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烹饪,qq没加好友怎么发文件

好友 0
http押//www.chaozhoudaily.com 2010年4月2日星期
主编:许崇群责任编辑:陈丽丽电话:2356773 传真:2265261邮箱:fkcll@ 今日茶话 说烹饪 苏建锋 一般来说,煮饭做菜,人人都会,像跑步运动一样,只要身体健全的人,就会跑步。
人离不开吃饭,那么必然要有人做饭。
煮饭做菜首先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反应,至于合不合口味,则是另一回事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人类对物质条件上的追求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烹饪,做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一个必要条件便应运而生,它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
烹饪始终伴随着人类,而成为一门技艺,它历经漫长的岁月,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要求,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需要。
跟电影电视一样,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电影电视的发明,因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艺术。
同样,烹饪做为一门技艺,是人类物质生活改善与提高的明证,体现了人们对吃的要求也发生了 变化。
在这个基础上,烹饪便趋向技术化、专业化,形成为一门技艺,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并在完善中继续发展。
配合科学技术的进步,以期能够迎合更广泛的人的要求,适应于人体的健康需要,达到延年益寿,传宗接代的目的。
煮饭做菜,说容易就容易,每个人都在吃饭,每个家庭天天都在做饭,跟跑步是件简单的事一样,几乎人人都会跑步,然而要真正将菜做到色、香、味、形具佳,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仅单纯从味道上来说,要是能将菜肴做得可口,适应多数人的口味,就有很大难度。
做为一项竞技比赛项目,跑步也一样,要取得一省一市的名次,就有困难了。
假若每道菜都要做到色泽明快,气味香郁,味道适口,有艺术造形,那便不是简单的事了。
如同跑步运动员,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夺得冠军,甚至能取得奥林匹克奖牌,可就寥廖无几了。
做为一项运动的优胜者,要有一定天赋及其长期艰苦的训 练。
烹饪也同样必须要有相应的素养与兴趣,以及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够推陈出新,做出别人难以做到的美味可口的菜肴。
烹饪做为一门艺术,有些人不以为然,似乎不好理解。
而电影电视艺术,喜闻乐见,人人明白。
电影电视从剧本编写,演员表演,到布景、服饰等等都有浓烈的知识性、艺术性,相对而言,一般的烹饪其知识性,艺术性要求不高,有一定的随意性。
电影电视其消费水平为人们所能接受,有它广泛的观众基础,且有着悠久重复性,几十年后仍能够再现其风采,它容易为人们所理解。
而做为艺术的烹饪,则不是几块钱所能消费得起,它带有浓厚的铜臭味。
同时它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只能维持几个小时。
大家箸刀一动,嘴一张,其艺术感便消失,只好留待下一回了,烹饪做为艺术有它自身的局限。
梁实秋《雅舍小品》续集述:“烹饪而称之为艺术,当然不仅是指一般在案前操动刀俎或是在灶前掌勺的技巧而言,艺术家皆有个性,皆有其独到之处,鱼羹何处无之,不是任何人按照其制法便可如法炮制的,必定在选材上有考究,刀法上有考究,然后火力的强弱,时间的久暂,佐料的配搭,咸淡的酌量都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品尝一味烹调的杰作,也会想到庖丁之匠心独运”。
清明再写低碳书 张培元 儒家经典《论语》有句名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沿袭上千年的清明节,既寄托着每个家庭对先人的缅怀,同时作为民俗传统和集体仪式,它又承载着定期维护并擦亮历史记忆的文化功能。
传承民俗文化需要成本。
传统意义上的清明节祭祖活动,离不开焚香、烧纸钱、放鞭炮等文化符号。
然而在现在,它们却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每年清明节,各地森林管理和消防安全等部门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仅3月20日、21日两天,湖北武汉、鄂州两地就发生了5起山火,且均由扫墓者烧纸钱 放鞭炮和游客乱丢烟头引起。
另据专家介绍,每燃烧1公斤纸钱,将产生1.5公斤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
随着低碳时代到来,让清明节低碳化,是一种必然且必须的正确选择。
减少纸钱焚烧,以敬献鲜花、插柳植树等环保方式扫墓追远,“低碳清明”与文化传统概念中的清明并不矛盾。
民俗最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但民俗也不是古已有之、一成不变的。
以清明节为例,其相传始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至唐代方固化为民间习俗,在此后漫长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加入了扫墓、 踏青、郊游、戴柳、蹴鞠、荡秋千等风俗乃至体育文化娱乐元素。
如果把源远流长的民俗比作一棵万古长青之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因时而变、在因循传承中屡有创新,就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活水源泉。
时间如河流,奔腾不息,久久无休。
时间又何尝不是一张巨型滤网,一方面忠实地守卫着传统的躯壳与灵魂,另一方面滤掉浮沙、摒弃腐土、吸附珠贝,使古老传统在每个时代的鲜活现实中保持新陈代谢,堆积起博大与厚重。
今天我们接过清明这面民俗旗帜,赋予清明以低碳意义,谁能说在未来若干年之后,它不是民俗中的一部分呢。
尤其在虎年清明节到来之际,我国西南五省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旱灾,史上最强沙尘暴席卷16个省份、2.7亿人深受侵扰。
打造“低碳清明”,既是为民俗传统催发新枝新芽,也是对老祖宗传下的青山绿水壮美河山负责。
有道是:沙尘漫卷版图中,环保植绿痛思痛;清明再写低碳书,家祭无忘告乃翁。
妈妈奴隶 洪树琴 那天早上,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你是我的奴隶。
“什么?”我吃惊地看着睡眼朦胧的小丫头。
“对呀,你是我买来的奴隶!昨天我在QQ里面玩了‘好友买卖’的游戏,我就把你买来做奴隶了。
”女儿坦然地说道。
“可是,你为什么要买妈妈做奴隶呢?”我不解地问。
“因为我的钱只够买你做奴隶啊,我买不起别人。
”女儿很无奈的样子。
哦,原来是这样,真是吓我一跳。
我赶紧打开女儿的QQ,看看这个买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打开一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我让晓人骂(女儿给我起的绰号)跪在面前,冲着一顿臭骂:你长得可真自信,真爱国,真科学,真有创意,真有骨气!(折磨奴隶) 我大发慈悲请晓人骂吃东西,烙饼卷馒头就着米饭吃。
(安抚奴隶) 我对快乐宝贝一阵猛夸:主人您长得真有创意,活得真有勇气!
(奴隶讨好主人) ……里面还有一些折磨奴隶的记录,比如被派去做家教,一天下来赚了150元等等。
在这个虚拟社区里女儿是个掌管一切的“主人”,她可以支配我这个“奴隶”去干任何事情,也可以发发慈悲,扔一根骨头安抚一下我这个“奴隶”,不高兴了还可以对奴隶臭骂一顿,真是爽极了!对着快乐宝贝这个可爱的头像,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不是因为女儿在虚拟社区把我当做奴隶,而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让我不知自己的角色真的是妈妈还是奴隶。
每天除了工作时间之外,可以说我的一切都是围着这个快乐宝贝转的。
上学放学接送,作业的全程辅导,周末陪玩、陪学,假期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她几乎就是我的影子。
如果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难免会有烦躁的情绪,这时不是我大声说话,就是快乐宝贝在叫嚷着,而且只要她不高兴,她就说妈妈坏、坏妈妈,然后眼泪 汪汪的哭得一塌糊涂,我的所有想惩罚她的招数在她面前都会土崩瓦解,最后还是我投降,用尽好话来哄她。
有时真是觉得很累,感觉自己就是孩子的奴隶,而且是无法解脱的奴隶。
女儿年纪小小就去读书,现在是班上最小的一个,心智比大她两岁的孩子稚嫩很多,学习也比较有压力。
所以为了女儿能赶得上,我每天晚饭后的时间是固定的———陪学。
女儿写作业,我在旁边看书,她有不懂的及时来问妈妈,等所有作业写完了,我“伺候”宝贝洗完澡,然后我们还要一起读英语、做游戏,等到完成一切,女儿钻进被窝,我已是累得腰酸背痛了,想想这难道不是“奴隶”的所为? 妈妈奴隶很辛苦,可是快乐宝贝也不轻松。
每天繁重的作业任务,往往要写到晚上九点多才能结束,有时看着女儿疲惫的样子,我真的是不忍心让她再写下去,可是没有完成作业孩子又不肯睡觉,怕第二天被老师批评,一定要坚持做完。
我也干过十多年的教育工作,对于这样扼杀孩子天性的教育真是不敢苟同。
但是我们出生在这个国度,又能如何呢? 只有一个孩子的希望,是奴隶妈妈诞生的原因;一个孩子的孤独和应试教育体制,是现在所谓快乐的宝贝们难以快乐的真正原因。
借“沉默”一用 李承志 肚子里有话要说,是一吐为快,还是免开尊口?我先前是一直赞成“一吐为快”的。
“先前”了大半辈子,在不断地“鼻青脸肿”抑或“头破血流”的碰壁后,才渐有领悟:许多事情不一定要“一吐为快”的。
上司的失误,同事的疤痛、朋友的讳忌、家人的隐私、个人的心疾,等等,似乎“免开尊口”或“慎开尊口”为好。
于是想到了沉默,想到了耳熟能详、却每每掷于一隅的关于沉默的一些话。
“正”说的:“沉默是金”、“贵人语话迟”、“沉默就是力量”、“沉默孕育新生”。
“反”说的:“撅嘴骡子卖个驴价钱”、“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香油”、“闭上臭嘴不会把你当哑巴卖了”。
于是,想到了借助沉默。
拒绝可以借助沉默:“无可奉告”;愤怒可以借助沉默:“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鄙视可以借助沉默:“最高的轻蔑是沉默”;喜悦可以借助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嘲讽、称扬、支持、反对、苛求、宽容、卑俗、崇高……都可以借助沉默。
古今多少事,尽在不言中。
沉默却乎是人际交往中,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利器,不妨 借来一用。
祸从口出。
古往今来,因“一吐为 快”而招惹祸端,闹得形神俱毁、流放坐监、倾家荡产、诛灭九族的事,信手可拈。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毕竟进步了许多。
时下,“一吐为快”者,无身家性命之虞,无祸灭九族之灾,穿穿小鞋,戴顶小帽,给人绊倒的事,是有的,但极少。
尽管如此,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还是很看重借助必要的沉默。
沉默,可以减少烦恼,可增进友谊,可有利团结,可促进事业。
平淡恬适需要借助沉默;奔放激越需要借助沉默;平头百姓需要借助沉默;“星”“腕”“款”“长”需要借助沉默;不但沉稳内向的人长于此道,热烈外向的人也日渐认趋。
懂不懂,会不会借助把握适度的必要的沉默,似乎成了现代人成熟与否的标志之
一。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公式:成功=工作+休闲+沉默。
他把沉默作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
一,孜孜以奉行终生。
借助沉默,成我大业,前人已开先河,远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沉默是门大学问。
于此时沉默,于 彼时未必沉默;于此地沉默,于彼地未必沉默;于此事沉默,于彼事未必沉默;于此君沉默,于彼君未必沉默。
不看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性质,一概的“无可奉告”,一概的“徐庶进曹营”,一概的“无声胜有声”,就失了沉默的本意。
轻者可能被讥为蹩脚的“沉默者”,重则阁下借助沉默的动机,将会受到怀疑。
于人于己于事业,有害无益。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语)、“无研究发议论是不对的”(鲁迅语),这是思想者、政治家的沉默。
“单是说不行,重要的是做”(鲁迅语)、“坐而论道,不如起而直行”(周恩来语),这是践蹈者、实干家的沉默。
用时下的话说,这样的沉默,可谓“高品位”。
高品位的沉默,需要大襟怀、大境界的支撑,这大襟怀、大境界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有了这样的“襟怀”、“境界”,才会“借”好沉默,用好沉默。
沉默是有“度”的。
不是时时、处处、人人都要沉默以对的。
看人打家劫舍、犯奸作科、贪污腐败,就不能“闭上臭嘴当哑巴”;看人乐善好施、舍己救人、清廉奉公,就不妨当一把“撅嘴骡子”。
对真善美,不大加张扬而保持沉默,就是对假丑恶的宽容和放纵;对假丑恶不大加挞伐而保持沉默,就是对真善美的亵渎和犯罪。
应该沉默的不妨三缄其口;不该沉默的,还是“一吐为快”的好。
做错了客 李巧林 今年初我买了辆车跑出租,起早贪黑地干,收入还不错。
我固定在小区附近的一个个体加油站加油,主要是图方便,再说老板和我老婆是同学,说可以每季度结一次帐。
转眼间3月下旬到了,我爽快地一次性结清了几千元的油钱。
昨天傍晚我又去加油站加油,听服务员说老板正在家请客,请的都是加油站的老客户。
我想老客户咱肯定也算一个啦,反正晚上也没多少生意,联络联络感情也好啊!于是便不请自到,兴冲冲地驱车直奔老板家。
大大方方地闯进去,只见满满一桌人正喝得高兴,老板看我来了,赶紧站起来邀我入席。
我发现老板的脸色有点怪怪的,管他呢,我拉把椅子就上了酒桌。
酒足饭饱后打道回府,把情形给老婆一说,没想到老婆一戳我的脑门:“好你个大呆瓜!我同学请的肯定都是些拖欠油钱的主,你凑的哪门子热闹啊?” 美女养眼 闫养民 早上上班,同事小赵竟破天荒地戴了副眼镜,模样显得怪怪的。
我顺手就给他摘下来自己戴上,妈呀,头晕目眩的,原来是副近视镜!我惊讶地大呼小叫:“你小子不是号称咱办公室的‘千里眼’吗?怎么现在竟弄个近视镜戴上了?” 听我嚷嚷,大伙都关切地围过来,主任快人快语:“小赵啊,你是不是上网时间太长引起的假性近视呀?今后可得注意了,要不老戴个近视镜,以后找对象肯定受影响!”“就是,就是。
”我和张姐随声附和。
小赵听了很忧郁地回答:“谢谢主任的关心,你说的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那不是主要原因。
”看主任瞪大了眼睛,小赵干脆开火了:“其实这都怪你!” “什么什么?怪我?怪我什么?”主任大叫。
小赵带着哭腔说:“谁让你同意将我对桌的娜娜调走的?” 这下轮到大伙莫名其妙了。
小赵终于忍不住喊了起来:“你们是不是真笨啊?难道没听说过美女能养眼吗?” 经营策略 李青春 我到一家饭店去当收银员,临上岗前老板带了我10多天。
在这期间,来此就餐的常客较多,老板向我面授机宜说:“像我们这种无名饭店,这些老顾客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你记住以后结账时,要给他们打九折。
”又过几天后,老板的话还在我耳边回响。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在跟一位老顾客算账时,不仅没有打折,反而多收了10%的服务费。
我疑惑地问老板“:前几天你还叮嘱我对老顾客要打九折,今天怎么会……”老板笑笑说:“前几天我教你的是第一步,今天我要教你第二步。
”我正在犯嘀咕,老板揭秘说:“你有没有注意到,过去我在给老顾客打折时他们都处在清醒状态,而今天这位老顾客却是处在醉酒状态。
”我显得有些恼火:“他们清醒时就打折,醉酒时就宰人。
是不是太不道德了?”“其实咱们还是凭良心做事。
”老板说,“我仔细算过了,他们来就餐基本都保持在清醒与醉酒各占一半的状态。
我这样做,既能拢住老顾客,又能在不觉中扯平利润,只是一种经营策略而已。
” 领奖通知 周士财 不久前,我们公司引进了一种新产品,为了扩大这种产品的知名度,我们在当地的几家报纸上进行了有奖读广告的产品宣传活动。
读者只要在广告资料中找到我们设置的几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将答案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过来,就有机会获得价值三百余元的奖品。
广告刊登后,我们每天都会收到读者发来的短信,我们将正确答案的手机号码一一记录下来,准备在宣传活动结束后,从中抽出获奖的读者,然后通知他们来公司领取奖品。
一天下午,老总将我们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说是准备对答对题的读者进行奖励。
我取出答对题的读者的手机号码单,让老总抽号。
老总告诉我让我们自己随便抽号,但是必须在四月一日的那天用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这些读者来公司领奖。
我问老总为什么要在四月一日这天发短信通知领奖,老总笑着说:“这天是愚人节,肯定有许多人以为这是骗人的通知单,所以这些人也就不会来公司领奖品的,这也为公司节省了一笔资金嘛。
” 荨 去哪买个新的 谈芳波 作 岁月悠悠,渺茫没有止境,人生一世,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是转眼一瞬间。
然而,对于岁月流逝的感觉,则有人苦“长”有人苦“短”,何故?
也许是人的理念作怪,即缘于“境由心生”之故。
苦于“长”者,大半表现于事业受挫折、经济拮据、身患顽疾者,或孤独、寂寞无聊者,还有那些正在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亲人的归来者;苦于“短”者,则是那些丰衣足食,生活无忧者或正在专心求学深造的青年人、花前月下的恋人,还有那些养尊处优、儿孙孝顺之耄耋老人。
人们这种心理感觉来得十分自然,也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岁月无论苦于长者还是苦于短者,其实何苦之有?
还不是天上人间,日出日落,一天24小时,地球照转,无所谓长也无所谓短,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人们的心态不同而已。
然而,对于岁月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感觉,如果细加评析,其内涵也相去甚远。
依笔者之见,对于岁月感到长者,是一种消极、磨难的心态。
如改革开放以前那个缺衣乏食的年代,人们日夜饥肠辘辘,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发愁,日子自然难过;又如患病进了医院病房的人,思想包袱如牛负重,度日如度年;再如恋人相思,就有“一日不见如三秋”之感等等。
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勇气和信心,要有旷达心胸,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为了不辜负先辈的期望而奋斗不息,为了先辈给予的宝贵生命而活下去,粗粮淡饭也罢,开刀服药也罢,恋人不见也 漫谈岁月长与短 方礼豪 罢,一切艰难困苦都要承受下来。
这样,你就会一股勇气涌上心头,奇迹般的耐心韧性就会顿时而生,而岁月的流逝则会带走你的痛苦,化解你的忧愁,洗刷你的污迹,泯灭你经历过的一切不愉快的往事,使你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保持着心态的平衡,让岁月充满阳光,让生命充满活力,让生活充满情趣。
反之,对于岁月感到短者,则是一种积极、潇洒的心态。
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实惠,生活越过越甜蜜。
对未来的憧憬越来越有信心。
人们感到岁月如风岁月如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飞快而去。
只有年迈者不时流露惆怅之情,甚至杞人忧天,他们尽管晚年幸福生活美满,但倍感岁月无情,人生苦短。
此乃大可不必,而应身心放松,让岁月随风流逝,并珍惜岁月,激活时日,莫让时日黯然溜过,使自身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情趣:或发挥余热于工作岗位上,或慈悲积德于社会公益中,或择其爱好参与各项文体活动,或扶持膝下儿孙尽享天伦之乐。
至于年轻一族,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求知心切,学习刻 苦,工作忘我,业绩长进。
他们对于岁月则更苦短,大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感,的确令人赞赏,但要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仍有一些年轻人,对于岁月既不苦长又不苦短,而是麻木不仁毫无感觉,倚在父母身旁吃闲饭,学无所长,择业挑三拣
四,混着过日子,可称之为玩世不恭。
其消极心态比“苦长者”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确令父母伤心令世人担心。
对这种人应向他们猛喝一声,让他们清醒过来恢复对岁月的感觉。
对此古人曾有深刻教诲,如唐代诗人杜秋娘有诗云:“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是说,青年人要惜时如金,尤其要珍惜青春年华,趁年轻如花怒放精力充沛的大好时机,勤奋学习,增长知识,练就一身本事,为国家为大众也为自己谋利益,做一个有益于社会之人。
唐代思想家韩愈说得好:“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青年人如果胸无大志,稀里糊涂,无所作为,嬉戏度日,必将受到岁月老人的惩罚,最后落得个“无花空折枝”和“老来徒悲伤”的可悲下场。

标签: #程序 #文件 #clock #网页 #cf #设计网页 #文件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