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还出产什么,8□本版编辑:何瑞涓

火麒麟 3
美编:杨兴□热线电话:(010)64812090□E-mail:wenypp@ 九州 自由谈 西湖还出产什么 □黄亚洲 保俶塔陈祖芬摄 我出生于杭州,在西湖边读的小学与中学,那时候每天早上去西湖边爬山以及“文革”期间的盛夏在西湖里晨泳,我相信我血液里水的部分基本上都来自西湖,尽管水质几十年来不甚稳定;同时,我也一向深信,这一盆充盈的西湖盛着两样东西,或者说,它出产两样东西。
第一样,是它的姿态,第二样,是它的故事。
论及姿态“,风光不与四时同”的西湖各有身段,风情万种,各种景观各种角度各种细节都是你情感的诗歌,三面环山一面傍城的这个湖泊简直美丽到无以复加。
论及故事,西湖自有其阴柔之美到极致的种种故事,包括出自香冢的两只蝴蝶、来自峨眉的两条蛇,以及相思的化身苏小小、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他们相应的景名应该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平湖秋月;西湖也有其阳刚之美到极致的典型,这方面的人物包括岳元帅、张苍水、钱镠、于谦、秋瑾,他们相应的景名可以是:双峰插云、吴山天风、黄龙吐翠;当然西湖也有一大批阴阳兼备的故事与人物,包括白居易、苏东坡这样的唐宋两位“市长”,也包括颠沛流离的李清照、虎跑出家的李叔同、主持西泠的吴昌硕、潜心考据的马一浮。
西湖这两样丰厚的出产养成了我的婆婆嘴,走到天南地北都要“谁不夸俺家乡好”,但我深信杭州人的自豪是有底气的。
直至我的生命旅程满半个世纪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熟悉到骨子里的西湖远远不止出产上 述两样东西,这个神秘莫测的湖泊居然还出产胡庆余堂的茯苓、叶种德堂的黄连、牛奶公司的脱脂牛奶、丝绸公司的双绉与纺绣,居然还拿出了金华的火腿、宁波的草席、崇德的烧酒、绍兴的腐乳、遂安的葛粉、永嘉的炼乳,还有更多的叫人茅塞顿开的奇巧产品,比如氯气杀菌机、棉花机、采矿机,连一把电风扇也竟能全钢制作居然还有摇头功能。
当然我说的是1929年的事。
那时候的西湖用5个月的时间,从自己的怀里一口气拿出了14万件稀罕东西,这个豪爽的举止时称“西湖博览会”。
其时中国北伐成功,经济萌动,有爱国主义传统的西湖也不失时机地挤了上来,敞开襟怀,把本国的以及东洋西洋的好东西一股脑儿向游客捧出。
那5个月的时间里,断桥、孤山、岳王庙与里西湖一带的环湖建筑物都派上了用场。
博览会的主要设置是在平湖秋月,大门筑在白堤断桥的东首桥堍,门楼的两根朱柱上挂有对联,上联称:“地有湖山,集二十二省无上出品大观,全国精华,都观眼底。
”下联为:“天然图画,开六月六日空前及时盛会,诸君成竹,早在胸中。
”那一年,想必重游断桥的白娘子与小青也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满眼的奇异,满心的惊喜,只是胸中不一定会有“成竹”。
原来西湖除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底蕴之外,还那么世俗,那么亲民,那么与时俱进,那么心甘情愿地要与傍着它的这个城市翩 翩起舞,其精巧的浪花居然能与经济大潮紧紧地搅和在一块儿。
资料表明,那一年的“西博会”影响大极了,来自全国的汹涌的人潮不光是开了眼界,许多人还就此改变人生规划,命运由于震撼而上了台阶。
西湖劝业、劝人、劝心,西湖不仅有少女的婀娜腰肢,西湖还有一颗循循善诱的婆婆心。
西湖能出产这么一种济世的情怀,这确实是我不曾想见的。
就在那一年之后,时隔71个春秋,西湖又一次与时俱进,第2届西博会于2000年金秋横空出世。
我一直很佩服主办者的魄力,他一咬牙就把一根断了71年的线打上了线结,也由此让我获知了发生于1929年夏天的那场盛事,知道里西湖上架过宽阔的临时木桥,知道断桥东堍搭过巍峨的牌楼,牌楼上挂过气吞山河的对联。
西湖什么都愿意做,西湖毕竟不是皇家园林,西湖是老百姓的湖。
白居易当年疏浚它之后就说过“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这就说明了西湖的本质很好,它本来就是与民生休戚相关的。
自2000年恢复操办西博会起,杭州年年接力,已连续办了十几届了,唯见国人大批大批地参与,洋人大批大批地签约,方方面面收效甚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每年都能泼湿国内国外无数的经济版面。
对于杭州而言,西博会这张金名片已经熠熠生光,犹如平湖秋月,皎洁夺目。
前些年,我小时候的那位邻居小弟问我,大哥对西博会有什么好的设想?这位小弟已经是多年的西博公司头头,人称“李总”,我看他年年都在为西博会的节目殚精竭虑。
我不精通会展业,但我在喝彩的同时,也愿意出几个馊点子。
依我想,西博会,一是要“精”,也就是说要突出重点,千万不求项目多,一些稀松平常的项目不要都往这个篮子里装;二是要“新”,也就是要紧紧扭住“前卫”概念,求新求变是人类永恒的兴趣点,最好每届都有一个魅力无穷的主展馆,进入里面的每一样展品都严格把关,都必须是特别新的、奇的、巧的,对人类而言全是新鲜出炉的,一看就充满新奇感兴奋感甚至震撼感,争取造就“错过这个馆肠子要悔青”的舆论场,造就几百万居民都对这个馆有期待感,可以一票难求,可以高价票;三是要“疏”,不怕隔年办或是三四年一办,求质量不求数量,争取造成每一届都有相当的轰动效应。
当然,我说这些,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很可能一叶障目,但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毕竟是西湖的牌子,这样高起点的牌子世界上能有几块? 这个老百姓湖泊的声名,让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来精心呵护。
呵护的做法,不一定是学白市长苏市长那样往里头筑堤,可以是时时拭亮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也无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件合格的“西博会展品”。
诗苑 悼亡十四行 □孙学军 除了爱,什么都不能得到救赎除了悲悯的灵魂,星辰和火把大地上的醉与醒有着相似的风格犹如死亡这部大书,被风轻轻翻阅 除了恨,什么都不能撕开伪装除了梦中的沙漏,飞鸟和流水时间卸下了所有的沉重和忧伤把黑夜变成一部独立成篇的心灵史 美付出代价,可爱还在受伤在诗歌中,这是一种力量那猝然的猛击,谁会感到疼痛当然我,不是那个心存愤懑的人 哦,天堂中的座位早已排好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夜行 □邹瑞锋 经过漫长焦虑的等待,在昏暗中穿越空旷的水泥场地必须在站立不稳的空间忍受直到,一个庞然大物的出现巨大的引擎轰鸣翅羽下赫然二只呼吸均匀的巨卵 一排整齐的窗子在黑暗中发出暖光如夜行田埂上看到的远处灯笼 在即将踏上追赶太阳的旅程展开的翅膀上一闪一闪的灯光呼唤你跨入温暖的巢穴 林风眠《川江图》名 我家藏画故事系列之
家 □舒乙 林风眠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大师,是一代宗师,拥有开山鼻祖的地位,在美术史上是一位站在转折点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人物。
不过,正由于他的创作不同一般,不合“正规”,不入“主流”,一生坎坷,一生不得志,一生忧郁,最后,甚至被迫孤身出走,悄然离去,孤独老去,离世,像一个希腊悲剧中的英雄。
林风眠自己的画风转变始于抗战时期。
应该说,如果没有抗战,也就没有后来名扬天下的林风眠,而顶多是出现了一位留学法国擅长画西洋画的现代画家,不过不管他在油画路上怎么画,说到底,也画不过欧洲人。
有了抗战,情况大变,在西南大后方物质条件极差,连画布、油画颜料都难以找到;生活条件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整天流离失所,漂泊不定,到哪里去找一块静土安置画室,支上画架画油画呢,加之无锅、无灶、无米,难做无米之炊啊。
怎么办?四川有土纸,有毛笔、有墨,有矿颜,有砚台,改用这些来画画吧,用它们还是来画“油画”!也就是说,用中国传统的材料和工具,用画油画的技法,去画一种新画,前无古人,走新路,出新招,谱新章。
于是,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林风眠。
这个新的林风眠价值无穷。
因为这种新画的发明权属于林风眠,他的做法具有突破性,具有独创性,具有普遍推广的启示。
于是,一条小径可以变成通途,一个人可以带出一支大军,浩浩荡荡!这个,不得了。
这个时候,在重庆,老舍先生和林风眠相识了,而且成了朋友。
林风眠主动送了一张画给老舍先生,这张画就是《川江图》,恰恰画的是四川的嘉陵江,此时此刻,老舍先生和林风眠先生都住在嘉陵江边上。
这是一张无比亲切的画。
老舍先生喜欢这张画,不光是因为亲切,还因为它有特别的意义,它是新生的婴儿,它是曙光,它是新纪元之始。
一句话,它是方向。
老舍先生立刻将它装裱好,和一小幅沈尹默先生送给他的行草诗作一起裱在一个立轴上,一上一下,画在上,字在下,悬挂于北碚的斗室中。
沈先生的诗如下“:小别能为一日留眼前人物总悠悠曾云饮啄寻常事浅意深情不自由”。
旁边是一张徐悲鸿先生的《水牛饮水图》,再一张是齐白石老人的《蝦蠏图》,三者呈鼎足之式,立刻将这间斗室装点得“蓬荜生辉”,真像是三颗耀眼的明星。
来了客人,是一定会被老舍先生隆重介绍给客人们看的,这是他的骄傲。
这张画有五大特点:
一、满涂,不留白。
这是西画的画法和结构。

二、墨色很重,基调是凝重的,纸上只有黑、灰、褐三色,是中国画的基本色调,恰好是重庆多雾山色的写照,也是重庆沉闷政治空气的反映,时代性很强,叫做于无声中听惊雷吧。

三、大写意,笔触泼辣,老到,简练,有劲,绝不反复涂抹,不像油画,给出的倒是一派酣畅淋漓的笔墨之功。

四、唯独江水是无色的,白的,映出山体的倒影,层次很多,反差极大,有远有近,有岸,有滩,有礁,有山体,有群峰,有瓦房,有排房,错落有致,构图奇妙,程式完整,在粗犷中传递了力量,给出了光明和希望。

五、不题诗,不写字,不属上款,不盖私印,只签“林风眠”三字,又是油画的格式。
这是一张“混血儿”。
他长大成人之后就是一派,一大派!很有个性,很有艺术价值。
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2013年12月9日 花香会醉人,也会醉野风岚气。
何谓野风岚气?大山大野之生命象征也。
没有了野风岚气,大山大野就不精神,犹如丢了魂的躯壳。
没有野风岚气的山野,花自然不会开,更何谈花香? 野风岚气与花香的存在,是大地和天空的福分,也是人与万千生灵的福分。
它说明,大自然母亲还很健朗,仍可以养育她咿呀待哺的万千儿女。
花,当然也是大自然之子,但确切地说,唯山野里生长的花,才算做真正的花。
因为它们生得逍遥,活得自然,没有回眸顾盼的娇嗔,也没有被迫招蜂惹蝶的困惑,更用不着去看园丁的脸色行事。
想开就开,想谢就谢。
即使则天皇帝在世,也奈何不了她们。
也用不着去取悦王公贵族、才子佳人的高傲一瞥。
她们倒是喜欢,以自身纯粹的花香,去熏染满山遍野的野风和岚气,因为都是芳邻。
山野里的千草百花,都姓——野。
她们打小就不懂得什么叫做矫揉造作和扭捏作态。
扭捏作态,那是人强加于她们的伪饰和假媚,不是她们的本性。
无论洛阳牡丹,抑或荷兰郁金香,大概都患有思乡症。
她们在人为环境中的盛开,不是情愿的,并非源自内心的激情。
对于宁静无邪的山之野、水之滨,她们的思念是漫长的,刻骨铭心的。
因为,那里才是她们的母土与摇篮。
基于此,对于盆栽之花,愚历来抱有怜悯之心。
在我家,是不养盆栽之花的。
就是对曾经红极一时,价格不菲的东北君子兰,也没有动过心,转手便送了人。
抬高虚拟的身价,追求浮于青云的虚荣,绝非花们的本意,那是人强加于她们的虚伪光环。
尤其对盆栽兰花,我更是心怀痛惜。
她们在人的摆弄下,野性全无,变得羸弱,经不起风风雨雨。
只是勉强开一些小小花朵,以示自己的存在。
然在漫长寂寞的岁月里,野风岚气一定是她们的梦乡所在,绵长而无望的梦乡所在。
记得童年时,我家有半野性的菜园子一处,在房舍周围。
母亲年年种植很多花卉,譬如:向日葵、东北步步高、矢车菊、三色堇、雪绒花,以及波斯菊、四季海棠之类。
园子周围,是红柳编制的栅栏,而非土墙。
所以,山风野气便自由出入。
如斯,花们是自在的、幸福的。
因为,没被与大自然硬性隔绝的缘故。
记得有一年,年幼的姐姐, 野 风 心语 岚 气 查干 醉 花 香 □ 将一株三色堇花挖将出来,栽在土盆里,放在她身边的窗台上,觉得很美。
不料,母亲为之震怒,训斥姐姐缺少同情心,使那枝三色堇变得孤苦,无精打采,何忍如斯?姐姐赶忙把花栽回原处,并浇了水,培了一些新土。
好在三色堇生命力顽强,没几天功夫,重又精神起来,芬芳如初。
于是,姐姐大大出了一口气,脸上也有了笑容。
现在想来,母亲那颗水晶般的慈爱之心,给予我们的启迪和指引是无意的,但是永远的。
从此,在我们幼小的心中,花们变得神圣而又可亲起来。
后来,连我们家那条大黄狗尼斯嘎,也学得见野花便跳跃过去,不去踩踏,也是花痴一个。
母亲亲昵地摸着它的头说,真是好孩子,还懂得爱护花草,像我们家人(不说我们家狗)。
在花们盛开的时节,时有野花偷偷溜进园子里来,将步步高和四季海棠们缠之绕之,亲亲又密密,像一群好姐妹。
母亲曾对我们说,无论家花或野花,都是有情有义的孩子(她爱用孩子这一称谓),都有一副温馨的心肠,只是说不出而已。
有时,野花籽随风飘落园子里,混杂开在菜畦里边。
母亲不忍铲除它们,而小心翼翼地连土带根挖出来,栽于栅栏边的花丛之中。
那种疼爱之情,让我们发笑,也让我们动容。
母亲不是植物学家,也不懂生命科学。
但她坚信,花草树木都有生命,也富有情感。
而令我惊奇的是,近年来植物学家们果真发现,一切植物,确乎都有生 命,并懂得感情。
母亲的心灵感应,是灵敏的准确的,这让我不得其解。
假如说,野风岚气像是护花之神,那么,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呢?这证明,野风岚气不仅存在于大野长天,也存在于人们柔软的心中。
也证明,凡爱花护花之人,都有野风岚气的天然秉性。
细察,的确有些与众不同。
譬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乌衣巷》里,开句就是“朱雀桥边野草花”,而后才是夕阳、堂前燕和百姓家。
可见他对野花的钟爱之心,何等厚重?又譬如: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把个西湖荷花描摹得出神入化,有声有色“: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为之,名声大振。
西湖,处于杭城腹地。
但它,决然没有失掉它的野性之美和天然本性。
你看,“接天莲叶无穷碧”句,就说明它的浩荡磅礴之气和迷人的原始绿意。
而映日荷花,又红得如斯动人心魄,造一番诗情画意,留于天地间。
何况,在辽阔的湖空上,又不鲜见,野风和岚气、水鸟与蝶群,追逐嬉戏的优雅倩影。
这是上天的无意勾勒,却美妙无比。
台湾诗魔洛夫在他的《西湖二堤》中赞美说“……且把鸟语/长长短短/挂满了四季的柳枝/啁啾了千多年才把我/从梦中吵醒……”。
是啊,西湖之美,美在它的野性,美在它的自然,也美在它的野风岚气、美在它的醉人花香。
假若细察就会发现,无论汉唐抑或宋明,在我们古代诗家浩繁的诗词格律中,对于大山大水、野风流岚以及杂木花草的赞美之情,处处有得闪亮。
他们不仅懂得,大自然与一切生灵的血肉关系,更明晰生命需求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原始性。
他们向往大山大野,甚或隐身于大山大野。
意,不为风雅,只为清新;不为逃离,只为自在。
不像我们现代人,走一些明山秀水,只为炫耀,而非真正意义上与之融为一体。
这是我们的迷失与缺憾,也是我们在人文追求层面上的肤浅和断码。
假如我们的同胞,放弃一些过度娱乐和喧嚣的现代生活习惯,像唐代大诗人岑参那样,去亲近去消闲“绝顶小若兰,四时岚气凝”的那一种幽然疏朗的宁静时光,或许更有意外的收益吧? 笔荟高远雄阔的诗意传彩 □商泽军 读《行歌江右》,忽然冒出的一个念头,就是辛弃疾的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用这话来形容史文清先生,我以为是十分恰切的。
江西境内,丽山秀水,人文荟萃,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况且作者是山水知音,深具人文情怀,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意浓于水。
山水遇见文清先生,文清先生遇见山水,历史在这里驻足,文清先生在历史中打量。
其实翻阅中国诗歌历史,山水诗和咏史抒怀诗蔚为大观,谢灵运、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辛弃疾。
这些秀美或壮美的诗篇,那些悲慨激昂的词句,成了祖国山水的代言,成了民族豪壮气势的结晶。
也正是这些优美的山水,历史人物,优美的诗篇滋养了文清先生,引领了文清先生。
翻开《行歌江右》,那些山水名胜诗句扑面而来,庐山历来是诗人画家所喜的素材,在李白所咏“日照香炉生紫烟”之处,文清先生则有“香炉银练垂千尺,双剑青锋刺九天。
万顷奔雷缘壑下,湍思直泻鄱湖边”,大有不怕崔颢题诗在上头,而和诗仙比诗的意味。
我知道,诗歌在文清先生手中,不只是抒情,他要的是艺术的张力和思索,是境界,就如绘画“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他的 历史题材的诗歌最能打动我,他写陶渊明“轻寒应备一樽酒,共话归来稼穑时”,这是陶靖节的隔代知音啊,在欧阳修故里西阳宫,他生出的是历史的沧桑“:祠井池阶生藓迹,供桌牌位浮尘埃”。
悲黄山谷不遇,而不改赤子之节“:有宋文人多苦难,铮铮傲骨数苏黄”。
我非常喜欢文清先生在诗中所创设的语境。
语境者,简言之就是用文字语言所营造出来的文字环境,是氛围,是调子,是一种情与景的谐和,你看他写辛弃疾,为我们创设的是一幅画“醒对青峰醉卧山,两相妩媚暂欣欢”,写谢叠山“寂寂千竿云头立,铮铮一骨故乡还。
古来忠义甘喋血,春笋年年采不完”。
读这样的诗,我们感到的是高远雄阔,是蕴藉厚重,是笔意苍古、细秀妥帖,是“神乎技矣”的神品“。
独抒己见、思力绝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写诗贵独造,贵“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别构一番灵奇”。
如画家恽南田所憧憬的“皆灵想之所独劈,并非人间所有”。
我以为,在语境之上是境界,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用佛家的话头来说,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层是真实的山水,简单的眼前风物而已,写出来,让人身临其境,有声有色,就是成功。
第二个层次,是主客观融合,联类无穷,文字厚重,是一种人化的自然,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个层次,是不再炫技,不再掉书袋,洞察世事,看透生命本相,“一粒沙砾看世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在《行歌江右》中,这三个层面的诗都有,都有佳作,如“雨中林更翠,石像伴花开”,“高低扶云空,疏密抗风雪”,“隐隐树间黄瓦立,濛濛湖里白浪生”。
文清先生的诗是现代的,也是古代的,他对传统继承多多,我特别欣赏他的那些“炼字”的工夫,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比如在《行歌江右》,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
如:“古寺藏林麓,晨钟破雾来”,写山之幽深,写寺庙之隐,一“藏”字,一“破”字,可见钟声破雾而来,清响醒人。
如“松裂峭岩皆本色,石埋宿雾自斑斓”。
松裂,石埋,是化静为动。
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之妙。
文清先生的“炼字”方法在《行歌江右》中多姿多彩,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是一种享受。
李商隐有“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这是我非常喜欢的诗句,愿文清先生的彩笔,把江西的山水人文,寄送给历史和大地。
本报所付稿酬包括作品数字化和信息网络传播的报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邮政编码:100029办公室(:010)64810369广告部:(010)64812322发行部:(010)64811201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8159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印刷零售价:1.00元

标签: #cathy #php #怎么做 #文件 #文件共享 #收款机 #发送到 #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