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潭好水养大鱼,c和java哪个好学

好学 4
2014年7月9日星期三/电话:010-82296896博客:/u/1147820920 教育展台 近年来,乐山师范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实验室成为全校师生津津乐道的热议话题。
至于原因,得从一组数据说起: 近5年来,实验室人员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立项5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计划“863”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立项项目3项,市厅级立项项目20余项,实验室部分骨干成员成功申报省教育厅“人工智能及信息安全”创新团队…… 这样的成果出在“985”、“211”高校,并不稀奇。
但如果放在一所地处非省会城市的地方师范院校,就不由得人们大为惊诧,并在心底画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池子缘何能养出这样的大鱼? 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这个池子虽小,却是一潭好水,水深、不浑,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AD04 一潭好水养大鱼 ———乐山师范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实验室小记 一潭好水 2000年,乐山师院学院计科系才宣告成立,至今仅14年时间。
从最初的火爆,到之后的低谷,他们创业之路也曾经历不少坎坷。
困境中最能积聚向上的能量。
2008年,计科系在Attract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了语言信息处理实验室,2009年更名为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实验室。
这是乐山师范学院首批建设的四个校级重点实验室之
一。
学校领导对实验室建设高度重视,推动硬件设备不断完善。
将弘毅楼8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进行扩建,使实验室总面积达150多平方米;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购买网络安全专用仪器设备。
养鱼,水要宽,但更要深,不能有杂质。
对专注事业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给他们多少钱、多少权,而是为他们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氛围。
2005年,青年教师金澎到北京大学读博士。
金澎是脱产读博,跟乐山师院已没有人事聘用关系。
照理说,从北大博士毕业后,他完全可以而且能够在中心城市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是什么让金澎再次回到乐山师院?他自己回答说:“到北京读书的第一年中秋节,张元勤副校长亲自给我打电话嘘寒问暖,春节给我寄贺卡;每次回乐 山探亲,计科系主任刘毅都会去成都接我。
这样一份浓浓的情感,让我怎么舍得不回来?” 如今,37岁的金澎已是计科院的院长,他将这种“感情留人”的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青年教师孙锐2013年考上武汉大学博士,脱产学习;爱人是临时工,收入不高;孩子5岁了,花销很大。
金澎个人出钱,帮孙锐解决往返的机票。
工作上,他们已没有任何关系;学术上,两人依然互帮互助、切磋交流。
金澎说:“我们的理念就是放钱放权、尊重人才,因为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嘛。
” 正是这份浓浓的人情味让实验室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010年,张宜浩脱产到重庆大学读博士。
毕业时,导师已帮他在重庆找了工作,但他依然选择回到乐山师院。
良好的环境凝聚了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进一步优化着环境。
一批批考出去又奔回来的博士们,不仅开阔了自身的视野,也为实验室的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学术交流平台,让团队展现出勤奋上进的良好精神风貌。
计科院还在实验室建立党支部,并于2013年荣获乐山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计科院党总支书记周培明说:“我们先后建立了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实验室内部学术交流等制度,切实保障了党支部各项工作有效 运行,在实验室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从而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 一群大鱼 实验室建立之初,仅有5位老师,没有博士。
如今,共有研究人员2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13人,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师6人,获得硕士学位的老师18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70后、80后的青年教师。
这里,有着和谐单纯的学习环境,有着安静舒心的科研平台,老师们如鱼得水。
孙锐说:“在加入实验室之前,科研都是单干,遇到难题非常苦恼。
在实验室里,可以和其他老师交流探讨,对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很有帮助。
” 实验室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得益于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更得益于老师们的不懈努力。
但奇怪的是,实验室从不对老师们打考勤。
金澎解释说:“在这种氛围中,大家你追我赶、争先恐后,都是加班加点地查资料、做实验,即使假期也都坚守在实验室里,根本不用催。
还没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博士都憋足了一股劲,我们反而要劝他放松一下,不要绷得太紧。
” 2004年,杨进开始涉足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如饥似渴地收集、了解这个领域的最新动态。
他回忆说:“那段时期,我不仅兼顾教学工作,还要学习一门交叉领域的学科,这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是科研很有趣,有一种精神上的回报!” 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间远远不够,他把自己家里的书房也变成了实验室。
他的书房里有4台计算机,旁边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放满了大量专业书籍。
为了充实理论知识,他常常回到自己的母校———四川大学的电子阅览室查阅、下载,和导师、朋友们探讨。
2010年,杨进博士的“基于免疫原理的网络危险度评估系统”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立项。
同一年,由金澎负责的科研项目“结合分布相似的汉语构词特征的词义相似度计算”也获准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立项。
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难度极大,很多普通本科院校连1项都没有。
乐山师院计科院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实验室的神奇之处在于———在2010年便一举拿到两项,此后数年更是年年都有“进账”。
更令人惊讶的是,实验室里取得成果的老师还有很多。
除杨进和金澎外,刘才铭博士的“基于免疫的物联网安全评估模型”和黄果博士的“分数阶偏微分方程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研究”也都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老师们还开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汽车GPS定位系统”、峨眉山“农产品追溯系统”等实用系统10余项。
近5年来,实验室人员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9篇,EI检索60余篇,授权专利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一种精神 2009年9月,金澎开始着手第一次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这一年春节,他只拿出3天时间陪伴家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
“和他一起工作,我能感受到他对科研工作的高度热情,也时常被他的那股韧劲儿所感染。
”计科院教师杨霞这样说道。
只要有一点儿的空暇,金澎就会不由自主地思考科研问题。
一次,乐山师院校报记者张玉在路上碰巧遇到金澎,和他谈采访的事情。
令张玉惊讶的是,金澎恍如在梦中,没有搭理她。
“苏醒”过后,金澎赶紧道歉、解释。
原来,金澎当时正在思考一个困扰了他半年之久的将“概率图模型”用于词义消歧的问题。
金澎和他的同事们身上都有着一种执着的精神。
这里所谓的执着精神并不是一句宏大的口号或一种做作的姿态,而是从一个个细节处,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科研事业的如痴似迷,对学生培养的精益求精,以及对服务社会的全力以赴。
建立之初,实验室就实行学生助研制度,每年招聘学生协助老师做科研。
目前,实验室共有助研学生30多名,配备学生专用实验室四间,每位助研同学都有一张独立半封闭的电脑桌。
助研制度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谨认真的杨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助研学生杨鸿说:“杨老师做科研总是非常严谨认真,在实验室里他能不知不觉待上好半天,我们也受了他的感染,喜欢待在实验室了。
” 今年大四的涂志梁,已是北京一家上市公司(浩丰创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网络工程师,成功主持了三项大型网络安全工程项目。
一位在校本科生是如何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原来,涂志梁大一时就被选拔进入实验室做助研工作。
涂志梁在实践中成长,戒掉了对电脑游戏的迷恋,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他的追梦之路。
老师们的学术激情,点亮了学生们的科研梦想。
6月2日,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乐山师院计科院2012级学生梁博获得了C/C++组全国一等奖,学生胡倩和梁苏还分获Java组和C/C++组三等奖。
科研工作者的另一神圣职责是做好与产业相结合的文章,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乐山市正规划打造“西部物联网示范城市”。
实验室在物联网安全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优势,已与多家高新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层次合作。
2011年,实验室研发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系统软件,目前已应用于市场,并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套管理系统在峨眉山市农博士蔬菜专业合作社的300亩蔬菜基地进行示范实施,实现了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合作社社长汪泽华说:“实施追溯查询,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蔬菜的生产、流通过程,买得放心,吃得放心,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 (益众) 指导学生考取CCIE认证 重点实验室全家福 CCFYocsef走进乐山师院英国Sussex大学计算机系主任JohnCarroll教授讲学 北京大学俞士汶教授讲学 立足职教创特色面向东盟促发展 ———广西华侨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纪实 广西华侨学校坐落于有“绿城”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
学校创建于1960年,是广西独有的、全国仅有的五所公办侨校之
一,是首批命名建立的国家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和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是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机构、外资企业和涉外企业培养从事涉外商贸人才的基地,是广西仅有的一所具有招收国外留学生资格的中职学校,同时也是仅有的一所中专学生可以前往东南亚国家留学、就业的中职学校。
学校长期坚持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办学,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深入的大好机遇,依托学校独有的办学特色、地缘优势和华侨优势,紧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急需,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为契机,通过两年建设,办学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增强,在同类学校中发挥了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凸显 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明显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1人,具有高级职称65人;“双师型”教师217人,专任教师双师比 学校以商务越南语、计算机动漫与游戏例达93.9%;聘请企业行业兼职教师增至41 制作、国际商务3个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为龙人;现共有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26人,骨干教 头,开展专业特色鲜明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师62人。
学校通过开展培训、聘请专家指导、 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选派教师前往国内外高校学习进修等形式, 了一支专兼结合、教科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提高教师团队整体专业素质,教师在教科研 伍,带动专业集群整体发展,建设成效显著。
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建设期间,学校教师共承 担国家、省部级立项课题25个, 主编、参编教材32本,公开发表 论文54篇;教师教研、技术成果 参加自治区课题优秀成果评审, 荣获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四、专业优化改革成果显见 建设期内,学校商务英语、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通 过省级复评,保持示范专业资 质;国际商务专业新获评为省级 广西华侨学校陈进超校长(左二)与动漫企业代表共同示范专业。
全校21个专业均实现 为“广西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剪彩“双证书”教育,运用信息化教学 手段的课程比例达到90%。
在重
一、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点建设专业带动下,学校完成了 学校现有学历教育全日制在校生436121个专业2013级、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人,2012—2013年间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重构了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重点 生3664人,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建设专业建设完成12门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 98.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由96.9%提升至源包和相应网络课程,编写特色校本教材12 98.2%,专业对口率由90.1%提升至92.5%,其本,公开出版发行教材5本。
中广西区内就业60%以上。
学校毕业生就业
五、校企合作进一步增强 好,待遇高,深受企业好评,用人单位满意率 学校通过成立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达90.4%。
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重点专业校
二、基础能力建设明显增强 企合作工作实施办公室,规范完善校企合作 建设期内,学校新增建筑面积3.17万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 方米;共有校内实训基地5个,新增校内实训双方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 室16间,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达4300平方米,教师互聘培养等方面合作进一步增强。
学校 实训仪器设备总量达2629台(套)、设备总值新增签订合作协议企业16个,企业对学校投 达2726万元;新增多媒体教室22间;新增校外入资金、设备值达180万元。
计算机动漫与游 实习实训基地14个;完善数字化管理平台,新戏制作专业成功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 增多媒体教学资源总量达4TB;校园网出口式,与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合作,引企 带宽由50M提高到100M。
入校,在校内成立“广西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 司”,实现校企融合,为学生校内顶岗实训、专业教师团队参与企业项目、企业专家加入实践教学搭建平台。

六、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建设期内,国家侨办、自治区侨办、自治区教育部门等相关机构的上级领导亲临学校视察、指导。
学校接待了南宁六职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泰国博乐大学、越南海防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院校来校考察交流。
承办自治区技能比赛、竞赛集训、师资培训、大型文艺汇演等活动10多次。
电视、网络、杂志等新闻媒体报道学校建设成果近40次。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
一、为广西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以3个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为龙头,先后带动商贸外语、信息技术和财经商贸3个专业集群共21个专业建设发展,形成了与自治区旅游服务、电子信息及对外商务等千亿元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
学校与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广西外运南宁储运公司、京都茶博士家等企业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两年间向北部湾旅游、商贸、广告设计等行业企业输送人才2200多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屡获企业“优秀员工”、“销售能手”、“十佳青年”等称号。

二、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与服务 2012年至2014年间,学校开放校内资源,面向社会、社区、行业企业开展对外生产、咨询、技术服务和培训等项目,年均提供职业培训5500人天,通过送教上门等形式培训企业员工总规模达8096人天,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资格考证服务680多人次。
示范、带动和辐射其他地区与学校成效显著
一、辐射东盟国家,在中职人才的“跨国培 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商务越南语专业在自治 学校充分利用“侨”字优势和地缘优势,打区中职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学校具有雄厚 好侨牌和东盟牌,走特色强校之路,在构建东盟办学实力的拳头专业。
示范校建设期间,商务越 特色校园文化、探讨东盟人才跨国培养途径方南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精品课程建设、 面取得明显成效。
特色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阶段性 学校通过进行特色鲜明的东盟主题文化长成果,特别是根据近几年学生主要就业趋势,校 廊、宣传橱窗、东盟友谊园等校园文化景观建企合作开发《越南语导购会话》精品课程、组建 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东盟特色歌舞、风俗、礼仪、“商务越南语翻译培训工作室”,并承办自治区 美食等文化活动和竞赛,吸纳优秀的异国民族商务外语(越语、泰语)技能比赛,在课程改革、 文化,拓宽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丰富国际化育社会服务、技能大赛等方面独占鳌头,区内各中 人视野,提升校园东盟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职校纷纷来校学习交流,反响强烈。
环境品位,提高校园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
四、城乡联合办学,为广西县级职教中心学 校中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创造浓郁的东盟特色环校提供优质职教资源 境氛围,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环境育 学校与凭祥外国语学校、崇左职教中心、藤 人、文化育人的目的。
县职教中心、田林职教中心等区内兄弟学校达 学校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院校、企业合成合作意向,通过教师互派交流、选派重点建设 作,构建立足广西、对接东盟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到上述学校开展专业建设指导和 “‘2+1’国际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课师资培训等形式,与合作学校共享教学资源及 程改革、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服务东盟校企合作经验。
经济的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学生国外升学实习 广西华侨学校将认真总结巩固国家中等职 平台等举措,成功开拓了中职学生东盟国升学、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的经验和成 实习就业的新领域。
建设期间共输送了303名学果,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生前往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留学深造或实习坚持办学定位,优化办学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就业,每年招收近500名东盟各国学生来校学在服务广西、辐射东盟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将学 习;两年来,共组织接待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一流、海外知名、有侨特色 寻根之旅”夏(春、冬)令营10期共750人,承办东的示范学校而努力,为广西产业升级转型、区域 盟国家师资培训4期,服务160人次。
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牵头职教集团,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探 (卜玉辉) 索集团化办学提供经验 学校凭借首批自治区“动漫人才培 养基地”优势,牵头组建了“广西计算机 动漫与游戏制作职业教育集团”,
成员 包括区内外动漫文化企业10家、中高职 院校14所。
成立以来,集团已成功举办
2 届“广西动漫职教论坛”活动。
通过组建 职教集团,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服 务,带动同专业职校共同发展,为推动 广西动漫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合力。

三、辐射中职学校,为广西中职校 东盟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提供示范 广西华侨学校东盟歌舞艺术团在2014年全区中职学校技能比赛开幕式上表演东盟歌舞

标签: #文件夹 #最新版本 #监控软件 #牌子 #变速箱 #欧蓝德 #含金量 #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