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23567732020年8月24日星期
一 “金马”是怎样炼成的? □林道远 儿子林木,未到不惑之年,便爆出了冷门:电影《杀生》入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6项提名,林木作为造型指导和美术指导一人获得两项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美术指导大奖。
林木手捧“金马”,在脑子里出现过“空白”的情况下,发表了充满“感谢”的“获奖感言”……回到座位上,袁方嗔怪:“怎么没感谢我呢?”林木一愣“:太紧张忘了。
” 林木和袁方是北京电影学院同学,一场校园之恋成了人生伴侣。
他俩都忙影视,“离多聚少”。
袁方生第一个孩子时,林木远在遥远的欧洲。
两个男孩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
她说,最怕接到老师电话,一有电话准是孩子生病,“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有时候自己也要到外地拍片,赶上母亲不在京,就得请亲戚帮带小的,让大的坐车到爷爷奶奶家,学校远,在外地得知奶奶接到孙子了,心里才“石头落地”。
林木作为影片的主创人员,走南闯北,家人很惦挂。
他从南极即将回国时,我忽然看到凤凰卫视一条标题新闻:“我国在南极的一艘邮轮失火。
”我料定是林木他们乘坐的邮轮,手机没有信号,当即电告袁方,经网上查证,方知是另一艘邮轮,一场虚惊。
事后她说当时“几乎崩溃了。
” 儿子捧“金马”,我的“感言”出人意料。
我对朋友说:“如果孩子显露了‘特长’,不要过早为他(她)规划蓝图,免得把孩子赶上‘独木桥’。
” 林木刚到三岁,我便开始“望子成龙”。
隆冬腊月,天未亮便把他拎出被窝,跟着我下楼一边小跑一边背诵唐诗。
同时教他画画,看到他把得意的画贴到墙上,便买了画夹,打发他出去画他的“儿童世界”。
一天,无意间在《北京晚报》看到北京市少年宫美术班招考新学员的消息,可惜已经过期。
哪管这些!星期六一早,我和老伴带着林木和他的画直奔少年宫。
美术老师看了画,没有吭声,让我们把画收起来。
我心里正有点凉,忽见老师递给林木一张画纸一支铅 笔,说:“画个老虎头吧!”我们带去的画,就有老虎头……我忽然意识到:老师想辨别真假。
林木龙飞凤舞很快便画出来,只听老师淡淡地说了一句“:下周六来吧!” 到少年宫,必须走过长安街转车,我和老伴轮流带他前往。
正赶冬天,我在花园里看小说,听到下课铃声响,才发现帽上、身上,积了厚厚一层雪……每次如此陪他,我们有点吃不消,便想“放单飞”。
吩咐他过长安街时,一定请大人带着,头两次我们还偷偷尾随观察。
很快他便总结出经验,对他妈妈说:“不能请年轻的叔叔阿姨带。
”为什么?他说:“他们只顾谈恋爱,不牵我的手。
” 省心了两年之后,有两件事让我一喜一怒。
联合国教科文的官员访问北京市少年宫,林木作为“小画家”进行表演。
看着她们接受画作搂着林木合影,我心里美滋滋的。
不久后的一个周末,林木回家时同往常一样,让我看了有老师签名的画作,这是老师与家长约定的一种“考勤”。
我发现不对,“于春瀛”老师的“瀛”字怎么少了三点水。
一追问,原来,他没去少年宫,而是跟同学去打篮球,一位海军叔叔稀里糊涂替他签了老师的名,匆忙中出错。
一怒之下,他挨了一顿打。
逃学,意味着他的兴趣不如以前了,原因之一是骄傲,不知美术的原野天外有天。
放假的时候,我不再给他报儿童美术班了,而是给他报了个成人班。
他看到了美术不尽的山峰,兴趣倍增,下苦功夯实了根基,顺利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林木也从此走上了“独木桥”。
美院附中面向全国,只招二三十个学生,考上了,美院才会在远处招手,考不上,前功尽弃。
四年过去了,面临高考,林木走到了“独木桥”上最窄的一段。
美术院校少,一次也只招十几名学生。
为了保险,他连奔三个考场。
先奔杭州考中国美术学院,连夜赶回,一出北京站,直接奔赴北京电影学院,两天后又进中央美术学院考场。
很快,我接到了中国美院的电话,说如果愿意自费,林木 即可录取。
我一下接受不了“自费”,便放弃了。
接着,老伴也接到电话,说如果林木的第一志愿填写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即予录取,不可填为第二志愿呵!这时中央美院也传来消息,林木的“专业”已入围。
不巧的是,公布“文化课”成绩,中央美院比电影学院要晚两天。
怎么办? 开“家庭会议”。
第一志愿填哪儿?当时,画家朋友意见不一:“学实用美术工作好找”;“这块料不当画家可惜”。
我们还是倾向中央美院的,只是林木底气不足,因为英语不好,怕文化课的分数过不了关。
我们的决定反反复复,犹豫再
三。
为了保险,天快亮时做出了决定:第一志愿填写北京电影学院。
转眼四年也过去了。
林木毕业后的选择,竟然是“自由职业”。
孩子长大了,只好依他。
开始他拍广告,我有朋友想让他在电视剧里当“美术”,他婉拒了几次,差点把我惹火了。
后来他主创的“七匹狼”广告获得好评,听说“狼”和“驯狼女郎”来自美国,我对拍广告不由刮目相看。
林木这个时候才解释:电视剧美术的投入太少,难以施展。
期待林木的成才,挚友曾伯牙比我还心切。
一次聚会上,他说:“林木,希望我问你在忙啥时,不要总是说在拍广告。
”不知是因了“激将法”,还是时机成熟,不久他便在电影的广阔天地里,跃马扬鞭,一去不回头。
获“金马”奖之后,片约不断。
在《九层妖塔》,他遇到妖怪,遇到高科技,遇到海外合作人员,开了眼界,也淬了一次火。
拍《火锅英雄》时,他相继接到10个剧本,最终挑选了不甚完美的《南极绝恋》。
他说,错过它,今生也许便错过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在南极,林木感到人之渺小,生命之伟大,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心灵受到了洗礼。
他在朋友圈中发了一组美得震撼、险得恐怖的照片,附上了这样的文字:“在南极,有一次我离开大部队,单独去寻找合适富春(剧中人)发现地衣(植物)的地点,虽然只相隔一个雪坡, 而且对讲机每隔15分钟都会保持通话,但在那与世隔绝的地方,在那静默的时间里,瞬间有种巨大的孤独感和隐隐的恐惧莫名袭来,那一刻,我联想着剧中人斯科特、阿蒙森乃至富春的境遇,内心深深为他们的意志与信念撼动。
” 影片《八百》对林木更具挑战性。
这部片讴歌淞沪战役国民党军“八百壮士”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是一次历史胸怀的拓展和人性的挖掘,一旦搬上银幕,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一笔。
但它题材敏感,体量超大,注定道路之坎坷、工作之艰辛。
参与者可以选择进退。
林木说,正像导演管虎在开机仪式上说的,“我们在做一件连上帝都会感动的事情。
”按照林木自己的话说:“我们抛开了商业意识和个人得失,把它当作使命!” 这部片在苏州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林木全身心地投入。
让他惬意的是,几次回潮州老家,他在三轮车里对古城的感受,在镜头里记录下来的明清建筑、历史余韵,因为与影片中的老上海街景年代相似,创作时派上了用场。
拍摄时也经历了少有的劳累。
片中夜戏较多,须集中一气呵成。
于是昼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拍戏,连续一个多月。
为了春节放假,白天还得收摊子,睡不了觉,个个一脸疲惫。
放假的路上,大多数感冒病倒了,林木也不例外。
快过年了,因为交叉传染林木全家病倒,幸亏除夕都退了烧,才吃上了团圆饭。
不料第二天小孙子又发烧了,为了不传染我们老两口,决定看完电影立即返回。
林木突然犯愁:半年前已经答应陪孩子看一场电影,也答应为此文接受我的采访,无奈只好留下。
我赶忙进行采访,有了满意的收获之后,宣布休息10分钟。
正要继续,忽见林木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病了、还是睡着了?我终于没有忍心叫醒他。
回家之后,林木静养了几天,便重返“淞沪战场”。
我心底不由响起马玉涛的歌声: “马儿呵,你慢些走呀、慢些走呀喂……” 梧桐花下是故乡◀书法 林 □曹春雷 俊 作 似乎每个村庄都有一棵或几 有些花蔫了,落在院子里,我 棵标志性的树,成为这个村庄的标捡起来,对着花吹气,然后将开口 签。
譬如,我老家村口,就有两棵处拧住,花朵便鼓鼓的,放在手心 梧桐树,一左一右,像是忠实的护一拍,“啪”,很清脆。
这样的玩法, 卫,没日没夜为村庄站岗。
如今都我乐此不疲。
已很粗,两个人合抱才能抱得过 桐花落尽,新叶初长,先是嫩 来。
栽下这两棵树的,是村里的老黄,如手掌大,渐渐浅绿,深绿,便 奎,已去世多年,但树替他郁郁葱有蒲扇大了。
雨来,隔窗听雨打梧 葱地活着。
桐叶,极清脆。
如在深夜,雨不大 前几日回乡,远远看到绿树环不小,这敲打声于是就很有打击乐 绕里,两团紫色的“云霞”突兀而的韵律感了。
我的耳朵,常常为此 出,顿时心安,到家了,两棵梧桐已痴迷。
认出我,向我张开欢迎的怀抱。
这 那年,也是在雨中,我和邻村 时的梧桐,花朵满树,远看去,一簇正在热恋的女朋友,去离村子很远 簇,像是挂了一串串紫色的风铃。
的一条河边约会,春雨突来,细细 老家院子前,也有一棵梧桐,绵绵,我从一棵梧桐树上摘了两片 紧挨着院墙,在春天,把一大枝花梧桐叶,一人一片,擎在头顶,在雨 伸进院子里,让我们看,生怕我们中,沿着河流继续散步。
附近无 寂寞。
我站在院子里凝望,总怀人,唯有鸟沐雨而鸣。
这时候,雨 疑,风起时,树上的紫色“铃铛”会是我们的,河流是我们的……整个 叮咚作响。
只不过,唯有树上的鸟世界,只有我们自己。
才能听得见。
树的秘密,总是会对 那场雨,如今还下在我心里。
鸟全方位开放。
那片梧桐叶,似乎还在头上。
我常拿铁钩,勾住一簇花折下 离开故乡已多年,如在异乡遇 来,一朵朵摘了,去掉花托,舔花
到梧桐树,恰是繁花满目,亲切感 蕊,有种淡淡的甜。
这姿势,有点就会油然而生,仿佛它们是从老家 像是拿着紫色的小酒杯,在举头泯院门前、从村口千里迢迢赶来,只 酒。
有次祖母见了,就笑我,小酒为与我在此相遇。
这时,我会笃定 鬼,在偷喝酒呢。
我小脸红红的,认为,这世上每一棵梧桐树下,都 真的像喝了二两。
是我的故乡。
山村夜雨 □朱彩娟 坐在小院的平台上,远处的山林隐约传来声响,唰唰——唰,一定是风从林中钻过吧。
不想却有三两点雨落在脚下,打在胳膊上,“哇,下雨了。
”原来唰唰的声响也是雨打在树梢。
山中的雨,居然是从远及近的。
喜欢雨。
雨从天而降的瞬间就隔断了尘世的纷杂,荡涤天地间的躁动。
大地遇上雨水,连飘 浮在空中的灰尘都会随雨水落定,顷刻间尘归于土。
因为雨,山里的夜色愈加黑黢黢的,尤其是大山的影子,似乎长了脚,向山村的方向慢慢移动着,有种莫名的神秘感。
跟雨最有默契的算是茶了。
水壶咕嘟嘟烧开的声响都像是为雨助阵,如若再摆上茶海,泡一壶普洱老茶,让茶的暖红遇上杯子 的天青,一杯杯热茶下肚,清爽的夜似乎也着了一层淡淡的暖色。
时光,变得更加悠闲起来,全然不管夜雨紧紧停停,茶却泡了一壶又一壶,任暖红一遍遍褪色。
雨声中,房檐下的吸顶灯叮当叮当地响着,是夜里的飞虫围在塑料的灯罩旁狂欢。
王菲曾唱过“爱到飞蛾扑火是种堕落”,或许也如此刻的我,抛家舍业般放下工作、离开生活的地方,钻进山村小院里,藏进一个树洞里,享受清静。
也是在喝空杯的那一瞬,一个黄豆大的飞虫跌跌撞撞落在杯子里,或许是我这个不速之客叨扰了它的生活,全然不顾悠然地 爬着。
看它甲壳上闪烁的荧光,微弱却美好。
还没来得及送别它,一只叫着的知了从树梢上俯冲了下来,“呜——哇”“呜——哇”地叫着。
那一刻,我觉得地方口音不仅适合于村村镇镇的人,也同样适合知了这样的虫儿…… 不知何时,夜雨已经停了。
半个红月亮顶着朦胧的白纱姗姗来迟,夜空里,似乎只有一颗星。
雨停了,茶淡了,人也开始犯困了。
躺在床上,关掉灯,透过窗子,蒙蒙亮的天空,衬托着剪影般的大山,如一幅山水画窗帘,送我入梦。
fkcll@百花台 薅草 □许镇焕 07 “今晚早点睡,明日一早跟你哥一起去薅(考1声,意为拔除)草。
”晚饭时候,母亲给我安排第二天的农活。
第二天一早,天还黑着脸,便被母亲叫醒,问母亲为什么要这么早,母亲说六月天时热,工课要起早摸黑做,说着母亲给我一身长裤加厚外衣,我问母亲既然天时热,为什么要给我这身衣服,不是要我热上加热?已经准备出发的哥哥要我别问这问那,拿了衣服赶紧出门。
听着哥哥发话,我便不再言语,接过母亲手中衣服,跟在哥哥后边,熹微中沿着蜿蜒的小路向田间出发。
虽然生在农村,但薅草还是第一次,所以要跟着哥哥,向他学。
至田头,看哥哥脱下随身衣服,换上母亲给的厚衣服,我也依样画葫芦。
但有一事,我是不能学的,哥哥大口大口地吸烟,我年少,可学不得。
哥哥过完烟瘾,便沿着田埂,打量了一番,然后双腿跪进秧苗与秧苗通道之间,开始工作。
他以他的身体为中心,双手在水田里游走,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前,时而后,拔除去生长在秧苗周围的杂草,当手中的杂草成把时,遂用力把杂草往土里深埋。
然后向前跪行着移动位置,移动的距离要确保与上一个位置接紧,而不能间开,间开便叫“偷食”。
对于诚心诚意前来除草的农民,他们是无意于“偷食”,纵然偶尔为之,也是在不经意之间。
哥哥一贯做事利索,纵然是跪行着薅草,也不改性情,只看见田里水波频繁涌起,不时听见深埋杂草后手拔出时发出的“卟卟”声,转眼之间,他已前进了好大一段。
哥哥很少言语,只是身教,我也心领神会。
挨着哥哥“半径”距离的那株秧苗,打量着自己所能达到的“半径”,我也向水田双膝跪下。
双腿跪下的那一刻,但觉得肚皮被小锯所锯,原来是一小撮秧苗趁机进入我没有浴布系腰的宽松的身体,秧苗如锯一般轻锯着我,这一刻,我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要给我们准备长裤厚外衣,是怕秧苗这把小锯锯伤我的身体,毕竟在水田里可不是一时半刻。
再者,双膝跪行在水田里,玻璃或是石块是潜在的危险,穿着长裤,最起码是对双膝增加一层保护。
跪行在水田里,眼睛盯着秧苗间可能长出的杂草,手随眼游,随时把杂草连根拔起,成把时将其深埋。
这 时间,既拔除了杂草,也惊破了游鱼、蝌蚪等小动物的美梦,看着水里胡冲乱闯的小家伙,它们也怒眼质问着我为什么要打破它们酣甜的晨梦平静的生活,我理解它们的愤怒,我何曾少对我的行为发出种种的疑问。
正如哥哥身教于我一般,哥哥身教来自于父亲,父亲的身教或许来自我们的伯父或祖父,我们一家,我们一族,我们一村,我们一乡,我们一镇,我们一县,我们一市……世代的潮州农民“,免用教”的都知道插秧后,感觉秧苗在新的土壤之中生根发芽之后,便开始也必须进行薅草这一成规,这一成规不知始于何年,也不知将止何时,只知道它紧挨着插秧,是少不得干的农活。
也许少小之年,对此不甚理解,倒是对于干这看似轻松实则粗涩的活,有着千般万般的叫苦和不愿,但叫苦归叫苦,不愿归不愿,生在农村,身是农民,干农活自然免用二话,你是想辞也辞不了。
既然辞不了,那么只能埋着头干。
及至长大,便开始理解了,尽管这种理解置后了很多年。
都说潮州人多地少,少到什么程度,各地应有不同,按人口计吧,少则二三分,多也难以超出半亩。
地少多养人,对农民都是考验。
考验的结果,无非还得回到原点,那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尽可能多的粮食。
潮州有一俗语说“做田如绣花”,一面反映潮州人的精细,一面却写出潮州人的无奈。
种田要薅草,种番薯、种花生包括一切生长在潮州土地上的果蔬,在其成活之后,都必须经历除却杂草这一环节,天生万物,土长百草,为什么不能让它们共存呢?其实潮州农民所做的目的无非一个,就是尽量减少杂草占去秧苗、番薯等种植物的营养,毕竟肥料供应也是经常性的捉襟见肘,能够减少损耗就尽量减少,而让种植物获得最大程度的营养,便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收成,这是潮州人对于田地的经营。
跪行在秧苗之间,一跪一行地前进,抬着头,眼前是漫无边际的绿油油的秧苗,内心不时在扣问,何时才到达田的尽头。
前面的我的哥哥已经与我拉开了很远很远的距离,我得放下无谓的杂念,对!就如水田需要薅草一般,必须除去杂草,秧苗才能茁壮成长,人呀,需要放下,清除杂念,净化心灵,才能回归专注,才能迎头赶上。
那萍水相逢的男孩 □陈罡元 那年夏天,我与男孩从同一间公司应聘出来,我倚在树荫下躲避炎热的太阳,男孩主动与我交谈起来。
他嘴角微翘,黝黑的脸上镶了两个浅浅的酒窝,白衬衫的腰际间挂了一大串钥匙,整个人显得飘逸洒脱。
第一次去深圳平湖,想四周看看,男孩乐意陪我前往,并跑去对面的商店,买了两支矿泉水,递了一支给我。
我们沿右边的小马路走着,凉风习习,绿草如茵,我贪婪地吮吸着那淡淡清香,愉快的心情,让我忘记了头顶的炎炎烈日。
男孩就不一样了,他咕噜咕噜就喝光了整支矿泉水。
路越走越远,路上除了我们便无其他行人。
时近中午,太阳似火球一样炙烤大地,没撑伞的我,感觉自己似一张被燃烧烤焦的烙饼,全身生辣辣的痛,衣服被汗水渗湿了一大半。
看着那支还在往外渗水珠的矿泉水,我冒烟的喉咙拼命地咕了几声,我多想将它一饮而尽。
我望了望男孩,又瞧了瞧路两边一人多高的丝茅和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公路,我仍然强忍着装作不渴的样子,把矿泉水紧紧地捏在了手里。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正在我思绪翻飞的时候,男孩却和颜悦色地催我说:“你再不喝就热了!”我故作轻松地微笑着回答:“我不渴!” 走了半天,仍不见有站台和小店,我索性把矿泉水递给了男孩,只见他一下子喝了个底朝天,并开心地与我侃侃而谈。
又走了几里路,我们终于见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
集市旁边有个糖水店,他建议去喝糖水,口渴到要晕了的我,真是久旱逢甘露,一下喝了好几碗。
我的心丝丝凉透,整个人也精神百倍,他抢着付了款。
可能是冷热交至,刚走出糖水店 没多远,就肚痛难忍,两眼发黑,豆大的汗珠从额上涔涔而下。
男孩伸手拦了一辆摩托车,迅速把我送进了医院。
医生开了一张药方,他拿去交费,180元,可我身上只有80多元,还差100元,怎么办?他毫不犹豫地从身上垫付了100元说“:先打针要紧!”我感激涕零地连说“:谢谢!” 坐椅上输液,不禁悲从中来,他关切地问我:“是饿了吗?我去买盒饭!”“吃不下!”我两眼泪汪汪地望着他。
男孩又说:“那买水饺吧!”“我都说不要了!”我加重语气凶他,我又怎么好意思让他再为我破费。
点滴凉遍全身,我竟迷迷糊糊睡了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被护士换点滴瓶吵醒。
护士亲切地笑着对我说:“你真是好福气,有男朋友这么疼你!他自己打了几次瞌睡,都不愿去睡,就这样守着你……”我想向护士解释,我们只是萍水相逢,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男孩见我醒了,又把水饺端到我面前,调皮地做了个鬼脸说:“快吃吧!吃了就会好的!”我不解地反问他:“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男孩用手挠挠后脑勺咧嘴浅笑说:“出门在外不容易,都是身在异地他乡,相互帮助是应该的!”我再也忍不住滚烫的泪水哗哗流出。
只身在外,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关心过我,同时,我为我先前对他的猜疑和不信任而羞愧得无地自容。
夕阳醉卧,斜晖脉脉,他送我乘上了返坂田的汽车。
第二天,我怀揣着一百元钱去找过那男孩。
人海茫茫,我连他的姓名、电话都不知道,我又去哪里寻找呢?我真是笨啊! 虽然事过多年,但男孩那飘逸洒脱和亲切的笑容,却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一 “金马”是怎样炼成的? □林道远 儿子林木,未到不惑之年,便爆出了冷门:电影《杀生》入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6项提名,林木作为造型指导和美术指导一人获得两项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美术指导大奖。
林木手捧“金马”,在脑子里出现过“空白”的情况下,发表了充满“感谢”的“获奖感言”……回到座位上,袁方嗔怪:“怎么没感谢我呢?”林木一愣“:太紧张忘了。
” 林木和袁方是北京电影学院同学,一场校园之恋成了人生伴侣。
他俩都忙影视,“离多聚少”。
袁方生第一个孩子时,林木远在遥远的欧洲。
两个男孩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
她说,最怕接到老师电话,一有电话准是孩子生病,“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有时候自己也要到外地拍片,赶上母亲不在京,就得请亲戚帮带小的,让大的坐车到爷爷奶奶家,学校远,在外地得知奶奶接到孙子了,心里才“石头落地”。
林木作为影片的主创人员,走南闯北,家人很惦挂。
他从南极即将回国时,我忽然看到凤凰卫视一条标题新闻:“我国在南极的一艘邮轮失火。
”我料定是林木他们乘坐的邮轮,手机没有信号,当即电告袁方,经网上查证,方知是另一艘邮轮,一场虚惊。
事后她说当时“几乎崩溃了。
” 儿子捧“金马”,我的“感言”出人意料。
我对朋友说:“如果孩子显露了‘特长’,不要过早为他(她)规划蓝图,免得把孩子赶上‘独木桥’。
” 林木刚到三岁,我便开始“望子成龙”。
隆冬腊月,天未亮便把他拎出被窝,跟着我下楼一边小跑一边背诵唐诗。
同时教他画画,看到他把得意的画贴到墙上,便买了画夹,打发他出去画他的“儿童世界”。
一天,无意间在《北京晚报》看到北京市少年宫美术班招考新学员的消息,可惜已经过期。
哪管这些!星期六一早,我和老伴带着林木和他的画直奔少年宫。
美术老师看了画,没有吭声,让我们把画收起来。
我心里正有点凉,忽见老师递给林木一张画纸一支铅 笔,说:“画个老虎头吧!”我们带去的画,就有老虎头……我忽然意识到:老师想辨别真假。
林木龙飞凤舞很快便画出来,只听老师淡淡地说了一句“:下周六来吧!” 到少年宫,必须走过长安街转车,我和老伴轮流带他前往。
正赶冬天,我在花园里看小说,听到下课铃声响,才发现帽上、身上,积了厚厚一层雪……每次如此陪他,我们有点吃不消,便想“放单飞”。
吩咐他过长安街时,一定请大人带着,头两次我们还偷偷尾随观察。
很快他便总结出经验,对他妈妈说:“不能请年轻的叔叔阿姨带。
”为什么?他说:“他们只顾谈恋爱,不牵我的手。
” 省心了两年之后,有两件事让我一喜一怒。
联合国教科文的官员访问北京市少年宫,林木作为“小画家”进行表演。
看着她们接受画作搂着林木合影,我心里美滋滋的。
不久后的一个周末,林木回家时同往常一样,让我看了有老师签名的画作,这是老师与家长约定的一种“考勤”。
我发现不对,“于春瀛”老师的“瀛”字怎么少了三点水。
一追问,原来,他没去少年宫,而是跟同学去打篮球,一位海军叔叔稀里糊涂替他签了老师的名,匆忙中出错。
一怒之下,他挨了一顿打。
逃学,意味着他的兴趣不如以前了,原因之一是骄傲,不知美术的原野天外有天。
放假的时候,我不再给他报儿童美术班了,而是给他报了个成人班。
他看到了美术不尽的山峰,兴趣倍增,下苦功夯实了根基,顺利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林木也从此走上了“独木桥”。
美院附中面向全国,只招二三十个学生,考上了,美院才会在远处招手,考不上,前功尽弃。
四年过去了,面临高考,林木走到了“独木桥”上最窄的一段。
美术院校少,一次也只招十几名学生。
为了保险,他连奔三个考场。
先奔杭州考中国美术学院,连夜赶回,一出北京站,直接奔赴北京电影学院,两天后又进中央美术学院考场。
很快,我接到了中国美院的电话,说如果愿意自费,林木 即可录取。
我一下接受不了“自费”,便放弃了。
接着,老伴也接到电话,说如果林木的第一志愿填写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即予录取,不可填为第二志愿呵!这时中央美院也传来消息,林木的“专业”已入围。
不巧的是,公布“文化课”成绩,中央美院比电影学院要晚两天。
怎么办? 开“家庭会议”。
第一志愿填哪儿?当时,画家朋友意见不一:“学实用美术工作好找”;“这块料不当画家可惜”。
我们还是倾向中央美院的,只是林木底气不足,因为英语不好,怕文化课的分数过不了关。
我们的决定反反复复,犹豫再
三。
为了保险,天快亮时做出了决定:第一志愿填写北京电影学院。
转眼四年也过去了。
林木毕业后的选择,竟然是“自由职业”。
孩子长大了,只好依他。
开始他拍广告,我有朋友想让他在电视剧里当“美术”,他婉拒了几次,差点把我惹火了。
后来他主创的“七匹狼”广告获得好评,听说“狼”和“驯狼女郎”来自美国,我对拍广告不由刮目相看。
林木这个时候才解释:电视剧美术的投入太少,难以施展。
期待林木的成才,挚友曾伯牙比我还心切。
一次聚会上,他说:“林木,希望我问你在忙啥时,不要总是说在拍广告。
”不知是因了“激将法”,还是时机成熟,不久他便在电影的广阔天地里,跃马扬鞭,一去不回头。
获“金马”奖之后,片约不断。
在《九层妖塔》,他遇到妖怪,遇到高科技,遇到海外合作人员,开了眼界,也淬了一次火。
拍《火锅英雄》时,他相继接到10个剧本,最终挑选了不甚完美的《南极绝恋》。
他说,错过它,今生也许便错过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在南极,林木感到人之渺小,生命之伟大,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心灵受到了洗礼。
他在朋友圈中发了一组美得震撼、险得恐怖的照片,附上了这样的文字:“在南极,有一次我离开大部队,单独去寻找合适富春(剧中人)发现地衣(植物)的地点,虽然只相隔一个雪坡, 而且对讲机每隔15分钟都会保持通话,但在那与世隔绝的地方,在那静默的时间里,瞬间有种巨大的孤独感和隐隐的恐惧莫名袭来,那一刻,我联想着剧中人斯科特、阿蒙森乃至富春的境遇,内心深深为他们的意志与信念撼动。
” 影片《八百》对林木更具挑战性。
这部片讴歌淞沪战役国民党军“八百壮士”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是一次历史胸怀的拓展和人性的挖掘,一旦搬上银幕,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一笔。
但它题材敏感,体量超大,注定道路之坎坷、工作之艰辛。
参与者可以选择进退。
林木说,正像导演管虎在开机仪式上说的,“我们在做一件连上帝都会感动的事情。
”按照林木自己的话说:“我们抛开了商业意识和个人得失,把它当作使命!” 这部片在苏州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林木全身心地投入。
让他惬意的是,几次回潮州老家,他在三轮车里对古城的感受,在镜头里记录下来的明清建筑、历史余韵,因为与影片中的老上海街景年代相似,创作时派上了用场。
拍摄时也经历了少有的劳累。
片中夜戏较多,须集中一气呵成。
于是昼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拍戏,连续一个多月。
为了春节放假,白天还得收摊子,睡不了觉,个个一脸疲惫。
放假的路上,大多数感冒病倒了,林木也不例外。
快过年了,因为交叉传染林木全家病倒,幸亏除夕都退了烧,才吃上了团圆饭。
不料第二天小孙子又发烧了,为了不传染我们老两口,决定看完电影立即返回。
林木突然犯愁:半年前已经答应陪孩子看一场电影,也答应为此文接受我的采访,无奈只好留下。
我赶忙进行采访,有了满意的收获之后,宣布休息10分钟。
正要继续,忽见林木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病了、还是睡着了?我终于没有忍心叫醒他。
回家之后,林木静养了几天,便重返“淞沪战场”。
我心底不由响起马玉涛的歌声: “马儿呵,你慢些走呀、慢些走呀喂……” 梧桐花下是故乡◀书法 林 □曹春雷 俊 作 似乎每个村庄都有一棵或几 有些花蔫了,落在院子里,我 棵标志性的树,成为这个村庄的标捡起来,对着花吹气,然后将开口 签。
譬如,我老家村口,就有两棵处拧住,花朵便鼓鼓的,放在手心 梧桐树,一左一右,像是忠实的护一拍,“啪”,很清脆。
这样的玩法, 卫,没日没夜为村庄站岗。
如今都我乐此不疲。
已很粗,两个人合抱才能抱得过 桐花落尽,新叶初长,先是嫩 来。
栽下这两棵树的,是村里的老黄,如手掌大,渐渐浅绿,深绿,便 奎,已去世多年,但树替他郁郁葱有蒲扇大了。
雨来,隔窗听雨打梧 葱地活着。
桐叶,极清脆。
如在深夜,雨不大 前几日回乡,远远看到绿树环不小,这敲打声于是就很有打击乐 绕里,两团紫色的“云霞”突兀而的韵律感了。
我的耳朵,常常为此 出,顿时心安,到家了,两棵梧桐已痴迷。
认出我,向我张开欢迎的怀抱。
这 那年,也是在雨中,我和邻村 时的梧桐,花朵满树,远看去,一簇正在热恋的女朋友,去离村子很远 簇,像是挂了一串串紫色的风铃。
的一条河边约会,春雨突来,细细 老家院子前,也有一棵梧桐,绵绵,我从一棵梧桐树上摘了两片 紧挨着院墙,在春天,把一大枝花梧桐叶,一人一片,擎在头顶,在雨 伸进院子里,让我们看,生怕我们中,沿着河流继续散步。
附近无 寂寞。
我站在院子里凝望,总怀人,唯有鸟沐雨而鸣。
这时候,雨 疑,风起时,树上的紫色“铃铛”会是我们的,河流是我们的……整个 叮咚作响。
只不过,唯有树上的鸟世界,只有我们自己。
才能听得见。
树的秘密,总是会对 那场雨,如今还下在我心里。
鸟全方位开放。
那片梧桐叶,似乎还在头上。
我常拿铁钩,勾住一簇花折下 离开故乡已多年,如在异乡遇 来,一朵朵摘了,去掉花托,舔花
到梧桐树,恰是繁花满目,亲切感 蕊,有种淡淡的甜。
这姿势,有点就会油然而生,仿佛它们是从老家 像是拿着紫色的小酒杯,在举头泯院门前、从村口千里迢迢赶来,只 酒。
有次祖母见了,就笑我,小酒为与我在此相遇。
这时,我会笃定 鬼,在偷喝酒呢。
我小脸红红的,认为,这世上每一棵梧桐树下,都 真的像喝了二两。
是我的故乡。
山村夜雨 □朱彩娟 坐在小院的平台上,远处的山林隐约传来声响,唰唰——唰,一定是风从林中钻过吧。
不想却有三两点雨落在脚下,打在胳膊上,“哇,下雨了。
”原来唰唰的声响也是雨打在树梢。
山中的雨,居然是从远及近的。
喜欢雨。
雨从天而降的瞬间就隔断了尘世的纷杂,荡涤天地间的躁动。
大地遇上雨水,连飘 浮在空中的灰尘都会随雨水落定,顷刻间尘归于土。
因为雨,山里的夜色愈加黑黢黢的,尤其是大山的影子,似乎长了脚,向山村的方向慢慢移动着,有种莫名的神秘感。
跟雨最有默契的算是茶了。
水壶咕嘟嘟烧开的声响都像是为雨助阵,如若再摆上茶海,泡一壶普洱老茶,让茶的暖红遇上杯子 的天青,一杯杯热茶下肚,清爽的夜似乎也着了一层淡淡的暖色。
时光,变得更加悠闲起来,全然不管夜雨紧紧停停,茶却泡了一壶又一壶,任暖红一遍遍褪色。
雨声中,房檐下的吸顶灯叮当叮当地响着,是夜里的飞虫围在塑料的灯罩旁狂欢。
王菲曾唱过“爱到飞蛾扑火是种堕落”,或许也如此刻的我,抛家舍业般放下工作、离开生活的地方,钻进山村小院里,藏进一个树洞里,享受清静。
也是在喝空杯的那一瞬,一个黄豆大的飞虫跌跌撞撞落在杯子里,或许是我这个不速之客叨扰了它的生活,全然不顾悠然地 爬着。
看它甲壳上闪烁的荧光,微弱却美好。
还没来得及送别它,一只叫着的知了从树梢上俯冲了下来,“呜——哇”“呜——哇”地叫着。
那一刻,我觉得地方口音不仅适合于村村镇镇的人,也同样适合知了这样的虫儿…… 不知何时,夜雨已经停了。
半个红月亮顶着朦胧的白纱姗姗来迟,夜空里,似乎只有一颗星。
雨停了,茶淡了,人也开始犯困了。
躺在床上,关掉灯,透过窗子,蒙蒙亮的天空,衬托着剪影般的大山,如一幅山水画窗帘,送我入梦。
fkcll@百花台 薅草 □许镇焕 07 “今晚早点睡,明日一早跟你哥一起去薅(考1声,意为拔除)草。
”晚饭时候,母亲给我安排第二天的农活。
第二天一早,天还黑着脸,便被母亲叫醒,问母亲为什么要这么早,母亲说六月天时热,工课要起早摸黑做,说着母亲给我一身长裤加厚外衣,我问母亲既然天时热,为什么要给我这身衣服,不是要我热上加热?已经准备出发的哥哥要我别问这问那,拿了衣服赶紧出门。
听着哥哥发话,我便不再言语,接过母亲手中衣服,跟在哥哥后边,熹微中沿着蜿蜒的小路向田间出发。
虽然生在农村,但薅草还是第一次,所以要跟着哥哥,向他学。
至田头,看哥哥脱下随身衣服,换上母亲给的厚衣服,我也依样画葫芦。
但有一事,我是不能学的,哥哥大口大口地吸烟,我年少,可学不得。
哥哥过完烟瘾,便沿着田埂,打量了一番,然后双腿跪进秧苗与秧苗通道之间,开始工作。
他以他的身体为中心,双手在水田里游走,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前,时而后,拔除去生长在秧苗周围的杂草,当手中的杂草成把时,遂用力把杂草往土里深埋。
然后向前跪行着移动位置,移动的距离要确保与上一个位置接紧,而不能间开,间开便叫“偷食”。
对于诚心诚意前来除草的农民,他们是无意于“偷食”,纵然偶尔为之,也是在不经意之间。
哥哥一贯做事利索,纵然是跪行着薅草,也不改性情,只看见田里水波频繁涌起,不时听见深埋杂草后手拔出时发出的“卟卟”声,转眼之间,他已前进了好大一段。
哥哥很少言语,只是身教,我也心领神会。
挨着哥哥“半径”距离的那株秧苗,打量着自己所能达到的“半径”,我也向水田双膝跪下。
双腿跪下的那一刻,但觉得肚皮被小锯所锯,原来是一小撮秧苗趁机进入我没有浴布系腰的宽松的身体,秧苗如锯一般轻锯着我,这一刻,我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要给我们准备长裤厚外衣,是怕秧苗这把小锯锯伤我的身体,毕竟在水田里可不是一时半刻。
再者,双膝跪行在水田里,玻璃或是石块是潜在的危险,穿着长裤,最起码是对双膝增加一层保护。
跪行在水田里,眼睛盯着秧苗间可能长出的杂草,手随眼游,随时把杂草连根拔起,成把时将其深埋。
这 时间,既拔除了杂草,也惊破了游鱼、蝌蚪等小动物的美梦,看着水里胡冲乱闯的小家伙,它们也怒眼质问着我为什么要打破它们酣甜的晨梦平静的生活,我理解它们的愤怒,我何曾少对我的行为发出种种的疑问。
正如哥哥身教于我一般,哥哥身教来自于父亲,父亲的身教或许来自我们的伯父或祖父,我们一家,我们一族,我们一村,我们一乡,我们一镇,我们一县,我们一市……世代的潮州农民“,免用教”的都知道插秧后,感觉秧苗在新的土壤之中生根发芽之后,便开始也必须进行薅草这一成规,这一成规不知始于何年,也不知将止何时,只知道它紧挨着插秧,是少不得干的农活。
也许少小之年,对此不甚理解,倒是对于干这看似轻松实则粗涩的活,有着千般万般的叫苦和不愿,但叫苦归叫苦,不愿归不愿,生在农村,身是农民,干农活自然免用二话,你是想辞也辞不了。
既然辞不了,那么只能埋着头干。
及至长大,便开始理解了,尽管这种理解置后了很多年。
都说潮州人多地少,少到什么程度,各地应有不同,按人口计吧,少则二三分,多也难以超出半亩。
地少多养人,对农民都是考验。
考验的结果,无非还得回到原点,那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尽可能多的粮食。
潮州有一俗语说“做田如绣花”,一面反映潮州人的精细,一面却写出潮州人的无奈。
种田要薅草,种番薯、种花生包括一切生长在潮州土地上的果蔬,在其成活之后,都必须经历除却杂草这一环节,天生万物,土长百草,为什么不能让它们共存呢?其实潮州农民所做的目的无非一个,就是尽量减少杂草占去秧苗、番薯等种植物的营养,毕竟肥料供应也是经常性的捉襟见肘,能够减少损耗就尽量减少,而让种植物获得最大程度的营养,便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收成,这是潮州人对于田地的经营。
跪行在秧苗之间,一跪一行地前进,抬着头,眼前是漫无边际的绿油油的秧苗,内心不时在扣问,何时才到达田的尽头。
前面的我的哥哥已经与我拉开了很远很远的距离,我得放下无谓的杂念,对!就如水田需要薅草一般,必须除去杂草,秧苗才能茁壮成长,人呀,需要放下,清除杂念,净化心灵,才能回归专注,才能迎头赶上。
那萍水相逢的男孩 □陈罡元 那年夏天,我与男孩从同一间公司应聘出来,我倚在树荫下躲避炎热的太阳,男孩主动与我交谈起来。
他嘴角微翘,黝黑的脸上镶了两个浅浅的酒窝,白衬衫的腰际间挂了一大串钥匙,整个人显得飘逸洒脱。
第一次去深圳平湖,想四周看看,男孩乐意陪我前往,并跑去对面的商店,买了两支矿泉水,递了一支给我。
我们沿右边的小马路走着,凉风习习,绿草如茵,我贪婪地吮吸着那淡淡清香,愉快的心情,让我忘记了头顶的炎炎烈日。
男孩就不一样了,他咕噜咕噜就喝光了整支矿泉水。
路越走越远,路上除了我们便无其他行人。
时近中午,太阳似火球一样炙烤大地,没撑伞的我,感觉自己似一张被燃烧烤焦的烙饼,全身生辣辣的痛,衣服被汗水渗湿了一大半。
看着那支还在往外渗水珠的矿泉水,我冒烟的喉咙拼命地咕了几声,我多想将它一饮而尽。
我望了望男孩,又瞧了瞧路两边一人多高的丝茅和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公路,我仍然强忍着装作不渴的样子,把矿泉水紧紧地捏在了手里。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正在我思绪翻飞的时候,男孩却和颜悦色地催我说:“你再不喝就热了!”我故作轻松地微笑着回答:“我不渴!” 走了半天,仍不见有站台和小店,我索性把矿泉水递给了男孩,只见他一下子喝了个底朝天,并开心地与我侃侃而谈。
又走了几里路,我们终于见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
集市旁边有个糖水店,他建议去喝糖水,口渴到要晕了的我,真是久旱逢甘露,一下喝了好几碗。
我的心丝丝凉透,整个人也精神百倍,他抢着付了款。
可能是冷热交至,刚走出糖水店 没多远,就肚痛难忍,两眼发黑,豆大的汗珠从额上涔涔而下。
男孩伸手拦了一辆摩托车,迅速把我送进了医院。
医生开了一张药方,他拿去交费,180元,可我身上只有80多元,还差100元,怎么办?他毫不犹豫地从身上垫付了100元说“:先打针要紧!”我感激涕零地连说“:谢谢!” 坐椅上输液,不禁悲从中来,他关切地问我:“是饿了吗?我去买盒饭!”“吃不下!”我两眼泪汪汪地望着他。
男孩又说:“那买水饺吧!”“我都说不要了!”我加重语气凶他,我又怎么好意思让他再为我破费。
点滴凉遍全身,我竟迷迷糊糊睡了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被护士换点滴瓶吵醒。
护士亲切地笑着对我说:“你真是好福气,有男朋友这么疼你!他自己打了几次瞌睡,都不愿去睡,就这样守着你……”我想向护士解释,我们只是萍水相逢,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男孩见我醒了,又把水饺端到我面前,调皮地做了个鬼脸说:“快吃吧!吃了就会好的!”我不解地反问他:“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男孩用手挠挠后脑勺咧嘴浅笑说:“出门在外不容易,都是身在异地他乡,相互帮助是应该的!”我再也忍不住滚烫的泪水哗哗流出。
只身在外,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关心过我,同时,我为我先前对他的猜疑和不信任而羞愧得无地自容。
夕阳醉卧,斜晖脉脉,他送我乘上了返坂田的汽车。
第二天,我怀揣着一百元钱去找过那男孩。
人海茫茫,我连他的姓名、电话都不知道,我又去哪里寻找呢?我真是笨啊! 虽然事过多年,但男孩那飘逸洒脱和亲切的笑容,却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