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欢歌,微信朋友圈怎么发录音文件

朋友圈 1
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编辑:黎家璇校对:李俊玢 说走就走的旅行好难 □青衫 又到了旅行的好时节,微信同学群里有人张罗趁着天光无限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枉人到了中年。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也在参与,也好像很兴奋,可是真的要确定说走就走的时间时,又犹豫了,不是不想走,而是根本无法说走就走。
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可我却感觉此刻心最累,责任最重。
在单位里,有一份离了我别人就很棘手的工作,虽然可以休年假,但是可以想得出来等我旅行回来,堆积如山的工作在等着我处理。
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开心了,但也难免身体疲惫,面对比往日多出无数倍的工作量,苦的可是我自己。
想想也就算了。
家里能脱得开吗?儿子上高中,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是我在打理,偶有一餐没尽心,面对每天苦学的儿子都觉得内疚。
如果狠下心不管,儿子也能在老公的照顾下度过几天将就的日子,就怕我这说走就走的行动,把他的心也撩拨起来,不利于学习的事情可不能做。
况且父母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尽如意,时时需要我的照顾。
想想又算了吧。
钱也是个问题啊,不是没有,而是不舍得花。
工薪一族的工资日常支出都要精打细算,每月的开销五花八门,月末能略有结余就觉得非常满足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花费至少得五六千吧,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想来想去,怎么也舍不得。
我想好多中年人和我一样吧,怀揣着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梦,也不过止于梦而已,真要走的时候顾虑重重。
对那些说走就走的人,我是充满了羡慕,无牵无挂天马行空地游玩,想想都惬意,而我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虽然家人都支持我说走就走,可是心里带着那么多的放不下,即便面对名山大川,眼里也没有真正的风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开心与放松。
活到现在,别说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是每每计划好了的出行,有多少次在最后关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所以我还得说那句“等我有时间有闲钱无牵挂的时候”,再去实现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实现不了旅行梦,也谈不上什么遗憾,我也有令自己开心的出游方式。
常常和朋友一起利用双休日,去周边的美景来个一日游,省时省力也挺开心。
算算这几年也去看过不少周围的美景,感觉真的是“故乡多少佳山水,不似西湖浪得名”,没想到就在家门口的地方,也有令我陶醉不已的曼妙风情。
人都有个奇怪的心理,往往觉得幸福在别人家,风景在远处,其实遥远的香格里拉和家门口的小山沟一样,只要有心,踏上去都是一场心灵之旅。
草木渐深人心浅 □郭华悦 春去夏来,草木渐深。
柚子树,在春天来临时,枯瘦的枝条上,焕发出了新绿。
直至暮春,柚子花开了又谢,绿叶下已有了小小的青果。
夏日的手一抚过,枝叶旺盛生长,褪去了春日里的青色,颜色深了许多。
此时的田地里,也能看到农作物欢腾的样子。
伏天里,稻子抽穗,稻花清扬。
日渐深邃的颜色,更像是一场来自于农作物的狂欢。
这狂欢的情绪,也感染了农人们。
大半年的辛劳,即将有了着落。
稻田里,色泽渐深,这色彩嵌进了农人的额头,舒展开来,成了喜悦的象征。
夏日里,草木深一寸;人,也跟着深了一寸。
春天,更像是一个人的童年。
习惯将心胸袒露于人前,甚少掩饰。
孩子总是无忧无虑,不知深浅。
童年的孩儿,更像是一幅色泽浅浅的画作。
而秋冬,像是一个人的暮年。
一个人,历经沉浮,走到了知天命之年。
岁月滤去了种种,剩下了豁达和开朗。
此时,人更像一幅水墨画,画面简单却余韵深长。
夏日,像是一个人的青壮年。
一个人,褪去了青涩后,步入了人生的夏日。
在郁郁葱葱中,习惯将自己掩藏于其间。
人生的枝叶,繁茂而深邃。
渐渐地,遮掩住了青涩,将自己掩盖得一丝不漏。
草木渐深,是好事。
枝叶的繁盛,是结果的前奏。
看着草木一寸一寸地深起来,人心愈发欢腾。
深邃之后,是收获。
人心渐深,更像是一场历练。
多数人都难免,要在其间走上一遭。
从孩童时的心不设防,到入世后的处处提防。
于是,觉得人生在世,充满了危机。
渐渐地,对人与事都抱着失望的态度,不吝于从最险恶的角度,去揣测周遭的人事。
能走出这场历练的,便能结出人生中最甜美的果子。
经历了沉浮,才明晓原来简简单单才是最真最美。
而这样的果实,会让自己看似不圆满的人生,变得甜美起来。
草木渐深,人事愈浅,才能让本心不至于被草木深深所遮蔽。
茶园欢歌 □罗灯光 四月的一天,受琼中某茶文化主题活动邀请,与文朋诗友早早来到了茶园。
晨光下,梯田式的茶园满目青翠,空气清新。
彩旗、气球、无人机,点缀了茶园节日般的气氛。
人们呼朋引伴,陆陆续续到来,平日寂静的偌大的茶园热闹起来了。
高山出名茶。
该茶场处于琼岛中部雨林生态核心保护区,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加之精湛的加工工艺,茶香四季也就在情理之中。
活动主题板前,演职人员忙着做相关准备。
就在去“主席台”的路口树下,一位穿汉服的姑娘置一方桌,虔诚摆上茶壶茶杯,又在玻璃瓶里插一束鲜花,以她的认真与优雅,给游客添一处小景致。
中国作协会员、黎族青年作家唐鸿南,作为活动组委会人员,人前人后,忙上忙下。
省作协理事、乐东作协主席方世国,一到茶园就忙着采访,一位水灵灵的苗家姑娘,手里拿着几枝茶叶,柔和地回答着他的提问,一脸笑容透着羞涩呢。
从山坳里,从树林里,男男女女冒了出来,涌向茶园。
三位琼中小伙子,扎着红彤彤的头巾,穿着简朴醒目的黎族夏装,背着采茶竹篓,是我的采访对象。
茶园高处,搭一间艺术化了的船型屋作为休息屋,也作为活动“主席台”的背景。
屋内通透凉爽,演奏古筝的,沏茶的,都准备好了。
茶香与民乐实为标配,标致的脸蛋跟质朴的汉服也正好。
9:30,主题活动正式开启,琼中县相关领导与500多名游客见面,热情洋溢地致辞。
茶山文艺表演以“喊山”拉开帷幕。
这边,雷电山风般粗犷嚎出“:茶发芽了!”那边,布谷杜鹃般清脆应和“:采茶啦!”彼呼此应,此起彼伏。
“茶发芽了!”“采茶啦!”似春潮滚滚,如洪流奔涌,在茶园上空、在四周山谷里久久迴荡。
黎族情歌对唱,总少不了“久久不见久久见”。
鼻箫与古筝一起倾诉对采茶劳动、对产茶人生的热爱。
散开在茶园里身穿黎族苗族服饰的“演员”,其实都是茶场的职工,有年轻的,多为不年轻的,几乎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琼中人。
他们在自己播撒汗水的茶丛中载歌载舞,忘情陶醉,簸箕、箩筐等道具,在他们手中翻转腾挪,就像在生活当中一样熟练自如。
许多游客按捺不住,纷纷加入茶园演出行列,和“演员”们一起手舞足蹈,纵情歌唱,把演出推向高潮。
欢声笑语,将茶园撑得满满当当。
《中国茶》的歌声,热情澎湃,激情迸溅,回响在游客胸腔,缭绕在游客心头。
采茶比赛是活动的重头戏。
采茶比赛分质量和重量打分,两项得分相加为总分,按总分排名次,若总分相同,以质量分定名次。
在场游客多人报名参赛。
她们挎上茶篓,兴趣盎然,其实并不在乎名次,重在采 茶体验,寻找一份“参与”的感觉。
一位圆脸蛋妇女,事后知道她叫郭旦 霞,采茶动作娴熟,两手高频率翻飞,闪电般快捷,像演奏家弹钢琴般灵巧,手指准确落下摘起,总是一心两叶,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亚作协的高建帮,看了我发朋友圈的现场活动照片后,作了一首《七绝·采茶吟》,不乏韵味: 筒裙妩媚百千姿,一架铮弦伴古诗。
指绕春茶骚墨客,飞花令句妙新奇。
原三亚日报同事高宝勤也赋诗一首:青翠碧绿遍山岗,黎家姑娘采茶忙。
五指山下有约会,静心品茗叙衷肠。
船型屋里一样热闹,众人尽情品茗,无拘无束,“汉服姑娘”温婉可人,笑容可掬,热情得体,我品饮一杯又一杯,欲罢不能。
其高山茶有红绿之分。
绿茶汤色绿莹,高爽气香,滋味醇厚;红茶色泽红艳,香气纯正,滋味浓酽。
形色香味均属上乘,“南国佳茗”果然名不虚传。
采茶比赛揭晓,专业组3人、业余组6人分别获得
一、二、三等奖。
游客陈永义夺得业余组的桂冠,把她乐得嘴都合不拢。
而专业组的桂冠,则由郭旦霞夺取。
时近正午,活动圆满结束,我们几个市县作协会员相聚一番。
尔后,茶香相伴,一路香到三亚。
我和春天一起长大(摄影) 苗青 春光正好四月天 春至四月,冬韵褪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万物复苏,最适合出门去看春天了。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日暖风和,催生春意,在草尖青翠欲滴处,在河旁湖畔的软柳如烟的枝叶间,在悠然掠过头顶的鸟鸣中,在微风习习吻过脸颊时……春有形,亦无形。
远看山有色,近看水无声。
百花次第开,鸟兽虫鸣醒,空气湿润,花香袭来。
春是流动的。
走在春深处,不必考虑方向。
走走停停,折转反复,哪儿都有春天的踪迹,处处都可感觉到春天的气 息。
就是出门上街走走,也是好的。
街边,人流渐繁,时髦女子已经穿上漂亮的裙装,精致的妆容融洽着春天的活力。
公园边、广场旁的热情,已被红桃粉杏点燃。
一杯清水,两份闲情,看人们谈笑风生,花和树,以及翩翩起舞的蝴蝶,都在地上留下倩影摇曳。
游人在树间花旁争相拍照,他们要用最好的姿态迎合春天的风韵。
老人坐在阳光直照的地方图暖意,年轻人钻进阴凉里找诗意。
有闭目养神的,有低头看书的,有轻声交谈的……偶尔自 □杜学峰 林子深处传来萨克斯,抑或叶笛的旋律,仿若走向了春天的旋律。
孩子们在新绿的草坪上尽情追逐,抬头看,几只风筝在天空试比高。
还有不少人围着一丛丛丁香一丛丛海棠拍照。
一花独放不是春,此刻真应了那句“出门皆是看花人”。
这个时节逢了落雨的日子也是很好的。
“春光迟看有娇美,杏花烟雨四月天”。
洁净的天,芳香的树,柔软的地,以及如诗如画的蒙蒙烟雨……春光正好四月天,找个日子出门去,定会收获一颗被春意融化了的心。
删除了一个人 一直等了两年时间,我才把老郑从微信朋友名单里删除。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优柔寡断后的决定。
其实平时,我也删除一些人。
比如有时清点微信朋友圈,与这些人很久不见往来,遇到节日,连一句群发的问候也没有,有的还是网名,甚至根本忘了这人是谁,还有的人整天发朋友圈,大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儿,或密集地抛洒“人生鸡汤”,我这人患有强迫症,一旦他们发了朋友圈,我就不住地点赞。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说那些靠勉强和刻意维持起来的关系,终究有一天要走散。
我深以为然。
人的一辈子,添添加加,删删减减,其实就是不停地打扫自家场地。
但删除老郑就不同了。
两年前的春天,老郑走了。
那天下午,老郑在家里炉子上炖鸡汤,还在微信里给妻子留言:早点回家啊,喝土鸡汤。
没料,这是老郑在世上留给亲人的最后一句话。
老郑突发心梗,倒在了沙发上。
老郑才56岁,去世前,儿子还在北京读研究生,刚谈恋爱,听话乖顺的儿子便把女友的照片发给他看。
几天后,老郑便给我打电话,约我假期去北京,逛逛地坛公园,看看长城。
老郑知道我对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甚是推崇,我知道老郑有一年 去北京在八达岭长城抚摩城砖时,眼里泪花转来转去。
老郑就是这么重情重义的一个人。
他喝酒,去给别人敬酒,自己先豪迈地吞下酒,却拦住别人说,你随意,我干了。
我和老郑,算是推心置腹的朋友。
与有的人交往,感觉一坐到酒宴上,便话语滔滔,气氛烘托得很是愉悦,但一旦下了酒桌,便觉得无话可说的尴尬,走在一起,生怕衣袖擦着了衣袖。
我与老郑不同,即使在一起无话可说也觉得舒坦。
记得有天晚上喝酒后,我和老郑步行到城后山顶,彼此沉默地望着城市灯火到了深夜才回家。
老郑喜好书法,是省级书协会员。
我不太懂书法,很少作出评价。
有一次老郑拿来一个红本本的荣誉证书,在我面前带着炫耀的表情晃了晃,我接过一看,原来是老郑进入了世界华人书法家名人榜。
我问,郑哥,花了多少钱买来这顶帽子?老郑诚实回答,给了主办方1000元,说是评委费。
我望了望满脸笑意的老郑,深深懂得,心生悲悯。
人啊,谁没个虚荣心,只要掌控在一定限度内就行。
这些年我也见得多了,一些人常声称淡泊名利,可一旦遇到一点蝇头小利浮云之名,却是锱铢必较乃至穷凶极恶,把一张人皮蜕尽后显出悲哀之态。
□李晓 老郑的猝然离世,我感到亲人一样的痛楚。
我在床前明月光下掐指一算,居住在内心的朋友其实不多,彼此发出善意光芒“脉冲”的人更少。
我打开老郑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老郑去乡间拍下的春天树桠上的画眉鸟,还配了欧阳修的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我点赞并留言:好,好!这也是我发给老郑最后的两个字。
我为他叫好,他却不给我打一声招呼,就无声无息离世了。
两年里,我常翻看老郑的朋友圈,有神秘的期待,他的朋友圈突然更新了,幻想着他从一个遥远的地方归来。
甚至,他从微信里发来熟悉的语音说,今晚还是老地方,你睡眠不好,酒少喝一点啊,我给你顶着。
两年里,我去了老郑的墓地三次。
一次是蚕丝一样织起的雨帘里,一次是刮着大风的天气,一次是白云棉絮一样堆满蓝天的秋日。
两年后的春天,我把老郑从微信好友名单里删除了。
删除老郑后,我好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心里难受。
有句话说,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在记忆里被注销。
但老郑,我还在记忆里常常复活了你。
我不是一个薄情之人,我这样安慰自己。
鹿回头
7 蛟龙入列人心振 ——贺三型主战舰艇集中交接入列人民海军 □叶龙斌 四月海南艳阳照,三亚军港彩旗飘;数千军民队列整,气势恢宏人心振。
雄伟军港敞开怀,欢迎战舰回家来;军旗猎猎迎风舞,水兵英姿真威武。
蛟龙军港齐列阵,威武雄壮露真容;期待命名归队伍,统帅授旗倍鼓舞。
长征①大连②海南舰③,维护和平使命建;经略海洋强国梦,举国奋进人心顺!
注释: ①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征18号艇,舷号421。
②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舷号105。
③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南舰,舷号31。
雨后天涯春色浓 □黎述盛 溪声清籁玉流欢,翠鸟枝头睡正酣。
旷野欣荣生草色,重峦朗润诱云烟。
春风畅意随旋舞,波浪开心伴韵翻。
菡萏鸳鸯池泛趣,彩虹踏水跨青山。
古村之美 □杨桂敏 或许是从小生活在农村,因此,对有古老色彩的村子总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因为参加了绘画协会,经常到全国各地去写生。
去过贵州瑶山的荔波瑶族村寨,到过山西平遥古城,领略过闻名全国的江西婺源风采……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云南的城子古村。
城子古村位于云南省泸西县,是一典型的古堡式村落。
村子依山傍水坐落于200多米高的飞凤山坡上。
最具特色的是村里千余间彝族土掌房墙墙相连,层层而上,下面一家的屋顶兼做上面一家的院落和晒场。
整个村子数百户人家结为一体,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以从平台进入另一家,能够走遍全村,犹如迷宫。
大多数房子都有500多年的历史。
古村落民居规模巨大,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古韵,被称为彝族人的“布达拉宫”。
古村是一个难得的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村落。
走进村子,推开具有年代感的木质大门,看到院子和屋内的陈设,仿佛回到了儿时,回到了儿时的家中。
到灶房舀一瓢石缸里的山泉水喝下,顿时,清冽、甘甜的山泉水沁入心脾,像极了孩提时代到外玩耍,回家喝一大瓢水时的痛快。
土墙上挂的犁、耙、锄头、皮条……真想取下一把镰刀,再背上背篓到门口田间去找上一次猪草……徜徉在这样的老房子里,让我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仿佛穿越到了童年时代。
走上平台,可以看到村前的河水,绕着村子缓缓流淌。
流到石拱桥的时候,像是两个老朋友见面一样,不时在寒暄着什么。
向左或者是向右移动几步,轻轻一迈步,就可以到达另外一家的房顶。
可以体会到村子的淳朴民风,村民间的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令人震撼的是一种人心不设防的表达。
房顶四周,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那是农民丰收的成果,是农民辛苦一年的奖状,更为本就醇厚的土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用竹片捆扎而成的桶装的粮仓伫立在房顶之上,使土掌房有了别样的景致。
村子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慵懒地坐在树下,烤烤太阳,听着云南山歌,或是和身边的同伴闲聊,笑容满面地眺望远方,悠然自得。
让人有小时候在村里大柿子树下听老人讲故事的感觉。
和他们坐到一起,轻声询问年长者城子古村的一些故事,于是,老人开始讲述。
相传村中一位叫阿嗄的彝族小伙,为改变村民住洞穴、栖树枝的原始居住方法,在飞凤坡顶,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后,到山中砍来六百六十六棵栗树,挑来九百九十九挑粘土,用土筑墙,墙上横搭木料,密铺木棍、茅草,再铺一层土,土皮头洒水,然后用石头一层层夯实。
就这样,一幢幢左右连接、上下相通的土掌房在飞凤山山坡上建造出来了。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告诉你“将军第”“姐妹墙”的传说。
漫步在城子古村,能感受到这里浓浓的乡情。
游走在村巷之间,轻轻踏着脚下的青石板,整个村子就像一本厚重的书,带着历史的沧桑呈现在眼前……辛勤的彝家儿女年复一年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耕耘、繁衍,保留着数百年前的原生态,继续着平静而朴实的生活。
即将离开城子古村,走在石桥上,忍不住回望,依依不舍,让人忍不住拍一张全景照片,想留住这里的美,用了好几种滤镜,只为准确表达那时的感觉,但都是徒劳。
只有身临其境,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听着潺潺的水声,闭上眼用心去感受这里的气息,你才能触及到城子古村的美。
城子古村的美,美在她远离尘世的静谧、历经世事的沧桑、岁月沉淀的古老、民风的淳朴和热情;美在她的真实和原生态。
那真的是世外桃源。
诗人写道:“静静的时光散淡的生活城子村在岁月中似乎走得很慢依旧是清溪绕村翠绿铺田牧笛晚归”……

标签: #格式文件 #转换成 #打不开 #三维图 #文件 #怎么改 #上有 #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