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的笑声,22017

php 0
年7月16日星期日组版编辑雷有君 省内要闻 本报记者罗珺车间里的笑声 7月3日,艳阳高照,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党员活动室的车间里,十余名妇女工人正穿针引线、脚踩缝纫机、手持熨斗,制作和包装民族服饰,小小的车间里显得很忙碌。
本康沟村是化隆县扎巴镇的重点贫困村,全村共有112户447人,其中精准扶贫户32户115人,耕地90公顷。
村民的经济来源有传统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外出务工。
2015年10月,省司法厅驻村“第一书记”张吉青带领精准扶贫工作队走进这个处在脑山地区的小村庄,经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了解,他发现村子里每户人家的情况都大致相同,多是家中丈夫外出打工,妇女留守在家,由于留守妇女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闲在家中。
“了解情况以后,当时我就想利用这些留守在家中的妇女来干一些活,既可以让她们在闲暇时间有事做,又可以为自己增加一些额外收入,脱贫攻坚的‘道路’首先就从这里开始了。
”张吉青回忆着起初的想法。
在省司法厅工作的时候,张吉青刚好在监区有做过服装加工的经历,再结合本村留守妇女的实际,他便决定为妇女们培训缝纫技能,有了一技之长,不管是自己开个裁缝店还是外出打工,都有了一份保障和收入。
接下来,青海省西川监狱为本康沟村捐赠了缝纫设备42台及蒸汽熨斗、布料、线材、机油等配套设施,并与化隆县就业局沟通后,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为50名村民免费提供了为期40天的缝纫培训。
“起初,我们并不是很有信心,为了提高妇女们的兴趣,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线和布料我们提供,培训的时候她们自己缝制的作品就归自己所有,没有想到的是,随着缝纫技术的一步步提升,妇女们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参与人数也逐渐多了起来,还 图为本康沟村妇女工人正在缝制民族服饰。
本报记者罗珺摄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吉青说。
村子里掌握技能的人多了,工作队 就想把缝纫设备给利用起来。
此时,化隆县群科镇的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正好在以“公司+农民工+小车间”的模式,寻求合作伙伴,双方经过考察协商后,一拍即合,就决定了深度合作。
“村里的姐妹们有的还担心会不会做不好,当我们去了工厂看到工人们的技术和我们的程度差不多以后,大家立马有了信心,相信肯定干的会比工人们更好。
”作为村里妇代会的主任,钟连喜成为牵头人,发挥作用,主动提出要带着村里的妇女姐妹来车间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车间场地却成了令张吉青头疼的问题,在西川监狱的支持下,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暂时将村党员活动室改造成服装加工车间,3月份进行培训和试生产,5月份实现全流程加工,准备在这间小小的车间里带动全村的发展。
30岁的郭媛玲家中有五口人,是村里的贫困户,两个孩子分别上小学和幼儿园,还有年迈的公公需要照顾,家中0.4公顷的庄稼地只够自己食用,全家每年只能靠丈夫外出打零工的一万元左右收入,给两个孩子交完学费,也没有多少剩余。
“我培训完后,从今年3月份到现在,我前前后后做了三十几天的活,拿到了近两千元钱的工资,用这钱给孩子交了学费,减轻了家庭负担呢,以后我就想着在这边好好干,既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对像我这样的妇女来说,真的是件好事呀。
”郭媛玲边给裤子锁边边说着。
目前,服装加工车间实行的是分工序计件工资制,每一件服装根据工艺流程的不同分解为不同的工序,各个工序依照难度不同在生产之初就制定好各自的工序工资,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多能多得,车间为哈尼福公司生产的裤子也已销往国内外市场,并获得客户的认可。
车间的工人们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每年就能拿到五六千元的工资。
“我们要做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即便脱贫时间到了,也要让产业一直留在村里。
”这句话一直挂在“第一书记”张吉青的嘴边“。
下一步,村里计划争取项目投入新建一个正规的服装加工厂,强化与服装公司的加工合作,培养村上自己的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服装加工厂逐步走向正轨,成为村上留守劳力脱贫致富的一项主要增收来源,逐渐形成以我村为中心,辐射周边。
” 第七届“欢乐乡村”巡回演出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李欣)7月14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化新闻出版厅联合主办,省文化馆承办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第七届“欢乐乡村”巡回演出活动在西宁市新宁广场正式启动。
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的14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文艺节目轮番上演,轻盈欢快的舞蹈、幽默诙谐的小品、悠扬柔美的器乐演奏等节目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欢乐乡村”巡回演出活动自2011年创办以来,巡演范围遍及全省5个市(州),25个县120个村镇,累计演出近150场,行 程两万多公里,观众累计达39万人(次)。
巡演活动紧扣时代主旋律,融歌舞、花儿、小品、曲艺等文艺形式为一体,通过送文化到山乡、送艺术到农(牧)家方式,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惠民、富民、泽民政策,展示我省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3年,这项活动被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库专家在全国宣讲。
第七届“欢乐乡村”巡回演出活动旨在全面宣传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 神,加快“文化名省”建设,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我省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本次活动为期40多天,23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将送往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的10个县、23个乡镇。
演出活动紧紧围绕“欢乐大舞台和谐新农村”的主题,以群众喜闻乐见、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民族歌舞、声乐、器乐、小品等形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倡导精神文明,激励广大农牧区群众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奋发努力。
农业部召开产业扶贫暨农业援青现场观摩会 本报讯(记者罗连军)7月15日,农业部在西宁召开产业扶贫暨农业援青现场观摩会。
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和援青工作决策部署,推进青海省产业精准扶贫,不断深化农业援青合作对接机制。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严金海致辞。
余欣荣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典型引路,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
着力在农牧业绿色发展、推动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提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推进农牧业改革创新上强化对口援助,合力推进青海农牧业绿色发展与农牧民脱贫增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和农业援青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严金海表示,将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按照农业部部署,利用东西扶贫协作和农业对口援青的重大机遇,学习兄弟省市的好做法好经验,瞄准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扶贫,抓住牛鼻子,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促进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推进三产融合,走出一条产出高效、绿色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省政府召开全省财税形势分析会 本报讯(记者卢海)7月1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财税形势分析会,通报上半年全省财税收支情况,分析研判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副省长韩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各级财税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新思路,认真落实省十三次党代会、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省政府“百日攻坚”“、会战黄金季”等 安排部署,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半年财税形势将面临更多困难,各地、各级财税部门要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紧盯重点任务,确保全面完成。
会议强调,各地和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对财税收支运行的深度分析,保持清醒头脑,狠抓工作落实。
要充分估计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税制改革影 响,一手抓自有收入组织,一手抓中央专项争取,千方百计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要明确支出责任,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要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收支效率,提升财税管理水平,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严格管理,确保干部队伍和资金使用安全。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深化合作 共同搭建三江源雪豹研究中心 本报讯(记者孙海玲)7月13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暨三江源雪豹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副省长田锦尘出席并讲话。
田锦尘指出,强化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是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支撑。
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致力于优势互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中科 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智慧,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积极推动雪豹研究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田锦尘强调,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雪豹核心分布区,雪豹的生存发展代表着三江源陆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深入开展三江源雪豹研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 展。
为整合资源服务三江源生态保护,成立专门研究中心,共同致力于以雪豹为代表的青藏高原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是促进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创举。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要认真落实协议内容,精准把握生态保护的着力点、切入口,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强化人才培养,不断推动合作取得新成果。
全国民族自治州篮球邀请赛开幕 本报海西讯(记者马振东)巧妙的传球、精彩的出手、完美的配合,激烈的身体对抗、华丽的转身……7月15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篮球馆里前来参加全国民 族自治州篮球邀请赛的海西代表队和海南代表队正在进行激烈的对决,场下不时传出观众的阵阵喝彩。
据了解,为期5天的全国民族自治州篮球邀请赛由青海省体育局、海西州政 府、州文体广电局、省篮球运动协会承办,来自青海省省内的海西州、黄南州、玉树州、果洛州、海南州五支代表队和来自省外的新疆昌吉、新疆伊犁、云南迪庆、甘肃临夏四支代表队将展开激烈角逐。
第二届全国民族自治州羽毛球邀请赛开赛 本报海西讯(记者马振东)7月15日,第二届全国民族自治州羽毛球邀请赛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16支代表队200余人将在接下来的三天竞技对决。
本次羽毛球比赛分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男女混合双 打五个项目,采用中国羽毛球协会制定的最新《羽毛球竞赛规则》15分每球得分制,先得15分者获胜,不加赛。
比赛采用五场三胜制,先胜三场为胜,小组赛打满五场。
比赛采用第一阶段分组循环、第二阶段抽签落位方式进行。
第二届全国民族自治州羽毛球邀请赛的举办为全国民族自治州羽毛球 运动员搭建了健身平台、提供了交流机会,对进一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提升羽毛球竞技水平、促进全国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海西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上接第一版)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州两个 千万千瓦级能源示范基地,清洁能源首度跨省消纳,光伏装机接近700万千瓦。
果洛三县联网工程圆满完成,“电力孤岛”并网,实现了全省大电网县域全覆盖。
藏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
果洛机场通航;祁连机场和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格敦铁路、格库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以西宁为中心连接藏区6州的高速公路骨架基本形成,基本实现藏区州府与省会通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二级以上公路通县区。
藏区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2016年,城镇化率达50.3%;16个美丽城镇、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共和、同仁等5县撤县建市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藏区建设不断迈出崭新步伐。
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正式启动;宽带青海建设加快推进,全国首个藏文搜索引擎“云藏”上线…… 这些无疑都增强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后劲。
玉树重建取得显著成绩,大部分农牧民和部分城镇居民实现入住,地区产业恢复发展积极推进; 黄南、海南、海北现代农牧业示范(实验)区建设和生态畜牧业发展有序推进,绝大部分的纯牧业村建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青海湖景区、黄南国家热贡文化示范区、玉树康巴藏文化风景区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高原生态旅游业作为藏区现代化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使旅游业成为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不仅如此,国内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将力争走在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前列; 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将打造全国知名的高原绿色和有机农畜产品基地; 国内首次设立的以藏族民间艺术为特色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黄南藏族自治州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在以文化的名义引领经济发展的跨越…… 如今的青海藏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2016年,全省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2.9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9.45亿元,增长10.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8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5元,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19元,增长9.6%。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8%,为近十年来最低。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正是这一串 步履铿锵 串数字,在点滴中记录着全省藏区民生保障的新跨越。
筑牢社会保障藏区民生发展更具活力 在共和县恰卜恰镇,一座现代理念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标志性建筑非常引人注目,它就是海南州的第一个卫生援青项目——海南州藏医院。
“原来的州藏医院面积小,设施简陋。
现在,我们医院已成为海南州乃至全省六州中最好的藏医院。
”院长项欠本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省组织实施了州级中心医院、藏医院、县中藏医院、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一批藏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卫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如今,青海省重大疾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
投入包虫病防治经费2亿元,筛查180万人。
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8%以上,乙肝发病总体保持下降趋势。
改善民生,教育为先。
2016年8月19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31名学生到北京参加《求是》杂志社组织的“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
而这也是杂多县学生第二年赴京参加主题教育活动。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整洁的校舍和学生宿舍令人耳目一新。
中午时分,孩子们开心地排队等着打饭。
坚实跨越 近年来,青海省集中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等,持续改善藏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条件。
如今,六州藏区中小学基本达到国家中小学综合防灾标准,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教育信息化等配置也已基本达到全省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
2016年,藏区6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3.32%。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青海省实施了藏区技能培训促就业计划,创新和强化就业专项服务,不间断举办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专场招聘、进校园招聘、四季网络招聘、周三周六人才集市日等活动,为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一直是藏区百姓最关注的问题。
在不断巩固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的过程中,养老保险制度得以不断健全,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覆盖面巩固在95%以上。
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合理分担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
研究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进一步提高农牧区参保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减轻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负担。
如今,青海藏区民生改善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已快速地见诸农牧民生活、社 会发展等多个方面,看得见、摸得着。
合力攻坚脱贫藏区全面小康步伐加快 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毛庄乡的奔康利民合作社里,十几名藏族妇女娴熟地用羊毛编织着毡帽,她们编织的这些毡帽是前几天西藏的一位客户下的订单。
这个班里共有30多名学员,都是女性,大多数人和索吉一样,曾是草原上的牧民,现在走进培训班,学起了手艺。
黄南州同仁县依靠当地特有的“热贡艺术”,将扶贫产业瞄准了培养唐卡画师。
从2010年11月起,同仁县热贡画院召集了来自青海六州藏区的近百名贫困户的牧民来画院进行五年免费的绘画学习,在院学员们不仅可以免费在画院学习唐卡,五年学期满后还能留院继续教授绘画唐卡。
……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可谓我省藏区的一块亮丽“瑰宝”,其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更发挥着扶贫的重要作用。
2014年,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灯塔乡所实施的青海历史上首次规模化藏茶人工种植获得成功。
2015年,首个藏雪茶万亩基地在雪域高原建成,从此改写了青海不产茶叶的历史。
“藏茶”本不稀奇,但产于青海就十分抓人眼球,背后所透射出的重大意义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将是藏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省藏区紧紧围绕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重点,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支撑性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逐步凸显。
产业的兴起,发展方式的转变,让藏区群众挺起了“腰杆”,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麻拉河村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的一个贫困村,2016年被打造为祁连县脱贫攻坚“样板村”。
村支部书记马福元说:“村里集合旅游扶贫试点资金、产业发展扶贫资金、互助资金等打造了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园,2016年以竞标的方式把生态园承包给了一家商贸有限公司,村民们在去年底已经拿到了42万元的分红款。
” ……通过精准扶贫,如今青海省实现了藏区6个贫困县(行委)摘帽、164个贫困村退出、5.25万人脱贫;2016年藏区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07亿元,实现了藏区贫困村互助资金全覆盖;藏区27万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分类发放生活补助,确保贫困人口按期实现整体脱贫。
改善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又在浓墨重彩勾勒最新最美的藏区跨越新画卷,将出台更多惠民举措,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全省农牧民奔向全面小康之路必将更加宽广。

标签: #两个 #web #简易程序 #淘宝 #临时文件 #文件 #电脑 #驱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