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媳妇一只山,2012年6月1日

文件夹 3
星期
刘君 朝鲜山区行(外二首) □李肇星 路无三里直,地无三里平———像百年、六十年的历史一般坎坷,如大千世界的秩序一样不公。
眼前,自行车上的青年影映水杉,无言的黄牛陪伴老农春耕。
当年,我的大叔大爷在这里流血,我课余割驴草,挣几分钱支援反侵略的英雄。
此刻,我曾经的部下仍在联合国为和平、公理奋争。
一代代劳而不倦,斗而从容。
沉重的往事化为丝丝浅笑,真诚友谊催促时代年轻…… 2012年5月9日去开城附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途中。
一百多年前,日本殖民主义侵朝;60多年前,朝战爆发。
我的家乡胶南有200多名志愿军官兵牺牲在此,包括我一大伯。
途中两次停车清除路上石块时,我下稻田看墒情,下水沟捡丸石,仿佛重回当年。
我国现任常任联合国大使李保东、王民等是我敬佩的年轻同事。
永生在中朝人民心上。
自己无法预设名次:古今中外碑多少,百姓的口碑第
一。
5月10日去“三八线”(全长248公里,共有1291个界标)《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地路上,记与晓华副会长等含泪向彭司令员题字的志愿军烈士纪念碑行军礼、向毛岸英(1950年11月25日在桧仓志愿军司令部牺牲)等烈士鞠躬。
“志司”旧址仍挂着彭德怀、洪学智、解方等首长的黑白照片。
再见,平壤 车离大同江,心潮随浪涨。
刚刚握别,又把重逢向往。
先辈的叮咛千钧重,携手并肩就是力量。
车近鸭绿江,心潮随浪涨。
离家整六天,想家属正常。
屈指“六一”将到,愿小孙女和全球小朋友享受和平、快乐成长! 伟大者死后更见伟大 横刀立马的红军将领因说真话而蒙冤之前威风凛凛在朝鲜沙场……开国元勋的长子,奉父命在偏远农村磨练之后为正义长眠在异国他乡……可敬可亲您俩,死后更见伟大——— 5月14日率友联会代表团回国火车上。
此次创下访问一国超六天的纪录,此前我出访一国最短仅3小时,国内工作发言最短19秒。
前天在朝中友谊农场幼儿园参观时,比我孙女(三天后满两岁)大不了多少的孩子唱《南泥湾》等歌,我和夫人秦小梅极为感动。
“六一”是“二战”后进步人士为反侵略、爱儿童而设的国际节日。
坊间纪事 换酒□刘永源 那是四十年前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和从小把我拉扯大的大爷拉着一辆架子车到县城换酒,用来招待帮我家盖房的乡亲。
架子车上,除了几袋换酒的红薯瓜干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各种各样的装酒器具:最先进的当属500ml葡萄糖注射液玻璃瓶,最不可思议的是已经涮洗干净的棕褐色农药瓶,总之能装液体的瓶瓶罐罐都带上了。
通往县城的土路坑坑洼洼,架子车因箱板摩擦,不断发出吱吱呀呀的叫声,好像诉说着岁月的艰辛;车上的各色器具也因路面的坎坷发出叮叮当当的撞击声,这令大爷不时拧眉回首观望。
这是我第一次到县城,新鲜感所致,十多公里的路程竟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
设在酒厂一侧的销售部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时近中午,我们终于站到了酒缸的前面。
一溜摆开的十余口缸,几乎比我的个头还高。
售货员一边把瓜干称重入库,一边换算成酒的斤两,这时大爷已把所有的盛酒工具摆放到酒缸旁边。
一瓢一瓢的酒从缸里灌进瓶里,大爷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堆满笑容的脸又好像在对工作人员说:那瓢还可以舀得更满一些。
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当工作人员手里还有半瓢酒时,我们所有装酒工具都已用完了!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大爷措手不及。
刚才还笑容满面的大爷,现在已经变得焦虑不安,在工作人员的不断催促声中,大爷的目光落在了架子车上的两只空碗上。
仿佛是一种巧合,那天恐怕大爷也没想到随手放到架子车上的两只空碗会派上用场。
我拿了过来,售货员毫不犹豫地把半瓢酒灌倒 进了两只碗,正好,不多不少,两个满碗。
我拉着架子车,大爷端着手中的两碗酒挤出了人群。
有那么几分钟,我们就站在人群之外,两碗本来可以让人热血沸腾之物,现在却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特别是大爷的两手不停地抖动着,有酒不断从碗里溢出,他的承受能力仿佛到了极限。
大爷仰脸望了望天空,又四处逡巡着,猛然他把惊喜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槐树上,并用下颌向我示意了一下。
此时我也明白了大爷的用意,他是想用我们的肚皮把酒带回家啊。
在大爷的鼓励下,我咽下了生平以来第一口酒。
刹那间,电击般的感觉传遍全身,苦涩辣麻一起涌上喉咙,当我努力睁开流泪的双眼后,目光投向离此不远的熟食小摊,那里有猪蹄的味道不时飘来。
大爷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起身向熟食摊走去。
我又喝下一口酒,眯着眼睛接过他递过来的想象中的“猪蹄”,狠狠咬了一口。
那哪是猪蹄,分明就是块咸菜疙瘩。
在那个中午,这块咸菜疙瘩在我和大爷中间传来送去,清晰的牙痕不断更新着前面的轨迹。
咸菜越来越小,酒越来越少,不知什么时候,眼前的一切都已消失,这个世界一片空白。
一阵冷风把我吹醒,我强忍剧烈头痛睁开惺忪的双眼,眼前是两只空碗,大爷蜷着身体,手捏着指头肚大一块咸菜,睡意正浓…… 如今大爷已离我而去。
这些年来,虽然脑海中的记忆不断更新,但每当对后辈中说起这次换酒往事,总会引起一片笑声,而我却总笑不出。
现在我能笑出来了,可我也像当年的大爷一样,老了。
心灵小品 省略阳光□徐勇 蕨菜,这种营养丰富的山野菜,以前对外出口的销路非常好,很受欢迎。
然而,后来却被国外客商拒绝,其原因令人匪夷所思。
蕨菜的好吃,在于采摘和晾晒有讲究。
一般采蕨菜的时间只有十天左右,此时的蕨菜最鲜嫩,过早不行,过迟也不行,变老了。
采下后,需要在阳光下晾晒两天,把水分蒸掉,然后捆好入箱。
食用时,把蕨菜放到水里泡一泡,即可恢复当初的鲜嫩。
然而,当地人为了多卖多赚钱,把蕨菜采回后,嫌阳光下晾晒两天 太慢,就把蕨菜放到热炕上烘,只要两个小时,就把水分烘干了。
他们自以为找到了捷径,因为这样处理的蕨菜,从表面看,和晾晒后的一模一样。
可是,等到食用时,区别立即显现,把它放到水里,不管怎么浸泡,始终都像老树根,硬硬的,根本嚼不动。
国外客商见警告无效,干脆拒绝从我国进口了,原本那么抢手的蕨菜,最终遭到封杀。
追求速成,省略两天的阳光,其结局令人痛心不已。
这件事最终成了一个巨大的教训,发人深省。
强词有理 一枚媳妇一只山□ 读过一则小文,其中一句,差点把人乐死。
说一女歌星回东北老家,打车时,司机竟十分淡然。
那女歌星就奇了怪,问司机:“你不认识我吗?”司机说:“认识,你是干唱歌的吧。
” 天老爷!这个出租车司机可真是个语言天才,全中国人都歌星歌星的,他却独自“干唱歌的”,一语惊人的程度,不亚于那个美国士兵在捕获萨达姆时所说的那句话:“美国总统布什向你致意!”我何以对“干唱歌的”有如此深的认同感呢?一者,这一句就把高高在上的歌星拉到普通劳动者的位置上来;二者,乃因我耳闻目睹过“干”字的其他妙用。
1981年,我在思茅服役时,曾惊闻一个助理员的入乡随俗,他召集我们新兵吃饭时,总是说:“走,干饭去!”唱歌可以是干,因为演唱确是活儿的一种,就像干出租车的为活儿的一种一样,同属劳动者。
然而饭怎么也可以干来干去的呢?把喂肚子当成活儿来干,不就掺杂进几分“公”意了吗?细一回顾,也不是没有道理。
1948年,朱自清先生为了再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 的”,他是“宁可饿死”,也不干美国救济粮的。
是公不是? 特殊情况下,干饭确有公私不明之嫌。
比如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为个什么事干不下饭去,就会有人出来相劝,那些话不外乎:你已经不属于你自己,为了什么什么你也得把饭干下去。
于是,这个人就真的打起精神,把饭干了一顿又一顿。
是公不是? 世间妙语不知凡几,何止一个“干”字。
我的一位彝族朋友,一次与我聊天时,谈到他可爱的家乡漾濞,他便眉飞色舞:“我家门前有两只山,后面还有一只大的、一只小的。
”自然得就像数他家的老母鸡。
我当时听了,眼泪都笑出来了。
这个朋友说:“这不是你说的幽默,我们那里的人都这么称呼,一只山两只山……” 遂又想起黄仁宇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
1944年8月14日,一架中美混合机团的轰炸机,在缅北执行完炸毁铁桥的任务时,不幸被日军击中,机上六名军人于中缅边界的云南一侧被迫跳伞。
在大山里忍饥挨饿,东躲西藏的六名跳伞者,终于在 第四天遇到一位云南人,为掩人耳目,他们自称是打日本人的游击队。
交流间,那位云南同胞说,现在附近的寨子里都很忙,日本人要他们捉六个人。
军人们听了相互看看,正好六人,又都穿着空军制服,皆不免惊恐。
朱参谋马上问:“怎么要找六个人?”那位云南同胞说:“早天掉下来一把飞机,上面有六个骑飞机的人。
”(注意:飞机论“把”,还得“骑”。
)这让人乐个半死的方言,立刻使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
另一名军人随即问道:“那把飞机已经掉下来了,要捉这几个骑飞机的人不是很容易吗?” 那位云南同胞说:“那六个骑飞机的人一下来,另外来一把飞机打机关枪,后来又把他们接上天去了。
日本人不信,还要捉。
”后来,那位云南同胞和他的几个同伴,用计谋,声东击西地带着六位骑飞机的军人,绕过日军三道步哨线,乘独木舟过怒江,辗转昆明回到印度空军基地,圆满地结束了暖意浓浓的“一把飞机”的故事。
如果说上面这些灵动的语言是通俗 魏得胜 的,那么沈从文先生讲的下面这个故事,其语言则是文雅的。
沈先生有散文《在桃源》,其中说,在路上我看到个很有趣的贴子: 立招字人钟汉福,家住白洋河文昌阁大松树下右边,今因走失贤媳一枚,年三
十,名曰金翠,短脸大口,一齿凸出,去向不明。
若有人寻找弄回者,赏光洋二元,大树为证,决不吃言。
谨白。
七八十年前的这个贴子,虽只有84个字,却几乎句句妙绝。
先是“贤媳一枚”就了不得,非如此出奇制胜,不能打动时为名家的沈从文先生。
再就是“短脸大口,一齿凸出”,嘿,八个字就把个贤媳描绘得维妙维肖。
最后你再看看人家的“决不吃言”,什么意思,就是说出口的话,不再吃回肚子里!比文绉绉的“绝不食言”直白多了,立体多了,也文学多了。
难怪沈从文先生说,写贴者“若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
无论与文学还是与生活,少了“一枚媳妇一只山”这类的语言,不知该失去多少色彩。
纸上博客 读小孙子的作文□苗得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次回故乡探亲,二妹正上高小,我看了她的一些作文,写过诗《读妹妹的作文》。
后来我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的作文,我也看过一些。
而今老三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第三个孙子———小山泉,今年十岁,正上小学四年级,假期中老三安排他来我这里呆两天。
他的作文,老伴让我帮着看看,我猜想还不知写成个什么样。
看了以后,却觉得想象不到的好。
全文四百余字,文字通顺、简洁,结构严谨、自然,叙述从容,内容意思很好。
作文的标题是《“六一”大义卖》。
快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说要举行一次“六一大义卖”。
当时我心想:“我一定要多带点钱,我才不当卖东西的人呢!” 放学回家后,我对爸爸说:“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要举行一次大义卖,能给我五十元钱吗?”爸爸说:“二十元就行了,我给老师说好了,让你卖东西。
”我抗议道:“我不想当卖东西的!”爸爸说:“都准备好东西了。
”没办法,我只好当卖东西的了。
到了“六一”儿童节,我郁闷地走进学校,到教室后,我很惊讶:以前不都是在操场上举行吗,今天怎么在教室里呢?我到了自己的位置。
过了一会儿,义卖就开始了,我很紧张。
我们不约而同地叫人买自己的东西,卖玩具的地方人已爆满,想挤也挤不进去!我卖食品,人不算太少,最少人的是卖文具那里,几乎没人。
卖文具的人在教室里到处推销商品,可是也没多少人买!快结束的时候,卖玩具那里已经没商品了;卖食品的地方也没什么好东西了;可是卖文具那里的商品还有很多。
回家后再想一下“六一”大义卖活动,有赔钱的,也有赚钱的,真有意思,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做生意的辛苦。
当今一个十岁的娃娃,不同他的父辈,更不同于爷爷辈,社会经历很简单。
他能通过一次义卖活动,看到卖东西有好卖的,有不好卖的,卖玩具的卖得很好,卖食品的也卖得快,而卖文具的卖得很少,只见那些同学“在教室里到处推销”,也没多少人买,最后卖不出的独是他们。
他觉得“真有意思”, 他“感受到了做生意的辛苦”。
这个结尾句,意味深长。
一个还是人人嘴里的“小屁孩”,就已经有了成年人才可能有的思想境界。
我当即对小作者进行了表扬。
当我反复品赏了这篇作文以后,又感受到了另外一些意思。
一是,小山泉比他爸爸“思想觉悟”高。
他想多要些钱当买东西的,爸爸却安排他用少些钱当卖东西的,多些钱买东西,和少些钱卖东西,钱最后都作了捐献,钱多就是捐得多。
小家伙“郁闷地走进学校”,就是带着一种不怎么愉快的心情,卖的时候,又感到“很紧张”,就是因为他扮演的是自己不情愿的角色。
这情绪,字里行间表达了出来。
二是,卖东西有好卖有不好卖,让我觉得是否与今天孩子们的状况有关,这状况就是,还是喜欢玩,喜欢吃,而把喜欢学习排在后位? 但我又想,我的看法似乎不对。
小山泉他爸爸允许他假期中只能电脑上网两天,可两天中说到要写作文了,他停下电脑就写,写得清清楚楚,一笔一画。
有不会写的字,电脑一敲就敲了出来。
他爸爸规定他不会写的字查字典,他变通了上电脑上敲,这个变通,我不反对。
这也说明他玩电脑并没有全是玩,也有利于学习。
这点像他大爷———我的老大长水, 小时喜欢看小人书,看了一本又一本,迷那里面的故事,看了后时常讲故事给小伙伴们听,大了成了喜欢写故事的小说家。
能说不是一种兴趣的两段表现?兴趣,就是喜欢。
吃好,玩好,学习好,没有一二三位置之分。
放第三位的,不一定不重要,压轴戏都是在后头。
老伴的父亲当年当着村支书,每逢赶集,主要为的是听说书,老伴常形容那个入迷劲。
而老伴每当读东西,见了有故事情节的也迷住了,我想这既有人的共同原因,也有她老爷子遗传与影响的缘故。
儿子老大喜欢在小说里写故事,不也又找到原因了?人在婴儿时期,咿呀学语,是学说话,也是唱歌,是唱“无标题音乐”,音乐的“乐”与快乐的“乐”,读音不同,意相同。
人类文化从画画而来,小孩不会写字前先喜欢画画;成年人喜欢读书看报,学习伴随人的一生。
有兴趣学习,学习就没有不高兴的。
至于为了节俭,如我当年上私塾与抗日小学,赶个集,就是为了买点文具,去前吃得饱饱的,晌午回来再饱饱吃一顿,在集上没有必要再吃什么,顶多解馋喝碗凉粉,那包子、饺子、面条,从不瞅一眼。
那是贫穷的年代。
今天条件不同了,包子、饺子、面条已是家常便饭,不需要再“不瞅一眼”。
所以,不能再和第三代的娃娃们一起看“老皇历”了。
时尚辞典 修行 □陆勇强 “修行”是佛法中的一个词汇,指的是修炼自己的言语和行为。
而现在的公众语言中,已很少提“修行”。
事实上,生活处处有“修行”,一个生活的“修行”者,往往乐山乐水乐生活,与之交往春风拂面,困顿时他会好言解愁,危难时他会施以援手。
前段时间,南京一家肯德基店门口,一位外国人买了两包薯条,与门口的乞丐奶奶一起分享,网友将照片发到微博,引起网友热议。
但许多人劝这位名叫陆杰森的老外,说他被骗了,那个老人是职业乞丐。
而陆杰森回应,即便是被骗,他也会帮助老奶奶。
陆杰森的行为让我们汗颜。
进进出出这家肯德基店的人不知有多少,只有陆杰森伸出了援手。
而陆杰森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却是有原因的。
陆杰森在美国就是一个公益活动积极分子,从小就参加各种义工活动。
到了南京后,他还准备创立一个义工网站。
这个背景让我们恍然大悟,他不是一个把“爱心”只停留在口头上的人,而是一位“义工”。
这就是“修行”。
有人说,修行是一条道路,可以通往人的内心。
在这条道路的尽头,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能让我们的心灵坚定,不会被任何现象所困惑。
佛法上的“修行”向来是主张“实修”的,也就是说,要有实际行动,才能福及心灵,即“境能转心”。
这对我们来说,仍然值得借鉴。
星云大师说,修行,就是修正行为。
衣服破了,要修补一下;家具坏了,要修理一下;头发乱了,要修整一下;指甲长了,要修剪一下……人的行为有了偏差、过失的时候,更需要修行。
星云大师还主张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里苦思冥想,也不只是诵经、持咒、念佛。
生活中注意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改掉自己的一些坏毛病,多帮助别人。
这就是星云大师的所说的“生活修行”。
平时有“修”有“行”,才会不被眼前迷障所困。
就像一个士兵,懂一些军事理论自然不错,但战争打响后,要让一个不经过训练的士兵打赢战争,那是不可能的,他不知敌人在哪里,也不知该往哪里冲锋……恐怕在战场上一露头,就被对方给消灭了。
人在旅途 那些旅行中的美食 把“吃”当做旅行中的最大享受,俗称“老饕旅行家”。
这些行者的最大特点是成群结队,呼啸异国餐厅,品头论足。
各地厨师最怕遇到这样的人。
有些人较有涵养,出口不伤人,但是比较尖刻的人出口无礼,许多厨师不免在心中说:“煮给你吃,还得被你骂。
”心中肯定不是滋味。
美食因为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很难以公道评价。
此话听来比较客观,就如同喝惯美式咖啡的人,实不足以谈论土耳其咖啡的好坏一样。
我在伊斯坦布尔的一家知名的星级咖啡厅,喝过土耳其咖啡,才发现他们每日必需的饮品,其实是咖啡少滤纸而已。
残渣经过冲泡后留于杯底,作为算命的一种。
我猜想能够想出以残渣的图案来算命,说不定就是富于创意的吉普赛人。
吃的文化来自习惯,而习惯就成自然,所以当你被土耳其人问道:“咖啡好喝吗?”就算苦着脸,你也得说:“不错。
” 多数人把吃视为旅行是否快乐的因 素,但是经常会发生乐极生悲的后果,尤其是标榜吃好的穿好的。
有一次,我到了泰国,此团称为“泰好吃团”,果然名副其实,从天亮吃到天黑的消夜,一周下来增胖十公斤,回国后第一个工作就是减肥。
这时候,旅行变成负担,而非享受,因为吃的因素已经不是旅行中的期待了。
当然多数人也不会像诗人波德莱尔那样悲观,把旅行视为病人在医院中病床的转换而已,至少,在离开久居的城市,要投向陌生的异域时,内心是充满兴奋和隐藏的快感的。
如此表白应该是多数旅人的心灵历程吧。
其实,除了心灵的感动以外,我也曾在旅行中被挑起潜在的味觉。
有一次我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地区旅行,首次吃到他们的抓饭,发现这样的人间美味是不需要用筷子的,最原始的手感最好吃。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美味其实和饥饿有关,1997年我在俄罗斯旅行,遇到金融风暴,有钱买不到东西,却又不是通货膨 胀,为了找吃的东西,我干脆到乡村地区旅行,结果第一次吃到传统的俄罗斯大饺子,大大地满足和感动,当时我真的相信大水饺是天下第一美味。
两年后,我在北京旅行,又被俄罗斯大水饺勾起味觉记忆,还特地从北京搭上飞往哈尔滨班机,再搭火车到中俄边界的山城绥芬河吃了大水饺,想不到在山城闲步时,误入清真饭馆,吃了地道的羊肉炖汤,又是上等的美味,尤其是下雪的冬天,暖呼呼的羊肉炖汤真是美不可言。
清真饭馆煮羊肉汤一定要现宰活羊,吃了黑土的羊是不沾腥味的,加上洋葱、胡萝卜等蔬菜,慢火炖煮八个小时,连骨头都可以下肚。
有人说;曾经饥饿过的人,对食物就少挑剔,这话是经验之谈,但是把粗劣的食物看成精致,则需要更高的修养和对食物的尊重。
有一次,我从莫斯科搭火车到列宁格勒,上车前怕长途旅行的饥饿,补充 □菜丛 了一大包的食物,以为可以度过漫长旅途,想不到车上的旅客一路上都是无声静默。
我心里想:“他们为什么都不饿。
”旅途从白天到黑夜,车厢中还是没人取食物进食,而我已经饥肠辘辘,又碍于外国人身份,不敢大胆用食,一直熬到午夜,才发现一对农民夫妻在座位上正准备用餐。
眼看那男人先把座位的椅子拉开,像是餐桌,再从旅行包中拿出一块白布,铺在桌上,然后取出一颗鸡蛋,再从小盒子中拿出盐巴洒在鸡蛋上,男人咬了一口后,把鸡蛋交给女人,等女人吃完了鸡蛋,两人都喝了随身所带的水之后,重新把白布收起来,结束了“丰盛”的晚餐。
几年后,我仍无法忘掉那天的那一幕,对食物的尊重,写在这对老夫妻的脸上。
因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俄罗斯,食物得之不易,因为尊重食物,再差的东西都变成美食了。
这时我才明白,真正的美食,不是金钱可以购买的,他是精神的愉悦,只有高贵的灵魂才能体会。

标签: #便宜 #新手 #java #acca #文件夹 #稳定 #编译器 #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