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目录版权信息

比较好 3
做真相的情人为生命喝彩4句问话,活出自在的人生导言如何阅读本书I一些基本原则Ⅱ大化解III参与对话IV转念作业:婚姻与家庭生活V深入反躬自问VI转念作业:工作和金钱VII转念作业:自我批判VIII跟小孩一起做“转念作业”IX转念作业:潜在信念X转念作业:任何想法或境遇XI转念作业:身体和上瘾XII与“最糟境遇”为友XIII解惑篇XIV随时活用“转念作业”附录一:自我引导附录二: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 一念之转 版权信息 作  者:【美】拜伦·凯蒂 【美】史蒂芬·米切尔 译  者:周玲莹 审  订:若 水 责任编辑:王 彦 特约监制:李耀辉 杨雅茹 特约编辑:董 爱 做真相的情人 吴家芸 拜伦·凯蒂的著作Loving
WhatIs终于发行中文版了,这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这本书的英文原著已在欧美地区发行多年,惠及了许多国家的读者。
现在,中国和其他华语地区的读者终于有机会分享到这本书了,真是一大福音。
我跟拜伦·凯蒂之间的缘分,要追溯到14年前。
当时,我在美国的保险界非常活跃,荣升为终身百万元圆桌荣誉会员。
虽在事业上享有不错的成就,然而,我总觉得人生似乎还有些缺憾,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身体上的病痛。
29岁时,我罹患乳腺癌,后来又发现脑下垂体长了肿瘤。
除了健康的问题之外,原生家庭以及婚姻方面的种种考验,都让我时常面临心灵上的惊涛骇浪,难以得到真正的平静与安宁。
因这些身心的挑战,我很早就展开“心灵”的追寻之旅。
在美国工作之余,同时也接受心灵修养的课程训练。
就在那时,我和其他几位朋友开始在好友Ruby的家中聚会,跟随拜伦·凯蒂操练“转念作业”(TheWork)的方法。
当时,我对身体病痛抱着“只有弱者才会生病”“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人生的幸福”等信念。
拜伦·凯蒂带领我一步步写下“6道问题”和反问自己的“4句问话”,我才得以暂时放下“猴”脑里翻来覆 去的老掉牙的故事。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从那些复杂难解的故事中抽离出来,再经过“反向思考”之后,竟能自行找到答案。
通过“转念作业”的方法,我过去执着的信念松动了,因而愿意接受“身体不健康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事实”这样的观点。
任何表面上看似负面的人、事、物,其实都可能隐藏着一份礼物,身体上的病痛也能为生命带来成长的机会。
我通过乳腺癌而开始学习如何更爱自己与珍惜生命。
拜伦·凯蒂不止一次跟我强调:“世界上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你的事,还有上天的事(或大自然未知的力量)。
”当时,我一直想要找到可以不必看病、吃药,靠自己就能把病治好的方法。
她就问我:“你身体健康与否是谁的事?”我回答说是我的事,但她却认为身体健康除了是自己的事以外,也是医生和上天的事。
这使我恍然大悟。
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身体负责,全力照顾自己的身体,然而身体的有些问题也只有医生可以处理,所以我应该好好接受医生的治疗,其他的就交托给上天了。
拜伦·凯蒂进一步问我:“如果没有‘我的脑下垂体不应该长瘤’的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我回答:“我不害怕,内心很平静。
”她又继续问:“如果你连‘内心很平静’的信念都没有,你会是怎样的人呢?”这让我终于领悟到了什么是“空无”的感觉。
她就这样一步步带领我去挑战我既有的执念,也因此帮助我打破了旧有的生命模式。
我们的痛苦大多来自无法接受的事实以及对他人的要求与批判,于是我们的心经常“跷家”,住到别人家里,自己的家反而乏人照顾。
通过“转念作业”的操练,我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凡事只 求尽力就好,我做我自己能做的、该做的,而不向外求助或企图改变别人,因而终于体验到“回家”的平静与安宁,这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奇妙的是,当我们不再一味地企图去改变别人,并且愿意面对自己、整理自己时,无形之中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周遭的人、事、物因此有了改变。
“转念作业”就这样成为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一路陪伴我走过了十多年的岁月以及人生当中的许多风风雨雨。
我个人实际的体验告诉我,它的确是一套既简单又十分奏效的方法,只要你愿意安静地坐下来,提起笔,逐一写下拜伦·凯蒂所设计的“6道问题”,然后再探问自己“4句问话”,并作“反向思考”,就可以将那些隐藏在意识底层却一直阻碍你的负面信念摊在阳光下,从你所有的困扰、矛盾、疑惑、痛苦当中找出自己的盲点,并将这些挑战视为一个礼物与机会,借此找到生命的平衡点,回归内心的安宁。
由于我从“转念作业”的操练当中受益良多,因此,推广这套方法一直是我的心愿。
这些年来,通过举办“转念作业”工作坊等方式,我和许多华人朋友分享这套操练方法,也让我对这套方法的应用层面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
在我接触拜伦·凯蒂的过程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从外表上看,她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家庭主妇,然而,她却拥有这么不凡的智慧,时时刻刻都能够洞见本真。
原因不在于她与我们不同,而在于她勇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盲点,勇于“做真相的情人”,因此她比我们早发现了“转念作业”—这一把能够开启内心智慧的钥匙。
你我跟拜伦·凯蒂一样,都拥有内在无限智慧的源泉。
这世上有许多开启智慧的法门与钥匙,就我个人以及引导个案的经验而言, “转念作业”是一把非常神奇的钥匙。
现在,通过这本书的出版将这把钥匙交给大家,就看你愿不愿意拿起它,借着转变信念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感谢许多好朋友一直在协助成就这件美事,尤其要感谢玲莹所付出的努力。
她一直很热心地协助办理“转念作业”的研习课程,并将这项作业在她的生活里身体力行,也有了许多深刻的经验与体悟。
因此我可以说,她的确是翻译拜伦·凯蒂的著作以及诠释“转念作业”精髓的最佳人选。
诚心期盼通过这本精彩的译作与拜伦·凯蒂充满智慧的“转念作业”,使大家一起打开头脑的结,让每个人都能清除困扰着我们的信念的阻碍,进而成就更完满与平安、喜悦的人生。
[吴家芸:长年旅居海外(现定居荷兰),中国台湾引进阿梵达课程之先导,后跟随拜伦·凯蒂修炼“转念作业”长达14年。
每年定期返台推广,分享带领“转念作业”,惠及有缘人。
] 为生命喝彩 赖佩霞 2002年秋,通过国际知名的心理医师Rahasya介绍,我初次体验到拜伦·凯蒂自创的“嘉惠转念作业”(TheWork)的威力。
Rahasya特别强调“嘉惠转念作业”是现今世上最好用的自省方法之
一。
那次,在短短20分钟里,我轻易地解开了与一位多年好友的误会。
让我在那份关系里重新体验自由,那种轻松自在的心情,如今依然在我血液里流动。
几年下来,偶尔检视那个心结是否真的消失,答案是肯定的—那次洗涤过后,我对朋友的不满彻底烟消云散。
在美国结束凯蒂的课程后,我暂住洛杉矶一位朋友家里。
当晚梦见眼前一片漆黑,一堆黑影围绕着我。
霎时,“鬼”的念头立即浮现,紧接着,我感觉种种恐惧与不安蜂拥而至,仿佛从童年开始,对黑暗、影子、鬼魅的传说,乃至成年之后的焦虑、害怕,都围聚过来,有如黑森林般的巨大恐怖,团团而上。
然而,瞬间,“转念作业”的问句乍现,同时,眼前的景象立即转换,我看到一张张未曾谋面的笑脸,来自不同种族、不同空间,身着白袍,在阳光普照的花园里,微笑地看着我。
这些陌生的脸孔,带着至深的关怀,好像是我累世结交的挚友,围绕在身边,提醒我生命的无穷奥秘。
这个充满祝福的画面,以及难以形容的喜悦,至今仍烙刻心底,也让我对恐惧及民间的鬼魅传说有了新的领悟。
“转念作业”的珍贵,就在于它能轻易地化解我陈年纠葛的念头。
当任何负向念头进驻时,整个生命往往被思绪掌控,因而不知不觉深陷焦虑,难以自拔。
为了自己及家人的身心健康,我们有必要学习一种有效方法,检视旧有的困顿,帮助自己离开那万丈深渊,同时学会经营和谐友爱的关系。
“转念作业”已深深融入我的生命,时刻带领我检视所有阻碍身心平安的念头,给予新的思维及生命方向。
经过一段时日的练习,我的思绪已能自动离开恼人的思维模式,移向平静健康的心灵。
通过爱、支持、追求实相的勇气,“转念作业”所能带来的欢愉,只有在自己经历之后才会明白。
凯蒂的爱与洞见洗涤了我有害的念头,也为我各种困顿的关系松绑,更为我开拓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这颗种子已经萌芽,无须多做什么,它已渐渐生根开花,结果繁衍,自然运行。
我是何等幸运! 恭喜这本译本的诞生,相信它会帮助更多束缚中的心灵。
谢谢凯蒂,谢谢玲莹以及所有对这个领域有贡献的人。
更谢谢你的参与。
通过阅读、了解、练习,旧有不实的信念将会一一消失,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有益身心的美好体验。
为你喝彩! [赖佩霞:知名艺人,十余年来致力于身心灵整合及治疗之推广。
目前担任“一念之转静心工作坊”指导老师。
] 4句问话,活出自在的人生 周玲莹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不可批评别人”“当你批评别人时,一个指头指向别人,4个指头却指着自己”。
所以,我们竭尽所能克制自己不去批评别人,却止不住心里如海浪般不断涌现的评语。
不但无时无刻不在批评别人,竟连自己也不放过。
拜伦·凯蒂在1986年觉醒后悟出的“转念作业”(TheWork),直接指明这一事实。
她邀请我们在纸上坦然写出我们对别人的评语,把它们化暗为明,然后经由简短的“4句问话”反躬自问(inquiry),最后作“反向思考”,借此透彻了解我们执着的信念,从中悟出事实真相,释放自己,重获心灵的自由与平安。
我能有机会翻译拜伦·凯蒂的LovingWhatIs这本书,可说是一连串的机缘巧合。
数年前,若水借用拜伦·凯蒂的这套方法,教导学员们反观自己不自觉的“投射心理”。
当时,我批评的对象是邻居:“我不喜欢邻居,因为她喂养各地的流浪猫,害得我们的爱车经常留有猫爪印。
我不喜欢她太有爱心。
” 由于研习时间有限,当时只教“反向思考”。
我那项评论,经过反向思考后变成:“我不喜欢我,因为我喂养流浪猫。
我不喜欢我太 有爱心。
”我一脸狐疑,因为我不认为我有喂养流浪猫的习惯,而且也不明白我怎会不喜欢太有爱心的我呢。
直到有一天,我蹲在巷口轻声安慰一只全身发抖的流浪猫,这才想起了那句反向思考。
没想到,反向思考所说的竟然是真的。
虽然我不像邻居用食物喂猫,却用言行在喂。
更有一晚,一位朋友来电诉苦,聊到三更半夜他仍不肯罢休。
等他谈完后,我立即疲累得瘫倒在床动弹不得,便忍不住怨怪自己太有爱心了。
此话一出,内心不由得一震,没想到反向思考竟能揭露我一向没觉察到的自己。
兴奋之余,我开始在生活里广泛运用反向思考,企求多多认识自己。
然而,相对地内疚感也愈来愈深,因为对他人的每一项批评,经过反转之后,都成了对自己的严厉指控,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
详看研习讲义之后,我才知道“反向思考”是最后的步骤,在这之前还有一些步骤当时未教,我猜想那一定是很重要的部分。
于是,我虔诚地向上天祈求,请求让我有机会学到拜伦·凯蒂一整套的方法。
没想到,才过了几天,上天竟然应允我了。
好友小零打来电话,热情地说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我。
就这样,操练“转念作业”长达12年的吴家芸女士出现了。
经过她的解说,我才明白在反向思考之前,最好先以“4句问话”探问那些批评的真假虚实。
通常,经过这番反问的自我教育之后,就会发现那些评论全是虚妄不实的想法,因而能顺理成章地接受反向思考,并在一念之间逆转自己的人生。
接下来,我们举办一场又一场的“转念作业”研习课程,连续两年下来,很多人都能当场认清自己执着的信念,同时也让我见识到了“4句问话”带来的威力。
“4句问话”虽简短,却能很快戳破每个痛苦的想法。
每当罪疚感升起,我反问自己:“这是真的吗?”霎时减轻了不少罪疚。
当我身体不适、呼吸不顺畅、面临死亡恐惧的威胁时,“这是真的吗?”这句无言的反问会自动冒上来,使我忘了恐惧,转而专注于觉察身体当时的状况,并质问自己的想法。
遇到被人不友善对待时,我反问自己,“若没有‘他对我不友善’的想法时,我是怎样的人?”顿时心里感到很平静,因而甘心放下那些想法,转而以无条件的爱接纳对方。
所以,我很喜欢第4句反问,它常能让“小我”或“自我”死亡,死于无条件的大爱里,无怨无悔。
“没有人伤害过任何人,也没有人做过任何可怕的事。
再也没有比你对那事件的想法—未经审查的想法,更可怕的事了。
所以,一旦感到受苦,便用‘4句问话’反躬自问,观看那些蠢动的念头,然后释放自己。
回归童心,从一片空白的心灵开始起步。
” “如果不审查它们,这些概念会跟着我们到死为止。
概念常是我们埋葬自己的坟墓。
” 在本书中,随处可见到拜伦·凯蒂展现深奥且非凡的智慧。
最让我折服的是,虽然她带领个案做“转念作业”,所谈的不外乎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投资股市、工作、金钱、上瘾、疾病、死亡、自我批判、潜在信念等,但她都能进入案主内心深处的噩梦,提出她的疑问,因而让案主自行悟出事实真相,当场破涕为笑。
并使我们体验到现实生活里处处都是玄妙的真理。
“转念作业”适用于全世界各地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受过教育与否,只要真心渴求自由与平安,必能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活出自在的人生。
但是,对某些人而言,它却是“障碍重重”,比如:宁可坚信自己是对的,而不愿去看“当下真相”的人;宁可受苦,并相信自己苦得有理的人。
这些人除非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吃足了苦头,才有可能动念质疑自己珍惜不放的价值观。
若是我们一直执着于“我对他错”,就会陷入内心的交战。
此时,最好是尊重自己当时的选择,宽恕自己宁苦也不肯转念。
直到受够了苦,动念想找另一条出路时,“转念作业”就是最棒又最快的转念方法,因为它简单又威力十足。
这本书,历经两年终于翻译出来了。
这期间,我曾一度重病,每天只能在电脑前勉强敲打寥寥数字,当时很担心是否能顺利完成。
幸好“4句问话”总能实时冒出来提醒我:但求尽力就好,其余是上天的事。
感谢家人及很多熟识或不熟识的朋友都伸出援手,不断鼓励与支持我。
首先,感谢家芸,她协助我深入了解“转念作业”,并默默地陪伴我整理初稿。
当然,凭我有限的语文能力,若要把这本书译到一定的水平,非得仰赖好友若水及李安生的大力帮忙不可。
若水在百忙之余,义不容辞地协助我大刀阔斧地全面修改译文;李安生则帮忙把这本书的内容润饰得流利晓畅。
经过他的细腻推敲,句句都精准又优美地传达出原书的意涵,让整本书的旨趣跃然纸上。
在此,由衷地表达我对这两位好友的深深谢意。
最重要的,我要感谢一直在旁陪伴、默默支持并付出一切的外子。
最后,感谢读书会的所有伙伴们,他们不时打电话关心我,并为 我加油打气。
还有一些朋友们,每回偶遇,总是热情地追问我:“拜伦·凯蒂的书何时出来啊?我们很迫不及待啊!” 《一念之转》这本书,终于在大家的声声关心与祝福中问世了。
感谢大家!感谢上苍! [周玲莹:著名身心灵翻译家,中国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毕业。
曾长期任职商界,后转入心灵领域,从事身心灵整合的探讨,近十年来带领心灵成长读书会。
译有《宽恕十二招》《无条件的爱—与心对话》。
] 导言 愈透彻了解你自己和你的情绪,你就愈能成为真相的情人。
——斯宾诺莎 初次目睹“转念作业”活动时,我觉察到我正在体验一个非比寻常的东西。
我看到一群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论教育水平,都很用心地学习“转念作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探究自己固有的想法—因为那些想法带给他们极大的痛苦。
在拜伦·凯蒂(大家都叫她“凯蒂”)仁慈又犀利的带领之下,这些人不仅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各类难题,而且让内心深处的无明症结也迎刃而解。
我一生致力于研究和翻译心灵方面的传统经典,不难体会出这些经典跟转念过程有着某些深刻的相通之处。
例如《圣经》中的《乔布记》、老子的《道德经》和印度的《薄伽梵歌》(BhagavadGita)等传统典籍的精髓,都对生死提出强烈的质疑,同时又以深奥而风趣的智慧展现内心深处的答案。
对我而言,那种智慧正是凯蒂的立足之处,也正是她的“转念作业”所要带给人们的标鹄之所在。
我在拥挤的小区活动中心里,看到5位男女,轮番上阵演练“作业”,通过探问那些造成他们痛苦的想法,如:“我先生背叛我”或“我母亲不够爱我”等,学会找回自己的自由。
仅仅凭4句问话,并聆听自己内在的答案,这些人就能敞开心扉,获得深奥、宽广且足以转变一生的慧见。
我亲眼见到一位男士对他酗酒的父亲既厌又恨,长达数十年,却在短短45分钟内对父亲的态度有所转变。
我还看到一位女 士开始时惊慌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她刚刚得悉她的癌细胞正在扩散,但会谈结束时,她全身散发着了解与接纳之后的喜悦。
这5个人当中,有3个人从未做过“转念作业”,但整个演练过程并不会显得比其他两位吃力,而且他们的领悟也绝不逊色于其他人。
他们全都领悟到那个最基本并且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真相—正如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所说的:“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
”一旦掌握到那个真相,他们对事情的理解就全面改观了。
人们在练习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之前,常会认为它过于简单,故而不免质疑它的成效。
但我确信:正因它的简单,更加凸显出它惊人的效果。
自从两年前遇见凯蒂,并第一次接触“转念作业”后,我做了多次的“转念作业”,主要是针对自己下意识执着的观念。
我也亲眼看到好几千人在公开场合一起做“转念作业”。
他们来自欧美各地,所涉及的问题几乎囊括了全人类共有的问题,从各种重大疾病、至亲的死亡、性和精神虐待、上瘾、财务危机、事业困顿、社会问题乃至日常生活的各种挫折沮丧。
(凯蒂在所有的工作坊里,始终为我保留一个座位,这是跟她结婚最大的好处之
一。
)我一次又一次地目睹“转念作业”快速又彻底地转变人们思考自身问题的方式。
的确如此,只要想法一改变,问题便会随之化解。
凯蒂常说:“痛苦是一种选择。
”每当感受到压力时—从轻微的不舒服到强烈的悲伤、愤怒或绝望—我们很肯定这种反应必是某一特定想法引起的,不管我们觉察与否。
消除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审视压力背后的那些想法。
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事,只要他愿意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
“转念作业”的4句问话(见后),将逐一揭露我们不真实的想法。
透过这整个过程—凯蒂称它为反躬自问—你便会发现, 所有我们信以为真或视为天经地义的想法全都扭曲了事件的真相。
当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的想法,而不愿去看真相时,就会承受各种情绪性的压力,那就是我们统称的“痛苦”。
痛苦是一种自然警讯,它警告我们:你正执着于某个想法。
如果我们仍是充耳不闻,不肯正视这个警讯,这时,就只好接受这个痛苦,并把痛苦当成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其实,绝非如此。
“转念作业”跟禅宗的公案及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启迪心性的作用上,有极为显著的相似之处。
但它不是来自东西方的任何道统,而是一位美国平凡妇女无意之间创造出来的转念功夫。
欲知事实本然,唯待恰当时机、恰当因缘,时刻一到,仿如大梦初醒。
你明白你找到的是你本有的,不是来自任何外境。
——佛经 “转念作业”(TheWork)“诞生”于1986年2月的一个清晨。
拜伦·凯蒂从“中途之家”(halfwayhouse)的地板上蓦地清醒过来,当时她43岁,是来自南加州高地沙漠小镇的一位平凡妇女。
凯蒂的日子与一般美国人无异,结了两次婚,有三个小孩,一份成功的事业,但是十年来她一直处于精神低迷状态,不但暴躁易怒、偏执妄想,且到后来愈陷愈深,变得彻底绝望。
她曾意志消沉了两年,几乎足不出户;有一段时期,她好几个礼拜都待在床上,只能通过卧室的电话与外界联络生意,有时甚至严重到无法下床盥洗梳理。
她的孩子经过她的房门,必须踮起脚尖走路,以免惊扰了她。
最后,她被送到专门收容“厌食症”妇女的“中途之家”,那是她的保险公 司唯一肯付费的机构。
那里的人都很怕她,所以她被单独安置在阁楼的房间里。
大约一星期后的某天早晨,凯蒂躺在地板上(她觉得自己不配睡在床上),醒来的刹那,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自己怎么了。
她事后说:“那时,根本没有‘我’的存在!” 我所有的愤怒、所有曾经困扰我的想法,以及我的整个世界,甚至全世界,全都消失不见了。
就在此时,内心深处突如泉涌般迸出无法遏制的笑声。
而且,周遭的一景一物变得如此陌生,好像内在某个东西突然清醒过来,它睁开双眼,透过我的眼睛往外看着四周的一切—一切美妙极了……我浸润在喜悦之中,一切万物都融在一起,没有分裂,也无所不容,每一物都活出它自己。
当凯蒂回到家后,她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她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
她当时16岁的女儿罗珊说:“我们知道历经多年的狂风暴雨终于过去了。
她以前有事没事老爱数落我和弟弟,而且还经常对我们大吼大叫,我怕到不敢跟她待在同一个屋子里。
现在,她似乎完全安静下来了,她能静静地安坐在窗边或是外面的沙漠里,而且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她像小孩般地既开心又纯真,而且内心似乎充满着无限的慈爱。
苦恼的人们开始来敲我们家的门,请求她给予帮助。
她会跟他们坐在一起,询问他们一些问题,大都是问‘那是真的吗?’当我面临像‘男朋友不再爱我’之类的问题而痛苦地回到家时,妈妈总是以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我,然后问:‘亲爱的,那怎么可能是真的?’那种语气,好像我刚才跟她说‘我们住在金字塔里’那般荒谬。
” 当人们确信昔日的凯蒂已然一去不复返时,便开始猜测她发生了什么事,是否碰上什么奇迹。
她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经过长时间 的沉淀之后,她才逐渐描述出自己的离奇经历。
她谈的不外乎内在苏醒的自由。
她也常说,反躬自问帮她领悟出,她过去所有的想法都是不真实的。
从“中途之家”回来后不久,凯蒂家里便开始挤满了人,很多人闻风而至,特地前来跟她学习。
她已经把那套“反躬自问”拟为具体的问题,任何想要解脱束缚的人们,都能应用在自己身上,而无须一直依赖她。
很快地,她开始受到一些小团体的邀请,在客厅里会晤形形色色的人。
主办人经常问她:“你开悟了吗?”她的回答是:“我只是懂得分辨什么会伤你,什么不会伤你而已。
” 1992年,她受邀到北加州,“转念作业”便从那里开始快速向外扩展,各种邀约如雪片纷至沓来。
从1993年开始,她几乎马不停蹄地到处巡回讲解,不论在教堂地下室、小区活动中心,还是旅馆会议厅,也不管与会人士有多少,她都能一一示范解说。
很快地,“转念作业”开始以它特有的风貌进入社会每一阶层,从公司行号、法律事务所、诊疗室到医院、监狱、教堂和学校。
凯蒂遍游世界各国推展“转念作业”,所到之处,大受欢迎。
如今,在欧美各地,已有不计其数的团体定期聚会,共同操练“转念作业”。
凯蒂常说:“了解‘转念作业’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去体验一下。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躬自问”的作业,正好与研究心智的生物学最新实验结果不谋而合。
当代神经科学证实脑内的某一特殊部位,有人称它为“自动翻译机”,能把一切外在信息转译成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在故事,形成我们的“自我感”。
两位著名的神经科学家最近指出,这个爱说故事的“自动翻译机”具有诡诈多变的不可靠特质。
安东尼奥·达马西欧(AntonioDamasio)对它的形容是:“或许最重要的启示正是,人类的左大脑喜欢捏造与事实不符的故事情 节。
”麦克·葛詹尼加(MichaelGazzaniga)接着说:“左脑惯常编织故事,而且乐此不疲。
那是为了说服它自己和你:一切均在掌控中……左脑那种扭曲事实的本领,哪能称得上什么能耐呢?‘自动翻译机’的目的不过是帮你把自己的故事自圆其说而已。
就这样,我们才学会了自我欺骗。
”这些从精密实验得到的睿见,显示出我们都有相信自己所发布的新闻稿的倾向。
当我们自认为“颇具理智”时,通常正是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在编织故事。
这种特性,道尽了我们如何亲手把自己推入痛苦深渊的真相,而凯蒂本身就是个十足的过来人。
她这套自我质问的方法,发掘了一种独特且鲜为人知的心智能力,使人们跳脱自制的陷阱。
很多人做完“转念作业”后,都能从他们当下的痛苦念头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解脱与自由。
但是,“转念作业”若只给人这种短暂的体悟,就无法发挥它真正的功效。
它其实是一种不断深入她自我了悟过程,而不是一帖救急的止痛药。
凯蒂说:“它不单单是一种技巧,它更能从我们内心深处,唤醒生命的本来真相。
” 你愈深入“转念作业”,就愈能体会到它的效力。
练习反躬自问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常说:“不再是我操练‘转念作业’,而是它在操练我。
”他们的描述,让我们明白,练习之时,无须刻意使力,心灵便能自行察觉到负面的念头,且在它造成痛苦之前就把它化解了。
他们内在的与现实真相的争辩也随之消散,存留下来的只有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一切有情生命。
就此而言,本书的书名与他们的体验可谓相互呼应。
《一念之转》,就像你我的呼吸吐纳,是那般自然又轻松自在。
想想看,今后所有的仇恨, 心灵都能恢复它原有的纯真, 最后终于明白— 那就是自我愉悦、自我抚慰、自我惊吓, 以及,它自己甜美的意愿就是天堂的意愿。
——叶慈 直到现在我才介绍“4句问话”,是因为如果省略了前文的铺叙,
就彰显不出它们的深意;而要认识它们最好的方法,就是亲睹“转念作业”的示范。
在这些示范中,你也会领略到凯蒂的“反向思考”,它确实能帮你从相反的角度,去审视你一向信以为真的想法。
下面是凯蒂在大约两百位观众面前,与一位女士的对谈。
讲台上,坐在凯蒂对面的玛莉女士已经填好“转念作业单”。
在单子上,她按照提示,一一写下对于恨怨有加的某人的想法。
那个提示是:“允许你自己以真实的感受大肆批判一番,不必故作清高或仁慈状。
”填写之时,愈是挑剔,便愈能从中获益。
你可以看到,玛莉真的毫无保留。
她是一位敢做敢当的妇女,大约40岁,身材苗条动人,身着名牌的运动服。
不过从对话一开始,她的愤怒和缺乏耐性便暴露无遗。
不论是读者还是旁观者,第一次参与“转念作业”,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但我们最好记住:所有参与者,包括玛莉、凯蒂和观众,都是站在同一立场,都正在寻找真相。
如果凯蒂的追问看起来咄咄逼人,你只要往深处去看,将会明白她所取笑或嘲弄的,只是针对构成玛莉痛苦的那些想法,而不是冲着玛莉本人。
在对话当中,每当凯蒂问:“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吗?”她的意思不是指她认为的真相或任何预设的抽象真相,而是指玛莉自己的真相,这真相隐身在使她烦恼的那些想法背后。
玛莉之所以出现在此,正因为她相信凯蒂能帮她找出她的自我欺瞒之处,因此她也乐意接受句句紧逼的追问。
你不难发现,凯蒂在对话时经常使用亲密的称呼。
有一位首席执行官(CEO),觉得有必要提醒参加凯蒂工作坊的朋友们:“如果她握着你的手,亲密地称呼你‘甜心’或‘亲爱的’,请不必兴奋,她对每个人都是这么称呼的。
” 玛莉:(念她写的“转念作业单”)我恨我先生,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呼吸的方式,都令我抓狂。
最使我失望的是,我不再爱他,我们的关系像在打哑谜。
我要他更成功,不要和我有性关系,我要他身材健美,我要他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要老是黏着我和小孩,我不要他再碰我,我要他坚强。
我的先生不应该自我吹嘘说他善于经营我们的事业,他应该更成功才对。
我先生是个依赖成性、予取予求的人,他既软弱又懒惰,他始终在自欺。
我拒绝活在谎言中,也拒绝为了维系婚姻而继续跟他虚与委蛇。
凯蒂:他的毛病都被你说尽了吧?(观众大笑不已,玛莉也跟着笑出来。
)这些笑声似乎透露出屋内这一群人的心声。
现在,让我们从头开始,看看是否能找出事情的真相。
玛莉:我恨我先生,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呼吸的方式,都令我抓狂。
凯蒂:“你的先生令你抓狂”,那是真的吗?(4句问话的第1句: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的。
凯蒂:很好,亲爱的,你能举个例子吗?他呼吸吗? 玛莉:他可会呼吸呢。
当我们为了商务而反复通话时,我能清清楚楚听到他在电话另一头重重的呼吸声,让我忍不住想吼他。
凯蒂:所以,他的呼吸声令你抓狂,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真的。
凯蒂: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第2句问话: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的! 凯蒂: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
我知道,对你而言,它确实是真的,但从我的经验来看,使你抓狂的,并非你先生的呼吸声,而是你对他呼吸声的那些想法。
所以,让我们进一步仔细看那是不是真的。
你对他在电话里的呼吸声,有何想法呢? 玛莉:他应该意识得到他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太大声了。
凯蒂: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第3句问话: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我很想一刀杀死他。
凯蒂:那么,让你觉得痛苦的,是你对他呼吸声所执着的那个想法,还是他的呼吸声本身呢? 玛莉:他的呼吸声让我感到痛苦。
对于想要杀死他的这个想法,反而让我比较舒服些。
(玛莉忍不住笑出来,观众也随之大笑。
) 凯蒂:你可以继续持有那个想法。
“转念作业”最美的地方,就是你可以保有你所有的想法。
玛莉:我从未做过“转念作业”,所以不知该如何回答才算“正确”。
凯蒂:甜心,你怎么回答都是完美的,不必事先排练。
所以,他在电话里大声地呼吸,而你认为他应该意识到,他却没做到时,接下来你会怎么想呢? 玛莉:我对他的所有最坏想法全都倾巢而出了。
凯蒂:很好,而他还是大声地呼吸。
“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然而,事实是什么呢?他意识到了吗? 玛莉:没有,我告诉过他不要这样。
凯蒂:他仍是依然故我,那是事实。
事实永远指“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应该怎样发生的故事”。
所以说,“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那是真的吗? 玛莉:(停顿一下之后)不,那不是真的。
但他还是呼吸得很大声,那是事实,也是真相。
凯蒂:那么,当你持有“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的想法,而他没做到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我会如何反应?我很想逃掉,而明知自己很想离开,却脱身不了时,我觉得很不舒服。
凯蒂:亲爱的,让我们回到反躬自问,不要陷入自己诠释出来的那一套故事里。
你真的想要知道真相吗? 玛莉:是的。
凯蒂:很好,如果我们一次只针对你已写的一句答复,会更有帮助。
你能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放下“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的想法吗?(这是凯蒂有时附带的问句。
)若你们是“转念作业”的初学者,听到我要求玛莉放下她的故事时,请特别注意:我没有要她这样做。
这不是为了除掉想法,或是克服、改善,甚至屈服于它们,全都不是。
这只是为了让你领悟到自己内在的因果关系而已。
所以,这个提问其实很简单:“你能否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放下这个想法?” 玛莉:是的,我能。
没有这个想法的干扰,打商务电话时会比较愉快。
凯蒂:那是一个好理由。
好的,我再请问,你能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毫不焦虑地保有“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的不真实想法或谎言吗?(第2个附带问句。
) 玛莉:不能,我没办法。
凯蒂: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第4句问话: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如果你从来未曾涌现那个想法,你跟你先生讲商务电话时,你会变得怎样呢? 玛莉:我将会更快乐、更有能力,而不会这么容易心烦气躁。
凯蒂:是的,甜心,就是这样。
所以,不是他的呼吸造成你的问题,而是你对他呼吸的那些想法,因为你从未审查它们,才看不出这想法根本不符合眼前的事实真相。
让我们来看你写的下一句答复。
玛莉:我不再爱他。
凯蒂: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的。
凯蒂:好,很好,我听到了,但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吗? 玛莉:是的。
凯蒂:很好,请先静下心来,没有所谓对错的标准答案。
“你不
爱他”,那是真的吗?(玛莉沉默不语。
)如果你现在必须诚实回答“是”或“不是”,而且必须永远活在你的答案里—不论它是真相或谎言—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你不爱他”,那是真的吗?(沉寂很久之后,玛莉开始哭起来。
) 玛莉:不,那不是真的。
凯蒂:这个回答,真是勇气十足。
如果用最真实的答案来回答,也许我们会唯恐断了后路。
但是,“那是真的吗?”只是一句问话而 已呀!我们很怕诚实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因为我们把它可能的后果投射到想象的未来里,因而感到有必要事先防范。
当你相信“你不爱他”这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它使我的整个人生成为一则可笑的哑谜。
凯蒂:你是否能找出任何理由让你放下“你不爱他”这个想法呢?请明白,我并没有要求你现在就放下这个想法。
玛莉:是的,我能找到放下它的理由。
凯蒂:你能找到一个让你轻松自在地持有这想法的理由吗? 玛莉:(停顿很久后)我想,如果我继续这套说辞,他就不会老
是要跟我行房了。
凯蒂:那个理由真的会让你心安吗?听起来,它只会加深人的焦虑。
玛莉:我想你说得没错。
凯蒂:所以,你能找到一个理由让你完全轻松自在地持有这一想法吗? 玛莉:哦!我懂你的意思了。
不,持续这样的老把戏,是不可能让我轻松自在的。
凯蒂:真有趣!你跟先生在一起,却没有“你不爱他”的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玛莉:那将会很棒,将会无比美好,那是我要的。
凯蒂:我听到你说,若是有这个想法,你不会轻松,若是没有这个想法时,就会过得无比美好。
那么,你的不快乐跟你先生还有任何瓜葛吗?我们只需注意一下这一点就够了。
所以,“我不爱我先生”,请将它反向思考。
(结束4句问话后,接下去做反向思考。
) 玛莉:我爱我的先生。
凯蒂:好好感受一下。
那与他无关,是吗? 玛莉:是的,真的无关,我的确爱我先生,你说得对,那与他完全无关。
凯蒂:有时候你认为你憎恨他,而那也与他完全无关。
这个男人只不过呼吸而已,你却说出一套你爱他或是你恨他的故事。
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不需靠两个人,只需一个人即可—那个人就是你!还有另一种反向思考的方式。
玛莉:我不爱我自己。
我的确如此。
凯蒂:你可能认为,倘若与他离婚,你会觉得好过些。
但是,若不仔细审视你的想法,你会把同一观念贴在下一个进入你生命的人身上。
我们执着的不是某一人或某一物,而是执着于我们当时未经审视就信以为真的那些概念。
让我们来看你“转念作业单”的下一个答复。
玛莉:我想要我的先生不要予取予求,老是依赖我,我要他更有成就,不要老想跟我行房,应注意身材,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要老是黏着我和小孩,而且要坚强一点。
这些只能算是我对他的期待的一小部分而已。
凯蒂:请把你整套说辞“反向思考”一下。
玛莉:我想要我不软弱,不依赖他,要当更成功的人。
我要常跟他行房,我要保持身材,我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要老是黏着他和小孩,我要自己更坚强。
凯蒂:所以,“他不应该予取予求”,那是真的吗?事实是什么呢?他真的这样吗? 玛莉:他确实予取予求的。
凯蒂:那么“他不应该予取予求”就成了一个谎言,因为根据你的描述,这家伙确实是予取予求的。
所以,当你持有“他不应该予取予求”的想法时,而你眼前的事实,他明明是予取予求的,那么,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我会一直想逃开。
凯蒂:若他出现在你面前,而你没有“他不应该予取予求”的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玛莉:依我刚才的了解,我可能会对他怀着爱意,而不会处处防着他。
但事实上,我只要看到他有一丁点儿的需求倾向,就受不了,非得逃离不可,我一生都在干这种事。
凯蒂:根据你的说法,当你看到他予取予求时,你并没有诚实地说“不”,你反而走开或是想要逃跑,这对你和他都不诚实。
玛莉:一点儿都没错。
凯蒂:嗯,势必如此的。
在你能与自己进行清晰又诚实的沟通之前,你必然认定他是予取予求的。
所以,让我们来看清楚一点。
请你扮演予取予求的他,我来当那个清明的你。
玛莉:予取予求的先生走进来,说“我刚接到最棒的电话,你一定要听听看,这家伙对我们的公司一定很有用。
我还接到另一通电话……”你知道吗,他可以这样一直说个不停。
这时,我正忙个半死,正在赶着某个限期交差的事情。
凯蒂:甜心,我听到你接了一通很棒的电话,并为此感到很开心。
同时,我希望你现在能离开房间,因为我正在赶工。
玛莉:我们必须谈谈我们的计划。
我们何时去夏威夷呢?我们必须搞清楚要搭乘哪家航空公司…… 凯蒂:我听到你想谈我们去夏威夷的计划,我们可以在晚餐时谈。
我真的需要你现在离开房间,我必须赶在最后期限内完工。
玛莉:如果你的女友打电话给你,你会和她聊上一个小时,现在你却不肯听我讲两分钟? 凯蒂:你可能是对的,我要你现在离开房间,听起来好似很绝情,但其实不是,因为我现在必须赶在期限内做完。
玛莉:我不会那样做,通常我会很凶,大发雷霆。
凯蒂:你当然会发脾气,因为你害怕说出实情,也害怕说不。
你绝不会说“亲爱的,我要你离开,我正在赶工”。
因为你想从他那里要一些东西。
你暗中在跟你自己和他玩什么把戏呢?你究竟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 玛莉:我从来不曾跟任何人直截了当地说话。
凯蒂:因为你想从我们身上得到某个东西,那是什么?玛莉:我无法忍受有人不喜欢我。
我不想要不融洽的场面。
凯蒂:所以,你要我们的肯定。
玛莉:是的,我想要保持和谐气氛。
凯蒂:甜心,如果你先生肯定你说的话和你做的事,你们全家就会融洽和谐,那是真的吗?有用吗?你们家融洽和谐了吗?玛莉:没有。
凯蒂:你在家里,想用融洽和谐来换取你的诚实正直,却反而搞得焦头烂额。
别再从别人身上寻求爱、肯定和赞赏了,不妨正视一下眼前的真相,就当成一场游戏吧。
请再念一次你写的答复。
玛莉:我要我的先生不予取予求。
凯蒂:很好。
请做反向思考。
玛莉:我要我不予取予求。
凯蒂:是的,你一直要和谐融洽,要他的肯定,要他的呼吸改变,还要他为你改变性欲。
请看看,谁才是予取予求的那一位呢?究竟谁在依赖谁呢?所以,请你把整张单子反向思考。
玛莉:我要我自己不予取予求,不依赖。
凯蒂:不依赖你先生,是吗?玛莉:我要我自己更成功,我要自己不再有房事了。
凯蒂:如果你好好思考这句话,可能会发现它真的很有道理。
试想一下,你说过多少次你很厌恶跟他行房这件事?玛莉:经常说。
凯蒂:是的,你在心里跟他行房,而且认为它多么可怕。
你一次又一次地跟自己重复和先生行房的可怕故事,所以,令你厌恶的是那个故事,而不是你的先生。
没有故事时,性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反感。
性就是性。
你若非有性关系,便是没有性关系,令我们厌烦的是我们对于性的各种想法。
亲爱的,你若针对这个主题来做练习,大概整张作业单都不够你写关于你先生以及你们的性事。
玛莉:我懂了。
凯蒂:很好,请把下一句也做反向思考。
玛莉:我要我身材健美,但是,我的身材不错呀!凯蒂:哦,真的?在心念层面呢?玛莉:噢,那方面我还需要下点功夫。
凯蒂:你已经尽力了吗?玛莉:是的。
凯蒂:嗯,或许他也尽力了。
“他应该身材健美”,那是真的吗? 玛莉:不,他身材称不上健美。
凯蒂:当你相信“他应该身材健美”的想法,而他没有做到时,你的反应如何呢?你会对他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玛莉:我的一切反应都是另有他意,我故意向他展露我的肌肉,我不再用肯定的眼光看他,也不再赞美他,不再对他有任何友善的举动。
凯蒂:很好,请闭上眼睛,想象你正用那种方式看他。
现在,注意看他的脸。
(暂停几秒钟,玛莉叹了一口气)请继续闭上眼睛,再看着他。
你正和他在一起,而你没有“他应该身材健美”的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玛莉:我会看出他还蛮英俊的。
凯蒂:是的,你已经看到你多么爱他。
不是很奇妙吗?这是很令人兴奋的事。
所以,请多体会它片刻,看看你一向怎样对待他,而他仍执意要跟你到夏威夷,多么不可思议呀! 玛莉:这家伙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我是如此可恶又自私,而他仍是无条件地爱我。
真让我受不了。
凯蒂:“真让我受不了”,这是真的吗? 玛莉:不,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我的想法让我受不了。
凯蒂:所以,让我们回到正题。
“他应该保持身材健美”,请把它反向思考。
玛莉:我应该保持身材健美,我应该让我的想法“健美”。
凯蒂:是的,每当你看着他,并对他感到厌烦时,就提醒自己让你的想法保持“健美”,也就是:“批评你先生,把它写下来,反问4句话,然后反向思考。
”但是,唯有当你对痛苦感到厌倦时,才会踏实地做这些练习。
好了,亲爱的,我想你已懂得怎么做了。
请你继续用同样的方式做“转念作业单”上的其他答复。
我很喜欢跟你坐在一起,迎接反躬自问,欢迎你随时回到“转念作业”来。
从所有想法后退一步,你便能海阔天空。
——僧璨(禅宗三祖) 在《一念之转》这本书里,凯蒂提供你做“转念作业”所需的一切,帮你自行操练或与别人对练。
本书通过整个操练过程,一步步引导你进行“转念作业”,你还会看到很多人与凯蒂直接练习“转念作业”的现场纪实。
这些一对一的对话都是真实案例,有些案例甚至充满戏剧性,凯蒂都能把她的清明带入最复杂的人事问题里,帮助人们通过反躬自问而自行化解痛苦和束缚。
——史蒂芬·米切尔(StephenMitchell) “转念作业”只有4句问话,它甚至什么也不是,既无动机,也无附带条件。
与其说是4句问话,倒不如说,缺了你的回答,它百无一用。
这4句问话,能配合你学过的任何课程,让你更上一层楼。
如果你有任何宗教信仰,你的信仰将会更加深化;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你也会因此获得无比喜乐。
它们将焚化对你而言的所有不真实之物,而且焚烧净尽,只剩下那久候着你的事实真相。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的目的,在于带给你喜乐。
已有成千上万的人操练过“转念作业”,亲自证实了它的功效。
《一念之转》这本书将一步一步教导你,在实际生活里发挥大作用。
你可以从感到生气或沮丧的问题下手,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去写“转念作业单”,落实你的自省功夫。
接着,它介绍了4句问话,并告诉你如何将之具体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上。
如此一来,你就会体验到:“转念作业”提供的解决问题方法是那么的简单、彻底,而且足以改变你的一生。
书中的练习不但带你深入而准确地运用“转念作业”,并且还呈现出它“对症下药”之效能—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境,它会产生相应的作用。
开始做“转念作业”时,尽量先以你生活中的人物为对象,然后再渐次应用到你感到最痛苦的议题,比如,金钱、疾病、不正义、自我憎恨,或对死亡的恐惧。
同时,你也将学会如何看清那些障蔽你耳目而隐藏在真相底下的信念,以及懂得如何处理让你坐立不安的自我批判。
书里提供很多实际案例,大体而言,这些“案主”在操练“转念作业”之前都跟你一样,相信自己的问题根本无解,认定这一生都得深受其苦:也许他们心爱的孩子死了,或者他们非得跟貌合神离的怨偶共度余生不可。
你也会看到一位受不了婴儿啼哭而几乎崩溃的母亲,一位活在股市交易恐惧症中的妇女,以及受尽童年创伤威胁的 人,乃至因为难以与人和睦共事而深深自苦的人。
然后,你会看到他们如何找到脱离痛苦的方法。
或许通过他们的案例及书内具体之洞见,你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总体来说,每个人大都可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转念作业”,有些人借由对话过程便能自我觉察。
(我鼓励你在阅读那些对话时,尽可能地“换位思考”,一边阅读,一边往内观看,并试着探问自己的答案。
)有些人则会直接操练“转念作业”:拿起纸笔,借助反躬自问,努力挖掘所有困扰的根源。
我通常会建议读者先研读Ⅱ部分,可能的话也读读Ⅴ部分,吸收一些基本概念之后,再依照顺序阅读每场对话,然而,这也要视你的需要而定。
如果你喜欢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就尽管先挑最感兴趣的主题。
或许你宁可循序渐进,逐章研读,偶尔再读几篇案例中的对话。
无论如何,我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对你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I 一些基本原则 此刻正进入我们能掌控的人生层面—内心。
我很喜欢“转念作业”,因为它帮你进入内心,找回自身的喜乐,并体验到早已存于你内心之物—那个永恒不变、坚定不移、始终存在、永远等你却无法名之的东西。
不需任何老师,你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位老师,而且你是唯一能终止自己痛苦的那个人。
我常说:“别相信我说的。
”我要你自己找出属于你的真相,而不是我的真相。
即使如此,很多人印证了下列的原则的确对初学者大有裨益。
请留意:你的想法正在跟真相“争辩” 当我们深信不疑的想法跟真相起了争辩时,我们才会受苦;而唯有内心全然清明之际,眼前的真相才是我们真正要的。
如果你“想要的真相”跟“眼前的真相”相互冲突,就犹如教猫学狗叫。
你当然可以一试再试,但到了最后,猫还是紧盯着你叫声“喵”。
你大可竭尽余生,不断教猫学狗叫,只因你要的真相与眼前真相不符,其结果,成功的可能性必然渺茫。
只要留意一下,你就会注意到心里整天浮现的念头不外乎:“人们应该更仁慈些”“小孩子应该行为端正”“我的邻居应该好好整修他们的草地”“杂货店里排的队伍应该移动得快一点儿”“我的先生 (或太太)应该同意我”“我应该更瘦(或更漂亮,或更成功)”。
这些想法都与眼前真相不符,你若觉得这些说法令人沮丧,没错,因为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全是由自己跟真相“争辩”造成的。
1986年,我觉醒于事实真相之后,人们常形容我是“与风为友”的女人。
巴斯杜(Barstow)是个沙漠小镇,经年累月刮着风,每个人都痛恨它。
由于受不了风沙吹袭,很多人都搬离那里,而我能与风—事实真相—成为朋友,那是因为我发现别无选择,而且我也觉悟到:与它作对,根本就愚不可及。
每当与真相争辩,我准输无疑。
我怎么知道风该怎么吹或该不该吹呢?反正它就是在吹呀! “转念作业”的初学者常对我说:“但是,停止与真相争论,等于削弱我的行动力。
只去接受真相,我将会变得消极被动,甚至失去行动的欲望。
”我反问他们:“你真的知道那是真的吗?哪一个让你更有行动力呢?是‘我希望我没有失业’或是‘我失业了,现在我能做什么?’” “转念作业”揭露出你认为不该发生的事“应该”发生了。
它应该发生,是因为它的确发生了,世上已无任何想法能改变得了它。
这不表示要你宽恕它或赞同它,只意味着你可以看着事件,既不抗拒,也不因为内心挣扎而迷失方向。
没有人希望他的小孩生病,也没有人愿意发生车祸。
但是,一旦发生了这些事情,在脑子里不断跟它们争辩又有何用?然而,我们明知不该如此,却乐此不疲,只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切断它。
我是真相的热爱者,因为每当我与真相争辩,受伤的一定是我。
当我们与真相争辩,必会紧张和挫败,而且感觉不自在或心理不平 衡。
其实,眼前的真相往往并没有那么糟。
只要我们停止与真相对抗,行动力自然会变得简单、灵活、仁慈,而且一无所惧。
管好你自己的事 整个宇宙里,我只找到三种事:我的事,你的事和天的事。
(对我而言,“天”这个字,就代表“真相”。
真相就是天,因为它在操控你和我;或者说,其他任何人都掌控不了的事,我通称为天的事。
) 我们的压力,绝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在心里管好自己的事。
当我在想“你必须有份工作、我要你快乐、你应该准时、你必须好好照顾自己”的时候,我就是在管你的事。
当我为地震、水灾、战争或自己何时会死而操心时,我是在管天的事。
像这样,我的心里一直在管你的事,或天的事,怎可能不导致分裂的后果呢?1986年年初,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时我心里正在管我母亲的事,比如说,我一想到“我母亲应该了解我”,内心就会涌上无限的孤寂。
同样地,我也领悟到,每当感到心痛或孤独时,经常都是因为我在管别人的事。
如果你正在过你的生活,我的心却跑去管你的生活,那么谁在活我的人生呢?既然我心里忍不住跑去管你的事,就不可能管我自己的事,我便和自己分裂了,无怪乎我的人生处处碰壁。
当我自以为知道什么对别人最好时,其实我早已过了那条界限。
即使以爱为借口,也是一种狂妄自大,必然会带来紧张、焦虑和恐惧。
毕竟,知道什么是自己最该做的事,才是我唯一的本分。
在我设法解决你的问题之前,我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事。
如果你充分了解我说的三种事,并且懂得只管你自己的事,必然会享受到一种超乎想象的自在。
下次你觉得有压力或难过时,不妨问问自己:我心里正在管谁的事?你会忍不住大笑的。
只需一句探问,便能把你带回自己身上来,帮你看到自己从未真正活在当下—这一生,你一直在心里管着别人的事。
你一旦意识到正在管别人的事,便足以把你拉回很棒的自己。
练习一阵子之后,你会觉得普天之下,无事一身轻,原来,你的生命被自己运转得风雨无阻呢。
用“了解”来跟你的想法“相遇” 想法本身不具任何杀伤力,除非我们对它深信不疑。
带给我们痛苦的,并不是我们的想法,而是我们对想法的执着。
执着于一个想法,意味着坚信不疑地认为它是真实的。
信念,就是我们经年累月执着不放的想法。
大部分的人认为他们“就是”自己心目中认定的那种人。
有一天,我发现不是我在呼吸,而是被呼吸。
紧接着,我又惊讶地发现我没有在想,而是被想,而且那个想法未必跟我个人有关。
你是否曾经清晨醒来对自己说:“我认为我今天再也不去想了?”太迟了,因为你已经在想了!所有的想法都自己出现,它们来自虚无,又回归虚无,有如云彩掠过空无一物的天空。
它们来了又走,绝不停留,也不会造成任何伤害—除非我们一开始就把它们当真。
虽然人们常常谈论“如何调整”自己的想法,有关的论调也充斥世间,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掌控得了自己的想法。
于我而言,我不是 放下我的想法,而是用“了解”去面对它们,于是它们放下了我。
所有想法,就像徐徐微风、树上的叶片或落下的雨滴,是自然而然出现的,通过反躬自问,我们成为好友。
你可曾同意一滴雨落下?雨滴不属于个人所有,就像念头也不属于个人。
所有痛苦的念头,一旦你能彻底了解,下次再出现时,你可能发现它变得有趣,昔日的梦魇如今只剩下有趣。
下次它再出现时,你也许会感到可笑。
再下一次,你甚至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这就是“爱上真相”所带给你的快乐。
觉察你的“故事” 我常使用“故事”这个字眼来形容我们深信不疑的各种想法或一连串想法。
一个故事,可能涉及过去、现在或未来;它可能述说事情应该怎样,可能会如何,或为何如此发生。
当有人一言不发地走出房间时,当某人面无表情或没回电话时,当陌生人对你面露微笑之际,当你在拆开很重要的信件之前,当你的胸口感受到一股莫名悸动之后,当你的老板请你到他的办公室时,或是当你的伴侣以某种语调跟你说话时……这些时刻,你心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各式各样的“故事”,一天不下数百回。
所有的故事全是未经检验、未被审查的想法,都在告诉我们这些事件的特有意义,而我们毫不觉察它们充其量只是我们的“推论”而已。
有一次,我走进我家附近餐厅的女洗手间,一位女士刚好从厕所出来,我们彼此相视一笑。
当我关上厕所门时,听到她一边唱歌一边洗手,忍不住赞叹:“多美妙的歌声啊!”随即我听到她离去的声音,同时也发现整个马桶座竟然是湿的。
我心想:“怎么会有人这么 粗心呢?她怎么会有办法尿湿整个马桶座呢?莫非她是站着尿?”突然,一个念头闪入:她是个男的,一位有男扮女装癖好的人,却用假音在女洗手间高声唱歌。
我想尾随他,让他知道他把马桶座搞得多脏。
我一边擦拭马桶座,一边想着待会儿要对他说的话,然后,我按下冲水钮,没想到马桶里的水溅得到处都是,搞湿了整个马桶座,我站在那里傻笑了一阵儿。
整个事件,发展得是那么自然,在我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揭穿了我心里的“故事”,但通常而言不会这么幸运的。
在我找到反躬自问这个方法之前,我根本无法切断这类想法。
小故事衍生成大故事,大故事再塑造成某种人生信念,世界变得多么可怕,处处危机四伏。
最后,我害怕和沮丧得不敢离开卧室。
当你不知不觉地接受那些未经审查的推论时,你就是陷入我所谓的“梦”。
梦,经常会变成烦恼,有时甚至转变成梦魇。
这个时候,便是你练习“转念作业”的契机,诚实地检验你的信念的真实性。
“转念作业”会让这类令你不舒服的“故事”越来越少。
没有故事时,你将会是怎样的人呢?你的世界有多少是由未经审查的故事组成的呢?你永远不知道,除非你往内心探问你自己。
找出痛苦背后的想法 所有我们经历过的压力,无一不是因为执着于不真实的想法而造成的。
每个不舒服的感受背后,都存在着一个不真实的想法。
“风不该吹个不停”“我先生应该同意我”,就这样,这些想法必然“跟真相争辩”在先,紧接着,我们才会感受到压力,然后我们再依着那个感受去行动,造出更多的压力来。
然而,我们始终不愿去了解根本的 原因—那些想法、那些故事—却宁可从外部环境下手,设法去改变别人,或是借由性、食物、酒精、药物或金钱,得到暂时的慰藉,还兀自以为一一掌控得宜。
事实上,我们随时都会受情绪的打击而一蹶不振,所以,记住这一点,对你会大有帮助。
任何压力感受正如一个闹钟,善意地提醒你:“你被逮入梦境里了。
”不论是沮丧消沉、痛苦或恐惧,都是一份礼物,它们说:“请看一看你现在的想法,你正活在不真实的故事里。
”而活在不真实的故事里,是不可能没有压力的,如果我们不尊重闹钟,就会设法从身外环境寻求改变,想要操控这些感受。
通常感受会比念头先出现,所以我说感受其实是个很好的闹钟,让你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待审查。
通过“转念作业”审查不真实的想法,常能带你返回你自己的真相里。
如果你相信另一个不真实的自己或活在任何不愉快的故事里,你不可能不感到痛苦。
当你的手碰到火时,需要别人叫你把手拿开吗?难道一定要你下决定才能拿得开吗?不!只要一有烫灼之感,它就移开了。
你不必指挥它,手会自动移开的。
同样地,一旦你通过反躬自问认清不真实想法所造成的痛苦,那时,你就会自动离开它。
很显然,抱有某个想法之前,你没有痛苦;有了这个想法,你便陷入痛苦里。
当你看出想法的不真实,自然就不再受苦,这就是“转念作业”的功效。
“当我有那想法时,我会如何反应呢?”此时,你正在痛灼你的手。
“倘若没有那想法,我将会是怎样的人呢?”你一看清,就不再受火的烫灼了。
我们在反省自己的想法时,如果感受到手被烫着,便会自然地返回原点,根本无须别人提醒。
下一次,当这个想法再度升起时,内心便自动远离火场。
“转念作业”邀请我们觉察内心的因果关系。
一旦认清这个关系,所有的痛苦便会开始自行化解。
反躬自问 我把“反躬自问”这个字眼当成“转念作业”的同义字。
“反躬自问”或“审查”(investigate),就是让一个想法或故事接受“四句问话”和“反向思考”的考验(请见下章)。
多半时候,人们身处在混乱或痛苦的世界,而反躬自问正是结束混淆、化解痛苦,进入内心平静的一种方法。
更重要的是,反躬自问能让我们领悟到,一切答案原来都在我们的内心,而且永远都在。
反躬自问不仅是一项技巧,它还能从内心深处把我们本有的存在真相带回生命里。
练习一段时日后,反躬自问便会在你内心自行运作。
一有念头出现,反躬自问随即现身,为它们找到平衡,成了它们最佳的伙伴。
这内在的伙伴能让你成为一位仁慈、灵活、无惧而且幽默的聆听者,成为你自己的学生,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既不怨恨,也不批评,更不怀恨,因而活得清澈了悟,自由自在。
到了最后,这种醒悟自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平安和喜悦也显得那般自然而又必然,又密切又牢固地融入你内心的每个角落,进入每个关系和经验里。
整个过程如此微妙,你甚至可能意识不到,只知道过去的你真是苦不堪言,而现在,不再受苦了。
Ⅱ 大化解 你若非反躬自问, 便是执着于一向的想法, 此外,你别无选择。
我常听人们这样评论“转念作业”:它未免太简单了吧。
人们说:“解脱不可能这么简单!”我的回答是:“你敢肯定那是真的吗?” 批评他人,把它写下来,问4句话,然后反向思考。
谁能想到解脱竟是如此简单呢? 把想法写在纸上 “转念作业”的第一步,就是写下你的批评,不论是过去、现在或未来,任何让你焦虑不安的情境,可能是某位令你讨厌、担心的人,或是使你生气、害怕、难过的人,或是让你感到矛盾、迷惑的人。
不管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请直接写下你的忠实评论。
[可写在白纸上,或附录二的“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上,或进入网站http://,点击“操练转念作业”(DoTheWork),从中找出“批评他人”(Judge-Your-Neighb)的“转念作业单”,将它下载后打印出来。
] 刚开始写时,也许你会感到颇为吃力,无从下手。
这也难怪,几千年来,长辈们一直教导我们:不可批评他人。
但事实上,我们经常批评别人,甚至可以说,我们脑海里的批评声浪一刻也不曾停止过。
如今,通过“转念作业”,我们终于有机会允许那些声音在纸上宣泄出来,甚至纵情呐喊。
请放心,你大可恣意批评,因为即使最卑劣的想法,也会峰回路转,引发出无条件的爱。
我鼓励你写下至今你仍无法全然宽恕的那个人:父母、爱人、敌人。
就由这个“某人”开始,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即使你已经宽恕他百分之九十
九,但除非完完全全地宽恕,否则你不会真正自由的。
因为那无法宽恕的百分之
一,会在你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包括你与你自己的关系中,继续作祟下去。
如果你是反躬自问的新手,在此必须严肃提醒你,切忌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批判的对象。
因为初次练习就批评自己,你的回答往往是“别有企图”的,随之所用的解决方式也会让你无功而返。
因此,请先从“批评他人”开始,然后再进行反躬自问,最后作“反向思考”。
这个过程,是了解真相最直接的通道。
等你练习反躬自问一段时日,开始信任真相的威力之后,才是你对自己下手的适当时机。
没有错,我要你把谴责的指头先朝外;焦点一旦不在自己身上,你便能更加放松,肆无忌惮地批评。
别人该做什么、该怎样过日子、该跟谁交往,诸如此类的,我们一清二楚;有趣的是,我们对别人有百分之二百的完美视力,却完全看不清自己。
练习“转念作业”,将使你从“认定别人是怎样的人”转而认出“原来自己是怎样的人”。
最后你终将明白,你身外的一切人、事、 物,全是你一己想法的倒影。
你是编故事的人,也是所有故事的放映机,而整个世界都是你各种想法投射出来的影像。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追求快乐,一直设法改变外在的世界,但却从未奏效过,只因这种做法颠倒了问题的因果。
“转念作业”提供了另一套方法,使我们懂得直接去改变放映机—心灵,而不是试图改变投射出来的影像。
好比放映机的镜头沾上一根纤毛,我们却以为银幕上的影像有裂痕,因而设法改变这个人或那个人,但这道裂痕或瑕疵会继续出现在下一个人身上。
显而易见地,努力改变影像是毫无意义的。
只要我们看清纤毛所在之处,便能清洁镜头本身,结束我们的痛苦。
人们常问我:“我已知道所有问题全是我自己造成的,为何还要去批评他人?”我的回答是:“我了解,但请信任这个练习。
批评你周围的人,按照简单指示试试看。
”你可以写:母亲、父亲、太太、先生、小孩、兄弟姐妹、邻居、朋友、敌人、室友、老板、师长、员工、同事、队友、售货员、客户、任何权威,甚至是老天爷。
通常,你选择的对象愈亲密,“转念作业”带来的功效就愈明显。
等你熟悉了“转念作业”的技巧后,便可开始检查你对死亡、金钱、健康、身体、上瘾,甚至自我批判等议题的看法。
(请参阅Ⅵ部分、Ⅺ部分。
)事实上,等你驾轻就熟之后,便可把心里的任何不快写下来,并试着反躬自问。
有朝一日,你将明白,所有昔日的负面感受,都是一份礼物,都能带给你解脱,那时,再也没有任何事物限制得了你。
从此,你的人生会变得无比仁慈与丰富。
“为何”及“如何”写转念作业单 请别找借口,容许自己临阵脱逃,不去写出心中的批评。
那些想法,如果不能流露在纸上,而只用头脑思考来做“转念作业”,你会被心灵耍得团团转,甚至在你意识到之前,它早已逃之夭夭,溜进另一个故事里证明它是对的。
但是,虽然人心为自己辩护的速度远比光速快,却能通过书写动作将它拦截下来。
一旦心思暂停在纸上,你的想法就稳定下来了,这时,你才可能进行反躬自问。
首先,请不假思索地写下你的想法。
你只需备妥纸和笔,然后静待片刻,让各种词句自动涌现,让心底的“故事”尽情发声。
只要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只要你不怕看到纸上的故事,“小我”自会疯狂地写,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纵情狂奔,不受任何束缚。
毕竟,它期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如今终有机会,在纸上一吐苦水。
除非你喊停,否则它绝不罢休。
这一次,真心聆听它吧,它会像个孩童般向你吐露一切。
等这些想法充分表达于纸上后,你便能进展到反躬自问。
我期待你恣意批判、口不择言,甚至稚气、小心眼儿,淋漓尽致地写出内在孩童的悲伤、愤怒、慌乱或受惊等感受,不必故作聪明、伟大或仁慈。
这是你的感受全然诚实而且不受任何审查的时刻,请允许它们充分表达出自己,无须担心任何后果或惩罚。
操练“转念作业”一段时期后,人们在作业单上写的事情会愈来愈琐碎,鸡毛蒜皮,全都出笼了,只因为他们有意挖出最后那个盲点。
是的,当各种问题逐一消失,潜藏的信念就愈加隐晦,难以觉察。
然而,冷不防地,它们会突然现身,有如“硕果仅存”的小孩,向你招手:“喂!我在这里!来啊,来找我啊!”“转念作业”做得愈多,你就越少自卫,越少去探问琐碎小事,因为能烦扰你的事情已所剩无几了。
到最后,你可能连一个问题都找不出来。
这种经验,我已听过无数人谈起。
把真正造成你痛苦(愤怒、怨恨、悲伤)的那些“想法”或“故事”全都写下来,并把谴责的指头先朝向伤害你的人、你最亲的人、你所妒忌的人、你无法忍受的人或是令你失望的人。
“我先生遗弃我”“我的伴侣把艾滋病传染给我”“我母亲从没爱过我”“我的孩子不尊重我”“我的朋友背叛我”“我讨厌我老板”“我痛恨我邻居,他们破坏我的生活”;写下你今早在报纸读到的新闻,那些被杀害的人或因饥饿、战争而家毁人亡的人;写下杂货店里慢条斯理的收银员,高速公路上恶意超车的司机……每个故事都是同一主题的变奏曲:这件事不该发生,怎会是我碰到这种事,上天不仁,人生不公。
“转念作业”的新手有时会想,“我不知道要写什么,再说,我为何要写‘转念作业’呢?我并不生任何人的气,也没有真正令我烦心的事”。
如果你不知道要写什么,不妨耐心等候,生活周遭将会提供给你话题。
或许某位朋友说要给你回电却食言了,你为此感到失望;或许你5岁时,母亲不分青红皂白地误罚了你;或许你在报纸上看到令你生气或震惊的事;也或许倏然之间,你想起世间诸多的苦难。
试着把心里头这些话写在纸上。
因为无论如何努力,你毕竟无法遏止脑袋里那堆蠢蠢欲动的故事,那是绝不可能办到的。
唯有把那些故事披露在纸上,而且诚实地列出所有的痛苦、挫败、怒气和悲伤,你才会看见那些一直跟你纠缠不休的东西,看到它们怎样展现为物质世界里的种种面貌。
最后,通过“转念作业”,你终于可以拨开云雾了。
当小孩迷路时,他会战栗不已;同样地,当你迷失于内心混乱的世界时,也必会感到无比惊恐。
但是,一旦你开始做“转念作业”,便有机会找回某种秩序,探知回家的路。
你路过哪条街道并不重要,眼前总有熟悉的东西,使你明白身在何处。
设想一下,如果你遭到绑 架,被人藏匿一个月,然后,还蒙着眼就被丢出车外,随即,你拿下蒙布,环视周遭景物和街道,开始认出某个电话亭或某家杂货店,慢慢地,一切变得熟悉起来,你终于知道如何找到回家之路了,这就是“转念作业”带来的功效。
你的心一旦了知,必能找到回家之路的,此后,你再也不会迷失或疑惑了。
“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 1986年那年,人生发生重大转变之后,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家附近的沙漠独处,专注聆听内在的声音。
当时,我内心浮现的故事,也是自古以来一直困扰所有人类的故事,不久,每个观念都清晰地显现了……虽然我独自一人待在沙漠,但我发现,其实整个世界一直围绕在身边,它总是倾泻各种声音:“我想要”“我需要”“他们应该”“他们不应该”“我很生气,因为……”“我很伤心”“我再也不要”“我不想要”。
这些话语一遍又一遍在我心里不断重复,就这样,“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Judge-Your-NeighborWorksheet)的6道问题差不多成形了。
这份“转念作业单”的目的,是协助你写下种种痛苦的故事和批判,让蛰伏心底的批判有机会“泄洪”。
所有写在作业单上的批判想法,都将成为你练习“转念作业”的最佳素材,你写下的每一句答复,将逐一跟“4句问话”对质,这个设计,只为了引领你进入真相。
如下所示,你将会看到一个“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的实际案例,在这张单子里,我写的是我第二任丈夫保罗,那是在我人生转变 之前对他的想法,如今在他的许可下公布于此。
你练习时,不妨把保罗的名字换成你生活世界里的那个人。

1.谁让你感到生气、伤心或失望?为什么?他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欢的? 我不喜欢(我很生气、伤心、害怕或困惑等)保罗(人名),因为他不肯听我说话。
我很生气,因为他不体贴。
我很生气,因为他半夜吵醒我,毫不顾念我的健康。
我不喜欢保罗,因为他老跟我争辩我说过的每一句话。
我很伤心,因为保罗动不动就生气。

2.你要他如何改变?你期待他怎么表现? 我要保罗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我身上。
我要保罗全心全意地爱我。
我要保罗了解我的需要。
我要保罗同意我的想法。
我要保罗多做些运动。

3.他应该(或不应该)做、想、成为或感觉什么呢?你想给他什么样的忠告? 保罗不该看太多电视。
保罗应该戒烟。
保罗应该告诉我他爱我。
他不该忽视我。
他不该在孩子和朋友面前批评我。

4.你需要他怎么做,你才会快乐? 我需要保罗听我说话。
我需要保罗不对我说谎。
我需要保罗跟我分享他的感觉,接纳我的情绪。
我需要保罗温柔、和善而且有耐心地对待我。

5.此刻,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呢?请详细描述一下。
保罗是个不诚实、鲁莽、幼稚的人。
他认为他完全不必遵守游戏规则。
保罗不关心别人而且常找借口。
保罗是不负责任的人。

6.你再也不想跟这个人经历什么事?我再也不要或我拒绝跟保罗共同生活,如果他还不肯改的话。
我拒绝看到保罗毁掉他的健康。
我再也不要跟保罗争辩。
我再也不要受保罗欺骗。
“4句问话”和“反向思考”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接下来,请反向思考。
现在,让我们用“4句问话”来审查实例里第一道问题的第一句答复:我不喜欢保罗,因为他不肯听我说话。
当你往下读时,请想出某个你至今还无法完全宽恕的人。

1.那是真的吗?反问你自己:“保罗不肯听我说话,那是真的吗?”然后,静静等候。
如果你真心渴望知道真相,答案将会自动浮现。
让心来提出疑问,并静候答案的出现。

2.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不妨追问下去:“我能百分之百肯定保罗不听我说话吗?我能肯定别人没有在听吗?我是否有时候没有在听但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听呢?”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针对这个问题,请仔细检查自己:当你持有“保罗不肯听我说话”的想法时,你通常会怎样反应,而且怎样对待保罗,请列出清单,比如:“我会瞪他一眼,我会打断他说的话,我借故不理他以便惩罚他,我开始愈讲愈快也愈大声,强迫他聆听与了解。
”请一边深入省思,一边写下去,看看在那情境之下,你通常如何对待自己,那种感觉又是如何。
“我会闭嘴,把自己孤立起来。
我会猛吃猛睡或者整天盯着电视。
我会觉得很沮丧,很孤单。
”请静下心体会一下,当你有“保罗不肯听我说话”这想法时,你通常会有什么反应?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现在,请想想看,如果没有“保罗不肯听我说话”那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呢?请闭上眼,想象保罗不肯听你说话的情境。
想象你没有“保罗不肯听你说话(或甚至他应该听)”的那个想法,慢慢来,不必急,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如何呢? 反向思考: 你原先的答复是“我不喜欢保罗,因为他不肯听我说话”,经过反转之后,可能变成“我不喜欢我自己,因为我不肯听保罗说话”,对你而言,那是否一样真实或更真实呢?当你想到保罗不肯听你说话的同时,你是否听到保罗说的话呢?请继续找你不肯听别人说话的实例。
(例如:不肯听同事说话或是不关心他。
) 另一个可能同样真实或更真实的反向思考是:“我不喜欢我自己,因为我不肯听自己说的话。
”当你想到保罗应该做什么事,你已经过了界限,此时,你是否听到自己说的话呢?当你认定他应该聆听你时,你还在活自己的人生吗?当你相信他应该聆听时,你能听到自己怎样对保罗说话吗? 静下心做了一会儿反向思考之后,便可继续反问作业单上第一道题的下一句答复:我很生气,因为他不体贴我。
然后,请依循这个方式,继续进行作业单上其他的答复。
反向思考是让“你自己”获得健康、平安和快乐的药方。
你能否把你提供给别人的药方转送给自己呢? 轮到你做“转念作业单” 此刻,你够清楚“转念作业”的做法了。
首先,把你的想法全写在纸上,但暂时仍不宜用“4句问话”来反躬自问,这需要留待稍后再说。
先挑选某个人或某个境遇,用简短的句子写下来。
切记,请将谴责或批评的指头先朝向外。
你可以根据目前的状态来写,或是以你5岁或25岁的眼光来写。
但,千万不要针对自己。

1.谁让你感到生气、伤心或失望?为什么?他(们)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欢的?(切记:尽可能苛刻、孩子气,而且心胸狭窄。
) 我很讨厌(生气、伤心、害怕、迷惑,等等)_________(人名),因为_________
2.你要他(们)如何改变,你期待他(们)怎么表现? 我要_________(人名)去做_________
3.他(们)应该(或不应该)做、想、成为或感觉什么呢?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忠告?_________(人名)应该(不应该)_________
4.你需要他(们)怎么做,你才会快乐?(假装是你的生日,你可以满足任何愿望。
尽管开口吧!)我需要_________(人名)去做_________
5.此刻,他(们)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呢?请详细描述一下。
(不需理智或仁慈)_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_
6.你再也不想跟这个(些)人经历什么事?我再也不要或我拒绝_________[注:有时候,你可能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生气,那通常是某个“内在故事”在暗中搞鬼,它隐秘地躲着,经常让你遍寻不得。
如果你卡在“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请参阅184页“很难找出自己编的故事时”] 轮到你做反躬自问 把写在“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上的答复,逐句用“4句问话”来反问,然后一一做反向思考。
(若需协助,请回顾上面的实例。
) 在这整个过程中,你会不断探索你未曾意识到的各种可能性,再也没有比发现未知的心灵更令人兴奋的事了。
它很像潜水,经由不断提问,然后耐心等待,让答案自动找到你。
我称它是心与脑的“相遇”—头脑比较温柔的那一极(我称之为“心”),跟未经审查而混乱的另一极相遇。
一经头脑真诚地提问,心就会自动应答。
通过这种经验,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对你自己和你的世界,有种种意想不到的发现,使你整个人生彻底转变。
现在花点时间让自己体验一下“转念作业”。
请先看你写在作业单上第一道问题的第一句答复,并依照下列提问来反问自己:
1.那是真的吗? 慢慢来,不必急。
“转念作业”是为了发掘你内心最深处的真相,它可能异于你向来的认定,一旦你体验到内在的答案,你必会认出它来,那时,只需轻柔地与它同在,让它带你进入内心更深处。
那些问题,答案没有对或错。
此刻,你正在洗耳恭听的,不是别人的答案,也不是你一向被教导的任何信条,而是你自己内心的答案。
这个过程,可能令人忐忑不安,因为你正进入一个未知领域。
当你继续潜入深处时,请允许你内在的真相浮现出来,让它自行跟你的问题相遇。
当你反躬自问时,千万要温柔,完全臣服于这一经验。

2.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这是一个机会,让你更深入未知的领域,找出藏在“自以为知”底下的答案。
在这片未知领域里,我所能告诉你的是:噩梦底下藏着一个好东西。
你真的要知道真相吗? 如果你对第二问的答复是肯定的,那么请继续下一个问题。
倘若你不够确定或略感不安,这时须暂停下来,重写你的答复,揭开你对它的诠释,这样对你将会更有帮助,因为那些隐匿的诠释,经常是造成你痛苦的主因。
至于重写的细节说明,请参阅第133~138页。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你所写的那个人呢?你会做什么事?请具体列出来,把你的各种举动列出来。
当你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对那个人说什么呢?把你要说的事一一列出。
当你相信那个想法时,你如何过日子呢?把你内在的每一个感受和生理反应全都写下。
你身体的哪个部位会产生这种感受呢?它如何表达出它的感觉呢(打战、发热等)?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在脑海里不断自言自语些什么呢?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将会是怎样的人呢? 请闭上眼睛,安静等候。
想象这一刻你没有那个想法,或想象你站在那个人(或那情境)面前,而如果你从未有过那个念头,这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情况会有何改变呢?请你把没有那个概念时的各种可能状况都列出来。
例如:在相同情境却没有那个想法时,你对待那个人的方式有何不同呢?你内心会觉得更善良一些吗? 反向思考: 要做反向思考,就必须重写你的答复。
这一次全部把他或她写成你,把先前对方的名字全换成你自己,用“我”来取代“他”或“她”。
例如:“保罗应该善待我”,反转成“我应该善待我自 己”,而且“我应该善待保罗”。
另一种反向思考是180度完全相反的形态:“保罗不应该善待我”;他不应该善待,是因为他没善待我(从我的观点来看)。
这与道德无关,纯粹谈事实真相而已。
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句子有三种、四种或更多种的反向思考。
也可能,你觉得只有一个反向思考比较真实。
(转念作业单第6道题的反向思考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反向思考。
我们把第6道题的答复“我再也不要……”,改换成“我愿意……”,而且“我期待……”)请参考第142~153页。
请反省一下,反向思考后的答复是否跟你原先的答复一样真实,或更真实?例如,反向思考后的答复“我应该善待自己”,似乎跟原先的答复一样真实或更真实,因为当我认为保罗应该善待我时,我就会生气并愤懑,因此带给自己极大的压力,这并非在善待自己。
如果我曾善待自己,就不必等别人来善待我。
“我应该善待保罗”,至少它跟原先的答复一样真实。
当我想到保罗应该善待我,并为此而生气和愤懑时,我对保罗很不友善,特别是内心深处。
让我从自己开始做起,先以我喜欢保罗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他。
至于“保罗不应该善待我”,那必定比它的反面还更真实。
他不应该善待我,是因为他的确没有善待我,那原本就是事实真相。
继续反躬自问 现在,你可以针对自己的批评继续应用“4句问话”和“反向思考”了,每次只提问一句。
请仔细读你写在“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上面的所有答复,然后,一句句反问自己,好好审查每一个答复。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接下去,请反向思考。
如果你努力做了上述的“转念作业”,效果却不彰显,也没关
系,请继续看下一章,或是换一个“转念作业”的对象,稍后再回到这一章也无妨。
不必担心“转念作业”的效用,你才刚刚起步而已,就像学骑脚踏车,你唯一能做的只是继续摇摇晃晃。
等你读到案例中的对话,你会比较清楚,真的不必汲汲于成效问题。
你可能像很多人一样,当下似乎觉察不出任何效用,其实不知不觉之间,你早已有所改变了。
“转念作业”的功效常细微到令人难以察觉,但它的影响力却是深远难计的。
III 参与对话 每个人都是反照出自己影像的一面镜子: 是你自己的想法在响应你。
阅读本书的对话时,请务必了解:跟辅导者一起做“转念作业”(书里的实例都是我辅导的个案),与一个人独自练习,二者之间并没有多大差别。
你,就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位老师兼治疗师。
本书的设计,主要是帮助你自己操练“转念作业”。
虽然跟辅导者一起操练的效果可能更为显著,但那并非绝对。
观察别人怎样跟辅导者一起操练,对你也颇有帮助,你可以一边观察,一边往内心寻找自己的答案。
用这种方式来参与,十分有助于你学会反问自己。
后面很多章节记录了我跟一些人士分别做“转念作业”的对话,它们都是摘自我过去一两年来带领工作坊的对谈录音。
在一般的工作坊里,会有一些参与者自愿坐在我旁边,他们依序上台,逐一在观众面前大声念他们写在“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上的答复。
然后,我把他们领入“4句问话”和“反向思考”的力量里,靠他们自己领悟出事情的真相。
我拜访过几个国家,无论何地,不管使用哪种语言,我发现人们的想法其实都了无新意,类似的想法不断重复,同一想法迟早都会在每一颗心灵里以各种不同方式出现,所以任何人的“转念作业”都可能是你的作业,读这些对话时,把它们当成是你自己写的。
千万不要 只读到“别人的答复”而已,请你也进入内心,找出自己的答案。
尽可能去感受,去跟他们的生命连结,找出你曾经也有过的类似经验。
你可能会注意到,我并非一成不变地按照“4句问话”的顺序来问,有时我改变原有顺序,或故意不问某些问题,只问其中一两句,有时我完全略过反问,直接进入反向思考。
虽然那些问话的顺序非常管用,但练习若干时日后就无须“固守章法”了。
你不必老是一开始就问:“那是真的吗?”任何一句问话,你都可以拿来当作开头。
有时,你觉得该由“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开始问。
只要你愿往内心深处反躬自问,任何一句问话都能立即释放你。
慢慢地,那些问话会在你内心生根,完全被你内化了。
但在这之前,你需要按照顺序来问全部的4句问话,而后进行反向思考,循序渐进,促成深度的转变。
因此,我也一再强调“转念作业”的初学者一定要按部就班地练习。
请注意,有时候我会抛出两句附加问话:“你能否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放下那个想法?”和“你能否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毫不焦虑地持有那个想法?”这些都是紧随第三句问话“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的后续追问,它们常生奇效。
也请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我会帮某人找出真正造成他痛苦的原因,以及连他自己都尚未意识到的“故事”。
这需要深入去看原有的答复,从中找出它背后隐藏的意念。
有时,我在进行反问之际,会从示范者“原先写下的答复”,适时跳转,探问他“当场冲口而出的某句怨怼”。
(当你单独做转念作业,突然出现一个新的怨怼或埋藏的故事时,你可以把它写下来,并针对它反躬自问。
) 请务必了解,“转念作业”并不是放纵任何有害的行为,也请别误解它是为任何不人道的事物辩护。
要是你发现后续章节的某些事情听起来冷酷、不关心、不仁慈或欠缺爱心的话,我邀请你温柔地跟这些感受在一起,进入其中,感受一下在你内心悄然升起之物。
然后,请进入你的内心,回答4句问话,反躬自问一下吧。
如果后面的个案无法勾起你深刻的感受,请试着把生命中对你有重大意义的某个人取代个案所写的对象。
例如,如果示范者的问题跟朋友有关,你可以改为:丈夫、妻子、爱人、母亲、父亲或老板,你会发现,别人的“转念作业”似乎转变成你的了。
表面上看来,我们所做的“转念作业”好像是针对他人,事实上,我们处理的是我们对于人的想法。
(例如,你整张“转念作业单”写的全是你的母亲,稍后却发现你与女儿的关系竟戏剧性地改善了,因为你丝毫未觉察你跟她之间的问题也是胶着在同一想法里头。
) “转念作业”给你一个进入内心的机会,并体验那一直存于你内心的平安。
那个平安永恒不变、坚定不移,而且永远都在,“转念作业”会带你到那里去,那才是真正的回家。
[注:为了协助你顺利进入反躬自问的过程,V部分特别以粗体字清楚地标示出4句问话。
] IV 转念作业:婚姻与家庭生活 若我有祈祷文,它将会是: “请赦免我对爱、肯定或赞赏的渴望!” 根据我的经验,我们最需要的“老师”就是此刻跟我们一起生活的人,没有比我们的配偶、父母和子女看得更清楚的大师了。
在我们能够面对事实之前,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显示我们“不想看到”的真相。
自从1986年从“中途之家”返回,我发现先生或孩子的任何行径都激怒不了我,因为当时我对整个世界和我自己都有了另一番全新的领悟。
反躬自问已在我内心生根萌芽,所以我的每个“想法”都会自动面对一句无言的“反问”。
当保罗做出一些以前可能会让我发火的事,而我的内心浮现“他应该……”的想法时,我会感恩地一笑。
这个男人或许穿着沾满烂泥的鞋子在地毯上到处走,或是随手乱丢衣物,或是挥动手臂、面红耳赤地对我大吼,这些时候,如果我内心出现“他应该”的想法,我就会自嘲一番,因为我知道后果;我知道它会带来“我应该”的想法—“他应该停止大吼”吗?在我提醒他脱下沾满烂泥的鞋子之前,“我应该”先切断自己头脑里对他的吼叫。
一天,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闭目养神,刚好保罗走进客厅,一看到我,他怒气冲冲地对我大吼:“天啊!凯蒂,你究竟怎么啦?”那是很简单的一句问话,我很快进入内心反问自己:“凯蒂,你究竟怎么啦?”那并非冲着我而来的,但我能否答复那个问题呢?嗯,在某 一刹那,我的确生起“保罗不应该大吼”的念头,然而,“事实”是“他正在大吼”。
哦,“那一念”就是我“究竟怎么啦”的地方。
所以,我说:“甜心,我的问题是我有‘你不应该大吼’的念头,而那个念头让我觉得不舒服,那也是我究竟怎么了的地方。
经你一问,现在我觉得好多了,谢谢你!” 那段时间的前几个月,孩子们会特地找我,跟我说我在他们心目中一直是个怎样的母亲,他们以前若说出类似的话,常会遭到我严厉的惩罚。
例如,大儿子鲍比对我坦白地说:“你以前总是偏爱罗斯(我的小儿子),不爱我,你总是最疼爱他。
”我终于学会当个默默聆听的母亲了,我随着他说的话进入内在,静静地反问自己:“这可能是真的吗?他是否说对了?”因为我由衷地想知道真相,所以请孩子们坦言直说。
如今我终于听到了,也因此,我坦然向他表白:“亲爱的,我明白了。
你是对的。
我以前过得太迷糊了。
”霎时,我深深感到,原来自己是那么地爱他,而他经历这一切痛苦,成了我的老师。
同时,我也疼惜“那个女人”—她居然有偏爱其中一个孩子的想法。
人们常问我,1986年以前我是否有信仰,我回答“有”,那就是,我的孩子应该捡起他们的袜子。
我笃信这句话,为它奉献一切,结果却一败涂地。
直到有一天,“转念作业”在我内心萌芽,我才明白这个“信仰”毫不真实。
事实上,即使我这辈子不断对他们说教、唠叨或予以处罚,他们仍是日复一日照常随手扔袜子。
我终于明白:我这样嘀咕着要他们捡袜子,其实,我才是唯一该捡袜子的那个人。
孩子们根本不觉得袜子扔在地上有什么问题,那么,谁有问题呢?当然是我。
是我对于“袜子乱丢地上”的想法,让自己的日子不好过,而不是袜子本身。
谁有能力解决呢?当然又是我。
我意识到:究竟我 是要“证明我对”还是要“得到自由”?我不假思索,立即动手捡袜子,只不过花我几分钟时间而已。
没想到奇妙的事发生了,我发现自己竟然很喜欢捡他们的袜子,那纯粹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们。
在那一瞬间,它不再是累人的家务,随手捡起袜子,看到整洁的地板,变成我的一种乐趣。
当他们发现我居然以此为乐时,大感惊讶之余,他们也开始动手收拾自己的袜子,用不着我提醒。
我们的父母、儿女、配偶和朋友们,一次又一次地击中我们的要害,直到我们领悟出“那些要害,原来是我们还不想面对的自己”,就在当下,他们成了为我们指向自由的人。
这种经验,实在屡试不爽。
我要儿子跟我说话 在以下对谈中,一位母亲终于了解为何她儿子刻意不理她。
当她明白自己的悲伤、怨怼和内疚全都跟儿子无关,而是由自己的想法一手造成的时候,她才有了转变的可能性,不仅为她自己,也为了儿子,她选择重新面对“真相”。
我们的快乐无须仰赖孩子们的改变,我们甚至会发现:我们讨厌的任何境遇,竟然就是我们一直寻寻觅觅的—进入内心的入口。
伊丽莎白:(念她写的“转念作业单”)我对克里斯多福很生气,因为他不愿跟我联络,也不邀请我去看他的家人。
我很伤心,因为他不肯跟我说话。
凯蒂:很好,请继续。
伊丽莎白:我要克里斯多福偶尔跟我说说话,邀请我去探望他、他太太和他的孩子们。
他应该挺身而出,告诉他太太:他不愿排斥他的母亲。
而且,他不该老是责怪我。
我需要克里斯多福接受我和我的生活方式,而且我需要他明白我确实已经尽全力了。
克里斯多福是个懦弱、爱发脾气、傲慢自大,且冥顽不灵的人。
我不愿再感受到他拒绝我或故意疏远我。
凯蒂:好的。
我们现在要从其中一部分想法来反躬自问。
我们先看看那些想法,然后反问4句话,再做反向思考,看看是否能从中有一些领悟。
让我们开始吧。
请再念第一个答复。
伊丽莎白:我对克里斯多福很生气,因为他不愿跟我联络,而且不邀请我去看他的家人。
凯蒂:那是真的吗?那确实是真的吗?(停顿了片刻)甜心,只要回答“是”或“不是”。
这些问话很单纯,不设任何圈套。
所以,无论你如何回答,都没有对错或好坏之分。
只需你自己走入内心看一看真相,或许还得往下再深入,然后再深入。
“他不愿跟我联络,也不邀请我去看他的家人。
”—那是真的吗? 伊丽莎白:嗯,有时候。
凯蒂:很好。
“有时候”是比较诚实的回答,因为你刚才的话里透露了他曾经邀请过你。
所以,“他不邀请你去看他的家人”—那是真的吗?显然它的答案是“不”。
伊丽莎白:我懂了。
凯蒂:当你持有那想法时,会如何反应呢? 伊丽莎白:我会全身紧绷。
每次电话铃响,我就焦躁不安。
凯蒂:你能否找到理由,放下“他不邀请我去看他的家人”这个
想法?我不是要你放弃这个想法,只是很单纯地问:“你能否找到理由,放下这个与事实不符的谎言?” 伊丽莎白:可以。
凯蒂:请给我一个让你毫不焦虑地持有这个“故事”的理由,一个不会带给你任何压力的理由。
伊丽莎白:(停顿很久)实在没办法找到理由。
凯蒂:让我们来处理“我要我儿子打电话给我”这个想法。
我可以告诉你我个人的经验:我从来都不要求儿子打电话给我,我要他们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打电话给他们想打的人,我当然渴望那个人恰好是我,事实却未必如此。
你若没有这个想法,“我要我儿子打电话给我,而且不管他愿不愿意,我都要他邀请我去他家”,那么,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伊丽莎白:我会是一个轻松惬意享受生活的人。
凯蒂:而且,无论他是否邀请你,你都能跟他很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你现在就可从心里跟他亲近了。
现在,请把第一个答复做反向思考。
伊丽莎白:我对自己感到生气和悲伤,因为我不愿跟我自己联络。
凯蒂:是的。
你的心一直活在儿子的事里,所以你不但失去了自己,而且还为“儿子应该怎样过日子”的那个梦放弃了你自己的生活。
(我很爱我的儿子们,而且我确信他们“至少”能像我管他们那般管好他们自己的生活。
他们有必要见我吗?我相信他们会作最好的判断。
如果我想要见他们,我会告诉他们,他们可以诚实地说“好”或“不好”。
如此而已。
如果他们说“好”,我会很开心;但如果答复是“不好”,我也同样开心地接受,并不因而失去任何东西,那是不可能的。
)你能否找到另一种反向思考呢? 伊丽莎白:我感到悲伤,因为我不肯跟我自己说话。
凯蒂:你不肯跟你自己说话,因为你心里一直忙着管他的事,为此你感到被排挤的孤单,那是你不为自己活在当下的孤单。
好,现在请念下一个答复。
伊丽莎白:我要克里斯多福偶尔跟我说说话,邀请我去探望他、他太太和他的孩子们。
凯蒂:“你要他邀请你去探望他太太和他的孩子们”,那确实是真的吗?为什么你要跟他们在一起呢?你要他们做什么或说什么吗? 伊丽莎白:我真正要的是他们接受我。
凯蒂:请做反向思考。
伊丽莎白:我真正要的是我接受我自己。
凯蒂:你明明能给自己的东西,为什么却要他们给你呢? 伊丽莎白:还有,我真正要的是我接受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方
式。
凯蒂:是的,不管你在不在他们身边都是如此。
(伊丽莎白大笑。
)而且,我知道你能做到,因为你认定他们轻易就能做到,这已显示你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他们若邀请你,就一定会接受你”,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伊丽莎白:不。
凯蒂:所以,当你相信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伊丽莎白:那是很可怕的。
我会头痛,肩膀开始紧绷起来。
凯蒂:所以,你要他们邀请你并接受你,然后你就会怎样呢? 伊丽莎白:我认为,在那短暂的时刻,我会得到某些东西。
我离
开后,相同的故事会再度上演。
凯蒂:你去那里时,会得到什么东西呢? 伊丽莎白:一种满足感。
凯蒂:是的。
你说的不是他们曾经怎样邀请你的快乐故事,便是他们怎样不邀请你的悲伤故事。
所以,除了你的故事之外,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但你却相信自己的情绪都是他们邀请或不邀请引起的。
你用那些未经审查的想法套在他们头上,欺骗你自己,导致快乐—悲伤—快乐—悲伤,像乒乓球一样来回反复。
“我快乐是他们的错,我悲伤也是他们的错”,这就是混乱不清。
让我们再看下一个答复。
伊丽莎白:他应该挺身而出对他太太说…… 凯蒂:那是真的吗?他真的应该那样吗? 伊丽莎白:不。
凯蒂:当你抱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伊丽莎白:很可怕,我感到很苦恼。
凯蒂:是的,因为对你而言,那绝不是真的:“克里斯多福,你
要在家里发动战争,而且要打赢,这样我才能进得来。
”那不是我们想从孩子身上要的东西,甚至还引发出“他是个懦夫”的批评。
让我们继续省察。
或许他没有不顾一切地跟他太太开战才是真正的勇敢,或许那就是爱。
你能找到一个理由让自己放下“他应该挺身而出跟他太太抗争”的想法吗? 伊丽莎白:可以。
凯蒂:是的,内在的冲突便是一个理由。
内在的冲突往往会造成外在的冲突。
没有这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伊丽莎白:比较少生气。
凯蒂:是的,甚至你可能看到你有一位既勇敢又有爱心的儿子,即使他母亲要他不计后果地跟他太太抗争,他仍然知道如何让全家和睦相处。
当你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怎样对待他呢?你是否会给他“脸色”看?让他知道你认为他是一个懦夫,或他做错事呢?让我们看看下一个答复。
伊丽莎白:(笑)再做下去,我还能全身而退吗? 凯蒂:(笑声)嗯,希望不大。
(观众席爆发出更大的笑声。
) 伊丽莎白:希望不大。
凯蒂:这“转念作业”能结束我们自以为了解的世界,帮我们开
启事实真相—这始终真实之物,远远不是我们设计出来的情境所能比拟的;它是何等真实,又何等美妙,我为此深感庆幸。
我的人生也变得简单得多,我再也无须在心里操控整个世界了,我的孩子们和朋友们也都同感庆幸。
让我们看下一个答复。
伊丽莎白:他不该老是责怪我。
凯蒂:“他不该老是责怪你”—那是真的吗?现在你要控制他的想法,甚至规定他该不该责备谁? 伊丽莎白:(笑)哦,我的天啊! 凯蒂:你要接管你儿子的整个心思,你知道怎样对他最好,甚至你知道他该怎么想才正确:“对不起,克里斯多福,在我告诉你想什么之前,你不要乱想,等我要你想的时候,你才能想。
”(笑声)“现在,我们来处理你的太太。
别忘了,我很爱你。
”(更多的笑声。
) 伊丽莎白:哦……我懂了。
凯蒂:所以,这句话请再念一次。
伊丽莎白:他不该老是责怪我。
凯蒂:“他老是责怪你”—是千真万确的吗? 伊丽莎白:不。
凯蒂:当你肯定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伊丽莎白:哦哦,简直要我的命。
凯蒂:他可能说什么最刺耳的谴责呢?(面对观众)你们最怕听
到孩子怎么说你们的? 伊丽莎白:“你以前不是好母亲,现在也不是。
” 凯蒂:你能找到这一事实吗?你能找到你有哪些地方确实没做到一位好母亲该做的事吗? 伊丽莎白:能。
凯蒂:如果我的儿子对我说“你不是一位好母亲”,我会诚实地回答:“是的,甜心,我承认。
我到世界各地旅行,很少跟你和孩子们相处。
感谢你提醒我,不知你有何建议呢?”儿子们和我就像同一个模子打出来的,他们会告诉我一些我可能尚未觉察的自己。
然后,我往内观看自己,看看他们是否说对了,到目前为止,他们从未说错过,关键在于我是否走得够深,深到足以找出它的真相来。
我可以选择往外看,攻击他们,对他们的观点嗤之以鼻,企图改变他们的想法,继续自己的麻木不仁。
要不然,我也可以选择往内看,寻找让我得到自由的新真相。
反躬自问协助我向内去寻找答案,这就是为何我说所有的战争只能留在(作业)纸上。
当孩子们告诉我,“你是一位很棒的母亲”,我也能往内看并找到它。
我无须把眼光朝外,不断跟他们说:“噢,谢谢,谢谢,谢谢你!”也不必穷尽一生,拼命证明 这句话是对的。
我只是进入内心,发现“我是一位很棒的母亲”,无须用一堆感谢冲淡这个事实。
我可以安静地和两个儿子坐在一起,让喜悦的泪水沿着我们的脸颊缓缓流下。
爱是如此的伟大,让人死而无憾—死于自我,在爱内被烧成灰烬。
爱才是你们的真相,你们都将再度回到爱,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我的儿子永远是对的,我的女儿永远是对的,我的朋友们永远是对的。
我若意识不到它,便会继续受苦,如此而已。
我是他们口中描述的一切,而且,我所设下的任何自我防卫都使我无法达到全面的了悟。
所以,甜心,让我们来做反向思考吧。
伊丽莎白:我不该老是责怪他。
凯蒂:是的。
在这上头下一点功夫吧。
这不是他的职责,他正忙着养活一家子。
“停止责怪”这件事是你的人生哲理,是你要活出来的。
这会让你非常忙碌,无暇管他的闲事,生命才能真正开始;它必须从“你”此刻所在之处开始,而不是从“他”所在之处。
让我们看下一句答复。
伊丽莎白:我需要克里斯多福接受我和我的生活方式。
凯蒂:“克里斯多福,停止你的生活,我要你接受我的生活方式。
”这是你真正要的吗?这是真的吗? 伊丽莎白:不,它的确不是真的。
凯蒂:请将它反向思考。
“我需要我……” 伊丽莎白:我需要我接受他,并且接受他的生活方式。
这样感觉好多了。
凯蒂:是的。
他有他的生活方式。
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他不邀请你和你所有的概念走入他的生活,造成他和太太之间的纷争,还必须感激你和…… 伊丽莎白:哦……哦……凯蒂:听起来他好像是聪明人。
伊丽莎白:他的确如此。
凯蒂:或许你该打电话给他,并向他致谢:“谢谢你没有邀请我,我不是你真正想要共同生活的人,我总算了解了。
”伊丽莎白:(笑)是的,我懂了。
凯蒂:或许你也可以让他知道你爱他,而且你正在学习给出无条件的爱。
所以,甜心,请做另一种反向思考。
伊丽莎白:我需要接受我自己和我的生活方式。
凯蒂:是的,放他一马吧,而且你知道的,接受你的生活方式纯粹是为了你自己而已。
我知道它对你来说极其简单,因为你也曾期待他如此做!(凯蒂弹指)好吧,让我们来看下一句。
伊丽莎白:我需要他了解我已尽全力了。
凯蒂:那是真的吗?伊丽莎白:不是。
凯蒂:当你相信这个“谎言”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伊丽莎白:我会受伤而且生气,好像活在地狱里。
凯蒂:没有这个“受害者”的故事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那是一个独裁者无法为所欲为而说出的故事。
这个独裁者说:“你应该告诉我,我确实已尽力了。
”那简直是神志不清!请告诉我,没有这个既伤心又悲惨的故事时,你是怎样的人呢? 伊丽莎白:我是一个自由又快乐的人。
凯蒂:真精彩啊!你已经成为你要他看到的你:一位当时已经尽了全力而现在仍深爱儿子的母亲。
何况,他根本不可能知道真正的你;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我认为,倒不如跳过这个中间人,从你当下所在之处快乐地开始享受自由吧。
我们一旦那样做,就会变得受人爱戴,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被我们吸引过来,他们必会如此的。
编故事的人一旦改变心灵—播放故事的放映机—投射出来的世界必会随之改变。
当我头脑清醒时,我的孩子不可能不爱我,他们是毫无选择的,因为我投射出去或看到的只有爱。
整个世界只不过是我的故事而已,它把一切又转而投射回我的知觉屏幕上,丝毫也不差。
甜心,让我们看下一个答复。
伊丽莎白:克里斯多福是一个懦夫。
凯蒂:那是真的吗?我的天,看看他的对手就好了,一只老虎,一只母老虎。
(伊丽莎白突然大笑。
) 伊丽莎白:哦,一只母老虎,呵呵,一点儿也不假。
嗯,他从一开始就应付得很好。
凯蒂:你不妨跟他分享那个感受。
“他是一位懦夫”—请反向思考。
伊丽莎白:我是一位懦夫。
凯蒂:是的,你企图借用他来使你快乐,但他不想接招。
他是一位卓越的老师,我们全都跟完美的大师住在一起,的确没错。
让我们看下一个答复,全都反向思考一下。
伊丽莎白:他很爱发脾气,我很爱发脾气。
他傲慢自大,我傲慢自大。
他固执己见,我固执己见。
凯蒂:是的,我们都会错乱一阵子,如此而已。
这边迷糊一点,那边错乱一点,没啥大不了的。
伊丽莎白:(哭着)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找这个,我要停止这种迷失和混乱。
凯蒂:我知道,安琪儿,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找这个。
现在正是时候,让我们回到你最后一题的答复。
伊丽莎白:我不想再感受到他拒绝我。
凯蒂:请将它反向思考。
“我愿意感受……” 伊丽莎白:我愿意感受到他拒绝我。
凯蒂:每次他拒绝你,如果你仍会感到痛苦,就表示你的“转念
作业”还没做完。
他是专业的老师,他会不断拒绝你直到你了解为 止。
你的责任则是不拒绝他,也不拒绝你自己。
反躬自问一下,就会带给你自由。
“我期待……” 伊丽莎白:我期待感受到他拒绝我。
凯蒂:受伤是好事,因为痛苦是你陷入混乱的信号,也是你活在谎言的标记。
批评你儿子,把它写下来,反问4句话,做反向思考,就会发现那些残存的痛苦。
伊丽莎白:好。
凯蒂:你是你问题的终结者,我是指你的表象问题。
没有一位母亲或儿子真的会伤害对方。
我们在这里处理我们看不清真相的心灵,如此而已。
通过“转念作业”,我们终会领悟到“那个”的。
我先生有外遇 当玛莉莎走到讲台上跟我坐在一起时,她看起来很伤心,双唇微微颤抖,好像随时都会哭出来。
如果有人诚心诚意要知道真相,不妨细看一下反躬自问如何发挥它的威力,尽管一开始时,玛莉莎认为自己遭到莫大冤屈而痛苦不堪。
玛莉莎:(念着她写的作业单)我对戴维—我的丈夫—很生气,因为他不断说他需要时间来处理事情。
我要戴维表达出他当时的感觉。
我已经问烦了,而且,我再也没耐心等下去了…… 凯蒂:所以,“丈夫们应该表达他们的感觉”—那是真的吗? 玛莉莎:是的。
凯蒂:然而,在这地球上,事实是什么呢? 玛莉莎:嗯,基本上他们都没做到。
凯蒂:我怎么知道丈夫们“不应该”表达他们的感觉呢?因为他
们的确是不表达的。
(观众和玛莉莎都哈哈大笑。
)他们通常都难得表达一下,那才是事实。
“丈夫们应该表达他们的感觉”,这种心态,只是我们毫无根据就信以为真的一个想法而已。
当你相信这句“谎言”时,你会如何反应呢?你明白我为何说它是“谎言”吗?“他应该表达他的感觉”,这种说法绝不真实,因为根据你的经验,他不表达才是事实。
这不表示他不会在10分钟或10天后充分表达他的感觉,但事实上,此时此刻,它不是真的。
所以当你有这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莎:很生气而且痛心。
凯蒂:是的。
当你相信“他应该表达他的感觉”这个想法,而他没做到时,你会如何对待他呢? 玛莉莎:我感觉好像我正在窥探、强求某些东西。
凯蒂:我会把“我感觉好像”全省略掉。
你窥探,而且强求。
玛莉莎:但是我……哦……是的,我确实那样。
凯蒂:当你窥探且强求时,那种感觉如何呢? 玛莉莎:一点儿都不好受。
凯蒂:你能找到放下那个想法的理由吗?请不必试着放下它。

据我的经验,你“无法”放下一个想法,因为从一开始,它就不是你造出来的。
所以,这个问题很简单:“你能找到放下那个想法的理由吗?”通常,最好的理由可以从你针对第三句反问的回答里找到:“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任何使你焦虑的反应—生气、悲伤或疏离—都成了你放下那个想法的好理由了。
玛莉莎:是的,我可以找到理由。
凯蒂:请给我一个理由,一个会让你认定“丈夫们应该表达他们的感觉”同时又能免于焦虑的理由。
玛莉莎:一个免于焦虑的理由? 凯蒂:请给我一个让你相信这想法而又丝毫不感到焦虑不安的理由。
玛莉莎:我真的不知道怎么…… 凯蒂:请给我一个相信“我丈夫应该对我表达他的感觉”的想法,却不会造成你痛苦或焦虑不安的理由。
你结婚多久了? 玛莉莎:17年。
凯蒂:根据你的说法,17年来他从未表达他的感觉。
请给我一个理由,一个让你愿意继续相信那想法却能不感到焦虑的理由。
(停顿很久)你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找。
玛莉莎:没错,我一个都找不出来。
凯蒂:倘若你不再相信这句谎言,当你跟这男人相处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玛莉莎:我会是更快乐的人。
凯蒂:是的,所以我听到的是:你的丈夫不是问题的根源。
玛莉莎:是的,因为我是一个爱窥探和强求的人。
凯蒂:真正的关键,是你相信这伤人的谎言。
我从你那里听到的
是,当你不相信它时,就可以快乐生活;一旦你相信了,就会不断窥探和强求。
所以,你丈夫怎可能是你的问题呢?你企图改变真相,才引起这些混乱。
我是热爱真相的人,我永远信赖它,即使它随时变化我仍喜欢,只因我是“当下真相”的热爱者。
所以,请再念一次关于你要他怎么做的那个答复。
玛莉莎:我要戴维表达出他当时的感觉。
凯蒂:请反向思考:“我要我……” 玛莉莎:我要我表达出我的感觉。
但是,我随时都在做那件事啊! 凯蒂:是的,很正确。
那是你的生活方式,但不是他的。
玛莉莎:哦,我明白了。
凯蒂:你才是应该表达感觉的那个人,因为你一向如此。
他不该表达他的感觉,因为他不表达。
你如影随形地窥探和强求,还用“你 的方式比较好”这句谎言来骗自己。
请告诉我,窥探时,你感觉如何呢? 玛莉莎:一点儿都不好受。
凯蒂:而且,你认为你的难受都是因为他的缘故,你为此而谴责他。
玛莉莎:没错,我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了。
凯蒂:你觉得难受,而且相信那是他造成的,其实那一直是你自己的误解引起的。
好吧,让我们来看下一个答复。
玛莉莎:我已经问烦了,而且我再也没耐心等下去了。
凯蒂:“你没耐心等下去”—那是真的吗?玛莉莎:是的。
凯蒂:你正在等吗?玛莉莎:我想是的。
凯蒂:我会省略掉“我想”两个字。
玛莉莎:我正在等。
说得没错。
凯蒂:“你没耐心等下去”—那是真的吗?玛莉莎:是的。
凯蒂:你正在等吗? 玛莉莎:是的,而我不知如何停下来。
凯蒂:所以,“你没耐心等下去”—那是真的吗?(停顿一阵儿后)你正在等啊!你正在等啊!我从你口中亲耳听到的!玛莉莎:哦!我懂了……是的。
凯蒂:懂了吗?玛莉莎:懂了。
凯蒂:是的,你不是没耐心等下去,而是你毫不气馁地等了16年、17年……玛莉莎:是的。
凯蒂:所以,当你持有“你再也没耐心等下去”的想法时,你的反应如何呢?当你相信那句谎言时,你会如何对待他呢?玛莉莎:我不会善待他。
我不理会他,有时对他大吼,或是哭闹威胁要离开他,还会对他说些不堪入耳的话。
凯蒂:所以,请给我一个理由让你能安心自在地相信这句谎言。
玛莉莎:找不到任何理由。
凯蒂:倘若你不相信这句谎言,你在家里会是怎样的人呢?玛莉莎:我想,我可能会好好享受我爱他这个事实,而不会紧咬其他琐事不放。
凯蒂:是的。
下次跟他说话时,或许你可以说:“甜心,你知道吗?我一定是很爱你,才会这么有耐心地等到现在。
我以前跟你说我没耐心等下去,那不是真的,我在骗我自己。
” 玛莉莎:好。
凯蒂:那就是我喜欢的诚实。
只要我们往内心走,就会看到它,诚实地过生活是很甜美的。
所以,让我们做反向思考。
“我没耐心等下去”—这句话的反向思考是什么?玛莉莎:我不是没耐心等下去。
凯蒂:是的,那是否一样真实,或更真实?玛莉莎:它更真实些,肯定是更真实些。
凯蒂:让我们看你的下一个答复。
玛莉莎:我就直接念刚才写的句子吧。
戴维不该认为我会永远等下去。
(笑出声来)其实,我一直在等。
凯蒂:所以,“他不该那样想”—那是真的吗?玛莉莎:当然不是。
凯蒂:当然不是啊,因为他得到的证据都是你会一直等下去。
玛莉莎:(点头微笑)是的。
凯蒂:所以……当你持有这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甜心,你可知道我喜欢什么吗?过去让我们深深陷入沮丧的那些想法,一旦 透彻了解,同一个想法,如今带给我们欢笑。
这就是反躬自问的力量。
玛莉莎:多么不可思议呀! 凯蒂:它最后留给我们只会是:“亲爱的,你知道的,我很爱你。
”一种无条件的爱。
玛莉莎:是啊! 凯蒂:而你只需要去看清楚就好。
所以,当你相信“他不该认为你会永远等下去”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莎:如果我相信自己所写的,我是在欺骗自己。
凯蒂:是的,活在谎言里是非常痛苦的。
我们像小孩一样,那么天真、无知,以为整个世界都在告诉你,你的没耐心是正确的。
玛莉莎:到今天为止,我确实相信。
凯蒂:其实,你一往内心看,便能看到真相。
没有人能使你痛苦,这话很有道理,而且,那纯粹是“你自己的”事。
玛莉莎:是的,归咎别人,容易多了。
凯蒂:嗯,但那是真的吗?或许归咎别人才是“不”容易的。
唯有真相能释放我们。
当我发现我是制造自己的问题的那个人,我只是咎由自取而已,这才明白根本没有需要宽恕的事。
让我们来看看你的第四个答复。
玛莉莎:当戴维不断做出伤害我的事时,我要他住口,别再说“他不想伤害我”这种瞎话。
凯蒂:“他想要伤害你”—你敢肯定那是真的吗?玛莉莎:不,我无法肯定。
凯蒂:“他想要伤害你”—请往内心看,看看是不是真的。
玛莉莎:我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他说他没有。
凯蒂:我会相信他说的。
你还有什么其他证据吗?玛莉莎:他的行为。
凯蒂:“他想要伤害你”—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玛莉莎:不能。
凯蒂:当你相信这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你会如何对待他呢?玛莉莎:我不会对他好。
基本上,我把一切都归咎于他。
凯蒂:基本上,你的行为反而像是你想要伤害他。
玛莉莎:哦!我懂了……我懂了。
凯蒂:所以,你当然会投射出“他想要伤害你”的想法。
事实上,是“你”想要伤害“他”。
你是这一切的放映机,编出这堆故事的人。
玛莉莎:真的那么简单吗?凯蒂:是的。
就这么简单。
玛莉莎:哇!凯蒂:如果我认为是别人造成我的问题,我一定神志不清了。
玛莉莎:我懂了。
所以……是我们造成自己的问题?凯蒂:是的,所有问题都是如此,都只是一个误解而已,而且是“你”的误解,不是他们的,一向都不是,他们连一点儿边儿都沾不上。
你的快乐是你的责任,这是非常好的消息。
当你跟一个男人一起生活,而且相信他想要伤害你,那种感觉如何呢?玛莉莎:很可怕。
凯蒂:所以,请给我一个理由让你能毫不焦虑地相信“你先生想要伤害你”那个想法。
玛莉莎:我一个都想不出来。
凯蒂:倘若没有这个想法,你跟先生在一起时,你将会是怎样的人呢?玛莉莎:我会非常快乐。
我现在看得一清二楚了。
凯蒂:“他想要伤害我”—请把它反向思考。
玛莉莎:我想要伤害我自己。
是的。
我了解到那个了。
凯蒂:那是同样真实,还是更真实呢? 玛莉莎:我认为更真实。
凯蒂:我们一向如此,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还有别的方法,直到我们找到了。
那就是为何我们今晚在这里的原因。
我们相聚于此,共同寻找另一种方法。
“他想要伤害我……”,还可以做什么其他的反向思考呢? 玛莉莎:我想要伤害他。
是的,那也是更真实的。
凯蒂:还有另一种反向思考。
“他想要伤害我”—截然相反的反向思考是什么呢? 玛莉莎:他不想伤害我。
凯蒂:他可能告诉你实情了,那是很有可能的。
好了,让我们言归正传。
“你想要伤害你先生”—那确实是真的吗? 玛莉莎:不!不!我不会的。
凯蒂:是的,甜心。
除非我们真的神志不清,没有人想要伤害另一个人的。
那是我的经验。
神志不清是这星球上唯一的痛苦。
当你伤害他时,那种感觉如何? 玛莉莎:一点都不好受。
凯蒂:是的,那种感觉是一份礼物,它让你知道你没有对自己诚实。
我们的想法说:“哦,我不该伤害他。
”但我们却不知如何停下来。
你注意到了吗? 玛莉莎:是的。
凯蒂:它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所以通过自我认识—我们在此地经历的方法—通过这些发现,我们的作风改变了。
我曾经跟你一样,完全无法改变,无法停止伤害我的孩子和自己。
但是,当反躬自问在我内心萌芽生根之后,我发现了真相,彻底改变了作风,问题便也随之消失。
不是我中止问题,而是问题自动消失了,就是那么简单。
现在,请告诉我,他究竟做了什么?你说他的行为证明了他想要伤害你,你能举例吗?你有什么证据呢? 玛莉莎:简单地说,他有外遇了,他在5个月前亲口告诉我。
他们之间仍相互心仪,而且还继续联络见面。
那些举动就足以证明了。
凯蒂:好。
现在,你在心里看着这两个人,你能看到他们吗? 玛莉莎:我常常看到他们。
凯蒂:现在仔细看你先生的脸,你看到他正注视着她。
现在,请
先把自己的故事搁在一边,然后看着他。
看看他的眼睛,看看他的脸,你看到了什么呢? 玛莉莎:他深爱着她,而且快乐无比。
但又有些心痛,因为他们无法在一起。
他很想跟她在一起…… 凯蒂:那是真的吗?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玛莉莎:无法完全肯定。
不,我无法肯定。
凯蒂:他跟谁在一起呢? 玛莉莎:噢!他跟我在一起。
凯蒂:“他想要跟她在一起”—那是真的吗? 玛莉莎:嗯……他…… 凯蒂:他跟谁在一起呢? 玛莉莎:是的,我懂你刚才说的。
凯蒂:“他想要跟她在一起”—那是真的吗?谁阻止他呢?他是
自由的。
玛莉莎:我也很清楚地向他表明过。
凯蒂:所以,当你持有“他想要跟她在一起……”的想法时,你的反应如何呢? 玛莉莎:噢,我很心痛。
凯蒂:……而他却跟你住在一起? 玛莉莎:我想我没有完全活在当下,没有活在他爱我而且他跟我住在一起的事实里。
凯蒂:他跟你住在一起,但你的脑海里全都是“他跟她在一起”。
所以,根本没有人跟这个家伙住在一起!(玛莉莎和观众全都大笑。
)看啊,这里有位英俊的男士,却没有人和他住在一起!(玛莉莎笑得更大声。
)“我要他跟我住在一起,我要他跟我住在一起!”好吧,你准备何时开始呢?当你相信他想要跟她住在一起,但“事实”却是他跟你住在一起,这时,你会怎样对待他呢? 玛莉莎:我不会对他很好,也不会理他。
凯蒂:然后,你不了解为何他喜欢跟她在一起。
玛莉莎:是的,是的。
凯蒂:请给我一个让你继续相信“他虽然跟你住在一起,其实他想要跟她在一起”,而能免于焦虑的理由。
玛莉莎:一个免于焦虑的理由?凯蒂:你无法“强迫”他回家。
他回家是因为他想要回家。
你若不相信这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玛莉莎:哦……(很开心地微笑)那我没有任何问题了。
凯蒂:“他想要跟她在一起”—现在做反向思考。
玛莉莎:他想要跟我在一起。
凯蒂:是的。
那可能同样真实或更真实一些。
玛莉莎:是的,没错。
凯蒂:我听到你说他看起来很快乐。
玛莉莎:是的。
凯蒂:那不正是你要的吗?玛莉莎:哦,我确实想要他快乐。
我曾经如此告诉过他,而且不惜任何代价。
凯蒂:“我要他快乐”—请将它反向思考。
玛莉莎:我要我快乐。
凯蒂:是的。
玛莉莎:非常强烈地要。
凯蒂:那难道不是事实吗?玛莉莎:是的。
凯蒂:你要他快乐,因为那会使你感到快乐。
我建议你跳过这个中间媒介,现在就快乐吧,他也会跟着快乐起来的。
他必会如此,因为他是你的投射。
玛莉莎:(笑)是的。
凯蒂:他的快乐是他的责任。
玛莉莎:的确。
凯蒂:你的快乐则是你的责任。
玛莉莎:是的,我明白了。
凯蒂:除了你,没有任何人能使你快乐。
玛莉莎: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困难。
凯蒂:或许是因为你不知如何使自己快乐,你认为他有责任爱你,而且使你快乐—“我做不到,但你要做到”。
玛莉莎:要别人做,好像容易多了。
凯蒂:那是真的吗?他怎样才能证明他爱你呢?他能做什么呢?玛莉莎:我也不知道。
凯蒂:真是有趣!或许他也不知道哩。
(玛莉莎和观众都大笑。
)他只能乖乖回家,当你的丈夫。
玛莉莎:若是昨天,我会告诉你:“只要不再去见她,就能证明他的爱。
”那会让我快乐起来。
现在,我却说不出口了。
凯蒂:因为你已经把事实看得更清楚些了。
让我们看下一个答复。
玛莉莎:“我认为他是怎样的人?”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总之,我爱他。
凯蒂:请反向思考。
玛莉莎:我爱我自己。
那可能还需一段时间。
凯蒂:当你爱他时,你不是正在爱你自己吗?玛莉莎:我不曾从那个角度去想……是啊,是啊!凯蒂:安琪儿,让我们看下一个答复。
玛莉莎:我再也不愿有“别人爱我,我才快乐”的感觉了。
凯蒂:“我愿意……”请再念一次。
玛莉莎:我愿意有“别人爱我,我才快乐”的感觉。
凯蒂:是的,因为相信那个想法,容易受伤,然后你再批评对方,或是任何人。
反问四句话,并将它反向思考,便能把你带回神志清明之境,带回内心的平安。
痛苦,是在向你显示:你还有些东西有待省察;而且也向你显示:使你觉察不到爱的障碍就在那里,那就是痛苦的目的。
“我期待……” 玛莉莎:我期待感受到“别人爱我,我才快乐”吗? 凯蒂:是的。
我们当中有些人已经返回神志清明之境,那是因为我们对痛苦深感厌倦。
我们正急着回家,已没时间瞎搞了。
倘若你仍认为“哦,如果他变得不一样,我就会更快乐”,那是好事,你可借机写出来,并用反躬自问来审查它。
婴儿不该哭闹 如果你是一位看护,如果你有小孩需要照顾或正在痛苦地照顾别人,那么,下面这段对话,会特别扣动你的心弦,而且对你帮助极大。
莎莉说:“我要对我孩子的选择负责。
”而且“我必须照顾我的孩子”—很多人都有这类的潜在信念(请参阅Ⅸ部分)。
她经过反躬自问后,看清了这些概念;而这整个过程,也极为精彩。
莎莉:我正在设法解决我的忧郁症。
凯蒂:好,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的起因:究竟你相信了哪些不真实的想法,导致你陷入忧郁? 莎莉:(念着她的“转念作业单”)我儿子不负责任时,让我很生气。
他不做他的家庭作业,也不帮忙做家务,我反复提醒了8年。
我的意思是,那好像每天都得重新叮咛一遍。
凯蒂:是的,我很清楚你说的意思,但你是否听清楚你自己说的话呢?你这么努力地影响他的生活。
这8年来,你一直教导他,但8年下来,却没有多少成效。
莎莉:我明白,但我就是忍不住不说,我总不能让他为所欲为吧!为人父母,我必须对孩子们的选择、后果,以及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人负责。
凯蒂:“反躬自问”是给那些真正要知道真相的人的。
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吗? 莎莉:是的。
凯蒂:“转念作业”最美之处在于,我们要处理的只是身为父母的你的真相,而不是全世界父母的真相。
“你得对你孩子的选择负责”—那是真的吗? 莎莉:(停顿一下之后)嗯,不是。
事实上我根本无法控制他的所作所为,我完全掌控不了。
但是,我觉得我应该做到。
凯蒂:你说“我完全掌控不了”,那是违背你的本性的。
即使你掌控不了任何事,你还是认为你应该掌控。
这个想法造成的后果就是焦虑、挫败和沮丧。
莎莉:“我掌控不了任何事”这一想法,岂不令人更沮丧吗?我的意思是,我干吗那么努力呢?我沮丧到根本不想待在那里照顾他。
有时候,我甚至不想当一位母亲。
凯蒂:你必须照顾你儿子,那是真的吗?谁要你非得如此呢? 莎莉:嗯,真的没人要我这样,是我自己要做的。
嗯……不,
“我必须照顾他”可能不是真的。
凯蒂:我会拿掉“可能”这个字眼。
莎莉:虽然我不喜欢他的表现,但我确实想要照顾他,那是更真实的。
凯蒂:你刚才从你内心找到一个了不起的真相,这个真相会带来极大的自由。
你再也无须照顾你儿子,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必如此。
那意味着他不欠你任何事情,你也不是为了他的缘故。
现在,你明白你做这件事纯粹是为了“你自己”。
带着这份觉知来抚育你的小孩,而且全然清楚地知道:你会在那里,是因为你想要在那里,以身作则地抚育他们、教导他们。
你这么做,仅仅因为你爱他们,而且因为你那么做时,你才会喜欢你自己。
那全都跟他们无关。
虽然那是一种全属“一己”的行为,却是无条件的爱,这是值得一再重申的真谛。
有了这个经验之后,这种“自爱”会欲罢不能,而且无远弗届地延伸到每个人身上。
为此,无条件地爱一个人就等于爱所有的人。
好了,让我们往内漫游,到你可能尚未意识到的答案那里。
“你的儿子应该做他的家庭作业”—那是真的吗? 莎莉:是的。
凯蒂:“他应该做他的家庭作业”,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莎莉:我出钱送他到私立学校读书,所以我很肯定那是真的。
凯蒂:是的,你能肯定“他应该做他的家庭作业”是真的吗?他
做过他的家庭作业吗? 莎莉:每次都只做80%。
凯蒂:所以,“他应该每次百分之百做完他的家庭作业”—那是真的吗?事实上,这8年来他做了什么呢? 莎莉:8年来他做了什么?他只做完80%,我应该就此满足吗?或只要接受它就好? 凯蒂:你接受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80%是个事实。
我不是说他明天不会做到百分之百,但至少现在没有。
你是否该接受它就好?让我们看看……这8年来……(观众大笑)你一直在跟事实抗争,而你总是输,它带来的后果就是焦虑、挫败和沮丧。
请把这整件事反向思考。
莎莉:当我没做完我的家庭作业和家务时,我会很生气。
没错,那是真的,我确实如此,而且我会对自己极度不满。
好吧!我看到了自己期望他做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凯蒂:当你有“他应该做好他的家庭作业和家务事”的想法时,不妨注意一下它的反向思考,把你的家庭作业和家务事做完—要百分之百做完。
是否可能你一直以身作则地教他只做80%?可不可能,你只做50%,而他做80%,他该当你的老师了? 莎莉:说得真好,我懂了。
我自己也做不到百分之百。
去年我对我的婴儿也感到相当沮丧。
他不是我心目中想要的婴儿。
他经常生 病,睡得不多。
他不快乐,而且他是个不容易亲近的孩子。
他一看到人就会大声哭闹,让我感到很沮丧。
凯蒂:“他是一个不容易亲近的孩子”—那是真的吗?“他的内心是一个不容易亲近的孩子”,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莎莉:不。
凯蒂:当你对你的小孩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莎莉:我开始担心这一辈子别人会如何对待他。
我想他这一生会过得很辛苦,因为人们很难喜欢他,而且不会有人想要和他共组家庭,因为他如此不友善。
很快,我就对他不抱希望了,我觉得:“他永远不会有朋友”,那就是为何当他一看到人就哭时,我感到很沮丧。
凯蒂: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 莎莉:我会平静下来,而且不管他怎样,我都会很爱他。
凯蒂: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感到沮丧;没有那个想法,你不会沮丧。
所以,甜心,你能看到造成你沮丧的其实是你未经审查的想法,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吗?你能看到那与他完全无关吗?“他看到人时不该哭闹”—那是真的吗? 莎莉:不是。
凯蒂:事实是什么? 莎莉:他会哭闹。
凯蒂:当你抱定“他看到人时不该哭闹”的想法,而他却在哭闹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莎莉:我变得很沮丧,而且感到悲伤和难为情。
我母亲说我把他宠坏了,人们都说他很古怪。
我忍不住接着想:“天啊!他真古怪!究竟他哪里出了问题?我哪里出了问题?”而且,当他在哭闹时,我发现我自己也对他大声喊叫,要他闭嘴,结果他哭得更大声。
一点儿都没有用,他只是不停地哭闹。
凯蒂:所以,我们再次发现:造成你沮丧的不是他的行为,你的沮丧必是你自己内在的骚动引起的。
当他正在哭闹,而你又认定“他不该哭闹”,当然会感到沮丧。
而且,他的哭闹意味着他出了问题,你也出了问题,这会造成更深的沮丧。
我们要孩子们来肯定我们没给过自己的那种关心—爱、养育和接纳。
要不然,我们为何需要他们按照我们的理想来表现呢?如果你神志够清明,“一个哭闹的小孩”的“事实真相”只不过是一个哭闹的小孩而已。
而且,不论在你的想法或行动中,你的“临在”都会反映出你那颗清明、慈爱的心。
所以,当你认为你的孩子看到人不该哭闹时,你会怎样对待他呢? 莎莉:我告诉他要当一个快乐的人:“让我们快乐、快乐、快乐吧!” 凯蒂:所以,你一直告诉他:“是你不对的。
”如果他正在哭闹,而你告诉他“让我们快乐吧”,这就是在教他:他不对。
他会认为他在你眼里是一位失败者。
但如果你神志清明、冷静,而且快乐的话,即使他正在哭闹,通过以身作则,你正好向他显示出另一种生活方式。
莎莉:而我在告诉他,不要当他自己。
凯蒂:是的。
你正在要求他“不要做自己”,那是有条件的爱。
甜心,请闭上眼睛,用一分钟想象他正在哭闹,忘掉你的故事,静静地看着他。
莎莉:(停顿片刻)他其实挺可爱的!那是真正的他,我好想抱着他,对他说:“哦,宝贝,没关系。
” 凯蒂:即使你儿子不在这房间里,你也可以跟他亲密起来了。
现在闭上眼睛,听着你母亲正在跟你说:“那个孩子哪里出了问题呢?你又在宠他了吗?”你静静地看着她,完全忘掉你那些故事。
莎莉:(闭上眼,停顿好一阵子后)我母亲只不过在编她的故事,而我儿子也不过从他小小的心脏发出呐喊而已。
他们两个人都不过在做他们自己,所以,我现在没有沮丧的感觉。
凯蒂:我听你说过你儿子不容易亲近。
甜心,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莎莉:不能。
凯蒂: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莎莉:悲伤、防卫、沮丧、挫败全都

标签: #数据库 #网站 #大理石 #品牌 #税务师 #本田 #机场 #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