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盛京”加速的新引擎,cdr字体怎么安装

字体 0
201504 总第356期 信息化,“盛京”加速的新引擎 本刊记者/阎红 打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官网的页面,扫一下“掌上盛京医院”的二维码,下载“掌上盛京医院”,完成注册,挑选医生,预约看病。
之后患者就诊的整个流程尽在可追溯之中。
信息化“云平台”助力身份证自助就医、终生健康档案建立、全闭环围手术过程管理、充分连接各种医疗设备的医疗互联网、短信/微信/App导诊服务、无纸化运行环境……如今,这些凝聚着高精尖信息化技术、提升医疗效率保障医疗安全的惠民医疗举措,已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每天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建设示范医院”,盛京医院从1999年4月开始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到2002年10月全面实现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系统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截至2014年,盛京医院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认定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评价7级”和美国HIMSS认证的最高级别7级认证的“双7级”医院。
盛京医院医务部主任张晓纲对此有着更加深切的感受,以手术患者从被推进手术室为例,手术室、麻醉、病理、输血等多个流程和环节都由医生通过扫患者腕带二维码进行核实,每进行一步,都会通过文字同步显示在家属等待区的大屏幕上,患者家属看着屏幕就知道患者已经进行到了哪一个环节,减少了茫然等待的痛苦。
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所有的核查都要凭借腕带扫描、标签扫描与电脑来完成准确核对,从根本上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张晓纲说,医院根据已建立的全院人员及科室的数据库信息,通过管理网络与医疗网络相融合的综合系统,实现手术分级及抗菌药物管理等精细化管理。
对于医务部来说,现在每天医院的门诊量、手术量,甚至看病人群的年龄、看何种疾病等信息尽收眼底,包括在一些大医院感到头疼的病情检查,也能轻松搞定。
张晓纲表示,通过信息质控平台,全院每月近万本的病历可以全部检查一遍。
“以患者用药来说,管理者对从医生开医嘱→护士审核分解划价→药局审核分配到具体药局→物流中心送货到科室的整个过程,可做到实时追溯,谁完成的,何时完成的。
” 基于信息化平台,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
通过居民二代身份证在100台自助机上患者可以进行门诊挂号、自助交费等操作,短信提醒检查时间、地点及取结果的时间地点,手机App提供专家出诊时间、诊室位置、候诊排队情况等,医院对门诊就诊高峰开展实时监控,合理调整医疗资源,比如在周一患者量较大的期间,会适时增加医生和服务人员,以满足患者需求,实现对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该院医务部副主任陆春雪算了一笔账,“原来患者挂号和交费排队时间平均在20分钟,现在自助和现场交费用时平均缩短为4分钟,以日均门诊量1.2万人次计算,假如都能通过后者操作,每天就能为患者节省时间成本达19万余分钟。
” 同频共振打通信息“孤岛”盛京医院目前开放床位总数达5517张,“双7级”的认证成为该院无纸化办公的重要里程碑。
郭 13 启勇认为盛京医院已经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临床停息系统(CIS)、医学影像传输(PACS)、存储与管理系统(ROS)、检验网络信息系统(L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HOA)等系统高度集成为一个平台。
数字化医疗模式、闭环式的信息化系统消灭了院内的信息“孤岛”,强化了医院运行效率,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无缝衔接,所有的医疗行为都在网上晾晒,一张医嘱的完成,一根棉签的去向,都能追踪其全过程。
”郭启勇强调。
信息化大幅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能力,医务人员在更少的时间内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
信息化能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服务成本,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郭启勇表示,原来一到年底,总会有科主任找上门提出买设备的要求。
现在有了信息化,要不要上设备,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设备的利用率,像那些利用率不到50%的设备就没有必要再购。
“建设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花钱的项目,系统本身并不直接为医院创造经济收入,你很难拿钱来衡量。
”郭启勇的体会,通过信息化加强管理,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
原来医生要查一份档案,从调出到送回需要很多时间和人力,而如今,专家可以在院内外直接通过信息管理完成,降低了医院在设备使用维护、后勤物资采购、药品流通等医院日常工作的运行成本。
“盛京医院目前的人员比10年前增加了近2倍,管理人员只增加了20%,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效益吗?” 首创自反馈式管理体系4年来,盛京医院一直在创新一种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首创自反馈式管理系统。
所谓自反馈式管理系统是以电子病历与相关联信息形成底层数据,以物联网终端形成信息触角,以管理思维形成相关触发点,“三网合一”与短信平台完成反馈链,不断调整的机制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最终实现整个管理体系的闭合。
郭启勇强调,这一系统的建立首先是以医院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为重要支撑。
其中,“三网合一”是指有线网、无线网和电话网络为一体,电子病历是其中的核心,数字签名是重要手段,电子病历的书写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一方面,整个信息化系统通过“三网合一”的平台实现对患者的就诊指南、医疗服务等闭环式管理,由此形成一个“患者服务链”。
医院用手机短信可以提醒患者查 看检查、检验的结果。
平板电脑(PDA)则可以实现医嘱的变化管理,使得医患之间交流更加快捷直接。
另一方面,盛京医院利用这一系统将电子病历中记录的评价作为一个触发点,形成“医生服务链”。
当医生在漏掉事项的时候,系统会通过手机短信、PDA、邮件等方式及时提醒,帮助其加强对患者医疗质量的管理和监测。
另外,对于因没有准确把握病情、贻误病情,导致治疗不及时、抢救失败等问题,系统中还有物理指标、化验室指标、心电监护指标等提醒。
当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反馈给医务人员,这对医务人员是约束也是保护。
该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全宇认为,通过对全院运行病历展开自动反馈式管理,改变了既往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弊端,最大限度地使治疗的实施者管理自己的行为,最大幅度地提高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这套系统主要通过设立电子病历自动质量控制项目,每天凌晨对全部在院病历自动进行质量检查,包括预先设立的基础病历书写质量和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根据预设的质量缺陷项目分值进行逻辑分析,形成缺陷报表。
通过EMR与三级医师绑定,根据质量缺陷项目分值的不同,自动选择不同的责任人,以短信和消息的形式,发送各级经治医师手机上,提醒和督促医师及时发现和纠正缺陷,以达到基础医疗质量持续高进的目的。
以检验危急值的自反馈式管理为例,为保证患者危急值(偏离正常范围比较大的检验结果)信息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理,优化危急值管理流程,该院建立了基于EMR和短信平台的危急值自反馈管理:检验科根据EMR中该检验开立医师信息,在办公自动化网(OA)中找出相关医师手机号码,通过短信平台自动推送危急值短信,同时在EMR中也生成一个相应的检验危重报告。
经治负责医师要在15分钟内回复短信,30分钟内填写完成EMR中的检验危重报告给予反馈处理意见。
基于EMR和短信平台的自反馈式的检验危急值管理,让医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收到检验信息,并且对患者进行最及时的处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抢救时机。
“利用电子病历中的基础数据和医疗行为过程形成的反馈节点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自反馈式系统,促使医疗运行的自律,这是我们的目标。
”郭启勇认为在医院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反馈式管理系统的价值所在。
“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和公正的考核机制,奖惩分明,使医护人员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 14

标签: #电脑 #超频 #怎么做 #文件 #文件 #文件扩展名 #文件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