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台经济“号脉”,热点2021.3.22

笔记本 5
星期
■编辑:李洋(010)68667266转256E-mail:Liy@■组版:沙欣
3 这次重要会议,为平台经济“号脉”立规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吴雨 平台经济,作为专业术语,不少人可能并不熟悉。
但提到淘宝、京东、美团、滴滴等跟吃穿住行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大多数人都不陌生。
这些企业,正是平台经济的重要参与方。
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第九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
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解读。
“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 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
会议以两个“有利于”和一个“有助于”概述平台经济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 ——有助于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 ——也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全域化、个性化、精细化水平。
会议强调要“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换句话说,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这片“主战场”上,平台经济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以战略高度来审视平台经济发展,意味着我国鼓励、支持、推进平台经济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削减,这有助于统一社会各界对平台经济发展的认识,使平台经济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房爱卿说。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可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遭遇:才搜索过某品牌新款手机,消费贷的广告就出现在眼前;刚在朋友圈“点赞”某人 高颜值,“美容整容贷”的推荐就翩然而至……这些“精准营销”的背后,是一些互联网平台对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充分掌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部分大型互联网平台过分追踪与收集用户“数字足迹”,通过推送金融营销广告,向一些资信脆弱人群灌输“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观念,使其落入“无抵押消费贷”等陷阱“。
互联网平台提高了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却往往忽视‘可负担性’,金融风险随之累积。
” 当下,互联网平台对消费者的金融信息保护不容乐观,“赢者通吃”“数据垄断”等风险隐患突出。
部分互联网平台更是偏离实体经济需要、故意规避监管,以“创新”为名行违法之实。
此次会议强调,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
互联网平台挖掘信息价值必须合理适度,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课题组撰文提出,要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反垄断审查,规范大型互联网平台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等。
“目前对于平台经济的监管,以分业监管、机构监管为主,存在一定的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对防范跨市场、跨 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风险有待加强。
”董希淼说。
对此,会议指出,要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优化监管框架,并特别提出“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
专家表示,网络小额贷款管理办法、互联网存款新规、非银行机构支付条例……一系列监管举措陆续出台,可见监管部门正有的放矢地出手,稳扎稳打地推进“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的要求。
2021年金融严监管将持续推进,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和标准,强化金融科技创新活动的审慎监管。
“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 会议指出,我国平台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作用是积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平台企业发展不规范、存在风险,平台经济发展不充分、存在短板,监管体制不适应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把脉”平台经济,根本目的是为其健康发展“开方”。
此次会议开出的“方子”中,核心词有两个——发展、规范。
并且,二者不能畸轻畸重,而应“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
细读会议通稿不难发现,发展和规范的辩证统一关系贯穿全文。
比如,会议既强调要“明确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秩序”,也强调要“加强开放合作,构建有活力、有创新力的制度环境,强化国际技术交流和研发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来,我国在相关领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此次会议再次强调,“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与此同时,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平台各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督促平台企业承担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保障等责任,维护好用户数据权益及隐私权,明确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
“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发展和规范齐头并进,这为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燕生说。
“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
本次会议召开之际,正值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落子起步之时。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篇中,已经提到要“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赋予平台经济的一个任务,是“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加速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消费领域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受访专家学者认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平台经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仍大有可为。
“开辟式创新”让投融资更加“接地气” ▶本报记者李洋 继“颠覆式创新”之后,“开辟式创新”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悄然带动着产业界变革。
那么,应如何看待创新型企业的“开辟式创新”?金融科技为小微企业的“开辟式创新”带来了哪些便利机会?用金融科技来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种“开辟式创新”?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界专家,来听听他们如何说。
“开辟式创新”利于破解企业“融资难” “开辟式创新”这一概念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他的《繁荣的悖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开辟式创新”就是要把原本复杂昂贵的产品与服务变得更实惠,让“未消费人群”买得起、用得上。
简言之,这是能够为一个国家开辟出新市场的创新。
它不仅能扩大产品和服务市场,还可以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和政治层面的进步,从而让国家走出贫困。
“‘开辟式创新’这个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建立多样化多层次产品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也同样可以适用在国家和社会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赵然认为。
财经专栏作家李庚南说,“开辟式创新”的核心就是让原本复杂昂贵的产品变得更简单、更便宜、让更多的消费者用上,这与普惠金融“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的精神高度吻合。
因此,在服务客体上 也高度重合,即都是聚焦于小微企业等融资领域的弱势群体。
“将‘开辟式创新’理念适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上,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可以降低各方风险,并最终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赵然说。
毕竟,对于小微企业来说,2021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特殊之年。
一方面,从今年开始,大部分小微企业业务上开始“恢复性增长”;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的一些非常规扶助措施,例如信贷等,可能将回归市场常态。
“在市场法则之下,恢复增长所需要匹配的资金支持就需要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特别是以技术方式破解当地市场难题的‘开辟式创新’来解决。
”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说。
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表示:“中国大概有超过8000万家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他们解决了超过2亿人的就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接地气的‘基本盘’。
他们要在疫情冲击后恢复元气,资金缺口非常大。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让小微企业潜在的、巨大的资金需求有机会满足,这是‘开辟式创新’的巨大机会。
” 利于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 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端表示:“数字化转型大潮之下,我们所面对的整个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经历一场平台化革命,这场革命并非操作细节上的修补或优化就能实现的,需要立足新视野,运用新工具,用新产品来满足乃至引领新需求,‘开辟式创新’正是对这场发展模式革命的 一种回应。
”比如,“过去,在信息不对称的背 景之下,信贷更多依靠抵质押品等‘物’的作用来实现,但从根本上说,信 贷还是需要考量‘人’和服务‘人’。
在多元数据和强力算法的基础之上,金融科技开辟的大数据风控、智能营销、智慧客服等手段不但能极大降低金融机构业务运营成本,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定价。
”车宁说。
赵然也表示,过去银行或者债券发行平台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完全依靠传统模式判断一家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经营者的真实信用状况,而这些问题通过现代科技以及大数据的收集和运算,准确率会大幅上升,银行和债券投资者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据悉,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在融资市场上天然存在缺乏有效抵押担保、信息不透明等短板。
通过基于信息集成与共享打破信息瓶颈、实现智能风控以降低风险,通过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批量获客以降低营销成本,无疑是有效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路径。
“以传统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风控及服务成本是非常高的,平均每笔贷款的成本要几千元。
运用互联网方式,综合大数据风控、智能客服等技术,单笔贷款服务成本可以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
一,这是新技术为‘开辟式创新’带来的新机会。
”朱光说。
应理性对待创新与监管 尽管实践已经证明,通过金融科技进行的“开辟式创新”能有效破解融 资难和融资贵的“两难”问题,实现金融业务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但仍有不少业界专家提醒,无论是何种模式的创新,作为金融科技公司始终应该摆正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理性对待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既要保持对金融应有的敬畏,更需要自觉地遵循监管的规制。
2020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及2021年2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已在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限额、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的限额及出资比例、合作机构集中度等方面设定了具体的监管“红线”。
这些“红线”直接针对商业银行,间接指向与商业银行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
因此,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也将在“红线”之内运作,逐渐告别蛮荒时代。
李庚南表示,作为金融科技公司,应按照监管的方向,充分利用监管设定的过度期,加快自身的转型。
易诚互动首席业务官孔繁强认为,对于来源于非自有可控场景的用户、对于贷后处理的一些环节,还是要有人工介入的必要性的。
这也是现在银行的客户经理存在的价值。
现阶段的环境下,要通过“智能+人工”的方式去实现这种“开辟式创新”。
“无论是以引流助贷形式,还是开展联合贷,都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都要把消费者保护始终放在核心的位置。
要坚持适当性原则,避免过度营销、诱导式营销等可能带来‘后遗症’,这既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对自身存续发展的维护。
”李庚南说。
前2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7% 新华社讯财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05亿元,同比增长18.7%。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58亿元,同比增长1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1347亿元,同比增长18.7%。
全国税收收入37064亿元,同比增长18.9%;非税收入4741亿元,同比增长16.8%。
“前2个月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受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影响。
整体来看,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运行更趋稳健。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从主要税收收入来看,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19.9%;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10.1%;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3.2%;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3.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增长26.9%;关税同比增长23.2%。
数据显示,前2个月印花税1004亿元,同比增长65.5%。
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90.5%。
“这和当期资本市场交易较为活跃高度相 关。
然而,印花税属于小税种,收入 规模较为有限,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也较为有限。
”何代欣说。
非税收入方面,财政部介绍,由 于各地加强和规范国有资源(资产) 有偿使用管理,全国国有资源(资 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拉高全国非 税收入增幅8.2个百分点。
支出方面,前2个月,全国一般 公共预算支出35733亿元,同比增长 10.5%。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 级支出3832亿元,同比下降10.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901亿元, 同比增长13.6%。
分科目看,科学技术支出同比 增长27.6%;教育支出同比增长 1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 长10.5%;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 13.2%。
“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增 长较快,得到了较好保障;中央本级 支出同比下降,体现了政府过紧日 子的要求。
这些都彰显积极的财政 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何代欣 说。
申铖 1-2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715.7亿元 本报讯(记者李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近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1-2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715.7亿元,执行额11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3%和70.6%,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4.2%和31.8%。
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875.7亿元,执行额63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4%和56.6%,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和23.9%。
从结构看,今年1-2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348.6亿元、98.6亿元和18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7%、21.9%和31.9%。
从市场看,今年1-2月,我国企业承接美国、欧盟及我国香港离岸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44.2亿元、77.5亿元和1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7%、38.6% 和40.2%,合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5.1%。
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外包执行额119.9亿元,同比增长85.2%。
从地区看,今年1-2月,长三角区域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92.7亿元,同比增长45.4%,占全国46.4%。
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额569.8亿元,同比增长60.2%,占全国90.4%。
从企业看,今年1-2月,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24.2亿元,同比增长39.4%。
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89.7亿元,同比增长127.7%,占全国的45.9%。
从就业看,截至2021年2月,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达1297.8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824.2万人,占63.5%。
今年1-2月,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6.9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4.9万人,占71.8%。
中小企业市场预期企稳向好 本报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发布今年2月份我国中小企业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达到87.5,环比上升0.5点,扭转上月小幅回调态势,重返上升通道,处于去年2月以来最高位。
具体来看,分行业指数全面上升,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均比1月上升0.3点以上。
企业信心继续恢复。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逐步改善,对未来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2月份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102.1,比上月上升0.8点;综合经营指数为96.3,比上月上升0.2点。
市场预期普遍改善。
我国市场 供给需求同步改善,中小企业市场预 期企稳向好。
2月市场指数为79.8, 比上月上升1.0点。
资金紧张局面有所缓解。
央行通 过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创设“普惠小微 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措施综合施策, 全面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缓解 资金压力。
2月份资金指数为101.7, 比上月上升0.1点,高于景气临界值 100。
融资指数为88.8,上升0.1点。
中小企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 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 度。
韩鑫 3
月18日,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展会共吸引 全球33个跨境电商平台、35个全国出口型产业带、200多家跨境电商服务企 业和2000多家外贸供货企业参展。
图为采购商在一家3C产品展位前了解 展出商品。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标签: #步骤 #建模 #方法 #数据 #分析师 #概念股 #内容 #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