安顺,形成了特殊的人伦关系。
毗邻的四合院之间,夹着10米宽的街头或者巷道,决定了不同家族之间的人们必然在这里相遇,聚集了人气以及人们的和谐关系。
现在,街头尚保存着一点过去的生活气息,希望随之而来的城市改造,将按照历史原貌的形式进行全面保护,风格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历史的风貌得到延续。
因为这里曾经有很多纵横错落,关系复杂的许多生命曾经寄生在这里。
历史上,安顺人相互提携,过了祖祖辈辈,流逝了许多的人和事,不能成为停滞、老旧、落后的代名词。
秋花 秦小棕水彩画 ) ( □ 九头坡上埋忠骨 □宋建英 临近退休时,与公司生产部史伟部长一同参与了贵州龙飞航空附件有限公司龙飞大事记及龙飞史的修史工作。
而在编修工作中对史伟的尊重,更多的缘之于对他的父亲,老厂长史长树的敬重。
15年前,龙飞厂原副厂长史长树因病去世。
按照老人临终前的遗嘱,家人准备将老人的骨灰埋在老厂镇宁丁旗老龙岩厂九头坡上。
2001年10月1日上午,龙岩厂百余名职工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厂职工医院,向原副厂长史长树老人的遗体告别。
简短的告别仪式后,遗体被送往殡仪馆火化。
随后,家人们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驱车赶往丁旗老厂址将骨灰洒在老人曾经工作生活了30年的土地上。
时任厂长吴滨生、党委书记汤文智、总工程师刘志刚、厂工会主席王孚诚等工厂领导一同到老厂为史长树老人送行。
车缓缓地停在龙岩厂的老厂址——九头坡下。
托着老人那用一尺红绸裹着的骨灰,人们心情沉重地向山上走去。
山路弯弯,仿佛向人们述说着这位三线建厂元老在这里30多年的人生旅途;山风哀鸣,仿佛在为这位忠诚的三线建设老人唱着最后的挽歌。
史长树同志作为三线建设贵州龙岩厂的建厂元老,于1965年从沈阳来到安顺,就全身心在镇宁县安西区进行建设龙岩厂。
他为人随和,善于团结同志;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他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过车间党支部书记、知青带队干部、厂工会主席、副厂长等职,但无论他在哪个岗位工作,都深受同志们的尊敬和爱戴。
1983年退居二线后,他仍为龙岩厂的发展而勤奋工作,担任了厂调研员和支部书记工作。
退休以后,他不辞辛苦,认真做好老体协的工作,使工厂的老年人体育活动富有生机。
1999年2月,他在得知自己确诊为肝硬化后,仍为做好老年人体育活动而奔忙。
就在2001 年春节前,他还亲自带队为开展好老年人春节活动四处筹集资金。
在他病重住院期间,他仍十分关心工厂的发展。
孩子们去看他,他急着催促他们回去:快回去,别耽误了工作。
工厂领导去看望他,他最关心的也是工厂的生产情况,并表现了战胜疾病的坚强毅力。
春节过后,史长树卧床不起。
虽然家人对他隐瞒了病情,但经历过人生许多坎坷的他,意识到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叮嘱老伴替他交9月份的党费,特意嘱咐把10月份的也交上。
9月15日那天,他把三个孩子叫到床前说了他临终前最多的一次话:“儿(长子,史伟),你记下,我知道我活不了多久了,我现在不说,也许以后没有机会说了。

一,我病重期间,工厂各级领导及我工作期间的老同志多次来看望我,你代我谢谢组织和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第
二,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搞遗体告别,不要骨灰盒,那太破费,人死了还讲究个啥!就把我的骨灰洒在九头坡上,一切从简;第
三,我死后最放心不下的是你们的妈妈,她跟了我几十年,没少吃苦,我原想能与她一起庆祝我们的金婚,看来是不能了(孩子们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
好在你们对母亲都很孝顺,我也就放心了。
” 兄妹几个抱头痛哭地说“:爸,你就放心吧!”15天后,史长树老人带着他不多的遗憾离开人世。
在史长树的心里,他一直认为在开发区新厂他没有为龙岩厂做什么事,而老厂是他工作、生活了30年的地方,那是他生命过程最没有遗憾的地方,他为龙岩厂奉献的不仅是他的热血年华,而是他的全部。
所以他要把他的骨灰洒在他工作过的土地上。
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一名三线老航空人对祖国航空事业朴素的情感。
孩子们把老人的骨灰分别洒向他工作过 的方向,也把他最后的爱献给了他所热爱的、 工作过的土地,让史长树老人魂归故土(第
故乡)。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 死了,可他还活着。
”史长树以他不愧的人生和 临终前留下的一句遗言“把我的骨灰洒到九头 坡上”,印证了前面的话——他去了,但他的骨 灰永远留在了他献了青春献终身的老龙岩厂 的土地上,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窃以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安排自己后事 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带着遗憾离去的人,比如 伟人周恩来,临终前周总理想的更多的是他生 前的许多事还没有做完,他设计的宏伟蓝图还 没有实现,他深深地爱着他的人民,他要看到 祖国实现四化,人民富裕幸福。
为此,他说把 他
的骨灰洒向大海,他要永远做人民的好儿 子,而人民却永远怀念周总理。
另一种是没有 遗憾离去的人,比如普通人史长树,他认为作 为一名普通人,他已把他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他的儿女和他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他热爱的土 地,这应该是人生最为风光的事了。
他们都走 了,但他们也许惟独不会想到的是,他们的灵 魂没有死,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他们的生命因他们不死的精神而延伸。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普希金的《我的墓志 铭》:这儿埋葬了普希金;他一生快乐,/尽伴着 年轻的缪斯,慵懒和爱神;/他没有过什么大好 事,不过老实说/他从心眼里却实实在在是个 大好人。
这是多么朴实而又难以做到。
让我们所有活着的人, 做好普通人,成为事业的那
一块砖、那一片瓦,成为生活的那一束花、一棵草。
这样,我们的生命会随着事业的辉煌而辉煌,随着生活的美丽而美丽,随着祖国的前进的脚步而延伸。
线三故事 我一直怀着炽热而迫切的渴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走向革命圣地延安,登上风景依旧的宝塔山,倾听陕北民歌的粗犷和腰鼓的激越,看看清澈透明的延河水,是怎样流淌过我干涸的心田;或走进朴素而神秘的窑洞,看一看当年闪烁的油灯,是怎样燃亮了中国的明天或锦绣的未来…… 在一个迷人的金秋时节,我回到内地探亲,一股无法遏止的激情潮水,驱使我从途经的古城西安车站下车。
我要亲眼看一看革命圣地延安。
汽车在恢弘的黄土高原上奔驰,望着连绵起伏的丘陵和金黄的田野,我的心在长久的激动中,充满了潮湿而温情的向往。
汽车司机不失时机地打开收录机,一曲曲粗犷豪放的陕北民歌在车厢内悠扬地回荡。
《黄土高坡》、《走西口》、《南泥湾》……歌声是那么的美妙而亲切,歌声是那么的辛辣而响亮,歌声是那么的醉人而荡气回肠……歌声将我带进了黄褐色土地上头扎羊毛肚的陕北汉子宽阔的胸怀前,将我带到了永远屹立在中国革命史册的延安宝塔和燃烧希望火种的延安窑洞…… 汽车经过一天的快速飞奔,终于将我带进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带到了充满高原风情的城市。
当我行走或伫立在宽敞的延安大街,我深情的目光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那魂牵梦绕的延安宝塔就矗立在眼前,在晚霞时分,它是如此的壮丽和辉煌;延河水像一条明净而柔软的丝带,从市区中央温柔地飘过。
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实,延安激荡的昨天和沸腾的今天,依旧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与风采。
在并不繁华的延安大街上,我看到了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忘情地穿行或驻足,是什么力量驱使那些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远涉重洋?来到这甚至有些荒凉的陕北小城?这又使我想到了三十年代,美国记者斯诺走向延安的那一段历史,想到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诺尔曼·白求恩,而正是这位可敬的美国女性,用她饱满的笔墨和激情,书写了讴歌中国革命的鸿篇巨制《西行漫记》…… 在这充满花香的小巷中,我走进了一家个体小吃店,老板用爽朗的陕北口音招呼着我。
我静静地坐在粗制的木登上,观赏陕北姑娘拉面娴熟的动作,和坑灶里明亮而跳跃的火苗……当我用完羊肉泡馍、外加一碗拉面后,才知道自己的食欲是如此的好。
陕北的风味和风俗,让我这个远 道而来的客人大开了眼界。
我下榻在延安宾馆时,已经是星夜时 分。
推窗远眺,附近的宝塔山上灯火辉煌, 这又使我想起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千古名 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艰苦卓绝的战 争年代,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大后方, 成为刺破漫漫长夜的一把利剑!无数革命 者手挚火炬,前赴后继,用他们的血肉之躯 和滚烫的追求真理的心,最终迎来新中国 诞生的灿烂黎明……这一夜,我躺在延安 温暖的怀抱里,久久无法合上眼帘…… 第二天,当绚丽的晨光透过窗纱,我 健步走上宝塔山,用深情而敬畏的目光, 凝视着犹如灯塔般耸立云天的宝塔。
放 眼望去,这座人口不足二十万的黄土高原 城
市,依旧是那么拙朴而生机盎然。
诚 然,宝塔山公园比不上西湖,比不上北海 公园,但她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依旧使众 多的游人流连忘返。
在延安,可以观光或浏览的革命圣地 很多,如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党校 旧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王家坪革 命旧址……伴随着拥挤的人流,我走进了 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在浩瀚的中国革命 的历史长廊中,延安的画卷是那么的色彩 斑斓,在讲演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中,我再 一次重温了延安光辉的历史,我沉浸在往 昔战争飘逸的烽烟中…… 在一座陈旧的窑洞前,我和众多的游 人鱼贯而入。
延安金黄色的泥土,不但塑 造了陕北普通的民居,更为壮怀激烈的中 国革命塑造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这是 毛泽东同志曾经工作和休息的地方,虽然 历经岁月的更迭,里面的陈设整齐如新。
那简朴的铺盖,那粗糙的木登,那盏醒目 的油灯,都印证着一代伟人在这里伏案疾 书的情形。
难以想像,毛泽东的不朽著作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就是在陕 北的普通民居里诞生的。
我最后一次伫立在延安大街上,内心 久久不能平静。
诚然,延安比不上沿海城 市的繁华和楼高人
密。
但她独有的气质,是任何灯红酒绿的大城市无法比相的,她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富矿,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旅行 让灵魂栖息的地方 □胡德江 黄果树湿地处在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通过六枝河、白水河、三岔河、王二河生态廊道,形成神奇的喀斯特河流湿地自然景观,分布着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多元的水流形态、奇特的生态植被,被称之为“高原喀斯特瀑布博物馆”。
石林、天生桥、溶洞等喀斯特地貌神态各异、巧夺天工。
瀑布、急滩、跌水、落水洞、地下河、伏流、涌泉千姿百态、层出不穷。
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保护性开发黄果树湿地,建设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使安顺全域生态旅游得到延伸和拓展,为贵州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先行一步。
黄果树湿地公园潜在着悠久的旅游发现史和厚重的旅游文化积淀。
明崇祯十一年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迹,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词赋记载《徐霞客游记》中。
其中精彩描述:“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
” 黄果树湿地公园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把石头寨、大瀑布、天星桥、郎宫串联起来,凸显瀑乡多样水态、河谷梯度景观、布依文化、田园风光互相交融的特色风貌。
如果说黄果树旅游区是一只美丽的孔雀,那么大瀑布是孔雀的桂冠,湿地公园是孔雀展开的屏,凸显“三湾一水几分田,十里河溪鹭跃鸣”的迷人景色。
潭影飞鹭是灵魂的栖息地。
水是湿地公园的灵魂。
水的灵魂在潭影飞鹭中修炼,在“三湾九景”中灵动,在大瀑布中升腾,水把湿地公园生命的美丽演绎到极致。
走进潭影飞鹭,就是走进灵魂的仙境。
喀斯特地貌的岩山,披着茂密的森林,岩杉、岩松、枫香、樟木生长在山崖上,已经生长了上百年,喀斯特地貌,山深土浅,这些植物一年不长一寸,哪里有石缝缝,就往哪里钻,寻根问土,展示无穷的生命张力,这种张力,就是为了保护脚下那一滩碧水。
林深不知处,山高人为峰,这些布满森林的岩山,活灵活现,活像一尊尊打坐的佛,高深莫测,神态安然,赋予潭影飞鹭鲜活的灵性。
黔中的岩山,见证了 12000年的喀斯特地貌,赋予黄果树国家 湿地公园美丽和神奇,赋予黄果树国家湿 地公园博大的生命磁场,那一座岩山、那 一棵古树,那一汪潭水,融化在12000年 的穿洞文化里。
山高林密,潭深鹭鸣,仙境安静。
走 进潭影飞鹭,人就会不知不觉安静下来。
唐朝诗人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出,为坻,为屿,为岩。
”潭影飞鹭的石潭毫 不逊色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
溪畔漫步径沿岸,生长着耐湿水的花 花草草,形成一条看不见尽头的滨水植物 景观带,漫步在溪水缓缓的河畔,伴一路 芳草、伴一路花香,伴一路翩翩彩蝶,感受 一
路人生美丽的途径,走在河溪木栈桥 上,守望岩石密林与深潭瀑水间的白鹭, 眼前的白鹭在跃鸣,好像相互呼唤翩翩上 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潭影飞鹭正好照应杜甫这句诗的美妙。
水心洲是一个木栈道环绕的河溪小 岛
,丰富的湿地植物形成不同层次的林 荫,水心洲把你从世俗烦恼中隔开,给你 疲惫的心灵一个停靠的港湾。
在水心洲 上看碧潭白鹭、看岩石飞瀑,你才感悟人 生追求梦想不过是遇到一场好风景,自己 变成风景中的人。
站在白水河大桥上,川流不息、水花 绽放的白水河尽收眼底,白水河横穿整个 湿地公园,拥有黄果树大瀑布、陡坡塘瀑 布、螺丝滩瀑布等瀑布群,拥有百余座跌 水
、数十个溪涧、潭、湾,上游是“金梭化 练”田园湿地休闲区,充满浓郁布依风情 的石头寨就在其中,石头寨被称为“中国 布依蜡染第一村”;下游是“舸出伏流”景 区、大瀑布景区和“飞瀑问由”景区,“舸出 伏流”景区拥有“万流涌动伏流群”。
“飞瀑 问由”景区拥有“千水百态螺丝滩。
” 湿地公园令人神 往、流
连忘返,看过潭影飞鹭,你想去“中国布依蜡染第一村”呢,或是去“万流涌动伏流群”、或是去“千水百态螺丝滩”?黄果树湿地公园处处是你的缘。
风光 ●办公室:0851-38118990编辑部:0851-38129899 ●广告经营许可证:安工商字01103-0016 ●安顺工投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标签: #快捷键 #命令 #软件 #地址 #单位 #阿里巴巴 #盘根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