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东营职业学院

华为 2

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 总结报告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目录
一、项目建设整体情况.....................................................................................................................

1

(一)指导思想.........................................................................................................................

1

(二)项目概况.........................................................................................................................

1(三)过程管理与推进成效.....................................................................................................3

1.党建引领,系统规划.....................................................................................................3

2.明晰理念,精准施策.....................................................................................................4

3.分层管理,压实责任.....................................................................................................4

4.严格督导,加强考核.....................................................................................................5
(四)举办方承诺全部兑现.....................................................................................................6
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7
(一)主要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7
(二)主要量化指标完成情况...............................................................................................13
(三)分项目量化指标完成情况...........................................................................................14
(四)与标杆院校对比情况...................................................................................................18
三、项目建设经费到位和使用管理情况.......................................................................................20
(一)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着力提高保障水平..............................................................20(二)严格全过程资金管控,切实提升资金绩效..............................................................

20
四、项目建设整体成效与成果.......................................................................................................

21(一)项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21

(二)项目贡献与示范...........................................................................................................

241.围绕地方产业体系打造特色专业...............................................................................24

2.“点线面”三维度推进产教融合...............................................................................25

3.构建“产教研创”平台优化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254.“三进三出”促进国际(境外)交流合作..............................................................255.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全国品牌.......................................................................................26

6.形成“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思政工作品牌..............................................................26

(三)典型案例.......................................................................................................................

27案例1: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学校发展向心力...........................................................27案例2:全要素创新创业教育激活人才培养新气象...................................................27案例3:校企双主体育人,培育“齐鲁工匠后备人才”...........................................28案例4:呼应中国制造2025,“厂中校”促进人才培养..........................................28案例5:契合产业创办人工智能学院,同频共振促转型...........................................29 案例6:团队融合创新,校企共同开发综合管理平台...............................................30案例7:依托省级文创孵化平台,培育文化教育高端应用型人才...........................30案例8: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航空学院...........................................30案例9: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共建国际学院...............................................................31案例10:激发内生动力,师生专利发明结硕果.........................................................31案例11:本草为媒育英才,精准扶贫显成效.............................................................32案例12: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2案例13:加强两岸交流,实现“六个融合”.............................................................32案例14:以人为本,打造全省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33案例15:传承红色经典,培育忠诚可靠接班人.........................................................33案例16:儒风墨韵溢书香,文明圣火暖学堂.............................................................34案例17: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34案例18:实施“三个十”工作法,打造国防教育特色校.........................................34案例19:推进“六建六育”,促进公寓文化育人.....................................................35


五、项目具体建设情况与成效.......................................................................................................

36(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办学活力显著增强..................................................................36(二)建设“产教研创”平台,一流专业建设形成特色..................................................39专业群1:石油化工专业群建设....................................................................................44
专业群2: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47
专业群3: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50专业群4:经贸管理专业群建设....................................................................................53
专业群5:文化教育专业群建设....................................................................................56
(三)实施素质提升计划,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59(四)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取得新成绩..............................62(五)数据融合,智能互联,校园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66(六)“三进三出”,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67(七)构建校本化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实施教学诊改工作..............................................68(八)坚持文化制胜,“创”文化育人形成特色品牌......................................................70(九)全要素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72(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生人文素养显著提高..................................................75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78(一)学校综合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加强...............................................................................78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相对迟缓...................................................................................79
(三)整体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还需要加强..............................................................79 附件:优质校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80


1.学校...............................................................................................................................................

80


2.教学成果奖...................................................................................................................................

85


3.教学名师.......................................................................................................................................

86


4.教学团队.......................................................................................................................................

88


5.专业建设.......................................................................................................................................

89


6.课程与教材...................................................................................................................................

95


7.实训基地.......................................................................................................................................

98


8.资源建设.......................................................................................................................................

99


9.技能竞赛.....................................................................................................................................

101

10.教师竞赛...................................................................................................................................

130

11.体制机制创新...........................................................................................................................

13612.教学教改项目与教科研成果...................................................................................................138

13.国际交流与社会服务...............................................................................................................

150

14.信息化建设...............................................................................................................................

151

15.文化建设...................................................................................................................................

152

16.创新创业...................................................................................................................................

15517.“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山东省“励志之星”..................................................................161

18.学校独创标志性成果...............................................................................................................

16319.校级“产教研创”专业平台...................................................................................................168
一、项目建设整体情况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根植区域、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立足区域重点产业领域,以标杆学校为榜样,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问题导向,在提升管理水平与治理能力上下功夫;坚持质量导向,在专业课程建设与诊断改进上做文章;坚持需求导向,在推进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上求突破;坚持目标导向,在特色品牌建设与研发创新上见成效。
坚持“学生中心、质量核心、特色品牌、开放融合、文化制胜”发展路径,政府搭台、产教对话、校企合作,所有专业全面构建“产教研创”平台,将专业建设、技术研发、师资培养、学生发展等贯穿于产教融合这条主线,建成一批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成一批校企一体化育人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培育一批在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名师名家,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建设有特色、国际化、创业型全国高职名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精湛技艺、创新本领的技术技能人才,大力提升产教融合的契合度、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和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二)项目概况优质校建设工程包括10个项目,其中8个公共项目、2个创新项目,分为90个一级目标、241个二级目标,合计886个终期验收要点(见表1-1)。
到2019年底,原则上应建成或取得不少于15个国家级标志性成果、30个省级标志性成果,要完成21个主要量化指标、69个分项目量化指标,以及其他终期预期建设目标任务。
2019年4月,向省教育厅报送了《山东省第一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校建设进展情况表》及佐证材料,迎接了省教育厅开展的优质校建设工程项目中期检查调研。
2019年10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验收工作的通
1 知》(鲁教职函〔2019〕19号)要求,全面部署学校优质校建设工程 项目终期验收工作任务。
截至目前,除因上级政策变化未开展的项目 外,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部分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果。
表1-1优质校项目建设终期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数量表 序号
1 项目名称体制机制建设 一级目标(个)
4 二级目标(个)
8 验收要点(个) 36 一流专业建设
5 14 65 2.1 石油化工专业群建设
8 18 101 2.2 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 11
2 2.3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
8 20 117 28 123 2.4 经贸管理专业群建设
8 20 117 2.5 文化教育专业群建设
8 18 79
3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5 11 44
4 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4 17 17
5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4 8 24
6 国际合作与交流
6 18 18
7 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
3 9 18
8 特色文化建设
5 15 33
9 全要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5 23 55 10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程建设
6 14 39 合计 90 241 886 项目资金投入预算
22768万元,见表1-
2。
表1-2优质校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预算汇总表 建设项目合计
1.体制机制建设
2.一流专业建设 资金分配 资金预算(单位:万元) 2017年2018年2019年 总计 2280 13335 7153 22768 923 1423 1600 3946 510 5722 4122 10354
2 建设项目 资金分配 资金预算(单位:万元)
2017年2018年2019年
3.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396 560 539
4.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295 196
5.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305 3742 10
6.国际合作与交流 50 90 85
7.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 13 92 45
8.特色文化建设 20 9.1
全要素创新创业教育12体系建设
9.创新项目9.2“以文化人,以文育人”51工程建设 274 106 988 350 149 100 总计149549140572251504001350 300 (三)过程管理与推进成效
1.党建引领,系统规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建工作引领作用,谋篇布局,精准发力,推动优质校建设上水平。
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优质校建设全过程,加强党支部先进性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在优质校建设中树立先锋形象,带头攻坚克难完成任务。
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优质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整体规划,资金筹措配置,项目实施的推进与监督。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校将优质校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强力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优质校建设会议推进机制。
根据优质校建设各个阶段面临的建设任务和重点问题,校党委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和协调,通过优质校建设工作会、推进会、研讨会、调度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采取会前预案、会中协商、会后督查的工作举措,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议推进
3 机制,实现统筹谋划、精细设计,潜心研究、科学决策。
截至2019年11月底,召开领导小组会议16次,推进会、研讨会等45次。

2.明晰理念,精准施策学习解读文件,凝聚优质校建设共识。
围绕优质校建设,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优质校建设专题学习,组织骨干人员集中研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以及山东省、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等文件精神,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各部门单位开展优质校建设新理念解读会,各项目组举办优质校建设研讨会,建立优质校建设工作QQ群开展线上学习讨论,加深认识,统一思想,凝聚起优质校建设的共识。
走出去请进来,开阔眼界创新建设思路。
组织项目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到天津职业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标杆学校学习培训,学习标杆学校优质校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比对标杆找准差距,立足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
举办马树超、丁金昌等高职教育专家专场报告会、优质校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会,邀请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童卫军研究员作《高职培养质量监测》《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等,不断加深对优质校建设理念、内涵要义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工作思路。

3.分层管理,压实责任分层管理,学校建立自上而下网络化管理机制。
学校优质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和项目监控办公室,由1名校领导担任建设办主任,教务处处长等3名处级干部担任副主任,抽调1名县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3名教师专门负责建设办日常工作,强力推进优质校建设的组织、协调与项目实施。
由1名校领导担任监控办主
4 任,纪委等有关负责人参与监控办工作,负责项目质量监控、评估与考核验收。
将10个建设项目细划为18个子项目组,由所在二级学院、职能处室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任具体责任人,负责各项目具体建设实施。
细化目标任务,夯实责任落实。
学校印发《关于调整优质校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的通知》(东职院办发〔2018〕6号)、《关于明确山东省优质校建设各项目组、职能组人员组成及主要职责与任务的通知》(东职院办发〔2018〕16号)、《中共东营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成立山东省优质校建设终期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东职院办发〔2019〕19号),明确职责任务。
坚持科学管理,各项目组根据建设目标,统筹安排,把任务分解至每月、每周,保证各项任务高效率高质量持续推进。

4.严格督导,加强考核坚持以点带面,对实验实训室建设等采购项目进行重点督导。
成立由分管校领导、外聘专家、建设办、总务处、基础部、项目组主要成员等组成的优质校教学条件建设工作小组,统一管理优质校建设实验实训室设备购置项目。
在实训室建设项目论证、规划布局、资金配置、政府招标、安装调试、验收等各个环节,高标准设计、全过程全方位指导监督,保证了实训室建设的规范性和先进性。
强化资金执行,提高建设经费使用成效。
制定《东营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及审批程序的意见》,严格支出与审批管理,对项目组经费预算、审批流程、资金支付等环节加强审核,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
注重调研指导,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
建设办、监控办定期深入各项目组开展调研指导活动,及时掌握建设进展情况,认真听取各项目团队意见建议,根据调研情况和优质校项目建设实际需要,撰写调研报告,向优质校建设领导小组汇报,为领导小组工作决策提供支持,及时解决优质校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5 实行通报制度,倒排工期推进任务清单落实。
项目建设办、监控办定期督查各项目组建设进展情况,制定《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柱状图》12张,编辑《工作简报》55期,实时通报工作动态,交流建设信息与成果,明确存在问题和整改方向。
制定《东营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周报月结”管理规定》(东职院办字〔2018〕15号),实行“周报月结”制。
根据预期目标和计划安排,梳理未完成的任务清单,实行“清单上墙、任务挂牌,共同督办、完成摘牌”的推进措施,以任务清单为“晴雨表”,对未完成的任务明确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确定完成时限,倒排工期督导,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实施项目考核,建立以评促建工作机制。
制定《优质校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方案》,将过程性考核与阶段性目标任务考核有机结合,建立起考核、评价与反馈指导一体化项目建设考核体系。
以项目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中期考核为抓手,严抓责任落实,严把建设质量,提高了建设成效。
完善了激励机制,对创建优质校工作中涌现出的17个优秀团队和47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年来,全校上下对建设优质校的认识高度统
一,全员参与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任务落实,优质校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得到顺利实施。
(四)举办方承诺全部兑现加强领导重点推进。
东营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学校优质校建设,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发改委、经信委、教育、财政、规划、建设等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学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项目建设工作。
高度重视,把学校创建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纳入东营市“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列入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积极推进,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听取学校优质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汇报,及时指导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资金保障支持建设。
东营市政府建立了生均财政拨款、上级专款、
6 学费收入、科技服务收入、省政府债券投资、行业企业投入等多渠道保障办学经费机制。
市财政保证东营职业学院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生均拨款正常增长机制,按照高于全省高职院校1.2万元生均定额标准的20%拨付生均经费;建设期内,按照每年3000万元标准拨付专项建设经费,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完善了动态调整机制。
政策倾斜促进改革。
市编办同意学校实施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制,近三年共招聘教师136名、选聘高层次人才4名、特聘产业教授8名、引进专业领军人物25名。
市财政同意《东营职业学院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试行)》《东营职业学院超课时补助发放办法(试行)》等,近三年累计为学校投入绩效奖励、超课时津贴2672.9万元,并落实高校辅导员岗位津贴。
市政府印发《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东政办发〔2019〕13号),推动学校探索多元制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成立国际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航空学院,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职业教育战略首批合作院校、德国AHK中德(东营)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
支持行业企业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建成国家骨干专业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300余项。
支持学校牵头成立山东省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职教集团、山东软科学研究会产教融合文化专业委员会、举办“黄河三角洲有色金属创新发展论坛”等。
支持学校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国(境)外合作办学、招收留学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近三年共派出142名学生、231名教师赴国(境)外交流培训。

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主要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建设期内,计划取得主要标志性成果65项、451个,实际取得标志性成果123项、945个。
计划取得20项以上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和40项以上省级标志性成果,实际取得36项国家级标志性成果、80项省级标志性成果,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见表2-
1。
另外,取得独创标志性
7 成果100个(见《总结报告》第163页《学校独创标志性成果》)。
在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专业建设、实训基地、资源建设、教师竞赛、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成果丰硕,增量显著。
2-1优质校项目建设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表 序号类别 成果名称 级别完成情况
1 省级文明单位 省级 完成
2 省级文明校园 省级 完成
3 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省级未组织评选
4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国家级 完成 5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国家级完成拟建单位 6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省级完成项目
7 中国创新创业典型示范高校 国家级 完成
8 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 完成
9 山东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省级 完成 10 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省级 完成 11学校2017年度山东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省级 完成 12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 国家级 完成 13 教育部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 国家级 完成 14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国家级完成学院项目试点院校 嵌入式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示范基地 15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 国家级 完成 ARM公司(中国)授牌] 16《东营职业学院质量年度报告2018)》省级完成“优秀”等次 17山东省“十三五”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省级完成体系诊改工作省级试点院校 18 2017年度山东省高校“十佳校媒” 省级 完成 19 山东最具办学特色高职院校 省级 完成 20 山东高职院校新媒体宣传奖 省级 完成 备注 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
8 序号类别 成果名称 级别 21 山东省理论宣教基地 省级 22山东省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和最具影响力省级官方微信 23 2017年度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宣传奖 省级 24 2018年度山东省高校“十佳校媒” 省级 25 2017全国高校新媒体评选“最具人气奖”国家级 26 2018年山东省校园媒体“十佳运营创新奖”省级 27 全省学校国防教育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省级 28 2017年度山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省级 29 山东省大学生征集工作先进单位 省级 30 山东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 省级 31 2017年度全省无偿献血先进高校 省级 32 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社团联合会 国家级 33 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省级 34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35 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 省级 36 2017年度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 省级 37 二类场地(学校田径运动场塑胶跑道)国家级 38 2019年度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 省级 39 最受物流行业欢迎的院校 国家级 40 优秀孔子学堂 国家级 41优秀对台交流项目省级(两岸青少年情牵黄河口交流活动) 42 山东省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省级 43 全省电大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省级 44 全省电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省级 45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 省级 完成情况
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完成 备注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新增
9 序号类别 成果名称 级别完成情况备注 46 2017年度全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 省级 完成 新增 47国家开发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首批学习国家级完成新增中心 48 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 省级 完成 新增 49 2019年全国优秀职院校园媒体 国家级 完成 新增 50 2019年全国百强职院校园媒体 国家级 完成 新增 51 2019年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省级 完成 新增 52 2019年度融媒传播最具影响力高校 省级 完成 新增 53教学成果 54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 国家级省级 1项,完成7项,完成 增量
4 55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 国家级1人,完成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墨子 56 杯”职教名家、“齐鲁工匠后备人才”专省级2人,完成 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57 山东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2人 省级2人,完成 58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名师5人 省级1人,未完成 59 齐鲁首席技师2人 省级2人,完成 60教学 61名师 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5人山东省学科专业导师 省级2人,未完成省级8人,完成新增 62 山东省创新教育导师 省级9人,完成新增 63 山东省创业教育导师 省级14人,完成新增 64 全国模范教师 国家级1人,完成新增 65 山东省高校产业教授 省级8人,完成新增 66 山东省高校专业宣讲团专家 省级3人,完成新增 67 山东省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省级1人,完成新增 68教学团队 69 70专建业设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骨干专业6个 国家级未组织评选省级2个,未完成 国家级8个,完成增量
2 10 序号类别 成果名称 级别完成情况备注 71 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3个国家级3个,完成 72 山东省品牌专业群3个 省级3个,完成 73专业 74建设 “3+2”专本贯通专业3个试点本科专业3个 75山东省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3个 76 学生考取国际证照100个以上 77 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0-15部 省级3个,完成省级未组织评选省级3个,完成国际通136个,完成增量36用标准国家级10个,完成 78课程贯通分段培养一体化课程建设项目3个与教 79材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25个 省级3个,完成省级30个,完成增量
5 80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省级1个,完成新增 81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省级校外实习 实训 实训基地1个 基地82 国家级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 省级1个,完成国家级2个,完成 增量
1 83资源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5个 国家级6个,完成增量
1 建设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84主持1个、参与11个省级12个,完成 85 国家级学生技能竞赛获奖30项 国家级104项,完成增量74 8687技能 竞赛88 省级学生技能竞赛获奖70项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国际公开赛 省级213项,完成增量143国际级4项,完成新增国际级2项,完成新增 89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邀请赛 国际级4项,完成新增 90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4项国家级5项,完成增量
1 91 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18项省级18项,完成 教师 竞赛92 全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8项 省级16项,完成增量
8 93 省级及以上教师技能比赛获奖10项 省级22项,完成增量12 94体制机制 95创新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优秀试点单位 国家级 完成 国家级 完成 11 序号类别 成果名称 级别完成情况备注 96 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1个 省级 未完成 97 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省级试点 省级未组织评选 98 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 省级 完成 99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个 省级3个,完成增量
1 100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29个,完成增量1316-20个 10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际政府间科技国家级3项,完成合作项目3项 102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教育省级6项,完成增量2科学研究课题4项 103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高校科省级10项,完成增量4技计划项目6项 104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省级1项,完成奖1项 教学 105教改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 省级10项,完成增量
4 项目 106与教科研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 省级52项,完成增量42 107成果 国家级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平台1个 国家级2个,完成增量
1 108 省级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平台8个 省级1个,未完成 109 省级技艺传承创新平台 省级3个,完成新增 110 院士工作室1个 国家级1个,完成 111泰山学者工作室、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级2个,完成工作室2个 112 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4个 省级4个,完成 113与企业在海外共建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独创完成“鲁班工坊” 国际 114交流与科瑞集团共建“纬科国际石油培训学院”独创 完成 与社 115会服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省级 完成 务 培训机构 116与澳大利亚明德学堂共建“东营职业学院独创完成新增孔子学堂 117 信息118化建 设 119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院校 ARM公司(中国)“嵌入式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示范基地” 国家级未组织评选 国家级 完成 国家级 完成 12 序号类别 成果名称 120 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项 121 全国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122 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2项 123124文化 建设125 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国家级美育类大赛奖牌5枚以上 126 国家级体育大赛奖牌5枚以上 127 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基地 128 全省高校思政课改示范项目 129130创新 创业131 全国创新创业竞赛获奖5项山东省众创空间 山东省创新创业竞赛获奖10项 级别完成情况备注 国家级未组织评选 国家级 完成 省级4项,完成增量
2 省级 完成 省级未组织评选 国家级16枚,完成增量11 国家级8枚,完成增量
3 国家级 完成 省级1项,完成 国家级18项,完成增量13 省级 完成 省级36项,完成增量26 (二)主要量化指标完成情况截止2019年11月30日,共完成主要量化指标19项,其中11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因政策影响受限或其他原因3项未全部完成。
主要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
2。
表2-2优质校项目建设主要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指标内容(单位) 基础
1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3 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4全国职业院校管理500强(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500强) 5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
6 年生均财政拨款额(万元) 1.70 7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0.96 8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个) 0.41 验收预期目标 获评获评获评 获评 获评1.81.750.82 完成情况获评获评未获评 获评 获评1.81.910.82 完成率(%) 100100 100100100109.14100 13 序号910 指标内容(单位) 基础 验收预期目标 完成情况 国家“万人计划”、专业领军人物 “万人计划”“万人计划”“万人计划”
1 0名、领军人1名、领军人名、领军人物 物7名 物25名 34名 2016年国赛 15项国赛+107 国家级学生技能比赛获奖(项)5项、其他国 30 项其他国家级 家级6项 获奖 完成率(%) 136 406.67 11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大学生创业4.7/65.5项目三年存活率(%) 6/80 6.2/81 103.33/101.25 12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比例(%) 63.17 75 79.5 106 13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94.17/93.5满意度(%) 95/95 95/95100/100 14 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18 40 48 120 2014年以来 15 获国家专利(项) 150项;2016 500 531 106.20 年5项 2014-2016年 16 技术服务到款额(万元) 561万;20162000 2011.79100.59 年161万 17 技术交易到款额(万元)
0 200 162.09 81.05 18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承担国际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项) 2014年以来 1831万元, 非学历培训收入(万元)/公益性其中2016年 19 270万元; 培训(人日) 2016年社会 培训3.5万 人次 培养“学历+技能”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本专 20 科招生386 专科以上(人) 人 21建设国(境)外教师培训基地(个)/招收留学生(名) 0/16 3 3500/20万 22003/100
3 100 3605.60/19.40万 103.02/97 2810 127.73 3/103100/103 22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万元) 260 1500 1621.94108.13 (三)分项目量化指标完成情况截止2019年11月30日,共完成65项分项目量化指标,其中47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因政策影响受限或其他原因4项未全部完成。
分项目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
3。
14 表2-3优质校项目建设分项目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表 量化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单位) 基础
1 生师比 17.96:
1 2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74.60 3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16.20 验收预实际完完成率期目标成情况(%)17.90:110.97:1163.1775.7079.15104.5617.2617.57101.80 4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9584 1750019100109.14
5 生均图书(册) 89.8093.94346.72369.09 6具有高级职务专任教师比例(%)26.90 30 24.4081.33 办学 条件
7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 80.90 76.85 88114.51 8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平方米/生)9.20 9.529.97104.73 9 10 11 12 13项目1:体制机14制建设 项目1516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 实验室座位数(个)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 例(%)生均年进书量(册/生)校企一体化办学数量(山东省校企 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数量(个) 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数量(个) 职教集团数量(个) 32.20 4.703.00 0100 34.4040.52117.79—————— 28.9097.69338 3.303.89117.88
1 1 100
2 3 150
1 1 100
1 1 100 17 项目2:一流专18业建设19 项目20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项)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比例(%) 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 117094.1793.5 30 123 410 75 79.5 106 95 95 100 95 95 100 21项目3: 高水平 师资队22 伍建设 项目23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人)专、兼职专业教师授课课时比 8671:0.63 90 90.64100.71 “万人计“万人计 划”
1、领划”
1、领136 军人物25军人物34 1:0.671:0.67100 15 量化指标 序号24 指标内容(单位)搭建“产教研创”平台(个) 基础18 验收预实际完完成率期目标成情况(%) 40 45 112.5 25 科技创新团队(支)
5 100 110 110 26 科研项目立项(项) 58 100 169 169 27 科研成果获奖(项) 15 30 91
303.33 28 申请专利(项)
5 500 531106.20 29 4:技术30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31能力建设项目32 33 技术交易到款额(万元)技术服务到款额(万元) 大师工作室(个)社会培训(人次)非学历培训收入(万元) 0161 035000270 200162.0981.05 20002011.79100.59 11 12109.09 15000013990093.26 35003605.60103.02 34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万元) 260 15001621.94108.13 35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人) 386 22002810127.73 36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人) 4700 6000589898.30 37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个)
8 10 12 120 38 技能认证(人次) 1700 90009038100.42 39 校园网主干带宽 千兆 万兆万兆 100 40 无线网络覆盖率(%) 50 100 100 100 41 校园网覆盖情况(%) 60 100 100 100 项目5: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建设项目 42 教学资源库建设 2门国家精2门国家精 品课,2门品课,2门 国家精品国家精品 2门国家精品 资源共享资源共享 课,2门国家精 课,44门省课,44门省 品资源共享课, 级精品课,级精品课, 44门省级精品 30门省级30门省级 课,11门省级 100 精品资源精品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 共享课,81共享课,81 课,81门校级 门校级精门校级精 在校课程的校 品课程。
主品课程。
主 级资源库 持或参与持国家级 国家级教教学资源库 学资源库1项,参与 16 量化指标 序号 4344 指标内容(单位) 网络课程数量招收各类留学生数量(人) 基础 验收预实际完完成率期目标成情况(%) 建设5个,国家级5省级12个项、省级教 学资源库12项 在线运行 在线运行各类 各类网络231 105 网络课程138门 课程220门 16 100 103 103 45合作院校及教育机构数量(所) 21 派出学生赴国(境)外培训数量 项目6:46 (人次) 45 国际交 流与合47派出教师赴国(境)外培训数量 13 作项目 (人次) 建立海外教师培训基地数量48(所)
0 49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数0(个) 项目7: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标准 质量管50 (个) 20 理与保 证体系 建设项5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度(个) 10 目 52建设“创”文化宣传教育项目0(个) 项目8:53建设产业特色文化景观(个)
1 特色文 化建设54建设“创”文化研究机构(个)
0 项目 55完成“创”文化研究课题(项)
1 27 36133.33 100 124 124 130 231177.69
3 3 100
3 3 100 60 8481413.33 30 31103.33
5 5 100
8 8 100
1 1 100
4 4 100 56开发“创”文化识别系统(个)
1 4
4 100 57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人数(人) 80 项目 9-1:全58 开发创新创业课程(门)
5 要素创新创业59应届毕业生集中创业培训率(%)62.3 教育体 入住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系建设60项目数(个)47 项目 61 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 4.7 120 131109.17 15 19126.67 75 100133.33 100 165 165
6 6.2103.33 17 量化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单位) 62毕业生三年内创业存活率(%) 校内外教育基地学生参与情况 (校内教育基地学生参与人均1次以 63 上/校外教育基地学生参与1500人次以上) 主题墙建设学生参与情况[公寓 项目 64主题墙建设学生参与率(%)/教室主 9-2: 题墙建设学生参与率(%)] “以文化人以6510个品牌教育活动学生参与情 文育 况(生均参与场次/参与学生人数) 人”工66工匠精神培育学生参与情况[参 程建设 与学生人次数/学生参与度(%)] 项目 6730项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参与情况[参与学生人次数/学生参与度(%)] 人文社团学生参与情况(学生参与68 率(%)/生均参加活动人次) 69 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率(%) 基础65.5 验收预实际完完成率期目标成情况(%) 80 81101.25 1/3500 5.23/5500 523/157 95/90 98.75/104/101 90.6 3/4500 15000/90 24000/90 10.92/166588 17474/115 25400/167 364/370116/128106/186 80/5648/6.48810/130 95 100105.26 (四)与标杆院校对比情况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等两所标杆院校的对比情况,见表2-
4。
表2-4与标杆院校对比情况表 类别序号 指标内容(单位) 标杆院校 本校 1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温州职院获评 获评 综合 实力2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温州职院、天津职获评 50强 大均获评 温州职院1.33 4年生均财政拨款额(万元) 1.8 天津职大1.92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温州职院1.12
5 (个) 天津职大1.03 0.82 办学
6 条件 生师比 温州职院14.80:
1、天津职大17.72:
1 10.97:
1 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温州职院82.54、
7 比例(%) 天津职大81.87 79.15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温州职院17.38、
8 17.57 (平方米/生) 天津职大14.03 对比结论与标杆持平与标杆持平介于两标之间接近于标杆已超越标杆接近于标杆已超越标杆 18 类别序号 指标内容(单位) 标杆院校 温州职院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9 15078.76、天津职 (元/生) 大21316.90 10 生均图书(册/生) 温州职院83.32 具有高级职务专任教师比例温州职院43.08、天 11 (%) 津职大34.98 12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温州职院66.51 生均学生宿舍面积 13 温州职院10.39 (平方米/生)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 14 温州职院51.83 台数(台)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 15 温州职院11.47 比例(%) 16 生均年进书量(册) 温州职院3.0 温州职院96.35、 17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 一流 天津职大99 专业 温州职院97.19、 18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 天津职大96 师资19 队伍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温州职院90.47、天津职大82.05 20服务 贡献21 温州职院1796.94、技术服务到款额(万元) 天津职大1081 非学历培训收入(万元) 温州职院2669、天津职大756.16 22招收各类留学生数量(人) 国际派出教师赴国(境)外培训 影响23数量(人日) 力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 24专业数(个) 温州职院124天津职大23 温州职院930天津职大1236 温州职院3天津职大
0 信息化建25 设 校园网主干宽带 温州职院万兆天津职大万兆 创新26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 创业 温州职院8.81天津职大4.70 本校19100346.7224.40 889.9740.5297.693.89959590.642011.793605.601032310
3 万兆 6.2 标杆数据来源: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 对比结论 介于两标之间 已超越标杆与标杆有一定差距已超越标杆接近于标杆与标杆有一定差距已超越标杆已超越标杆接近于标杆接近于标杆已超越标杆已超越标杆已超越标杆介于两标之间已超越标杆与标杆持平 与标杆持平 介于两标之间 19
三、项目建设经费到位和使用管理情况(一)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着力提高保障水平东营市政府全力支持东营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
按照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了以地方财政投入为重点,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
截止2019年11月30日项目建设经费已到位2.37亿元,资金到位率104%;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每年3000万元用于学校优质校建设;市编办、市财政批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投资4478万元用于建设学校信息化项目;市政府积极吸引外国政府资金支持学校购买实训设备,东营职业学院利用以色列政府资金购置实训设备1000万美元项目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准,于2018年10月9日正式生效,目前已全部执行完毕;市政府批准以市财政投入为主体利用政府债券等多种形式,自2018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投资4.39亿元用于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着力提升学校办学环境与办学条件;三年共获得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奖补等专款4507万元,其中建设省优质校专款2000万元。
(二)严格全过程资金管控,切实提升资金绩效按照《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等上级政策要求,学校切实加强建设优质校专项资金全过程管理。
一是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对项目资金利用天财软件与财政系统同步登记,双平台核算。
二是强化预算事前审批,落实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建设办公室、项目承担部门、财务部门、监督部门五级责任,着力加强资金监管,将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三是加强预算执行,强化资金绩效,由财务部门会同建设办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预算执行进度。
对项目经费实行全过程监督,对重大项目组织校内外专家组实行分阶段验收,对重大资金支出实行内部监督与绩效评价,委托东营德泽会计师事务所对优质校建设资金进行了全面专项审计,委托鲁正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对一流专业群石油化工专业群 20 子项目进行专项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四、项目建设整体成效与成果(一)项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截止2019年11月30日,学校优质校建设共取得标志性成果945 个(表4-1)。
具体成果名称、负责人、授予部门、立项文件名称及文号等,见《总结报告》第80页《优质校项目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表4-1优质校项目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数量表 序号123教学成果4奖567891011教学12名师13141516171819教学团队 类别学校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级教学成果奖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齐鲁工匠后备人才”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 山东省学科专业导师山东省创新教育导师山东省创业教育导师 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高校产业教授山东省高校专业宣讲团专家山东省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 省级教学团队 级别国家级省级国家级 数量(个)16351 省级
7 国家级
1 省级
2 省级
1 省级
1 省级
1 省级
2 省级
2 省级
8 省级
9 省级 14 国家级
1 省级
8 省级
3 省级
1 省级
2 21 序号 20 21 22
专业 23建设 24 25 26 27课程与教 28材 29 30实训31基地 32资源建设 33 34 3536技能 竞赛37 38 39 40教师41竞赛 42 43体制机制 44创新 类别国家骨干专业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山东省品牌专业群“3+2”专本贯通专业山东省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学生考取国际证照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贯通分段培养一体化课程建设项目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省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国家级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项目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国家级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省级学生技能竞赛获奖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国际公开赛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邀请赛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 全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省级及以上教师技能比赛获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优秀试点单位 级别数量(个) 国家级
8 国家级
3 省级
3 省级
3 省级
3 国际通136用标准 国家级 10 省级
3 省级 30 省级
1 省级
1 国家级
2 国家级
6 省级 12 国家级 104 省级 213 国际级
4 国际级
2 国际级
4 国家级
5 省级 18 省级 16 省级 22 国家级
1 国家级
1 22 序号 类别 级别
数量(个) 45 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 省级
1 46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省级
3 47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省级 29 48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际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国家级
3 49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省级
6 50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省级 10 51 教学52教改53项目 与教54科研 成果 55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级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省级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省级
1 省级 10 省级 52 国家级
2 省级
1 56 省级技艺传承创新平台 省级
3 57 院士工作室 国家级
1 58 泰山学者工作室、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作室 省级
2 59 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 省级
4 60 与企业在海外共建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鲁班工坊”
独创
1 国际 61交流 与科瑞集团共建“纬科国际石油培训学院” 独创
1 与社 62会服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培训机构 省级
1 务 63 与澳大利亚明德学堂共建“东营职业学院孔子学堂 独创
1 64信息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院校国家级
1 化建 65设ARM公司(中国)“嵌入式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示范基地”国家级
1 66 全国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国家级
1 6768文化 建设69 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美育类大赛奖牌5枚以上 省级
4 省级
1 国家级 16 70 国家级体育大赛奖牌 国家级
8 23 序号71727374创新创业75 类别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基地全省高校思政课改示范项目全国创新创业竞赛获奖 山东省众创空间山东省创新创业竞赛获奖 合计 级别数量(个) 国家级
1 省级
1 国家级 18 省级
1 省级 36 945 (二)项目贡献与示范
1.围绕地方产业体系打造特色专业坚持“根植区域、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围绕全市“5+2+2”产业体系,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形成面向市场,紧跟产业,优胜劣汰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专业特色鲜明。
对接“石油之城”石油化工支柱产业,依托东营市作为全国最大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石油化工专业群和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山东科瑞集团共建国际学院,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石油产业智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紧跟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群,与达内集团共建人工智能学院,赋能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
立足黄蓝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经贸管理专业群,与山东省黄河口旅游集团共建东营市文旅商学院,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大学首批产教融合合作院校。
立足区域文化教育产业,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教育专业群。
紧跟“东营市布局航空航天服务等未来产业”人才需求,与成都云华教育集团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航空学院。
根据东营市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需要,新增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健康产业学院。
24
2.“点线面”三维度推进产教融合依托政府和开发区“面上推动”,与县区政府、国家及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农高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产教融合高端对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政校合作促进办公室,紧贴区域产业发展,把握人才需求,系统推进产教融合。
加入行业协会“线上融合”,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引入行业先进标准,推进学校专业与行业深度融合。
对接重点企业“点上突破”,搭建“产教研创”平台,全方位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3.构建“产教研创”平台优化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职业教育理念,所有专业全面构建“产教研创”平台,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教改、技术研发、师资培养、学生发展、创新创业贯穿于产教融合这条主线。
治理体系契合产教融合主线,完善学校章程和学校理事会等制度,构建“平台-项目-成果-绩效”四位一体治理体系。
构建服务“产教研创”的动力机制,目标管理对接“产教研创”项目,教师评价衔接“产教研创”成果,工资制度体现“产教研创”绩效,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
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产教研创”平台为载体,引入《悉尼协议》“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专业建设理念,构建德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精湛技艺、创新本领的技术技能人才。

4.“三进三出”促进国际(境外)交流合作把国(境)外专家、教育资源和学生引进来;让专业教师、学生和就业走出去。
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通过学分互认、学历提升、夏令营文化参访、接收留学生等项目,扩大学生国(境)外双向培养规模。
以内培外引为途径,通过建设海外培训基地、自组专业培训团、参与各级国(境)外培训团、引进国(境)外优秀师资、搭建多元交流平台等途径,增强教师国际交流能力,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25 以建设一流专业为目标,通过共建创新中心、共建海外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研发项目等方式,开拓国(境)外合作办学项目。
以引进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为突破口,引进和利用国(境)外优质教材、行业标准,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对接国际标准提升专业国际水平。
以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为重点,与走出去企业共建国际学院、建设海外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科技服务,为“走出去”企业输送本土化人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5.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全国品牌建设创业基础教学平台—创业学院、创业实训指导平台—创业服务中心、创业行动支持平台—创业孵化基地“三大平台”,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创业项目输出体系“三大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学生社团活动相融合、与“创”文化品牌构建相融合“三项融合”。
实施“双百”导师工程,高标准建设山东省文化产业“金种子”计划试点孵化器等项目。
培育创业团队,孵化创业项目,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对创新创业实行政策和资金扶持。
打造“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优、创效”“来东职,一起创”“圆梦想,创未来”浓厚的“创”文化品牌,创新创业教育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省级特等奖,评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

6.形成“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思政工作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新时代主旋律,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唱好多声部,打造“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特色高职思政品牌。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负责,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直接参与,全校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的思政工作领导体制。
实施党建工作领航、思政教育保障、人文素养提升、 26 职业能力争先、日常管理规范育人行动,推进精细管理、协议管理、自我管理、示范管理工程,夯实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工作队伍、活动阵地、工作经费保障体系,促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工作,创新国防教育工作“三个十”工作法、学生公寓管理“六建六育”、心理健康教育“1348”体系等工作经验,全国各地80余所高校到我校考察学习,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30余次。
(三)典型案例案例1: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学校发展向心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党建引领推动学校发展,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学校《章程》,制定《关于建立书记院长沟通机制的实施意见》,实施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党建工作点、联系专家,领导干部、机关处室、广大党员联系学生等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和党建“双创”活动,以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带动专业和教师发展。
实施“党建+”工作模式,加强“制度全覆盖、运行全流程、过程全标准、考核全方位”的基层党建标准化体系,制定支部评星定级、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建设“微阵地、微党课、微生活、微视频”等微平台,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全面发展,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案例2:全要素创新创业教育激活人才培养新气象探索“专创融合、城校融合”双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建成山东省高校首家集成式创业学院,搭建“四室一所两中心”组织体系,形成“学训赛育创”制度体系,建立“双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保障体制。
创建山东省首家城校融合、混合所有制的地方性创 27 业大学,主导成立“政社行企校”五位一体区域创新创业联盟,融汇城市创新创业优质资源、对接城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中小城市高职院校开门办“双创”的灵活机制。
创建“三步课程、三阶课堂、三元评价”三维互动创新创业教学系统,构建“导引课程+成长课程+项目课程”三步课程,构筑“专业学训+项目学做+企业学创”三阶课堂,创立“课堂绩效+素质拓展+实践成果”三元评价,开发学分式银行账户,全面引入移动互联新媒介,建立泛在式、全要素激励机制。
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基地”等称号。
“双向融合、三维互动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案例3:校企双主体育人,培育“齐鲁工匠后备人才”依托国家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石油化工专业群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改革,校企共同形成工作标准规范,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
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组班,校企共同实施双导师培养、双课堂教学、双班主任管理,合作推进课程教学项目开发及资源建设。
通过“厂校融合、分段实施、岗位成才”,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合作企业为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20名学生成为省级“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省教育电视台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部两级验收,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等级。
案例4:呼应中国制造2025,“厂中校”促进人才培养装备制造专业群与高科技企业“山东明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在学校建立机器人实训生产厂,校企共同研发制造了高科产品——“智能物流机器人”。
该机器人属世界首创,具有“轻、灵、智、远”的特点,深受企业欢迎。
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理念,由学校提供厂房和办公设施,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资金,专业教师 28 参与经营和管理,学生轮流在厂内实训,建成集教学、创业、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推行“平行交替、岗群轮训”的教学运行模式,教学项目以真实的产品为载体,在承担真实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全面落实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实训工厂的学习和训练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同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教学实训、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三结合的原则,全面实现“八个合一”,即学生与学徒合
一,教师与师傅合
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
一,作品与产品合
一,教学与科研合
一,生产车间与实训教室合
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
一,育人与创收合
一。
以“校中厂”为依托,鼓励引导学生开展新兴业态下的创业实践,使学生们全面了解并参与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的整个运作流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力和就业力。
案例5:契合产业创办人工智能学院,同频共振促转型依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契合区域产业链需求,跨专业跨界组建产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设立联席会议制度,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学院领导班子,成立“四部一中心”,提升与产业契合度,建立组织扁平化、资源集聚化的“跨界”组织架构,探索“共设专业、共建基地、共培团队、共享资源、共研项目、共育人才”运行机制,举办山东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研讨会,以产业链领域内的岗位链厘清规格目标,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全省首批开设全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校企共同开发了《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课程及教材,并承担教学任务。
发挥产业学院优势,通过市场配置产业学院资源,发挥混合所有制市场效益,举办山东省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师资培训班,承办首届山东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大会,当选为山东省智能家居协会产教融合专委会副主任单位、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牵头发起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
在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院系主任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等会议上介绍经验。
29 案例6:团队融合创新,校企共同开发综合管理平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联合东营鸿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团队,经过团队合作攻关,共同研发出“危化品道路运输综合管理平台”。
该平台分政府监管端、企业内控端、学校教学培训端三个终端,能实现四项功能:一是通过可视化显示终端,实现平台系统内对运输车辆24小时无间断可视化监控和实时反馈;二是通过平台系统,完成运输交易、运输调度、费用结算、大数据分析等运营管理;三是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进行数据收集、档案管理,并对运行车辆进行动态监控与风险预警,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智能化;四是能支持学校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
目前,东营市51家危化品运输企业已上线使用该平台进行管理,平台上线车辆5055辆。
我校与合作企业对该研发成果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为更好实现社会服务价值,正积极在全省范围推广使用。
案例7:依托省级文创孵化平台,培育文化教育高端应用型人才学校是省委宣传部确定的文创产业金种子计划孵化器试点立项单位,依托孵化器平台,文化教育专业群对接山东“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发展战略,契合区域文化教育产业发展新需求,完善信息化、实境化的育人环境,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8部,建设幼儿园虚拟仿真软件、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线上线下融合课程、拓展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选拔优秀学生到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学实习,在马来西亚林登大学建立名师工作坊,与泰国博仁大学、格乐大学开展合作。
研发推广教育教学资源,开展青少年智能开发、素质拓展等文化艺术教育公共服务项目,承担国培、省培项目2项,为县区培训骨干教师3000人日。
案例8: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航空学院2016年1月,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东营基地正式揭牌启用,已作为中国商业大型飞机第二试飞基地。
学校契合山东省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紧跟“东营市布局航空航天服务等未来产业” 30 人才需求,与成都云华教育集团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航空学院,共同培养航空类人才。
双方本着“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服务社会、互惠共赢”的原则,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共同探索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企业购置了波音737-500型退役飞机、空客A330-300型模拟机舱及机场环境模拟运行系统和高铁服务模拟舱等设备。
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民航空中安全保卫等6个专业招生1200余人,举办首届“乘务技能大赛”,引入企业文化,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丰富了校园文化。
云华集团已确定投资3亿元,在我校建设北方综合实训基地。
案例9: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共建国际学院科瑞集团在新加坡、休斯顿、卡尔加里等地区设立了16个技术研发中心,在57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技术服务站,是集高端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油田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油田EPC工程总承包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
2019年6月,学校与山东科瑞集团共建国际学院,发挥科瑞集团和纬科学院的国际化实力、高效服务能力,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双赢、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人才培养、高端培训、成果孵化以及国际化人才交流,提升高素质应用技术型国际人才的培养,建立开放办学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人才活力。
案例10:激发内生动力,师生专利发明结硕果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协商沟通,争得双桥专利研究所的支持,由学校提供场所和办公设备,由双桥专利研究所派专家和专业人才,在我校成立知识产权工作室,负责做好师生专利发明咨询、申请代理等工作。
制定《东营职业学院专利发明管理办法》,聘请双桥专利研究所所长、东营市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等专家举行知识产权专利讲座,推进专利发明工作的开展,全校共申报国家专利531项。
31 案例11:本草为媒育英才,精准扶贫显成效依托学校资源,以“中草药技术推广”为载体,创建精准扶贫网格化布局和科技扶贫新模式。
产教研创结合,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实际情况,发展中草药耐盐碱种植技术体系,进行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构建“四通立交桥”式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专家、教师、农户、企业之间无缝衔接,在精准扶贫、科技推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中草药特色种植带动学生创业就业,农民增收脱贫,惠及全省多地市并辐射全国,惠及10万余农户,推广面积近30万亩,平均每户增收1.6万元。
案例12: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向全市农村党员干部招录专科以上学历教育学员5927人,已毕业3389人,实现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专科以上学历教育全覆盖。
实施市、县区、镇街三级教学平台多方联动,在县区设立教学考试中心,镇街设立教学辅导点,形成以镇街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为核心、辅助学员学习的“1+X”互助学习圈,把学历教育办到学员家门口。
集中开展教学辅导,突出面授集训、实践教学、送教下乡等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和技术需求,编写了5门农村实用技术操作手册,开展面向三农的新技术新技能推广培训10500人次。
开展农业特有工种(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试,52名学员获得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证书。
优选学员创业典型,开展与新型农民学校学员“结对子”活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12处,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职业农民。
案例13:加强两岸交流,实现“六个融合”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深度对接合作,在教师培训、学生研修、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共享、项目研究、文化交流等六个方面实现融合。
师资融合,与台湾黎明技术学院、龙华科技大学等16所高校签订协议,建立教师境外培训基地,选派200名教师赴台研修学习,聘请8名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接待63名教师到校参访。
学生融合,选派142名学生进行一学期的学习交流,考取国际证照136个,接待50学生到校 32 研学。
专业融合,与大仁科技大学共建健康管理专业,共同培养学生14名,与黎明技术学院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共同培养学生36名。
教学资源融合,与辅英科技大学共建“辅英早教中心”,引进辅英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等教材15本。
科研融合,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合作研究《不同产地罗布麻的保肝抗癌功效研究—河北、天津、安徽三地》项目,在黄河三角洲农高区进入试产阶段。
文化融合。
连续六年承办“两岸青少年情牵黄河口”活动,接待153名师生来访,“泰山呼唤阿里山,黄河牵手日月潭,两岸情牵黄河口”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促进了两岸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推动了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并被省台办评为优秀对台项目。
案例14:以人为本,打造全省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构建“1348”工作体系,围绕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一中心目标,做好体制、场地、经费三项保障,依托专家顾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学生等四支队伍,做好活动开展、课程教学、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普查、危机预防与干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八项工作。
形成了团体心理辅导特色活动体系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工程两大创新特色。
与东营心理学会学会共同推进“心理服务热线”“心理广播节目”“特殊群体心理帮扶”“教师心理培训”“社区心理服务”社会服务工程。
硬件条件全省领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600余平方米,包含团体活动室、预约室、测量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沙盘室等功能室,另有二级学院心理服务站。
完成课题研究18项,出版著作教材10部,发表论文20篇,成果获奖28项,专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整体构建研究》获全省心理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案例15:传承红色经典,培育忠诚可靠接班人突出新时代主旋律,重视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开展诵红色经典诗词、讲红色经典故事、观看红色经典电影、唱红色经典 33 歌曲、写红色经典征文、“五个一”红色经典系列活动,红色收藏展览会已连续举办十五届。
组织到刘集革命纪念馆、渤海垦区纪念馆学习,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讲会等活动,拓宽育人渠道,实现立德树人。
案例16:儒风墨韵溢书香,文明圣火暖学堂2016年3月,“东营职业学院孔子学堂”“东营市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获准成立,2018年3月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国学堂建立合作关系。
发展东营市孔子学堂41所,举办了“中国孔子基金会东营市孔子学堂研讨会暨授牌仪式”。
通过“书法进课堂”“国学进课堂”“茶文化进课堂”等形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打造“孔子学堂+图书馆”模式,通过图书推荐、专题书展、图书银行(漂流)等活动,推进读书品牌建设。
连续两年被评为“年度人气学堂”,2017年度被评为“优秀孔子学堂”,2019年被评为“2019声动经典美读大会”优秀组织单位。
案例17: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以“站位高有温度接地气”作为工作着力点,强化政治站位,成立了大学生记者站、大学生新闻宣传促进联盟,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东营职业学院通讯站、齐鲁网教育频道大学生记者站等相继在我校成立。
《东营职业学院报》成为山东省高职院校校报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青年导刊》被省委高校工委表彰为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并被山东省高校校报研究会誉为“全省校报编辑史上的创新”。
东营职业学院官微被授予山东高校最具影响力官方微信、全国高校新媒体最具人气奖。
牵头成立山东软科学研究会产教融合文化专委会并当选为会长单位,搭建起职业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行业企业跨界学术交流和决策咨询平台。
案例18:实施“三个十”工作法,打造国防教育特色校围绕征兵“宣传、服务、培养”全面实施“三个十”工作法。
通过开展军事训练、入学教育、征兵政策宣讲、征兵宣传进校园、国家意识教育、建立网络宣传阵地、设立征兵宣传专栏、组织军事理论课 34 教学、成立大学生国防教育社团、开展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十项活动加强征兵宣传。
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征兵工作规范、充实征兵工作队伍、设立征兵工作站、为入伍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服役学生返校考试提供便利、为入伍学生举行欢送会、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建立入伍学生年度信息统计和调研分析制度、建立退役士兵学生档案等十项措施,为入伍大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通过严格落实上级政策、出台退役士兵学生管理办法、制定退役士兵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推进退役士兵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行动、完善退役士兵学生学分管理和学分置换制度、实行退役士兵学生学业导师制、实行退役士兵学生创业导师制、单独制定退役士兵学生学业考核办法、全面做好退役士兵学生评先树优工作、及时做好退役士兵学生的典型宣传等十项政策,加强退役士兵学生的培养。
被表彰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国防教育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山东省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检查评估优秀等次”“山东省大学生征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被确定为首批“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基地”。
案例19:推进“六建六育”,促进公寓文化育人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进“六建六育”工作,打造高标准、现代化、智能化公寓为同学们舒适舒心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
“六建六育”为,加强党团基础建设,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加强学习环境建设,培育良好学习风气;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培育文化育人氛围;加强实践环境建设,培育扎实专业能力;加强生活环境建设,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加强安全环境建设,培育良好安全秩序。
各公寓楼均设立了辅导员工作室、楼管员值班室、党团活动室和未来工匠工作室。
学校连年保持全省公寓管理示范单位称号,连续3年荣获山东省高校“公寓的故事”优秀组织奖、节目展演一等奖、征文比赛一等奖。
2019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在我校举办了第三届“公寓的故事”现场展演、山东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单位、先进个人颁奖典礼和省高校公寓文化 35 建设培训班,260多名与会领导、专家对我校公寓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项目具体建设情况与成效(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办学活力显著增强
1.“点线面”结合推进产教融合深入实施“点线面”三维度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一是“面上推动”。
学校多次到东营区和国家级农高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调研洽谈,与广饶县、东营区政府、农高区等签订合作协议,取得县区政府和开发区对学校开展产教融合的大力支持。
制订《东营职业学院服务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提升学校服务区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能力和水平。
在东营区政府支持下,与区域内科瑞控股集团合作共建东营职业学院国际学院。
与东营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申报获批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环渤海工业园区学习中心。
二是“线上融合”。
学校先后加入48家行业协会,在22个行业协会中担任副理事长以上职务,与中国化工学会、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平台搭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行业领军人物培养、教学评价、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作用。
经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等单位批准,联合68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牵头组建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职业教育集团。
与东营市物流协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聘请行业专家5名,设立大师工作室1个。
作为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承担“VR世界”创新创意大赛、“智造智检”应用技能大赛、山东省物联网创新应用大赛——云与大数据应用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
牵头成立了东营会计职业教育联盟、东营设计师联盟等组织。
三是“点上突破”。
抓住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契机,结合我校实际,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经教育部批准,与达内科技集团合作成立东营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与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省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举办“2017黄河三角洲有色金属创新发展论坛”,被评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
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36 福建中锐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锐捷·中锐”全国网络技能训练基地。
成立AHK中德(东营)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大学首批产教融合合作院校,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分中心暨山东省产教联盟。
与成都云华教育集团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航空学院。
云华教育集团派驻30余名教职人员入驻开展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实训设备,提供全职业生涯跟踪和就业推荐服务。
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民航空中安全保卫等6个专业2018、2019年招生1200人,打造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典范模板。
与富海集团、中国万达集团、东软集团、海信集团联合开展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
与区域内技能大师联合申报“石油装备研制技术传承创新平台”“芦苇手工艺传承创新平台”,获批“山东省第二批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推动学校所有专业搭建“产教研创”平台,其中建设校级平台45个。

2.契合“产教研创”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治理体系契合产教融合主线。
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实施“党建+”工作模式,建立党建三级责任体系,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党建“双创”工程,以党建引领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出台“三重一大”实施办法,颁布学校章程,完善内设机构工作职责。
推进学校综合改革,以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六大行动”为抓手,完善多元参与的校内治理体系,开展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加快实现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形式,成立东营职业学院航空学院,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国际学院。
完善学校理事会,保障学术组织相对独立行使职权,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多元主体的地位和功能。
制定《“平台-项目-成果-绩效”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实施意见(试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提高学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推动科技研发、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增强学校创新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优化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实施扁平化管理,稳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37 加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考核自主权、分配自主权,二级学院已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办学实体。
目标管理对接“产教研创”项目。
实施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的四级目标管理考核,完善平台、团队、项目、效益一体化考核体系,目标管理对接“产教研创”项目,建设协同育人模式,支持教师、学生创新创业。
健全“产教研创”工作标准,实施按岗分类考核,构建分级考核、分级负责的教师考核体系。
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聘任、评优奖励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教师评价衔接“产教研创”成果。
立足“产教研创”平台建设,制定《东营职业学院教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将具有创新性和显示度的“产教研创”项目成果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提高其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聘任、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
已全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至35%,统筹使用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
设置创新型岗位,建立教师“代表性成果”评价方式,激发教师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
创新人才招聘模式,制定《东营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东营职业学院落实“人才旋转门”机制实施意见(试行)》,人才引进的质量和数量显著提高,三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39名。
收入分配体现“产教研创”绩效。
制定《东营职业学院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办法》《东营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制暂行办法》,实施了《东营职业学院超课时补助发放办法(试行)》,落实了东营职业学院辅导员岗位津贴。
制定《东营职业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东营职业学院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东营职业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东营职业学院专利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教师依法依规参与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建设,推动精品教材和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并取得合法报酬,提高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提升了教师的获得感。
38
3.实施学分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学分制管理改革试点高职院校,根据教育厅批复的《东营职业学院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教务处与财务、学生管理等部门共同研究学分制改革,制订了详细的实施办法,修订与学分制管理不相适应的的教学管理制度。
根据学分制改革需要,制定2017级、2018级、2019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可共享、可互选、开放式的课程体系。
统一公共基础课程和各专业大类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求,打通专业壁垒。
扩大选修课比例,学生能够跨专业、跨年级自主选课,建立了以选课制为基础,适应学分制改革要求的教学运行机制。
各年级各专业学业评价、毕业标准等按照学分制改革的要求进行。
根据扩招100万的要求,针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特殊生源,制定了B类、C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个。
完善教学管理软硬件系统,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新进2台服务器,教务系统APP(喜鹊儿)正式上线开通,满足师生手机课表、成绩与学业查询、评教和网上选课等需求。
建立不同学习类型、学习成果的学分置换、积累与转换制度,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实验、技术研发、获得专利、自主创业、考取技能证书等折算为学分,形成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的激励机制。
800余名学生取得学分置换资格,累计300余名学生申请并置换学分;校际间实现了学分互认,100余名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实现学分互换。
制订实施弹性学制办法,放宽学生修业年限至基本修业年限的2倍。
(二)建设“产教研创”平台,一流专业建设形成特色
1.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群围绕全市“5+2+2”产业体系,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形成面向市场,紧跟产业,优胜劣汰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对接“石油之城”石油化工支柱产业,依托东营市作为全国最大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石油化工专业群和装备制造专业 39 群;紧跟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群;立足黄蓝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经贸管理专业群;立足区域文化教育产业,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教育专业群,五大专业群涵盖23个专业,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管理等被评为国家骨干专业。
与云华教育集团共建航空类专业;适应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求,新增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根据东营市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需要,新增健康管理专业;适应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化趋势,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适应传统行业互联网发展要求,新增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专业。
优质校期间共新增专业9个,撤销专业7个,暂停招生专业5个,调整专业2个,专业布局更加合理。
建设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化工技术省级品牌专业群超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通过省级验收;现代信息技术省级品牌专业群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装备制造专业群立项为山东省第三批高职院校省级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
石油化工专业群、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承担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仪表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
主持山东省三年制高职石油化工技术、石油工程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等3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
与区域内8所中职学校合作“三二连读”招生专业11个,石油化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3个专业分别与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实施“3+2”专本贯通培养,形成了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连续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
建立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修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规范等标准体系,优化教务管理工作标准及流程。
《东营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等级,位列全省职业院校第五位。
40 深化教学改革,质量工程成效显著,省级教改项目2017年结项10项,2019年立项9项,另有10项已通过中期检查,将于12月份结项;校级教改项目结项49项,立项79项。
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2.打造“产教研创”平台,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与优势,与区域内行业或知名企业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大师(名师)工作室等,打造融技术研发、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校级“产教研创”平台45个。
依托“产教研创”平台,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牵头成立山东省校企合作委员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筹建山东省安全教育专指委,是山东省化工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单位、秘书处单位。
与智联友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高职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项目,被教育部确定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推进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航空学院建设,招生专业达到7个(含专业方向)。
与中锐集团共建汽车类专业,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会计(主办会计方向)、市场营销(互联网营销方向)、软件技术等专业,与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与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共建山东省有色行业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与全球最大的微处理器芯片设计企业ARM公司共建嵌入式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示范基地,20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承办了山东省首次“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国赛选拔赛,主办了首届山东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大会。
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中锐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锐捷·中锐”全国网络技能训练基地。
成立AHK中德(东营)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大学首批产教融合合作院校,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分中心暨山东省产教联盟。
10个高职案例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年会典型案例。
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41 教育部、山东省首批石油化工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以优秀成绩通过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级验收。
机电一体化专业与中国万达集团合作、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立项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化工类专业与亚通石化、烟台万华新成立了“亚通班”“万华班”等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现代学徒制项目深入实施,初步形成特色。
深化“厚德强技,实境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德育贯穿、创新创业融入、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以来,学生国家级比赛获奖122项,省级比赛获奖249项,7名学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实现高端就业;毕业生雇主满意度94.67%,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3.共建工学结合课程和各类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形成新形态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2个。
立项建设2门国家级、2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立项建设校本教材(讲义)48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0部。
在山东省职业院校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得一等奖3部、二等奖2部、三等奖2部。
开展“一师一优课”创新活动,完成三批次463门课程录课、晒课、评课,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落地。
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3项,与台湾黎明技术学院、辅英科技大学等实现课程、学分互通互认。
引进石油工程、计算机科学类等15部原版外文教材(讲义)和钻井和维修结构规范、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环境管理体系使用指南、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国际行业规范与标准。
引入尔雅通识在线课程33门,建设网络课程230余门,各类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化、可共享,推动泛在、移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形成教学新形态。
42
4.双向融合、三维互动,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特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导引课程+成长课程+项目课程”三步课程、“专业学训+项目学做+企业学创”三阶课堂、“课堂绩效+素质拓展+实践成果”三元评价体系。
《双向融合、三维互动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创业实训》课程,开发《网络创业理论与实践》等13门公共选修和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编写出版创新创业校本教材3部,建设《创新思维训练》等3门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
打造新技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优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完善提升项目孵化室功能。
2017年以来,投入1160万元,高标准建设山东省文化产业“金种子”计划试点孵化器、虚拟仿真创业对战演练实训室、大学生产业加速创新创业孵化器、中关村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器(东营)协同创新基地、新青年电商创新创业基地等实训平台以及工业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众创空间,优化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训环境。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6.2%,创业项目三年存活率81%。
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众创空间”“山东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5.提升教师能力,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修订了《东营职业学院教学名师评选与管理办法》《东营职业学院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评聘管理办法》,评选校级教学名师6名,评聘新一届校内和行业企业专业群带头人各11名,专业带头人5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102名。
更加突出师德要求,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位。
细化教师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 43 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培养要求,强化培养措施,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团队影响力显著提升,新增山东省高职院校名师1名,山东省职业院校青年技能名师2名;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被表彰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原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学校连续两年获山东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优秀组织奖”。
参加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
在省级及以上教师技能比赛获奖22项。
专业群1:石油化工专业群建设石油化工专业群包括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油气储运技术、化工生物技术等专业,核心专业是石油化工技术专业。
化工技术品牌专业群项目通过省级验收、石油化工专业群被立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整体实力进入国内一流方阵,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建设了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山东省化工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职教集团、山东省职教名师工作室、山东省校企合作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单位、全国检测检验认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
牵头筹备成立山东省安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东营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开放大学联合共建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环渤海工业园区学习中心。
与富海集团深化产教融合,被评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
加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中德AHK(东营)职业培训中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富海集团合作开展国家和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市亚通石化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控股 44 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双主体协同育人,组建3个双主体育人班、6个现代学徒制班,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相衔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中高本贯通培养,与烟台大学合作专本贯通班完成190名学生转段,与东明县职业中专学校合作中高贯通班88名学生转入我校学习。
牵头完成2批次山东省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指导6所学校开展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
参与AHK化工工艺员职业标准制定,探索实施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
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实施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使学生成为适应企业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017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学生技能比赛中获奖58项,7人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实现高质量就业。
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普通高职、对口高职、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高职段、专本贯通等多样性课程体系,实施分层次人才培养,扩大选课范围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实现与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置换,建成学生过程性综合考核平台。
开发的山东省高职石油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山东省五年制公共化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在全省发挥指导作用。
建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化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课程共享资源,打造专业群内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实现“互联网+”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主持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资源库立项为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
承担2017年山东省省级资源库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资源库化工安全技术、油品分析两门课程建设任务,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库备选库煤化工技术专业资源库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安全技术两门核心课程建设任务。
立项建设国家级数字化资源课程题库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出版教材8部,省级获奖教材2部。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基础课程、创业实训课程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 45 机融合。
培养创新创业导师10人,培育创新创业团队26个,成功孵化创业项目21个,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1项。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借助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职教集团、首席技师工作站等平台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派出13名教师赴台湾学习交流,10名教师到本科高校访学,举办2期全省中职教师培训班,建成12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学生党支部成为省级样板党支部;获批国家骨干专业2个、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2名,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1个、东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获聘山东省产业教授岗位1个、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专业导师1人、山东省高校专业宣讲团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东营市安全专家5人;考取全国化工技能鉴定质量监督员资格2人、考取考评员资格8人,考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师资格(AEVO)证书24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5人;6名教师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技能人才”称号,16人次获得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人取得山东省惠才卡,10人次执裁国家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3项,山东省技能兴鲁技能大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全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建设共享、开放、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实训基地,新建化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化工HSE实训室、生物制药实训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训室,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和功能。
被全国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为职业技能鉴定站,完成技能认证1866人次。
提高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水平。
完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3项,参与省科技惠民项目1项。
取得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46 奖3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
取得专利116项。
连续承担山东省春季高考化工技能考试任务,连续承办东营市职工化工类职业技能竞赛。
开展职工培训33558人次,完成公益性培训42695人日。
为政府提供安全检查、项目评审等服务16次。
政府购买服务收入93万元,获企业投入150万元。
为烟台大学169名学生、枣庄学院60学生提供实习培训。
积极开展诊断与整改。
修订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成考核平台并投入使用,实施教师综合考核和学生过程性考核评价,从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开展自我诊断。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以学校“创”文化为统领,突出“责任、创新”,实施文化育人,开设化工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化工安全系列教育、化工环境保护等专业课程。
对办公区域、教学场所、实验实训区域的校园文化进行改造提升,形成浓郁的石油文化氛围。
20名学生入选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2名学生获得国家劲牌阳光奖学金,2名学生进入国家服务西部计划,1个社团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社团,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团干部。
专业群2: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核心专业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专业群区域特色鲜明,整体实力进入省内一流方阵,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群。
推进产教融合。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成立了山东省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职教集团,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参与了山东省智能制造技术职教集团、海尔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i5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推进校企双导师育人,与万达集团共同开展实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石油装备行业以及山 47 东科瑞集团、中国万达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建“产教研创”平台,推进科研上水平,校企共建石油装备制造合作研发中心。
深化人才模式改革。
根据石油装备产业对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项目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实施“项目支撑、德育渗透、双创融入”的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实施“学中做、做中训、训中研、研中创”教学模式改革。
主持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1个,参与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2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骨干专业,装备制造专业群获省级品牌专业群立项。
突出职业能力考核,2019届毕业生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56%,在全国同类院校位居前列;在省级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152项,其中国家级26项。
依托黄河三角洲地区石油装备制造产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中国万达集团合作,实施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获得省级立项;积极推进与中国万达集团合作实施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一体化办学,联合申报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1个,参与《电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教学资源库2个。
立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
主、参编工学结合教材12部。
依托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工作室平台,采用校企“双向选择、双向研发、双向应用”的方法,结合当地生产企业实际,与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等共同开发生产型实训项目8项,完善了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资源库。
培育高素质教学团队。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近三年共引进青年教师

标签: #电子版 #苹果 #用手 #自定义 #多个 #方式 #正在运行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