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穷帽,更要拔穷根,2020年11月18日

数据 6
星期三责任编辑宫梅第654期热线电话:(0532)80889886Email:qdxw@ 摘穷帽,更要拔穷根 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探索乡村贫困治理 □本报记者张忠德本报通讯员兰美娜 2017年底,青岛西海岸新区30个省定贫困村、35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退出;这65个村的平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3.04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6.3万元;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4949.2元增长到2019年的11038.5元,年均增幅17.4%,稳定脱贫率达100%。
贫困薄弱村提前摘掉穷帽,贫困人口没有一个人“掉队”,西海岸新区的这份脱贫攻坚成绩单足够亮眼。
进入后扶贫时代,该区在不断巩固现有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深挖贫困根源,在确保脱贫不返贫、产业项目赋能、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等领域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贫困治理体系、提升贫困治理效能。
元,一年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比自己种地划算。
”常家庄村村民王培军说,在园区里干农活,一天能挣160元。
“2019年,我们成功实施了产业扶贫2.0提升工程,也就是‘园村一体化’模式。
”该区扶贫办主任王鹏介绍,六汪镇朱家沟村作为“村园合一”的试点村,第一个“吃了螃蟹”。
“村里210亩地打包流转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现在家家有租金,人人挣工资。
”朱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孙书勤介绍,如今村集体年收入已达25万元,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进入园区工作。
目前,“园村一体化”模式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13个贫困薄弱村得到推广。
“脱贫+振兴”同频共振 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回应乡村治理困境、接续精准扶贫战略的重大部署,“脱贫”是“振兴”的前提,而“振兴”则为“脱贫”提供了长效内生动力。
后石沟村位于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西部,是一个库区移民村。
全村现有村民77户233口人,因交通闭塞、村集体常年缺少收入来源,2014年被确定为青岛市级经济薄弱村。
“立足自身资源和生态优势,我们确定了‘影视文化+旅游’的振兴思路。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宝聚说,“村里打造了影视步行街、农 家庭院、淘宝商店、大槐树等影视场景,同时吸引社会投资3600万元,建设了明清四合院、谷仓两处仿古建筑和系列拍摄布景,完善了乡村影视基地建设。
” 2016年,后石沟村摘掉了市级贫困薄弱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51.56万元。
着眼“互联互通”,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截至目前,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完成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建设,61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完成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建设,薄弱镇海青镇获评省级示范镇,还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提升西部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019年投资2.92亿元,建成了25个特色小镇项目。
大数据监测精准扶贫 一步脱贫易,稳定脱贫难。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脱贫户返贫的风险。
“来旅游的人少了,生意就不太景气,家里基本断了收入来源。
”家住西海岸新区琅琊镇斋堂岛村的石学民一家因病致贫,2015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石家开起了小超市,生活逐渐好转。
“日子刚好过了点,不会又回去吧?”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石学民心里直打鼓……这一情况触发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防止返贫机制的大数据预警,工作人员及时上门了解情况,为石学民安排了公益岗位,在村里当了保洁员,帮助这个家庭缓过劲来。
结合社会治理的网格化布局和互联网科技手段,西海岸新区在全省率先将精准扶贫纳入网格化动态管理。
“在区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我们独立开发了西海岸新区精准扶贫平台,利用专职网格员队伍和事件办理、督办机制,对多样化扶贫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直观获取贫困户、贫困薄弱村的问题和需求。
”该区扶贫办社保科负责人陈磊介绍。
在这个平台上,红色的贫困村、蓝色的薄弱村一目了然;扶贫项目、集体收入、人口概况等应有尽有;贫困户地域分布、年龄构成、致贫原因、问题需求等一应俱全……为扶贫决策提供最全面详实的信息支撑。
据了解,该体系的前端由全区1700余名“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人、651名网格员组成,他们定期对全区3000余户贫困户走访摸排,动态更新信息,后端由平台流转督办,健全多维度贫困监测与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通过这个平台,扶贫工作与卫健、教育、民政、住建等民生服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联动帮扶,建立起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数字化智慧化帮扶体系。
”陈磊说。
青岛市民在试运行的青岛市民中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记者薄克国报道 上链数据2万多条,涵盖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 青岛公共资源交易迈入区块链时代 “造血”动力足 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引下,扶贫由“输血”式进阶为“造血”式已经并不新鲜。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新鲜的“造血”路子五花八门。
2016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率先探索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整合全区65个贫困薄弱村3年的扶贫资金1亿余元,购买龙头国企黄发集团的优质商业资产,每年兜底8%收益,将“资金”变成“资产”,将稳定资产收益变为长期发展资本,走出一条“输血”“造血”互通互联的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
在国有企业不遗余力的同时,西海岸新区还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村投资建项目。
两年前,青岛胶河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常家庄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村里1313亩土地建成“常回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
“家里11亩地都参与了土地流转,一亩1000 □记者薄克国通讯员张文娟报道本报青岛讯11月11日,我省首个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工程交易的项目“融海国际酒店项目室内改造及环境提升项目(设计)”在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完成开标。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参加项目招标的投标人通过手机扫码登录交易系统完成签到、解密、报价确认的开标过程,企业顺利完成投标工作,手机扫码基于区块链共享应用平台,通过移动手机CA实现区块链共享联盟内交易系统登录账号共享互认。
这标志着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迈入区块链时代。
为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便捷、更省事,青岛市行政审批局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将手机CA、手机扫码等功能应用到交易全过程,实现交易主体跨省CA共享互认,交易信息跨区域共享,跨省交易更简单。
参加该项目投标的东亚装饰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 人表示,通过手机移动CA证书实现了“零跑腿”“零纸质材料”,全程通过手机“标信通”APP在线办理,企业管理员随时授权签章和撤销授权,手机扫码即可完成开标全过程,高效便捷。
青岛市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实践应用,与广州、北京等16省市合作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
平台采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端应用等先进技术,与公安部公民身份认证库和市场监管总局电子营业执照库对接,招标代理和投标人通过“标信通”APP,几分钟即可完成实名认证,实现手机CA申办、扫码登录、投标文件加密解密等业务办理,并可在全国多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标,实现多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多家CA公司之间的共享,预计每年可为全市投标企业节约费用200万元。
大力推行交易数据跨区域上链共享,上链信息加注防伪标 识,实现交易信息及时存证,不可篡改,增大企业信息造假难度,提升平台公信力,彰显数据权威,同时,减少企业信息录入,实现跨区域交易中心实时核验、共享使用。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上链数据20224条,涵盖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
青岛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将与联盟内成员密切合作,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威慑力,推出链资信等应用,将企业信息上链,一经上链,永久保存,投标人无需在各地交易中心重复提交、重复录入资质、业绩、奖项等材料资料,上链选取即可使用,并有助于破解当前企业业绩弄虚作假难题,加快促进数据聚起来、跑起来,群众跑腿少起来,交易速度快起来,推动交易主体“不见面交易”跨省通办,实现在更大空间更好更快的聚集、配置资源要素,形成开放、共享、协同的公共资源交易生态,营造更加统一开放、健康发展的交易环境。
线上倾听、线下互动、为民解忧——— 热线电话背后的城市管理之变 □本报记者李媛 “摆个地摊儿常被撵着跑,城管一来罚单少不了”,这是过去常被百姓诟病的简单粗暴的“威慑式”执法。
如今在青岛,有问题随手拍了上传有人办,有难题拨打热线电话有人管,开放透明的“温情式”执法正成为主流,城市管理迈开了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的第一步。
百姓有话尽管说 “你好,我是市北区四方街道上四方小区的住户,我想反映个问题就是我们小区里地锁很多,大家都用它来占车位,搞得大家都没法停车。
” 10月28日上午9时,“星期三问城管”活动刚开始不久,作为接线员,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容环卫执法大队大队长张耀军就接到了市民齐先生的电话。
“刚上线就有百姓反映情况,我脸上立马开始发烫了,毕竟有问题就说明我们前期工作做得不到位。
”张耀军告诉记者,接完电话了解完情况后,他立马派市容环卫执法大队执法人员会同市北区执法中队赶赴上四方小区。
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小区里确实地桩地锁、轮胎占车位现象突出,于是立即组织力量,对该小区的30多处违规地锁地桩进行了集中清理。
看到自己打的热线电话起了作用,齐先生很满意。
“这个问题很久了,今天集中清理了确 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给城管的服务点赞。
”齐先生认为,“星期三问城管”活动能够让百姓有地方反映问题,让大家感觉自己是这座城市被尊重的主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
据了解,自今年7月底“星期三问城管”活动推出以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12319”服务热线电话相比过去人气爆满,先后围绕“文明养犬”“燃气服务”“违建治理”等13个市民关注的专题进行了线上倾听活动,累计受理问题四百余个,调动了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同时挖掘出许多“久治不愈”的痛点、堵点,让百姓“点题”,“倒逼”管理部门给予解决,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和媒体监督办理,切实为民解忧。
市民有难我来帮 把市民当成城市的主人,从市民角度去考虑管理和执法问题,让城市管理体现城市温度、释放善意,是现代城市管理治理的重要课题。
李沧区曲戈庄社区长期有大量垃圾积存,导致部分住户周边臭气、污水不断,市民多次反映未果。
10月中旬,有市民再次拨打热线反映问题,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发展中心立即组织人员下沉一线摸查情况,发现问题形成周期长、责任主体复杂,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
“百姓反映多次没解决,到我们这儿就必须解决,不能再让百姓失望。
”青岛市城市管理 局环境卫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吕永刚介绍,根据情况,他们紧急调度组织李沧区城管局、李村街道、曲戈庄社区召开现场办公会,对问题的前因后果和解决方式等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先由社区先行组织人员进行清除,然后由李沧区城管局和李村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好对周边市民的宣传动员工作,防止问题回潮。
两个星期后,城管部门再次回访核查发现,垃圾已清除完毕,并用砂石对地面进行了初步硬化,这个让百姓“堵心”的疑难杂症终于得到了有效疏解。
聚焦市民的烦心事,今年以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开展了“群众关切我回应”攻坚行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贴乱画“小广告”、乱搭乱建、卫生死角等问题进行专项集中整治,通过深入查、依法打、全面清、强化管等系列举措,使得各类乱象得到了遏制,让百姓感到气顺、满意。
为改善公共服务严重缺失的局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青岛城市管理局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变管理为服务,不断向社区市民延伸,把方便温馨送到市民身边。
同时,改变服务手段,通过制定便民服务措施,以“为民服务”满足市民需求,使得广大城管干部的管理观念正逐渐转变,服务意识日益牢固,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自今年3月以来,青岛市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三我”活动)。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正是在“三我”活动精神的启发下,积极转变观念、大胆放开手脚,“开门办城管”,主动问需于民,主动邀请媒体监督,打造“星期三问城管”特色品牌,推动城管服务走进社区,发起热点问题攻坚,探索社会共治城市治理新模式。
经过探索,城市管理部门的公众形象正慢慢重塑,影响市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操心事、烦心事正一件件解决,真正让市民感到方便温馨,市民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市政务服务热线城市管理投诉同比下降31.26%。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是开放越能争取群众理解,越是坦诚越能赢得市民信任。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城市的管理和维护,光靠我们自己单打独斗不行,还需广泛发动群众,投身人民的海洋,才能确保打赢城市治理攻坚战。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科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探讨社会化城市治理模式,推进“全民城管、温馨家园”活动全面开展,推进“个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市民群众在问题巡查、督办、回访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引领市民从“我要说话”向“我要行动”转变。
同时,加强与志愿组织、新闻媒体、行业企业的沟通对接,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社会化服务水平。
13 青岛市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 战略合作签约 □记者薄克国报道本报青岛讯11月13日,青岛市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青举行。
根据协议,青岛市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将在人才引进、人才联合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共建研究院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青岛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将在学生交流、研究生教育、教师交流与合作、联合举办学术活动、科研合作共享机制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据介绍,澳门科技大学作为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我国中药科研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时,拥有中医药、经贸、酒店管理等诸多优势学科,与青岛市重点产业契合度很高。
借助澳门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并通过澳门科技大学加强青岛与欧美国家的联系合作,有利于汇聚更多优质人才资源,更好为青岛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前10个月青岛外贸 进出口5120.8亿元 □记者白晓通讯员陈星华报道本报青岛讯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120.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7.1%,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9%。
其中,出口3049.7亿元,增长12.9%;进口2071.1亿元,下降0.6%。
据统计分析,自今年二季度止跌转增,青岛市月度进出口值继续回稳向好,10月份当月进出口542.5亿元,增长12.7%。
从贸易方式看,前10个月,青岛市一般贸易进出口3510.9亿元,增长19%,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8.6%。
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是进出口“主力军”,前10个月,青岛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309.1亿元,增长17.6%,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4.6%。
从国际市场看,前10个月,东盟为青岛市最大贸易市场,青岛对其进出口703.1亿元,增长25.7%;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424.7亿元,增长18%。
我省首个大数据 人才培训中心揭牌 □记者薄克国报道本报青岛讯11月11日,青岛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在青岛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揭牌,这是我省首个以大数据人才输送为主要方向、政产学研合作运营的人才培养载体。
该培训中心将围绕大数据人才供给,深度聚焦青岛市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重点产业发展和头部企业人才需求,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三方的优势,开展人才培养、实习实训、远程研修等系列培训活动,推动打造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的人才全链条生态服务平台。
青岛聚焦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充分激发行业协会、头部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大数据培训中心建设,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网络安全领域紧缺急需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育,逐步搭建人才培养、人才输送、实习实训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俩新泊位将启用 □记者白晓通讯员刘炳骥报道本报青岛讯11月10日,由省政府口岸办、青岛海关、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山东海事局及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组成的省验收组,完成了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全自动化码头107号和108号泊位对外开放验收,同意正式对外开放启用,报省政府批准后将对外发布。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全自动化码头107号和108号泊位长度660米、纵深784米,面积37万平方米,均为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按照一期工程模式建设并升级改造,工期比一期工程缩短两年多时间。
工程年设计通过能力170万标箱,配备9台自动化双小车岸桥、38台全自动化轨道吊和45台可顶升水平运输AGV,目前桥吊单机最高作业效率为44.6自然箱/小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青岛西海岸新区 进行全域旅游营销 □记者张忠德报道本报青岛讯11月13日,2020青岛西海岸新区全域旅游暨文化旅游营销大会举行,“视界西海岸”文旅图片库共享平台上线,向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大美景”“十大文旅地标”文旅特色品牌授牌,发布并启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指南》进景区、进酒店、进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三进”活动。
“视界西海岸”文旅图片库共享平台设置“食宿人生、文韵新区、城市风光、乡游四方、游乐空间、节庆活动”六个主题,计划在明年4月前让图片存量达到2万张。
《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指南》分为10册,有中、英、日、韩等四个语种版本,内容涵盖“游、购、娱、吃、住、行”旅游六大要素,浓缩了自然生态、非遗文化、酒店民宿、城市购物、亲子度假、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共计227个文旅产品。
根据计划,首批发放范围覆盖青岛西海岸新区A级景区、四星和三星级饭店、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
青岛金沙滩建设集团 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记者李媛报道本报青岛讯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近日公示了2020-2021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青岛市申报的9个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山东省首位。
由青岛金沙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莱西市第二中学迁建项目位列其中。
该集团按照“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的发展方针,持续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承建的房建及市政工程屡获鲁班奖、长白山杯、省优质工程等大奖。
今年,该集团全资子公司青岛中巩现代建设有限公司投产运营,是一家集装配式建筑PC构件设计、生产和施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年产PC构件10万立方米,可满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需求。
青岛金沙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以此为依托,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装配式产业,倡导绿化节能发展,为实现建筑业工业化生产贡献力量。

标签: #服务商 #有哪些 #学校 #应用领域 #数据存储 #方式 #场景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