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江铃、引林肯穆拉利开启“最后逆袭”,哈弗f7x和长安cs85哪个好

长安 5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2014.5.5主编/周树远助理编辑/郑宇美编/纪翊校对/翟军zhengyue@179387310@ “中经车视界”,由《中国经营报》汽车事业部全新打造,一个及时了解汽车行业动态,聚焦车企新闻、营销策略、实时呈现独家看点的线上发布平台。
车视界微信号:zjcsj2014 C10 水到渠成or一厢情愿?范安德再谋斯柯达在华“独立” C9~C10 即将卸任传闻的穆拉利近期依然在加速深化福特的在华发展战略,不仅将Everest概念车型投放江铃汽车,更在着力将福特旗下的豪华品牌林肯尽快引入中国。
推江铃、引林肯穆拉利开启“最后逆袭” C9 本报记者周远征北京报道 “我很享受在福特的工作!”4月20日,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会考虑去拯救微软!” 然而,几天之后,有关穆拉利即将卸任的传闻再起。
5月1日,福特汽车在其网站宣布,马克·菲尔兹 将接替穆拉利出任福特公司首席执行官。
尽管已经确定将提前卸任,但穆拉利能否站好“最后一班岗”,依然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卸任在即,肩负着福特发展重任的穆拉利依然在加速深化中国战略,从推动江铃生产SUV再到林肯入华,拯救过波音和福特的穆拉利,在离任之前启动的这场中国市场“强攻战”能够逆袭成功吗? Everest概念车在江铃投产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穆拉利卸任之前,福特在华乘用车战略将形成长安福特和江铃汽车双轮驱动的状态。
除此之外,福特旗下的林肯品牌也即将入华,包括豪华四门轿车MKZ、豪华SUV车型MKC等都将引入中国市场。
江铃福音 随着福特汽车正式发布Everest概念车,江铃汽车也终于在争取福特SUV产品上获得了实质性突破。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一款由福特位于澳大利亚的亚太设计团队开发、名为Everest的越野型SUV概念车正式亮相。
穆拉利表示:“Everest这款概念车以后会在江铃汽车小蓝工厂下线生产,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新产品导入江铃汽车。
”据相关人士透露,量产版的Everest车型将在2015年上市,并会通过江铃旗下的福特品牌授权经销商进行销售。
随着福特汽车正式发布 Everest概念车以及相关生产信息,江铃汽车终于在争取福特SUV产品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据悉,福特在江铃汽车中拥有32%的股权,系江铃汽车最大的单一股东。
而此前,由于江铃汽车的战略定位被确定以生产商用车为主,因此福特十多年来并未向合资公司导入轿车产品和SUV产品。
尽管在商用车领域,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商用车销路尚可,但切入SUV甚至轿车市场,仍是 多年来江铃汽车努力的方向。
但江铃汽车自身并不具备在轿车领域的研发实力,因此,其唯有将新市场开拓的希望寄托在福特身上。
近年来,江铃集团(江铃汽车母公司)董事长王锡高与穆拉利频频就福特SUV产品导入江铃进行谈判,据穆拉利透露,多年前与王锡高的第一次见面,王就曾对他说过中国SUV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双方谈判的深入,2013年6月,在位于江西南昌的江铃汽车 小蓝基地投产仪式上,福特方面首次披露了将会在江铃汽车投产SUV车型的消息,但对于这款SUV的详情和投产时间,福特汽车并不愿意进一步透露。
据悉,在此次Everest概念车正式亮相前,江铃汽车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福特SUV品牌部”,为这款SUV上市做好铺垫。
江铃汽车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这一品牌部已由曾经在福特六和汽车行销部工作过的张庆煌担任负责人。
两轮驱动 在江铃汽车正式成为福特第二家在华生产福特品牌乘用车的合资公司之后,福特在华乘用车战略将形成长安福特和江铃汽车双轮驱动的状态。
在江铃汽车收获了福特第一款SUV车型之后,其与福特汽车的合作关系也显得更加密切。
穆拉利表示:“大家也知道SUV市场是中国增长最快的一个细分市场,不管是哪个尺寸的SUV在中国的增长都非常快,所以可以预测福特未来会在这方面与江铃汽车有更多的合作。
” 然而,随着SUV车型的投产在即,江铃汽车也将正式成为福特第二家在华生产福特品牌乘用车 的合资公司。
此前,福特在华投放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型,均由总部位于重庆的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福特)生产。
穆拉利说:“我们与两家合资企业的合作伙伴都非常好,我们不会为任何一家企业设限。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表态,无疑确定了福特在华乘用车战略,将形成长安福特和江铃汽车双轮驱动的状态。
事实上,福特在华战略的改变,与其想在中国寻求更多市场拓展有 着莫大关联。
2011年4月,从金融危机走出来的福特汽车,开始将全球发展重心放在了中国市场。
而福特深知,要实现在华市场突围,其必须要加强在华投资力度和车型导入。
因此在穆拉利的推动下,福特形成了“1515”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到2015年底,福特将会在中国市场推出15款新车型。
但根据2013年的销售数据显示,长安福特销量为678951辆,同比增长62%;江铃汽车全年批售销量为230006 辆,同比增长15%,两家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失衡。
且从目前的产能情况看,仅依靠长安福特来提振福特在华乘用车销量显然不够,因此对江铃汽车加大扶持也在福特内部形成了共识。
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礼祥表示“:未来江铃会有更多福特的新产品,我们和江铃有非常强劲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会在未来进一步加深,同时我们也会进一步扩大产能和产品线。
” 林肯MKZ Everest概念车 挑战巨大 林肯品牌正在变革,而品牌入华正是这一变革中激动人心的重要一环。
就在平衡两家在华合资伙伴关系的同时,福特也正在悉数把旗下更多品牌导入中国市场,以壮大发展队伍。
此前,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福特旗下豪华车品牌———林肯错过了进入中国的最好时机。
然而,中国庞大的市场对于晚到者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近日,罗礼祥透露,福特计划今年10月在北京、上海等7个中国城市开设8家林肯专卖店,并计划在2016年将林肯在华门店数量增加至60家,进入至少50个城市。
“林肯品牌正在变革,而品牌入华正是这一变革中激动人心的重要环节。
”福特汽车公司全球市场营销、销售和服务及林肯品牌执行副总裁吉姆·法利表示,“包括全新的豪华四门轿车MKZ、豪华SUV车型MKC,以及MKX概念车量产车型等在内的产品,都将进入中国市场销售,我们对此感到无比激动。
” 据了解,到2016年,林肯将在华销售5款车型,而其中,个别车型也极有可能在长安福特杭州工厂实现国产。
数据显示,豪华车市 场尽管在2013年有所降温,但是大多数豪华车品牌的销售增速仍超过了乘用车市场的平均增速。
分析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豪华车市场将会超过300万辆。
显然,面对仍具潜力的中国豪华车市场,林肯自然不会放过。
尽管如此,美系豪华车在中国市场想要取得突围,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认为,从品牌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品牌重合度的角度来看,美系豪华车品牌仍无法与德系豪华车品牌相竞争。
无论是在品牌推广、产品力塑造以及渠道铺设上,美系豪华车品牌今后都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穆拉利认为,无论是加码江铃汽车,还是实现林肯国产,都是“一个福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外界看来,除了在新品牌上发力外,福特汽车在近期出现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新问题,也将制约福特的在华发展进程。
而已经为福特服役近十年的穆拉利,能否为福特解决好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本田(中国)正在改变过去在华发展的保守思路,通过加快产品导入速度以及本地化研发、生产来改变在中国的发展状态。
“慢牛”变通本田在华寻品牌突围 本报记者余跃广州报道 借助新产品的发力,本田汽车在华的发展速度“挡位”正在逐步推高。
日前,本田汽车ConceptB车型在中国全球首发亮相,这是一款专为中国年轻消费者打造的新价值概念车,基于该车的量产车型计划两年后在中国上市。
与此同时,本田汽车也再次强调中国市场对于其在全球市 场的重要性,并计划进一步加快产品以及先进技术的在华导入速度。
实际上,这是继此前针对中国市场加速投放新产品之后,本田汽车在华战略的又一轮“推挡加速”。
不过,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所有的外资车企都在提升在华发展速度,而本田汽车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寻找到品牌发展的新突破点。
加码车型 未来在中国市场,本田汽车将开启“平台化战略”,以加快产品投放速度,扩大产品阵营。
“去年,广汽本田推出了凌派车型,得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应,也积累了很多的营销经验。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其他新车型。
”据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社长伊东孝绅介绍,除了ConceptB车型已确定量产外,广汽本田SUV车型缤智和东风本田全球首发概念车全新思铂睿也都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在伊东孝绅看来,中国市场目前已经是本田汽车最为重要的市场,并且有望在短时间内取代美国成为其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因此,未来在中国市场,本田汽车将开启“平台化战略”,在一个平台上衍生出多款车型,以加快产品投放速度,尽快扩大两家合资公司的产品阵营。
除此之外,本田方面认为,在中国中级车市场和紧凑型车市场投放更多有特点、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是当前车企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因此,在中级车和 紧凑型车市场,投放搭载本田汽车最新技术且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将是我们未来在华努力的方向。
”伊东孝绅表示。
另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本田(中国)了解到,在加强传统汽油车投放的同时,本田汽车未来还将加快在中国市场推广混合动力车型以及电动汽车,下一阶段将向中国投放生产适合中大型车的混合动力系统,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
此外,讴歌国产项目目前也处于准备阶段,将按原计划在2016年实现国产。
“去年成立的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将进一步推动在华开发和生产的本地化,以快速为全球最重要的中国市场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最新技术和新价值产品。
”伊东孝绅承诺道,接下来,本田汽车在华将不断强化开发和生产的本地化。
与此相对应的是,投资超过30亿元的广汽本田研发公司也将在2014年全部建成。
反思保守 在反思前几年的“保守”之后,本田汽车于2012年4月开始转变在华发展战略。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本田汽车在华发展的“保守”深为外界所诟病,再加上受地震、政治等因素影响,本田汽车自2009年起在华销量开始出现“滑坡”:2009年、2010年、2011年,本田汽车整体在华销量增幅分别为22%、12%和-4.5%。
对此,伊东孝绅曾表示:“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给我们一点时间,一定会给你们惊喜。
”在反思中国发展战略之后,本田汽车的确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田汽车在华发展战略的转变始于2012年4月。
彼时,本田(中国)发布了本田汽车在华中期战略。
按照该战略,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将加大新车型的投放和全新改款车型的引进:2013~2015年,引入10款新车型;将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新车型以及投放小排量车型,包括0.6L、1.5L以及1.8L等排量车型。
以此达到2015年在华销量同比2011年翻番的目的。
其后的2013年6月14日, 本田(中国)又携手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在京联合举行“2013年度本田中国媒体大会”,发布了未来针对中国市场的新技术导入规划、新产品投放计划,以及加强本地化技术研发等内容。
同时,三方还宣布将共同启动“FUNTEC”(本田新技术的统称,涵盖了环保、安全和舒适等多个领域)品牌宣传活动。
在此次媒体大会上,本田(中国)进一步细化了其在华发展策略,并强调“至2015年,本田将在中国导入共12款新车型(东风本 田、广汽本田各6款车型),包括垂直换代车型。
其中将有5款车型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研发,2款在中国本地完成研发。
除了新车型的研发,本田(中国)还将强化包括动力总成在内的核心技术的研发体制”。
在此背景下,2013年,本田汽车正式对外公布了讴歌国产的规划,并一口气在华推出搭载了“FUNTEC”技术的凌派、杰德以及第九代雅阁三款新车型,进一步强化在华车型的研发、采购以及生产“本地化”。
突围悬疑 本田汽车的中国市场发展规模与竞争对手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
正是得益于前两年的努力,本田汽车正在逐步扭转此前在华发展的颓势。
据本田汽车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其在华整体销量为756882辆,同比增长26.4%。
2014年1~3月份,其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达164010辆,同比增长16.8%。
在此基础上,本田汽车将今年的在华销量目标提升至90万辆。
显然,针对2014年,“趁热打铁”已成为本田(中国)、广汽本田及东风本田三方的共识。
“本田汽车在去年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我们的先进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后我们将持续开展“FUNTEC”系列宣传活动,其中一项是混合动力技术,另外一项就是安全技术的推广。
”本田(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表示。
但仓石诚司也坦陈,相对于目前2000万辆的中国整体车市规模,本田汽车在华导入的产品数量还远远不够。
“例如讴歌品牌目前在华发展还面临两大课题, 其一是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认知度比较低。
如何让更多用户了解其核心价值,是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
其次,产品的本地化也成为讴歌下一步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仓石诚司表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本田汽车要想彻底改变在华处境,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产品导入层面的问题。
“尽管通过加快产品导入速度,本田汽车过去在华发展的‘慢局面’正在逐步改观,但在当下的中国车市,本田汽车的中国 市场发展规模与竞争对手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需要其进一步强化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表示。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本田(中国)正在改变过去在华发展的保守思路,通过加快产品导入速度以及本地化研发、生产来改变在中国的发展状态。
有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本田汽车在华发展速度能否进一步提升,依旧要看其后续在管理、营销以及品牌推广方面的转变力度。

标签: #文件夹 #文件夹 #缓存 #文件夹 #儿童 #文件夹 #文件夹 #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