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际INTERNATIONAL,服务器哪里的好

服务器 2
主编:赵路编辑:冯丽妃校对:王心怡E-mail押lzhao@ 2国际INTERNATIONAL 2018年7月11日星期三Tel:(010)62580617 动态 调节性T细胞促进心肌细胞增殖 本报讯近日,《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分 析了调节性T细胞对心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这 项小鼠研究介绍了允许胚胎心脏内心肌细胞增殖的 细胞因子,表明相同的因子也可以促进母体心肌细 胞的增殖。
这些发现或对治疗突发心脏病具有潜在 意义。
心肌细胞会在胚胎心脏发育期间增殖,但在胎 儿出生后丧失这种能力,这是成年心脏在受损后不 自发再生的主要原因之
一。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 心的
Serenahigna及同事发现,可使母体对胚胎 产生免疫耐受的免疫细胞———调节性T细胞,也可 以促进胚胎心肌细胞的增殖。
此外,他们还发现,这 些免疫细胞也可能在怀孕期间促进母体心脏的心肌 细胞增殖。
研究人员表示,在存在心脏疾病的小鼠模型中, 在靠近小鼠心脏缺血伤口的部位注射调节性
T细胞 会刺激心肌细胞增殖,进而促进心脏再生反应。
这被 认为是调节性T细胞释放促增殖分子的结果。
higna表示,虽然仍需进一步调查证实调节 性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但这些发现增加了人们对 怀孕期间心脏生物学的理解,并提出了促进心脏修 复的潜在方法。
(唐一尘) 福岛特定人群甲状腺癌患者增加 新华社电日本福岛县县民健康调查研究委员会日前宣布,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该县对当时不满18岁的人实施的甲状腺检查中漏统计了11人,由此事故发生时不满18岁的居民中甲状腺癌患者增至162人。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当地数千名儿童罹患甲状腺癌,因此福岛县居民非常担心自己孩子的风险。
为此,福岛县决定启动大规模的甲状腺检查。
此前福岛县对2011年核事故发生时不满18岁的约38万人展开4轮甲状腺癌筛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患者为151人。
负责检查的福岛县立医科大学最新调查统计发现,有11名患者因当初未接受检查或未被判定为甲状腺癌而未被统计入名单。
至此,事故发生时未满18周岁的福岛县居民中,甲状腺癌患者增至162人,另外还有36名疑似患者。
对于核事故后发现大量甲状腺癌患者,2015年以来福岛县坚称是大规模高精度调查的结果,“难以认为是受核辐射影响”,其中一个论据就是核事故时较易受核辐射影响的5岁以下儿童还没有出现甲状腺癌。
但在本次补计的甲状腺癌患者中,至少有一名患者在事故发生时还不满5岁。
非洲发现迄今已知最古老颜色 据新华社电一个国际研究团队9月9日称,他们发现了地质记录史上已知最古老的颜色,这种从非洲撒哈拉地区地下岩石提取出来的亮粉色色素形成于11亿年前。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从西非毛里塔尼亚的海相黑色页岩中提取出来的色素比此前发现的色素早了5亿多年。
论文第一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努尔·古奈里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亮粉色的色素是叶绿素分子的化石,叶绿素产生于古代海洋中有机物的光合作用。
” 这项由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显示,化石粉末浓缩时的颜色为血红色到深紫色,亮粉色是稀释后的颜色。
古奈里说,对这种古代色素的分析表明,10亿年前,蓝藻菌处于海洋食物链的底端,这有助于解释当时为何没有动物。
研究负责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约亨·布罗克说,海藻的体积比蓝藻大1000倍,是更丰富的食物资源。
蓝藻6.5亿年前在海洋中消失,而海藻则开始迅速扩张,为复杂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大量能量,最终出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
全球试管婴儿已超800万 新华社电国际辅助生育技术监控委员会近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自1978年首名试管婴儿诞生以来,全球已有超过800万试管婴儿降临人世。
报告分析了1991年至2014年各地区的试管婴儿登记数据,并据此估计,目前全球每年实施的试管婴儿治疗周期超过200万个,目前每年成功通过该技术生育的婴儿人数已超过50万。
这份在西班牙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第34届年会上发布的报告写道:“对辅助生育技术的更好了解,增加了对辅助生育技术研究与临床使用的社会接受度和支持。
” 报告指出,尽管试管婴儿技术使用持续增多,但这一治疗仍受到经济因素的“很大影响”,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
世界上首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1978年7月25日在英国诞生,如今她是一个男孩的母亲。
试管婴儿技术诞生时曾饱受争议,认为这违反伦理道德。
随着越来越多的试管婴儿出生并健康成长,大众对试管婴儿的态度开始转变。
2010年,试管婴儿技术的创立者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洲第一条狗去哪儿了? 传染性癌症或使其灭绝 本报讯当19世纪的博物学家和探险家JohnJamesAudubon第一次遇到美洲土著人的狗时,被它们狼一般的外表所震惊。
这些动物又高又壮,它们不吠叫,而是嚎叫。
“如果我在树林里遇见它们,一定会把它们杀死。
”Audubon说。
今天,这些狗及其亲属已无处可寻,它们的基因遗产也从所有现存犬科动物的基因组中被抹去。
现在,从这些远古动物身上提取的DNA揭示了美洲第一批狗的来源,以及它们是如何消失的。
“这是一项伟大的研究。
”美国堪萨斯大学人类遗传学家JenniferRaff说。
这项研究提供了第一批前来美洲的人没有带狗的新证据。
相反,这些动物可能是在几千年后才出现的。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学家在伊利诺伊州西部发掘了两处遗址,古代狩猎采集者在附近的河流中采集贝类,并在周围的森林中猎鹿。
这些人似乎也埋葬了他们的狗:一个是在 史迪威二世遗址发现的,四个是在科斯特遗址发现的。
研究人员在发表于bioRxiv服务器上的报告中说,对这些骨头的放射性碳分析显示,它们约有1万年的历史,因此这些犬科动物是美洲已知的最古老的狗。
它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独犬墓葬。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国杜伦大学动物考古学家AngelaPerri说,史迪威二世遗址的狗约有英国赛特犬那么大,而科斯特遗址的狗则更小、更苗条。
“如果它们都被用作猎犬,并不足为奇。
”但问题是,它们一开始是从哪儿来的? 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另一篇论文可能给出了答案。
一个庞大的国际研究团队对71只北美和西伯利亚狗的遗骨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测序,其中包括一只科斯特犬的DNA,这些DNA可追溯到约1万至1000年前。
当与145只现代和古代犬进行比较时,他们发现,美 洲古代犬的基因特征在其他犬类中并不存在。
“它们形成了自己的群体,有自己的故 事。
”Perri说。
这意味着Audubon遇到的那些类似狼的狗在基因上确实与欧洲狗不同。
研究小组称这些狗与俄罗斯佐霍夫岛9000年前的狗关系最为密切,该岛位于西伯利亚大陆以北数百公里处。
研究小组表示,这两种狗可能在近1.6万年前拥有共同的祖先。
之后,美洲狗便与西伯利亚狗分离。
而人类第一次从亚洲进入阿拉斯加是在约两万年前,因此这些狗可能是后来的狩猎采集者带来的。
但是,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美洲狗湮没在历史中呢? 马萨诸塞州布罗德研究所遗传学家ElinorKarlsson指出:“考虑到失去的狗的数量之大,认为是人类偏好的影响似乎很荒谬。
”在与研究论文一起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她指出,一种传染性癌症导致了这些狗的死亡。
犬传染性性病瘤(CTVT)是少数已知的传 图片来源:DARYAPONOMARYOVA 染性癌症之
一。
CTVT是一种寄生的肿瘤克隆 体,能在交配的狗之间传播,出现在一只狗身 上后,就能在全球流行。
这一想法源自一篇论文。
该论文提到, CTVT最早起源于8225年前的一只狗,这只狗 与美洲土著狗的联系比与现代欧亚狗更紧密。
Karlsson推测,肿瘤可能解释了美洲狗的 消失。
虽然CTVT对大多数狗都不致命,因为 它们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肿瘤细胞,并限制它 们。
但这些美洲狗的免疫系统可能忽略了肿瘤 细胞,因此,肿瘤在它们身上生长得更迅速,最 终杀死它们或阻止它们交配。
该研究负责人之
一、英国剑桥大学遗传学 家
ElizabethMurchison也认为,这是美洲本土 狗消失的合理解释。
(鲁亦) 姻科学此刻姻 刺激大脑老鼠“脸红” 通过激活一种单一类型的神经元,科学家在老鼠身上触发了类似于潮热的症状。
在7月10日发表于《细胞报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下丘脑中的Kiss1神经元能投射到控制体温的大脑区域,这可能与激素波动和困扰许多更年期女性的潮热有关。
“因为这些神经元在人类身上也有类似功能,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潮热产生原因的证据。
”论文共同作者、美国华盛顿大学神经科学研究生herJohnson说。
在人类中,由于性激素水平迅速降低,潮热会对男女两性均产生影响。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StephaniePadilla说:“更年期和前列腺癌治疗等产生潮热的激素状态非常复杂。
我们认为,或许能够通过在大脑特定区域控制一群性激素敏感细胞,从而产生这些生理反应。
” 研究人员发现治疗潮热新途径。
图片来源:bodytypology 在美国,最流行的潮热治疗方法是雌激素替代疗法,但它与中风、血凝块和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有关。
而新研究确定了一种药物的神经学目标,可以防止出现潮热。
研究人员制造了基因改造的老鼠和病毒,操纵了Kiss1表达神经元。
他们在激活Kiss1神经元后皮肤温度迅速提升,随后核心体温下降。
同样的症状也在雄性和雌性老鼠身上出现,而且切除雌性老鼠的卵巢会加剧这种影响。
研究人员推测,在女性中,孕育后代可能 需要调节体温的能力,这与生理体温有关,但又 与之分离。
但Kiss1电路是否为一种独立的通路,将体 温与生殖系统连接起来,或者只是一个更大的 温度调节网络的一部分,尚不得而知。
“虽然人类潮热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或心 理压力的产生,很难在老鼠模型中模仿,但这些 结果让我们可以研究神经元如何连接到系统 中,从而使身体运转正常甚至改变。
”Johnson 说。
(唐一尘) 研究显示童年环境会影响男孩成长 图片来源:growingtallerguide 本报讯
或许,童年的生长环境和遭遇对男孩成长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更大。
近日,英国 研究人员发现,在英国长大的孟加拉男孩比在孟加拉国长大的男孩更早进入青春期,成年后的睾丸素更高,且身高也更高。
这些差异可能源于童年时期遇到的一些环境因素,比如感染疾病的暴露。
男性生殖投资被视为一笔高昂的精力投资,反映在睾丸素水平、青春期发育时间和身高上,并且与本地环境相关。
但是目前尚不明确男性生殖投资是否取决于童年时期的发育,在成年时期是否受到调节,以及是否因族群而异。
英国杜伦大学的KessonMagid及同事研究了一群在童年时期搬到英国生活的孟加拉男性,发现与终身在英国生活,且社会经济地 位与之相似的英裔欧洲男性相比,这些移民 男性至少身高与之相当,但唾液睾酮水平更 高;不仅如此,8岁以前移民的男性与留在孟 加拉国的男性之间的差异最大,而成年后从 孟加拉国迁往英国的男性的睾丸素水平最 低。
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 演化》。
研究人员提出,生殖投资是对童年时期其 他耗能过程(如抵抗感染)的“折中”。
该结果与 过去关于移民女性的青春期启动和生殖激素 水平的研究相似。
这些研究发现或有助于人们 理解在全球人口富裕程度和营养水平不断上 升的情况下,青春期启动时间和激素相关疾病 发生的变化。
(鲁亦) 中英共促医疗卫生联系和
学术研究交流 本报讯近日,中英两国签署了促进中英学 术研究和知识共享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CNCC)、英国公共卫 生署国家癌症登记分析服务中心(NCRAS)与 神州数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CHealth)达 成一致,将相互协作,共同在中国创建癌症登记 和分析服务平台。
三方已在许多领域达成协议, 其中包括研究、培训、知识共享和双边互访等。
NCRAS
是世界上最大的癌症患者数据 收集机构之
一,其专家将向DCHealth和 CNCC提供培训并分享其经验,以支持在中 国建立癌症登记和分析服务平台。
中国的癌 症登记服务平台将成为人类历史上该领域最 大的平台,并将借助NCRAS的丰富经验得到 进一步发展。
由于DCHealth和CNCC正在合作,收集 中国医院的医疗和基因组数据,因此该谅解备 忘录的签署将使两国专家能够共同应对解读和 分析这一数据来源所面临的挑战。
此外,三方达成的另一个共识是联合研究 计划。
三方将独立收集和分析来自英国和中国 的癌症数据,并分享结果和经验教训。
该联合计 划旨在了解所有癌症的诊断、治疗和结果,使癌 症患者得到最佳护理。
(唐凤) 研究称尽早添加辅食
有助改善婴儿睡眠 新华社电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 志·儿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给半岁 以内的婴儿尽早添加辅食而非仅母乳喂养,可 让宝宝的睡眠时间更长,夜醒次数更少。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圣乔治 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英格兰和威尔士随机选择 了
1300多名3个月大的婴儿,将他们分成两 组,其中一组半岁前纯母乳喂养,另外一组从
3 个月大起在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辅食。
婴儿一周岁前,研究人员要求父母每月完 成一次在线调查问卷;1岁至3岁间,父母每
3 个月完成一次在线调查问卷,最终1225名婴幼 儿的父母完成了此项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辅食添加频率、母乳喂养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 睡眠持续时间。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尽早添加辅食的婴儿 睡眠时间更久,夜里也不容易醒。
两组婴儿在

6 个月时差异最大,尽早添加辅食的婴儿每晚平 均多睡16.6分钟,夜里醒来的次数从平均超过 两次降低到1.74次。
论文共同作者、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研 究人员迈克尔·珀金说,尽管睡眠时间和醒来频 率只是略有改善,但婴儿睡眠直接影响父母生 活质量,稍许改善可以带来重要好处。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目前推荐纯母乳喂养 直至婴儿
6个月,6个月后在继续母乳喂养的 同时添加辅食。
(周舟) 环球科技参考 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供稿 2070年气候变化对生物群落影响最大 近日,《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生物科学》发表题为《不同情景下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的文章。
文章指出,到2070年,气候变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将超过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两个最大威胁,受到运行模型和数据规模差异的限制,理解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影响存在困难。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将两种不同的建模范式相结合,预测4种不同情景下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脊椎动物群落的单独和综合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影响很可能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最主要压力,截至2070年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会赶上甚至超过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在“基准情景”下,相较于1961~1990年的平均水平,到2070年预计这两种压力的综合影响会导致脊椎动物群落的平均累积损失达到37.9%(不确定性 范围为15.7%~54.2%)。
预计受到这两种压力 影响的地区集中在非洲南部和南美洲的热带 草原,此外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受到的影响 要大于哺乳动物和鸟类。
该研究结果对于未 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 有重要意义。
(裴惠娟) 美加科研人员提出低成本
CO2捕集与封存方案 近日,《焦耳》杂志发表题为《从大气中捕获CO2的流程》的文章显示,在完成CO2捕集后,以纯CO2为原料,按照1美元/升的价格将其转化成低碳液体燃料,可以将从空气中捕集1吨CO2的成本降至94~232美元(约降低84.3%)。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DAC)是一项将空气吹入碱性溶液中以实现CO2捕集的技术。
CO2捕集与封存方案一般分为两步:利用DAC实现碳捕集;利用捕集到的碳合成液体燃料。
CO2捕集与封存方案被认为是避免气 候灾难的最终解决方案,但该方案却因代价 高昂难以推广。
为了降低CO2捕集与封存方案的成本,来 自美国哈佛大学和加拿大碳工程公司的研究 人员将空气通过含有氢氧化钾的溶液,使CO2 与氢氧化钾反应形成碳酸钾,经过进一步处理 后变成碳酸钙颗粒。
碳酸钙颗粒加热可释放纯 CO2。
然后以纯CO2为原料,按照1美元/升 的价格将其转化为低碳液体燃料。
该研究显 示,该生产链打通后,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和 经济假设,从空气中捕捉1吨CO2的成本可降 至94~232美元,较之2011年(600美元/吨) 下降了84.3%。
此外,该研究的预测结果表明, 未来化工厂有望将从空气中捕捉1吨CO2的 成本降至100美元以下。
(董利苹) 第三版《世界荒漠化地图集》发布 近日,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发布了第三版《世界荒漠化地图集》,首次全面地基于证据评估了全球土地退化状况,并强调了采取恢复措 施的紧迫性。
第一版和第二版《世界荒漠化地图集》分别 于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高峰会前和1998年 发布。
第三版报告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地球上超过75%的土地面积已经发生退 化,到2050年,超过90%的土地可能会退化; 全球范围内,每年退化的土地面积达欧盟总 面积的一半(约418万平方公里),其中非洲 和亚洲受影响最大;欧盟土壤退化的经济成 本高达每年数百亿欧元;到2050年,土地退 化和气候变化导致全球作物产量减少10%左 右,其中大部分将发生在印度、中国和撒哈 拉以南非洲地区,这些地区的土地退化可能 会使作物减产一半;由于森林砍伐的速度加 快,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将变得更加困难; 到
2050年,受到稀缺土地资源的影响,估计 将有7亿人流离失所。
该地图集指出,土地 退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发生在当地,需 要当地的解决方案。
必须在地方一级提高承 诺和合作力度,才能阻止土地退化和生物多 样性的丧失。
(裴惠娟)

标签: #山东 #银行卡 #cad #程序 #对象 #在美国 #快速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