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美育,2022.04.30CHINA

美工 3
ARTWEEKLY 13美育ARTEDUCATION 责任编辑/黄俊娴/0571-85311398 乡村美育困境与难题何在 杭师援泸支教苹果组教学成果展示(上接第12版) 记者:确实,现在有很多公益性的乡村美育碰到普及性、持续性、系统性等问题。
胡俊:是的,它不扎根,跟当地的人民和文化都没有关联性,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所以这是目前我们乡村美育最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光对乡村美育有意义,对城市美术教育一样有意义。
我们做的乡村美育与其说是公益,不如说是在乡村美育的过程中学习美术教育。
乡村美育中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是好的方法,也许并不可行,比如用视频教学代替真人教学,把远程教学取代乡村教师,给他一个“工具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很好,但其实乡村孩子不喜欢这样的教学,而且他们的老师也得不到成长,这就是大家易犯的一些错误。
我们通过一种科学的研究,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此路不通,然后以案例形式告知如何来解决问题。
乡村美育理想状态:融合、跨代、本土 记者: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方式适合乡村美育?胡俊:比如,用学科整合的方式,利用艺术形式来呈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这很受乡村孩子们喜欢。
通过这个过程,他们的美术能力能够很好地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远程的教学和当地老师线上和线下的交替,把美术融合到各科的学科教学当中。
这样不需要美术专业教师,当地学科教师也可以快速成长,而且可以让老师很有自信。
记者:你理想中的乡村美育应该是怎样的?胡俊:我也在实验,目前来讲,我觉得理想中的乡村美育,首先是以乡村为中心,以乡土资源为基础,而不是从外面输入课程。
第二个,发挥乡村的社区优势,因为城市都是小家庭,乡村是大家庭,人和人之间有着丰富的关系美学。
把乡村美术教育和伦理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跨代美术教育来促进一个乡村的幸福感。

三、乡村美育应该是突出它的生态教育、生态文明,符合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如果做到这三点,我觉得就是一个理想化的乡村美育状态。
“全科美育”教学实验值得期待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陈卫和访谈 ■本报记者黄俊娴通讯员陈楠 记者:你长期以来对乡村美育有所关注、研究并基于实践。
请问你在这个过程中对乡村美育有怎样的思考?在课改的大背景下,乡村美育又可通向何方?在乡村美育的过程中,是否有备受感动或是记忆犹新的经历? 陈卫和:我对乡村美育的思考源自于关注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蒲公英行动”。
2003年我参加谢丽芳老师主持的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成就未来”少儿美术教育“蒲公英行动”专项课题。
2016年开始带领高校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作为蒲公英志愿者,为偏远地区的乡村孩子组织暑期美术特色夏令营,后来发展成为国内十多所高校青年教师组建“全国高校蒲公英志愿者美育联盟”,与多地乡村教师一道,连续五年暑期赴边远乡村学校开展美育夏令营活动。
“蒲公英行动”项目开展近20年来,前后有近百所中小学乡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工子女参与,为项目学校培养蒲公英种子教师。
不少学校在参与“蒲公英行动”项目后,学校美育环境和学生精神面貌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学校被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授予“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荣誉称号。
事实证明,“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项目为我国乡村学校美育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促使我国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更加大面积的普及。
记者:目前乡村美育在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投入出现的难题和瓶颈有哪些?应如何提升乡村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陈卫和:乡村美育主要面向当地民众,重点是中小学生。
乡村美育不乏人才和资源,关键是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当然两者相辅相成,总之关键在领导。
相对于经济排位靠后的乡村,领导意识不能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急功近利马上见效。
特别是主管教育的领导,一定要按照立德树人、以美育人规律去要求教师、配备资源。
现在乡村教育主要问题是急于提高考试成绩,教师为考试而教,限制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才智,打击了乡村教师具有的美育才华。
可以说,只要教育行政领导和当地政府领导重视和提倡美育,乡村学校中的美育人才和资源自然会大量涌现,学生精神面貌和学习成果也将发生变化。
因此,提升乡村对美术教育的重视,领导重视和提倡美育是关键! 记者:乡村美育行动对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如留守儿童、乡村空心化等问题的解决)带来哪些正向的带动效果?你认为,乡村美育在与非遗的结合方面有哪些空间?如何带动乡村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掘与“双创”?目前有哪些具体的落地措施或建议? 陈卫和:乡村学校重视美育必然启用本土文化资源和与各种“非遗”项目结合,对于乡村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无疑产生促进作用。
当各种“非遗”技艺转化为美术教育资源和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及身心发展,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非职业化技术处理。
注重“非遗”技艺的历史文化了解,将较强的专业技能转化为教育游戏,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同时,当地的文化部门和“非遗传承人”既积极支持学校美育工作,同时可从美育活动中发掘传统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需求的结合点,给本土文化的“双创”带来灵感。
如连南县瑶族乡村学校采用瑶绣图案和色彩美化校园,丰富了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墙绘式样。
目前广东省清远市教育局总结连南乡村学校美育经验,开始选择8个镇20所学校开展乡村学校“全科美育”教育教学实验。
清远市的乡村学校“全科美育”实验不仅限于艺术课程,而是面向全员(所有师生)、覆盖全域(学校内外),追求所有学科的美育效应,即文化课具有艺术性,艺术课具有文化性。
这项乡村学校美育实验已于今年正式启动,并聘请省内高校教师和深圳美育名师作为项目导师,其乡村美育的前景非常令人期待。

标签: #程序 #培训班 #培训机构 #usb #备份文件 #卡在 #夹在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