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了算?,什么是木马卷

木马 4
4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Tel(押010)62580620 综合 主编:肖洁编辑:张双虎校对:王心怡E-mail押news@ 发现·进展 “植物油致癌”谁说了算? 姻本报见习记者李晨阳 回放:继火腿、培根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 癌物”之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植物油也中枪了,全球“吃货”再遭沉重打击。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德蒙特福德大学教授格鲁特维尔德团队称,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牛津大学教授约翰·斯坦则指出,植物油产生的Ω-6脂肪酸,能降低大脑中的Ω-3脂肪酸,从而使人产生心理健康疾病、失语症等。
这些科学家推荐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
疑问:植物油到底有没有致癌风险?一直被 “黑”的黄油、猪油反而比植物油更健康吗?“吃货”该不该听“专家”的话? 解答:众所周知,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 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普通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和棕榈油、椰子油等热带植物油均主要含饱和脂肪酸。
各类脂肪酸的营养功能不同,对健康的影响也各不一样。
科学家很早就注意到,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加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而,人们通常认为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加健康,而黄油、猪油等动物油更是长期盘踞“黑名单”,被看作垃圾食品的“典范”。
然而,格鲁特维尔德团队此次却为黄油、猪油“翻案”,剑指人们最常使用的普通植物油,难怪会掀起轩然大波。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尹慧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从结构来讲,不饱和脂肪酸的确不如饱和脂肪酸稳定,在油温过高、炒制过久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
中国人由于烹饪习惯和口味偏好等问题,常常在油已加热至冒烟的时候才下菜炒制,“这样的习惯的确不好。
” 不过,尹慧勇也表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人们日常摄入的植物油氧化产物剂量能够达到有害水平。
“人体是需要各种脂肪酸的,这其中当然包括不饱和脂肪酸。
例如,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维持细胞膜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尹慧勇说,“最关键的,其实还是保持膳食均衡。
” 据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旭介绍,在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美国膳食指南科学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荐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和菜油等非氢化植物油作为膳食脂肪的主要来源,而不是包括动物脂肪、棕榈油、椰子油等在内的饱和脂肪酸”。
该报告以数千篇全球大规模追踪、干预研究论文为基础,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反,要为猪油、黄油等饱和脂肪酸“翻案”,目前却仍缺乏有说服力的科学数据。
此外,动物性食物中还存在饱和脂肪酸以外的其他不健康因素。
“因此,建议大家在控制烹饪油温的前提下,放心摄入非氢化植物油,同时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控制在每日总能量的10%以下。
”林旭说。
总有人抱怨:“要是全听专家的话,那可 什么都不能吃了。
”那么,对大众而言,面对各路专家、机构发布的互相矛盾的膳食指导时,究竟应该如何理性判断,从而做到不误信、不盲从呢? 林旭表示,在不同的研究设计方案下,以不同的人群为对象,得到不同的科研结果很正常。
但是这些“科学结论”的可信度却大不一样。
以医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为例,通过对固定人群开展持续随访,追踪该人群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疾病发生情况,收集相关体检数据,从而确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因素,为疾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这样的研究结论就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反,有些研究只是对少数个体进行一次性的检测,这样得出的结论可信度就很弱。
最后,林旭强调,公众一定要树立“量”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的剂量来讨论它对人体有利还是有害”。
从健康角度而言,比单个营养素更重要的是合理的膳食结构。
“在‘吃’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根据个人健康需求、喜好和饮食习惯等,构建因人而异的健康膳食模式。
”她说。
简讯 2015年度民间公益金桔奖颁奖 本报讯近日,中国基金会评价榜(2015)报告发布暨“第二届公益金桔奖颁奖盛典”在京举办,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全球绿色资助基金、福特基金会等10个基金会获颁代表民间公益组织最高评价的“金桔奖”。
此次评价榜从全国4000多家公益组织中,随机抽取了600多家公益组织,对过去两年的资助方进行打分,最终有195家民间公益组织接受调研。
这195家组织两年内共获得境内外资金1.27亿元。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基金会4211家,公益支出合计约为315亿元,而民间公益组织收到的境内资助额大约仅占到境内基金会年均公益支出的2%左右。
(冯丽妃) 甘肃获批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甘肃省依托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依托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科技部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是该省首次获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标志着其企业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行列,区域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
(刘晓倩) 中意可持续制造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11月14日,第一届中意可持续 制造研讨会在上海交大举行,来自中国、意大 利的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了可持续制造和绿 色能源相关理论和技术发展问题,将为两国学 者及工业界持续推进新技术研发和教育合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李勇表 示,清洁能源所节约的环境治理费用能大大降 低制造业的成本,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绿色环保的能源支持。
(黄辛) 2015
全国生命科学博士后论坛召开 本报讯日前,2015年全国生命科学博士后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
会议围绕植物生物学与应用、农业微生物及其应用、免疫学、干细胞与神经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5个重点议题展开。
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以及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华中农业大学承办。
(鲁伟刘涛) 2015创新电化学能源材料和技术国际会议召开 本报讯近日,2015创新电化学能源材料 和技术国际会议在广西大学举行,46名会议 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学 者和专家200多人参会。
会议围绕电池和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 化学电容器和可再生燃料、基础电化学等四个 主题,就新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的最新进展、电 化学能源储存和转化技术的基础理论等内容 展开了研讨。
(贺根生
高欲垚) 广州分院5团队获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本报讯近日,201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获奖团队名单公布,广州分院系统共有5个团队获此殊荣。
其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团队的“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等4团队获科技贡献奖,占该类奖项的1/5;中科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季统凯管理团队获管理贡献奖,占该类奖项的1/8。
(朱汉斌郭震) 11月14日拍摄的青铜雁鱼灯。
经过5年考古发掘,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成套编钟、竹简、木牍和五铢钱等。
出土文物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CFP供图 河北省科学院举办科技成果交流展示会 本报讯(记者高长安通讯员周英森)11月13日,河北省科学院在石家庄举办科技成果交流展示会。
该省科技厅、工信厅等50余家单位、企业出席。
柏乡县人民政府、华北制药股份公司玻璃分公司等12家单位、企业分别围绕激光测控技术、水处理技术、食品安全 检验检测技术、智能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12个项目与河北省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
河北省科学院院长葛会波表示,科技创新不仅要有平台、基地,还要有载体、抓手。
把科技成果交流展示会作为河北省科学院推动科技 创新的一个新的抓手,利用这个新抓手把省科学院的科技成果“送出去”,同时把技术需求“请进来”。
河北省科学院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利用更多的方式和渠道,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通道,使丰富的科技成果资源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促进河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微创新给橘乡带来大机遇 姻本报记者鲁伟通讯员刘涛 几经辗转,我们到达宜都市高坝洲镇时,已是下午4点。
此时正是11月初,斜阳洒向种满橘树的山头,到处是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的行情好,价格比去年翻了一番。
”我们爬上一座山头,整个橘园尽收眼底。
刘继红指着对面铺满白色薄膜的山头说,这就是此行考察的主题:柑橘地表覆膜控水增糖技术的应用。
今年44岁的刘继红是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省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负责人。
随行的4名研究生拿出准备好的仪器和设备,对同一个山头覆膜和没有覆膜的柑橘含糖量进行对比测试。
刘继红告诉记者,柑橘地表覆膜栽培技术,实际上是人工模拟出一种干旱的逆境,激活胁迫信号传导途径,提高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促进糖合成,增加它的含糖度,达到提升品质的目的。
“由于白色的薄膜可以反射日光,柑橘着色也更均匀。
”宜都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蔡永喜补充说,传统栽培方式下,柑橘底部是淡 黄色,覆膜栽培之后,柑橘底部和表面其他部位一样是橘红色,卖相更好了。
蔡永喜给记者算了笔账,虽然每亩地覆膜会增加成本300元,但是由于柑橘品质提升后,每公斤售价比普通果品至少高出2元,按亩产3000公斤计算,亩均增收保守估计在5000元左右。
目前,该技术已经深受当地果农的欢迎。
学生将测试数据结果告诉我们,同一个山头上,没有覆膜的柑橘含糖度平均在10至11之间,覆膜后的柑橘含糖度平均在12至13之间,最高甚至达到15。
宜都地处鄂西南,位于长江和清江交汇处,曾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
2014年,宜都柑橘迎来大丰收,但是受市场供过于求影响,收购价太低,多数果农宁愿柑橘烂在地里,也不愿赔上人工去采摘。
“柑橘产量并非越多越好。
”刘继红介绍说,结合韩国、日本等国家精品果园的经验,湖北柑橘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是应该重点放在品质提升上。
在高坝洲镇宜都市柑橘示范场,一项名为隔年交替结果的技术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刘继红解释说,通过人为控制,可以让不同山 头的柑橘树隔年交替结果,采用该技术后,柑橘形态比较扁平,大小更均匀,品质和产量都有明显提升。
据果园负责人陈杰介绍,通过建设绿色无公害精品果园,他们打造的“绿老大”柑橘品牌深受市场青睐,今年最高价格卖到每公斤8元钱,是普通柑橘的三倍左右。
随着宜都市启动建设柑橘国家农业公园,高坝洲镇的柑橘产业将迎来一场新的机遇。
宜都市柑橘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方案涵盖红花套、高坝洲两个乡镇共计6万亩柑橘种植面积,将发挥全国唯一的“柑橘优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优势,打造丘陵地区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村村美如画卷”的目标。
而根据最新评估显示,“宜都蜜柑”位列全国地理商标产品第64位,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9.7亿元。
2015年9月,湖北省农业厅启动了依托科研院校开展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其中关于柑橘产业的试点项目落户宜都。
该项目由湖北省农科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牵头,除了覆膜增糖、交替结果技术之外,还将推广密植郁闭果园改造、果园地力提升、完熟采收、大实蝇绿色防控等一系列新技术。
东华大学 “石墨烯智能折纸”未来应用广阔 本报讯(记者黄辛)近日,东华大学教授王宏志团队在智能可穿戴用低维材料研究上获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进展》。
同时,《自然》和《科学》网站以文字及视频的形式报道了此项研究。
近年来,聚合物类可变形材料响应时间长、刺激条件苛刻以及变形后恢复困难等问题限制着此类材料的广泛应用。
王宏志等将目光聚焦于近年来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二维材料———石墨烯,通过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以及宏观可控组装得到一种光/温控自折叠石墨烯纸。
他们通过掩膜法对改性氧化石墨烯(PDA-GO)进行图案化设计,从而使复合薄膜能够从平面的二维状态变化成多种预设定的三维结构。
“石墨烯折纸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折纸艺术”,利用简便的抽滤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及PDA-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组装成微米厚的石墨烯纸,通过纳米层间由温度或光控制的水分子的吸附与脱附,石墨烯纸可以迅速(3秒以内)折叠成预设的形状,并且可以行走与转向。
这类轻质且柔性的低维材料对微弱的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由此产生可“编辑”的形态改变,这使它们未来可以有多种应用可能。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编辑猪基因产生人血白蛋白 本报讯(记者冯丽妃)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张普民团队在猪受精卵基因组中产生猪白蛋白的区域,插入人类产生白蛋白的DNA编码,通过基因修饰工具让猪的体内产生了人血白蛋白。
相关研究11月12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存在的蛋白质,可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包括肝衰竭和创伤性休克。
过去,由于在猪体内产生人血白蛋白的尝试无法避免猪白蛋白的产生,使分离与提纯人血白蛋白存在挑战。
利用基因编辑系统,张普民等人在猪受精卵基因组中插入了人类生产白蛋白的DNA编码(又称为敲入等位基因)。
敲入的等位基因位于猪白蛋白产生基因的下游,研究者表示,这可以让猪产生人血白蛋白的同时,不产生猪白蛋白。
研究者在10头母猪体内植入了300个受精卵,这些受精卵都携带敲入了人血白蛋白的等位基因。
其中5只猪成功怀孕,产下了16只猪仔。
研究者发现,这16只猪仔都来自含有预期敲入的基因,并且它们的血液中能检测到人血白蛋白。
不过,猪仔体内的人血白蛋白含量有所不同。
进一步的繁殖实验表明,敲入的基因可以传给这些猪仔的后代。
北林大 选育出两个杨树雄株新品种 本报讯(记者郑金武通讯员铁铮、程武)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历时22年选育的“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两个杨树新品种被认定为国家良种。
这不但可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还可有效治理我国北方杨树飞絮顽症,促进杨树人工林和城乡绿化品种的更新换代。
该课题组综合细胞遗传学与花粉染色体加倍、花粉辐射以及杂交育种等技术,在解决一系列制约人工诱导2n花粉选育杨树三倍体的相关理论与技术难题的基础上,采用秋水仙碱溶液诱导银腺杨花粉染色体加倍,进一步利用不同倍性花粉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克服2n花粉授粉后发育迟缓问题,并在辐射处理后给毛新杨母本授粉杂交,创制一批白杨杂种三倍体新种质。
这两个雄株新品种的母本为毛新杨,父本为银腺杨。
其主要特性有:树形美观、雄株不飞絮,是有效解决杨树飞絮问题的适宜替换品种;生长迅速,可迅速成林,育苗出圃快,是城乡绿化和速生丰产林建设的适宜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微生物新菌种实现产业化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日前,农业部首次颁发我国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生产许可证,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分离又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资源微生物新菌种,这标志着我国在微生物菌种资源研究及菌肥生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是资源微生物学研究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安德荣于5年前从中国秦岭原始森林土壤中首次分离、鉴定的特殊资源微生物新种。
该菌种为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同时产生多种活性物质、水解酶类、多肽类抗生素,其中包括一种具有抗细菌活性属于多粘菌素及粘菌素一环杆菌素家族,包括含有二氨基丁酸结构的聚合多肽等。
而多粘菌素类分泌的活性物质为多粘素,具抗真菌和放线菌活性,特别是对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类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有显著杀菌功效。

标签: #网络安全 #什么叫 #好用 #好用 #病毒 #做什么 #三项 #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