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B082021

cocoon 26
年5月27日星期四责编:海鹰美编:刘福财投稿邮箱:yy1220@ Citsyupplement身/ 边/ 人/ 身/边/事 趣事报料♥芩子夹 亲昵的家乡“土名” 记得那年新婚的嫂子在我的老家连城乡下做客,听了一天我们的老家话,她觉得很好笑:你们这里人讲话真有意思,鸡叫“鸡哩”,鸭叫“鸭哩”,兔叫“兔哩”,鱼叫“鱼哩”,猪叫“猪哩”…… 岂止是家禽家畜,在我们老家,叫人名字都习惯加一两字后缀,那加的后缀可是五花八门,比如我的叔叔叫“铜牯满”,堂哥叫“天水生”“辉佬牯”“炎牯锥”,侄儿叫“新之冠”“雨子屎”,婶婶叫“凤嫲”,姐姐叫“明之滴”,堂姐叫“莲子米”,堂妹叫“小华子”。
这些后缀加得很是随心所欲,无特别含义,大约就是多点家常、疼爱和亲昵的意味吧。
“佬”“牯”“满”“生”“仔”多用作男性,“满”字在老家表示最小,比如排行最小的叔叔叫“满叔”,最小的姑姑称“满姑”,家中最小的女儿多取名“满凤”“满菊”“满妹”,但显然被当作后缀的“满”绝非最小之意。
同样,叫“嫲”的不一定是中老年妇女,也可能是年轻姑娘和小女孩。
客家方言非常丰富且复杂,不同乡村的方言都可能大相径庭。
嫂子家和我们老家是邻乡,隔着一二十里路,方言发音却完全不同,名字加的后缀也略有不同。
我的“土名”叫“芩子夹”,“子夹”为何义,我不懂,从小听大人这么叫,早习以为常了。
上初中的时候,体育老师是姐夫的同事兼朋友,是看着我长大的。
一天课外活动,我和同学们去操场围观老师的篮球比赛,比赛结束后,体育老师顺手把篮球扔给我:“芩子夹,帮我把篮球送回器材室。
”我猝不及防,呆愣了一会——离开老家到镇上上学十年了,我已好久没听人喊我“芩子夹”了。
这下可不得了,同学们仿佛知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大家嘻嘻哈哈地叫我“:芩子夹,芩子夹......”臊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时间在走,时代在变,老家特有的“土名”一直还在叫。
当了十几年美术老师、充满艺术家气质的堂侄回村,照样被我们喊“水满佬”这么土气的小名,堂弟四十好几,大家至今叫他“煜夹”。
QQ和微信的家族群里,我们喊年轻的晚辈“沛仔牯”“瑞之甘”“林满崽”,平时嘴上喊不觉得,用同音字替代,在屏幕上以文字的形式打出来,看着就觉得特别好玩有趣,一见就不禁发笑。
不过,现在是真没人喊我“芩子夹”了,有时候倒挺想念的。
那一声亲昵的、充满疼爱的“芩子夹”,会让我觉得,我还是当年村里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 闽南话本♥新民 一顿伸一盏一年伸满满 记得小时候,母亲量米下锅,总是使用一个小酒盏。
母亲时常会念叨一句闽南俗语:“一顿伸一盏,一年伸满满。
”“伸”是节省、剩余的意思。
这句俗语是说,每天节省哪怕是一点点,一年下来积少成多,节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了。
“年头不俭,年尾俭无路”,这句闽南俗语意思比较接近,说的是节省要从年初做起,持之以恒,这样就不会出现年头富余,年尾闹粮荒的窘境。
如今,生活好了,但我们仍然不能大手大脚地铺张浪费,应该居安思危,把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下去。
老照片之旧物件♥阿群手表里有亲情 前阵子,我整理旧物,发现一个小纸盒,打开一看,原来是我使用过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的葵花牌手表(如图),拿起手表仔细端详,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我是一个时间观念较强的人,工作原因很需要手表,但上世纪七十年代,购买食品、生活用品都需凭票,而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更是属于稀缺商品,要是能得到一张供应票,就好似中了大奖。
自工作以来,我就天天盼着能拿到一张手表供应票。
那时我的工资每月只有40多元,而一块上海梅花牌手表要120元,对我来说是笔巨款。
我一边每月攒钱,一边在单位排队等手表供应票,可等了一年多,我还没见到手表供应票的影子。
1978年,舅舅从厦门到汕头,准备稍作停留就到广东揭阳出差。
他来到我家看望我,我和他谈起现在结婚得有“三转一响”,他问我什么是“三转一响”?我告诉他,“三转”是指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一响”指的是收音机。
舅舅听后,对我说:“我这次要到揭阳手表厂去搞技术业务,他们厂生产葵花牌 手表,每块表出厂价为30元。
”我一听喜出望外,忙问舅舅能不能买到,舅舅说:“应该能买到。
不过,我此行所带的钱款,除去车票、住宿等花费之后,余钱不多,等下一次再给你买好吗?”我立刻明白了,舅舅是想买手表送给我,但带的钱不够,我对他说:“我有积蓄,买表的钱我自己付,能买到手表我就很高兴了!” 第二天,舅舅去了揭阳,我拿出自己的积蓄给舅舅,心里一直盼望着舅舅工作顺利,能帮我买到手表。
就这么盼了四天,第四天,舅舅从揭阳回来了,高兴地掏出一块崭新的葵花牌手表给我,我立刻戴在手上,一连高兴了好些天。
这块手表陪伴了我十多年风风雨雨,虽然后来我又换了新手表,可我依然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了,屈指一算,它已经有43年历史了。
端详着这块手表,我感慨万分。
改革开放,让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块手表提醒我别忘了舅舅的亲情,更别忘了当年艰苦的岁月,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好日子。
集美红色记忆征文征图选登 投稿邮箱:zfk@ 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厦门日报社联合主办 补丁就像一朵花♥亦言 下班回家,六岁的女儿兴奋地跑来对我说:“妈妈,你看,我也和嘉庚爷爷一样不浪费!”她指了指自己的衬衫下摆。
哦,那是前天她玩耍时不小心刮破了衣服,现在,刮破的地方打上了一个小小的补丁。
“是奶奶帮我缝的,奶奶真厉害!” 看着女儿喜笑颜开,我不禁想起了数月前的事。
下班刚踏进家门,就听女儿念叨:今天班里谁又穿了新衣服,谁穿了漂亮的公主裙,谁的鞋子最好看,吵着要我带她去买新衣。
“这孩子,学会攀比了。
”看我忧心忡忡,母亲建议“:要不带她去参观陈嘉庚故居?”好主意!记得我幼时就曾参观过,看到嘉庚先生遗物时的震惊,我至今记忆犹新。
周末,带着女儿,我们直奔陈嘉庚故居。
女儿对嘉庚爷爷并不陌生,带她在集 美学村、厦门大学参观游览时,就曾多次向她介绍过,她记得嘉庚先生是“热爱祖国、捐了很多很多钱建学校的好爷爷”。
看着眼前陈嘉庚故居的两层小洋房,女儿还兴奋得叽叽喳喳,像只快乐的小麻雀:“哇,真漂亮!”可随着参观的慢慢深入,女儿渐渐安静了。
那油漆斑驳的桌椅,打了层层补丁的雨伞,破旧、看不清颜色的背心,鞋面划痕明显还翘角的皮鞋……无声地诉说着主人赤诚爱国、勤俭节约、倾资兴学、百折不挠的一生。
“妈妈,这是嘉庚爷爷穿的衣服吗?他不是很有钱吗?”女儿在展柜前伫立良久,终于拉了拉我的衣角开口了,脸上的震惊跟我幼时一模一样。
“是啊,嘉庚爷爷捐资办学十分慷慨,可自己却十分节俭, 他很少买新衣服,总是穿着旧衣服,还随身携带针线包,哪件衣服破了就脱下来自己补。
他总是把‘能用就行’挂在嘴边,他教育他的孩子,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我趁热打铁现场开展教育。
“你知道什么是该用的钱,什么是不该用的钱吗?衣服够穿就好,一定要买新的吗?穿得干净精神就好,一定要最漂亮的吗?嘉庚爷爷那么有钱,他都不浪费,而是把钱都拿来捐资办学,我们能浪费吗?”听了我的话,女儿沉默不语,轻轻摇了摇头。
“妈妈,我觉得这个补丁就像一朵花。
”女儿的欢声把我从回忆中拉回。
是的,那细密的针脚,是开在补丁上的小花,更是嘉庚精神开在孩子心底的花儿。
人间草木♥寒霜“栀子花开应到家” “五一”假期回漳浦老家,看见山坡上一簇一簇的栀子花开得清浅又热烈,细雨中的栀子花叶色亮绿、花色洁白,格外清丽可爱。
那一朵朵栀子花,使我想起盛开在记忆深处的青春年华的栀子花。
三十多年前,也是“五一”假期,新婚不久的我和先生回老家度假。
沿着蜿蜒盘旋的黄土路上山,山坡上开满栀子花,日光斜照,栀子花上光影浮动。
栀子花香一阵一阵,随微风欢快地“游走”在空气中。
那时,我父母相继离世,我和先生刚结婚,我发愁着没钱没房,心中伤感,竟无心赏花。
先生摘下一把栀子花递给我,宽慰道“:栀子花在炎夏开放,它们开得让人充满了欢喜,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我们边走边聊关于栀子花的古诗词。
我说此刻正是:“落日桐阴转,微风栀子香”。
先生讲田边地头、房前屋后、院子里都有栀子花的身影,不就是:“聊得闲园里,应开栀子花。
”我们还不约而同地念出:“同心何处切,栀子最关人。
”到家了,我看见婆婆的发髻上也斜插着一朵盛放的栀子花。
我不禁笑了,栀子花开了,我们回家了,真是“栀子花开应到家”。
先生告诉我,他小时候每到入秋就去捡栀子橙红色的果实给大人泡药酒。
栀子的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凉血解毒等功效,外用还可治外伤出血、扭挫伤。
有一回,我火气大,肺部燥热咳嗽了好久,婆婆摘来新鲜栀子花,加水煎汤,放入蜂蜜少许,一天喝几次,连喝几天,咳嗽就好了。
儿子小时候调皮好动,不小心扭伤 脚,公公取出栀子花泡的药酒涂在扭伤部位,按摩至吸收,或用纱布浸透药酒包裹伤处,几天后,儿子就可以活蹦乱跳了。
从那时起,我爱上了栀子花。
我喜欢去山坡上摘栀子花,找个玻璃瓶插起来,或翻出蓝边白瓷大碗盛上清水,放入一朵朵栀子花,让花香弥漫整个房间。
我喜欢在月圆之夜,月色白如栀子花、月光浸染栀子花香时,拉着先生去摘花,闻着栀子花的香味,就能暂时忘却尘世烦恼。
我还喜欢在发间插上一朵栀子花,挽着先生的手,走过长长的乡间小路…… 栀子花开呀开,如今,栀子花早已成为我心目中最爱的花朵,我更爱上了栀子花的花语,“永恒的爱、一生守候、坚强”,无论哪一种花语都是美好而令人期待的。
三言两语♥福晟 煤渣当肥料黄瓜长得旺 我常常回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老家梧侣村种菜的往事。
那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化肥,我便四处捡牲畜粪便。
记得运气最好的一次是到莲花后埔村,在姨丈的帮忙下,我捡了好几畚箕的牛屎。
都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点儿也不假。
施用土法沤的农家肥,我种的菜花,四五斤重的属于轻量级,十斤以上的才能“跻身”重量级。
有一次,我听人说煤渣可做肥料,我便 骑着自行车从同安县城的垃圾堆里载了一袋煤渣回来,仔细捣碎后和农家肥搅拌在一起。
农历十二月下旬,我开始培育黄瓜苗,很快就是新年正月,我把黄瓜苗搬到“暖屋”居住,再施上拌有煤渣的农家肥。
过了一段时日,下霜了,村里其他人栽的黄瓜苗全被冻死,唯有我栽的黄瓜苗奇迹般地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儿。
几场雨后,天气转暖“,吃饱喝足”的黄瓜苗长势更良好了。
那年农历三月上旬,我的黄瓜收成了, 整个市场仅有我一个人卖黄瓜。
物以稀为贵,我的黄瓜一上市便成了抢手货,每斤卖三四角钱,最贵时卖到五角钱。
到了农历四月上旬,我的黄瓜基本卖完了,新鲜黄瓜开始大量上市,最贵的每斤才卖五六分钱,最便宜的每斤卖两三分钱。
算上成本,如果每斤黄瓜卖两分钱,是要亏本的。
为什么我栽的黄瓜能熬得住霜冻,提早上市呢?究其原因,是煤渣会发热,能保护黄瓜苗。
XIAMENDAILY 相思树♥佳艺 奶奶夸“厦门真美” “鼓浪屿很美,厦门真美!”1995年夏,奶奶第一次跟着家人出远门,来到厦门游玩,回到老家后,她总是这样向乡亲们夸赞厦门。
奶奶1918年生于南安农村,一辈子很少离开家乡。
1995年,我妈妈陪着她,带着家里的小孩子第一次来到厦门探望我。
我带着她们首先来到鼓浪屿游玩,在人头攒动的龙头路,奶奶连说“:鼓浪屿真热闹。
”参观菽庄花园,行走四十四桥,看着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奶奶也开心极了。
我又带着他们游览观海园、八卦楼,远眺日光岩,奶奶流连忘返,连声赞叹:“鼓浪屿的房子‘水当当’,山也‘水当当’,人也‘水当当’!” 奶奶厦门之旅的第二站我安排的是我的母校厦大。
我带着奶奶参观了敬贤楼群、芙蓉楼群、上弦场、芙蓉湖畔,品尝了大学食堂的美味佳肴,奶奶不停赞道:“厦大真美啊!能在这样风景美丽的大学读书,真的是福气啦!”我给奶奶讲校主陈嘉庚先生“宁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故事,奶奶连声赞叹陈嘉庚先生“了不起”。
接下来,我又带着奶奶游览了南普陀和万石植物园。
美丽的植物王国让奶奶倍感新奇。
这次厦门之旅,我们乘坐了公交车和渡轮,有不少乘客主动给奶奶让座,奶奶发自内心地赞叹“:厦门人素质高,讲文明懂礼貌。
” 厦门,是奶奶一生中到过的最远的地方,给她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只是奶奶早已离开我们,我时常遗憾,要是奶奶生前能带她多来厦门走走看看就好了! 市井百姓♥老蔡 诚信商贩 上菜市场无论买什么,我都喜欢找熟悉的摊位,一来较为可靠,二来节省时间。
每回上菜市场我都直奔“目标摊位”而去,只要东西好,我一不谈价格,二不看秤头,都是熟悉的摊贩,要的就是个“爽快”。
周末,我携妻去见识我熟悉的水产店,店主是一对年轻夫妻,两个店面,售卖的水产很是丰富。
老板娘操龙海口音,十分面善,她知道我喜欢野生鲈鱼和狗鲨,便热情招呼:“今天鲈鱼较小,一斤55元。
”我心想,上周她老公才卖我50元一斤,也许是鲈鱼涨价了。
刚好有顾客找她,我就让她老公帮忙选一条鲈鱼,他很快称好:“一斤一两半,56元。
”我心头一热,他还是按一斤50元卖我。
妻在旁悄声说“:这个老板真不错,刚一位大妈挑选一斤油蛤,他很认真地把水沥干,还认真又挑拣了一番,把几个坏的给扔了。
”我说他人好,他憨厚地笑了“:一个坏蛤会臭了一锅汤啊。
” 我曾买过他家售卖的丝丁鱼,特别好吃。
有一次,看到他店里有一筐丝丁鱼看起来很新鲜,正准备买,夫妻俩却告诉我这种丝丁鱼不好吃,我不信,还是买了,确实口味不如之前的。
每回我问哪种海鲜好不好吃,他们都会如实回答,我很奇怪,像他们这样实话实说,那不好的海鲜还卖给谁?我站在旁边观察,发现顾客要是没问他们不会说,要买他们也不反对,但如果顾客问了他们就会如实回答,我觉得这已算是很诚信经营了。
以前,我极少上菜市场买菜,总觉得菜市场比较肮脏,要是遇上不良小摊贩还秤头没个准。
如今,认识了菜市场的一些诚信经营的商贩,晨起或是饭后逛逛菜市场,倒也不失为一种生活乐趣。
AmoyCSJB抖音二维码 chengshijiebao微信二维码 广告/新闻热线5581538 可在地铁站点服务台旁的取阅架免费取阅 “红色奇石”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 主办单位思明区文联开元街道 厦门报业传媒集团 承办单位城市捷报社心和美术园 协办单位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 厦门惟一地铁报 现面向全省收藏爱好者征集“红色奇石” 联系电话:(小蔡) 《城市捷报》每周五与你相约

标签: #快递 #要做 #钻戒 #cad #国内 #cpa #cad #什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