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丙申年,12016

源码 2
丙申年 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养老网主办2016-7-20 目录 养老视点

................................................................................................


4 北京:鼓励老龄化小区“变身”养老社区..............................................4湖南:祁阳县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象年审工作取得良好效果...............5江苏:无锡适老化家装空白亟待填补......................................................6江苏:泰州市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新模式..........................................6四川:尹力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工作.....................7福建:出台六条措施推动PPP试点工作.................................................8 热点新闻

................................................................................................


9 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总理对省长们提出哪些要求?
............................9 老龄数据

..............................................................................................

10 “人口老龄化”困扰中国.......................................................................10 政策法规

..............................................................................................

12 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12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

13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

15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16 养老研究

..............................................................................................

17 改进流动老龄人口养老服务....................................................................17依靠社会力量为失能老人护航................................................................18培育老龄产业打造服务体系..................................................................19老龄事业路在何方?...............................................................................21创新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24依靠社会力量为失能老人护航................................................................25以“安”为首,老人才能真“享晚年”................................................26 养老类型

..............................................................................................

27 吉林:老人就诊有绿色通道65岁以上可签约享受家庭医疗服务......27安徽:淮南健全养老社会化多元化唱响“最美夕阳红”...................29 养老产业

..............................................................................................

30 上海:泰康养老社区上海申园投入运营................................................30上海:申园建成四川蜀园接一站式养老新模式火炬...........................31 养老成本上涨,中国养老产业蕴含巨大商机........................................32泰康人寿上海养老社区投运陈东升谈保险+养老新格局.....................33广东:养老院卖床位每张24万起有人买下整层...................................34 养老访谈

..............................................................................................

36 太平养老投资总监黄明:实现收益突破的关键在另类投资.................36 智慧养老

..............................................................................................

38 北京:永定路街道移动智能设备助力社区养老路.................................38上海:政协委员“居家养老”的关键是“智慧养老”.........................38湖南:慈利县养老服务正式启动“互联网+”模式..............................39互联网让居家养老更便捷.......................................................................39 老年大学

..............................................................................................

40 广东:老年人大学艺术团参加广州地区老年大学协会文艺汇演.........40 健康管理

..............................................................................................

40 比吸烟更致癌的习惯你有几个..............................................................40 养老地产

..............................................................................................

41 上海:泰康养老社区上海申园投入运营................................................41 互动养老

..............................................................................................

42 黑龙江:黑河在全国开启跨国旅居养老产业发展新模式.....................42 社会保障

..............................................................................................

42 60周岁以下老人养老保险可随户口迁移至河北廊坊............................42安徽:宿州埇桥区开通网上办理养老保险异地资格认证.....................43 国际交流

..............................................................................................

43 首届中英人机界面和数码医疗论坛举行聚焦养老问题.......................4380%日本人担心国家养老金不够自己炒股攒钱养老...........................44 热问快答

..............................................................................................

46 陕西:汉中市阶段性降低3项社会保险费率........................................46 生命哲理

..............................................................................................

46 浙江:八旬热心老人坚持做好事30年来累计捐款超百万元..............46 快乐生活

..............................................................................................

47 江苏:苏州大学生创客用微信为老人制作时光回忆录.........................

47 政府购买服务.......................................................................................

48 福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城乡居民保系统和征地系统省 级集中管理年服务采购单一来源公告....................................................48 福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关于城乡居民保系统和征地系统省级集中管理年服务采购项目单一来源公示

....................................50 养老示范工程.......................................................................................

52

爱心护理工程.......................................................................................

52关于我们

..............................................................................................

52联系我们

..............................................................................................

53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养老视点 北京:鼓励老龄化小区“变身”养老社区 2016年7月19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本市力争用三至五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居家养老服务,将探索出台适应未来重度老年社会的适老化住宅标准,鼓励开发适老社区,方便集中养老。
鼓励开发适老社区 按照实施意见,2017年,本市将探索出台适应未来重度老年社会的适老化住宅标准,按照平房区、老旧小区、新建小区等不同类型,对社区布局结构、住宅建筑、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等进行适老化设计和改造。
鼓励社会企业按照标准规范设计、开发适老社区,为老年人集中养老提供方便。
2018年,针对老年人口比例较大的老旧小区,制定并落实置换房产优惠政策,鼓励通过房屋置换,使老年居民相对集中居住,将小区改造成养老社区。
本市还将出台家庭通行、助浴、如厕等适老化改造标准,由政府出资为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改造,配备基本适老辅具。
有条件的老旧多层住宅楼还将加装电梯,相关部门将简化工程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间。
腾退厂房校舍优先用于养老 本市将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普查,制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建设行动计划。
2020年,本市社区托老设施实现每千人用地面积130平方米,老年活动场站实现每千人用地面积25平方米。
目前,本市已出台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确保新建配套养老设施顺利移交,开展服务。
2018年,所在区政府要通过购置、置换、租赁和闲置资产收回等方式,解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属于公共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以及其他承担养老功能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政府要无偿或低价提供给社会力量管理运营。
本市将制定扶持引导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利用闲置设施和场所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机关企事业单位疏解腾退的厂房、校舍、培训中心等设施,要优先用于养老服务。
农村闲置房屋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保障房试点老人子女同步选房 全市还将开展老年人监护制度研究,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扶助老年人慈善支持政策等。
本市支持家庭履行照料责任,通过经济补贴、服务支撑和技能培训等,帮助家庭成员承担赡养照顾责任。
同时,研究制定经济困难居家养老子女护理补贴政策,完善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支持并方便子女在老人术后康复、临终关怀等特殊时期直接照顾老年人。
在保障性住房分配时,将试点老年人与子女同步选房,实现老年人家庭与子女家庭就近居住、就近照顾。
同时,本市依托养老机构、社区养老驿站等平台,为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喘息服务和技能培训。
养老卡发放扩至60岁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4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养老助残卡、老年优待卡和老年优待证将全面整合,将向全市所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北京通——养老助残卡”,2017年实现“今天退休明天领卡”的目标。
卡内信息将实现与医疗、健康等相关数据的对接,增强社会福利、优待服务、消费优惠、记录消费痕迹等功能。
通过加盟连锁等方式,确保养老服务商动态保持在两万家。
此外,本市还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养老服务大数据建设,对接民政、公安、卫计、社保等系统数据,采集老年人身体、经济状况及服务需求等信息,建立动态完整的老年人数据档案库和数据发布制度。
同时,建立养老服务单位数据库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信息库。
2018年,各区政府建立本区域内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精准“菜单”服务。
将创设长期照护保险 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片包户签约服务要达到60%以上,制定上门医疗护理服务清单,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本市将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生特困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
发生的医药费用按有关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在社区可享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四类疾病稳定期常用药品两个月的长处方便利,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用药医保社区报销范围。
健康管理方面,每年将为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至少提供1次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
本市还将建立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等级评估制度、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照护补贴制度。
通过创设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按失能等级确定补贴标准,设立相应的支付项目和比例,从制度上解决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海淀区将试点界定保险范畴类别,探索政策性长期照护社会保险、商业长期照护保险、大众互助保险等多种老年照护保险模式。
本市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引入国际国内品牌服务商。
全市将建设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同时,建立由卫生、居(村)委会、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应急救援组织,与110、120、999急救联动,推广应用“一按灵”、“一键通”紧急救援服务,实现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与居家老年人24小时互通互联。
中国养老网 (来源:北京日报) 湖南:祁阳县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象年审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祁阳县老龄办于今年5月11日安排部署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年审工作,对2015年末已享受基本养老服务补贴的9229名对象进行年审,依照工作程序,由村、社区居委会进行初审汇总报各镇、街道民政办,各民政办对村、社区居委会初审情况进行复审汇总报县老龄办,县老龄办对民政办复审情况逐个审核审批。
经过两个多月的有序推进,年审工作圆满结束,截止2016年6月底,本次全县共清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象死亡人数684人、重复发放对象45人、不符合条件对象1人。
县老龄办对清理结果作出了处理,2015年死亡的对象306人停止其基本养老服务补贴,2016年上半年死亡的对象378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发放至死亡当月止,重复发放对象45人清出其重复名额,不符合条件对象1人停止其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待遇。
通过开展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象年审工作,1-6月全县应补贴人数9259人(比去年新增了30人),已补贴人数9259人(其中符合条件的集中供养三无五保老人287人),覆盖率100%,已发放补贴资金109.13万元(补贴标准每人每月20元),确保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资金精准发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5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放。
中国养老网 (来源:祁阳县老龄办) 江苏:无锡适老化家装空白亟待填补 近日,无锡滨湖区太湖国际社区的吴先生遇到一个难题,父亲中风后,家中原有的居住空间需要进行一些改造,以方便老人日后的生活,可是对于怎么装他自己心里也没谱,咨询了一些装潢公司,不是对适老家装了解不多,就是费用太高大大超出他的预算标准。
那老人家装的专业公司、人性化的服务该去哪里找? 吴先生的父亲今年75岁,平时身体一直不错。
但这次中风康复后,生活自理能力大不如前,家中原有的设施已不能适应老人的生活之需。
“地板太滑,容易摔跤;上厕所时坐不进马桶;起床时没人扶起不了身;自己跨不进浴缸……很多地方都需要改造。
”虽说母亲可在一旁帮忙,可为了让父亲能更舒适地生活,吴先生想对居室进行改造。
为此,他找了很多装潢公司,但均无功而返。
“有的只知道给房间装扶手,有的让我自己购买相应的设施,他们负责安装。
”吴先生很无奈,毕竟他能考虑到的也很有限。
所以他多方咨询有无系统的老人房改造方案?或老人房的居住标准是什么?但一直未果。
另外,费用一块也让他头疼不已。
有的公司报出光设计费就上万元的价格,大大超出他的预期和支付能力。
据了解,在去年第四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曾有“适老化居住空间微改造项目”亮相,现场所展示的设计令参观者大呼“高明”。
据悉,这是由清华同衡建筑专业设计团队根据对1000名老年人调研后设计出的。
如门加宽到800毫米,方便轮椅进出;卫生间门改成推拉式,一旦老人在卫生间发生意外,推拉门更容易打开;电器插座要高出家具台面以上,老人不用弯腰、蹲下插拔插头,减少眩晕或摔倒几率……当时据主办方介绍,适老家装要专业评估老年人身体及家居环境特征;模块化进行门厅、起居室、卫生间等区域设计;还要为每个老人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单独评估并出具改造方案。
主办方还表示,在国外发达国家,适老化改造几乎是一项基本工程。
因为这可以极大减少老人跌倒风险,有效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但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发现,目前本地适老家装仍是老年服务的一片空白领域。
有些装修公司也承接过老年用房装修的业务,但大多是一些养老机构或老年活动室,很少有为普通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市场上缺乏集成服务商,也缺乏相应的建筑与技术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装修公司曾有意向为普通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但还是因“市场不成熟”而计划搁浅。
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装潢公司负责人表示,适老化改造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适老化的装修材料和适老产品也不同于普通建材产品,如果只是单做少量家庭的话,每户家庭的改造成本非常高,对企业和客户都不划算。
希望政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对一些特定老年人家庭改造费用托底,企业也能低偿或无偿地承担社会义务。
中国养老网 (来源:江南保健报) 江苏:泰州市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新模式 2016年7月15日,市民政、卫计部门联合举行医养融合工作推进会,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医养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6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融合新模式,把医养融合工作做深做实。
近年来,泰州市立足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发挥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运用行政引导推动和市场合理配置两种力量,把广泛的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实现无缝对接、互利互惠,将“引医入养”与“引养入医”结合发展,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新路径,实现从单一养老向“防、治、养、护”一体化转变,形成了一批具有泰州特色的医养融合新模式。
一是“医养一体型”医养融合模式。
通过科学布局、规范建设,将护理院建设纳入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鼓励社会资本开办护理院,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
护理院兼具养老和医疗功能,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它还可随时提供养生保健、康复治疗、医疗救助等卫生服务,实现“医护养”一体,从系统层面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医疗、护理等问题。
该市目前共有护理院8家,床位数近1300张。
二是“正向激励型”医养融合模式。
对大中型养老机构,鼓励其结合自身实际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卫生室、医务室或开办医疗机构,聘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护士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一方面解决了入住老人的医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有优质的医疗服务,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明显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资源共享型”医养融合模式。
通过医疗机构托管或直接运营养老机构,引导、扶持医疗机构深度介入养老服务业,实现叠加效应,呼应“五大发展理念”在医养融合方面落地生根,为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既解决了敬老院组织力量不足、护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又盘活了医疗资源,实现了医疗对养老的反哺。
医疗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拆掉围墙、接通走廊、楼下看病,楼上住房”的养老新格局。
四是“拓展升级型”医养融合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观念、体制等问题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往往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伴随着乡镇合并改革,非建制乡镇的卫生院更是长期闲置。
据统计,该市现有非建制乡镇卫生院40家,拥有床位1715张,床位的使用率不足30%。
老年人是医疗资源的最大需求者,将乡镇卫生院与养老相结合,无疑是基础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最佳途径。
该市民政、卫计部门因势利导,引导和鼓励非建制乡镇卫生院举办或转型为养老机构,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有效缓解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难题,打破养老瓶颈,补齐养老短板。
“十三五”期间,该市所有的非建制乡镇卫生院都将转型为医养融合型机构。
五是“契约合作型”医养融合模式。
对小型养老机构和乡镇敬老院,坚持便利、专业、实用的原则,就近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一方面医疗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随时诊疗、无障碍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另一方面养老机构担当医院的病房功能,将医疗结束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转移至养老机构,由医疗机构专科医生定期到查房、诊疗,免去老人寻医问诊时的奔波之苦。
基层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为居家老人提供不同类别的医疗保健服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医,将医养融合服务普及到家庭病床和社区服务中。
中国养老网 (来源:泰州民政) 四川:尹力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工作 216年7月1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24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等工作。
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建立双向转诊与合作关系。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
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健康养老服务,支持老年专科医院建设,落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7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
加强社区医养融合服务、鼓励医师开展多点执业、推进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积极开发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本次常务会议开始前,大家听取了财政厅厅长王一宏讲解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有关政 中国养老网 (来源:四川日报) 福建:出台六条措施推动PPP试点工作 近日,福建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旨在促进PPP项目设立、运行、管理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确保试点工作法治化、可持续。
具体措施主要有: 加强项目策划 根据拟实施PPP项目的行业、区域及阶段特点,对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项目,分类运用市场定价、政府调价、财政补贴和资源对价等方式,合理确定项目收益回报机制 行业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对拟实施PPP的项目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合规性评估论证,特别是物有所值评估论证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省级项目通过论证后,由省行业主管部门将重要事项报省政府审批,纳入PPP项目的开发计划 完善行业标准 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福建省水利、交通、养老、信息、市政等领域运用PPP模式的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合同范本,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防范、监督和退出机制 推动项目落地 减少审批(审核)环节,建立PPP项目实施方案联评联审机制,对非实质性、非关键性内容和环节予以简化 项目合同签署后,可并行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对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的内容不再作实质性审查对不利于PPP模式推广运用、不适应PPP项目落地实施的内容,要抓紧研究调整在签订协议、组建公司、建设运营、收益调整等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都要按市场规则和合同约定,保持政策连续性 依法组织采购 对采购需求核心边界条件和技术经济参数明确完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府采购政策、且采购过程中不作更改的项目,应优先选择公开招标的方式 项目实施机构要将采购信息在规定的信息发布渠道上公开,保证程序公开、过程透明 合理设置项目采购的资格条件,做好资格审查和市场测试,防止不具备条件和无实力的社会资本
参与竞争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8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中国养老网 (来源:商务部) 热点新闻 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总理对省长们提出哪些要求?
2016年7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工作会议,作出进一步部署。
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激活社会有效投资,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做了哪些部署?明确了什么任务目标?国务院客户端为您梳理。
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结构效应 李克强说,我国仍处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乘数效
应、结构效应,并可拉动消费和增加就业,是适度扩大总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发展的重要方面。
社会投资包括民间投资和混合所有制投资,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抓住产业升级、新经济成长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薄弱领域建设带来投资空间拓展的机遇,顺应新旧动能转换趋势,在用好有限的政府资金的同时,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引导,防止投向产能过剩、污染环境的行业等,而是更多用于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促进发展的千钧之力。
依靠改革的力度促升社会投资的“温度” 李克强指出,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要依靠改革的力度促升社会投资的“温度”。

1、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不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程序,而且摘掉所有制歧视的“有色眼镜”,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清除各类制约社会投资的显性或隐性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更优的投资环境。

2、落实好营改增等减税清费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创新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进一步规范和清理贷款中间环节收费,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控制存贷款利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赋予贴近企业的基层金融机构合理信贷权,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逐步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
强化法律保障,增强市场契约精神,尽快开展清理偿还政府欠款专项工作,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3、创新投资方式,统筹推进价格等改革,推广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不仅在短缺的基础设施领域要加大力度,而且要吸引社会投资更多进入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地方规划明确的重点项目,有条件的都要创新机制,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并合理保护其合法权益。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抓好既定措施落实,防止政策“悬空” 李克强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抓好既定措施落实,防止政策“悬空”。
完善政企沟通机
制,反对不作为,提振企业信心,建立新型政商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形成竞相推改革、调结构、抓发展的局面。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9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中国养老网 (来源:中国政府网) 老龄数据 “人口老龄化”困扰中国 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十八届五中全会表达出的“积极老龄化”内涵与十七届五
中全会提出的“包容性增长”“和谐社会”一脉相承。
面对又一个五年,中国如何化解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无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
两亿一千两百万人! 这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中国老年人的人口数量。
这个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几乎相当于美国人口总量的70%,甚至多于英国、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的人口总和。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
”中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党俊武在介绍国内情况时,显得忧心忡忡,“预计到2015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党俊武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人口政策研究的内行人,他比普通的民众更加清楚国家面临的老龄化形势有多么严峻。
有学者甚至断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回顾“人口老龄化” “人口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人口生育水平不断下降,中国的现实情况已经呈现典型的‘老年型’特征。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穆光宗教授这样评价中国的社会人口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宝告诉记者,根据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可以发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后逐渐提升,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时达到了4.91%;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达到了5.57%;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达到了6.9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达到了8.87%。
按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7%可称为老年型人口的国际标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后,中国已经正式成为老年型人口社会。
2000-2010年则是中国人口进入老年型后的首个10年。
国家统计局于2015年2月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
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曾毅曾经把中国人口老龄化总结为“高速、高龄、老人数量大、老年抚养比大、地区差异大”几个特点。
然而不容乐观的除了现实之外,还有可以预期的未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说,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将达19.3%;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约占总人口的38.6%。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0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据目前总和生育率和实际赡养能力的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可能会提前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未富先老”已成基本国情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未富先老’也作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点被高频率运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说。
“未富先老”这个概念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邬沧萍教授提出。
邬沧萍在1986年出版的《漫谈人口老化》一书中,介绍了人口老化的有关概念、剖析了人口老化的成因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点,并把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
邬沧萍在该书中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口老化是在工业化、现代化出现以后,人口出现明显老化时,这些国家工业化程度、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人口老化是发达国家特有的人口问题,是“富国的人口病”,而中国却是“穷国得了富国的病”。
“2012年全国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约有2300万人。
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
”杜鹏的这些数据,来自《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介绍了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力情况:“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逐年下降,虽然我国有9亿多人的适龄人口,但是劳动参与率只将近80%,也就是说全国有7.7亿的劳动力,而老龄人口有2.12亿。
” 杜鹏认为,尽管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可以与中等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基数庞大、区域间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等诸多限制,人均GNP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在这个前提下进入老年化社会,无法达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边富边老”的水平,只能算是“未富先老”。
“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准备仍然不足。
”杨燕绥认为,理想的老龄社会应当是老龄人口占比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养老服务的消费、供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银发经济社会,而中国“未富先老”既成事实,这种局面应当及时纠正。
老龄化问题的认识转变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并且日趋高龄化,同时劳动年龄人口、青少年人口
相对减少。
“直到20世纪70年代,学者普遍对人口老龄化有各种隐忧,担心诸如劳动力不足、劳动力老化、劳动生产率下降、劳动者学习能力低、劳动力转岗难、劳动力难以适应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等问题。
”邬沧萍在研究中发现,面对老龄化问题,各国学者最开始的研究态度都是忧心忡忡的。
“有的学者则担心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老年抚养比愈来愈高,将导致社会储蓄率低、社会积累低、扩大再生产投资缩减。
另一方面,有的学者担心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社会保险将难以为继,社会保障、老年福利开支持续膨胀危及国家财政,等等。
更多人则担心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平均支出是人口的5~6倍,特别是高龄人口需要长期护理时,医药费用支出和照料、护理、康复等更是国家、社会、家庭的沉重负担。
”邬沧萍说。
然而,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趋发达,悲观的情绪才开始逐步扭转。
邬沧萍告诉记者:“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许多学者提出‘成功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生产型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等概念,直到2002年提出‘积极老龄化’等。
这表明在人类长寿时代,人口老龄化并不像以前谈虎色变了。
”然而,老龄化问题对中国来说,却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需要认真对待,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邬沧萍承认,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学界一致认为,随着老龄化的深入,对经济与社会的负面冲击也愈发明显:一方面因劳动人口比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1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例减少,人口红利不再甚至变成累赘,中国未富先老;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需求结构变化,根据美日经验,房地产进入长周期下行通道,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失速。
解决老龄化问题路漫漫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力求以全面开放二胎、渐进
式延迟退休来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
首都经贸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俊生认为,即使现在将二胎政策、延迟退休政策立刻实施,也不会立竿见影地得到成效,因为人口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变量。
他认为,老龄化本身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产物,以“积极老龄化”的心态来改变社会结构,应对老龄化问题是根本的出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解决老龄化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完善制度和政策,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他建议,首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尊老重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完善家庭对老年人养老的承担义务,减轻国家救助负担。
其次,要切实完善养老、医疗保障以及就业等相关领域的政策措施。
各种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要切实做到对各类人群在制度上的全面覆盖。
最后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转变观念,实现幸福和谐老龄化。
要形成社会合力,切实转变观念,抓住机遇,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不断发展和完善老年服务产业,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需要,同时促进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彭希哲认为,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积极老龄化”与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包容性增长”“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包容的社会,而包容的社会则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不再把老年人仅仅看作“是领取退休金的人,而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和受益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之道也就在于此。
邬沧萍认为,应对老龄化,首先要做好思想、理论和舆论的准备,物质准备,各种方针、政策、立法、制度的准备,开展全民和老年人健身、保健和医疗卫生的准备。
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消费起点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保障能实现低水平、广覆盖、可持续,这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存在后发优势。
当下我们处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年代,有可能吸取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教训和最新研究成果,扬长避短。
中国养老网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政策法规 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
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神,落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民政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200号,以下简称《通知》),拟选择部分地级市(含直辖市的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2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老服务改革试点,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满足绝大多数有需求的老年人在家或社区享受养老服务的愿望。
《通知》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落实准入、金融、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强化行业监管,制定标准规范,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运营,形成一批服务内容全面覆盖、社会力量竞争参与、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成功经验。
《通知》强调,试点资金要以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软环境和软实力为主,硬件设施建设为辅,重点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7个重点领域,包括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龙头社会组织或机构、企业;探索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完善和促进居家和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等。
本次试点选择部分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在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财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地级市(含直辖市的区)开展试点。
通过中央资金引导,鼓励地方加大政策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各类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形成比较完备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环境和推动机制。
《通知》明确,中央资金突出奖补原则,按因素法分配,采取当年预拨60%,次年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的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结算。
对于考核结果较好并达到一定标准的地区,拨付剩余的40%结算资金;对于特别好的地区,将在拨付40%结算资金的基础上额外给予10%奖励,并在下一年度增加该地区所在省份的试点地区数量;对于考核结果较差,未达到一定标准的地区,将根据其得分情况扣减部分或全部补助资金,并取消当年乃至今后的试点资格。
《通知》的出台,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有力促进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附件:
1.《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200号)
2.《关于开展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201号)
3.市级和省级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表 中国养老网 (来源:中国政府网)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民函〔2016〕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神,落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中央财政决定选择一批地区进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200号)精神,现就2016年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一)试点地区及所在省(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具有良好的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3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工作基础,并具备组织开展试点的强烈意愿和相应能力。
(二)试点地区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财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代表 性。
(三)地级行政区域(含直辖市的区)均可申报。

二、申报主体 申报地区民政、财政部门向所在省(区、市)省级民政、财政部门提出试点申请并按要求提交有关申报材料(7月31日前)。

三、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一)本地区人口规模、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财力情况;(二)本地区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相应设立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情况;(三)本地区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出台情况;(四)本地区及所在省(区、市)省级政府安排的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金以及社会力量投入的资金情况;(五)本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以及地方政府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主要是《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通知》提到的7个重点领域)已经取得的突出进展成效;(六)本地区开展试点所要达到的绩效目标、试点的有利条件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申报地区民政、财政部门还应同时填报《______市(州、区)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表》(见附件1)。

四、审核确定 (一)省级推荐。
省级民政、财政部门收到申报地区试点申请后,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择优选择1-2个城市,8月15日前以书面报告形式将审核意见及申报材料分别报送民政部、财政部。
书面报告还应包括本省(区、市)人口规模、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财力情况,以及本省(区、市)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等情况,并同时填报《______省(区、市)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表》(见附件2)。
(二)专家评审。
民政部、财政部组织专家,依据试点条件对申报城市进行打分和排序,按照突出典型引路,东、中、西部统筹安排的原则,确定试点城市名单,并于9月15日前向社会公开。

五、其他事项 最终确定的试点地区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于10月15日前,由省级民政、财政部门联合上报民政部、财政部备案。
附件:
1.______市(州、区)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表
2.______省(区、市)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表民政部财政部016年7月13日 中国养老网 (来源:民政部)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4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 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神,落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中央财政决定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选择一批地区进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促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重点支持试点地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力量运营、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总结推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经验,引领带动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满足绝大多数有需求的老年人在家或社区享受养老服务的愿望。
(二)基本原则。
一是中央引导、地方为主。
中央明确试点目标任务,给予资金支持、工作指导,并对地方试点进行跟踪评估和绩效考核,对成功模式和经验做法进行宣传、复制和推广。
地方政府是发展居家和养老服务业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相关措施,并抓好组织落实。
二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落实准入、金融、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进入。
同时,政府负责行业监管,制定标准规范,确保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社会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供给、可持续,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三是突出重点、先行先试。
鼓励试点地区立足本地实际,以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短板问题为重点,探索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前两三年重点针对发展短板,采取有效促进措施,形成综合服务能力,后两三年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推广成功试点经验,形成规模,扩大服务覆盖面。
(三)试点目标。
通过中央资金引导,鼓励地方加大政策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各类资源,优化发展环境,逐步认识和把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规律,形成一批服务内容全面覆盖、社会力量竞争参与、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成功经验,形成比较完备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环境和推动机制,鼓励其它地区借鉴应用,快速提高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试点资金以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软环境和软实力为主,硬件设施建设为辅。

二、重点支持领域 (一)支持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管理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龙头社会组织或机构、企业,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
(二)支持城乡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开展延伸服务,直接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或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5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三)支持探索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促进供需双方对接,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形式多样的服务。
(四)支持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服务人员培养,增强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素质。
(五)推动完善相关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监管机构和组织,建立服务监管长效机制,保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六)支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使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获得方便、快捷、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
(七)支持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支持依托农村敬老院、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互助幸福院、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满足城乡老年人特别是空巢、留守、失能、失独、高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组织实施 (一)申报程序。
各省(区、市)组织所辖地市进行申报,申报城市自愿报名申请,经省级民政、财政部门审核后,报送民政部和财政部审定。
民政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申报城市进行打分和排序,选择部分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在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财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地级市(含直辖市的区)开展试点。
具体申报口径和要求按《关于开展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执行。
(二)资金支持。
2016年选择部分地级市(含直辖市的区)进行试点,中央资金突出奖补原则,按因素法分配,采取当年预拨60%,次年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结算,由试点地区统筹各级财政安排的资金,结合其实际情况安排用于上述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7个重点领域。
(三)绩效考核。
民政部将会同财政部主要根据以上7个方面的重点支持领域,提出绩效目标考核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考核评估。
对于考核结果较好并达到一定标准的地区,拨付剩余的40%结算资金,对于特别好的地区,将在拨付40%结算资金的基础上额外给予10%奖励,并在下一年度增加该地区所在省份的试点地区数量;对于考核结果较差,未达到一定标准的地区,将根据其得分情况扣减部分或全部补助资金,并取消当年乃至今后的试点资格。
绩效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各省级民政、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切实承担起责任,组织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加强对试点地区的跟踪指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民政部财政部2016年7月13日 中国养老网 (来源:民政部) 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 发改基础[2016]15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军委联合参谋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新要求下加快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大支持力度,完善协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6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环境,保障《规划》实施。

二、实施中要做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优化衔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一体化综合交 通枢纽,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

三、以改革创新办法推动铁路建设,继续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采取综合措施提升铁路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内容。
科学组织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具体建设项目在五年规划中统筹安排,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办理。

五、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进一步深化细化配套政策措施。
附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 2016年7月13日 中国养老网 (来源:发改委) 养老研究 改进流动老龄人口养老服务 数量庞大的流动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迫切的,所分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是严重不足的。
这就需要完善体制机制,改进养老服务提供方式,为流动老龄人口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出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在老龄人口中,有一个群体更需要引起重视,给予更多关注。
这就是流动老龄人口。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许多超过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加入了流动人口大军,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外地生活。
怎么样为这部分老龄人口提供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这些流动老龄人口的流动原因各不相同。
从入户走访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异地养老。
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和户籍所在地,到故乡或子女所在城市,安享晚年。
二是异地工作。
还有一部分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经济需要,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外地工作或创业。
三是随子女流动。
这种情况以农民工的父母为主,老龄人口随劳动人口流动而流动,承担照看小孩等家务劳动。
尽管情况各异,但这些数量庞大的流动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迫切的,所分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是严重不足的。
这就需要完善体制机制,改进养老服务提供方式,为流动老龄人口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
改进流动老龄人口医药费报销办法。
流动老龄人口,在异地生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医疗。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经覆盖到了全国绝大多数老龄人口,无论是退休职工还是城乡居民,看病都能够报销一部分医药费。
但是,由于没有实现医保的异地结算,流动老龄人口看病后很难报销,即使能够报销一部分有时还抵不上交通等成本。
看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7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病难成为排在第一位的难题。
建议政府拿出当年推广居民身份证一样的力度推广居民社保卡,运用“互联网+”,让全国人民都可以方便地在异地医保医院看病,并按照其可以享受的比例直接在医保卡中扣除可以报销的医药费,个人只需要缴纳该自己缴纳的那部分医药费。
与此同时,流入地政府需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在流行病筛查、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切实将常住流动老龄人口纳入其中。
这既是对流动人口的关爱,也是对户籍人口的保护。
改进流动老龄人口养老金发放办法。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我国绝大多数城乡居民都有了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可以获得70元养老钱。
在大多数地方,基础养老金发放已经实现了银行卡化,按月打到老龄人口的银行卡中,非常方便。
但是,为了防止辞世老人的子女继续冒领基础养老金,一些地方规定,每年都需要验证老人的健康状况,以防止冒领。
如果流动的地方远,则往返车旅费有时还会高于基础养老金,而且有的高龄老人也经不起长途旅行劳顿。
这就要求我们改进健康验证方式,要么开通远程视频验证,要么委托流动老龄人口常住地社区(村)做好验证工作,让流动老年人真正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其实,不仅仅是普通的流动城镇居民和农民,那些在异地生活的离退休人员,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也需要采用更人性化、更照顾老人尊严的验证方式。
改进父母投靠子女的户籍管理办法。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对超过退休年龄的老龄人口投靠子女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
其实,这些限制措施都是因应计划经济时代缺吃少穿的情况而制定的。
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老年人随子女生活并不会给迁入地城市政府增加多少负担,反而可以促进当地的消费。
更何况,即使不给这样的老人以城市户口,他们也事实上长期在城市生活,对政府和他人的影响都是一样的,限制措施只是给这些老人添了麻烦而已。
建议对子女在城市有固定工作、有合法住所、有赡养能力的老年人,放宽乃至放开老人投靠子女的限制条件,让这部分老年人真正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
将流动老龄人口纳入社区服务和管理范围。
在城市社区生活的流动老年人,普遍缺少朋友,很难融入城市人群。
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这种现象是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不仅仅对流动老人及其家庭有负面影响,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很有必要改进社区对常住流动老龄人口的服务管理,将这部分人也纳入社区服务的范围,真心实意地爱护和帮助流动老年人。
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的体制机制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探索运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流动老龄人口遇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现实难题。
重视发挥返乡老龄人口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离退休后回村居住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既有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愿望,也有政策、资金、信息、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
需要将回乡养老的老龄人口组织起来,与退休的村干部一起,组织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言献策,排忧解难,当好参谋和助手,发挥好促进作用,在招商引资、美化环境、移风易俗、倡导新风、民事调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组织老年人充分利用乡土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宣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促进乡风文明。
中国养老网 (来源:学习时报) 依靠社会力量为失能老人护航 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需要长期专业化照料,但他们中多数属于空巢老人、经济困难人员,无论是身体还是经济都是最弱势的人群,其照料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为让高龄失能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快建立养老服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8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务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
但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难以令人满意,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还面临很多问题。
截至2013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1亿人,其中失能老人3750万人。
失能老人需要全时照顾,但居家养老面临巨大困难。
调查显示,95%以上的老人需要社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但目前全国各地能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还很少,即使广东中山市这样的发达地区也仅达到30%,且服务项目还主要是提供家政、送餐等服务,居家护理、医疗康复等针对性强的专业化服务还不能全面展开。
能收留失能老人的机构也严重不足。
即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具有一定规模、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也仅有39家。
此外,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因缺乏收养失能老人的设施和专业服务人员,只收能自理的老人。
绝大多数高龄、失能老人都得不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照料。
由于养老机构没有医疗支撑,现行的医保制度不能解决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
老年护理医院虽也担负养老机构的职能,但因其是按照医疗机构注册,无法得到养老床位的财政支持。
部分有医保的老年人处于康复期或达到出院标准的,仍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长期住院,不仅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还导致医疗保险支出激增,加大了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很多地方已经关注到这些问题,北京、上海、青岛等发达城市已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老年人的护理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内,并以保险形式提供和确保养老服务稳定的资金来源,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
他们的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可以加以总结并逐步推广。
从国际经验来看,护理保险制度是根据养老护理的需求,要求40岁以上的公民全部加入护理保险,为今后能够得到公共护理服务而缴纳一定的保险费。
当被保险人需要得到护理服务时,通过申请和认定,享受护理保险制度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护理服务发生的费用,主要由护理保险支付,个人只承担其中一部分。
保险费的收取可参照职工和城乡医保的做法,政府、企业、个人共同缴交。
目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则由政府通过财政专项和彩票收益承担缴费责任,系统全面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护理问题。
我国可逐步探索,在时机成熟时建立强制性基本护理保险制度。
在此基础上,应加快推进医养有序融合,解决高龄失能老人“机构养老难”。
将分属人社、卫计、民政部门的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支持政策无缝衔接整合,形成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合力,提高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机构的数量。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护理保险定点范围。
促进医疗机构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增加老年病床数量。
鼓励有实力的民营医院发展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增加高龄失能老人养老床位。
对公立养老机构,要明确其为老年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等服务的功能和任务,完善所需的设施和器械装备,增强服务高龄失能老人的能力。
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社区医养服务,解决高龄失能老人“居家养老难”问题。
政府要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医养服务。
充分利用社区医疗机构,发展养老医疗服务体系,鼓励他们将护理服务延伸至高龄、失能老人家庭。
此外,对养老、护理机构,要从准入、管理、财税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老人,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康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状况评估体系,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情况,建立分阶段、分层次、分年龄、分身体状况的养老服务模式。
中国养老网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培育老龄产业打造服务体系 目前,我省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养老院、老年公寓为主的机构养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19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老,以托老所、老人日间照料站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
我省居家养老依然存在服务项目单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满足老人要求、老人对市场服务的 低偿性与市场的盈利性存在很大差距、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仍然较低等问题。
培育老龄产业和打造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扩大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形成多元化 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养老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高老龄人口的服务购买力、发展养老护理教育产业等方面下功夫。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我国养老政策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机构为支撑”到“十三五”规划中的“机构为补充”,折射出“十三五”乃至更长的未来时期我国养老政策的新思路,即“机构养老”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对某些特殊老人群体起到托底作用,而“居家养老”则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我省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
我省现有老年人503.35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8%,正步入老龄化社会。
预计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于2020年突破600万,2032年突破900万,2046年突破1000万。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比例也将持续攀升,2025年超过25%,2047年超过30%的重度老龄化警戒线。
目前,我省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养老院、老年公寓为主的机构养老,以托老所、老人日间照料站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
截至2011年,我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075所,设床位57965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13.7张,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而由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原因,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变得举步维艰。
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家养老变成了大部分老年人的首选,同时居家养老较之机构养老具有投资少、服务广、收益大的特点,既能减轻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压力,又能满足老人对熟悉环境的情感需求,因此居家养老应成为我省优先发展的老龄产业。
社区居家养老产业是以社区为单位向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产业,如:社区照料、医疗康复、健康饮食、继续教育、精神慰藉以及临终关怀等各类服务。
目前,我省社区居家养老产业主要是政府主导,民营企业是辅助性角色。
2008年,我省开始启动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相关政策体系日渐完善。
2011年1月,太原市政府公布《关于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向全省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014年6月,省政府下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对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作出具体指导;2015年10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日趋丰富。
从全省各地的发展情况看,居家养老的服务市场正在逐步兴起,促进了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截至2014年,太原市居家养老试点由100个社区扩大到215个,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115个。
三是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服务建设日渐完善。
目前,全省各地已建立多家互联网或手机服务平台,如向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手机,以方便的按键获取相应服务或拨打服务热线。
虽然我省居家养老服务在政策保障、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由于目前空巢老人与独居的比例不断增加,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人数多、需求量大的特点,但目前我省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仍然单
一,许多社区开展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老人搞文体娱乐活动,这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大量的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老年人的一些基本需求仍不能得到满足,由于条件差、服务项目少,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效果仍持怀疑态度。

三、目前我省许多老人无法承受专业化的收费服务,而政府财政也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高龄空巢老人以及经济困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实行购买或补贴,所以老人对市场服务的低偿性与市场的盈利性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四、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仍然较低,不能真正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养老服务。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0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培育老龄产业和打造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十三五”时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确立了创新发展的理念。
这也是我省养老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培育老龄产业和打造养老服务体系还需不断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
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应作为养老服务的主导者而不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在西方养老制度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大部分由社会组织和个人承担,我们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把握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发展方向,但应减少对居家养老具体服务运作的干预,尝试养老服务在政府领导下的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
扩大政府资金支持方式。
养老服务行业是微利服务,政府职能仍然是最后的依托。
政府的资金支持除了直接的拨款以外,应加大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以保证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拥有提供服务所需的必要的场所;政府可以以搭建的这些基础设施为平台,通过委托、承包等方式交由社区、企业或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承办,采取市场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推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政府财政向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为特定服务对象购买社会服务。
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社会服务,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老年服务实体,同时对这些服务实体依法在政策、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不同的支持,为投资者的服务价格提供指导,既要避免这些机构借养老之名牟取暴利,又要避免投资不足、服务质量太差的趋势,形成一种投资多元化、多种实体体制并存的发展空间,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不断创新养老服务的方式和手段。
要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深入和细致的调查,根据老年人不同利益诉求和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创新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养老服务新项目。
如,政府可扶持民营机构建立养老服务连锁机构,通过养老服务连锁机构组织启动服务采购和服务派送行动,送养老服务进入家庭和社区,同时在服务内容方面应实行“菜单式”的服务,老年人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包括医疗护理服务、个人照料服务、家政服务、娱乐服务、出行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各种服务,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提高老龄人口的服务购买力,支持老龄产业发展。
有计划地培育一些金融类养老资产,如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让老人有支付能力,消费无后顾之忧;建立个人养老基金,委托具有资质的金融从业人员管理,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老年房产规划,如房产置换增值、房屋出租、老年房产抵押等。
这些商业性金融产品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共同打造并运用法律手段加以保护,这些金融资产是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
发展养老护理教育产业,培养更多合格服务人员。
我省目前拥有正式的养老护理职业证书的人员还不足3成,显示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缺口较大。
为此,相关教育产业应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培养更多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对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如对在社区服务的下岗失业者或农民工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保证其就业机会。
中国养老网 (来源:山西日报) 老龄事业路在何方? 老龄化时代,老龄产业备受追捧,但随之而来的供需脱节、养老理念陈旧等问题也给公众带来了
困扰。
如何破解难题,找到出路,我国的老龄产业走向何方? 家住北京市展览馆附近的孙淑芬,逛了三天大集。
11月13日至15日,2015年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召开,来自国内外70余家企业参展,内容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1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涵盖养老机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老年旅游休闲服务、老年文化教育服务、老年金融服务等。
在家门口举办的这个博览会已经是第四届,75岁的孙淑芬对养老产业很感兴趣,每年都会来这 “赶集”,今年她打算为自己找一家合适的养老机构。
当她看见在展位前徘徊的记者时,便拿起一份资料递了过来,并交代一声:“拿回家给你妈看看。
” 解决供需脱节 告别热心的孙阿姨,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见到了中国社工联合会副秘书长、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总干事王时浩。
王时浩表示,进入老龄化时代,社区居民开始关注老龄产业。
今年北京市施行《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居家养老工作要落到实处,走好老龄产业之路,肯定首先要结合社区服务。
截至去年底,全国社区服务达到29.6万多个。
他提出,街道社区和服务企业之间要加强了解,共同服务居民,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为老人生活提供健康支持。
但海淀区羊坊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周爱军在实践中发现,街道社区和服务企业存在“供需脱节的情况”,一方面,社区需要好的企业提供服务,可不知道谁在做这件事,亦不知谁做得好。
而另一方面,有些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理念很超前,却进不到社区。
“不管是企业还是社会组织,要想在产业上寻求发展,扔掉社区,扔掉政府这个平台,一切都是痴心妄想。
”周爱军说。
而在王时浩看来,我国社会协同程度过低,完整的社区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比较低,在养老需求的满足上更是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这份差距在京津冀地区将会不断缩小。
11月初,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户籍地政府发给老人的各种补贴将跟着老人一起走。
也就是说北京养老院的床位补贴、餐饮补贴等可延续到河北和天津,京津冀养老正走向一体化。
张家口市闻讯而动,对北京老人发出了养老邀请,并与第四届北京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主办方沟通,申请设立展位。
张家口民政局局长崔凤楼带队参展,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推广当地养老资源与北京对接。
“同样的服务水平,张家口性价比更高。
”言谈之间,崔凤楼信心十足。
在崔凤楼的推介中,记者注意到,与北京同档次机构相比,张家口的养老机构价格不到其一半。
一名失能老人,一个月的费用不到3000元,完全能自理的老人,则不到2000元。
“况且夏天气温还比北京低七八度,非常适合老人居住。
”孙淑芬阿姨听后表示很动心,打算在天热去张家口住上一段时间。
北京怡年老龄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周明明,作为博览会的主办方,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说,今年仅尝试着邀请张家口民政局参展,明年将组织京津冀三地养老产业共同参展。
需求催生服务 今年42岁的陈宇鹏,是永爱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天津公司总经理,“因为奶奶的原因”,四年前开始做养老产业。
陈鹏宇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介绍,自己是跟着奶奶长大的。
奶奶在他的记忆里是个有学问甚至懂日语的老太太。
却因为喝水时呛了一口失智了,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去世前的春节,“奶奶只认识我一个人,记不得中国人吃团圆饭要排位置的规矩,叫我坐在她旁边,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老人。
” 自从开始做养老产业,陈宇鹏对老人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提到自己的父辈,感慨其是非常辛苦的一代人。
70多岁的老人家,经历了共和国解放、三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以及下岗潮,紧跟着便是社会老龄化了。
“可是他们没有受过太多的养老教育。
” 说完,他对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里面有两只手,一只年轻,一只苍老。
“这是我朋友和她母亲的手”陈宇鹏说,这个照片拍自今年9月,当时老人身患癌症,化疗后身体很虚弱。
谁知没几天就在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2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卫生间摔倒了,不到10天就去世了。
“老人摔倒可能和家里缺少适老化设施相关。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林菊英分 析,老年人居家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比较多,主要包括像跌倒、滑倒、烧伤、烫伤、窒息等,其中,跌倒的频率最高,影响也最大。
林教授查阅日本的调查数据得知,65-85岁的老人,跌倒几率有30%,80岁以上跌倒几率则高达50%。
而最常见的跌倒位置就是卫生间。
她建议老年要保证地面干燥、防滑、没有障碍物,以减少跌倒的几率。
我们怎么样帮老人做更健康的一些事情,引导老人如何把自己照顾好?我们真的懂老人吗?陈宇鹏不止一次这样问自己以及员工。
有时他会给员工讲一个护理员因理念欠佳,而好心办错事的例子。
天津有一家比较知名的养老机构,经常有人造访。
有位住院老人喜欢绘画并很有心得。
机构的护理员鼓励老人画一幅画,送给院方高级管理人员。
听到这个建议,老爷子很高兴,准备挥毫泼墨,试了几次之后,总是不满意,以至于每天诚惶诚恐。
事情被院方的领导发现并及时制止了,老人因此松了一口气。
陈宇鹏曾就此事咨询台湾一位养老专家。
专家说要是自己的到访看到这个老人在作画,可以亲自跟他说,老伯伯,听说您画画很棒,我也很喜欢,是不是可以在您不忙的时候送我一幅。
老人可能这样压力就不会很大。
然后你可以跟他说,什么时候画好都可以,然后告诉院里的人通知我,我亲自过来取。
如果在取的时候,再送给老人一点点礼物,老人可能会很开心,因为他会觉得,我有价值,被社会认可,并没有被社会淘汰,会给老人一个向上的正能量。
“觉得我们应该去了解老人,才能服务老年人。
”陈宇鹏把服务比喻成挠痒痒,他说,养老有需求,把手伸到老人痒痒之处,就像痒痒挠一样,哪里痒就挠哪里。
因此,日间照料不仅要照顾到居家改造中适老性的部分,也要照顾老人的精神层面。
陈宇鹏坦言,精神层面上的照顾可能成本会更低,也许收获会更大。
海淀区羊坊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周爱军,从事居家养老工作已经有15个年头,长期在社区服务和养老战线上工作。
他很认同陈宇鹏的观点,还把老年人的需求归结为四个方面,生活需要照料、就医需要方便、心理需要抚慰、价值需要再现。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 11月13日,北京是个雾霾天。
结合当天的天气状况,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或许养老产业与世界隔了一层“纱”,人们还不是很了解它,但是这个产业依然在发展。
李红兵自认是老年服务工作者,他认为跟老年人接触,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进入”二字极为重要。
他鼓励养老服务工作者真正进入到老年人家里,能够在其床边,倾听他们需要什么帮助,“从而让老年人成为自己长期持续、不随便脱离的客户。
” 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产生了极大的效用。
有良好的体验才能产生信任,建立了信任之后,老年人便会对员工形成依赖。
“体验、信任、依赖,这是我们进入老年产业的三部曲。
”李红兵开玩笑说,“在这方面,骗子比我们做得好。
” 李红兵分析骗术,发现了骗子们的常用套路,他们先让老人体验进而用各个方式获取信赖,最后老年人建立依赖拿出自己的养老钱换回一堆没有用的产品。
“如果我们做养老工作,连骗子都比不过,这表示我们没有抓住老年人的特点,没有进入老年人世界。
”李红兵分享感受。
如何才能进入老年世界? 北京市政府先从解决家庭做饭破题。
“我们希望解决老年人的就餐、取餐,实现老年餐桌。
”李红兵说。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3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付萍是老年餐桌的支持者。
她认为营养对每个老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高龄老人的能量摄入下降,需要对老人的膳食进行特殊设计。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从李红兵所讲的“进入”里引出了几个方面的“新”,即通过进入了解老人的新需求,发现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用新的思维去解决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
在推进养老产业时,北京市还看到了医养结合的作用。
2014年8月13日,北京市民政局等9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养老机构在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时,要在满足入住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周边医疗服务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合作。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的编写者也对老龄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他们主张制度设计要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
该报告指出,从现有的制度设计来看,不管是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券还是福利养老金制度,都是普惠型的设计思路,未来做制度设计是要寻求一个改变,既要照顾全部老人,也要对经济状况较差的老人给予一定的倾斜。
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也要从政府主导式向多方参与式转变。
报告作者之一周明明表示:这些改变均是为了做好当下,放眼未来。
中国养老网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创新建立养老服务体系
应对人口老龄化 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我们办好养老事业,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和鼓励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明确了方向。
联系国内外养老发展的情况,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全面深化对养老现状的客观认识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加速伴生,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明显同在,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现象的出现并存,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相互交织,这种无法逆转的趋势,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养老与其说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不如说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必须面对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更是关系国计民生、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的重大问题。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实行了“一孩化”的人口政策,对遏制人口过度膨胀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这一政策派生的负面效应导致人口结构性失调日趋严重。
从1992年开始,我国妇女生育率就下降到更替生育水平2.1以下,目前仅只有1.4左右。
在生育旺盛期,面临女性剧减和低生育惯性的双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劳动人口下降,家庭“失独”现象堪忧,养老体系持续压力越来越重,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
据统计,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12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6亿,接近总人口的五分之
一,人数之多,所占比例之大,举世少有。
为了适应人口结构性变化,保证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积极应对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也是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任务,更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
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全国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紧迫感、责任感,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宽阔的社会保障服务领域,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在养老事业、产业的发展中体现个人和社会价值,为国分忧,为民解困,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4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二、积极探索社会养老的创新模式 正确应对养老问题涉及生产力的发展、财政的支付能力、人口的结构调整和观念更新等多种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合理配置,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政策和固定模式。
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一种是由政府主导和包办,覆盖全社会的高福利的单一模式。
其发展趋势是助长了公民对政府依赖情绪的增长,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增大,长久下去,难以为继。
若要改变这种既定的模式又往往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最终导致国家进步的活力减弱,经济发展不快。
另一种是由个人合理负担,鼓励社会多方自愿参与,支持企业进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共赢的组合模式和保障体系。
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既可克服公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又能满足个性化的养老需求,缓解公民和政府的矛盾,有利于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
直到目前为止,各国对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仍在完善之中。
我国养老问题提上日程的时间不长,面对的问题很多,积累的经验又少,如何既从国情出发,又能用宽阔的国际视野,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职责定位,建立健全中国式的养老体制和机制,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三、加速推进公益性和产业化养老的融合发展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养老保障服务主要局限在少数“失能”老人的身上,对占比很大的健康老人的保障服务覆盖不够,关注有限。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要求在通过改革不断提升“失能”老人保障服务水平的同时,迫切需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加强养老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大多数健康老人的保障服务要求。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催生,目前,已经涌现出的养老金融业、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房地产业四大板块,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推出的养老理财、保险产品,正在规划建设的养老用品产业园区,以及养老用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为主的养老服务产品市场呈现出的旺盛需求。
还有以综合性养老社区、主题养老社区、旅游度假型养老公寓等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开发模式开始试水,各种养老基金和投资公司越来越关注养老项目的投资,养老产业链的延长,产品和衍生品的变化多样及附加值的提高,都一一说明养老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家的目光,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
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新型养老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一定会指日可待。
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单靠企业家的精神、热情和智慧远远不够。
一个带有公益性的新型产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财政金融、保险税收、土地规划、卫生文化等管理部门应当适应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转变过时的传统观念,减少和下放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和权力,建立公开、便捷、高效和能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流程,革除原有政策、法规的弊端,修正和完善新的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创新服务方式,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环境,这是创新企业家普遍的呼声,也是广大基层工作者的热切期盼。
只有把以人为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养老保障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才能使我国养老保障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尽快完善起来,有效防止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曾经发生的问题在我国重演。
中国养老网 (来源:人民政协网) 依靠社会力量为失能老人护航 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需要长期专业化照料,但他们中多数属于空巢老人、经济困难人员,无论
是身体还是经济都是最弱势的人群,其照料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为让高龄失能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快建立养老服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5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务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
但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难以令人满意,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还面临很多问题。
截至2013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1亿人,其中失能老人3750万人。
失能老人需要全时照顾,但居家养老面临巨大困难。
调查显示,95%以上的老人需要社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但目前全国各地能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还很少,即使广东中山市这样的发达地区也仅达到30%,且服务项目还主要是提供家政、送餐等服务,居家护理、医疗康复等针对性强的专业化服务还不能全面展开。
能收留失能老人的机构也严重不足。
即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具有一定规模、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也仅有39家。
此外,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因缺乏收养失能老人的设施和专业服务人员,只收能自理的老人。
绝大多数高龄、失能老人都得不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照料。
由于养老机构没有医疗支撑,现行的医保制度不能解决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
老年护理医院虽也担负养老机构的职能,但因其是按照医疗机构注册,无法得到养老床位的财政支持。
部分有医保的老年人处于康复期或达到出院标准的,仍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长期住院,不仅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还导致医疗保险支出激增,加大了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很多地方已经关注到这些问题,北京、上海、青岛等发达城市已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老年人的护理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内,并以保险形式提供和确保养老服务稳定的资金来源,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
他们的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可以加以总结并逐步推广。
从国际经验来看,护理保险制度是根据养老护理的需求,要求40岁以上的公民全部加入护理保险,为今后能够得到公共护理服务而缴纳一定的保险费。
当被保险人需要得到护理服务时,通过申请和认定,享受护理保险制度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护理服务发生的费用,主要由护理保险支付,个人只承担其中一部分。
保险费的收取可参照职工和城乡医保的做法,政府、企业、个人共同缴交。
目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则由政府通过财政专项和彩票收益承担缴费责任,系统全面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护理问题。
我国可逐步探索,在时机成熟时建立强制性基本护理保险制度。
在此基础上,应加快推进医养有序融合,解决高龄失能老人“机构养老难”。
将分属人社、卫计、民政部门的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支持政策无缝衔接整合,形成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合力,提高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机构的数量。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护理保险定点范围。
促进医疗机构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增加老年病床数量。
鼓励有实力的民营医院发展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增加高龄失能老人养老床位。
对公立养老机构,要明确其为老年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等服务的功能和任务,完善所需的设施和器械装备,增强服务高龄失能老人的能力。
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社区医养服务,解决高龄失能老人“居家养老难”问题。
政府要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医养服务。
充分利用社区医疗机构,发展养老医疗服务体系,鼓励他们将护理服务延伸至高龄、失能老人家庭。
此外,对养老、护理机构,要从准入、管理、财税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老人,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康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状况评估体系,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情况,建立分阶段、分层次、分年龄、分身体状况的养老服务模式。
中国养老网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以“安”为首,老人才能真“享晚年” 近期,我们收到一篇群众来稿,反映一位老年人乘公交车时遭遇的不幸。
悲剧让人反思:老龄社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
26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会正在加速到来,但我们准备好了吗?需要看到,无论是基础设施、制度保障还是社会观念,人们需要准备的还有很多。
比如,一些路 口的绿灯时间非常短,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很难从容通行。
怎样破解老龄社会的难题?怎样保障老年人的安全?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大家谈,探讨与老龄社会相关的话题。
不久前,76岁的老母亲乘坐公交车,下车时还有一只脚没有落地,司机就启动了,致使老人被卷进车轮下,抢救无效离世。
家人的悲痛可想而知,通过这件惨剧,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冷与热,思考着关乎老年人出行安全的问题。
意外来得突然,让周边的人都猝不及防。
一位先下车的大嫂追赶公交车并大喊“轧人了,快停车”,其他好心人纷纷给家人打电话,几个年轻人有的抱住老人的头、有的叫救护车……虽是陌生人,但热心救助的善意与正义感,在一个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时,瞬间被激发了。
母亲遭遇不幸,我们很悲伤,却在“路人”身上感受到了正能量和温情。
相比而言,公交公司和司机的冷漠让人心寒。
既没有沟通也没有道歉或问候,对涉及的责任问题模糊不清,问及有关情况时只是冷淡地表示“我什么都没有看见”。
最终,交警认定公交公司负全责。
人间冷暖的两重天,也在追问这个时代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如何在老龄化社会让人更有获得感。
其实,诸如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小区里一些老人也遇到不少状况。
一位阿姨说,经常碰到司机嫌弃老年人,不愿意老人上车;一位叔叔说,有一次上公交车,一条腿还没完全上去,司机就把车开出去,摔得不轻。
对老人乘车表现出不耐烦,车子启动忽快忽慢,转弯、刹车、经过坑洼路段时不减速……诚然,公交车的运行需要保障按时到站,但不管是上车还是下车,在车上还是在路边,时间与速度同老年人的安全相比,孰轻孰重不难分辨。
老年人口越来越庞大,道路车辆也越来越多,涉老的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一方面,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行动慢、耗时长、易受伤,这提醒着全社会应该在人性化安排上做足功课。
例如,公交车的驾驶教学和上岗培训应考虑老人因素;又如,设立交通信号灯要顾及年龄差异等因素,在宽马路中间设“安全岛”,以便老人可以顺利通过。
另一方面,老人及其家人也应该提高安全出行意识,不乘坐有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及时了解道路改造情况、熟悉车辆的紧急避险措施等,都是自我保护。
老龄社会的到来,最直接的影响群体就是老人们。
除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养老、心理疏导、子女陪伴、智能生活等方面也显得不尽如人意,甚至不少老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因“空巢”而生、受“空巢”所困。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关爱,这不仅应成为普遍常识,而且更应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上、日常行动上体现出来。
我们常说,工作贵在“落细、落小、落实”,在关爱老人行动中更应如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安享晚年,就是以“安”为首才能真有所“享”。
时间流转,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社会整体进步了,对待老人的态度与保障老人的权益也要与之相匹配。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需要社会保障、人人有为,老人安全幸福了,才是社会之福。
中国养老网 (来源:人民日报) 养老类型 吉林:老人就诊有绿色通道65岁以上可签约享受家庭医疗服务 【导读】近日,吉林省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到2017年,全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7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省将建立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机制,50%以上的养老机构可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康复护理床位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康复、护理床位。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色科
室,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门诊部向以老年康复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方便老年人就医。
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较多的
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
到2017年,试点市要至少建立一所医养结合机构。
到2020年,每个市(州)、县(市)至少要有一所医养结合机构。
老年人挂号就诊取药有绿色通道 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对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
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开设老年病科,鼓励医疗机构与周边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合作,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到2020年,各县(市)至少有一所具备老年疾病专科特色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充分发挥医院志愿者服务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住院陪同服务。
养老机构可开办医务室或护理站 养老机构可按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医务室或护理站等。
支持床位数在2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床位数100至200张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卫生室、医务室等卫生设施;床位数在100张以内的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有条件的可设立医务室。
65岁以上老人可签约享受家庭医疗服务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加强与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的合作,通过签订“医养融合”服务协议,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服务关系(优先满足65岁以上老年居民和社区高龄、重病、失能、半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为居家老人提供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6年年底,试点市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床位数超百养老机构将设康复中心 鼓励床位数在100张以下的养老机构设立康复区,床位数在1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立康复中心,配备专业的康复人员或引入专业的康复机构。
有条件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单独设置康复功能区,配备康复设备。
到2020年,50%的城市社区要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
未来养老机构内可以看中医 支持长春市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相融合的医养服务新模式试点。
到2020年,30%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立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疗机构或与中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50%以上的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8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便捷获取中医药健康服务。
开发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包。
允许离退休中医药人员在公立医院注册执业的同时,开办只提供传 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
参保老人住养老机构内设定点医院可报销 对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及兴办的护理院、康复医院等,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
疗保险定点范围。
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内设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政策范围的医疗费用,按照相关规定报销结算。
落实好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
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医疗照护险将在全省范围推广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医疗照护保险(即长期护理保险),发挥医保基金作用,缓解失能老人护理费
支出压力。
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两个失能养老医疗照护保险定点单位。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
中国养老网 (来源:长春晚报) 安徽:淮南健全养老社会化多元化唱响“最美夕阳红” 【导读】2016年6月30日,安徽省淮南市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正式运行。
随着“12349”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系统的投入使用,淮南市近66万60岁以上老年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及时、便捷、贴心、多样化、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这是淮南市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悉,截至2015年底,淮南市60岁以上老年人65.91万人。
近年来,淮南市顺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居家养老,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对子女有赡养能力的老人来说,养老问题也许算不上严峻,但对于“三无”和空巢老人,如何养老却成了头等大事。
针对特殊群体老人,市民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通了“12349”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系统。
目前,市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已具备上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精神慰藉、家政等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政府通过购买服务,首批为4000多名70岁以上城市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免费配发了老年人专用手机。
市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按住老人专用手机“0(SOS)”键三秒以上或直接拨打“12349或2212349”,呼叫平台将直接显示来电老人的有关信息,呼叫中心将主动做好上门服务。
社区养老,在大家庭中唱响“最美夕阳红”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29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走进大通区居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聚在一起,下下棋、谈谈心,其乐融融。
该中心设有活动室、休息室以及户外活动场地,为社区空巢、孤寡老人提供日间托管服务。
“以前在家看电视,现在每天来这里,心情舒畅了,身体好多了。
”“这里老年朋友多,大家一起摆龙门阵、打牌娱乐,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老人们乐呵呵地说。
为规范和明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标准和运营模式,淮南市制定出台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市民政部门给予每个日间照料中心10至1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年3.5至5万元的运营补贴,努力打造“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机构养老,公办民营共同守护老人幸福晚年 整洁的院落、宽敞的房间、鲜美的自种菜,一群老人在院内,或聚在一起聊天,或在悠闲地看报……走进焦岗湖镇养老服务中心,一幅生动、温馨的画面映入记者眼帘。
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淮南市推动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让“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变身“农村养老服务中心”。
目前,淮南市共有农村五保供养机构136所,拥有床位14890张,其中转型后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已达6个。
同时,市级老年公寓项目设计方案已经市规委会2016年第6次会议原则通过,9月份可开工建设。
在抓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同时,淮南市通过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制定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
目前,淮南市符合设立许可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共18家,床位2940张。
2013年以来,为符合开办条件且正常运营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发放地方一次性建设补贴325万元、床位运营补助225.63万元,贷款贴息2.18万元,同时,积极争取省级一次性建设补贴279万元,贷款贴息12.3825万元。
同时,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鼓励现有过剩的公立医疗资源和民营医疗机构进行整合,支持其增设养老、康复床位,如条件成熟则可直接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2015年,潘集区康德医院利用闲置床位增设了100张养老床位,成为淮南市首家达到设立许可条件的医养融合式养老机构。
另外,大通区桃园居老年公寓开设了医务室。
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淮南市开展了在职技能提升培训和岗前培训。
2015年,完成了100名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培训,今年将继续开展从业人员培训。
为提高养老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淮南市为136所农村五保供养机构购买了养老机构责任险和住养老人意外伤害险,另外还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险,综合责任保险保费标准为每张床位每年40元,最高可获赔20万元,确保安全健康运营,守护老人幸福晚年。
中国养老网 (来源:淮南报业新闻网) 养老产业 上海:泰康养老社区上海申园投入运营 日前,泰康人寿斥资43亿兴建的国际标准大型综合医养社区——泰康之家·申园在上海松江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泰康落户长三角的首个旗舰养老项目,申园养老社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30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可提供2200户养老单元,容纳约3000位居民入住,泰康之家·申园也将成为上海首个大规模医养融合社区。
作为管理资产超900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1.67亿的国内大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泰康在全国医养实体总投资已达203亿元、占保险业总投资1/3。
历时9年,先后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八城养老社区布局。
中国养老网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上海:申园建成四川蜀园接一站式养老新模式火炬 在近日泰康人寿斥资43亿兴建的国际大型综合医养社区——泰康之家·申园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营后,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发布会上透露,位于成都温江的泰康之家·蜀园有望于2018年完工。
而目前泰康还计划在川筹建一个类似像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武汉同济医院项目的全新综合医疗中心,并将以蜀园为核心开启一站式养老的四川新模式。
在谈到与成都市政府的战略合作时,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说,泰康在保险板块、资产投资板块、医养板块等三个方面都和成都市政府都有合作业务,“比如说医养合作板块,我们在成都的蜀园养老社区已经动工了。
在温江区,我们最初决定是不是将地址选在都江堰、青城山,后来我们发现温江区是近郊区。
温江这个地方山清水秀,适合老年人。
就像在北京昌平区,我们燕园养老社区所在的昌平区不算近郊区但也不是远郊,老人很喜欢。
” 养老产业与医疗健康行业密不可分,在全国布局养老产业的同时,泰康近年来着力投资医疗产业,形成了“保险+医养”新型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泰康成功运营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控股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携手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建设医、教、研一体化医学中心;联手同济医院,建设泰康同济武汉国际医院;在北京小汤山打造集“创新研发、临床应用、高端诊疗”为一体的生命健康城,形成生命创新科技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国际水平、中国领先的现代医疗体系建设。
泰康在医疗、养老产业投资周期较长、难度系数大、资产较重的形式在资本市场并不受青睐。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认为,“医疗与养老的融合是资源整合的过程,重资产投入会带来规模影响力,泰康作为险企投资医养产业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拥有长期的资金优势;二是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三是业务模式能够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我们正在四川计划筹建一个全新的综合医疗中心,就像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还有武汉的同济医院项目。
因此我们今天的养老社区,是医养融合式养老,是CCRC,就是一站式养老。
在养老社区,我们医院的核心业务是康复和护理,甚至也包括临终关怀这一块,竞争的核心是CCRC,这是全产业链条。
因此凡是讲老人所需要经历的生、老、病、死四个阶段,泰康所有的产品都有涉及。
”陈东升说。
陈东升表示:“医养产业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产业,泰康的医养战略不是十年、二十年规划,而是百年大计。
未来每个省会城市应该有我们的中高端养老社区、三甲医院,将保险与医疗养老实体相结合。
泰康就是要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更富足。
”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预计到2020年,该数字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17.2%。
同时,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总数已达4023万。
近年来,养老机构总床位缺口逐渐收窄,但结构性短缺没有缓解。
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多一点,可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及文娱需求的中高端养老机构床位供给严重不足。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尤其在少子化家庭结构的社会环境下,泰康之家申园在上海一经推出就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
申园首期开放的独立生活区共280户,目前预订已满额,开业首月即将有超100户居民搬家入住。
根据对首批入住申园的居民调查评估显示,其中65%拥有大学(含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其中有不少子女在海外,甚至更有定居海外的老人回沪入住申园,选择机构养老。
而与申园社区的调查结果相似,泰康北京燕园社区自2015年
6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31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月运营以来,目前独立生活区(即自理老人生活区)入住率已达65%,包括院士、知名教授在内的高级知识分子等人群占35%,离退休干部等人群占25%,企业高管等人群占比40%。
机构养老提供的养老服务,已获得入住居民的认可。
入住泰康燕园养老社区的居民、北大知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曾公开表示:“我将书房搬到养老社区,要在这里安心写作。
”钱教授入住燕园不到一年时间便又出版了新书《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据了解,选择养老社区的居民更多关注医疗配套、文化娱乐、生活环境等方面是否完善。
对此泰康养老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泰康养老社区将会逐步面向周边居民,开放健康管理、半护理、全护理、智障照料、老年病治疗和老年康复等医养服务,使机构内的资源阔步走出去,辐射、惠及周边社区更多的老人。
中国养老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养老成本上涨,中国养老产业蕴含巨大商机 我父母今年都是八十多岁,他们老两口已经在北京市区的家里独自居住多年。

一名家政服务人员每周两次上门帮助他们处理杂务,比如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之类的。
我82岁的母亲操持大部分的家务,负责买日常用品,偶尔上医院取药。
我父亲今年86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看电视、读报纸。
老两口每人每月都有大约6000元人民币的退休金,所以他们除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外基本上不用担心什么。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直到最近我父亲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他似乎一夜之间虚弱了许多。
每周我开车带他们一起去饭店吃饭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父亲的脑力和体力明显变差了。
他才走了十几米就开始踉跄,就算拄着拐杖也没用。
在餐桌前,他要很费力才能从座位上站起来。
他甚至变得更加沉默,话变少了,语速也变慢了。
这与以前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前相聚的时候,他的口才让我印象深刻。
我妈妈告诉我,有时候父亲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比如在独自吃饭的时候会把食物洒得到处都是。
更糟糕的是,他有一次摔倒在地,没有办法自己爬起来。
她觉得靠她自己无法独力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现在我似乎要开始考虑一个普遍困扰着中国家庭的问题:养老。
在中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这是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
据中国官方统计,截止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12亿,大概占总人口的16%。
据估算,201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增长一倍多,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
一。
老年人口每年以大约1000万的速度增长,中国政府不得不确保养老金和福利机构适应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但同时对于相关产业来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著名财经评论员吴晓波预测,在15年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并取代商业房地产产业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
在挑选适合我父母的养老中心时,我上网搜索资料并咨询了一些朋友。
大部分可选择的养老中心都是位于郊区的私立机构,根据服务、设施和客户健康状况定价,费用可达每月8000元人民币。
这个价钱是超出大部分人的承受范围的。
少数的几家公立养老中心地段好、价格低,每月大概3000元人民币,但是基本上不可能入住,因为等待入住的时间动辄超过十年。
而我父母强烈反对在养老中心度过余生。
他们更希望呆在自己家里,然后找个人去照顾他们。
所以最后,我来到了位于我父母家附近的一个家政服务中心。
这个行业目前还是买方市场。
在这里,一大群来自安徽、陕西和甘肃等省份的中年妇女等着被雇佣,要求的月薪大约3000元左右。
我怀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32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疑他们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养老服务培训。
但目前似乎他们是我托付父母的最佳人选了。
老年服务行业也许还在起步阶段。
但是从中国老年人的巨大数量来看,我确信这是个有前途的行 业。
我已经在这个行业上押了一宝,向一个养老行业的基金交付了我的第一份投资。
中国养老网 (来源:中国日报) 泰康人寿上海养老社区投运陈东升谈保险+养老新格局 泰康人寿的“保险+养老+资管”业务布局再下一城。
2016年7月18日,泰康人寿斥资43亿兴建的大型综合医养社区——泰康之家·申园(下称申园)在上海松江正式投入运营。
据悉,申园养老社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提供2200户养老单元,容纳约3000位居民入住,这也是上海首个大规模医养融合社区。
截至目前,申园开业首月入住居民户数预计超过100户。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泰康人寿进一步在全国范围推广“医养融合”与“一家社区+一家医院”业务布局。
“我们预计2016年底将在申园配建运营具备二级资质的老年康复医院。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去年控股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后,泰康人寿一直在尝试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将以医为主的养老保障服务范畴延伸到养老社区个人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体检等环节。
然而,随着泰康人寿不断投入巨资扩张养老社区版图,市场开始担心养老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运营难度大、资产模式偏重等问题,可能会拖累泰康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数据显示,当前泰康人寿在全国医养实体总投资接近203亿元,占保险业对养老产业实体总投资额约1/3。
陈东升对此直言:“一方面医疗与养老的融合是资源整合,由此会衍生出很多商业模式提升保险资金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重资产的投入往往会带来规模影响力,尤其是老龄化社会来临后,拥有品牌与医疗服务优势的养老社区往往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青睐。
” 试水“医养融合”模式 去年9月底控股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后,陈东升曾表示泰康医养产业的具体战略布局,一是在全国核心城市建立以医教研为核心的顶级三甲医院资源;二是在泰康各个养老社区建立康复医院,提供基本护理、医疗咨询、康复医疗等服务;三是参股特定的医疗机构资源,扩充以医为主的养老服务保障范畴。
随着申园迈入经营阶段,泰康人寿的康复医院布局随之落地。
记者了解到,申园养老社区将规划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障碍四个基本业态,在此基础上配建一家具备二级资质的老年康复医院,计划在2016年底运营。
与此同时,泰康人寿将围绕高龄长者的健康需求,打造由医生、护理师、康复师、营养师等人组成“医养融合工作小组”,提供闭环医养服务。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养老社区居民最大的需求,就是医疗的便捷性与专业性。
”陈东升表示, 中国养老网《每日养老资讯》第33页,共55页 2016年7月20日《每日养老资讯》-中国养老网 这也是泰康人寿要筹划“医养融合”与“一家社区+一家医院”布局的重要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泰康人寿的医养融合业务布局,有着自己的算盘——即通过医疗+保险+养老资 源的整合,如保险业务提供长期资金支撑养老产业持续扩张;资管业务负责提升保险资金的投资利差收益,医养业务则为寿险业务提高死差收益,最终实现业务规模与经营业绩的双丰收。
具体而言,泰康人寿通过医养融合,打通保险理赔、医疗、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养老护理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消费闭环,让客户的保险资金始终留在泰康人寿业务体系内,由此提供更长期的保险资金获取资本市场更多收益; 其次,泰康可以借助自身医疗机构时时掌握客户医疗进展与费用开支,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额外医疗支出,实现医疗理赔控费以提高寿险业务的利润率。
养老产业多元投资回报 泰康人寿不断扩大养老社区投资额度的背后亦有着市场的隐忧:养老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运营难度大、资产模式偏重等问题,可能会拖累泰康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当前泰康人寿在养老社区所投入的200亿元,仅仅占泰康人寿900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额度的很小一部分,其带来的利润波动影响其实很低。
”陈东升对此解释说。
在他看来,市场更应该关注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度。
由于保险产品缴费期限动辄5-15年,养老社区则可为险资提供长期稳健的回报,很好地满足保险资金长期配置的需要。
有业内人士透露,尽管养老社区的年化平均经营回报率约在5%-10%,但养老社区可以通过引入各类医疗资源,形成多元化收益——如提供个人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体检、康复治疗等医疗服务,获取较高的医疗收入。
目前,欧美市场已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如美国凯撒保险公司将健康险业务与医院治疗进行整合,在形成可持续的利润模式同时获得资本市场较高的估值。
陈东升认为,泰康人寿投资医养产业具备三项优势:一是拥有长期的资金,足以支撑医疗养老产业版图持续扩大;二是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有能力让养老社区尽早走入盈利轨道;三是业务模式能够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投资回报率。
中国养老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广东:养老院卖床位每张24万起有人买下整层 【摘要】一张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售价24万元起,可以自住26年,也可以转租、转售或继承,甚至被指有“升值空间”,这是“广东民声热线”在广佛交界地暗访时发现的情况。
未完工的养老院是否可以“预售”床位?
又会不会沦为变相“炒房”?
对该养老院的经营模式引起的争议,昨日广东省民政厅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相关回应。
养老院卖床位每张24万起有人买下整层 一张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售价24万元起,可以自住26年,也可以转租、转售或继承,甚至被指有“升值空间”,这是“广东民声热线”在广佛交界地

标签: #保存为 #内存 #移到 #文件 #编辑 #文件加密 #转成 #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