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医治城市病,大数据花了怎么才能贷款

花了 4
82016年9月25日星期日 读者 编者按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各类城市病逐渐成为困扰城市建设与治理的“顽疾”。
读者来信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可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也可使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但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参与者协同合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专家观点 促进城市各功能 协调运作 韩治刚 随着当前各类城市病的不断涌现,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
所谓的智慧城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上的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对城市各领域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城市中的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从而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而广义上的智慧城市,则是将城市看成一个生命体,以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为基础,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
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各地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是对智慧城市的认知不够科学。
许多建设者并没有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地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地图及城市三维可视化或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等同于智慧城市。
结果是花费大量资金开展建设,却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二是缺乏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许多城市缺乏系统的、整体的、可持续的顶层规划和设计,造成建设的无序和混乱。
三是信息壁垒的现象严重。
许多地区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并未清晰认识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信息互通和共享程度很低,严重阻碍了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四是标准体系、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滞后。
多头建设、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信息数据生命周期短。
五是信息安全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的责任意识有待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近期,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国家网信办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且牵头组织国家发改委等26个部委联合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迈入了统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阶段。
当前,要依托系统工程的思想,通过研究和开展顶层设计,打破信息壁垒,增强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促进城市各功能彼此间的协调运作,重点聚焦两大方向开展实施。
一是提升城市治理管理水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城市资源的整合,促进城市管理精准化、透明化和高效化,推进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以坚持信息惠民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通过释放数字红利,实现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更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作者系航天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用“智慧”医治城市病 下图9月19日,湖北省秭归县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工作人员正在向办理营业执照的群众讲解如何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通过手机关注办证情况。
该县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及时推动传统政务服务向“互联网+政务服务”转变,基本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一网式办理”的目标。
谭三要摄 上图9月14日,技术人员在检测智慧城管系统的运行状况。
该系统自运行以来,累计处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1243件,部门处置率达到96%,有力保障了城市运行。
林世军摄 大数据产业助力智慧城市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一个城市要实现管理和运行的科学决策,必须依靠数据支撑。
城市发展,需要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处理、整合、共享、挖掘、分析和应用,了解城市运行情况与发展态势,为各部门协同工作、领导决策提供支撑,进而服务于市民。
廊坊市把大数据产业作为首要产业加快推进,全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提升智慧城市水平。
但目前廊坊市大数据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产业集聚度不高。
多数分散在廊坊开发区、固安高新区、燕郊高新区、龙河高新区等多个园区 中,而且多处于产业中低端,创新型领军企业尚未与周边中小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多。
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仅占全社会R&D投入的47%,远低于全省85%的水平。
三是承载平台不强。
全市省级以上园区数量虽多,但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同构明显,对大数据产业的高端项目、成果和人才承载力不够、吸引力不足。
大数据产业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的业态,要将数据的应用价值挖掘出来,实现让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的目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工作。
一是加快产业培育。
要狠抓一批大项 目落地,抓好现有产业培育壮大,用“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二是搭好载体平台。
要加快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着力打造大数据试验区。
三是注重示范应用。
要坚持智慧政务引领,搞好智慧民生服务,以互联网思维加快推进智慧工业融合发展。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
要加快产业科研机构建设,健全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打造有利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河北省廊坊市科技局局长杨中秋) 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是一种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对城市进行再造,对城市的资源配置进行再整合,在更大程度上服务民生,增加市民的幸福感、满足感。
因此,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并不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企业最了解民众的需求,而且出于利益驱动,企业也会努力探索一种可以持续的商业化模式,从而推动城市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调动广大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应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选择。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引导作用。
如制 定整体标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加强对市场提供服务的监管等。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应对各类智慧城市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评估,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投资运维模式。
另一方面,对于智慧城市的投资则应更多地依靠社会资本,对民生服务类项目,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应最大限度地交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对于社会管理类、基础类、公益类项目,应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推动政企合资共建,推动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政府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租赁等方式向 企业购买服务;对于智慧旅游、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产业类项目,政府可投入少量引导资金,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
此外,针对一些建设周期长、市场利润率低的项目,应探索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参与建设的企业发放适当补贴,对于一些中小城市,考虑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投入资金有限、运营管理能力较弱的特点,选择大型国有企业或政府控股企业,形成以企业总承包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模式。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袁壮志) 智慧城市要以便民为宗旨 推行智慧城市,落脚点应在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让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通过“互联网”、“云数据”等方式统筹城镇化发展、规划、管理和资源配置,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是搭建管控平台。
运用仿真三维地图GIS技术、城乡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电子防控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村镇、社区、居委会工作者队伍收集反馈各类社会 问题,通过与城乡现有全员人口数据、企事业单位分布、楼宇房屋的模块管理相结合,构建“天上有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络)”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
二是整合社会服务。
整合政府相关部门资源,建设政府网上办事虚拟大厅,逐步实现政府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办结,在基层政务大厅开通网格化服务窗口,帮助群众网上办事,利用政务服务视频监控对窗口办事状况进行动态监管。
三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积极对接“两微一端”等新 兴媒体以及电视和服务热线,方便群众通过微信、网站在线咨询和电话热线等多个载体反映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急事,综合服务平台及时响应和交办,促使问题解决,并及时公布问题的处置情况,进一步畅通民情表达渠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人人都是城市管理者,人人都能享受智慧服务的大格局。
(湖南省古丈县委覃阿风) 谨防保健品“坑老”陷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养生保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许多老年人为了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强身健体”。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抓住老年人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举办五花八门的健康讲座、免费体验活动等,忽悠老年人购买虚假保健品,导致不少老年人“赔了健康又赔钱”。
前不久,患有糖尿病的邻居张太婆在“将军路健康生活馆”参加免费活动后,在 工作人员的游说下,花4480元购买了一个 疗程的“冠益生南极磷虾油”。
然而,服用不久,张太婆就因为低血糖住进了医院,医生怀疑该产品添加了过量降糖降压原料药物,责令她立即停用。
出院后,张太婆将“虾油”送去医院做化验,发现所谓的保健品,竟然是食用葡萄糖水添加了降糖降压基础药物。
想去找商家理论,却发现商家早已不见了踪影。
笔者上网查询得知,这种牌子的保健品在其他省市也多有投诉,而且“药品315网”早在4月就发布告示称其涉嫌虚假宣 传欺骗消费者。
然而,这种早就被“点名”的虚假保健品,却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继续坑害老年消费者。
据了解,保健产品低成本、高利润是致使违规商家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
目前,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但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
一些商家只要“忽悠”成功,销售几个疗程的保健品,就可收益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而一旦被查处,罚金也就几万元,这对违规企业根本无法产生威慑作用。
要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切实保护老 年人的权益,一是要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将虚假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以及虚假夸大宣传的生产经营企业列入“黑名单”。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
鼓励消费者、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等通过举报电话、网络,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使老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随便参加商家以“免费活动”等名目开展的促销活动,以免上当受骗。
(湖北省武汉市鲁志枢) 提升扶贫工作信息化水平 9月16日,《经济日报》刊发的《彩云之南奏响信息扶贫交响曲》一文,报道了云南省因地制宜落实精准扶贫战略,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宽带乡村等举措,加强信息扶贫的经验做法,对各地扶贫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信息化,不仅仅是扶贫手段,更是脱贫内容。
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经济虽有所发展,但信息化基础建设设施还相对滞后。
要把握信息化步伐加快的大趋势,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缩小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数字鸿沟”,以“互联网+”助推扶贫变革。
一要完善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对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倾斜扶持,鼓励支持运营商为农村用户提供实用、价优的终端、业务及资费,各通信运营企业也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信息终端普及率,加快信息网络的升级改造。
二要构建全社会扶贫信息对接平台。
以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重要抓手,以数据共享、平台交互为目标,打造以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为支撑的“扶贫云”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管理、动态管理和科学管理,实现贫困人口识别的动态化、贫困程度认定的智能化、扶贫信息公开透明的常态化,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三要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互联网应用水平。
通过政府、互联网企业、教育机构多方合作的方式,鼓励开展互联网基础知识实用培训等课程,引导农民积极参训,全面提高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获取互联网资源的环境和条件,进而实现信息扶贫的目标。
(福建省霞浦县程伟兵) 切实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9月13日,《经济日报》关注版刊登的《警惕楼市过热风险亟须防范》一文,对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房价过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加强有效供给,防范楼市过热带来的风险提出了建议。
文章不仅提示了楼市过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银行防范房贷风险也具有提示性作用。
目前,一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这其中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受阶段性“供不应求”的影响,同时银行房贷增加较快,也是导致房价上涨过快的重要因素。
资料显示,房贷业务正在成为各家银行的“香饽饽”。
在银行信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贷款集中于房地产,势必影响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领域和环节的资金支持,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将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
要防范房地产信贷隐含的风险,首先,应进一步改善商品房供给结构。
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城镇化工作进程、新增人口数量、房地产需求状况等实际情况,对房地产开发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及时调整商品房布局。
同时加强土地供应,确保刚性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商品房供给不足而导致房价上涨过快。
其次,调控措施要有针对性。
各地应根据本地房地产实际情况采取限购、限贷、提高首付比例等不同的调控措施,进行差别化、有针对性的调控,防止楼市波动给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再次,加强监管引领,防范房贷风险。
监管部门应及时出台指导意见,引导银行机构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房地产状况合理安排房贷资金,避免影响对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信贷资金支持。
对于违反监管要求、在房贷业务中搞不正当竞争的银行机构,要加大查处力度。
(河北承德银监分局张若阳) 打击电信诈骗需要合力 9月17日《经济日报》聚焦打击电信诈骗问题,从斩断个人信息泄露链、打击与防范并举、加强源头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作为通信行业的一员,笔者读后颇有感触。
整治电信诈骗,既需要通信部门的高度重视,自觉严格执行电话用户实名制,又需要公安、银行、教育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还需要监管部门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举措。
只有形成打击合力,方能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手机实名制的监管。
为了切实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需要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处罚规定。
例如,规定实名购卡人不得将自己的手机卡出售、转借或赠送给他人使用,如有手机卡被诈骗分子用于诈骗的,并造成受害人经济损失的,实名购卡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只有这样,电话用户实名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银行部门及公安部门都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对银行部门来说,不能以银行没有损失而消极对待。
当警方接到报案或受骗人发现受骗后,要求银行配合及时冻结或止付被骗资金时,银行应特事特办,不得以各种理由进行拖延。
三是加强防范意识。
面对当前猖獗的电信诈骗,市民应不断增强自己的防骗意识,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才不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江苏省盐城联通公司蒋中文) 关注医养结合 本版编辑魏倩玮文字整理欧阳梦云电话:010-58392644邮箱:dzzs@ 社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2号读者服务窗:dzzs@010-58393509查号台:58392088邮编:100054传真:58392840定价:每月24.75元每份:1.00元广告许可证:京西工商广字第8166号广告部:58392178发行部:58393115昨日(北京)开印时间:2∶30印完时间:3∶50本报印刷厂印刷

标签: #联系人 #数据 #华为 #存储空间 #数据 #服务器 #统计表 #had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