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春风暖杏林,python在哪里学比较好

比较好 0
04教育展台电话:010-8229688882296879 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宛如一阵春风吹进各大高校,引起广大师生热议;而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家教育部门领导回答记者的提问,再度使思政课教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这既体现了中央和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高校加强与改进思政课教学注入一支强心剂。
如何做好“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利用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既有亲和力又有针对性,体现中医文化特色的思政课教改之路。
思政春风暖杏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将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3月30日星期
改良“配方”,提升“工艺”,让思政课“营养”又“好吃” 国家教育部门领导指出:思政课“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是导致亲和力差,抬头率低的主要原因。
这个比喻特别契合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思政课改革,因为中医药最讲究“配方”和“工艺”。
多年来,南中医的老师们在改良思政课“配方”、提升教学“工艺”上苦下功夫。
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发现中医文化是大学生们面临较大的文化与专业实际,因此将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贯彻落实思政教“三贴近”原则。
他们紧紧围绕各门思政课教学大纲,根据各门课程自身的内容特点,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开展案例教学。
如邹苏老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选择了古今名医医德修养、本校国医大师成功之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职业道德,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王曼老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穿插了近代中医存废之争和中医药在革命历史中作用的案例,来说明中医药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激发中医药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情怀。
陈方平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医辩证法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张洪雷老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将中医文化软实力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南中医的思政老师们还将这些精彩的案例汇编成册,出版了《高等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案例》,供同行业师生教与学使用。
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中的改良“配方”,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也大大激发了同学们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的马原课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很生动有趣,就如药膳,既营养又好吃”。
这是中医学专业的王莉同学上完陈方平老师课的感受,陈老师多次被学生评教为全校之冠,“六零后”的他成为“九零后”大学生的知心好友,被学生亲切称为“小马哥”。
“小马哥”是南中医思政课教师中的典型,但不是个例,通过5年的教学改革,学生们对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满意度在不断提高,网络评教平均优秀率高达95%。
近5年来,南中医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11人次,其中,连续3年代表江苏高校参加“长三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王小丁老师获一等奖、邹苏和王秋菊老师获二等奖,竞赛成绩位于江苏省高校前列。
邹苏老师在总结参赛经验时说:“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医文化案例,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趣味性,已经成为我们的集体风格,也得到了评委专家们的肯定和认可。
” 打通教学体系的“任督二脉”,让思政课可信又可亲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还需要打通思政教学体系的“任督二脉”,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此,南中医思政课教师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学生社团为抓手,结合大学生专业需求,开展“上好一堂党课、带领一次社会实践、主讲一场学术讲座、 指导一项创新项目”等“十个一”活动,其中“中医文化系列讲座”“淡安杯”悦读大赛等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精品。
指导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也取得一些成绩,如:《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同研究》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社科类竞赛一等奖。
《中医药文化在现代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效果分析》获得“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一等奖。
《中医药工匠精神调研》获得江苏省大学 生优秀调研报告奖。
参与调研项目的赵灿同学分享自己心得时说:“王小丁老师带领我们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不是网络上的一个热词,而真实体现在我们采访的医师、护士、药工身上,他们是筑梦健康中国的坚实力量。
” 在做好线下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同时,南中医也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课”的新路径。
以“讲好中国梦、传播正能量”为主题的“杏林思政课”,和以“传播中医思想、弘 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灵素文化”两个公众微信平台相互融合,微信粉丝已有数千人,有效地实现了思想的传播和情感的互动。
王小丁老师说:“将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改变了思政课教学空洞、教条和保守的状态,老师不再唱‘独角戏’,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师生成为了‘学习共同体’、学生在文化认同中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积极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行动,服务社会。
” “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相结合,深化思政课的“供给侧”改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
2015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组长单位,牵头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思政课教学协作组,总结了“05方案”实施10年以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果,并交流了各校思政课教学经验,南中医的成果得到了全国23家中医院校思政课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同行院校进行推广。
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10多个高校同行专程前来学习。
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最初是怎么样构建起来的呢?该模式的总设计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院长张宗明教授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而中医文化又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原创思维方式。
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既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这一模式克服了思政课教学“孤军奋战”的局限,通过“融入”,推进“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 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思政课与大学生专业教学的结合,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专业素质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课堂上同学们的抬头率,也增加了学生们的点头率,这样的思政课教学才能入耳入脑入心。
不同类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既存在着共性特征,也有着个性差异。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策华教授认为:将中医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了“亲和力”与“针对性”,是 “供给侧”思维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体现。
南京中医药大学致力于在中华文化的根基之上寻找符合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学校形成了仁德、仁术、仁人的“三仁”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和专业知识学习主动融入到中国梦当中去。
中医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永远在路上,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不断完善中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钟意轩)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大数据让教育更精准地“以人为本” 大数据作为互联网的“智慧之源”,谁善于驾驭,谁便智珠在握。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在深度融合互联网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教育的决策提供实证分析和科学预测,高效配置教育资源,服务学生、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出了兼具智慧与活力的“互联网+”职业教育生态圈。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是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余年办学基础上,于2005年挂牌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职学院。
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秉承“励志、修德、育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走“开放合作、内涵发展”之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学校及时调整思路,提出以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融合为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融合为基础,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为拓展范畴的“三融合”战略,并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作为突破口,带动学院教育教学的全面改 创新职教生态 革与升级,创新构建了“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
学校负责统筹“互联网+”教育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介绍说:“互联网+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将线下课程搬至线上,而应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生态,这需要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科学的分析和前瞻性的预测,以便学校根据教育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供给。
”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教育成果更契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打造“互联网+”职业教育生态圈。
2016年10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成立了“大数据应用研究院”,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校教育改革、教育决策、教学效果评估与现代教育治理提供实证分析和智力支撑。
研究院聘请在亚洲地区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发展研究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知名学者张伟远教授担任院长,并邀请十多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共同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互联网+职业教育”生态圈建设献智献力。
在张伟远教授的主持带领下,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秉承“顶天立地、多元融合、专注职教、服务产业”的建设原则,以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应用研究和策略规划为重点,构建了集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生涯发展、学习成果认证、行业人才需求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大数据发展平台,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提升远教质量 远程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将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融合作为“互联网+”职业教育生态圈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创新教育模式,使教与学的定义有了新的内涵。
张伟远教授认为:“传统的远程教育多是单向输送,而现代远程教育追求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管理、有监督、有追踪的多向互动。
大数据在这方面可以做得很细,能及时分析学生每一个学习行为所蕴含的意义,解析现象背后的规律与诉求,方便教师加以改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提升远程教育的质量。
” 大数据应用研究院下属的课程中 心以服务学校“互联网+”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为出发点,负责拟定全校数字化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开展数字化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培训、评价工作,组织策划课程资源对外推广,并牵头建设了部分优质MOOC课程。
目前,课程中心已建有“微学院”、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重庆中心、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三大平台。
分别汇聚了学校三届微课大赛的94个获奖作品、学校历年的优秀市校级精品课程等,内容涵盖了学校的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累计上线发布共享资源3T,其中包含课程1415门,媒体资源17531个,自建多种媒体资源(含微 课程、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网络课程等)41G。
此外,课程中心还通过云虚拟桌面,搭建在线虚拟实训平台,完善课堂、网络和职场三类学习环境为实施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在不断丰富在线课程资源的同时,课程中心通过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多源数据关联分析,支持教师开展学习分析,实行在线课程建设流程质量监控,并配合教务处对课程及课程资源使用效果进行检测与评定,有效地提升了远程教育的质量,也为学校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和全国领先的开放大学”战略目标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支撑。
“大数据技术的价值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加工’,使用户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优化力,最终实现精准决策。
”张伟远教授如是说。
大数据应用研究院下属的大数据应用技术中心,对开放教育、在线学习、学生管理等过程数据进行了主动收集和梳理,为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决策提供分析服务;同时,中心还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远教、职教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涯规划和系统指导,致力于为行业企业培养和输送“人职匹配”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现“人尽其才”的教育目标。
此外,中心还不断利用大数据协助学校进行全方位科学化管理。
教学 精准教育决策 数据应用方面,中心建立了质量评估体系,利用大数据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学情管理方面,中心根据学生上网情况进行网上学习行为数据分析、不良网贷预警数据分析、沉迷网络情况分析等,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干预;产教融合方面,中心开发了Python网络爬虫,及时抓取主流招聘网站的招聘职位及任职要求,分析专业人才技能要求,指导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为学生提供就业市场信息、职业技能达标参照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更直观地展现数据分析结果,中心细致地将抽象的数据使用ECharts框架进行数据绘图,生成动态统图表,令人一目了然。
目前,中心与重庆芝诺大数据分 析公司合作的“重庆市电子、通信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大数据分析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果,项目报告详尽分析了学院开设的应用电子、通信工程、物联网等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和薪资水平,以及专业岗位经验技术要求等,为学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中心还在学校的专业建设引导与评价机制建设中,围绕学校特色,聚焦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办学绩效的能力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对校内44个专业进行了首批测试,并将数据提供给各二级学院,逐步引导学校专业配合重庆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需要,走稳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设立“学分银行” “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下人民的愿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任何有学习意愿和能力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个性化的成长通道,通过数据积累,为学习中提供一致性、连贯性和灵活性的学习,并让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学习成果通过学分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工作。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大数据研究院下设“学分银行中心”,以研究学分银行运行体系和制度体系为主要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学分银行试点工作,探索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为建设重庆电大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市民多元化学习需求服务。
“学分银行”从顶层设计抓起,优先完善运行组织与机制,通过深入探 究教育管理与学分银行之间的更深层次关联来促进制度建设和标准建设,形成了覆盖职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继续教育,能与其他学历与学习成果框架对接的重庆市学历和学习成果框架,并将其融入学院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全过程。
学校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APEC共同行动”的机遇,通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学分银行成果认证标准,尝试构建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历框架,明确各级各类教育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层级,以此推进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学校实现了与香港地区学历框架对接形成意向性协议,并将逐步实现与东盟、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学历的对接。
此外,“学分银行”还积极争取机会,协同重庆普通高等院校、国家开 放大学等,推进“终身学习档案建设”“职业教育成果互认”“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等试点工作,通过对接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初步实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学分对接的制度建设和部分试点。
借助试点项目,学校尝试打通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其他各类学分的认证渠道,实现了多门学历教育课程和多个职业证书的学习成果,开展了在校学生及市民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学习成果综合登记管理试点160万个。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受益于“互联网+”在各领域的蓬勃生发,大数据的战略价值不断彰显,而先一人步运用大数据思维推动教育革新的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已裹挟着澎湃的动力,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互联网+职业教育”生态典范。
(王丽英)

标签: #美国 #文件传输 #哪里找 #文件管理 #文件 #夹在 #文件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