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类P2P”如何处理?将视同非法集资直接清退,Institution

花了 2
机构 主编:桂衍民编辑:陈若谷2019年1月24日星期四Tel:(0755)83501896 A5 “僵尸类P2P”如何处理?将视同非法集资直接清退 175号文明确网贷平台将按照名单制管理,坚决清理违法违规业务,同时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 证券时报记者张雪囡刘筱攸 日前,监管部门下发《关于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175号文)后,业内已从P2P性质划分、存量风险化解与预警、业务转型、投资者权益保护等多方向进行了详尽解读。
除此之外,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僵尸类P2P”机构的清退工作亦值得关注。
事实上,这些未明确发生风险但业务已实质停摆的平台,一向游离于第三方行业监测机构的关注之外。
据记者了解,目前尚未有一份权威监测数据,明确披露市场上僵尸类P2P的数量与在贷规模。
由此引发出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这一部分处于灰色地带的“僵尸类P2P”,是否可以有序退出?业内人士分析称,僵尸类P2P将直接视同非法集资处理。
名单制管理或将清除僵尸类机构 2018年下发的《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63号文)显示,2018年12月底是网贷合规检查的时间大限。
175号文件在“63号文”的指导下,又进一步将网贷机构按照性质划分,为部门平台提供转型方案。
其中,各地P2P机构将按照风险状况进行分类,对于已出险的机构将本着有序处置风险,不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前提被清理或者主动退出。
但争议主要集中在未出险P2P机构的身上,尤其是“僵尸P2P机构”———指待偿余额或新业务发生额超过三个月为零、关闭发标、投标功能或者相应功能运转不正常等可实质性被认定为非正常运营的机构。
虽然文件中明确提及网贷平台将按照“名单制管理”,即P2P整治名单为网安中心数据报送管理系统中录入的机构,系统内未正常报数的网贷机构以及系统名单外的机构均将移送给当地处置非法集资的工作机制进行处置。
但事实上,在2018年仍有部分“僵尸平台”被归到正常运营平台中。
国内头部第三方数据公司以及地方协会能够提供的都是较为常规的数据,例如问题平台数量、资金流动、资产规模等。
现在仍未有一份权威监测数据,明确披露全国范围内僵尸类P2P的数量与在贷规模。
“我们的数据库里应该是有关于僵尸P2P机构的数据,但是目前并未提取过这类数据做分析整理。
”一家第三方数据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有业内人士分析,175号文件的发布对于行业而言,除了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僵尸类P2P应该会被当作没有正常报数的机构直接清理掉。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也认为,从目前的操作模式看,对网贷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名单外的机构,将直接视同非法集资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再次强调“双降” 在备案尚未落地,平台面临生存、盈利双重压力的背景下,监管层正在重申“双降”要求,即严控存量规模以及投资人数,定期向网安中心数据报送管理系统填报数据。
自去年以来,P2P平台一直处于严监管态势。
尤其是北京地区的网贷监管机构强调,各网贷机构不得新增不合规业务、不得增长业务规模、资金端门店必须逐步关停、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资产端门店数量应予以控制。
那么平台投资人数应该通过什么方式降低,投资人数需要控制的范围界限是多少? 一位华南地区的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台主动控制投资人数的可行性不大,但通过控规模、控利率,可以达到控人的目的。
毕竟行业本来就人气低迷了,其实平台不做什么,投资人数也在自然缩水,人数的控制不会存在太大难度。
”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8年网贷 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约为1331万人和1992万人,较2017年分别下降22.30%和11.19%。
从数据可以看出,网贷行业人气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主要与去年网贷行业风险事件频繁爆发有关。
有业内人士预测称,考虑到部分地区监管对于平台控制投资人数和规模的要求,2019年的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均有下降的可能,分别约为1100万人和1700万人。
转型面临资金成本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175号文件指出,要坚决清理违法违规业务,不留风险隐患。
同时,应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
对此,薛洪言认为,P2P与网络小贷最大的区别是资金来源和放贷杠杆率,P2P资金来源于公众资金,放贷规模没有杠杆率要求;而网络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于股东和金融机构款,且存在严格的杠杆率要求。
“P2P面临的风险管理压力更大,且具有一定的风险传染性,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后,风险向公众传染的链条被切断,后续合规整改与处置的压力会大大下降。
”薛洪言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最终未能进入备案的网贷平台,后续还有机会转型从事互联网助贷,这可以降低平台“硬着陆”退出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未来网络小贷牌照会放松,但是资金成本对于平台来说仍是个问题。
PPmoney网贷CEO胡新表示,纳入正常机构范围的网贷平台更需要利用金融科技实力、风控、人才积淀的能力。
同时行业也有望在互联网小贷、助贷、引流等不同细分领域迎来配套政策,这本身也有助于行业的发展。
券商中国 (ID:) 张雪囡/制表官兵/制图 国际友联租赁再闯H股港交所排队租赁公司增至3家 证券时报记者马传茂 排队等候H股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增至3家。
港交所资料显示,国际友联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国际友联租赁”)已于日前提交上市预披露文件,由信达国际独家保荐。
在这之前,国际友联租赁已于去年6月下旬提交过上市材料,但最新进展为“失效”。
时隔7个月再度闯关,也意味着这家成立仅5年的融资租赁公司再度踏上H股上市之路。
截至目前,已有12家融资租赁公司在港上市(含金融租赁公司国银租赁),其中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有9家。
连续多年不良率为
0 预披露文件显示,国际友联租赁总部位于北京,其历史可追溯至2014年1月旗下首家经营附属公司———南山租赁的成立。
南山集团是国际友联租赁的最大客户,国际友联租赁向南山集团旗下6家公司提供融资租赁及相关咨询服务。
从业务分布上看,国际友联租赁主要服务于医疗保健、航空及公共基础设施行业的客户。
去年前8个月,该公司实现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12.5%,来自三大行业的收入分别占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总收入的70.2%、17.8%和12%。
其中,售后回租业务主要面向医疗保健及公共基础设施行业客户,直租业务主要面向航空行业客户。
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前8个月,该公司来自售后回租的收入占公司融资租赁总收入约80.8%、86.1%,直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2%、13.9%。
截至2018年8月末,国际友联租赁的融资租赁应收款规模达41.7亿元,较年初微增。
其中,公共基础设施业务板块规模近年逐渐萎缩,而医疗保健板块融 资租赁应收款占比迅速提升。
截至去年8月末,公司在医疗保健、航空的融资租赁应收款占比分别为71.7%、19.8%。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友联租赁在预披露文件中明确表示,公司于2015年底、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8月末均无不良资产,连续多年保持不良资产率为
0。
国际友联租赁表示,公司将继续专注三大行业板块,此次赴港上市募集资金也将主要用于三大主要行业的业务扩张,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排队租赁公司增至3家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企业总数已突破万家,业务总规模突破6万亿元,成为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租赁市场。
市场参与者既包括商务部批准的融资租赁公司,也包括银监会批准的69家金融租赁公司。
其中,已有12家融资租赁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除了2015年借壳上市的恒嘉融资租赁之外,其余11家都是通过IPO的方式完成上市。
国际友联租赁此番重启H股上市,也意味着排队候场H股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增至三家。
在这之前,海通证券全资持股的海通恒信国际融资租赁已于去年9月底提交上市预披露材料,道生国际融资租赁也在10月上旬提交上市材料,目前两家公司均处于等候港交所聆讯阶段。
整体来看,融资租赁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主要有五种情形:一是A股主板直接挂牌;二是A股主板借壳挂牌;三是H股挂牌及借壳挂牌;四是新三板挂牌;五是新三板公司涉及融资租赁业务。
由于国内A股上市的门槛较高,新三板对类金融企业挂牌存在限制,不少租赁公司近年都选择港股渠道登陆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7年,就有6家租赁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资产规模反超兴业招行重回股份行头把交椅 证券时报记者刘筱攸 营收增速12.57%、净利增速14.84%———招商银行是目前已发布业绩快报的银行中,少数2018年全年业绩增速高于三季报的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末,招行资产总额6.75万亿元,同比增幅7.12%,已高于兴业银行的6.71万亿元。
事实上,该行资产规模反超兴业是发生在去年第四季度。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兴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为6.54万亿元,高于彼时招行的6.5万亿元。
这意味着,在资产总额被兴业超越近两年后,招行重新夺 回了股份行的头把交椅。
此外,招行负债亦保持了 6.67%的增幅,达到6.2万亿元。
其中,客户存款达到4.4万亿元,增幅为8.28%。
此前,招行宣布其个人储蓄账户户数突破1亿规模,而储户数量直接决定着银行零售客户规模、零售客户资产管理规模(AUM)等核心指标及扩容速度。
在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流、线上化加速、网点制约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近几年股份行储蓄账户数的增长并不容易。
资产质量方面,招行不良贷款率1.36%,较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
湖北多家银行被罚均涉“贷后管理不尽职” 证券时报记者胡飞军 1月22日,湖北银保监局连续披露6张罚单,其中武汉农商行认领了5张,湖北仙桃农商行认领了1张。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武汉农商行此次被罚的金额超越此前的汉口银行,为115万元,违规事实涉及通过非标债券投资为房地产企业融资、自营资金与理财资金未隔离以及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回流至借款人账户等,而贷后管理不尽职几乎成为湖北多家银行被罚的重灾区。
武汉农商行被罚115万 强监管之下,银行罚单不断。
自1月15日湖北银保监局向汉口银行和湖北咸宁农商行开出11张罚单后,1月22日,湖北银保监局再次祭出6张罚单,被罚单位为武汉农商行和湖北仙桃农商行。
就处罚金额而言,此次武汉农商行被罚115万元,金额大于湖北仙桃农商行、汉口银行以及湖北咸宁农商行。
具体而言,武汉农商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有三条:一是违规通过非标债券投资为房地产企业融资;二是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未进行风险隔离,自营资金通过多项资管计划承接本行理财资金投资风险;三是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回流至借款人账户。
武汉农商行成立于2009年,是在原武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初始注册资本30亿元,多次增资扩股后,截至2017年末,该行注册资本为45.13亿元。
据记者了解,在湖北省当地银行业势力范围中,除一些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近年来,扩张较快、实力较强的本土银行就属汉口银行、湖 北银行和武汉农商行。
中国货币网显示,武汉农商行 最新的数据为2017年报数据。
截至2017年末,武汉农商行、汉口银行和湖北银行总资产规模分别为2727亿元、2801亿元和2116.6亿元;2017年,上述三家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81.67亿元、58亿元和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7亿元、16.91亿元和12.54亿元。
武汉农商行在三家银行中总资产规模排名第
二,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排名第
一。
“贷后管理不尽职”成重灾区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回流至借款人账户”成为湖北当地银行被罚的重灾区。
除武汉农商行外,此次被罚的湖北仙桃农商行违规行为也涉及这一条款。
此外,1月15日,汉口银行和湖北咸宁农商行分别被罚款100万元和30万元,均有涉及“贷款三查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回流至借款人账户”。
不仅是湖北当地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湖北当地分行也有“中招”。
1月7日,湖北银保监局披露,工商银行武汉水果湖支行、招商银行武汉分行、浦发银行武汉中南支行均因为“贷后管理不严,导致贷款资金回流至借款人账户”,分别被罚3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
另外,此次被罚的仙桃农商行违规行为还包括“未对超比例质押股权的股东限制表决权”,合计被罚款50万元。
对此,早在2013年原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股权质押管理的通知》就明确规定,“股东质押银行股权数量达到或超过其持有本行股权的50%时,应当对其在股东大会和派出董事在董事会上的表决权进行限制。

标签: #存储空间 #怎么做 #数据 #怎么弄 #怎么处理 #调查报告 #证书 #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