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天下,何用更种花,16传承巴蜀文明主编

怎么做 4
钟山责编钟岚美编史童 发展天府文化 电话:028-867563023065946366@ 2020年12月28日星期
梦逐路上 桃李满天下,何用更种花 雨舒(都江堰市) 家园 乡村记忆 曹顺成(金牛区) 2020年9月的一天,成都都江堰市新汇购书中心的大厅忙碌而热闹。
这天的书酒趁年华读书会与教师节有关,屏幕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映衬着中间的“师说”两个大字。
读书会在孩子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词朗诵中拉开了序幕,浓浓的书香弥漫在整个大厅。
都江堰中学的李云峡老师和她的学生任龙俊,以一篇“汪曾祺和西南联大的老师们”为题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校内繁花几度红 1996年夏,22岁的李云峡从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了都江堰市水电十局子弟学校,同时分来的还有她的同班同学卫老师,她后来的夫君。
他们一个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一个教初中一年级语文。
刚参加工作时一切都是新鲜的,生性活泼、娇小玲珑的李云峡看上去更像一个孩子,性情也和孩子无异。
第一次走进教室,同学们还以为是走错教室的高年级学生,甚至有调皮的男同学起哄,李云峡也有些紧张,但一堂课一堂课地教下来,同学们不仅喊服了她这个老师,还和她朋友般地融洽。
两年后她调到初中部教语文,在这期间,她一边参加自学考试,一边做了母亲,2004年6月拿到了自考本科文凭。
在初中部时她和都江堰市名师张先根老师配班,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语文,中考时全班取得了市区第一名的成绩。
2004年李云峡调到了高中部,教高二的语文。
当时班里有个女生小周,上课时显得心事重重,张老师找她谈心,才知她爸爸是个知名的书法家,在她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让她颇感压力。
李云峡进行了家访,和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其家长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失偏颇,要更关心孩子的内心成长。
渐渐地孩子放下了包袱,开朗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其父亲感激不尽,送来了他的墨宝,上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新竹高于旧竹枝 世事难预料,正当李云峡顺风顺水一路走来,准备大展宏图时,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5·12”汶川大地震后,上级决定对学校进行体制改革,只留下小学部和初中部,高中部进行分流。
这就意味着要离开熟悉的学校和岗位,而且去向难定。
这对于在职场正处于上升期的李云峡来说,无疑是一份不小的挑战。
在温江,为都江堰转移到此的高三学生复课的李云峡,教完两个月的课程后,接到了教育局的考调通知,紧接着进行考试、面试,合格后于2008年9月进入了都江堰中学。
踏入学校的大门,她有些恍惚和忐忑,感觉自己就像刚进入校门的小学生,有些找不到方向,默然间,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将她拉回到了现实,她默默地走入了高一·二班,她将是 这里的班主任,同时还要教另外两个班级。
当一个好的班主任,谈何容易,而且是在 一个新的教学环境,还未适应新学校的管理模式,就要以饱满的热情去带领三个班的100多名学生。
在这个过渡期,李云峡有些迷茫,甚至失落,感觉难以适应,连调回水电十局学校的念头都有了。
但爱人对她说“:你是一名老师,你的一言一行不单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学生负责。
”是啊,李云峡幡然醒悟,她重新调整心态,决定接受这个考验,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上课时,李云峡不光是讲好每个知识点,还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的动态。
班上的小胡在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课后她不动声色地和小胡聊天,小胡说,有著名的网站想邀请他去做编辑,因为他的文章写得不错,但他非常纠结是继续读书高考呢,还是弃学。
老师问他:你能决定自己的想法吗?小胡纠结地摇了摇头。
李老师随即说道,当你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时,不如做好眼前的事,走好当下的路。
小胡似乎明白了什么,看着老师点了点头。
随后的几次交谈,让小胡渐渐地沉静下来,用心学习起来。
学习态度的转变,让小胡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考入重点大学,毕业后在承建南海港珠澳大桥某单位任职的小胡,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当港珠澳大桥最后一块桥梁合龙时,小胡兴奋地给老师发来了现场照。
吾将上下而求索 繁忙的工作之余,李云峡忘不了购书、读书。
她说,我只有吸收更多的营养,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把学生们教好。
如果你问她家里收藏得最多的是什么,那一定是书籍。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李云峡还先后到青岛、南充等地进行教学交流,为当地培训师资力量。
2016年7月在甘肃武山县支教培训时,她特别感动于当地的老师和学生早早来到教室,认真听她讲课,下课后还围着她探讨交流,那如饥似渴的样子,让她难以忘怀。
几年间,她主持了一个市级课题,主研了两个省级课题,参与了一个国家级课题主研,刚刚申报成功一个国家级课题子课题,2020年荣获都江堰市学科带头人和都江堰市名师称号。
这个娇小玲珑充满睿智的老师,受到学生们喜爱的方式也很特别,那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送张明信片什么的,她说,那已经out了。
高三毕业这天,孩子们抬着礼物进来,她惊呆了。
原来,同学们把市面上所能买到的零食,包括辣条、薯片、小小酥等上百种零食,用胶带缠成一串串,然后裹成一个箱子样的形状送给了——他们称之为“峡姐”的老师。
李老师当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然后带着眼泪,露出了吃货的笑容。
好父母与好孩子 忙碌的工作,并未影响到家庭生活和孩 生活 顶上功夫 王东(新都区) 子的成长。
反而,良好的家庭氛围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夫妻俩在不同的学校工作,一个担任着学校的领导职务,一个担任着班主任,但回家后,夫妻俩习惯的读书方式,已深深地影响了女儿,女儿从小就爱看书学习。
而家长的理性教育,又让孩子学会了思考,女儿说“:从小我也会犯错,但父母几乎不会打我骂我,而是理性地和我讨论问题,分析你到底错在了哪儿,以后应该怎么做,以至于后来我面对错误时,自己也会去反思。
”在这样民主开明的家庭教育方式下,不但培养了孩子独立的人格,还培养了她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同时,女儿不但喜欢游泳,还喜欢滑板,初中二年级代表四川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高中时参加了成都市定向越野锦标赛。
2019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并参加了北大新生定向赛,获得了冠军。
李云峡在演讲时说“:成长中遇到几个真正的好老师,可能受益终身。
如果能在大师辈出的年代当个学生,该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
”身正为范,言传身教,李云峡老师正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走去。
一晌盖碗,十足乡韵 诗歌 覃乙峰(成华区) 借节日喜庆,去打扰一座小镇的古老不怕遇上庙里的阴冷,和传说中苦难凄凉的生境 却见,清福在市井里尽享红尘川主庙石碑上的刻绘依然活着,还活出了捧腹大笑的腰身。
戏台上祭棒槌的川剧,活色生香 索性坐下来,盖碗茶孵出缓缓的时光。
倚着四百年的船舷说三宫五庙。
悠悠古镇七个民族聚居,玩清一色的长牌 你看,整条船形街都由茶馆构成209米,不算长,却长到了澳洲墨尔本。
最喜游客摩肩接踵沿长牌的慢时光,各得其所 你闻,羊肉蒸笼正热气升腾我吃不了的,通通,用镜头品味把一个长假的悠游,透支于这山这水这方乡韵 深情 暖暖的爱 黄春红(都江堰市) 我的故乡在成都平原的南部边缘,北与成都只相 隔了一座二峨山,属浅山丘陵,古镇有点历史,算得上 地灵人杰。
文的,走出了著名画家石鲁和冯建吴两兄 弟,武的,走出了抗日名将潘文华和董长安。
我是高考制度的受益人,因为恢复高考,我才走出 了农村,才翻过了祖祖辈辈都没有翻越的那座二峨山, 有幸来到成都读书、工作和安家。
虽然来到成都已经 30多年了,但小时候农村老家的四合院,还有院坝里的 那些磕磕绊绊、秋收冬藏,桩桩件件,都难以忘怀。
我的家靠山而建,院子里住着十几户人家,房子中 间围合着一个很大的院坝,白天是生产队晒谷子、打麦 子的地方;夜里,大院坝就成了小孩子们游戏玩耍的天 堂,我们常常在院坝里玩捉迷藏和老鹰捉小鸡的游 戏。
夏天的夜晚,大人小孩都在院坝里纳凉,或坐小凳 子,或躺竹椅子,或者干脆睡在竹编的凉席上。
我们

伴一生边用竹扇驱赶蚊子,一边听大人们讲故事;故事一半是关于忠孝节义的,一半是怪力乱神的鬼故事。
夏夜纳 凉听书,是儿时最快乐的享受。
故乡的水井,在水田边,离家大概三四百米。
井水 回甘味甜,赶场路过的外乡人,也常常到井边喝上两口 凉水,喝完之后还要“啧啧”赞叹两声,仿佛大热天喝下 何建军 冰镇啤酒般舒爽。
不知何时开始,名称由“田水井”变
成了“甜水井”。
(温江区 井旁植有大柳树,浓荫一片,树下有石条二三供人休憩,大人小孩往井边一坐一站,就相当于现在城市里 的广场相聚了。
)绘每天早上天麻麻亮,或者傍晚炊烟袅袅的时刻,都 是人们挑水的时候。
大人们忙农活,早出晚归,各家的 小孩子就纷纷承担起家中挑水的事情。
有的比水桶高 一点,就开始了帮家里挑水的日子,稚嫩的肩膀被压得 红肿,因此磨出厚皮老茧。
真的应了那句话:穷人的孩 子早当家。
井边相聚,或者挑水途中相遇,肩挑着满满的两桶 水,侧身相让时,或缓行或站立着对话。
大家交流着山 村的最新信息,评东家长,说西家短,交换着信息,传播 着流言,也传播着善良,更传递着相互的关爱。
甜水井边,就是冬水田了。
儿时的水田,因为灌溉和抽水困难,冬天的时候, 田里是一直要关着水的,否则,来年插秧就要缺水了, 我们称之曰“冬水田”。
田里面的水干净清澈,田里的鱼儿生生不息,大家 都是在田里洗菜。
傍晚时分,夕阳余晖中,张家大姐, 李家幺妹,各自洗着刚从自留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田 湾处有赤脚的儿童在用石片打着水漂,水田的中央还 有张家大哥、李家大伯在用竹子编的罩罩抓鱼。
夜幕降临,炊烟初升,有儿童的嬉闹声,有大妈大 婶呼唤鸡鸭归笼的声音,还有唱着山歌从山道荷锄缓 缓而归的邻家大哥。
后来,全县人民战天斗地修了黑龙滩,山村有了灌 溉渠,改变了家乡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局面。
为了多 种一季庄稼,稻田在收割后就把水放掉,翻地再种,从 此,故乡基本没有了冬水田,只在插秧的季节,由水渠 放水灌溉成田。
故乡的冬水田已经干涸,女人们在田边洗菜放歌、 儿童在田边奔跑打闹,这些美好的场景再难寻觅。
故乡的老屋早已破败,老式的四合院只剩残壁断 垣,家家户户各自择地建起了二层或者三层的水泥楼 房。
故乡的甜水井也不复存在,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 水了。
故乡在记忆里,故乡在回忆中。
我们都有一个故乡,但再也回不去了。
“顶上功夫”是我家楼下的一个理发店,
理发店不大,就师徒二人经营着。
师傅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徒弟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
理发店刚开业那阵,没有客人的时候,师徒二人你手里拿着手机,我手里拿着手机,各自坐在椅子上埋头打游戏,看视频,专注得忘了周围的世界。
看见有客人来了,才极不情愿地放下手里的手机,站起来给客人理发。
师傅脸上一般没有什么表情,也不大和顾客说话。
徒弟亲和一点,偶尔和顾客开开玩笑。
有天去“顶上功夫”理发,店里没有其他客人,进得店里,徒弟还是在玩手机,师傅却捧着一本《巴黎圣母院》在津津有味地看着。
旁边的隔板上,放了好多书,有《简爱》《战争与和平》《菜根谭》《曾国藩家书》……我平时也喜欢看书,就顺手翻了一下其中的两本“:老板突然开始看书了?”她放下书说:“哎,天天玩手机,越玩越觉得没什么意思,感觉人都废了,不如看看书。
”徒弟在旁边插话“:她是该读书的年纪不学习,现在该努力挣钱的年纪却要开始读书了。
”眼睛始终没有离开手机屏幕。
从那以后,每次去理发,师傅如果没有忙着给客人剪头,她一定坐在椅子上看书,她看的书也杂,有时看《傲慢与偏见》,有时在看《道德经》,有一次居然在看《推背图》。
她看书多了后,剪头时,脸上的笑容也出来了,也愿意和顾客讲讲话了。
有一次去理发,谈到美国制裁华为,华为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备胎”计划,所以华为也并不是很畏惧美国的制裁,再说还有国家在背后支持华为呢,聊到最后,她来了一句“人不畏死,奈何 以死惧之”。
当时我想,理发店的老板尚且有这样的认识,华为一定可以挺过去的。
“五一”放长假,我去剪头,师傅感叹:“还是你们好呀,放假就休息。
”我说“:那是你 们忙着挣钱,不愿意休息。
钱挣得完吗?”她沉默半晌,悠悠地说道“:人这一生不就谋两件事吗?”我好奇地问“:除了挣钱还有什么?”“一谋生,二谋爱。
如果只挣钱,那生活又有什么意思?如果生活都困难,那爱又哪有依附?”我惊愕道“:哦,最近又看了谁的书呀?这么深刻!”她笑笑“:我瞎说,瞎说。
”我开玩笑道“:不得了,不得了,现在你看的书多了,剪的头都有文学气质了。
”离开理发店时,我看见桌上放着尚鹏的《愿你无畏地去爱》,中间还夹着一张书签。
有段时间比较忙,过了好久才去“顶上功夫”理发,刚跨进店里,看见师傅正聚精会神地给客人理发,音响里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正有板有眼地讲解着《史记》。
店里以前除了手机播放视频的声音或是手机游戏的声音,是没有其他电子产品的声音的。
原来师傅觉得剪头的时候,不能阅读,心里总觉得缺点啥,就去整了个阅读播放器。
这样,在没有客人的时候,她就埋头读书,有客人来了,她就把播放器打开,可以听书。
其他理发店的音响里,都放着时下的流行歌曲或是经典老歌供客人消遣耳朵,而“顶上功夫”的店里,却是播放着文学典籍让客人在理发的同时还能接受文学熏陶,这在成都也算是独一家了吧。
再去“顶上功夫”,隔板上的书越来越多。
阅读是不分年龄的,阅读也是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只要想读书了,多晚都不算晚。
2020年,是我近年来最为痛苦又最为感动的一年。
我前半生远嫁浙江,受尽磨难,熬到孩子长大上了大学,才终于回到家乡都江堰。
处于失业状态的我,急需一份工作供养儿子,可是,到哪里去觅一个机会呢? 天无绝人之路啊,一天,当我一个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行走时,突然,前面有个熟悉的身影,虽然戴着口罩,但我一眼就认出了她是都江堰市人大党委会副主任殷波。
她同时也是诗人、散文学家,虽然以前只是一面之缘,但她对我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作协会员特别关爱。
就在我犹豫要不要上去打招呼时,她突然停住脚步,一个转身就站在了我面前,问我目前在哪里工作,儿子在哪里读大学,生活有没有困难等。
听完我的倾诉后,她拉住我的手温和地说“:不要着急,等会儿我帮你打听有什么合适的工作。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只有连声说了十几个“谢谢”。
在殷主任的帮助下,我在都江堰友爱学校拥有了一份住读部生活老师的工作。
5月中旬,我怀着感恩和激动的心情上班了。
那时,住读部窗外的石榴花开得正盛,一簇簇,一团团,每一朵花都像喷吐的火舌,美丽极了。
我正拿着扫把在石榴树下清扫落叶,刘晓春校长从操场那边走了过来,开口就是“:黄老师,以后有啥困难就给我说哈。
”让我更是感动。
6月10日,我既喜又愁地拿到了第一笔工资,因为工资只有1200元,连儿子的生活费都还差一点,因为5月份我是中途上班的。
负责学校后勤的祥和物业经理王爽得知我的焦虑后,居然用微信转给我2000元。
他发信息说“:黄姐,这是我私人的钱,暂时用到起,以后有困难就给我说哈。
”我拿着的手机在发烫,似乎热到了我的心里,这份热,不是6月酷暑的燥热,而是3月里的阳光般温暖。
暑假前的几天,学校负责后勤的芶杰主任找到我说“:黄老师,今天开始,你去食堂试试,如果能行,下学期就去食堂做半天兼职吧。
”简单的几句话,是学校对我的一份沉甸甸的爱啊。
就这样,我在友爱学校安定了下来。
学校不仅仅是我工作的单位,还是我暖融融的一个家。
9月1日,我又开始上班了。
当我走进大门,再次站在温总理亲笔题写的“传递友爱,快乐生活”的墙下驻足时,一股香味飘进我的鼻孔,不,应该是整个人都氤氲在浓浓的香味中。
这香味,有书本中散发出来的清香、有沁人心脾的丹桂馨香、有食堂里飘出的包子馒头的喷香。
这是一所喷香的学校,这是一所有爱的学校,就连住读的学生也是那么的友爱。
疫情期间,每天晚上孩子们上完自习回到住读部,首先要在门口挨个测量体温。
我拿着体温枪测量,有的孩子身高一米六
七,对于我这个1.5米都不到的人来说,就得昂着头,把体温枪举到头顶。
可是,我却从未举起过体温枪,因为个头比较高的孩子,早已经做好蹲下的姿势了。
孩子们的这一蹲,蹲暖了我的心。
这是孩子们的一种修养和品德。
当洗漱完毕,我吹响熄灯哨时,寝室顷刻之间安静下来。
我拿着手电筒,一间一间的寝室仔细查看,看看七年级孩子的红领巾有没摘下来,看看蚊帐有没有关好。
有一次,蚊帐里伸出一只手拉住我的衣服小声说“:黄老师,您也早点休息吧,不要熬夜,对身体不好。
”呵,这个幺女呀,着实让我这个“老母亲”感动了一番。
孩子们轻微的鼾声响起,我便回到值班室。
凝望着窗外硕果累累的石榴树,树上那密密匝匝的红石榴,像一盏盏灯,朗照我心间,这一丝光亮,足以穿透黑暗,让疲惫消散,焦虑退却,困境和不安通通远离。
清水出芙蓉 周雅玲(武侯区)绘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标签: #文件夹 #比例 #cad #立面图 #csdn #文件格式 #怎么看 #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