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外放”将至,手机怎么打电子版文件

电子版 1
A08城事·关注 2022年3月25日星期五责编王炎美编王琳审读昝阳 青岛将实施地铁电子设备外放“禁令” “禁外放”将至“安静”还远吗 乘坐地铁时,很多乘客会使用携带的电子设备。
半岛全媒体记者孟达 ■延伸外地“禁外放”怎么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在青岛之前,不少城市已经实施地铁外放禁令,这些城市都有哪些举措呢? 2018年6月1日,贵阳市实施《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对于地铁外 放禁令实施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一系列处理办法。
如在每趟列车里,配备列车安全员,如果有乘客用免提、外放功能拨打电话,或者是外放功能播视频、音乐,列车安全员会及时提醒并且制止。
如果劝阻不听,每个车站都有警务室,可以把乘客请到警务室。
此外,武汉市规定,对不听劝阻的乘客,可以对其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昆明对经劝阻、制止后仍不改正的乘客,将拒绝其进站乘车或者继续乘车。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雪莲 乘坐地铁,旁边人不戴耳机刷手机视频,魔性的声音一波接一波,你是否很反感但又不好管?近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组织修订《青岛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新增禁止“在车站、列车内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的规定,待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完成备案后,将印发并组织企业在车站张贴。
在青岛之前,上海、武汉、苏州等地都已出台轨道交通上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
良好的乘车环境,能否靠这一纸禁令实现? >>>话题 将出台地铁外放“禁令” 近日,有市民在青岛“政府信箱”留言,建议地铁车厢禁止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
这位市民在留言中提到,“国内部分城市已出台轨道交通上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比如上海、武汉、苏州等。
这样做,一能提升乘客乘坐体验,二能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这位市民建议,青岛市也应出台类似规定,并在车厢内张贴明显标识。
对于这位市民的建议,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回复称:交通运输局近期组织修订《青岛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新增禁止“在车站、列车内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的规定。
待按照《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评估和清理工作的通知》及相关文件要求完成备案后,将印发并组织企业在车站张贴。
据了解,轨道交通工具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在国家层面已早有政策规定。
2020年4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其中就包括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
>>>探访 虽然扰人,很少有人劝阻 如今在青岛,乘地铁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半岛全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在地铁上有被迫听歌、被迫追剧的经历。
“我有一次坐地铁,对面有个大叔在刷视频,就是那种音乐特别魔性的,而且声音还特别大。
”市民刘女士还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对方一边刷着视频,一边跟着视频激情互动,嘿嘿笑个不停。
“我盯着他看了好几眼,他一抬头应该也扫到我看他了,能停笑了两秒钟吧,然后又开始一边刷一边笑。
”刘女士说,她能感受到旁边乘客也很烦这种行为,但是也没人开口提醒和制止,“可能大家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 后来实在忍受不了,刘女士起身来到其他车厢,“一直站到下车,我觉得站着也比在那里听神曲舒服多了。
” 每天上下班坐地铁的宫先生,也遇到过在地铁上使用手机外放的人,“中年人比较多,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一些。
”宫先生说,大多数都是拿手机刷小视频,声音不是特别大的时候,一般就忍了。
宫先生觉得,很多习惯在地铁上使用手机外放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对于他人的打扰,而大部分乘客对于这种行为的默默忍耐,也让 他们毫无顾忌。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十几位经常乘 坐地铁的市民,有3人表示完全没有受到手机外放这一问题的困扰,而觉得影响较大的有3人,其他人感觉有时会被打扰到。
在被打扰时,只有1人表示会当场指出来,其他人都选择忍一忍或者换车厢。
>>>疑虑 “能拿对方怎么办?” 地铁外放“禁令”令人期待,但记者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还是表达了疑虑。
“禁止电子设备在地铁上外放,这个行为要怎么界定?”每天搭乘地铁近两个小时的董小姐,最关注的是外放禁令执行的细节。
“估计看视频、打游戏啥的,不准外放大家都会比较认同,那打电话开免提声音特别大算不算?”董小姐表示,她搭乘地铁时经常遇到“大嗓门”打电话的,“有些人本来嗓门就大,再加上地铁快速行驶时的杂音,有的人听不清,打电话声音就更大,近乎于吼,有人一吼能吼半个小时。
” “上下班高峰期,车厢里人都是满的,你也走不了,只能忍着。
”董小姐希望,地铁外放“禁令”具体执行时,可以考虑到更多细节,真正实现“禁令”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市民担心“禁令”能否执行到位。
“就是以后车厢里贴上了禁令,但是有人就是拿着手机外放视频,你能拿对方怎么办?”记者采访中,不少人有这样的担忧。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2020年12月起,上海正式施行新规,禁止在轨道区域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新规施行不到两个周,就出现因手机外放引发的打人事件。
一名中年男子在地铁上用手机观看视频时外放声音较大,一名乘客上前劝阻,中年男子不仅没有听劝,反而恼羞成怒将劝阻乘客的眉心划伤。
就因为劝阻手机声音外放,无辜乘客被打,外放者被拘留,这显然都不是禁令的初衷,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显然,还需要不少工作。
公示 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我单位半岛都市报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22年3月22日至3月31日。
举报电话为:0532-80889723,0531-51775927。
拟领取新闻记者证名单:褚乃健胡蕾张超宋石磊吕晓平邱云项皓张小宇李春艳曹现梅王贝贝贾怡婷华敬方齐娟徐玮苓杨阳郭巧玲刘文葛梦杰钟闻廷耿莉 半岛都市报社2022年3月22日

标签: #文件 #换行 #文件 #压缩文件 #众生 #文件 #个人网页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