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编写,一般有几个程序文件

详略 15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遵循哪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人员的能力。

不同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不同,主要取决于哪几方面?

说白了,体系无非是程序文件与记录表格。操作性前提规范、GMP、ssop以及相关的【衍生的程序文件】即可构成HACCP手册。

公司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受控文件清单吗?感觉ISO9001这个要求很不合适唉,有什么用呢?唉,感觉没什么必要啊

必须要,ISO9001要求的是所有在使用的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内部文件都必须是受控的,而受控文件清单则是一个很直观的工具

2015 为什么要取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新标准我没有看.但是,就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实际中的作用谈谈我的看法.
一、百分之八十的组织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个摆设,就是给审核机构和二方看的。 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原因:第
一,这些组织的手册和程序文件是咨询机构给做的,和实际脱节。第
二,手册和程序文件使用起来没有那些单行的制度、流程那么方便。第
三,有些程序文件基本没什么用,尤其在文化积淀较深厚、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约定俗成就是一种程序。
二、我理解,质量手册其实是组织采用9001标准的一个框架性的文件,是给管理者的而非普通员工的,而员工接触的是程序文件,具体的指导自己工作的文件,而非那些装订成册的精美的大部头。
三、所以,取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应该是取消对那种装订成册的摆设而言。因为真正有用的是那些三级管理制度、简单明了的流程、指南、规范,还有员工们约定俗成的习惯。 请酌情采纳,相互交流。

ISO9001 2000究竟是什么标准啊?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
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对GB/T19001-1994、GB/T19002-1994和GB/T19003-1994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取代GB/T19001-1994、GB/T19002-1994和GB/T19003-1994。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 国际标准是根据ISO/IEC导则第3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了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国际标准草案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国际标准ISO9001由ISO/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 ISO9001第三版取代第二版ISO9001:1994以及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原已使用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组织只需按1.2的规定删减某些要求,仍可以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不再有“质量保证”一词。这反映了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除了产品质量保证以外,还旨在增进顾客满意。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
0 引言 0.1 总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的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注”是理解和澄清有关要求的指南。 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价组织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GB/T19000和GB/T19004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 0.2 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进顾客满意。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利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诸过程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 理解和满足要求; b) 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 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d) 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图1:所反映的以过程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展示了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这种展示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顾客满意的监视需评价顾客对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 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做: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图1:所反映的以过程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展示了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这种展示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顾客满意的监视需评价顾客对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 0.3 与GB/T19004的关系 GB/T19001和GB/T19004已制定了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虽然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但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有助于他们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 GB/TI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GB/TI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与GB/TI9001相比,GB/TI9004对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除了有效性,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一个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对于最高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GB/TI9001要求的那些组织,GB/TI9004推荐了指南。然而,用于认证或合同不是GB/T19004的目的。 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GB/T24001-1996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例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有关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一体化。组织为了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会改变现行的管理体系。
1 范围 1.1 总则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 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b)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进顾客满意。 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 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 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新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I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ISO9000:2000)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I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描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 供方——组织——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GB/TI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 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
4 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 组织应: 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应用(见1。2)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 e)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加以识别。 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 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 注:
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 a)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 人员的能力。
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 4.2.2 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 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 b) 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 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4.2.4记录的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R19999.html

质量管理体系确定审核范围应考虑哪些因素

审核范围的确定,比较简单,比较实际、比较可操作的方法是这样那外审举例,内审可参考
1、确定你要写在证书上的产品的名称是什么(虽然不是产品认证)一般来说是XXXXX的生产与服务,注意这里建议不要写成XXXX的生产、销售与服务。一般来说生产出来就是要卖的,这个不需点明,如明确使用了“销售”两个字通常来说会多一个专业范围,审核时会针对“销售”进行单独的抽样和审核,你也就必须提供销售的包括文件、记录在内的全套资料。
2、确定了你要写在证书上的产品名称,你就要按着标准条款依次往下看,看你是否可以提供这个产品的,依照这些条款的文件、记录等等资料。
3、如果你所申请的产品属于需要有一定资格认可的(如:生产许可证之类)你要不具备,就不用纳入审核范围了。同样不在营业执照范围的,也就免了吧
4、是否可以提供审核现场,多见于建筑、工程行业(例如:可能同时申请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在现场审核时,不能够提供在建现场的,就别往范围里写了,写了也是白写。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多个产品时,应确定在审核时可以提供多个产品生产的现场。总结:审核范围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对于外审,一定要在现场审核开始之前确定,并得到受审核方的确认,(审核计划需要企业签字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否则审核过程中更改范围是非常麻烦的。拙见,供讨论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编写,一般有几个程序文件

iso标准没有明确的要求你怎么进行文件的编号。 一般编号分成几个部分:
1、文件类别代号: 管理手册(SC) 程序文件(CX) 作业指导书(ZY)表格(BG)其他类可以依照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来编。
2、部门代号:比如 人事部(RS)
3、序列号:001 002 003 。。。
4、如果是表格的话,一种方式:按照上述方法 第二种方法:如果表格不多的话,可以不要部门直接按照序列号进行。 注:编号方式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习惯来编制编码导则;重在实用清楚,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样的文件。同时考虑到管理的方便性。

标签: #文件 #多少钱 #学费 #中国移动 #小米 #需要多少钱 #多少钱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