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调研,学驾校c1多少钱

多少钱 7
百村调研第31期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 2011年7月11日 稻田的守望者 ——一个村落留守青年的梦想 十七团(四川仪陇)1组国家开发银行国合局夏冠中 杨洪,四川省仪陇县日兴镇白塔村的一个普通青年,今年29岁,中等身材,很瘦但很结实,质朴的土气掩盖不住他清秀的脸庞。
目前他是白塔村唯一个年轻的村干部,村里的人都亲切地叫他杨会计(村子里把村主任叫做村长,把村副主任叫做会计)。
杨会计拥有3亩自己的鱼塘并牵头管理着8亩集体的鱼塘,是村里最年轻的致富带头人。
再见,青山翠谷 终于,带着一颗炽热之心,16岁的杨洪,踏上了去广东的火车。
你好,霓虹灯 广州佛山是一个开发较早的城市,主要是陶瓷业和冶金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相当发达。
因为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佛山的夜灯红酒绿,城里人晚上睡觉的时间也比村里要晚上3到4个小时,这与村里的 1999年的白塔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贫困村,几百户农户只靠着种稻谷、红薯来养活自己,没有收入,没有消费,完全靠天靠地吃饭。
只剩下“38、60”部队的白塔村,没有一条成形的马路,没有任何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少年的杨洪对于城市的印象都来源于从每年过年时打工回家的亲戚们交流的谈资。
看着父母和舅舅都在外打工,从小在村里长大的杨洪再也呆不下去了。
那时,家里的长辈们时常对杨洪说:小杨,你也该去城里学点技术撒!
1 漆黑一片、只能听见几声狗吠的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样的夜,多少为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打消了些许寂寞和凄凉。
杨洪回忆:那时候自己被城市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感觉自己的心一下子被拉平到无限的大。
16岁的杨洪靠着他父亲的介绍,进了一家车床厂,做起了勤杂工。
做勤杂就是当技工的学徒。
俗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而厂里的技工就是师傅,在做勤杂工的3个月里,杨洪没有拿过一分钱。
看起来很难的机械铸模具技术,在他做来却似乎不那么难,技工发现这个16岁的孩子学起东西来非常快,逐渐就开始让他上机床,并每个月发给他700多块钱的工资。
就这样,杨洪在这个厂里一干就是3年。
之后回到老家,经人介绍,杨洪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刘东梅,一个同在广东打工的包装工。
当时膜具厂里的技工赚得还是很多的,做得好的技工一个月可以拿3到4千元,做得差的也可以拿1到2千元。
因为技能娴熟而且干活不惜力,本来杨洪是很有做技工的潜质的,可惜的是这个膜具厂的老板人虽不错,但是老板娘是个湖北人,为人刁钻,厂里高一点的位置都是她自己亲戚占有的,杨洪有一种越干越受排挤的感觉。
在一次与老板娘发生的口角中,19岁的杨洪对老板娘吼道:我这一辈子不干五金,也不会饿死! 2004年,杨洪带着妻子回到了仪陇县,在县里,杨洪把3年多攒下来的2000块钱到驾校交了学费,拿到了驾照。
因为要照顾家里患病的奶奶,杨洪每天都要奔波14公里,往返于县城和村子之间。
2004年,县城里最便宜的房子要租300块钱一个月,这对于身无分文的杨洪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在县城里工作是需要有学历和关系的,而日兴镇又只不过是个村里人交换和买卖物品的商业场所,村里人俗称赶集。
在镇上也没有获得收入的可能。
没有本钱、没有收入,杨洪再次踏上了去广州的路上。
年半。
山水市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城市,在这里有很 多放下裤腿做生意、挽起裤腿就种地的半农半商。
杨洪慢慢地和他们交起朋友。
在山水,杨洪第一次对朋友们联合建的养猪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与他所熟悉的家乡农户自家养猪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在白塔村,稍微“富裕”一点的农户都会养2头猪,养在厨房边上用木头简单圈起来的4到5平方米的圈里,养一年,之后吃一只卖一只,赚回猪崽和一年的饲料钱,就等于自己家一年白吃了一头猪。
而这里周边的养猪场是成规模集约化经营的,一个养猪场占地800到1000平方米,3到4个月就可以催出一揽子猪,一揽子有100多头猪,一头猪卖1000块钱左右,摊下成本一只有200块钱利润,这样一年可以有10万块钱的纯收入。
这对当时一个月挣2000块钱的杨洪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更让杨洪吃惊的是,这些猪场几乎没有任何的防疫措施,远远就能闻到猪圈里的臭味,又因为是帐篷养殖,气温相对变化小,猪崽的成活率也非常高。
这时,正好村里面接到鼓励养殖业的新政策,具体是养一头老母猪补贴200块钱。
得知这个消息,杨洪觉得自己应该赌一把。
养老母猪是要担风险的,因为母猪产仔的时候需要“坐月子”,需要比平时养商品猪(阉割过的公猪)多倍地精心伺候,而且如果没有专业的饲养技术,产下来的猪崽成活率很低。
比如一窝产下12只猪崽,很有可能10只都活不过一个月,而剩下来的2只也是半死不活的,养不长、养不大。
所以直到今天,一般的农户家都不愿意养母猪,而是养为了吃肉而不为下崽的商品猪。
可是,杨洪从城里学到了饲养的技术,他觉得他敢养,同时还想自己养成功了以后带动他表弟和村里其他的年轻人回来和他一起养。
他想在村里把规模先做起来,这样还可以拿到国家发的补贴。
炙热游子心 归心似箭 靠着表哥在广东山水市的一家灯饰厂里做设备管理员的关系,杨洪在这个厂做了维修工,并进了设备组,主要负责厂里的水电维修和日常保养,每个月有较稳定的2000多块钱收入,这样一干又是
2 2008年年底,在城里已经累计打了10年工的小杨归心似箭,带着自己在外省吃俭用攒下来的2万多元钱,和一些从城乡结合部学来的养猪技术回到了仪陇县日兴镇白塔村。

2 “我不能纸上谈兵!我必须自己先干起来,才能够让更多的青年人看到并说服他们回来和我干养猪场。
”小杨又从日兴镇上的农村信用社里贷出的3万块,(3万块钱是一个农村户口的年轻人最高的信用额度)加上自己2万元的积蓄,小杨全部用来作为本钱,不仅投资在村里建起了15平方米左右的大猪圈(或者叫微型养猪场),并进了4头快要产仔的母猪。
当他正打算管亲戚借钱再进几头的时候,却从CCTV7上看到了2号瘟疫的消息。
“不知道哪来的,怎么回事,村子里的猪就都生病了”小杨一边回忆一边像是找瘟神一样地四方环视了一遍。
要么杀死、要么深埋,镇上收猪的个体户全部改了行。
小杨的猪还没有等到下崽就不得不被“处理”掉了。
由于可能是患了猪瘟的猪,村里的杀猪匠还把价钱从80块一只加到了160块。
这样一来,小杨所有的2万多块钱一分没剩全赔进去了,还欠了信用社3万块钱和一年2000块钱的利息。
“你养猪还不如去养鸭啊!”城乡结合部的朋友在听完小杨投资失败的苦诉后建议道。
“我一想,对啊!在村里养鸭比养猪要简单得多,要省心得多——那简单了也就是省心了么。
”小杨回忆道,“当时我根本没想那么多,就是算了一下帐,一只雏鸭3块钱一只、卖出去的时候7块钱一斤,1个半月就能用饲料把鸭填肥到4斤,卖出去的时候一只就能赚16块钱,那就等于说养的越多赚得越多。
”就这样,小杨用从亲戚那里借来的7000多块钱一下子就投了200只鸭,开始养他的第一批鸭。
没过多久镇上的饲料供不应求,被一抢而空。
由于村里的稻谷大多都只够自给自足,晒干了喂猪和鸡鸭以后,基本上没剩几斤可以到镇上去卖。
镇上的40公斤袋装的饲料要卖140块钱一袋,已经加价了40%甚至50%。
小杨买不起饲料,自己家仅有的0.7亩地又全用来养鸭了,没有稻谷,所以只能喂酒糟。
后来酒糟都很少了,小杨的200只鸭就集体挨饿,开始互相吃对方的鸭毛,直到有一天,小杨养的200只鸭都变成只剩头上有毛,身上全光的“裸体鸭”了。
这时小杨发现:冬天要来了。
因为没有任何防疫措施,小杨只能避开疫情高发的夏季,而选择9、10月份来养鸭,希望能够赶 在冬天来临之前把鸭催到镇上个体户回购的标准大小,可小杨用的是酒糟而不是饲料,这就造成鸭子比预期长的要慢得多,快进10月份了还没有养到足够的大小,又因为没毛,有几只鸭就快要冻死了。
最后,小杨跑到镇上去求卖饲料的个体户,要用1.5倍甚至2倍的价钱买饲料,可是个体户的饲料2个月前就都定出去了,他们也得讲诚信啊。
当小杨把所剩的190多只鸭运到了个体户那里时,个体户开出了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价格,此外还补充说:你要卖就卖,要不卖就想去哪卖去哪卖。
这使小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小杨想过要被打折,但是没有想到比自己预期的价格差这么多,几乎就没有拿到几个钱。
其实,这也不能怪个体户,第
一,小杨的价格预期是从城乡结合部或者说是城市的价格来的,而村镇的价格根本就到不了7块钱一斤;第
二,小杨的鸭都是没有养成标准大小的“裸体鸭”。
那一天,不知道是急是气,小杨差点哭了。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当百村调研第七团仪陇县白塔村小组到村里的时候,小杨已经是个拥有300只鸡,一个1亩鱼塘、并承包4亩集体的鱼塘的养殖专业户了。
经过了几次的失败后,小杨并没有泄气,而是更加积极地寻找致富的方法。
他在CCTV7农业频道上能学习了大量养殖、防疫的知识。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原生态养殖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所谓原生态养殖就是与目前较普遍的大规模饲料养殖相对应的,是一种恢复原始生态环境、还原原始土壤、打造原始食品的复古派的养殖方法。
具体就是农村里的猪是吃农民种的稻谷的,而稻谷也是用猪粪在化粪池里面提供的肥料种植的,化粪池里的猪粪可以用来喂鸡,鸡粪晒干了来喂池塘里的鱼,还可以用来喂猪,这样恢复一个完整的原始生物链,并且整个过程中不用化肥和饲料。
越挫越勇的小杨决定重新出发,将这个科学养殖的系统付诸于实践。
小杨在自建的鱼塘里养了鲤鱼、草鱼和鲢鱼(花白鲢),鲤鱼和草鱼都是用鸡粪喂的,而鲢鱼是水生界里的清道夫,不用喂它们,它们自己靠吃水里的杂物、水草就可以长起来,赶上下雨,村里
3 的化粪池里的水(俗称肥水)涨溢出来了,也会渗到下面的鱼塘里面,鲢鱼光吃这些肥水也能涨起来。
经过和他妻子一起的努力,小杨今年初投进去的200斤鱼苗已经长成并全部卖出去了,一共赚了7000多块钱,因为是原生态鱼所以价格卖得比城里还高。
第二批鱼苗又已投下去了,估计1年下来能有10余万的收入。
2010年,村里建成了连接镇的公路,运输更方便了,而且小杨自己也打通了销售运输渠道。
生态养殖业的前景一片光明。
他终于证实了他那句一辈子不做五金也不会饿死的话。
2010年村里改选各村的小组长。
当时28岁的小杨通过全村民主选举成为了白塔村2组的小组长,俗称队长,在一年的任期里,小杨牵头过南充市里到川中高速公路的修建工程,还组织完成了国家商务部对白塔村20亩琵琶林的扶贫项目。
因为带头工作做得出色,2011年初又被村里全体村民选为白塔村副主任,也就是会计,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去年还配合镇政府完成了第十次人口普查工作,今年还负责协调村里高速公路配套加油站的动拆迁项目。
当被问到村里1000号人会不会服他管时,他带点骄傲又不失顽皮地说:“那他们选我上来的啊,怎么不服。
”但紧接着又补充到:“其实说是村里有1000户人,剩下的也不过是大爷大娘、老人孩子,所以在剩下的年轻人里边我的辈分其实算是最高的了,白塔村还是讲辈分的,很多年轻人都是他的侄子辈的。
” 我们的最后一次访谈是在小杨的家里——一个建在他池塘边的一个土坡上盖起来的土坯房。
小杨没有像村里其他的村民盖2层小洋楼,而是在自己池塘边的土坡上盖了一间土坯房,房子里面刷了墙漆并且地上铺了碎石。
他觉得没有必要赶那个时髦,而且土坯房实际上住起来冬暖夏凉。
小杨 说到:“我打算今年下半年再在山下承包4亩地,养鱼。
销路和运输都已经打通了,不是问题,我现在就是需要人,需要村里的年轻人回来和我一起干。
”对于一个平均每人只拥有0.7亩耕地的白塔村来说,只有有了足够的年轻人、足够的劳动力,村子才会有变化,才会有希望。
稻田里的守望者 与中国成千上万的游子相比,小杨是幸运的。
他怀揣着梦想离家,经过了学习奋斗和理性思考后,带着落叶归根的情怀和坦荡回到了家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归属。
他的归乡路虽然曲折艰辛,却是明朗坚定的。
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大浪潮中,有多少游子徘徊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无枝可依?有多少漂泊的心在城乡间巨大的落差中迷失,有家不回? 家乡,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竟成了咫尺天涯。
小杨——这位进城大军中的逆行人,这位稻田里的守望者,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自己的家乡来和他一起奋斗,一起致富,建设自己的家乡。
现在的小杨开始有了个新习惯,每天傍晚,当他交待完村委会里的工作,交待完第二天项目上的工作,喂完了鸡,喂完了鱼,他都一个人蹲在绿油油的稻谷田边,点上一根烟,从村口跳往远处的青山,白塔村的夜还是来得那么早、那么漆黑一片,但却有了一点星星火光……小杨知道,他的故事并没有就此划上终止符,只是刚刚开始。
我们也真心希望,这条漫漫归乡路,能少一份坎坷,多一份平顺,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温暖,少一点孤独,多一点扶持和帮助。
小杨也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将和他在一起。
报送: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共青团中央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分送:“百村调研”总顾问单位领导及顾问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分管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团组织 来稿请发送:gjjgtgw@相关信息请关注“最爱共青团”博客 传真:62168683联系人:魏皓阳82190648/zygjjgtgw
4

标签: #多少钱 #凯迪拉克 #多少钱 #长安 #长安 #大众 #反光镜 #辐射量