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眼”能看到啥,13老年大学2022.07.18

都是 4
星期一主编:彭臻玉(电话:)版式:孔丽 投稿邮箱:laoniandaxue@ 继“中国天眼”之后,“中国复眼”又来了!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与重庆云阳县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设“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二期项目,这就是“中国复眼”。
(摘编自《成都商报》《重庆日报》) 目的在于发现小行星 大多数人应该对位于贵州平塘县克度镇境内的“中国天眼”早有耳闻,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500米)、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天眼”通过接收遥远天体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观测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或事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说,射电天文望远镜主要是接收星体发射出来的信号,自身并不发射电磁波,而小行星自身也不发射电磁波,因此,用射电天文望远镜是看不到小行星的。
与“中国天眼”不同“,中国复眼”对于 “中国复眼”能看到啥 电磁波是自发自收,也就是说,它自己发射电磁波,同时也接收小行星对电磁波的回波,这样就能让人类发现小行星。
为什么这么关注小行星?因为很多“地球之谜”都与小行星有关。
比如,对于地球上的生命从何而来,有一种猜想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了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而且地球的形成也与小行星的汇聚密切相关;还有一种假想则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高速撞击地球,释放出巨大能量,最终导致了恐龙灭绝。
为防御小行星撞击提供支撑 事实上,小行星撞击事件一直威胁着地球和人类安全,受到各国高度关注。
近年来,也出现过不少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与地球擦肩而过的现象,但它们绝大部分在地球大气层中分解,变成陨石碎片。
例如2020年12月23日,青海省玉树市上空曾出现巨大光球,那 就是来自近地小行星的陨石。
虽然人类社会发展至今, 还没有因小行星撞击而造成严重损失,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
2021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已发现2000多颗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
为了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监测小行星并提前防御就成了关键。
今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复眼”二期项目就是为了实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完成深空雷达探测与成像的演示验证,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龙腾还表示,地月空间是人类未来探索的新领域,要想看清地月空间之间的态势,同样需要研制大型雷达。
“天问一号”在火星落地后,“天问二号”将选择小行星落地,这也需 要用到大型雷达。
“中国复眼”将在这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最远探测距离达1.5亿公里 昆虫的复眼是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睛组成的视觉器官,与之类似,“中国复眼”就是用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形成一整套雷达监测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复眼”整体分为三个工程:一期工程为“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共有4部16米口径雷达,现已启动建设,预计在今年9月启动运行;二期工程将建设25—36部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每一部的天线有25米口径;到了三期工程,还将继续完善和深化“中国复眼”的观测能力,项目最终预期作用距离将达到1.5亿公里。
届时,“中国复眼”将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进行三维成像和形变监测,且是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探测效果最佳的深空雷达监测系统。
■读步天下 《二十四节气与礼乐文化》 作者:霍福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荐理由:全书不仅从起源、内涵及传播三个方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还从节气与礼乐传统的关系方面做了深入分析,对节气与度量衡传统、礼俗传统的关系做了独到的解读,同时对节气与日常生活、农耕生产的关系也做了分析。
行行摄摄 巧用前景拍出人像新鲜感 你是否有这样的疑惑:同样是拍人像,为什么有的人总能拍出新鲜感呢? 事实上,想拍好一张人像照,总得花点心思,可不是随便一按快门就能“出片”,有时懂得前景的运用往往能让你的人像照提升一个层次。
突出主体的法宝前景即镜头中位于人物主体前面或者靠近前沿的人或物。
巧妙地运用框架式前景、引导式前景、虚化式前景,都能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在构图时,要合理地利用各种边框线或延伸线(道路、栏杆、扶梯等),从而集中观者的视线,使主体人像形成视觉中心。
渲染气氛的催化剂一张具有情绪氛围的人像照,往往更能够感染观者。
当你想让画面的气氛变得更为浓烈时, 除被摄者的表情控制外,适当地加入一些前景元素也能将情绪表达最大化。
通常,能用来渲染情绪的前景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纱窗、烟花棒、仙女棒、透明伞等。
另外,在人像拍摄过程中,将主体人物安排 在由阳光、灯光折射产生光影斑驳的玻璃窗后,同样能提升照片的画面氛围。
制造趣味的得力助手在一些创意人像拍摄过程中,前景的巧用还能够大大增加照片的趣味性。
比如,以贝壳作前景,在其中间挖个洞,将拍摄对象置于洞中,就能营造一种“画中画”的视觉感;利用错位视角,把一口锅放置在人物主体的面前,观者从正面视角看过去,就有一种拍摄对象被煮的视觉趣味;利用“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将某些动物玩具或造型作为前景物,被摄对象与此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远处进行一些跳跃动作,拍摄者采用低角度抓拍人物的动作,就能捕捉到人在动物身上的有趣画面。
(摘编自《摄影与摄像》) 古莲开花昙花一现 近日,浙江丽水博物馆研究员吴东海培育的一株莲花引发关注。
据报道,该莲花培育自2017年于南京秦淮河出土的莲子,来自宋朝,距今有近千年历史。
吴东海经过3年精心培育,终于让古莲种在今年开花。
不过,它从开花到凋零只经历了短短不到4天的时间。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验师杜凤凤表示,古莲子能开花主要是莲子寿命比较长,其结构致密、所埋藏的泥炭层环境适宜等因素都有助于长期维持种子的活力,但培育方法跟正常成熟莲子没有本质区别。
此前,南京中山植物园曾有国内最著名的“普兰店古莲子”培育出来的莲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利用二代“宋莲”种子培育的古莲花前不久也成功绽放。
(摘编自《扬子晚报》) ■冷知识 池塘、湖泊咋区分 几乎每个人都能识别池塘,但究竟怎样将它与湖泊或湿地区分开呢?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领导的一项新研究首次提供了由数据驱动的池塘功能定义,以及池塘独特生态功能的证据。
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根据该研究的结论,池塘是小而浅的水体,最大表面积为5公顷(50000平方米),最大深度为5米,挺水植被(植根于底部并延伸至水面的植物)不足30%。
研究人员指出,完善池塘的定义还需要更多研究,特别是要更好地了解湿地和池塘、池塘和湖泊之间的边界水体,以及大小、深度、植被和其他变量如何影响池塘的功能和分类。
(摘编自《中国科学报》)

标签: #chris #crocs #维生素 #销量 #越南 #长安 #分解 #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